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稳态课程设计
%开始clccleardisp('节点总数为:');N=5disp('平衡节点为:');1disp('PQ节点为:');JD=[2,3,4,5]Y=[6.25-18.25i -5+15i -1.25+3.75i 0 0;-5+15i 10.834-32.5i -1.667+5i -1.667+5i -2.5+7.5i;-1.25+3.75i -1.667+5i 12.917-38.75i -10+30i 0;0 -1.667+5i -10+30i 12.917-38.75i -1.25+3.75i;0 -2.5+7.5i 0 -1.25+3.75i 3.75-11.25i]disp('节点导纳矩阵Y为:');ei=[1.06;1;1;1;1;];fi=[0;0;0;0;0];P=[0;,-0.2;0.45;0.40;0.60];Q=[0;-0.20;0.15;0.05;0.10];disp(Y);wucha=0.0001;k=0;G=real(Y);B=imag(Y);N1=4;while wucha>0.00001for m=2:5pp=0;qq=0;for n=1:5pp=pp+ei(m)*(G(m,n)*ei(n)-B(m,n)*fi(n))+fi(m)*(G(m,n)*fi(n)+B(m,n)*ei(n)); %qq=qq+fi(m)*(G(m,n)*ei(n)-B(m,n)*fi(n))-ei(m)*(G(m,n)*fi(n)+B(m,n)*ei(n));endDP(m)=P(m)-pp; %有功功率的不平衡量DQ(m)=Q(m)-qq; %无功功率的不平衡量endfor m=1:Nif m~=1for n=1:Nif n~=1if n==mI(m)= (P(m)-Q(m)*i)/ conj(ei(m)+fi(m)*i);%节点注入电流H(m,m)=-B(m,m)*ei(m)+G(m,m)*fi(m)+imag(I(m));N(m,m)=G(m,m)*ei(m)+B(m,m)*fi(m)+real(I(m));J(m,m)=-G(m,m)*ei(m)-B(m,m)*fi(m)+real(I(m));L(m,m)=-B(m,m)*ei(m)+G(m,m)*fi(m)-imag(I(m));JJ(2*m-3,2*m-3)=H(m,m);JJ(2*m-3,2*m-2)=N(m,m);JJ(2*m-2,2*m-3)=J(m,m);JJ(2*m-2,2*m-2)elseH(m,n)=-B(m,n)*ei(m)+G(m,n)*fi(m);N(m,n)=G(m,n)*ei(m)+B(m,n)*fi(m);J(m,n)=-B(m,n)*fi(m)-G(m,n)*ei(m);L(m,n)=G(m,n)*fi(m)-B(m,n)*ei(m);JJ(2*m-3,2*n-3)=H(m,n);JJ(2*m-3,2*n-2)=N(m,n);JJ(2*m-2,2*n-3)=J(m,n);JJ(2*m-2,2*n-2)=L( m,n);endendendendenddisp('雅克比矩阵JJ:');disp(JJ);for m=1:Nif m~=1DW(2*m-2)=DP(m);DW(2*m-2)=DQ(m);%形成不平衡量的矩阵endenddisp('功率不平衡矩阵DW:');disp(DW);DY=JJ\DW';%解修正方程式wucha=max(abs(DY));disp('第M次修正方程的解DY:');disp(DY);for n=1:Nif n~=1fi(n)=fi(n) +DY(2*n-3); ei(n)=ei(n) +DY(2*n-2); %计算新值endendu=ei+fi*i;disp('节点电压的第C(k)次近似值:');disp(u);disp('各点的电压实部di(单位:V)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disp(ei);disp('各点的电压虚部fi(单位:V)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disp(fi);k=k+1;disp('迭代次数:');disp(k);endfor m=1:N1+1I(m)=Y(1,m)*u(m);enddisp('平衡节点的功率');S1=u(1)*sum(conj(I))%计算平衡节点的功率for m=1:N1+1for n=1:N1+1S(m,n)=u(m)*(conj(u(m))-conj(u(n)))*conj(-Y(m,n));%计算各支路功率endenddisp('各支路功率');disp(S) %结束。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1任务书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绘制原始网络接线图2、变压器,线路选型3、查阅工程手册,得到设备参数4、标幺值参数计算(S B=1000MV A,U B=U A V)5、等值网络6、潮流结果图(各节点电压、各条支路的始端和末端功率)7、设计总结二、计算要求:1、每个节点的电压必须在额定电压值的±5%范围。
2、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必须在60%以上。
三、上机说明:(一)安装:在Windows下安装。
软盘中的setup文件为安装文件,密码为123456。
1(二)使用:1、在工具栏中用鼠标左键点击要画的元件的图标,即可在空白文档中画出接线图。
画图中通过鼠标点击拖拉方向不同,可以画出不同方向的元件。
2、在画线路时,要注意点击鼠标的右键使线路结束,点击鼠标左键可以使线路方向改变。
3、每个元件的参数在元件属性中填写。
注意:PV 、PQ、平衡节点的选择在每一条母线上的属性框中选择。
发电机:其阻抗参数不需填写,只需要选择电压等级。
如为PQ 节点,需填写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如为PV节点,需要填写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填写0;如为平衡节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填写0。
变压器:需要填写各侧电压等级、变压器的变比、正序电阻、正序电抗。
变比=高压/低压的标幺比。
线路:需要填写电压等级、正序电阻、正序电抗、1/2对地电纳负荷:需要填写电压等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4、结果输出可以以文本形式,也可以直接标注在接线图中。
•当以文本形式输出时:1在工具栏中的“结果输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网络参数”进行网络参数的输出,选择“潮流结果”进行计算结果的输出。
注意在文件名中写清楚路径,以免找不到文件。
如:c:\my documents\cljg.txt•当以图形文件输出时:需要在接线图上进行标注。
如要标注变压器,先用鼠标点击要标注的变压器,在本元件为选中状态下,再用鼠标点击标注图标,然后再一次用鼠标点击本变压器元件,则出现对话框,其中标注信息用来标注你想要标注的任意中、英文信息,而关联变量用来标注本元件的有关计算结果。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赋予人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便捷性,还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以导致电力系统失控,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作为我要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背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保持正常电压、电流和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负荷变化、故障等因素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电网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所以,有必要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1.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稳定性;2.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方法,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3.