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上海出台中小学新课程标准_化学论文
作者: 苏军上海市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历经两年反复修订于近日出版。
这次出台的课程标准共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品德与社会、地理、音乐、信息技术、体育与健身、自然、初中科学、生命科学、劳动技术14门学科,这为全面推进课程的进一步改革确定了方向,为实现上海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次新课程标准制定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课程多元的辐射效应与整合,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原有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对各学科教学进行了既符合新时期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又具有学科特点的定位。
如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全面反映物理与生活、技术和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小学自然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自然课核心内容应是学生的兴趣、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即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升了对学科功能的追求,如体育教育更强调终身体育与健身及锻炼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从单一的学科性转向综合性,从单纯的教授知识的“一维”转向“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从过分强调各学科自身体系转向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如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突出了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管理与规划等能力的培养;重视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精神、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从单方面注重教学转向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着眼点。
这次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提出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这就从课程体系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提供了保证。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上海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由上海尚德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学校创建于2003年7月,是一所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十二年寄宿制学校。
校园占地 216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
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一、学校背景分析学校面向世界,瞄准未来,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定位于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个性化,努力办成上海乃至全国的一流学校。
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团队。
秉持“尚德•启智”的校训,注重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抓住学生发展的最佳期,实施最有效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希望,成为崇尚道德、善学求进、身强心健、个性发展的人。
(一)经验与优势1、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每年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业负担情况,要求做到减负增效。
学校历年中考、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校拥有一支富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平均年龄33岁,学历超过上海市标准,中高级以上职务146人。
在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中,一批批尚德培养的青年教师成长了起来。
有近千人次的教师在区级、市级、国家级教学大赛、各级各类教学评选、课题研究中获奖,有多位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
3、学生来自上海市各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素质全面,人才辈出。
无论是科技类、学科类还是文艺类比赛,尚德学子都能积极参与,捷报频传。
4、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
为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创建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语文视听欣赏课程、国学课程、管乐演奏、形体、书法、游泳、日语、德语等等。
上海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上海市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均衡、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设置。
1. 语言类课程,包括语文和英语。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数学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科学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4. 体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
5. 音乐、美术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游戏、课外拓展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评价机制。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综合评价等。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师资培训。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七、家校合作。
上海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和家庭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逐步建 立与课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学科网站或网 页,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 平台和认知的工具,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和 课程的实施 。
精选ppt
4、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
精选ppt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依据“课程目标”和“五种学习经历”,
确定中小学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八大学习 领域的课程。 4.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从“加强基础、 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 的要 求出发,建立课程结构。
精选ppt
(三)课程设计思路 5. 编制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和课程指南,
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构建研究(探 究)型课程。
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 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
精选ppt
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 制订《关于改进各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指
导意见》,通过改进各学科的学习训练方 式,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 训练体系。
精选ppt
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 充分关注学习训练方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
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 程结构
强调课程的整体性
在有关课程整合理念指导下,整体设计十二 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
加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 型课程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与经 验课程各自的优势。
精选ppt
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 程结构
强调课程的整体性
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 为依据建立学习领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合-分-合”的 整体设计。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试行稿”)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试行稿”是在“讨论稿”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几易其稿,最后由专家审定而付印的。
“试行稿”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期望使语文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切实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现在,小学一年级已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明年,六年级将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后年,高一年级将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
未全部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校、年级,也将在语文课程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试行稿”编写者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靠师生的共同探索。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这几年新教材试验过程中已经反映出来了。
为了使学校、社会对新“课标”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特确定一些话题对“试行稿”作解读。
[话题一]“试行稿”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课堂教学将处于怎样的地位?关于“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试行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这一表述首先肯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的地位——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主渠道,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得”。
学生从不识字到识字,进而进入阅读天地,逐步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表达,并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随着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步地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思辨、鉴赏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主要也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一、总则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明确德育工作要求,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
二、基本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课堂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道德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深化德育工作改革,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德育工作规范有序,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健康心理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明、诚信、友善的行为习惯;(4)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5)树立法治意识,遵纪守法,尊重和维护他人权益,具备社会责任感。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理念与目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特制定本课程方案。
二、设计理念1. 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紧密联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三、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程体系1. 国家课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实施国家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在本市的有效实施。
