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干燥设计示例

合集下载

气流干燥器设计任务书(新华学院)(1)

气流干燥器设计任务书(新华学院)(1)

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生产能力(按进料量计):3000Kg/h 物料形态:散粒状;圆球形物料颗粒直径:平均粒径m d p μ200=,最大粒径m d p μ500max = 物料含水量(干基):%251=x ;%5.02=x ;临界含水量%20=x 物料进口温度:C ︒=201θ物料参数:干料的比热容C Kg KJ C s ︒⋅=/26.1;密度3/2000m Kg s =ρ 干燥介质:空气稀释重油燃烧气(其性质与空气相同) 空气性质:进口温度C t ︒=4001;初始温度绝干料Kg Kg H /025.01= 操作压强:常压三、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工艺计算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设计结果汇总工艺流程图及脉冲式气流干燥器装置图设计评述脉冲式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生产能力(按进料量计):2000Kg/h 物料形态:散粒状;圆球形物料颗粒直径:平均粒径m d p μ200=,最大粒径m d p μ500max = 物料含水量(干基):%251=x ;%5.02=x ;临界含水量%20=x 物料进口温度:C ︒=201θ物料参数:干料的比热容C Kg KJ C s ︒⋅=/26.1;密度3/2000m Kg s =ρ 干燥介质:空气稀释重油燃烧气(其性质与空气相同) 空气性质:进口温度C t ︒=4001;初始温度绝干料Kg Kg H /025.01= 操作压强:常压三、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工艺计算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设计结果汇总工艺流程图及脉冲式气流干燥器装置图设计评述直管式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生产能力(按进料量计):3000Kg/h 物料形态:散粒状;圆球形物料颗粒直径:平均粒径m d p μ200=,最大粒径m d p μ500max = 物料含水量(干基):%251=x ;%5.02=x ;临界含水量%20=x 物料进口温度:C ︒=201θ物料参数:干料的比热容C Kg KJ C s ︒⋅=/26.1;密度3/2000m Kg s =ρ 干燥介质:空气稀释重油燃烧气(其性质与空气相同) 空气性质:进口温度C t ︒=4001;初始温度绝干料Kg Kg H /025.01= 操作压强:常压三、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工艺计算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设计结果汇总工艺流程图及直管式气流干燥器装置图设计评述直管式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五、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生产能力(按进料量计):2000Kg/h 物料形态:散粒状;圆球形物料颗粒直径:平均粒径m d p μ200=,最大粒径m d p μ500max = 物料含水量(干基):%251=x ;%5.02=x ;临界含水量%20=x 物料进口温度:C ︒=201θ物料参数:干料的比热容C Kg KJ C s ︒⋅=/26.1;密度3/2000m Kg s =ρ 干燥介质:空气稀释重油燃烧气(其性质与空气相同) 空气性质:进口温度C t ︒=4001;初始温度绝干料Kg Kg H /025.01= 操作压强:常压六、设计内容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工艺计算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设计结果汇总工艺流程图及直管式气流干燥器装置图设计评述。

聚氯乙烯气流干燥器设计方案

聚氯乙烯气流干燥器设计方案

聚氯乙烯气流干燥器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及参数的确定(一)设计方案的确定根据方案的容为:干燥方法及干燥器结构形式的选择;干燥装置流程及主要辅助设备的确定,干燥器操作条件的确定等。

设计方案的总原则是:满足工艺要求,经济合适,生产安全。

有以下几点要求:(1)所确定的流量和选用的设备,必须保证产品达到预期的干燥目的,而且质量要确定。

(2)热能消耗干燥过程的主要消耗,设计是考虑如何省能。

(3)干燥器的选定尽量降低价格。

(4)选用合适的干燥介质,如热空气,烟道气等,一般使用热空气,除去物料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反应时,则用过热蒸汽或氮气等惰性气体,当不担心烟道气对干物料的污染时,可尽量采用烟道气。

1)设计依据干燥器设计中,主要利用以下基本关系,(1)物料衡算;(2)热量;(3)传热速率方程式;(4)传质速率方程式,但由于对流传热系数及传质系数随不同的条件而变化,且无同样的∂和R关系式,因此干燥的设计要用经验方法进行计算。

2)干燥器的选型被干燥物料的行状以及干燥后产品的要求决定了干燥器的类型,干燥器必须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速率快,操作控制方便,劳动条件好,而且要能适宜被干物料的形态和物性生产能力要高,而且能耗低。

工业中气流干燥器是常用的一种,对于能在其他中自由流动的颗粒物料,常采用气流干燥器进行干燥,因为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制造和维修,操作稳定且便于控制,一般热效率也比较高,干燥非结合水时,热效率可达60%左右,但干燥结合水时,热效率仅为20%左右,其主要缺点:由于气速高以及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与壁面的碰撞及物料见的相互摩擦,整个系统的流体阻力大,动力消耗大,对粉尘回收装置的要求高,且不宜干燥有毒物质。