提出关于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稳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了解稳定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其次,针对电力系统的装置、线路等元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计算方法研究: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设计算法,使用MATLAB等软件,计算并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的各种故障情况,考虑各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2.在MATLAB等软件上,建立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模型;3.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许玉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3):74~86.[2] 洪波,李春江.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5.[3] 王振福,吴浔.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七、结论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第二版设计,主要涵盖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及其参数确定、电力系统的等值模型、稳态分析方法等内容。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稳态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含以下内容: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运行方式等基本概念。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电力系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 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及其参数确定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开关、断路器、线路、发电机等电力元件,以及元件的参数确定方法。
通过对电力元件及其参数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性质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3. 电力系统的等值模型包括电力系统的节点、潮流方程、等值电路图等内容。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等值模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4. 稳态分析方法包括负荷计算、矩阵计算方法、潮流计算等内容。
通过对稳态分析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稳态分析的方法和应用技巧。
5. 课程实践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包括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和调试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取交互式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前期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为主,后期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五、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其应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稳态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教案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教案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三.电压等级及适用范围四.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五.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一.基本概念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的。
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
1⏹电力网络——是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总装机容量——指该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以千瓦(KW)、兆瓦(MW)、吉瓦(GW)为单位计。
⏹年发电量——指该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全年实际发出电能的总和,以千瓦时(KWh)、兆瓦时(MWh)、吉瓦时(GWh)为单位计。
⏹最大负荷——指规定时间内,电力系统总有功功率负荷的最大值,以千瓦(KW)、兆瓦(MW)、吉瓦(GW)为单位计。
⏹额定频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功率为50Hz。
⏹最高电压等级——是指该系统中最高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
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一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事故,经济严重损失,人民生活发生混乱。
⏹二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大量减产,人民生活受影响。
⏹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二级的负荷。
2二.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优点:简单、经济、运行方便无备用结线缺点:供电可靠性差适用范围:二级负荷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优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有备用结线缺点:不经济适用范围:电压等级较高或重要的负荷三.电压等级及适用范围⏹说明:⏹用电设备的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在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
⏹电力网络中电压分布采取的措施:⏹取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使所有设备能在接近它们的额定电压下运行;3⏹取线路始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05%;⏹取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的105%;⏹变压器分升压变和降压变考虑一次侧接电源,取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二次侧接负荷,取二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线路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1绪论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能是直接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站(或称发电厂)中生产的,各发电站孤立运行。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电能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而热能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又往往远离用电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在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发电站,然后将电能远距离输送给电力用户。
