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第【1】篇〗《我爱这土地》教案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所需时间一分钟)二、作家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一分钟)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2、写作背景:(两分钟)《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播放日本侵略中国影片黑太阳的《南京大屠杀》前两分钟介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深情地诵读(八分钟)——第一环节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方法指导: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关联词后,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要停顿。
)2、学生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思。
3、学生自读,体会诗歌情感4、朗读擂台赛。
找2-3名学生朗诵诗歌,教师点评。
四、细腻地感受——第二环节(一)揣摩意象:(十二分钟)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明确:土地、鸟、河流、风、黎明。
2、土地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3、“河流”、“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联系背景思考)明确:“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学生导学案
学习任务二
要画出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
根据文本找到以上事物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
比较原诗和修改后的诗歌,看看老师改得好不好。
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身体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体会去掉主体意象后文章的感染力有何变化?
学习任务四
设计画面的布局、明暗色调。
根据自己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完成诗歌的配画。
学生导学案
课题
我爱这土地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
2.置身诗境,结合写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课前任务
1.结合工具书,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正音并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尝试标出重音和节奏。
学习任务一
认识意象圈画诗歌中富有画面感的典型事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学案(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新月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嘶哑()喉咙(..吹刮()汹涌(..)腐化(.)羽毛(.))j ī()怒悲 f èn()lí()明2精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声音嘶哑。
②_________:平易柔顺(多形容女性)。
③________: a .形容程度深。
b.(声音)低沉。
c.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④:(水)强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读·观其大体1“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有什么含义?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点明本诗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作品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我爱这土地》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学习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二)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三、导读理解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2.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欺凌)河流——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3.“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明确:“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我爱这土地》学案设计(含答案)
《我爱这土地》学案自主预习试锋芒识日积月累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嘶.哑()喉.咙()腐.烂()吹刮.()汹涌.()羽.毛()jī()怒悲fèn() lí()明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①_________:声音沙哑。
②_________: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③________: a.形容程度深。
b.(声音)低沉。
c.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④:(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读·观其大略1“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点明本诗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艾青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代表作品等内容。
2.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以便展示艾青的诗歌作品和相关图片。
3. 准备教室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导入
1. 利用PPT展示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以问题导入,如:“你们对艾青有何了解?他的诗歌作品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三、进修目标
1. 了解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2. 理解《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进修过程
1. 进修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包括《我爱这土地》等。
2. 分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对这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4. 引导学生欣赏艾青其他的诗歌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室练习
1. 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2. 诗歌赏析: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艾青诗歌进行赏析,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六、教室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艾青的重要性和他的诗歌作品对我们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七、作业安置
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和写作。
2. 继续了解艾青的其他诗歌作品,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朗诵、讨论、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课前先做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同学请举手,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
(调查后继续导入新课),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她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读诗使人聪慧。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经历一次神奇而激动人心的诗歌之旅。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艾青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先来感受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布置、检查预习作业。
1.布置预习作业(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1)通过查阅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检查预习作业。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1)生平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7篇)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7篇)假设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妈妈是护士,我也常到医院溜达。
布满生命气味的走廊,显得静谧和繁忙,科室里的响应器像是调好的隔几会儿响一下,没几分钟,护士都只是奔忙在这无终点的长廊上。
我开头在走廊上逛荡,每走过一个病房,总觉得自己的身上聚拢了一种特别的目光——我的神态非常地自若。
“护士!护士!快点快点!”一个中年女子在病房里大叫,响应器不停地响。
护士和医生像一股洪流都朝那个方向奔了过去,走廊上除了医务人员也就别无他人,这仿佛已是常事。
走廊外的雨开头下了,鸟被迫地离开了自己的巢。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久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拂晓。
只观察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给推了出来,药水瓶滴答地滴着药水。
地板好像微微地震惊了,他们走地很重,病床旁的几个中年女子跟着病床跑,她们的眼泪将洁白的被子隐模糊约地沾染上了灰色。
有一个在抽泣,她始终握着老人的手,她用袖子拂去脸上的泪水,可泪水又不住地涌了出来,她干脆就把手放在了腮旁边。
还有几个,眼泪带起了嗓门的大开,伏在病床旁边,用方言喊着。
那声音在长廊上非常地响,更是传来一阵阵回声。
她们坐在急诊室门口的,也有几个年幼的孩子迷茫地坐在凳子上,她们抱着孩子就像抱着盼望一样。
雨渐渐大了起来,人们开头四处逃跑,鸟消逝地无影无踪。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里面。
好长时间过后,急诊室的灯最终灭了。
医生一出来,人都围了上去,小孩原来还想坐在凳子上,却被大人给拉到了医生面前。
声音先是从前面传来,再是后面,医生对家属说了几句,又从这些人中间挤出一条缝,深陷于这个地方。
他们立刻变成了雕塑,更有几个靠在了墙上。
眼泪就在那时停顿了,搭在小孩肩上的手也落了下来。
什么都静了。
病床推了出来。
那些人无力地抱着床上的人,已经摊在了地上。
雨停了,只不过乌云还在,鸟还没回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肤浅……一个人死了,拥有了如此多的泪水算是值得了。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课型:高效课内阅读备课人:执行时刻: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名:________ 小组长(查阅)签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现代诗的概念;熟悉本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学习本文运用的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朗诵时注意诗歌的韵律,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结合该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
