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研究综述_肖扬清

合集下载

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机制研究

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机制研究

基本上都 存在联 合投资 ,甚 至在首 轮投资 中也是 如 此…。联合投资 在风险 投资 中的广 泛存在 已引起很 1
多研究者 的关 注。然而到 目前为止 ,真正对风险投资 中的联合投资 的研究还很 少 ,其 原 因可能 在于 :真 实、准确的实证数据难以获得 。Lme就 曾慨叹对 风 e r 险投资资料收录颇 丰的 V n r Eoo i 数据库 中所 et e cnmc u s 认定 、记 录的联合 投资轮 数颇 多谬误[ ¨,而 中国甚 至连这样一种数据库都没有 ,更无从进行科学的实证 研究。由于风险投资家的实力、经验 、风险态度等千 差万别,因而隐藏在风险投资家联合投资行为背后 的
维普资讯
20 /8 总 第 3 0期 0 61 5
文章编号 :10 —18 (06 8 06 —0 0 1 4X 20 )1 — 19 4
商 业 研 究
风险 投 资 中 的联 合 投资 机制 研 究
金 永红 ,奚玉芹
(. 1 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上海 2 27 . ( 3 ;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上海 203 )  ̄ 0 36
究也很不深入 、不充分 ,而对联合投资 的研究需要以 其它方面的研究为基础 ,因而更难 以展开充分研究。 纵然如此 , 对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的动因、原则 和作用作一些感性 的分析 ,仍然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可以为今后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作一点铺垫作用。
二、联合投资 的动因
世纪 2 年代 ,在许多案例 中 ,个别 的联合 已被用 于 0 证券的购买、储存和销售 。时至今 E,联合管理发行 l 和联合销售仍是股票发行 中一个 突出的特点。
Ke r s v n r a i l sn ct n meh mi eerh ywod : et ec pt ; y dai ; u a i o ca s rsac n o

本科论文财务风险管理-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财务风险管理-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院系名称:经济管理学院班级:会计 081学号:200800624123学生姓名:梁梅指导教师:陶晓燕2011年11月一、选题依据(一)研究背景在我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各个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不可能获得它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于是其财务活动必然有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也会有随机性,有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甚至破产。

近年来,我国一些非常有名的企业在市场上突然消失,使人感动十分震惊。

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纷纷在自身高速发展的阶段突然倒下,这些频频发生的怪现象,除了受到体制、经营战略的影响外,其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否也存在问题?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是普遍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从多方面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行为,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国家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2月下发了《关于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

财政部在2001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企业编制资产减值明细表,使原来只对坏账、存货、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又增加了对短期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提取减值准备,其用意也是为了提高投资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早在1930年就由所罗门·肖伯纳博士在一次保险学会上第一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后来人们开始把风险管理引入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当中,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行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学的管理方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必须独自承担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否则企业将难以立足。

但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报,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些问题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原因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原因分析

