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旨在帮助那些经济困难且无法自给自足的人群。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目前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现存问题1. 救助标准不明确目前,各地方在设定救助标准时存在巨大差异。

有些地方标准过低,导致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无法获得资金支持;而另一些地方标准过高,则可能造成浪费和滥用。

2. 实施机构和程序复杂繁琐当前社会救助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其实施机构众多且程序复杂繁琐。

这使得有需要的人们面临较高的门槛以及信息获取难题。

3. 资金不足与分配不公平由于国家财政压力增加以及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导致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并经常出现浪费等情况。

此外,部分地区和人群的资金分配不均衡,造成了社会救助资源的浪费。

4. 滥用和舞弊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监管和追责机制,社会救助容易被滥用和渗透。

一些个体或团体虚报贫困状况、利用假借等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获得应有的援助。

三、对策分析1. 提升救助标准确定性与公平性政府应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救助标准,并确保其落实到位。

同时,在设定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消费水平、居民收入差异等进行相应调整。

2. 简化程序与加强协同管理政府可以在改善信息互通交流机制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能以简化申请程序,并提供在线申请服务以提高效率。

此外,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来促使各部门之间更好地配合工作也是必要的。

3. 加大对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监督力度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的监管机制,严格审查救助项目,增加对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

同时,建立严厉的追责制度以防止贪污和浪费现象,并公开相关信息以提高透明度。

4. 加强预防与打击滥用舞弊行为政府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和审核体系,并引入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等来减少滥用社会救助资源的行为。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并提供相应举报渠道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救助管理中来。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一、引言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问题复杂化,社会救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压力、制度不完善以及基尼系数增大等方面探讨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二、经济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救助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要救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社会救助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社会救助的投入往往被其他重要的社会事业压缩,导致救助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社会救助缺乏可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无法满足需求量的增长,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三、制度不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基石,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现行的社会救助标准存在地区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救助标准的差异性导致了公平性的问题。

其次,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导致救助对象的认定存在主观性和不公正的问题。

此外,社会救助的领域还不够完善,许多弱势群体无法在制度框架内得到全面的帮助。

四、基尼系数增大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持续上升。

社会救助不健全是导致基尼系数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人变得更富,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下降。

这种趋势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解决的思路为解决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确保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加强资源整合和分配的公平性,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的公正性。

同时,加强社会救助的领域完善,覆盖更多的弱势群体,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帮助。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救助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合,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社会救助是一个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机制,旨在减轻贫困和困难群体的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社会救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改进。

二、问题一:资金分配不公平当前,社会救助资金分配不公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的救助工作则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资源不均衡,弱势群体在经济援助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救助资金存在使用不透明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一些本应得到救助的人群无法及时获得帮助。

三、问题二:救助标准过低社会救助的标准在一些地区过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特别是在大城市中,生活成本高昂,救助标准却较低,容易导致救助对象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这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有些人可能落入双重贫困的陷阱中,难以摆脱困境。

四、问题三:救助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社会救助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救助对象的识别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筛选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其次,救助程序繁琐,办事流程不透明,影响了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也使得救助工作变得低效且脱离实际需要。

此外,社会救助的配套服务不足,仅仅提供经济援助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需要提供培训、医疗等全方位的帮助。

五、问题四:救助管理缺乏监督社会救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导致问题和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负责救助工作的部门对于救助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手段,容易导致个别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滥用职权。

缺乏监督也意味着救助工作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给社会公众对救助机制的认可和信任带来困难。

六、问题五:社会救助与就业问题的衔接不足社会救助应该与就业问题的解决相衔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帮扶机制。

然而目前的社会救助工作往往只是提供一时的经济援助,缺乏对被救助对象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等持久性帮助。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引言社会救助作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措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社会救助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滥用、浪费、不公等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当前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1. 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当前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标准各地差异较大,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受到相同困境的人们享受不到均等的帮扶。

例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

2. 救助资源配置不公平由于资源分配机制存在问题,在某些地区富裕而其他地方贫困的现象依然突出。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无法得到足够支持和援助。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救助资金严重短缺。

