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精选范文五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还有曲线围成的图mdash;mdash;圆,圆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我知道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能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形状,知道了观察的范围与距离有关。
hellip;hellip;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过程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比较平稳。
生2:人们观看表演会自动围成圆形,是因为这样每个观众(圆上的点)距离表演者(圆心)的距离相等。
hellip;hellip;师:圆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你们还记得周长公式和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吗?在小组里跟同学说说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9.通过圆心的线段就是直径。( )
10.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和大于钝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和。( )
11.圆的一部分是扇形。( )
1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三)完成 P86 做一做,P87 做一做的第 2、3 题,练 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
习十八第 1、8 题。
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内
(四)课堂总结
几种位置关系?
2.有哪几种角?
板书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完成《课堂作业本》68 页。
作业
反思
总反思
瓯海区燎原小学备课用纸
课题
6.2.2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总课时 11
教学 内容
平面图形的认识, P86 的知识、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相关题目。
教 这是教材之外的补充内容,是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感悟分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三)完成 P87 做一做第 1 题
(四)课后作业 按要求作图。
1.画一条长 3.5 厘米的线段。
2.分别画出 40,90,130 的角。
3.过图中的 A 画直线 BC 的平行线和垂直。
·
(五)课堂总结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
面积是( )。
3.填空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12 米,它的边长是( )
瓯海区燎原小学备课用纸
米。 (2)一个圆的周长是 6.28 米,它的直径是( ), 半径是( ),面积是( )。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6 平方米,底是 2 米,高是 ( )米。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半径是 2 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如果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圆的 面积最大。( ) (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3 分米,高是 12 分米,它的面 积是 36 平方分米。( ) (6)一个圆的直径扩大 2 倍,它的周长扩大 2 倍,面 积也扩大 2 倍。( ) 5.完成练习十八第 3、4、5、12 题 (二)课堂作业 P87 做一做第 4 题,练习十八第 6 题 (三)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 问?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2020-05-30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卫原型的集合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形、正方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初步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2.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城市宏伟的建筑,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代剪纸到现代的雕塑,等等千姿百态的图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这些建筑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图案又是怎样画出来的?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将来设计出更美妙的图案,创造出更神奇的建筑。
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图片中,谁能说说像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象这些从物体外形中得出来的图形在数学中称为几何图形。
二、新课:1、在咱们数学课堂上只研究物体的形状(例如方的、圆的等)大小(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位置(相交、平行、垂直等),其他的如物体的眼侧、质量、材料等,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因此,希望同学们各科均衡发展。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变换。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几何。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1)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讲解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讲解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3.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标出相关性质和定理。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图的经验和心得。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如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似?3.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1)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库4.课后辅导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与几何《立体图形》(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与几何《立体图形》(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题是《立体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体等。
2.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包括柱体、球体、锥体等。
3.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包括表面积、体积等。
4.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包括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2. 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
3. 计算器。
4. 练习题或试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立体图形2. 内容:- 立体图形的概念- 立体图形的分类- 立体图形的性质- 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提高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应用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题目,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位置关系的关键,对于后续的练习和应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图形的平行关系:在讲解平行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案1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0人。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特订本期计划如下:三、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3.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图形的位置:坐标、方位、地图等图形位置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测量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2. 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 2. 图形的变换4. 3. 图形的测量5. 4. 图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提高题: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3.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创造性地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2.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掌握几何图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之前可能对几何图形没有太多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学来建立他们的基本概念。
2.学生需要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展示实物或平面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属性和特征。
并结合相关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2.演示法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学会在纸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3.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几何图形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直线、线段、射线1.教师介绍直线、线段、射线的基本概念。
2.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对应的几何图形。
3.画出直线、线段、射线的图形,并让学生练习它们的命名和分类。
第二节:角1.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实物的角度。
2.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3.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不同的角,并让学生进行角的分类和命名练习。
第三节:三角形1.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三角形的形状。
2.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3.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区分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进行分类和命名练习。
第四节:四边形1.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四边形的形状。
2.介绍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3.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区分不同种类的四边形,并进行分类和命名练习。
第五节:圆形1.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形的形状。
2.介绍圆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让学生通过计算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得到了提高,也掌握了基本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征,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课堂练习。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课题1:整理复习-图形的认识
课题2:整理复习测量
课题3:图形的运动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图1)3.画对称图形(根据图2对称轴,画出另一半。
)
(图1)(图2)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数对确定的位置
1.你知道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如果去电影院,怎样找到电影票上的位置?