μ且以上的合成纤维结晶,矿石,合成橡气流干燥比较适合于干燥粒径100m胶等,对聚氯乙烯,因具有热熔性,当温度太高(一般不超过70~80℃),容易软化,而其含湿量可以达到较高而不潮解,故干燥聚氯乙烯选用气流干燥器是合理的。

气流干燥器计算书

气流干燥器计算书

气流干燥器计算书已知:脱水滤饼以9.2t/h (干量)由水分11%(湿基)干燥至完全干燥,取入口热风温度为155℃,干燥管出口(旋风分离器入口)为72℃,产品温度为50℃,物料的比热容为1.05kj/(kg ·k )设计计算如下:(1) 干燥必需的热量,干燥前的含水率为W 1=0.11/0.89=0.1236,由于完全干燥则干燥应去掉的水分为△W=9200×0.1236=1137.12kg/h 取水的蒸发潜热:△H=2365.5kj/kg ,物料的比热容:C S =1.05kj/kg ·℃,则干燥所需的热量:Q 1=1137.12×2365.5=2689857.36kj/h(2) 所需风量及热量,取干燥器本体热损失为干燥必需热损失的15%。

空气的比热容为1.047kj/kg ·℃则所需风量为:()h kg G /1.3559672155047.115.136.2689857=-⨯⨯= 排气湿度H 2=0.015+1137.12/35596.1=0.015+0.032=0.047kg 水/kg 干空气因此所需热量为Q 1=35596.1×1.047×(155-20)=5031330.7545kg/h(3) 干燥管容积,若取热风与物料的平均温度差为加热管入口处与干燥管出口处的对数平均温差,则△t ()()1.53507250155ln 507250155=-----=℃为了安全起见,取干燥管的热容量系数为h=4186kj/(h ·℃·m 3)则所需干燥管容积为 31.121.53418636.2689857m V t =⨯= 气流干燥器内热风的平均温度和湿度依次为 5.113272155=+=g t ℃ 031.02047.0015.0=+=g H ℃ 所以流经管内的平均风量为()h m h m G /35.11/5.408492735.113273031.024.1772.01.3559633==+⨯⨯+⨯= 若取管内热风的平均流速为12m/s ,则干燥管直径为: 12435.112⨯=πD ,m D 1.1=干燥管的长度为 m D V L t 74.1221.141.1242=⨯=⨯=ππ因此干燥管尺寸为:Φ1100×12740(4) 引风机功率取排气的温度和湿度为t g2=72℃ H 2=0.047则排气量()()27372273047.024.1772.01.35596+⨯⨯+⨯=g Vs m h m /38.10/18.3735733==。

气流干燥器分段设计的通用模型及计算方法

气流干燥器分段设计的通用模型及计算方法

112匀 速段 ..


气体与颗粒间相对速度达到颗粒沉降速度
颗粒匀速段 ,N 基本不变化 ,对于空气一 u 水

2 2・ 3
干 燥 技 术 与 设 备 D y n e h o o y & E u p e t r ig T c n lg q im n
2 1年第9 0 1 卷
体系 ,可 根据R n 与Masal】 az rh l 的经验 关联 式计 t 算。
子螺 技 术 与设 备
2 1年第9 第5 01 卷 期
Dr igT c n lg y n eh oo y& E up n q ime t ・2 9 ・ 2
试验 与研 究
气流 干燥 器分段 设计的通用模型及计算方法
肖建 生 ,于才渊
( 大连 理工大学 化工学 院,辽宁 大连 16 2 ) 1 0 3
摘要 :气流干燥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 广泛的应用。 目 ,有关 气流干燥 器设计 的方法有 多种 。本文在夏诚意法 前 的基础 上,利用气. 固两相 流动及传热的理论 ,建立 了直管型 气流干燥管设计 的通用数 学模型 。模型针对干燥过程 中 物料 恒速 干燥与气力输送过程 中颗粒加速运动之 间的 不同关系, 将气流干燥过程分为四段: 颗粒 第一加速段( 预热段) 、
人 ,E m i :u a y a @ l te u a 。 - a y c i u n d u . d . n l
风 、叶世超 ] 出了分 段积 分法 用于 计算 加速 】 提
运动区的管长设计, 使设计在精确和简捷两个方

2 0・ 3
干 燥 技 术 与 设 备 D y n e h o o y & Eu p e t rigTcnlg q im n

气流干燥设计2008..

气流干燥设计2008..