3. 救助对象审核不严谨在社会救助中,审核环节较为关键。

然而,由于人员不足、审核程序简化等原因,存在着滥发和虚报等问题。

一些富裕家庭通过虚假申报获得了救助资源,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拒之门外。

4. 救助项目单一、陷入困境无法自力更生过度依赖社会救助导致一些弱势群体动力不足,无法摆脱困境。

许多人习惯性地依靠救济,没有发展能力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和动力。

三、社会救助的对策1. 统一标准,建立公平的执行机制要解决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建立起统一并公平的标准和评估机制。

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行业规范,并通过培训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2.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针对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应加强财政保障和资金的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分配机制,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

3. 强化审核流程,确保救助对象准确为了解决审核环节存在的问题,应增加人员配备与培训经费投入,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建立科学完善的审核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救助对象真实情况的调查核实,将虚假信息排除在外。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分析一、引言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困难群体渡过困境,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然而,正如科学家所说:“不存在完美的系统。

”社会救助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难。

本文将深入分析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1.政策标准不够精确当前的社会救助政策普遍存在标准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

例如,在资格审核方面,政府往往仅规定了大致范围,没有详细说明申请条件与标准。

这使得审核工作变得模糊与主观,容易导致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援助资源。

2.管理流程繁琐复杂受限于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等因素,社会救助的管理流程常常冗长繁琐。

申请人需要递交一系列文件材料并经历多个环节审核才能获得救助资源。

对于急需帮助的人们来说,这种不便利的审批过程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及时到位,失去应有的救助效果。

3.资源分配不均社会救助资源并不平均分布,存在区域间与群体间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救助项目和更好的基础设施,而一些贫困地区则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

此外,在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支持。

4.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不高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局限与社会意识淡薄,社会救助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部分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可能无法得知自身具备享受救助权益的条件,并因此而流失了许多精准援助机会。

此外,一些公民对于社会救助缺乏参与感,使得志愿者和捐款慈善行动难以持续发展。

三、解决方案1.完善规范政策标准为防止申请资格混乱与偏离目标群体,政府可以制定更为精确与具体的救助标准。

通过明确需求和相关条件,确保救助资源得以更好地分发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手中。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清晰的申请渠道,并加强对资格审核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2.简化管理流程为了提高效率,社会救助的管理流程应该更加简洁高效。

政府部门可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材料提交要求,并采用网络技术提供在线交流平台,以便申请人与相关机构之间进行便捷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1. 不均衡的地区发展:社会救助工作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体系相对完善,而欠发达地区的救助工作面临着各种困难。

这种不均衡的地区发展导致了一些地区群众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救助权益。

2. 救助标准不合理:社会救助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来确定的。

然而,当前救助标准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救助标准过低,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而另一些地区的救助标准过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3. 救助渠道不畅通:弱势群体在寻求救助时面临许多困难。

救助信息传达不畅,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权享受救助;申请救助的程序繁琐,需要提供大量复杂的材料,使得一些弱势群体无法顺利申请到救助;救助资金的发放周期较长,造成一些急需救助的人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4. 救助机构的能力有限:社会救助工作还面临着救助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救助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工作;同时,救助机构的资金、设施和设备也存在不足,无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救助服务。

二、社会救助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财力和资源,能够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社会救助工作,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 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到位: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社会救助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救助政策制定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了救助标准的不合理以及救助机构的能力不足。

同时,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官员滥用职权,导致救助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社会救助工作中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也是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社会救助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旨在帮助困难群体脱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可忽视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本文将从资金不足、覆盖面狭窄、管理不规范以及信息传递不畅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资金不足社会救助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预算和社会捐赠。

然而,现实情况下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首先,国家财政收入有限,各级政府在分配时很难给予充分保障;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构或个人对于慈善事业并没有广泛参与感到投入;最后,由于资源有限且投放失衡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得到及时帮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改革税务制度,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增加财力来源;其次,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捐款捐物,增加社会支持力度;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引导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共同承担社会救助责任。

二、覆盖面狭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然存在覆盖面狭窄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帮助对象选择上的限制以及精细化管理不够到位。