第40卷第2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0,N o .22013年3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M a r c h ,2013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原因分析蒯 正 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全球化的推进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使资本主义危机呈现出高度的世界联动性;二是 中心 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使爆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性的生产过剩;三是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的有力工具㊂关键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原因中图分类号:F 1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3)02-0026-07收稿日期:2012-11-20作者简介:蒯正明(1977 ),男,安徽肥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温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㊁马克思主义理论㊂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四年,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对全世界经济也造成严重的冲击㊂到现在为止,欧债危机依然在持续发酵㊂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利益诉求分化明显,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从发达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世界各地到处弥漫着不安情绪㊂为什么四年后世界经济依然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接受一些什么经验教训?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加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㊂一 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危机的世界联动性在资本主义经济以 工业文明”取代了封建经济的 农业文明”以后,产业资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成为主宰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此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㊂但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资本的集中,产业资本对银行业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因为规模越来越大的产业资本要想进一步扩大生产,就必须从银行获得大量的贷款㊂同时,在工业生产扩大的过程中,企业的闲置货币资金又会以存款形式集中于银行,加深了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之间的联系㊂此外,银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实现了大银行对小银行的排挤和吞并,由此导致银行垄断资本的产生㊂银行垄断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使银行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原来的普通中介职能转变为不仅控制整个货币流通,而且还垄断了有价证券发行的职能㊂在这种情况下, 产业资本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部分不属于使用它的产业资本家了㊂他们只有通过代表同他们相对立的所有者的银行,才能获得对资本的支配㊂另一方面,银行也不得不把他们资本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部分固定在产业之中㊂因此,银行资本家愈来愈变成工业资本家”[1]252㊂这种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通的最终结果就是金融资本的产生㊂62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是整个社会资本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金融资本的投入与产出都是货币,其物质技术过程是同质的,可以简化为时间过程;而产业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则是不同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物质技术过程极为复杂,其中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程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物质技术过程的复杂性,才有了千千万万个企业单位㊂产业资本的生命力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本身就对应于特定产业的某个具体生产过程,表现为原材料㊁固定资产等,因此,对产业资本的管理和运用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㊂与此不同的是,金融资本并不拘泥于某一具体产业,在表现形态上,则是游离于生产过程之外,表现为货币㊁债权或股权凭证等形式,流动性是其最主要的特性㊂扩张是资本的本性㊂金融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必然要求跨越国境而向全球扩张以获取高额利润,由此推动了金融全球化㊂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了以 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浪潮,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存款利率限制,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㊂发展中国家则为了取得外国资金,纷纷放松对货币资本流动的限制,由此大大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㊁金融业务的全球化㊂第一,国际资本流动极度频繁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加大㊁速度加快㊂9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逐步放松对资本的管制,许多国家都已实现了货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有些国家还逐步实现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㊂1992年欧盟国家全部开放了资本账户,拉美和东亚新兴经济体也逐步实现了资本账户开放㊂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国证券投资也逐步开放㊂这一系列举措大大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㊂2001-2007年这一期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私人部门的净资本流入总额由1816亿美元增长至11105亿美元;与此同时,流入美国的证券投资总额由31008.8亿美元增加至73320.8亿美元[2]㊂第二,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加快发展㊂在利润的诱惑下,华尔街推出了一个个令人眼花瞭乱的金融衍生品,给投机者创造了各种牟利机会㊂在这种光环的映照下,不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官员㊁经济学家与市场人士对美国金融创新的追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㊂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不断膨胀㊂ 美国2006年G D P为12.9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总量为518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为G D P的40倍,各种债券和资产券为G D P的6.8倍㊂”[3]到2010年, 全球的金融衍生产品总值已达596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总值65万亿美元的9倍,是全球G D P 总量54.5万亿美元的11倍”[4]㊂第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㊂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获得发展,各个国家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全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各国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广泛开设分行或代理机构,使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具有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业务范围㊂到90年代,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㊁交易系统㊁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㊂全球各个市场之间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全球化市场,远隔重洋的地球两端以亿美元为单位的外汇交易在数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㊂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加速㊁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把世界各国经济的祸福连在一起了㊂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5]465,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危机也呈现出高度的世界联动性㊂(1)金融产品高度关联导致危机传导具有很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㊂在金融产品高度关联的情况下,一个金融机构倒下了,持有这个金融机构产品的机构将受到很大的损失,所以这种传导效应是比较明显的㊂(2)由于各种跨国金融机构会同时在不同地区㊁不同市场进行资产组合投资,如果某个地区㊁某个市场出现了巨额亏损,这些机构为了维持自身日常的流动性,就必然被迫抛售其他地区㊁其他金融市场的资产,由此必然导致其他地区和其他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紧缺,使得债务危机㊁银行危机㊁货币危机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作用㊂(3)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杠杆式投融资行为的存在,使得一旦出现微小局部的金融动荡或损失,就会引发市场上抛售资产的羊群行为,导致流动性倍数收缩并迅速枯竭,对危机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㊂以美国次贷危机72蒯正明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原因分析的蔓延为例,其蔓延的路径是:资本的寻机行为导致了次贷衍生品的产生和全球化㊂这些以房屋贷款为抵押的债券,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㊁银行和证券公司,将其销售到全球;而当美国的房屋泡沫破裂缩水之后,这些债券也就变成废纸一张,更糟糕的是影响了拥有它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运营资本和资产缩水,各家银行彼此失去相互借贷的信任,最终导致世界各银行间的资本市场的冻结㊂美国债务的全球化及其次贷衍生品的全球化,先将美国自身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雷曼兄弟公司)冲垮,然后波及英国和西欧等其他发达国家,并进一步导致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从其他新兴市场撤资,从而导致了危机的全球蔓延㊂二 中心 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与世界性的生产过剩不平衡性始终是资本全球积累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也必然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也由此形成世界范围内的 中心 外围”的二元化结构㊂这种二元化格局肇始于资产阶级利用殖民手段开拓世界市场的初期,那时工业发展所积累的大量过剩资本急需寻找国外投资场所,这必然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抢占殖民地,而亚非拉地区廉价的原料和庞大的市场,成为资本最佳的落脚点,这就基本形成了西方工业国家出口工业制品㊁落后农业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格局㊂这样 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6]㊂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 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 中心’地位不仅没有被弱化,反而更加稳固,而非西方国家被 边缘化’”[7]㊂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利润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放弃了在实物生产领域榨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转而通过虚拟资本的自我循环来瓜分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把附加值低的㊁劳动密集型的㊁污染性的产品搬到发展中国家生产,由此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 中心 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其特征是 中心”依靠 外围”的供给,而 外围”则依赖 中心”的需求, 中心”借助于这种等级制的经济结构实现对其他国家的剥夺㊂这种经济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结果㊂(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体经济不断萎缩㊂美国本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生产国家,能源㊁钢铁㊁汽车等都居世界首位,但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将货币从实体资本中抽离出来,从事虚拟资本经营,由此也导致了大规模的金融投机事业的兴起和实体经济的衰落㊂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60年代末的28%下降到1990年的24%,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18%[4]㊂其中 煤矿矿井减少了1/3,石油产量下降了1/3,钢产量降低到不足中国的1/6”[8]㊂同样,在欧洲, 该地区金融资产占该地区G D