同时,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性,又把许多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发电站,通过送电线路和变电所联系起来。
这种由发电机、升压和降压变电所,送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有机连接起来的整体,即称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有两种基本的运行状态,即稳态与暂态。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发电厂中原动机的输入功率同输出功率相平衡,系统的频率和电压都是稳定的。
然而,这种运动中的稳态,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上述功率的平衡即被打破,运动状态也将随之而变。
由于系统中包含有许多惯性元件,运动状态的变化不能瞬时完成,而必须经历一个过渡状态,这种过渡状态称为暂态。
由于实际的干扰总是有大有小,因此电力系统在经受干扰以后,其过渡的结局便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系统从原来的稳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稳态,其运行参数(电压和频率)相对于正常值的偏差能够保持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系统仍能正常工作,正常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实际上就是经常处于这种较小的变动的过程中。
另一种情况是,当电力系统发生各种故障的时候,系统的运行将经历剧烈的变化,所趋于的状态,或者使其运行参数大大偏离正常值,以致电能质量严重变坏。
短路故障计算主要研究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包括短路、断线和非正常操作)时,故障电流、电压及其在电力网中的分布。
短路电流计算是故障分析的的主要内容。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选择电气设备参数。
整定继电保护,分析系统中负序及零序电流的分布,从而确定其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2 课题内容2.1课题说明及要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1. 简介本课程设计是基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档将介绍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方法、要求与评分标准等内容。
2. 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 MATLAB 程序设计的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稳态分析。
具体任务如下:•建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模型,包括节点导纳矩阵、网络潮流方程以及潮流计算方案等内容;•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潮流计算,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对系统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包括节点负荷的变化、线路阻抗的变化等;•进行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计算,包括单相接地故障、线路短路故障等,并进行分析与解决。
3. 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部分的学习与研究,二是实践部分的实现与计算。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3.1 理论部分在理论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模型;•节点导纳矩阵与网络潮流方程的推导;•潮流计算方法的介绍与实现;•系统故障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可参考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等相关资料。
3.2 实践部分在实践部分,学生需通过 MATLAB 编程实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计算。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建立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模型,包括节点导纳矩阵的构建、网络潮流方程的建立等;2.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潮流计算,包括节点电压与对应相角的计算、潮流的计算等;3.对系统参数进行变化分析,包括节点负荷的变化、线路阻抗的变化等;4.进行故障计算,包括单相接地故障、线路短路故障等,并进行分析与解决。
4. 要求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如下内容:•根据教材学习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节点导纳矩阵、网络潮流方程、潮流计算方法等内容;•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系统参数的分析以及故障的分析等功能;•进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
电力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稳态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力稳态分析方法;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特性分析;3. 学会应用稳态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模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的稳态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稳态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仿真的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力系统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稳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稳态运行的特点,阐述稳态分析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计算与特性分析:讲解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主要元件的参数计算方法,分析各元件的稳态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及特性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电力稳态分析方法,如节点法、回路法、功率流计算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4. 稳态分析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电力稳态分析软件,如PSS/E、DIgSILENT等,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模拟。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软件及应用5.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例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0课时,分配如下:1. 基本概念(1课时)2. 电力系统元件参数计算与特性分析(3课时)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3课时)4. 稳态分析软件应用(2课时)5. 实际案例分析(1课时)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一、 原始资料单机无穷大系统如图1所示。