举例来说,当前我国对城市困难群体和农村贫困户更多关注, 没有给予其他特殊群体足够关怀;同时,由于管理手段相对简单、精细化工作推进缓慢, 救援行动往往无法真正满足各地居民不同程度上的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改革考核评估机制并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在筹划救援计划时需要兼顾各个方面、不忽视弱势群体;其次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并整合资源来解决具体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度来推动救助工作的广泛开展。

三、管理不规范社会救助机构管理不规范是当前社会救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机构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及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缺乏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和权责对等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相关援助无序。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水平培训,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的存在社会救助是国家为了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所采取的一种制度性措施。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有效实施和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1. 不公平性: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

有些地区或单位面临着资源短缺、覆盖范围较小等问题,导致一些急需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应有救助;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个群体之间的差距也造成了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

2. 刚性化:社会救助制度过于刚性化,没有充分考虑个案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应对。

该制度通常按照固定标准进行评估和发放,忽视了贫困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的综合性考虑。

3. 缺乏完善监管机制:社会救助领域监管机构相对薄弱,很多地方缺乏专门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导致救助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其公平、有效、可持续性的发展。

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救助标准和评估指标,提高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2.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统一、透明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

这将有助于避免重复申请和漏洞利用等问题,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公正合理。

3. 鼓励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搭建多元化的扶贫平台。

吸引企业和公益组织等参与其中,形成多方支持和协同作战机制。

4.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救助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关执法和纪检体系。

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使用规范、公正合理。

5. 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社会救助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升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 综合考虑个案情况:建立综合评估机制,不仅纳入家庭收入状况等硬性指标,还需要重视家庭困难程度、特殊情况等软性指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400字【论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400字【论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目录目录 (1)引言 (1)一、社会弱势群体概述 (1)(一)核心概念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 (2)1经济上的贫困 (2)2.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2)二、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一一以石滩镇老年人为例 (2)(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主观方面的原因 (3)2 .客观方面的原因 (4)(三)石滩镇老年人贫困情况 (4)1经济贫困问题 (4)2.晚年照料贪困情况 (5)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5)(-)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5)(二)有关下卤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 (6)(三)权利救济手段乏力问题 (6)四、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7)(-)扩大覆盖面,探索多形式 (7)(二)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法治化 (7)1 .加快社保立法进程 (7)2 .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 (7)(三)建立贫困人口权利保障制度的设想 (8)五、结论 (8)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迅速发展。

多年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

当前,加快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完善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前国务院总理朱铃基面前,在其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五届会议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使用了庄产弱势群体学术一词来表示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我国,目前有许多群体只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保障和被解雇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其中一些人甚至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引言社会救助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旨在缓解贫困和困境。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与社会救助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就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二、问题分析1. 落差过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扶贫力度,但仍有很多贫困家庭无法获得有效的帮扶。

2. 不够精准:部分地方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时缺乏准确性和精细化管理。

有些群体因户籍制度等原因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3. 存在滥用现象:由于监管不严密或个别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一部分不符合条件或被其他途径获取资金支持者获得了救助资源。

4. 缺乏培训机制:为了使受助对象更好地摆脱困境,我们需要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充分。

5. 缺乏长效机制:社会救助应当注重长期帮扶和持续支持,但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地区,受助群体只能获得短期救济,并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方式。

三、意见建议1.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社会救助领域中,确保贫困人口获得足够的帮助与支持。

此外,也需要制定相对准确的资金使用政策来指导各级行政单位进行用款公开与监督。

2. 完善精准化管理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来识别真正需要救助的群体,并通过咨询服务等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好地解决方案。

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尽快取消限制性户籍对福利待遇带来的影响。

3. 加强监管并打击滥用现象:建立健全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审计和反腐败机制,落实有关部门属地监管职责。

加大对滥用救助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资源更好地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

4. 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发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构,使受助对象具备创收能力。

通过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培训课程,他们将有更多机会自立更生,并摆脱贫困状态。

5. 建立长效机制:社会救助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设立基金、推进合作社等方式来帮助受助者建立起稳定的产业链,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模式。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制度,然而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制度不健全,导致执行难度增加;救助标准不统一,导致救助对象的权益无法得到统一保障;救助对象识别和脱钩难题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统一救助标准,加强救助对象的识别和脱钩难题解决。