P的比例,已从1995年的180%升至2005年的303%”[9]㊂(2)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缺乏独立自主创新的精神,往往会迎合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㊁转移产业战略的需要,从而实行 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生产方针,造成发展中国家成为 世界工厂”,而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㊂如果说在19世纪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可以被认为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 世界工厂”则正好相反㊂尤其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这种全球经济结构变得更加一目了然,形成了 美 中”特殊的两极关系,一极呈现为美国的商品进口,另一极呈现为中国的商品出口㊂而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或多或少㊁或强或弱地被纳入这一全球资本积累的长链条之中㊂然而,这一世界经济结构必然造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㊂第一,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㊂如上所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加速经济金融化和虚拟化的同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围绕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为核心来运转,世界的经济循环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㊂这种循环包括两个方面㊂一是在实体经济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同时购买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由此形成发展中国家以生产初级产品和外向型产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㊂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依赖发达国家㊂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人才,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开发,只能依靠从发达国家高价引进技术发展经济㊂二是在虚拟经济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售低端产品获得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国债以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由此进一步丧失了经济体系的主导权,形成这样一个金融资本主导下的8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结构循环图(见图1)㊂图1.金融资本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结构图第二,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㊂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构建自由进出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投机和套利创造了平台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自身的人才㊁技术和资金优势,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大肆的投机炒作,以获取超额利润㊂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展中国家经常账户的逆差往往伴随着资本账户的逆差和储备流失”[10],这使得资本从穷国 倒流”到了富国,从而导致全球范围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㊂ 联合国确认,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1974年为19个,到2002年增加到49个㊂目前世界60亿人口中,每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贫困人口近28亿,约占全球人口的一半,不足1美元的赤贫人口约15亿,占全球人口的1/4㊂”[11]以非洲为例, 债务㊁疾病㊁贫穷和战乱相互影响,非洲经济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徘徊不前,在那片贫穷的大陆上,大部分经济体的走势向下运行,无数无助的居民在安安静静中死去”[12]312㊂中心 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㊁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导致发达国家家庭财富大幅度缩水,消费萎缩,而发展中国家又由于长期世界经济格局的两极分化,自身难以消化自己生产的产品,其结果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进一步形成世界性的生产过剩㊂就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消费需求持续下降, 2007年美国消费者的全年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9%,不仅低于2006年的3.1%,也低于2003年以来的增长率,甚至低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率,由此改变了维持长达16年的名义个人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的模式”[13]122㊂2008年以后,美国消费需求持续下降,特别是2008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消费需求分别为-2.5%和-2.2%[14]㊂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㊁外需缩减以及对外融资条件趋紧等因素的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 2008年全年,我国外贸出口14285.6亿美元,增速下降8.5%;2009年1季度,我国对美出口455.2亿美元,同比下降14.9%”[15]㊂不仅如此,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也更加凸显㊂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的光伏产品中有95%用于出口,其中欧洲市场是出口的重点,其所占比重约为75%,但是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洲国家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给中国的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㊂据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的统计显示,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为52.94%,硅片硅锭产能利用率为47.83%,晶体硅电池产能利用率为40.48%,太阳能薄膜电池产能利用率则仅为20%[16]㊂光伏行业只是中国众多出口行业的缩影,由于欧美国家的财政债务危机,2011年,我国钢铁㊁水泥㊁煤炭㊁有色金属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㊂总之,金融全球化背景下 中心 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使得爆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世界性的生产过剩,从而使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种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又会通过消费㊁贸易等途径反过来传导到发达国家自身,发达国家走出危机的难度更大,全球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更大㊂三 美元霸权和危机转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货币资本对外扩张主要采取银行贷款的形式㊂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崩溃,美元取得了 纸黄金”的特权地位㊂从此,美元演变为完全虚拟的信用货币,成为世界贸易中的流动性媒介㊂有了这个媒介,美国就可以在毫无限制的情况下对外提供流动性,美元由此成为美国操纵㊁控制和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㊂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结构92蒯正明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原因分析的变化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经济的虚拟化还是产业结构的转移都离不开美元的地位和作用㊂可以说,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维系这种世界经济结构的关键㊂具体来说,美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㊂(1)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虚拟化,是金融资本国际扩张的必要前提,由此使全球资本积累具有脱离世界总产出而自我膨胀的能力㊂(2)在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同时,通过美元霸权掠夺他国财富㊂一是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可以发行大量美元来购买他国商品或劳务,或者进行对外直接或间接投资;二是美国一方面通过贸易赤字在输入大量廉价实物资源和输出大量美元的同时,又通过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输出金融资产(如美国国库券),吸收流出的美元回流到美国来为美国提供融资;三是通过货币贬值方式,迫使所有国家共同承担通货膨胀的后果,同时满足国内 消费主义”的物质需求[17]㊂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使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中心 外围”的美元国际循环模式(见图2)㊂在这一模式中,美国的经济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由美国的政府㊁居民㊁企业所组成;另一部分由美国金融机构组成㊂与美国经济相对应的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贸易账户区,它是由中㊁日㊁韩等亚洲国家及地区组成,这些国家一般采取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二是资本账户区,它是由欧洲㊁澳洲㊁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组成,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它们通过对美保持贸易顺差所积累起来的外汇购买美国的证券,为美国融资㊂而美国经济则享有美元主导下的国际经济调解者和支配者的地位㊂图2.美元国际循环模式这一循环模式是:美国将 生产”出来的美元借贷给政府㊁企业和个人,同时购买贸易账户区和资本账户区的商品和服务,向世界提供流动性(即美元)㊂其结果是不断推高政府㊁企业㊁个人的债务规模,扩大了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的证券化,把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这不仅实现了危机的转嫁,而且也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导㊂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华尔街绑架了美国政府,那么金融危机的蔓延则是美国绑架了世界㊂具体来说,在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危机的转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㊂第一,通过赤字向外转移等途径,让自己的高消费由世界承担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已连续几十年出现贸易和财政赤字, 贸易逆差由1999年的3000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580亿美元;财政赤字由6000亿美元上升到13000亿美元”[8]㊂但面对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支付,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市场,外国人持有的美元又会回流到美国,以债的形式长期使用㊂在这种情况下,外贸逆差即使达到天文数字,美国也毫不在乎,因为通过印刷机就可以取得 平衡”,由此形成美元对全球的剥夺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推出两轮俗称 印钞票的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㊂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Q E 1),美联储向市场投放了1.4万亿美元的储备;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开启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 E 2), 宽松”的资金总额达6000亿美元㊂在第二轮量化宽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再次实施了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 E 3),其规模达4000亿美元㊂海量的货币供给不仅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造成全球性通胀,而且也形成了对其他国家的盘剥效应,从而转嫁自身的危机㊂这主要反映在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上升上, 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从2008年前的4.2万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6.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外汇储备翻了一番,从1.5万亿美元上升到3万多亿美元”[18]㊂第二,实现债务和风险转移,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㊂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大量高风险高收益金融衍生品不断从美国境外吸引着大量投资㊂总的来说,美国的对外债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国政府拥有的美国资产,即美国对外国政府的债务,其中绝大部分是外国政府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二是外国私人部门持有的美国资产,即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概述了企业并购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在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定义与特点、主要动因、经典理论以及不同学者研究动因的观点。