聚氯乙烯干燥设计指导书张浩勤2008.8概述去湿干燥工业上常常用机械去湿方法除去大量湿分之后,用热能去湿(称为干燥)除去少量湿分。

干燥一般包括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对固体加热达到湿分汽化的过程;另一个是汽化后湿分扩散进入气相的传质过程,同时湿分从固体内部扩散源源不断达到固体表面,这是湿分在物体内部的传质过程。

所以,干燥过程的特点是传热和传质同时伴生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化学工业用的较多的是对流干燥,尤其是分散悬浮干燥应用得最广泛,最突出的是气流干燥和流化床干燥,这里着重讨论气流干燥。

第一节干燥设计基础知识干燥涉及气、固两相之间的动量、热量、质量传递,计算较为复杂。

本节讨论几个基本问题。

1.1干燥设计基本关系干燥器设计的基础知识为:(1)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见化工原理教材)(2)相平衡关系(见设计任务书);(3)传热速率方程和传质速率方程:由于对流传热系数与传质系数随干燥器的型式、物料性质和操作条件而异,因此需查找适用于气流干燥器的关联式[1,2]。

热、质传递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目前多以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器设计计算。

详细内容将在第三节讨论。

1.2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1.干燥介质的选择干燥介质的选择,决定于干燥过程的工艺及可利用的热源。

基本的热源有饱和水蒸气,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和电能。

故在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可采用空气、惰性气体、烟道气和过热蒸汽。

当干燥温度不太高,且氧气的存在不影响被干燥物料的性能时,可采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对某些易氧化的物料,或以物料中蒸出易爆气体时,宜采用惰性气体作为干燥介质。

烟道气适用于不怕污染,且不与烟气中SO2和CO2等气体发生作用的物料。

2.流动方式的选择气体和物料在干燥器中的流动方式,一般可分为并流、逆流、错流。

并流:其特点为可采用较高气温干燥,而物料温度在恒速段接近于空气的湿球温度而不致过热;物料出口温度较低,带走热量较少。

在干燥强度和经济性方面优于逆流。

但并流干燥的推动力沿程逐渐下降,干燥后阶段的推动力很小,使干燥速率降低,因而难以获得含水量很低的产品。

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装置设计..

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装置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干燥装置设计)(一)设计题目: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装置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用于散颗粒状药品干燥2.生产能力:处理量13735 Kg/h 物料含水率(湿基)22% ,气流干燥器中干燥至10%,再在单层流化床干燥器中干燥至0.5%(湿基)。

3.进料温度20℃,离开流化床干燥器的温度120℃。

4.颗粒直径:平均直径d m=0.3mm最大粒径d max=0.5mm最小粒径d min=0.1mm5.干燥介质:烟道气(性质与空气同)。

初始湿度:H0=0.01 kg水/kg绝干气入口温度:t1=800℃废气温度:t2=125℃(两种干燥器出口温度相同)6.操作压力:常压(101.3 kPa)7.年生产日330 天,连续操作24 小时/天。

8.厂址:柳州地区(三)设计内容1. 干燥流程的确定及说明.2. 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 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气固分离器、供风装置、供料器)。

4. A3 图纸2 张: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主体设备图(四)设计基础数据1.被干燥物料:颗粒密度:ρs =2000 kg/m3干物料比热容:C s =0.712kJ/kg.℃假设物料中除去的全部为非结合水。