忽略系统所有电气设备的电阻及励磁电抗,各元件折算到系统统一的功率基准下的标幺值参数如下:发电机G :d 2J 0.238, 0.19,=11.28X X T ′== 变压器T1、T2 :T1T20.13,0.108X X == 线路L1 :L 00.293,=5L X X X =线路L2:始端开关闭合,末端开关断开考虑发电机为经典模型,即发电机暂态电抗后电势E ′在暂态过程中保持不变。
故障前发电机向系统注入功率为0P +j 0Q =1.0+j0.1(该值请自选)。
系统0s 时在f 处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故障(故障类型自选),故障持续时间(故障清除时间)为τ,故障过程中的接地电抗为0,故障点与母线B2间线路电抗为L X ∆,系统的综合阻尼系数D 。
二、 设计内容1、 利用等面积定则和时域仿真方法分析简单系统的暂态稳定性;2、 进行暂态稳定时域仿真方法的程序设计与编写,实现简单系统经受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性分析;3、 比较分析系统载荷、故障清除时间、故障严重程度、系统阻尼等因素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图1 单机无穷大系统示意图三、设计成果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完整计算程序。
(1)报告阐明设计内容、分析计算过程、最终结论并附必要图表;(2)要求报告书写整齐,条理分明、表达正确、语言简洁;(3)要求计算无误,分析论证过程清楚;(4)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两周。
四、参考资料[1]房大中,贾宏杰.《电力系统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Jan Machowski, Janusz W. Bialek, James R. Bumby. POWER SYSTEMDYNAMICS Stabilit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Ltd.2008。
电力稳态课程设计
电力稳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力稳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力稳态的定义、特点和判定条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电力系统进行稳态分析,计算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绘制电力系统稳态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电力稳态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电力稳态的定义,电力稳态的判定条件。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常用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步骤。
4.电力系统稳态图的绘制:电力系统稳态图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稳态图的绘制方法。
5.电力系统稳态应用实例:电力系统稳态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稳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4.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 (2)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电力系统工程的基础,也是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及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方法,掌握稳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方法,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将来从事电力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主题: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的任务:根据所学知识,从实际出发,设计一组稳态分析实验,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型、实验方案、数据处理与分析。
3.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实验基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要求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1.确定实验内容和方案。
具体包括建立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模型、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2.制定实验计划。
根据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具体要求等。
3.实验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计划,组织实验人员,调配实验设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检查、安装、调试等。
4.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实验开始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采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和实验报告。
5.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讲解,包括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四、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1.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分)2.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信度。
(30分)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实效性。
(20分)4.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0分)5.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10分)五、课程设计的意义与启示通过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意义、方法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电力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探索(全文)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探索(全文)摘要:“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基本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课程。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传统“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设计的内容、实施方式和指导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新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网络的潮流和影响潮流分布的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改革探索;实践能力“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分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潮流计算、频率调整、电压调整、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1-2]。