【学习知识】自学、探讨、展现、当堂训练知识链接:一、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样不拘一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名称,开始利用于1953年—纪弦创建“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要紧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1)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纳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若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2)分类: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文体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爱国诗等。
③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一、预习课【自学积存】方式、要求:请同窗们先认真阅读课文,认真试探,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以下任务,为自己的出色展现打下牢固基础。
(时刻为20分钟)一、文学常识一、走本文作者________(1910-1996),原名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代闻名__________。
他曾自称为“悲伤的诗人”。
二、写作背景: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捕入狱。
他拿起了笔进行诗歌创作。
1933年,他写出了新诗史上动人的诗篇(即成名作)————《》。
1938年11月,日本入侵军持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域,处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击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招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本课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读懂并理解全文;3.能够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可以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很多人都说人生在世,爱国爱家是最重要的,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2.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讨论。
二、阅读文本(15分钟)1.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文章,然后进行整体感知;2.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PPT展示文本关键词,并读课文要点;3.学生阅读完毕后,可以选择几位学生来诵读课文,帮助再次加深理解。
三、针对性问题解答(15分钟)针对性地提问学生,以便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1.请简要谈谈有关“我爱这土地”这个题目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受。
2.作者用何种方法来表达对土地的热爱?3.作者为什么给《我爱这土地》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4.孙犁在课文中写到“我爱这土地”时,是怎样的情感?5.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觉得“爱国”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吗?为什么?四、拓展讨论(10分钟)根据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他们对课文的进一步思考,并进行拓展讨论。
1.每个人爱国的方式不同,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举措来爱国呢?2.你认为爱国的形式有哪些,你是如何做到的呢?3.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4.你有什么话想要对老一辈中国人说?你对祖国的未来有何期许?五、课堂总结(5分钟)根据课堂的讨论和学生的回答,给出本课的总结,再次强调“爱国爱家”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导学案结束】【导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本课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读懂并理解全文;3.能够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可以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很多人都说人生在世,爱国爱家是最重要的,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2.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讨论。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我爱这⼟地》是现代诗⼈艾青于1938年写的⼀⾸现代诗。
这⾸诗以“假如”领起,⽤“嘶哑”形容鸟⼉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前的歌唱,转写鸟⼉死后魂归⼤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的⾃⾝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艾青 假如我是⼀只鸟,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林间的⽆⽐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也腐烂在⼟地⾥⾯。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 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了解本⾸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理解诗⼈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法 朗读法、⼩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 通过谈话法导⼊。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课》等作品。
⽽在旧中国,我们的⼟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眷恋的情节。
今天让我们⾛进诗⼈艾青的《我爱这⼟地》这⾸诗歌,⼀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
(板书:我爱这⼟地) (⼆)整体感知 1.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定得历史知识 《我爱这⼟地》写于抗⽇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民奋起抵抗,进⾏了不屈不挠的⽃争。
诗⼈在国⼟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慷慨激昂的诗。
(同学们补充介绍) 2.相信⼤家都回去预习了这⾸诗歌,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诗歌⾥⾯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我爱这土地》 导学案.doc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温馨提示】
注意节奏的划分和朗读的停顿
【教师寄语】
英国诗人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我喜欢读诗,因为它给我清风与明月;给我湖光与山色;给我碧海与晴空,它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体味着;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默默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今天,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进了自由、广阔的现代诗歌的天地里,感受了它特有的魅力。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3.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了解诗人通过对土地等意象的吟唱所孕育的爱国情思。
学法指导:1.结合“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弄清诗人诗歌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等。
2.关于朗读。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没有严格的限制,声音的强弱主要表现在重读的安排上。
一般来讲,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就应该重读。
朗读本诗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感情基调——深沉忧郁;语速——缓慢;节奏——停顿恰当【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二、预习任务1.读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材料。
2.请用“\”划分、标注诗句的朗读节奏,反复朗读。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三、预习检测1.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主要诗集有《》《》等。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本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4.品析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参考答案:1.略2.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的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语文部编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初三年级语文组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通过重音和节奏,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重点难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关键问题】【学法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问题发现法【知识链接】1、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
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2、《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预设】1、生难字词(1)字音嘶.哑()汹.涌( )黎.明( )腐烂.( )2、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主要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3、这首诗中主要有哪些意象?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问题】1.2.【多元评价】《我爱这土地》问题训练-评价单初三年级语文组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年月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地之子李广田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彩色的虹,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初三语文教案)《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导学平台课标要求1、象征手法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2、重点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了解及创作背景。
4、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5、比拟阅读。