2. 地方课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 学校课程:鼓励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
4. 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
五、课程设置1. 小学课程:(1)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
(2)四年级至六年级:在三年级课程基础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初中课程:(1)七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
(2)八年级:在七年级课程基础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九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做好准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通知-沪教委基[2007]44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通知(沪教委基〔2007〕44号)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局、公司教育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经研究,我委决定对本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进行适当调整,现将《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下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区域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七年八月三日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为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对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与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新课程试验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的意见,现对本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作如下调整:一、设置小学学习准备期为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决定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置主要由学科课程和学校综合活动两部分组成。
1.学科课程着重围绕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安排2-4周的课程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1)语文课程安排3次综合游戏活动,从听、说、读、写、问等方面介绍学习好习惯,识字好方法,以及写好汉字的注意点等,引导学生通过“听听读读”、“听听说说”、“听听演演”等游戏活动感受学语文的乐趣,同时培养学习习惯。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资料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资料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是上海市全日制中小学学科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学科。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素质相适应的课程文化价值观,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提升综合素养,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化与生活,注重技能表现与审美意识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美术课程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同时也要和欣赏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拓展国际视野。
3、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美术与文化、生活的;(2)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绘画、手工制作和欣赏能力;(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4)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分阶段目标(1)小学阶段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本文初步了解美术与生活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本文学习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本文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态度,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上海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德国
把学级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 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评价
改革要点
加强信息科技教育:
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 交流的平台、管理的手段,运用于课程的设 计、实施和管理。 改革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拓宽信息科技课 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 学习与信息科技的运用有机地融合,逐步实 现“学技术、用技术,与技术一起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 变“输血型”为“造血型”的教研工作;
• 变“事务型”为“研究型”的教研工作。
•建立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 抓教研常规建设——合格教研组主要特征
A、抓好课堂教学——从本学科及与本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 常规、教学改革到教学质量。重视青年教师培养(N个一)
B、抓好集体活动——学习与活动一条线;
——计划、检查、总结一条线。
学科竞赛的成绩与获奖情况
设计思路——调整课程目标
·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
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 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 ·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 领域 社会 领域 艺术 领域
2
自
3
然
4
/
5
6
7
8
9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学五常规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浦东教发院吴建新“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是工具类的基础学科,兼有知识、工具、实践、人文四大特性。
小学英语课程学习处于终身教育的基础、启蒙与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种基于原有思维框架基础上的有意义的重构。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当前着想(培养能力),更要有为其未来、终身着想(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修养)的意识与行为实践。
新课标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英语学习生活化、生活内容英语化已逐渐变为现实。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业已普遍形成,即English is a bridge to the world.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英语,如何实施“运用为本、拓宽时空”? 如何实践“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如何通过“革新评价,去施惠师生?又如何遵循学教规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努力应对解决的。
在新课标中,提及了五条教学原则,分别是:学生主体性原则、语言交际性原则、“习”“学”并举原则、技能训练阶段侧重原则和语言文化性原则。
这五条教学原则从英语学科特征出发,提供了我们正确的教学方向以及努力的目标。
虽然,要真正将这些原则化为实际行动,艰苦而长久,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英语教师的岗位职责。
我想,原则的贯彻,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就如新课标中所言,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践四大结合,即教学任务与真实生活任务相结合、机械操练与情景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口头(听说)与书面(读写)训练相结合。
那么,如何实现教学任务与真实生活任务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技能训练的兼顾和有所侧重?我想,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等6项教学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可以找寻到满意的答案。
其中,第2项专门提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意见”,文件涉及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即(1)全面把握课程要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2)树立现代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3)着眼三维目标落实,有效实施课堂教学(4)科学设计作业、练习,及时实施反馈、辅导(5)立足学生素质发展,实施多元学习评价(6)坚持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主体参与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胡立峰
2009.2
前言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 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 1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①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②课程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③课程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①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课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3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①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②学生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③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认识
前言
7 、教师与学生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①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 ,是把理想课程、正式课程转变为运作课程 与经验课程的过程 ②教师与学生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学教材 ③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8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①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的意识 ②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化 ③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 ⑤以学论教 “主体参与”居于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
主体参与策略
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参与 主体参与不是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为参与而参与, 那只能使主体参与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主体参 与不应当仅仅表现为外在行为上的主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维上的 主动。 1、指导学生学会手脑并用 (1)鼓励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 法进行动手实践,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 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 望和兴趣,养成乐于动手、大胆动手的习惯。 (2)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 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 性认识,再通过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 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 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 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 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自已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将 形象思维上升为理性,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教师要留有足够的 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的培养