在未来发展中,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救助政策,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努力奋斗。

【关键词】。

1. 引言1.1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础。

通过社会救助,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无力自己解决问题的群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因贫困和疾病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人民民生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救助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救助体系。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制度不健全、救助标准不够统一、救助对象脱钩难题等,深入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2.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统一救助标准、加强救助对象的识别和脱钩难题解决等,以期解决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高救助效率和公平性;3. 提出社会救助制度改进的建议,探讨未来发展的展望,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问题研究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问题研究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问题研究1. 引言1.1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剧,社会救助成为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可以有效帮助那些生活困难、身体残障、失业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尊严。

社会救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救助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管理体制,以促进社会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对象不再仅限于贫困人口,还包括了失业人员、残疾人群体、孤儿、老年人等多个群体。

这种多样性对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细化和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特别是在制度完善、政策协调、服务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导致一些社会救助对象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仍处于生活困境之中。

社会救助资金不足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升级,社会救助需求不断增加,但社会救助资金却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实际效果。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虽有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深入剖析现状,找准问题所在,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提升。

2. 正文2.1 社会救助对象的多样性社会救助对象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群体都可能需要得到社会救助,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农民工等。

这些群体在生活中都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困境,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社会救助是指为了解决特定群体在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然而,当前社会救助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不公平性、滥用现象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1. 不公平性在实施社会救助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

有些人因为有熟人或关系网,能够获得多余的帮助,而有些人却被漠视。

这导致救助资源分配不均衡,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

2. 滥用现象社会救助资金和资源被滥用或浪费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一些受援者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获取多余的福利,给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造成资源匮乏和机会减少的困扰。

三、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的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针对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政府需要加强对救助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救助资源按照需求和公平原则提供给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

2. 加强信息核实为了避免滥用社会救助资金和资源,必须加强对受援者信息的核实工作。

政府可以建立数据库,对申请者提交的各项数据进行核查,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共享信息,确保扶助对象的真实性。

3. 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在决策层面上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救助事务。

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组织社区民众代表参与到救助工作中,使救助活动能够更加公正、透明地进行,并加强公众对社会救助问题的认识。

4. 加大投入力度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且长期性投入的工作。

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救助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以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

在帮扶弱势群体的过程中,注重预防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以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当前社会救助存在着不公平性和滥用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消解了传达公平正义原则和帮扶真正需要群体的初衷。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核实、增加公众参与并加大投入力度。

只有在政策层面上进行改革,并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时,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好的支持。

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背景介绍在一个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们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

为了帮助这些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制度被广泛引入。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社会救助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社会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改善。

二、权益保障不到位1. 社会救助申请流程繁杂目前,申请获得社会救助所需提交的材料过多,流程复杂耗时长,严重影响了弱势群体获得及时支持和帮助的能力。

2. 转型期工作失业人员待遇较低由于经济转型产生大量下岗职工或转岗职工,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收入减少明显。

他们在寻找新工作机源或创业之前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才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3.城乡差异化待遇仍然存在目前还有很多农村贫困人口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救助待遇。

这种差异化对脱贫攻坚所做出的努力形成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原因分析1. 公共资源分配不平衡在社会救助方面,公共资源并没有得到适当且充分地调配和配置。

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相关基础设施或经济实力有限,导致本地区居民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2. 制度设计有漏洞当前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着一些漏洞,容易被滥用或误用。

例如,某些人可能通过虚构信息来获取非法福利金,而真正需要帮助却被拒之门外。

四、改进措施建议1. 简化申请流程和手续政府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简化申请流程和要求,并提供在线申请渠道以减少等待时间,并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安全。

2. 加强转岗期失业人员支持力度针对经济转型时期失业或下岗职工的情况,在支付失业保险金外还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以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

3. 实行城乡统一待遇强化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政策,确保其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权益的平等待遇。

这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开展技能培训来实现。

4.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并增加对滥用福利金和信息造假的严厉处罚。

同时,提高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确保公正合理地分配资源。

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言:社会救助工作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资金不足、体系不完善、管理混乱以及缺乏个性化帮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资金不足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在某些地区和部门仍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贫困人口众多,但政府对于社会救助事业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导致救助对象无法得到充分照顾和帮助。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拨款比例,并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在资源分配上要更加公平合理,确保资金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此外,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赠活动,增加社会救助基金来源。

