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

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师说注释及课文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篇目(二)+师说+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0课+篇目(二)+师说+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篇目(二)__师说课文导入素养任务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驱动一阅览资料·认识作者[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进士。

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唐宪宗迎佛骨之事,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也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重道轻文”,提倡“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同时他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思想情怀1.惟古于词必己出。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2.惟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3.文从字顺各识职。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任务驱动二深思精析·走进时代[资讯概览]一、写作背景曹魏时期,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便合法地垄断了政治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生来就是统治者,无论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靠特权当官。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中学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刚好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驾驭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接连的给大家讲解中学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

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

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

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

而,依据详细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

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推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 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缘木求鱼》,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假如。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告。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兴奋。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吩咐。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重点实词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④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四、重点虚词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作代词,指代自己:将哀而生之乎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四种情况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B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C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D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B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四、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

2024年新高二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解析版)

2024年新高二暑假预习专题06《兼爱》(解析版)

第06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预习课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文化常识1.墨子其人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鲁?滕?)国人。

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2.《墨子》其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

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

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3.墨子思想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

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五)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六)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二)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三)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四)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鸿门宴》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过秦论》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目标: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预习题(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以战?小结:2、(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3、(1)惟利是图(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结:总结宾语前置句: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

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

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

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也?(适:动词,到。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4)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

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必修一至五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必修一至五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必修一至五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课文宾语前置句整理:必修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必修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六国论》必修三: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离骚》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五人墓碑记》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必修四: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秋声赋》必修五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报任安书》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书》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2。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派)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第二天)飨(犒劳)士卒,为(替,给)击破沛公军!”当是时(正当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全部)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离开),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逃遁)不义,不可不语(告诉)。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怎么办呢)?”张良曰:“谁为(替)大王为(制定,献)此计者?”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说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游历),项伯杀人,臣活(救活,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你跟他谁大谁小)?”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

”张良出,要(邀请)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约为婚姻(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丝毫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造册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的事故)也。

高中文言文课文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课文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课文知识点高中文言文其实没有那么难,掌握了课本上的文言文知识,再做点练习,做一些基本的题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知识要点_高中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文言文课文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师说》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师说》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师说》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师说》课文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墨剑飘雨
l为iyon真gqia切ng 地描绘出当时之景。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品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谢太l傅iyong对qiang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 李永强
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
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 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暗示, 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品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友l人iyong便qian怒g 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李永强
去。’”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 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 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 依据。
李永强
板书设计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撒盐(差可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和睦
咏 雪
何所似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比喻 比较 欣然, 轻松 亲情 大笑乐
柳絮(未若)
融洽
知识盘点 墨剑飘雨
◆古今异义 liyongqiang 与儿女讲李论永文强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liyongqiang 李永强
8 《世说新语》二则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学习目标
0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 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
0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文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文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课文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某(自称,鄙人)启(写信说明事情,请启):昨日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窃(私下) 以为(认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表转折,但)议事(议论政事)每(常常)不合(不一致),所操(持)之术(主张)多异(不同)故(缘故)也。

虽欲强聒(硬在耳边啰嗦),终必不蒙见察(不能被(您)理解),故略(简略)上报(给您回信),不复一一自辨(为自己辩解了)。

重念(又考虑到)蒙君实视遇(看待,对待)厚,于(在)反覆(书信往返)不宜(不应该)卤莽(粗疏草率),故今具道所以(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君实或(或许)见恕(宽恕)也。

盖儒者(读书人)所争,尤在于名实(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名实(名义和实际)已明(明确),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

今君实所以(用来)见教(指教)者,以为(认为)侵官(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生事(制造了事端)、征利(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谏(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以致(因而招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

某则以谓(以为,认为)受命(接受命令)于人主(皇帝),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以授之于(交给)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不为(不算)侵官;举(施行)先王之政(政策),以(来)兴(兴办)利(有利的事业)除(消除)弊(弊病),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治理整顿财政),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不正确的言论),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为拒谏。

至于怨(怨恨)诽(诽谤)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习惯于)苟且(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大多)以(把)不恤(忧虑)国事、同俗自媚于众(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为(当做)善(好事),上(皇上)乃(才)欲变此,而某不量(不去估量)敌之众寡(多少),欲出力助(帮助)上以抗(抵制)之,则(那么)众何为(为什么)而不汹汹然(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盘庚之迁,胥怨(相怨)者民也,非特(不仅)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原因)改其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而(然后)后动(行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看不出)可(可以)悔(后悔)故(缘故)也。

郑伯克段于鄢 上课 附重点句子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上课 附重点句子翻译


【翻译&第一段】 使动用法源自使受惊吓伯 克 段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于 鄢
名作动,取名
译: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了惊吓,
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很厌恶 他。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屡次
状语后置句
译:(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
同意。
[翻译&第二段]
郑 伯


3.制, 巌邑也。
于 鄢
险要
判断句
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
一切听从你吩咐
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是从)。
于之,在那里,兼词
译:虢叔就死在那里,(因此不便分封给他), 其他的地方一切听从你吩咐。
[翻译&第三段] 都邑