2.分布板孔径:d0 = 5mm3.流化床干燥器卸料口直接接近分布板4.干燥介质的物性常数可按125℃的空气查取5.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5%目录1设计方案简介 (1)1.1 气流干燥器 (1)1.2 单层圆筒流化床干燥器 (1)1.3 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 (2)2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3)2.1 物料衡算 (3)2.1.1 水分蒸发量 (3)2.1.2 气流干燥器的产品量 (4)2.1.3 绝干物料量 (4)2.1.4 物料的干基湿含量 (4)2.1.5 空气的用量 (4)2.2 热量衡算 (4)2.2.1 物料在气流干燥室的出口温度和空气的出口湿含量 (4)2.2.2 热损失 (5)2.2.3 物料升温所需要的热量 (6)2.2.4 总热量消耗 (6)2.3 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6)2.3.1 最大颗粒的沉降速度 (6)2.3.2 干燥管内的平均操作气速 (6)2.3.3 干燥管的直径 (6)2.4 气流干燥管的长度 (7)2.4.1 物料干燥所需的总热量 (7)2.4.2 平均传热温差 (7)2.4.3 表面给热系数 (8)2.4.4 气流干燥管的长度 (8)2.5 气流干燥管压降的计算 (8)2.5.1 气、固相与管壁的摩擦损失 (8)2.5.2 克服位能提高所需的压降 (9)2.5.3 局部阻力损失 (9)2.5.4 总压降 (9)3 单层圆筒流化床的设计计算 (9)3.1 物料衡算 (9)3.1.1 流化床干燥器中水分蒸发量 (9)3.1.2 流化床干燥器的产品产量 (10)3.1.3 绝干物料量 (10)3.1.4 物料的最终干基湿含量 (10)3.2 热量衡算 (10)3.2.1 水分蒸发所需热量 (10)3.2.2 干物料升温所需热量 (10)3.2.3 干燥器中所需热量 (10)3.2.4 热损失 (10)3.2.5 干燥过程所需总热量 (10)3.2.6 干空气用量 (11)3.2.7 最终废气湿含量 (11)3.3 最小颗粒的逸出速度 (11)3.4 扩大段直径的确定 (11)3.5 床层直径的确定 (11)3.6 分离段直径的确定 (12)3.7 流化床干燥器总高度的确定 (12)3.7.1 流化床床层高度 (12)3.7.2 分离段高度 (13)3.7.3 扩大段高度 (13)3.7.4 总高 (13)3.8 颗粒在流化床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13)3.9 流化床的分布板 (13)3.9.1 选用侧流式分布板 (13)3.9.2 分布板的孔数 (13)3.9.3 开孔率 (13)4 主要附属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14)4.1空气预热器 (14)4.1.1 饱和蒸汽温度 (14)4.1.2 空气的平均温度 (14)4.1.3 初步选型 (14)4.1.4 空气从t0升到t1所需热量 (14)4.1.5 实际风速和空气的质量流速 (14)4.1.6 排管的传热系数 (14)4.1.7 传热温差 (14)4.1.8 所需传热面积 (15)4.1.9 所需的单元排管数 (15)4.1.10性能校核 (15)4.2 风机 (15)4.3 旋风分离器 (16)4.4 供料器 (16)5 主要设计结果列表 (16)6 设计述评 (17)7 参考资料 (17)8主要符号说明 (18)1设计方案简介1.1气流干燥器气流干燥器主要用于小颗粒物料的干燥。

气流干燥器设计26

气流干燥器设计26

目录一、设计任务 .................................................................................................................................. 3 二、设备的简介 .............................................................................................................................. 3 旋风分离器是最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

对于颗粒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尘气体,其分离效率较高,压降一般为1000~2000 Pa 。

旋风分离器的种类很多,各种类型的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圆柱直径的若干倍数表示。

............................................... 3 三、工艺条件 .................................................................................................................................. 3 四、工艺数据计算 .. (4)1.物料衡算 (4)2. 热量衡算 ............................................................................................................................ 4 3. 检验假设的物料出口温度 (5)D=au Vπ36004=1514.3360043054⨯⨯⨯= m (6)取整,即D= (6)5. 气流干燥管长度Y............................................................................................................. 6 =3600400[ kw ..................................................................................................................................... 7 r A --阿基米得数 .. (8)将湿空气由15℃加热到90℃所需的热量为 (8)v G =1.22051030.35⨯=(kg/h ) (8)A 1=11m t K Q ∆=8.149601001030.35=⨯⨯ m 2.......................................................................................... 9 六、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 .................................................................................................... 12 七 干燥装置的工艺流程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表1 ............................................................................................................................................. 14 附表2 (14)附表3 (15)附表4 (15)附图1: 干燥装置流程示意图 (16)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十六二、设备的简介气流干燥器一般由空气滤清器、热交换器、干燥管、加料管、旋风分离器、出料器及除尘器等组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脉冲气流干燥器设计系别: 化学材料与工程系专业:_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七日目 录设计任务书 (3)1.概述 (3)1.1气流干燥的特点 (3)1.2设计方案简介 (3)2.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4)2.1已知的基本条件 (4)2.2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2.2.1物料衡算 (4)2.2.2热量衡算 (5)2.2.3校核假设的物料出口温度2m t (5)2.3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6)2.3.1加速段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6)2.3.2加速运动段管高的计算 (6)2.3.3减速段管高的计算 (11)2.4总的干燥管的高度 (19)3.辅助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9)3.1管路的选择与计算 (19)3.2加料装置 (19)3.3风机 (20)3.4热风加热装置 (20)3.5分离装置 (20)4.主要符号和单位 (21)5. 干燥装置的工艺流程 (22)6.设计评价 .......................................................................................................................................... 22 附录 ........................................................................................................................................................ 23 参考文献 .. (24)设计任务书本次以重油燃烧气为干燥介质,对物料进行干燥,分离,保证品质,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风机的选择,热风加热装置,加料装置的选择等,通过循环让物料及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及废料达到最高利用率。