二、体系不完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体系结构还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社会救助政策执行存在差异性,给救助对象带来困扰。

同时,一些重要的社会救助领域尚未得到全面覆盖,如医疗救助、养老救助等。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

各级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并加强对各类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应加大对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真正覆盖到每个需要帮扶的人群。

三、管理混乱问题由于社会救助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而且工作复杂繁琐,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责任不清等问题。

有些地区甚至存在重复发放、错漏发等情况,导致资源浪费和受助对象无法按时获得帮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统一管理平台,清晰划定职责和权限,并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高效运行。

四、缺乏个性化帮扶问题当前,部分社会救助工作过于粗放,忽略了救助对象个体差异的特点。

例如,在低保发放过程中,未能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分级救助,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化定位和差异化帮扶。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析社会救助是一个国家解决贫困、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实施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社会救助,以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

一、经济资金不足,覆盖面有限社会救助涉及到大量的经济资金投入,但往往由于经济压力等原因,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充分。

这导致了社会救助只能覆盖到部分贫困和弱势群体,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的需求。

资金不足还可能导致救助标准过低或者减少援助人数。

因此,在改进社会救助机制时,应该增加经济投入,扩大覆盖面,确保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得到有效帮助。

二、信息不对称,难以申请救助另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申请困难。

贫困群体往往缺乏信息获取途径,不了解相关政策和救助计划的申请流程以及所需材料。

同时,也存在一些救助政策不够透明的情况,申请者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贫困和弱势群体难以成功申请到应有的救助款项或者资源。

因此,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供详尽清晰的申请流程和材料要求,并建立咨询服务机制,为贫困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救助效果难以持久我们需要注意到,社会救助并不只是单纯给予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受援人找到改善生活状况的根本出路。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社会救助效果难以持久。

首先是技能培训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受援人只得到短期职业培训或者技术培训,并没有得到长期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其次是就业机会匮乏,尽管接受了培训,但对于一些底层受援人来说,找到稳定的工作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此,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社会救助还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四、审核和监管不够严格社会救助涉及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资金使用和发放上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地区或单位对于申请者的条件审核不够严谨,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能获得救助款项;同时,对于救助款项的使用和发放也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出现挪用、浪费等情况。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旨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无法自给自足的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照顾。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社会救助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1.1 社会救助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够缓解贫困与不公平现象,提高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增加民众对政府和制度的信任感。

同时,通过因应急灾害或突发事件为民众提供援助,也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履行“人民至上”的责任。

1.2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尽管社会救助在理论上具备积极意义并受到广泛认可,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覆盖面不广。

目前许多地区以及具体项目下,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却未能得到应有关注和支持。

这可能是由于救助政策的不完善或者宣传力度不够所致。

其次,救助标准不一。

各地对社会救助的认定标准和给予帮助的金额并不统一,造成了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这也导致了参与者在选择福利时寻求最低门槛,影响了救助扶贫政策的效果。

再次,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社会救助体制中缺乏灵活性、有效性及透明性,许多资源浪费在整个流程中,导致实际救助能力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保证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需要采取以下对策:2.1 加强政策宣传针对较大群体未受到应有关注和支持的问题,立法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使信息广泛传播。

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加入相关知识普及与相关案例转述以提高人们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

2.2 统一救助标准为解决救助标准不一的问题,建议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政策框架。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地区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要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此外,政府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经验,挖掘最佳实践。

2.3 完善体制机制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机制建设,政府需要提高参与活动的效率、透明度和灵活性。

例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申请流程进行优化,加强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以确保资金和资源能更好地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探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而设立的,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的范围、标准和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社会救助范围的界定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范围主要包括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和特困人员供养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特定群体的救助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残疾人群体的救助范围狭窄,许多残疾人因为不能达到严格的低保标准而无法获得救助。

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也存在救助问题,很多患者因病致贫,但由于疾病不在救助范围内,无法享受社会救助。