3.电影票上的“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位置吗?
4.如果将“3排6号”记作(3,6),那么“6排3号”怎样表示?
☆友情小提示:|数对有2个数据,排列顺序不同,则所指的位置不同5.如果在地图上表示某一城市的位置,一般用什么方式?
☆友情小提示:经度和纬度相交处。
二、位置
1•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
2.举例说明,从学校出发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线。
☆友情小提示:明确参照物、距离、方位、方位角。
三、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
2.课本第80页例1.
图上哪个是比例尺?这叫什么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是什么意思?
3.还有什么比例尺?(举例说明)
四、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与几何 第3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的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3. 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教学重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和抽象2. 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课1. 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等方式掌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分类立体图形。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识别和分类等知识。
2. 教师强调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找立体图形的物品,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图形与几何这一专题。
我们会回顾第二章《平面图形》和第三章《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主要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第三章则探讨了圆的性质、角的分类和测量,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巩固对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性质,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图形与几何复习》和各个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它们的性质。
2. 请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3. 请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它的度数。
4. 请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我也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拓展延伸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确定,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再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启发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与图形的运动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2.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确定物体的位置与图形的运动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确定物体的位置与图形的运动,包括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确定、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理解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够描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理解这些运动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坐标系内点的定位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图形平移与旋转过程中坐标变化的掌握。
3.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图形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坐标系图、平移与旋转示例图。
2. 学具:练习本、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坐标和图形运动的概念,如地图上的位置标记、移动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2. 新授:详细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包括x轴、y轴和原点,并举例说明如何用坐标点来确定平面内的位置。
随后,介绍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通过动画演示和示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运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使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小游戏,以及通过移动和旋转图形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练习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坐标系的基本构成:x轴、y轴、原点- 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定义- 平移与旋转的坐标变化规律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坐标系内点的定位练习题- 图形平移与旋转的练习题- 应用题:设计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如坐标定位的准确性、图形运动中坐标变化的掌握情况,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9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知识梳理在本课时中,我们将对第9单元所学的关于图形和几何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行四边形–定义:具有两组平行边的四边形。
–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对角线长度相等等。
–练习: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定义: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构成。
–分类:根据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直角三角形等。
–练习: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3.平面图形的分类–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课堂实践1.练习题–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判断它的性质。
–计算一个给定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判断一个给定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2.问题分享–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四边形,分析它的性质,并与同学分享你的解答。
–你认为学习不同图形和几何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三、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在下节课讨论。
2.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介绍一个你身边的有趣的几何形状,包括它的特征和性质。
3.阅读教科书关于“图形与几何”部分,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图形和几何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二维图形: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理解并运用它们的周长、面积等概念。
2. 三维图形:认识并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理解并运用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概念。
3. 图形的运动:理解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识别,图形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卡片,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图形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的识别和描述。
3. 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图形的运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地图、建筑平面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讲解图形的位置关系(1)定义: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指图形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2)分类:图形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平行关系,二是垂直关系。
① 平行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 垂直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些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解决问题(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即图形与几何。
课程内容将涵盖基本的几何图形识别、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以及空间与位置等知识点。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方式,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描述: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图形的测量方法:学生在测量图形的面积、周长等参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3. 图形的变换规律: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可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几何图形模型、尺子、量角器、直角三角形板、圆形板等。
2. 学具:学生用尺子、量角器、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具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和变换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测量、剪纸、拼图等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第四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平面图形的模型、图片和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从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比如教室的黑板、课本的封面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我会通过模型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定义性质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答案: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三角形有三个角,矩形有四个角,圆形没有角。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平面图形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们对实际问题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下,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平面图形,并解释其性质和应用。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导入环节。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教室的黑板、课本的封面等实例,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平面图形的关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
一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 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πd c=2πr s=πr2
7扇形
(1)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nπr2/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π(R2-r2)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 6a 2
v=a3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 计算公式 d=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