学法点悟1、朗读时留意节奏和重音。
2、理解象征意义时不人云亦云。
整体感知这首诗写于抗日战斗时期,将自己比作一只鸟,以它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
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疑难解析质疑:诗歌一般是讲究押韵的,这首诗不押韵,是否不伦不类解惑:这首诗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肯定的节拍。
更重要的是诗中感情的起伏构成一种内在节奏:全诗以“假设〞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并续写出唱歌的内容,并由生前的唱歌,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终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
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诗意层层递进。
是一首好诗。
质疑: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解惑:这首诗写于抗日战斗开头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宽敞地区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制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扬的诗。
质疑: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解惑:“土地〞象征了繁衍哺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对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布满期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语言揣摩1、“假设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挚爱,永久为之奔波呼号的决心。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痴情和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肤浅。
〞这两句,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酷热的爱国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示标: 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 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 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
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法指导:1.朗读法:可个体自读、小组互读、全班齐读,听读、放声读。
在反复朗读中加强语感,更好的领会诗歌传达的情感。
2.探究法:或独立或互动,探究诗歌的意象,把握象征手法,从而领悟作者在文章的主旨。
3.练笔法:熟读的基础上按诗歌体例进行仿写。
预习篇(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本文作者(1910—1996),原名,号,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
《》是他的成名作,诗作还有《》《》等。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和“”。
(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读读写写:嘶哑() hóulóng( ) 汹涌()黎明() fǔl àn()三、诗歌朗读的感情基调:。
探究篇(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1、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爱国激情的?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分析象征意义)?3、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可以用“清脆”或“嘹亮”换掉吗?4、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5、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一个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6.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练笔篇(诗意仿写)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我爱这土地作者: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强化语言表达:学习并运用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增强思维能力:分析诗歌主题、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重点词汇如“激昂”、“悲愤”;句式如“因为……所以……”。
2.教学难点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事迹。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诗歌背景及作者了解不足,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与感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难点解析:学Biblioteka 可能在朗读时无法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需要教师指导并示范。
(3)诗歌主题分析:深入剖析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意象、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和讲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基本情感、艺术特色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运用到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自主阅读:2我爱这土地》公开课导学案_2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通过品与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激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的爱国诗有哪些呢?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爱国诗《我爱这土地》。
(二)出示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
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读诗,整体感知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解决生字新词。
第二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注意读诗的感情(悲壮和深沉)。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师生从节奏和感情两方面点评)第四步:全班齐读全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本诗的深刻意蕴。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 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讨论,理解诗歌的真挚深沉的情感。
通过仿写,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一、了解艾青对土地的“爱”(一)导入:土地是万物生灵的根基。
谁不钟爱自己的故土?谁不爱恋大地母亲?当祖国的土地遭遇敌人掠夺、蹂躏的时候,有多少仁人志士人为捍卫它而洒热血、抛头颅!在祖国的大地上,演绎过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用血水和泪水书写出来的诗《我爱这土地》。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默读一遍,然后大声地朗读几遍;自由地、率性地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来谈一谈初次阅读的感受。
艾青对土地的“爱”是深沉的,悲壮,苍凉。
诗句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歌是用来诵读的。
怎样通过诵读来表现诗人的深沉、苍凉而又悲壮的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集体朗读一遍,自己评价,相互评价。
读诗不是念书,不能像读文章那样只求读准字音、语句顺畅。
诗歌要诵读,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诗味。
(三)了解诗作产生的背景,加深理解。
PPT: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当时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广大地区之后,又发动卢沟桥事变,战火烧到华北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戮掠,无恶不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诗人艾青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感情浓郁、鼓舞人心的抗战诗歌。
PPT: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
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爱这土地》学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2. 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3. 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腐烂( ) 黎明( ) 汹涌()
2.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
诗人。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
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
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主
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
【课堂探究】
1. 请给本诗标注节奏,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
4. 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5. 诗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
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
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
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sī) 喉咙(lïnɡ) 腐烂(fǔ) 黎明(lí) 汹涌(xiōnɡ)
2、蒋海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
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探究】
1. 标注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4.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意象有:鸟儿、土地、
暴风雨、河流、风、黎明。
5. 鸟儿的歌唱中,用到了“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
这些意象。
根据当时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现实,我们可以看出,“暴风雨”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土地”象征着繁衍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则象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则预示着民族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拓展延伸】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