干燥设备的设计例选

干燥设备的设计例选

9.1 干燥设备的设计例选9.1.1 回转圆筒干燥器设计示例 9.1.1.1 设计条件被干燥物料名称 硫酸铵 生产能力 7000㎏/h 物料进口含水量 湿基)(3001=w 物料出口含水量 湿基)(1.0002<w 物料入口温度 251=θ(℃) 物料出口温度 352=θ(℃)加热介质 空气 流向 顺流 空气速度 )/(6.22h m Kg u ∙=空气温度 270=t (℃) 湿球温度 17=w t (℃)热空气进口温度 t 1=82(℃) 干燥器出口气体温度 t 2=37(℃) 硫酸铵的粒度d p =1~3mm,堆积密度3/900mKg =ζρ,比热容2=ζC KJ/(Kg ·℃)9.1.1.2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 水分蒸发量生产能力为G 1=7000㎏/h=1.93㎏/s,若以绝对干料计,则)/(872.1)03.01(93.1)31(001s Kg G G C =-⨯=-=将湿基含水量换算成干基含水量031.0310031=-=X ㎏水/㎏绝干料001.01.01001.02=-=X ㎏水/㎏绝干料水分蒸发量为W=Gc(21X -X )=1.872×(0.031-0.001)=0.056(㎏/s) (2) 空气消耗量按t 0=27℃、t w0=17℃,由I-H 图(图9-1)可查得H O =0.008㎏水/㎏绝干气,I o =47.6KJ/㎏绝干气。

设绝干空气的消耗量为L ,㎏觉干气/s ,则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列于表9-1。

表9-1 干燥系统热量收支情况* 热量计算时,时间1s 、温度以0℃为基准。

干燥系统包括预热器和干燥器,参见图9-2在热量收支平衡时,按表9-1可得 L w OQ C G LIQ WiC G LI++=+++222201,122θθθ式中各项分别为LI O =47.6L 25])1[872.1222122⨯+-⨯=w C W C w C G θ=1.872×[(1-0.001)×2+0.001×4.2]×25 =93.7其中,C 2为产品的比热;C §为硫铵的比热,C §=2KJ/(㎏∙℃)87.58.104056.01,=⨯=θw Wi8.13125]2.4001.02)001.01[(872.1222=⨯⨯+⨯-⨯=θC G Q L 常以Q O 的0.2倍估算,则干燥器的热量衡算方程为 47.6L+93.7+5.87+Q O =LI 2+131.18+0.2Q O即 0.8Q O =LI 2-47.6L+36.61 (a) 又 I 2=(1.01+1.88H2)t 2+2492H 2 =(1.01+1.88H 2)×37+2492H 2即 I 2=37.37+2561.56H 2 (b) 又 LI 2=LI O +CH(t 2-t o )+Wi v,a =LI O +(C g +CwH O )(t 2-to)+Wi v,a=47.6L+(1.014+1.88×0.008)(37-27)+0.056×2565.4 即 LI 2=57.86L+143.66 (c) 又 L=008.0056.0212-=-H H H W (d)联立式(a )、(b )、(c )、(d ),解得H 2=0.02㎏/㎏绝干气 I 2=88.6KJ/㎏绝干气 L=4.67㎏绝干气/s Q O =223(KJ/s)将已知的及算出的湿空气、湿物料的状态参数标于图9-2中。

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装置的设计

气流和单层流化床联合干燥装置的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散粒状药品其含水量为20%,在气流干燥器中干燥至10%后,再在单层流化床干燥器中干燥至0.5%(以上均为湿基)(二)设计任务以及操作条件(1)生产能力12800㎏/h(按进料量计)(2)物料进口温度θ1=20℃,离开流化床干燥器的温度θ 2 =120℃(3)颗粒直径平均直径d m =0.3mm,最大粒径d max =0.5mm, 最小粒径d min =0.1mm.(4)操作压力常压(5)干燥介质烟道气(性质与空气相同)其初始湿度H0 =0.01㎏水/㎏绝干气,入口温度t1 =800℃,废气温度t2 =125℃(6)设备工作日每年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

(7)厂址自选设计方案简介根据干燥物料为固体颗粒,而且湿度相对比较大,因此选择气流干燥器和圆筒型干燥器组合达到干燥要求,用螺旋供料器加料,它依靠螺旋旋转时产生的推送作用,使物料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而进行定量供料,它密封性能好,操作安全方便,进料定量性高。

选择适当结构的螺旋,可使之适用于含湿量范围宽广的物料。

另外,通过材质的选择,又可使它适用于输送腐蚀性材料。

但它动力消耗较大,难以输送颗粒大,容易粉碎的物料。

气体从干燥器出来后,由于干燥的物料为颗粒状,所以干燥后的气体中含有很多固体颗粒,因此要分离含尘气体,故必须用旋风除尘器加以除尘。

旋风分离器计算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含尘气的体积流量,二是要求达到的分离效率,三是允许的压强降。