基于“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作用和课程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其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电力系统分析”的主要教学内容里,潮流计算属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内容,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情况,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计算[3-4]。
为了突显潮流计算的重要作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Matlab编程完成给定网络的潮流分布,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加深学生对潮流计算的理解。
故本文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1)课程设计内容与实际脱离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教师,缺少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
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大部分是由本系老师承担,这就导致了课程设计的选题内容相对单一,理论性较强,但与工程实际相差较远。
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点,适应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一部分的课程设计替换为实验操作,但考虑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以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室,故仍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两机五节点网络潮流计算—牛拉法和PQ分解法
指导教师
刘景霞
时间
1周
一、教学要求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以设计和优化电力系统的潮流分析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设备,设计时间及工程实际需要,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计资料及参数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待设计电气设备系统图
2、电力系统网络各元件参数
3、电力系统电气元件的使用规范
4、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二)设计参考资料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三版
2、《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三版
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际设计与综合实验》,祝书萍,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一版
(1)程序框图;(2)源程序;(3)符号说明表;(4)算例及计算结果
5.编写计算说明书(1份)。
四、进度安排
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收集和查阅资料(半天)
学习软件(MATLAB或C语言等)(一天
编写计算设计书(一天)
五、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三、设计要求及成果
1.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
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基本要求:
1.编写潮流计算程序;
2.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
3.运行程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电力系统的一项基础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稳态工作状态、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电力系统稳定裕度等方面。
本文将以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为主题,探讨其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电力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稳态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以及电力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和评估方法。
本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基本公式、阻抗纯电容或电感电路分析原理2.电力系统的节点分析、电路计算、潮流分析3.实际电力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4.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电路计算二、课程目标本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1.理解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2.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3.了解电力系统稳态性能分析和评估方法4.掌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5.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课程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理论课程和实验(模拟实验、实际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1.通过理论课程系统介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2.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基本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例题和研究案例,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考核本门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方面:1.理论测试:学生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理论测试。
每次测试都占学生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2.实验考核:学生需要参加实验考核,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3.报告和演示: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以及进行相关课程的演示。
4.终极测试:学生需参加终极测试,包括笔试、实验等可以回顾学生的全面情况。
五、教学手段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1.讲授:通过讲授方式传达基本理论和分析技能,解释概念和公式。
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实际实验的方式,学生将能够实践分析技能,建立实际电力系统模型,加深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理解。