最后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定义、特点、动因、理论、影响因素、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实践意义1. 引言1.1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学者们通过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论出发,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企业并购动因既包括内部因素,如经营绩效和资源配置,也涉及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和产业环境。

通过对企业并购动因的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并购的逻辑和实质,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关注企业并购动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不同类型企业并购的动因差异和影响机制。

结合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挖掘企业并购动因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影响,为企业并购实践和战略制定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企业并购研究和实践提供前沿信息和思路,促进学术和商业界的互动与交流,推动企业并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2. 正文2.1 企业并购的定义与特点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扩张或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企业并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战略性:企业并购通常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新的市场、获得核心技术、打造全球化布局等。

2.风险与回报共存: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整合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等,但成功的并购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并购的动因、绩效和风险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企业并购的动因、绩效和风险。

二、企业并购动因2.1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

例如,某公司通过收购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了技术优势的整合,推动了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2 市场扩张市场扩张是另一个常见的并购动因。

通过收购或兼并具有相同或相似业务的企业,企业可以迅速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某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在某一特定市场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2.3 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增强也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

通过收购具备或强化创新能力的企业,企业可以获得技术、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某公司通过收购具有创新技术的初创企业,加速了自身产品线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2.4 品牌与声誉品牌与声誉也是一些企业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

通过收购具有知名品牌和良好声誉的企业,企业可以借助品牌影响力和口碑,拓展新的市场,提高自身品牌价值。

例如,某公司通过收购知名品牌,将品牌影响力扩展到新的市场领域。

三、企业并购绩效3.1 经济绩效经济绩效是衡量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研究,有论文显示,相比独立经营,企业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如增加销售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等。

3.2 管理绩效管理绩效是另一个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引入优秀的管理团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地位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当市场绩效显著提高时,可以认为企业并购取得了成功。

中美冲突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收益联动性研究

中美冲突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收益联动性研究

中美冲突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收益联动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5T04:58:43.852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0期作者:胡欣榆[导读] 中美冲突频繁严重影响商业信心、国际贸易和投资情绪,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异动,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为各国市场的健康安全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以贸易战开启之日作为分界点,对国际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的波动性和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战爆发对各国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冲突爆发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显著增强,股市联动性强于债市联动性,中国的新兴资本市场较美国等国家的发达资本市场仍不成熟。

胡欣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国际商务专业摘要:中美冲突频繁严重影响商业信心、国际贸易和投资情绪,国际资本市场出现异动,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为各国市场的健康安全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以贸易战开启之日作为分界点,对国际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的波动性和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战爆发对各国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冲突爆发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显著增强,股市联动性强于债市联动性,中国的新兴资本市场较美国等国家的发达资本市场仍不成熟。

因此,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及我国资本市场上政策制定、产业创新升级和投资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带来的联动冲击。

关键词:中美冲突;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一、引言经济全球化自二十世纪末以来,一直在曲折中不断深化。

尤其随着几大区域间一体化贸易协定的达成,不仅使得全球的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带动了全球范围内主要股票市场的同涨共跌趋势。

国际资本市场之间各指标收益率与波动的联动性愈发地受到了近代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将其发展为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此外,不同资本波动与收益率的联动效应不仅存在于发达经济体的成熟股市之间,还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市之中。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效率理论综述

投资效率理论综述

投资效率研究理论综述摘要: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一度在国内外引起争议。

2012年,李克强政府采用了“调机构、增内需、新型城市化”的经济政策,其政策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拉动内需。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投资效率和投资增速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投资增速和投资效率研究理论进行归纳。

本文找出了这些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新近研究状况,提出了笔者对于国内外专家关于投资研究的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当前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