在选定旋风分离器的形式之后,便可查阅该型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表。

按照规定的允许压强降,可同时选出几种不同的型号。

若选直径小的分离器,效率较高,但可能需要数台并联才能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若选直径大的,则台数可以减少,但效率要比较低。

除尘器必须在装置的上方,而从干燥器出来的气体要对流化床中的物料进行干燥气体必须从流化床的下端通入,所以必须用导管将气体导入下部。

而从气流干燥器出来的物料必须由胶带输送机送到抛料机的加料斗上,然后进入流化床进行干燥。

气流干燥实验数据处理参考资料

气流干燥实验数据处理参考资料

干燥实验数据处理表纸壳: 以第五组为例,绝干纸壳重量:150.0g ,开始总共重173.1g ,则水重为23.1g ,湿物料的干基湿含量X=0.0231/0.1500=0. 1540kg 干燥面积约为0.0252m 干燥速率为U=τAd dx G c -=0.15*0.1540/(0.025*30)=0.0308)(2s m kg ⋅木料:以第五组为例,绝干木料重量:248.0g ,开始总共重274.58g ,则水重为26.58g ,湿物料的干基湿含量X=0.02658/0.2480=0.1072kg 干燥面积约为0.0252m干燥速率为U=τAd dx G c -=0.248*0.1072/(0.025*30)=0.035447)(2s m kg ⋅纸壳木板序号湿物料重量 (g )干基湿含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干燥速率 (kg/m 2⋅s )湿物料重量(g)干基湿含量(kg 水/kg 绝干物料 )干燥速率 (kg/m 2⋅s)1 172.5(30s) 0.1500 0.030000 277.95(30s) 0.1208 0.0399332 173.1 0.1540 0.030800 276.68 0.1156 0.0382413 173.2 0.1547 0.030933 275.68 0.1116 0.0369074 173.2 0.1547 0.030933 275.44 0.1106 0.0365075 173.1 0.1540 0.030800 274.58 0.1072 0.0354476 172.8 0.1520 0.030400 274.36 0.1063 0.035147 7 172.7 0.1513 0.030267 274.28 0.1060 0.035042 8 172.5 0.1500 0.030000 274.20 0.1056 0.0349339 172.3 0.1487 0.029733 273.65 0.1034 0.034200 10 172.1 0.1473 0.029467 273.55 0.1030 0.034067 11 172.0 0.1467 0.029333 273.40 0.1024 0.033867 12 171.8 0.1453 0.029067 273.08 0.1011 0.033443 13 171.6 0.1440 0.028800 272.90 0.1004 0.033204 14 171.5 0.1433 0.028667 272.45 0.0986 0.032600 15 171.3 0.1420 0.028400 272.35 0.0982 0.032467 16 170.8 0.1387 0.027733 272.30 0.0980 0.032400 17 170.5 0.1367 0.027333 271.65 0.0954 0.031533 18 170.0 0.1333 0.026667 270.98 0.0927 0.030640 19 169.5 0.1300 0.026000 270.44 0.0905 0.029923 20 169.1 0.1273 0.025467 270.12 0.0892 0.029493 21 168.9 0.1240 0.024800 269.60 0.0871 0.028805 22 168.2 0.1213 0.024267 269.25 0.0857 0.028333 23 168.0 0.1200 0.024000 269.05 0.0849 0.028067 24 167.7 0.1180 0.023600 269.12 0.0852 0.028164 25 167.3 0.1153 0.023067 268.89 0.0842 0.027853 26166.90.11270.022533 268.340.08200.02785327 166.7 0.1113 0.022267 268.25 0.0817 0.02700028 166.3 0.1087 0.021733 267.99 0.0806 0.02665329 166.0 0.1067 0.021333 266.98 0.0765 0.02530730 165.8 0.1053 0.021067 265.86 0.0720 0.02381331 165.5 0.1033 0.020667265.34 0.0699 0.02312032 165.4 0.1027 0.020533 265.15 0.0692 0.02286733 164.4 0.0960 0.019200 265.05 0.0688 0.02773334 164.0 0.0933 0.018667 264.65(60s) 0.0671 0.01111135 163.9 0.0927 0.018533 264.34 0.0659 0.01099336 163.7 0.0913 0.018267 263.78 0.0636 0.01052037 163.5 0.0900 0.018000 262.97 0.0604 0.00998038 163.0 (60s) 0.0867 0.008667 262.20 0.0573 0.00946739 162.9 0.0860 0.008600 261.50 0.0544 0.00900040 162.1 0.0807 0.008067 260.85 0.0518 0.00856741 161.5 0.0767 0.007667260.34 0.0498 0.00822742 160.9 0.0727 0.007267 260.10 0.0488 0.00806743 160.3 0.0687 0.006867 258.80 0.0435 0.00720044 159.8 0.0653 0.006533 257.71 0.0392 0.00647345 159.1 0.0607 0.006067257.43 0.0380 0.00628746 158.7 0.0580 0.005800 257.32 0.0376 0.00621347 158.1 0.0540 0.005400256.60 0.0347 0.00573348 157.6 0.0507 0.005067 255.88 0.0318 0.00525349 157.1 0.0473 0.004733 255.65 0.0308 0.00510050 156.7 0.0447 0.004467255.05 0.0284 0.00470051 156.4 0.0427 0.004267 254.85 0.0276 0.00456752 156.0 0.0400 0.004000 254.75 0.0272 0.00450053 155.6 0.0373 0.003733 254.06 0.0244 0.00403354 155.5 0.0367 0.003667 253.80 0.0234 0.00386755 155.3 0.0353 0.003533 253.45 0.0220 0.00363356 155.1 0.0340 0.003400 252.85 0.0196 0.00323357 154.9 0.0327 0.003267 251.99 0.0161 0.00266058 154.7 0.0313 0.003133251.30 0.0133 0.00220059 154.3 0.0287 0.002867 250.75 0.0111 0.00183360 153.9 0.0260 0.002600 250.30 0.0093 0.00153361 153.7 0.0247 0.002467 249.76 0.0071 0.00117362 153.3 0.0220 0.002200 249.35 0.0054 0.00090063 153.1 0.0207 0.002067 249.20 0.0048 0.00080064 152.8 0.0187 0.001867 248.65 0.0026 0.00043365 152.3 0.0153 0.001533 248.42 0.0017 0.00028066 151.7 0.0113 0.00113367 151.5 0.0100 0.00100068 151.1 0.0073 0.00073369 150.9 0.0060 0.00060070 150.7 0.0047 0.000467积累时间:3090s 积累时间:2910s纸壳干燥曲线木板干燥曲线纸壳干燥速率曲线木板干燥速率曲线。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