我国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仍有争议。

社会救助标准直接关系到救助对象能否得到实际帮助。

目前我国的救助标准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区的低保标准过低,难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依然处于贫困状态。

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当前的救助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实际需要,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我国社会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主要由县级政府负责,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不同,导致社会救助的实施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拮据,无法为贫困群体提供有效的救助措施。

社会救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腐败问题,一些救助资金被滥用或挪用,导致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无法获得帮助。

为了解决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调整社会救助范围,将救助范围扩大到更多特定群体,比如残疾人和重大疾病患者。

要合理确定救助标准,根据实际物价和生活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要加强社会救助机制的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加强监督,防止救助资金的滥用。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社会救助是在现代社会中解决弱势群体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虽然社会救助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会对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强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一、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1. 不平等分配问题社会救助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由于救助资源有限,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分配上往往偏向某些特定群体,而忽视了其他群体的需求。

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救助,使救助资源浪费了。

2. 救助标准过低现行社会救助标准通常过低,难以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救助金往往无法与实际生活压力相匹配。

这导致社会救助无法真正解决弱势群体的根本困境,只能起到一种应急的作用。

3.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社会救助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导致救助对象评估不准确,救助资金分配不合理。

有些救助对象可能通过虚假信息获得了救助资源,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因为评估不准确而被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

二、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对策1. 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为了解决不平等分配问题,应建立公平的社会救助分配机制。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通过调研和调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困难,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

同时,应加强监督和审批机制,确保救助资源按照真实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避免任意性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2. 提高救助标准为了解决救助标准过低的问题,政府应持续调整和提高社会救助标准。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成本和通胀情况,适时对救助标准进行调整。

此外,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变动来对救助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为了解决评估机制不准确的问题,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救助对象评估机制。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对救助对象信息的核查和验证,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和符合条件的合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2008年的汶川地震转眼间已经过去5年了,面对着巨灾造成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做好巨灾后的社会救助工作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就目前而言,地震造成了一大批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其中包括地震造成的“三孤”问题---即孤老、孤残、孤儿的赡养问题,失地农民、失业群众的后续救助问题等与社会保障密切相关的问题。

毫无疑问,政府承担着保护弱势群体和主导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当然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推动社会保障立法、监管社会保障运行等方面,尤其直接、具体地体现在政府承担的财政责任上。

国家财政支持的到位,不应仅仅表现在国家加大对弱势群体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不断扩张社会救济支出比重,而且应扩大公益性劳动事业,以工代赈,通过修路、架桥、建医院、学校、机场等吸纳更多的拥有劳动能力的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地震灾区的弱势群体就业。

还应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机制,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并且在地方上摒弃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将有限的财政收入用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当中。

【关键词】弱势群体;灾区;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制度相关文献探讨
1.有关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方面
(1)唐钧(1997)在《北欧国家的社会救助》中,从法律基础、津贴水平和受助者数量三方面对北欧国家(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的社会救助制度做过了比较性介绍,概括了北欧国家
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

(2)《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社会救助制度》一文,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社会救济制度的介绍主要侧重贫困与贫困线的测定、“收入支助”制度,“紧急救援计划”和民间救济几个方面,并针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借鉴意见。

(3)《美国、加拿大社会救助考察报告》一文,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社会救助的由来与发展、主要问题、基本特点、救助程序、管理体制、贫困线、救济项目以及立法情况做了介绍。

(4)holzmann.k(2000)《social risk management:a new conception framework for social protection and beyond》文章中对于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对一些被救助对象不遵守规定的人采
取制裁的做法做了介绍。

例如对于谎报和虚假及欺诈信息将被停发一段时间的福利救济金,或者降低和取消福利金。

这也正符合了我国当前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不诚信和不规范现象,可借此对症下药。

2.有关国内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方面
(1)从社会救助的理论和概念上来看,很多学者如吴忠明(2000)从与社会救济、最低社会保障等直接关联的贫困这个比较根本的环节来论述它与公平的关系。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从社会救助的效率角度进行了论述,相比公平至上论的论述就来的实际的多。

这一部分的探讨多纠缠于几个价值的选择上,没有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实践的真实需求,没有对城乡统筹等新变化做出回应。