关键字:投资投资效率过度投资寻租一、研究动态评述国外学者开创投资效率理论先河,早期研究投资的相关理论,并且对影响投资增长因素作了深入分析。

凯恩斯学派的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中的投资思想为基础,并经过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该理论以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为最优资本函数曲线和最优投资函数曲线,并认为利率决定投资水平,但现实中投资关于利率的低弹性,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投资的变化似乎更多的缘于利率以外的因素。

后凯恩斯学派改变了传统的“利率决定投资水平”的观点,认为产出或利润才是决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学派主要有加速理论。

加速原理最早出现在艾伯特·阿夫塔里昂的《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2](1913年)一书中。

后来在J·M·克拉克、A·C·庇古等人的著作中,把它作为决定投资和解释经济周期的原理加以探讨。

新凯恩斯学派的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时滞。

该理论在研究投资的过程中引入了调整成本的概念,调整成本指企业在进行资本调整时必须要支付的一笔费用,具有边际递增的特性,随着投资率的提高,调整成本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新凯恩斯投资理论根据企业边际调整成本和边际调整收入的交点来确定各期投资水平,从而为宏观投资函数的导出提供了必要的微观基础。

风险资本、不确定性与投资管理

风险资本、不确定性与投资管理

风险资本、不确定性与投资管理
肖汉平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年(卷),期】1998(000)0Z2
【摘要】风险投资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和欧洲的投资集团贷款给美国企业,主要以铁路、钢铁、石油以及玻璃工业为投资对象,从1911年开始投资于计算机产业。

到1946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GeorgeDoriot和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些企业家共同组织了...
【总页数】7页(P59-65)
【作者】肖汉平
【作者单位】中保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
【相关文献】
1.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 [J], 马晓晰
2.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 [J], 马晓晰
3.风险投资管理在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具体应用 [J], 谢炳光
4.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 [J], 游媛
5.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 [J], 孙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作品...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作品...
B09169
关于金融危机下企业资金链问题的调查
张岩
卞慧丽
一般项目
李伟柳阳周琳张新艳刘书龙
B09170
关于临沭县柳编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研
刘春刚
邵志勤
一般项目
江林李光洋刘占贵王晶晶
B09171
关于完善我国大学生医保的探讨与研究
戚茜
张建波
一般项目
闫婷婷范艳娇张慧慧戚东辰蒋士英
B09172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
曲延宁
左锋
基础项目
朱之淦候安琪吕志浩
B09147
“服务威海传递爱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研
张伟
魏洪刚
基础项目
李静钟晨路明明马乃斌单玉石
B09148
经济危机背景下威海韩国”非法撤资企业“银行不良资产调查
张晓峰
李依凭
一般项目
刘洋丁敏强刘兴富
B09149
海滨休闲活动对海岸生态的影响(以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为例)
赵伟
左峰
基础项目
董秀莲曲延宁晁栋良
B09162
临沂(老区)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变动趋势研究
刘璐
左峰
一般项目
侯桂莲郝尚波梁晓翠李汉超张允龙
B09164
经济危机下威海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
牛丽萍
沈君
一般项目
郭体伟曹瑜薛蕊马晓庆单红亮
B09165
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发展瓶颈与改革方案——以济南、威海为例
周祥朋
B09107
威海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霄
杨慧
一般项目
苏晗倪可心王希贤焦宏
B09108
从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方面探究威海市医改现状

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风险文献综述

并购始于19世纪下半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之一,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合并而形成一个企业,通常,兼并企业处于主导地位。

并购包含了兼并和收购,本质是企业产权交易,它是在一定的财富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下,企业权利主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目前理论界关于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绩效以及并购风险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并购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1 并购动因并购动因即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是企业进行并购所要达到的目的。

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主要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规模效益,产生协同效应。

Fame和Jensen(1983)从公司治理的代理角度分析了并购产生的动因,他们在Jensen 和Meckling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并购通过改变企业所有权结构和管理者结构从而控制代理问题的产生。

Jensen和Ruback(1983)研究了企业并购前后的管理效率差异,发现并购后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均得到提升,验证了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和投机机会方面的互补来获得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Fangjian, Leming和Micah(2013)则认为被高估值的公司通过股票收购被低估值的公司需要承担较高的并购费用,这种并购会带来严重的管理问题,其主要动机并非在于提高股东财富,而是为了提高首席执行官的薪酬。

国内学者在并购动因方面的研究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于开乐和王铁(2008)认为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之一是为了获得战略机会,并购可以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来弥补内部学习建立起的竞争优势的不足。

张文佳(2015)在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并购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2000—2013年典型跨国并购案进行分析,发现跨国并购的动因随着时间、并购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深层动机在于寻求跨国资源、先进技术以及国际化品牌和市场。

宋林等(2016)对我国上市公司的 182 例海外并购案的并购动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自身条件和目标企业所在国的基本特征是影响跨国并购的主要因素,其中,国有控股、规模较大、资产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更有可能受到技术和资源的激励,私有制企业和资本收益率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战略资产和市场动机。

过度投资的动因研究

过度投资的动因研究

过度投资的动因研究【摘要】过度投资是指企业为追求高收益而进行超过必要水平的投资行为。

本文分析了过度投资的动因,包括市场环境因素、公司内部因素、管理者个人因素以及风险管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市场环境因素方面,市场竞争激烈、政策环境不确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公司内部因素包括财务状况、组织结构等因素。