附图1: 干燥装置流程示意图 (16)年[3] 上海化工学院:干燥技术进展1976(54[4] 上海化工学院编:干燥技术进展、第三分册、气流干燥、(1979)(34)[5] 毕克侣: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化工技术资料(设计分册)1964(9[6] 潘永康主编.现代干燥技术.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36)[7]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M]. 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35)[8] 黄少烈、邹华生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月第一版(19)[9] 柳金江, 刘超锋, 何清凤. 烟丝气流干燥系统气流干燥器的设计[J].广州化工, 2009,37(6): 173-174.[10] 张言文.气流干燥器数学模型及分段设计计算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6,(04).[11] 高嘉安主编.淀粉与淀粉制品工艺学.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7)[12] 匡国柱史启才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市.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29))[6] 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5)[7]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化工原理教研组:对流式干燥设备的设计(1963).(22)刘泽勇.气流干燥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00, (5): 71气流干燥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十六二、设备的简介气流干燥器一般由空气滤清器、热交换器、干燥管、加料管、旋风分离器、出料器及除尘器等组成。

直管气流干燥器为最普遍的一种。

它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给料器从干燥管的下端进入后,被下方送来的热空气向上吹起,热空气和物料在向上运动中进行充分接触并作剧烈的相对运动,进行传热和传质,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干燥后的产品从干燥管顶部送出,经旋风分离器回收夹带的粉末产品,而废气便经排气管排入大气中。

磷石膏烘干气流干燥器设计

磷石膏烘干气流干燥器设计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 (2)1.1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2)1.2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2)1.2.1气流干燥过程 (2)1.2.2气流干燥器适用对象 (3)1.3对流干燥流程、设备和某些操作条件的确定 (3)1.3.1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4)1.4干燥对象氯酸钠的特性 (4)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5)2.1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运动 (5)2.1.1加速运动与等速运动及其特征 (5)2.1.2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速度 (5)2.2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6)2.3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速率 (6)2.3.1加速运动阶段 (6)2.3.2等速运动阶段 (7)第三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8)3.1物料、热量衡算 (8)3.1.1设计条件 (8)3.1.2干燥器的物料衡算 (9)3.1.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3.2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髙度的计算 (11)321干燥管管径的计算 (11)3.2.2干燥管髙度计算 (11)3.3气流干燥管的压降 (13)3.3.1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13)3.3.2克服位能提髙所需压降 (13)3.3.3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14)3.3.4局部阻力损失 (14)3.4辅助设备的选型 (14)3.4.1 风机 (14)3.4.2预热器 (14)3.4.3及壁厚的核算 (15)第四章后记 (16)4」设计心得体会 (16)4.2符号说明 (16)附录 (18)参考文献 (18)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气流装置的设计内容包括干燥介质的选择,流程的确定,搜集和整理有关数据,干燥过程的物料和能量的衡算,干燥管结构类型和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干燥条件的确定以及主要辅助设备类型选型及设汁,绘制表明物料流向、流量、组成、主要控制点和各设备之间相互个关系的工艺流程图和干燥装置主要设备总装置图等。