(2)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上来看,洪大用(2004)、
李强(2005)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仍存在着城乡分割、救助项目单一、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救助资金分担不合理等问题。

而针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很多学者主张立法先行,认为只有在法律上尽快颁布新的《社会救助法》,才能尽可能的完善社会救助的体系。

也有部分学者参照国外“福利国家模式”的经验,认为我国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而只能实行以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模式。

(3)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前景来看,王思斌(2005)认为现代社会救助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服务,而当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往救助制度的“经验”和传统的救助意识形态还在发挥作用,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还很欠缺,所以树立现代的社会救助理念对开展社会救助更具意义,即救助那些一时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者,通过救助而促进其自立,“救是救一时之急,助是助奋起自立”。

这才是当代社会救助制度的根本出发点。

二、灾害救助相关文献探讨
1.从救灾制度和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唐钧(2006)在他的《80年代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中简要的介绍了救灾工作:“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及以工代贩,以及倡导群众互助互济”。

2004年11月17日,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启动了灾
情每日监测制度,为提高主管部门对灾情的把握能力和从容应对提供了有效保证。

2.从救灾实际案例角度上看,郭贵儒、陈冬生(2002)的《建国初期河北省救灾度荒工作述评》一文中以建国初河北省发生的水灾为主要案例,详细论述了河北省政府如何通过从省政府筹集、从中央调拨、灾民互助自救、节约捐助、以工代振和募集运动等方式缓解灾情,开展救灾。

给我们了解当代我国救灾体制和手段提供了模型和实证参考。

三、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文献探讨
1.国外对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救助制
度建设方面。

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

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开端是在1886年5月公布和生效的《关于农业企业中被雇佣人员工伤事故保险法》。

在1957年10月,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德国朝着建立一个独立的、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又如日本在1958年就逐步将农业动者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

到20世纪末,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完全覆盖农村地区,包括广大农村村民加入的公共医疗、养老、护理等各类保险和公共福利及老人保健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体系。

2.学术界对我国灾后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论述相对较少,缺乏一种系统性的对农村的灾民救助、管理并且体现社会救助制度实务的
论述。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广大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农村社会救助还没有形成比较有普通意义并值得推广的固定模式。

(1)针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模式,中国社科院刘翠宵(2000)教授在2002年的《政府有责任为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一文中全面分析和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先后实行的各项救济制度实施的历史、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对策,主张救助是政府的责任。

其研究偏重于是一种历史的总结,受到了时代限制并而在实践意义上缺乏具体构想。

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邹文开(2004)在他的《农村社会救助模式的不同选择》中主张中部、东部、西部目前应根据各自条件实施一种可选择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的农村社会救助模式。

(2)针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的主要问题,郭明霞、辛瑞萍(2006)等认为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只强调生存,忽视发展与公平;救助范围小,覆盖面小;救助标准偏低,救助对象难以确定;救助资金不足,地区差别大;法制建设落后,服务网络不健全;忽视城乡统筹。

(3)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对策,洪大用、辛瑞萍(2006)等认为应当确立政府的主体地位,加强救助立法;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思路;针对不同的贫困状祝,采取不同的救助措施;明确部门责任强化实施过程的程序化;进行组织创新,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4)对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展望,陈成文、许一波、谢军(2006)
等认为建立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内容上应以贫困性社会救助为基础,与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互助性社会救助相结合。

通过已有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到应对灾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还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虽然地震灾害已经过去四年,但多数研究仅停留在震后短期的社会救助层面,对地震灾区群体长期的救助及政府短期政策的落实情况研究较少;大部分文献有的只对弱势群体进行研究,有的只对灾后救助进行研究,很少有把弱势群体和灾后救助结合起来做研究的;目前灾害救助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政府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灾后救助进行一个详细的界定;多数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缺少实证研究。

特别是灾害发生很长时间后对灾区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任振兴.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原则.社会福利[j].2003(3).
[2]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3版).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务印书馆,2004.
[4]朱凤岚.日本地震危机管理及灾后重建[j].求是杂志,
2008-15:62.
[5]唐钧.危机时期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j].社会观察,2008-4:66.
[6]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