管理者个人因素则涉及管理者的决策偏好、风险厌恶程度等因素。

风险管理不足也是导致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这些动因的分析,揭示了过度投资行为的本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实际管理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过度投资的动因,可以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其在投资决策上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关键词】过度投资、动因研究、市场环境、公司内部因素、管理者个人因素、风险管理、定义、特点、影响、风险管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建议、管理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度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过分扩大规模或范围,超出了正常水平,引起资源浪费和风险增加的现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往往会出现过度投资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并不罕见,但却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资金紧张、盈利下滑、企业形象受损等。

过度投资的动因研究,成为了当今管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了解企业为何会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探寻其根本原因,对于有效避免和降低企业过度投资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认真对待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过度投资的动因,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投资行为的规律,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不足以达到要求、正在等待结果等。

部分的内容如下:研究目的是探究过度投资的动因,揭示导致过度投资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市场环境、公司内部、管理者个人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深入了解造成过度投资的原因,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风险投资公司特征与联合投资动机

风险投资公司特征与联合投资动机

d e a l f l o w mo t i v e i s mo r e i mp o ta r n t t o VCs wi t h s ma l l e r s i z e ,s t a t e — o wn e d o r b a c k e d b y f o r e i g n c a p i t a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mo t i v e i s mo r e i m—
上有很 大的借鉴 意 义 ,风 险投 资公 司可 以根 据 其他 VC公 司的特 征 。选择 合 适 的合 作 伙伴 进 行 联合 投 资 , 有利 于采取 最优 的联 合投 资策 略 。 关键 词 :风 险投 资;联 合投 资 ;动机 ;V C公 司特 征 中 图分 类号 :F 8 3 2 文献标识 码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F i n a n c e ,E a s t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VC c o mp a n i e s ,t h i s p a p e r a d o p t s mu h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l o g i s t i c mo d e l t o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VC c o mp a n i e s a n d t h e mo t i v a t i o n s o f s y n d i c a t i o n, s u c h a s i f n a n c e mo t i v a t i o n,d e a l l f o w no . t i v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H r c e mo t i v a t i o n . We i f n d t h a t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mo t i v e i s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t o VC s w i t h l e s s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s ma l l e r s i z e ,t h e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证据与治理研究综述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证据与治理研究综述
个 系统 的分析 框 架 。笔 者 试 图初 步 分 析企 业 过 度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等 因素可能引起的过度投资 现
投资行 为的动 因框架 ,探讨我 国转轨经济下特定 象 。这些外部制度因素不但能直接对企业 的投 资
的制 度 和治理 背 景 对企 业 发 生 过 度 投 资行 为 的影 决策产生作用 ,而且还会通过 内部因素间接 引
( ) 委托 人—— 代 理 人 的代 理 冲 突 1
过过度投资 ( 如投资于净现值 为负的项 目)直接
最后 ,股东与债权人 之间的代理 冲突可 能导
根据委托代理理 论 ,如果投资者利益得不到 将财富从 中小股东转移至大股东 。
良好保护 ,那 么股东 与管理者 、股东 与债权 人、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 冲突将 会影响投资 致企业过度投资行 为。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考 项 目的选 择 ,并 进 而 引发过 度 投资 行为 。 虑 ,大股东及管理层 的投资决策倾 向于实现权益 首先 ,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可能导 价值最大化而非企业 总价值最 大化 。由于市场 配 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 自由处置权 的管理层 置缺乏有效性 ,这种决策可能是次优的 ,且会损 通常会 出于在职消费 、营造企业帝 国、职位保护 害债权人的利益 。Jne es n和 M cl g(9 6 ] ek n 17 ) 将 i 等 自身 利 益 的 需 要 做 出 投 资 抉 择 。Jne es n和 这种冲突对 企业 投 资行 为 的影 响称 为 “ 产替 资 M cl g(9 6 就指 出管理层有可能投资于那 代” ekn 17 ) i ,即内部人 ( 股东和经理 )具有 实施 成功机 些并不能给股东带来正 的价值却能便利于管理者 会较小但 回报很高 的投 资项 目的动机。一旦这种 谋求在职消费的项 目, 从而产生过度投资的问题 。 高风险高 回报 的项 目获得成功 ,股东 和经理将获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种过度 得大部分收益 ;而若失败 ,股东承担 的有限责任 投资行为发生 的根本原 因,因为具有充分信息的 将使股东遭受的损 失能从 侵 占债权人 的利益 中得 管理层可以寻找各种理 由来蒙骗信息不充分的股 以抵消 ,债权人 由此将 承担投资 失败 的大部分损

联合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

联合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

联合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作者:李建军刘凤元阮永平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 本文利用大样本的中国风险投资数据,对每轮投资中领投风险投资公司(VCF)采用联合投资策略的影响因素和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领投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之间的方言距离、地理距离与领投风险投资公司采用联合投资策略倾向以及联合风险投资公司数量显著正相关;阶段越靠后的创业企业,领投风险投资公司采用联合投资策略意愿也更高,联合的风险投资公司更多;采用联合投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领投风险投资公司成功退出的概率。

引入更多的风险投资公司、联合与创业企业同一地级市或同一省份的风险投资公司都可以显著提高创业企业上市(IPO)或者被并购(IPOMA)的概率。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这一特殊而复杂市场环境中风险投资公司联合投资策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帮助风险投资公司有针对性地利用联合投资策略改善投资效率。