1.1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的LI的主要是便于物料的储藏、运输和加工,通过干燥使产品或半成品达到要求的含湿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示例:[例]现有含水W1=2%的某晶体物料,物料平均颗粒直径dp=0.6mm,颗粒最大直径dp max=1mm,密度ρs=2490kg/,经实验测定其临界含水量Wc=1%,干物料的定压比热c m=1.005kJ/kg℃,要求产品量为730kg/h,干燥后产品含水W2=0.03%(均为湿基)。

已知物料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5℃,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0℃(实测值),使用空气作干燥介质,空气进入预热器的温度为15℃,相对湿度φ=80%,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46℃,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4℃。

试设计一气流干燥器完成此干燥任务。

[解]
(1)水分蒸发量W
则加料量G1=G2+W=730+14.7=744.7≈745kg/h。

(2)空气消耗量
首先确定空气离开干燥器的出口状态。

由于过程存在热损失,有:
依题意:t0=15℃,t1=146℃,t2=64℃,H1=H0,φ0=80%,
查饱和水蒸气表可得t0=15℃时,Ps=1.71kPa,根据式(10.6),有
过程中干燥器没有补充加热,所以q D=0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q1:
热损失粗略估计可取绝热干燥过程总热量消耗的10%。

按绝热过程计算,单位空气消耗量为:
式中,H'2为按绝热过程计算所得的空气出口湿度,即,

解得:
则:
而I1=(1.01+1.88H1)t1+2490H1=(1.01+1.88×0.0085)×146+2490×0.0085
=170.79kJ/kg水
I0=(1.01+1.88H0)t0+2490H0=(1.01+1.88×0.0085)×15+2490×0.0085
=36.55 kJ/kg水
故比热量消耗:
所以,热损失为q L=4130.42×10%=413 kJ/kg水
湿空气比热近似取为进口湿度下的湿比热,即:c H=1.01+1.88×0.0085=1.026kJ/kg·℃
水的汽化潜热r0=2490kJ/kg
水的定压比热c W=4.18 kJ/kg·℃
湿物料进口温度θ1=15℃
解得:H2=0.0246kg水/kg干空气
故该过程干空气的消耗量,得:
湿空气的体积:
湿空气的比容v可按平均温度t=(146+64)/2=105℃及平均湿含量H=(0.0246+0.0085)/2=0.0165 kg水/kg干空气计算,即:
湿空气/kg干空气
则湿空气体积为:V=913×1.1=1004 湿空气/h
故取湿空气的体积为1010 湿空气/h。

(3)总热量消耗Q
该过程总热量消耗Q为:
(4)干燥管直径
采用变径干燥管。

①加速段管径计算
取加速段管内的气体速度W=30m/s,此时,加速段管径D为:
②等速段干燥管直径计算
取等速段管内速度:
u=u t+3 m/s
式中,u t为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已知,dp=1mm,ρs=2490kg/。

空气的物性按平均温度t=105℃计算,查得空气粘度μ=0.022×Pa·s,
密度。

假定Ret=1~500 范围内,则:而
将和代入上式得:
检验雷诺数R et
属于过渡区,假设成立。

所以,
u=u t+3=8+3=11 m/s
等速段干燥管直径为:
故,干燥管加速段直径为0.110m,等速段直径为0.180m。

(5)干燥管长度
干燥管长度z,根据式:
式中,空气传给湿物料的总热量Q=Q1+Q2
恒速干燥阶段传热量(包括物料预热)Q1:
首先将物料湿含量换算为干基,即:
物料湿含量由X1降到Xc时为干燥第一阶段,由Xc降到X2时为干燥第二阶段。

湿物料和空气的湿含量及温度变化如图10.44所示。

物料温度由15℃加热到41℃,再由41℃加热到60℃。

在降速段内,物料的水分汽化温度
取:℃
图10.44 空气和湿物料变化示意图
在θ=41℃时,rθ=2402.8kJ/kg;在θ'=50.5 ℃时,r av=2380.6kJ/kg
所以,在恒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的传热量Q2,计算:
全管对数平均温度差:℃
为计算α,首先计算平均颗粒尺寸的沉降速度,以便计算R et。

此时空气的温度仍取平均温度105℃,其μ=2.2×10-5Pa.s,ρ=0.935kg/,导热系数λ=0.03256W/m.℃,平均颗粒直径dp=0.6mm,则:
故计算所得u t正确。

因此,
所以,
可得:
则干燥管高度Z为:
计算结果如下:加速段管径0.110m,等速段管径为0.180m。

干燥管长度:9.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