电力系统稳态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稳态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特点;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及其对系统稳态的影响;3.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了解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稳态分析,解决实际运行问题;2.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模拟电力系统稳态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共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系统稳态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系统稳态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及其稳定性分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础知识。
2. 电力系统元件参数:讲解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主要元件的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电力系统稳态的影响。
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
4. 提高稳定性的措施: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提高的方法,包括调节控制、设备改造、运行优化等。
5. 实践操作与软件应用:指导学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稳态模拟、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周: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及稳定性分类;2. 第2周: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及其对稳态的影响;3. 第3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方法;4. 第4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 第5周:实践操作与软件应用。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等效变换方法;3. 学会运用稳态分析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稳态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和基本参数;2. 电力系统元件参数计算:讲解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主要元件的参数计算方法;3. 等效变换:阐述电力系统等效变换的方法和步骤;4. 稳态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等,详细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5. 电压、电流、功率分布分析:分析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分布规律,探讨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6. 计算机软件应用:教授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相关软件的使用,如PSS/E、DIgSILENT PowerFactory等;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力系统建模、仿真和稳态计算的实际操作。
基于PSCAD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
基于PSCAD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仅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包括潮流分析和静态安全分析。
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方式,而静态安全分析则要研究各种运行方式下个别系统元件退出运行后系统的状况。
牛顿-拉夫逊法是数学中解决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
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法潮流程序的放率。
本设计采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可以直观地看出电力系统运行时的潮流分布,从而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潮流计算;稳态分析;pscad目录摘要.......................................................................................I 1 课题内容要求及目的...............................................................1 1.1课题要求.................................................................................1 1.2课题内容.................................................................................1 1.3 课题目的.................................................................................2 2 牛顿拉夫逊法简介.....................................................................2 2.1牛顿拉夫逊法原理..................................................................2 2.2潮流计算流程图.....................................................................3 3方案设计....................................................................................4 3.1方案概述.................................................................................4 3.2课题设计图........................................................................4 4系统调试与仿真........................................................................5 4.1pscad简介..............................................................................5 4.2仿真调试.................................................................................6 5总结..........................................................................................7 参考文献....................................................................................8 附录 (9)1课题内容要求及目的1.1 课题要求(1)熟悉PSCAD软件;(2)编写潮流计算流程图;(3)建立系统接线图的仿真过程;(4)得出仿真结果。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于Matlab 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一、目的与要求潮流计算是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和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系统稳态运行状态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它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计算,是系统安全、 经济分析和实时控制与调度的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目地有:1.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2.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计算机语言(MATLAB 语言或FORTRAN 或C 语言或C++语言);3. 采用计算机语言(或者用专用模块)对潮流计算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仿真并进行分析。