[关键词] 方言距离地理距离联合投资风险投资 IPO[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层利益诉求与公司策略性信息披露:基于实地调研视角研究”(编号为71672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建军,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刘凤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与风险投资效率;阮永平(通讯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投融资,邮箱:********************。

[中图分类号] F83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622(2021)03-0110-15一、引言联合投资是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常用的策略。

在1985—2005年期间,美国大约70%的创业企业在同一轮中会获得两个或者更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

①在我国的创业企业投资中,风险投资公司也大量采用联合投资策略。

②联合投资策略的动机首先成为国外风险投资策略研究的重点。

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必要性、障碍与对策

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必要性、障碍与对策

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必要性、障碍与对策
肖光顺
【期刊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1
【摘要】目前 ,我国约有百余家风险投资公司 (基本上有官方资本背景 )相继成立 ,但风险投资业务并没有充分展开 ,风险投资事业总体上发展缓慢。

必须抓住风险资本存在巨大供求缺口这一主要矛盾 ,以推动风险投资主体结构多元化为当前的发展突破口,积极引导私人、企业、银行、其他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风险投资。

文章站在投资者立场上分析了这些市场主体至今不愿涉足风险投资的原因。

【总页数】6页(P13-18)
【关键词】风险资本;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成本;预期收益;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肖光顺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8
【相关文献】
1.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探讨 [J], 王新芳;来敏
2.医德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分析 [J], 艾华;蒋一玮;刘惠宇;刘钊;郭辉
3.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障碍与对策 [J], 肖光顺
4.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探讨 [J], 王新芳;来敏
5.发展我国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J], 陈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欧洲风险资本投资特点及启示

近年欧洲风险资本投资特点及启示

近年欧洲风险资本投资特点及启示
叶宏森;黄孝武
【期刊名称】《财会研究》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近年随着高科技迅速发展,风险资本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作为一种对新企业早期阶段投资的金融形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其在美国长足的发展,人们把风险资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美国。

其实.欧洲近年风险资本投资发展也颇具规模和特点。

本文拟分析讨论与美国相比.欧洲风险资本投资近年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的风险资本事业有所启发。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叶宏森;黄孝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人力资本投资代理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及其对企业的启示 [J], 王爱华
2.探路操作风险管理建设——欧洲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实践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J], 蔡俊杰;唐志红;徐卫红
3.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 [J], 黄兴胜
4.欧洲儿童照顾对我国的启示——以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为视角 [J], 白照君; 李晋

5.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 [J], 黄兴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投资趋同行为同群效应抑或羊群行为——基于Meta定量文献分析的视角

企业投资趋同行为同群效应抑或羊群行为——基于Meta定量文献分析的视角

Convergence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 Peer Effects or Herd Behavior?——Based on a Meta-quantita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作者: 张俭[1];肖清[1]
作者机构: [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出版物刊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8-8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企业投资趋同;羊群行为;同群效应
摘要: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趋同对象界定,学术界尚未给出定论.文章运用定量文献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证实了趋同对象不同界定下的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确实存在异质性:企业投资羊群
行为以绩效靠前的同伴企业作为参照,而投资同群行为则以全部同伴企业为参照对象.此外,样本来源、投资水平衡量指标等因素也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发现能够从本质上解
释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为何表现各异,并为之后研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后果提供
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是国外学者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对于制定联合投资的决策程序、评估联合投资的效果、更深入理解风险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梳理了国外有关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的相关文献,对联合投资的动因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总结,对联合投资动因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综述中图分类号:F830.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14-0118-02收稿日期:2011-03-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8JC790089);福建省重点科划项目(2009R0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肖扬清(1974-),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市场与金融制度研究。

(感谢厦门大学徐宝林老师在本文成文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研究综述肖扬清(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福建厦门361021)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Serial No.124No.14,2011总第124期2011年第14期作为投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策略之一,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已经成为国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所谓风险资本联合投资,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风险资本家共同投资同一个创业企业,其在风险投资的初期、中期以及后期都是比较普遍的(Lerner ,1994;Wrignt &Lochett ,2003;徐宝林,2010)。

学者们对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进行的细致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联合投资行为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然而,在梳理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仅对于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还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基于消除风险的动机根据传统金融理论,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是为了分散金融风险进行组合分散化。

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两个显著的特征,因此,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联合投资改进其资产组合,减少对单个投资项目风险的承担程度,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参与更多的项目,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Andy Lockett 和Mike Wright (2001)的研究表明,英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而采用联合投资策略。

恶意竞争是风险资本面临的另一个风险。

而为了避免这种恶意竞争,联合投资似乎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通过联合投资,风险投资家能够阻止竞争,并因此显著提高他们对创业家的谈判力(Brander ,Amit &Antweiler ,2002)。

因此,为了防止伤害性竞争,风险资本家应该联合投资并共同分享租金。

在这个意义上,联合投资是阻止竞争和收集信息的结果(Casmatta &Haritchabalet ,2007)。

此外,联合投资也有利于发挥多元化决策的效率性,降低投资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多元化决策组织结构比只需两个评审者其中之一同意项目就可以具体实施的组织结构更有效率,也即多元化决策制度是更有效的。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联合投资正好体现了这种多元化。