在坚持“三线一面”、“三位一体”的基础上, 突出各学习领域的德育特色,发挥学校、社区、 家庭的综合德育功能。
与时俱进,改进德育方式,强调“行在知前, 知行统一”德育原则,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德 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 重视课程结构的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加强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基 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课程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述/(一)课程理念
5、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 机联系
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加强各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科课程内和 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 的经历经验、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 上海特点的课程特点
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 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 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设置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的八个学习领域课 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和发展 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 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加课程的选择比重, 以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改革要点
2、加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
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改革要点
2、加强信息科技和外语教育
加强外语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外语课程,建立学生 接受收12年外语教育的机制。 加强外语教师、外语教材和外语学习氛围的 “三项建设”。 以培养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积极推 进“双语教学”。 重视多语种教育。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3、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的培养
加强“三义”教育,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 “三观”。 培育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 开阔视野和胸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了解 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意识。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 上海特点的课程特点
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 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态度与 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 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合学生有个 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多元智能。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设计思路
1.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及上海城市发展特点,确定中小学培养目 标。
2. 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落 实培养目标,中小学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多种 学习经历。
一、《课程方案》概述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依据“课程目标”和“五种学习经历”, 确定中小学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八个学习领 域的课程。 4.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从“加强基础、 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 的要求 出发,建立课程结构。
强调课程的整体性: 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 为依据建立学习领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合-分一体” 的整体设计。 增设艺术、科学、社会等课程,充分发挥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
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改革要点
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 程结构
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 加强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的有机联 系,重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5、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 机联系
3、向学生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
语言文学学习领域 数学学习领域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 技术学习领域 艺术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 综合实践学习领域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4、建立课程结构
根据共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基础要求,构建基础 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 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 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构建研究(探究)型课 程。
1、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 学习经验的观念。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 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 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 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 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 观形成的统一。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中小学培养目标
各学科课程目标要突出以下能力的培养:
阅读与交流表达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 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1、中小学培养目标
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02年9月
本《课程方案》共有七部分组成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标准和 教材编制
着重说明本《课程方案》 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 以及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结 构
提出课程标准和教材 编制的指导意见
一、《课程方案》概述
(三)课程改革要点 4.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 5. 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 6. 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7.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形 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一、《课程方案》概述
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 程结构
重视课程的基础性: 设置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基础型课程和不同 基础要求的拓展型课程。 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 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 合理设计各种课程类型和各学习领域的比重, 落实基础学力。
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改革要点
八个学习领域各学段课时比例(%)
学习领域 语言文学 数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技术 体育与健身 艺术 小学 33.7 11.8 7.7 7.7 1.8-3.2 8.9 10.6 初中 21.4 10.7 10.7 8.0-9.3 3.3 8.8 5.3 高中 15 7.5 10.7 11.8-12.8 5.2 7.5 2.5
本《课程方案》共有七部分组成
五、课程实施 六、课程评价 提出课程推进、实施和资 源开发的指导意见 提出学生学习、课程教材、 教学计划和成果评价的指 导意见
提出课程管理、课程培训、 课程保障的指导意见
七、课程管理 与保障
一、《课程方案》概述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改革要点
(一)课程理念
各学科课程目标要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 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精神。 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2、为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
学习经历是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环 境的综合体,是学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过 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键。 学习经历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 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 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4、建立课程结构
各学习领域与三类课程的关系
学习领域 语言文学 数 学 自然科学
(表1)
课 程 类 别
社会科学
艺 技 术 术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探究)型 课程
体育与健身
综合实践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改革要点 1. 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 程结构。 2. 加强信息科技和外语教育。 3.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
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
4、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 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 节,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
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设计思路
4、建立课程结构
研究(探究)型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是单独设立,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 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并实施,称为 研究(探究)型课程Ⅰ。 二是置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中,结 合学科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称 为研究(探究)型课程Ⅱ。
一、《课程方案》概述
1、中小学培养目标
普通中小学培养目标描述的是21世纪的上海对 于合格市民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社会最基本 的教育价值观。分学段培养目标依据普通中小 学培养目标制订,并从德、智、体、美、劳五 方面进行阐述。 学科课程培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 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 述。
加强信息科技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在小学、初 中和高中全面普及信息科技课程,并形成 “纵向连贯,横向整合”的信息科技课程体 系。 改革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拓宽信息科技课 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 学习与信息科技的运用有机地融合,逐步实 现“学技术、用技术,与技术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