二、原始资料与技术指标原始资料:(1)、电力系统网络图(2)、电力系统网络各元件参数如图所示,3为平衡节点,1、2为P 、Q 节点,电压等级为110kV ,节点处功率已将各线路充电功率考虑在内,3节点电压为KV 0115 。
表1-1导线型号参数的选择25+j18MVA32技术指标:(1).取S B=100MV A,V B=V av形成标么制下的节点导纳矩阵(2)求各次迭代用的雅可比矩阵(3)解修正方程,求出修正量ε(4)用牛拉法反复迭代,直到误差小于410-=三、实训任务1.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网络计算出元件参数,写出节点导纳矩阵;2.手算进行潮流计算。
3.熟悉matlab软件,编程实现牛拉法的潮流计算,或用matpower模块,simlink模块实现也可。
4.分析比较机算与手算结果的区别。
5.书写该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机打印)。
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1)手算计算过程及数据(2)程序框图;(2)源程序;(3)符号说明表;(4)算例及计算结果。
四、时间安排另见安排。
五、考核与评分见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成绩登记册。
六、参考资料[1]《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 何仰赞.第三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2]《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三版[3]《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三版[4]《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际设计与综合实验》,祝书萍,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一版[5] 《MATLAB_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于群机械工业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能是直接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站(或称发电厂)中生产的,各发电站孤立运行。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电能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而热能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又往往远离用电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在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发电站,然后将电能远距离输送给电力用户。
同时,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性,又把许多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发电站,通过送电线路和变电所联系起来。
这种由发电机、升压和降压变电所,送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有机连接起来的整体,即称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有两种基本的运行状态,即稳态与暂态。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发电厂中原动机的输入功率同输出功率相平衡,系统的频率和电压都是稳定的。
然而,这种运动中的稳态,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上述功率的平衡即被打破,运动状态也将随之而变。
由于系统中包含有许多惯性元件,运动状态的变化不能瞬时完成,而必须经历一个过渡状态,这种过渡状态称为暂态。
由于实际的干扰总是有大有小,因此电力系统在经受干扰以后,其过渡的结局便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系统从原来的稳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稳态,其运行参数(电压和频率)相对于正常值的偏差能够保持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系统仍能正常工作,正常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实际上就是经常处于这种较小的变动的过程中。
另一种情况是,当电力系统发生各种故障的时候,系统的运行将经历剧烈的变化,所趋于的状态,或者使其运行参数大大偏离正常值,以致电能质量严重变坏。
短路故障计算主要研究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包括短路、断线和非正常操作)时,故障电流、电压及其在电力网中的分布。
短路电流计算是故障分析的的主要内容。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选择电气设备参数。
整定继电保护,分析系统中负序及零序电流的分布,从而确定其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2 课题内容2.1课题说明及要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熟练运用PSCAD仿真软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1)熟悉PSCAD软件;(2)了解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3)建立系统接线图的仿真过程;(4)得出仿真结果。
2.2 课题相关技术参数测试系统由三个控制区域组成,区域1 是一种典型供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5700MV A 、最大负荷为5000MW,大部分装机容量距离负荷相对较近,即接于母线3容量为4400MV A的发电厂。
另外,1300MV A是离负荷较远的核电机组,通过长距离500kV线路向负荷送电。
区域2代表附近地区的总装机容量和总负荷,此系统总装机容量为60000MV A,最大负荷为40000MW。
区域2通过2 条500kV 线路与区域1相连,即如图2.1中所示的线路A和线路B。
区域3是一个大规模相邻系统,装机容量为70000MV A,最大负荷为50000MW,此区域也通过2条500kV 线路与区域1相连。
此次进行短路计算是母线7发生短路。
图2.1 测试系统3 短路计算3.1短路计算的原因及分类所谓短路,指的是由于电力系统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破坏后,形成了非正常的低阻抗通路。
短路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外部和内部。
外部原因:雷电、风暴、环境污染和动物进入造成的绝缘破坏,如雷击造成的闪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大风造成架空断线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刀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电压,如挖沟损伤电流,鸟兽(包括蛇,鼠等)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内部原因:绝缘材料的老化破裂,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等所造成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等。