由于每个风险资本家都能从其他风险资本家的评估中学到某些东西,因此联合投资有利于集中更多智慧对风险项目进行双重检验。

研究表明,联合投资的阶段越早,在选择投资伙伴时就越细心,从而更有助于减少项目质量的不确定性。

二、基于获取收益的动机获取项目流是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收益的表现之一。

项目流是指那些潜在的、很好发展前景的的项目清单,它是风险资本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源。

特别是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极少的项目时,项目流对于风险资本家而言就更为重要了。

为了获取和竞争更多潜在的项目流,风险资本家不得不加入联合投资的行列,并努力提高自己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地位。

通过邀请另一方或接受另一方的邀请,风险资本家们通过联合投资共同分享着投资机会集。

因此,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利用其他风险资本家的价值增值服务也是联合投资获取收益的一个途径。

作为异质型金融中介,一个风险资本家不可能提供组合企业所需的所有特殊的资源。

可能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其他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并将其资源投入到组合企业中。

Bygrave (1988)将资源交换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业,并证实了该模型。

通过联合投资项目,风险资本家获得了另一风险资本家的支持和承诺,并且通过参与联合投资,特别是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增加了声誉。

通过分享资源,所有的合作者都118——参考文献:[1]徐宝林.风险资本家的风险资本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Brander ,J.A.,R.Amit ,et al.(2002).Venture-Capital Syndication :Improved Venture Selection vs.The Value-Added Hypothesis [J].Journa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 11(3):423-452.[3]Bygrave ,W.D.(1988).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stment networks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2):137-157.[4]Casmatta ,C.and C.Haritchabalet (2007).Experience ,Screening ,and Syndication in Venture Capital Inverst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6:368-398.[5]Hopp ,C.and F.Rieder (2006).“What drives Venture Capital Syndication ?”EFMA 2005Milan Meeting Paper.[6]Lerner ,J.(1994).“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Financial Management 23(3):16-27.[7]Lockett ,A.and M.Wright (2001).“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Omega 29(5):375-390.[8]Manigart ,S.,A.Lockett ,et al.(2006).“Venture capitalists ‘decision to syndicate.”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0(2):131-153.[9]Wright ,M.and A.Lockett (2003).“The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of Alliances :Syndication in the 45[10]Venture Capital Industry*.”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0(8):2073-2102.能降低不确定性,同时增加了自信(不论在前期还是在后期)。

因此,通过集合金融和非金融资源,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低风险、高质量的项目。

另一种提高投资期回报的方法是利用“窗饰效应”。

窗饰效应最早被发现在养老金投资中。

即基金经理会在季度末通过购入股票升值企业的股份,出售股票贬值的公司的股份来调整它们的投资组合,以向投资者表明他们的投资组合是最优的,尽管这样做有时可能使回报率更低。

Lerner (1994)发现,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风险资本投资之中。

例如,风险资本家也会参与有潜力企业的晚期投资轮次,即便回报率可能很低,但他们在制作宣传材料时仍可以将自己列为这类有潜力的企业的投资者,以吸引外部投资者的资金。

三、文献述评应该说,国外关于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相关研究才刚起步不久。

相对而言,联合投资的动因是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研究中最为成熟的领域,然而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徐宝林,2010)。

首先,联合投资的动因在理论界并未获得共识。

当前的研究表明,美国和欧洲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存在差异。

在英国,风险分散动机比企业特质资源或项目流互惠要更加重要;而在美国,风险分散和信息(企业特质资源)分享是同等重要的。

而即便在欧洲内部的相关实证研究也依然存在差异。

Manigart ,Lockett ,et al.(2004)的研究表明,对包含德国在内的欧洲六国而言,风险分散动机无论对于处于早期或晚期阶段都是最重要的联合投资动因。

而Hopp &Rieder (2006)使用德国的数据研究则发现,主要是资源的动机驱动了联合投资。

其次,联合投资的风险分散动机难以有效成立。

从理论上来看,对于为何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基金层面关注分散化并不清楚。

因为投资在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有限合伙人多是机构投资者,他们仅将一小部分资金投资在风险投资部门,且还会投资几个风险投资基金,似乎没有进一步分散化的金融动机。

事实上,即便单个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散和风险控制的手段很多,分段投资也是风险投资基金最常用也是最佳的风险控制手段。

相关研究也证实,联合投资并不能实现组合的分散化,相反它强化了风险资本家对于特定产业的专注,并因此增加了其组合企业的总体集中度。

再次,现有文献并未解释为何仍有相当多的风险资本采用单独投资方式。

即便在美国仍有近2/5风险投资未采用联合方式。

有关统计表明,近年来欧洲的联合投资也有下降的趋势,而这种变化似乎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更没有相关的理论解释。

上述联合投资动因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大多关注的只是联合风险投资的直接动因,或者说,加入联合投资期望能带来的好处(徐宝林,2010)。

由于不同风险投资家所拥有的资源各异,因此其参与联合投资的直接动机也会各有不同。

如前所述,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最大投资者是养老基金,根据相关《ERISA 法案》中的“Prudent Man ”条款,养老基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中资金仅仅占其总资产的5%—6%。

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联合投资的动因只是部分相关,甚至可能恰恰是联合投资的结果。

如果从动态的视角看,特定风险投资企业的知识和经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变化,从而其进行联合投资的直接动机自然也会随之变化。

基于此,我们则不难理解上述关于动因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了。

四、结论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对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为我们理解联合投资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