郑 伯
“三”
国都
克 段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都不过) 于
五(国)之一;小(都不过)九(国)之一。 鄢
写作特色4
四、巧妙的衬托手法 如:以蔡仲、子封等人的 多次规劝来烘托庄公的阴 险性格。

主旨感悟
伯 克



本篇记述了春秋初期郑庄公
与胞弟叔段争权夺利,最终
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反映
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
残酷,暴露了他们阴险毒辣
而又虚伪的丑恶灵魂,也暴
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
儿子 老谋深算、狡黠阴险 兄长 残忍自私、薄情寡义 国君 工于心计、胸有城府
写作特色1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 本文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
的始末,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略写姜 氏憎恶庄公的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 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 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 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本 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 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 ,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 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的 重要性。
由此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重视礼仪。这也是文章的主旨。
拓展延伸
2.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深度解读——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文意
4.关于“谦辞”和“敬辞”
敬辞:又称“敬语”,与“谦辞”相对。是汉语中含尊敬口吻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 种用语。
(示例)①“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 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② “拜”字一族,用于人事往来。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 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③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④ “尊”字一族,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 尊府,指对方父亲;尊堂,称对方母亲;尊亲,称对方的亲戚;尊命,称对方的吩咐; 尊意,称对方的意思。谦辞与敬辞的区别: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 辞是指含尊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他人。
课堂小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 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 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 的聪敏与才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增加 自己的聪明才智。
拓展延伸
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

高二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课文及注释

高二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课文及注释

高二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课文及注释1.原文篇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注释篇二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

3、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

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

心,意愿。

形,形体,指身体。

役,奴役。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

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

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

追,挽救,补救。

7、实:确实。

迷途:做官。

其:大概。

8、是:正确。

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

以,而。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10、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以:把(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

前:前面的。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特点及语义分析常宁市泉峰中学张彬(此文属学生本人所写,如属抄袭,责任自负。

)论文摘要: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尝试从其类型、特点及语义等方面进行肤浅探究。

宾语前置的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以及一些特殊词语作宾语前置。

文章力求以高中教材中的例句为主体材料,分析、探讨、归纳不同类型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及语义,以求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宾语前置的用法,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类型特点语义否定句疑问句代词介词宾语代词复指特殊词语宾语前置作为文言文倒装句的一种最常见句式,对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轻松阅读古典文籍,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依据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特点,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和介词后,受它们的支配;但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宾语却被提前,故而形成倒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前置,并非把宾语提到整个句子的最前面,而是把它放到支配它的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前。

认真学习研究、分析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特点,在不断学习中多加积累,举一反三,就能熟能生巧,形成语感,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益处多多。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此主要以湘版新旧高中教材中的文言基本篇目为材料来归纳一下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大类型: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所谓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含义的句子。

文言文中,只要含有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毋、莫”等,就叫否定句。

在这类句子中,如果作宾语的是代词,这个代词一般就放到动词谓语前面。

例如: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④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⑤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

(《秋水》)⑦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浅新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条件

浅新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条件
于现代汉语 。下面笔者就拿宾语的位置来谈一谈 。
“ 若之何” 的紧缩形式 。 在这里我们就不必多讲 , 课文 中见到 时学 生们会类推而出。
3 . 否定句 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宾语 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 , 这种语 言现象我们称 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如下条件 : 1 . 疑 问句 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上古汉语里常做宾语 的疑 问代词有 “ 谁” 、 “ 孰” 、 “ 何” 、 “ 奚” 、 “ 曷” 、 “ 安” 等, 这些疑问代 词作宾语 的时候一定要置于动词之前。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9 9 2 — 7 7 1 1 ( 2 0 1 3 ) 0 1 一 O 1 1 6
怎么样” 。 紧缩 以后形成的“ 如何” 是一个 固定组合 , 作用相 当于一 置规律的制约 。 同“ 如何 ” 意义相 同的是“ 何如” 。 例如 : 以五十步笑 百步 , 则何如?( 《 孟子 ・ 寡人之于 国也》 ) 例 中的“ 何如” 意思是“ 如何” , 是“ 怎么样” 。“ 何如” 是疑 问代 词作宾语前置的结构 , “ 何如” 同“ 如何” 语 义相 同、 来源不同 , 可 以
第J 期
中学 课 程 辅 导 ・ 教 学 研 究
2 0 1 3
浅新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条件
◎ 王艳 平
是疑问代 词作宾语后置 , 其实不然 , “ 如何” 是“ 如 ……何 ” 紧缩 的 结果 。例如 :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 《 诗・ 齐风 ・ 南山》 )
上述例 子中 的“ 如之 何” 的意思是 “ 对 娶妻这件 事应该 怎么 摘要 :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 , 了解语 法规 范是很必要 的。 这有助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客何为者?——《鸿门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何以汝为见?——《苏武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论语·宪问》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良人未之知也——《孟子·离娄下》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荀子·天论》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庄子·秋水》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庄子·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何以汝为见?
——《苏武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故不我若也
——《种树郭橐驼传》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微子》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论语·微子》
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论语·宪问》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
良人未之知也
——《孟子·离娄下》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荀子·天论》
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
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奚以知其然也?
——《庄子·逍遥游》
彼且恶乎待哉?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庄子·秋水》
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庄子·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