按短路后的电路状态区分,短路的形式有四种:三相短路,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
其中三相短路后电路保持三相对称状态,称为对称短路;其余的三种短路形式均称为不对称短路。
按短路因素的持续时间、停电后短路状态是否自动消除,将短路分为瞬时性短路和持续性短路两种。
例如,因动物进入带电体间引起的短路,当动物被击落或烧毁后,短路因素消失,停电后可立即恢复供电,因此称为瞬时性短路。
电气设备绝缘破坏,输电线倒杆引起的短路则是持续性短路。
3.2短路电流的危害短路电流可达几十到几百千安,因此造成很大的危害。
包括两个阶段的危害:短路过程中的危害和短路结束后的危害。
短路过程中的危害:短路电流使设备发热增加,短路持续时间较长时,设备可能过热以致损坏(短路电流大量发热,对电气设备产生热破坏,称为热稳固性破坏);短路点附近支路中出现比正常值大许多倍的电流,在导体间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可能使导体和它们的支架遭到破坏(短路电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对电气设备造成机械破坏,称为动稳固性破坏);短路点附近电网电压严重下降,影响负荷供电,并破坏了功率送端与功率受端之间的能量传输,导致送端旋转机组减速,使电力系统两部分频率不相等,称为失步;不对称短路后三相电流不对称,产生负序电流引起旋转电动机和转子表层发热,单相接地和两相接地,还产生零序电流,对外界造成很大的干扰磁场,影响通信。
短路结束后的危害:电力系统的自动保护装置(称为继电保护)切除故障电路部分后,可能遗留下两个大问题:(1)短路发生地点离电源不远而又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使电力系统各发电机组失去同步,破坏系统的稳定,存在是否能重新回到同步状态的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瓦解。
(2)切除故障后可能造成电力系统分成多个部分,称为电力系统“解列”,解列后的系统一般不能保证功率平衡,发电功率小于负荷功率的电网部分存在频率崩溃的危险。
电力系统的安全自动装置(例如低频减载,低压减载等)的作用就是力图减小上述危害。
3.3短路电流的限制措施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有电力系统可采取的限流措施,发电厂和变电所中可采取的限流措施,终端变电所中可采取的限流措施。
电力系统可采取的限流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直流输电; 在电力系统主网加强联系后,将次级电网解环运行;在允许的范围内,增大系统的零序阻抗,例如采用不带第三绕组或第三绕组为Y接线的全星形自耦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接地点等。
发电厂和变电所中可采取的限流措施:发电厂中,在发电机电压母线分段回路中安装电抗器;变压器分裂运行;变电所中,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分裂电抗器或电抗器;采用低压侧为分裂绕组的变压器;出线上装设电抗器。
终端变电所中可采取的限流措施:变压器分列运行;采用高阻抗变压器;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电抗器;采用小容量变压器。
以上是限制电流的措施,但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用得较多的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合理选择电气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采用分裂低压绕组变压器;加装限流电抗器;采用微机保护及综合自动化装置等。
限流的原理是增大短路点到电源点之间的等效电抗,但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损耗有可能因采取限流措施而增大。
3.3.1合理选择电气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接线中减少并联支路或增加串联支路;如双回线分开运行或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
3.3.2采用分裂低压绕组变压器分裂变压器高压绕组由两部分并联的不分裂的绕组组成,低压练级由分裂成两个支路的容量相等的分裂绕组组成,分裂绕组的各个支路间没有电的联系。
分裂变压器具有短路阴抗大,正常电抗小的优点。
分裂低压绕组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每个低压绕组流过相同的电流,即1/2,电抗值只相当于两分裂绕组短路电抗的1/4。
当一个分裂绕组的出线发生短路时,来自另一台发电机的短路电流或来自系统的短路电流都将遇到很大电抗的限制。
采用分裂低压绕组变压器后,可能不另加装电抗器就会使短路电流降至设备的允许值。
3.3.3加装限流电抗器线路电抗器,装在引出线断路器的后面(负荷侧),则电抗器以前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可以选择轻型的电器,并且可以提高母线残余电压,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损耗增大,若出线数目较多,电抗器也多,以至于装置比较复杂。
母线电抗器可以限制从本段母线流向短路母线的电流,从而提高本段母线的残余电压。
电抗器除满足限制短路电流外,还应满足热稳定和动稳定的要求。
分裂电抗器的限流作用和分裂变压器低压绕组的限流作用相似,但分裂电抗器的两臂不仅有互感耦合,而且在电气上也是连通的。
它的结构和普通大型电抗器相似,只是中间有抽头作为公共端。
为了充分限制短路电路和维持母线有较高的残余电压,采用分裂电抗器。
当分裂电抗器和单臂自感电抗与普通电抗器的电抗值相等时,两者短路时的限流作用一样,但正常运行时分裂电抗器的电压损失只有普通电抗器的一半;分裂电抗器可比普通电抗器多供一倍的出线。
分裂电抗器的两个分支负荷应尽量接近,否则可能出现过电压,尽量避免安装出线电抗器,因其投资大、配电复杂、运行费用高。
3.3.4采用微机保护及综合自动化装置从短路电流分析可知,发生短路故障后约0.01s时间出现最大短路冲击电流,采用微机保护仅需0.005s就能断开故障回路,使导体和设备避免承受最大短路电流的冲击,从而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的。
4 仿真软件介绍PSCAD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是其用户界面,PSCAD的开发成功,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使电力系统复杂部分可视化成为可能,而且软件可以作为实时数字仿真器的前置端。
可模拟任意大小的交直流系统。
PSCAD/EMTDC在时间域描述和求解完整的电力系统及其控制的微分方程(包括电磁和机电两个系统)。
这一类的模拟工具不同于潮流和暂态视定的模拟工具。
后者是用稳态解去描述电路(即电磁过程)。
但是在解电机的机械动态(即转动惯量)微分方程。
PSCAD/EMTDC的结果是作为时间的即时值被求解。
但通过内置的转换器和测量功能(象实有效值表计,或者快速育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
这些结果能被转换为矢量的幅值和相角。
实际系统的测量能够通过很多途径来完成。
由于短路和稳定的程序是通过稳定方程来代表,它们只能基频段幅值和相位。
因此PSCAD的模拟结果能够产生电力系统所有频率的相应,限制仅在于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步长。
这种时间步长可以在毫秒到秒之间变化。
所以PSCAD是电力专业十分有用的仿真软件,我们组的课题系统节点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显然不切实际,于是利用PSCAD仿真运行出结果就成了本次课程设计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利用PSCAD对系统进行的仿真可以快速准确得出各母线上的短路参数及系统的其他运行状态,输出显示快速、明了。
5 系统调试及仿真结果系统PSCAD仿真图如下图5.1所示:图5.1系统仿真图总结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强烈感觉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对别人的依赖性比较强。
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一一改正,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