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咏怀八十二首 今别离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咏怀八十二首 今别离 (共26张PPT)

(二)学法
诵读法。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作品的韵律美、节奏美。
悬念解疑法。在有疑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自主探究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引导学生在内容联想和对比激趣中鉴赏诗歌,通过多媒体课 件增强视听冲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进行思维导图的 设计创作,从高考诗歌复习四大模块入手,以生为本,以学 定教,发挥想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意在复习诗歌基础上,对比分析作品语言风格和情感 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自我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
力,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情的特点,我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拟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挖掘诗歌中的离别意象,整合离别诗的常见意象,明确意象在诗“言志”时的地 位和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方法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抓取关键词对比 鉴赏诗歌;激发学生自我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审对美意鉴象赏与与意创境造的解读体会•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进一步引导高三学生复习 诗歌,学着创作诗歌,增强写作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黄遵宪诗歌的创新处与局限性,培养学生对比鉴 赏诗歌的能力。
广 东 省 珠 海 市第二 中学人 教版高 中语文 选修《 古代诗 歌散文 》课件 :咏怀 八十二 首 今 别 离 ( 共 26张P PT)
知识建构 学有所获
广 东 省 珠 海 市第二 中学人 教版高 中语文 选修《 古代诗 歌散文 》课件 :咏怀 八十二 首 今 别 离 ( 共 26张P PT)
多媒体展示诗中提到的一些古今“送别”意象图片。 点拨法——设问提示
课堂教学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实现教 学资源共享。 比较法——对比鉴赏 比较分析“古别离”、“今别离”意象与意境的不同;对比鉴赏现 代诗人木心《从前慢》,开放性谈谈你喜欢哪篇的理由。

今别离课件黄遵宪PPT共24页

今别离课件黄遵宪PPT共24页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别离课件黄遵宪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今别离ppt2 人教课标版

今别离ppt2 人教课标版
这首诗的焦点在于揭示现代交通制度转型在时空制度转型 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离别体验的深刻影响,透露出诗人对 现代交通工具的权力的深切优虑。地球上不同位置间必然 产生或大或小的时差,这在今天自然是平常事,但在黄遵 宪时代,却是巨大的时空裂变。时空制度转型是现代性转 型的一部分,它给原来习惯于古代时空制度的中国人带来 了全新的时空裂变体验——相思错位。
6
7
8
9
题目解析
今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其中录有崔 国辅的《今别离》。从题目选择看,黄遵宪是有意与《古 别离》(唐 孟郊)相对举黄遵宪想写出现代时空情境中 的新的离别体验。所谓“今别离”,实际上可以视为与古 代别离(古别离)相对的现代别离,即是一种现代性离别 体验。黄遵宪的《今别离》四首之一的抒情焦点集中在供 人远行的交通工具——舟与车及其速度上。


今 别
古 代 诗

歌 赏


1
导入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 士发 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 心。”(《赠梁任父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 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 习黄遵宪的《今别离》。
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
19
局限性
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景观,基本上还 停留于对异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观描述,还没 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潮,更不 可能深入宇宙与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 自由的境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 离别》中借火车、轮船表现的,仍不过是离人思妇的 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文人的吟咏 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其迹未化"。所以,黄遵宪 笔下的这些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诗 歌意象,仍有很大距离。

今别离(其一)课件

今别离(其一)课件

“ 今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 曲歌辞》,其中录有崔国辅的《今别 离》。从题目选择看,黄遵宪是有意与 《古别离》相对举。唐代诗人孟郊有 《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 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所谓“今别离”,实际上可以视为 与古代别离(古别离)相对的现代别离, 即是一种现代性离别体验。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 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 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 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得快)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这里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兴叹)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光绪十六年(1890),
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 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 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 、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 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 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 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 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 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 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 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 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 《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 又反映了近代人别离的意识 ,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 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 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 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运用现 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 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 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 批判精神。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 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 (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 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第1单元《今别离》PPT课件完美版.ppt

第1单元《今别离》PPT课件完美版.ppt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 从题材上来说, ? 是一首游子思妇 这是一首什么诗? 诗,抒发的是一
抒发的是一种什 种离情别绪。
么样的感情?
?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
在表现离情别绪方 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
面与古代诗歌有什 么不同?
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 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 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
黄遵宪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 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 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 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 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 目标。
? 然而,黄遵宪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处在剧烈变化 的时代。就在黄遵宪出生的前 8 年,即 1840 年,爆发
???来自??④万钧 ?
柁 几万 ?
斤⑥重打的头 船风舵迎。面 ⑧万吹倏钧来,的疾
? ?
形速风容,,分忽逆 ?
量重然风或 ?
力量大。 ?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①⑦石别尤肠即转石如尤轮风,。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一刻传既说⑨万古烟代周波有:杳商离悠人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情别尤思悠某迹娶此石象句氏那化女轮,用 车今明钟虽岂送望去舟日知声有无者影矣载舟须一万打未倏一离与臾及钧头及⑧何别车景时柁风返不速,,,,④⑥,见?行并不顷,?君,归止力许刻动亦在烟定犹②稍不如不天波留自生绸少绕畏尽杳滞由离缪留指石头悠⑩。愁。。柔尤。悠不。③⑤⑦⑨。绕船转早。。。片③稍车手宝有这了的,期两成吾刻明绸)的贵缠里情行以有当妇因这动江千、疾恨侧离双顷蒸知缪明时,绵形⑤为好不至商作人称②了《诗悠两轮迅远里机灵短⑩别须:明刻却之容,不千上万的轮刻汽石甚归于旅大阻逆绕并唐黄中”句船疾望途时之臾(知那不意缠形转活临能留载使尤笃,此远风之风圈双一间机指间情景轮道么让。绵立人鹤““,驰,兴阻一死阻容动。风。石,行为。、滞空人。。轮。样已轮,船人短人须不柔:叹其崔楼白烟形去让叹塞起。尤思今,天“顶发之绸不和们暂们臾断悠愁轮飞经船路曰行合颢》云波容之人。远念凡吾下后风缪许火分、稍,的”,”,,力,

今别离PPT课件

今别离PPT课件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2.再读三首诗歌,结合诗句,概括三个对象 各自有什么特点?
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3.结合诗歌进行评价,你觉得这位 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 景异态,一写之以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 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诗家所未有 也。”
——徐世昌
“吾手写吾口”
——黄遵宪《今别离》
我们的时代 需要我们写就的
新诗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吾手写吾口”
——黄遵宪《今别离》
一、猜想对象:
1.初读三首诗歌,猜想三首诗歌分别表现的 对象具体指什么?
其一

《今别离 其一 》 课件

《今别离 其一 》 课件
古人出行,坐车乘船,速度
高二一班 有限,行止自由,行者送客,
痛不忍别;近代以来,火车轮
船 别之,风际驰,电情—掣何,以—来堪去!胡无景情,琨离

————(1848——1905)清末诗人。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 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 形势变化较多,语言也叫通俗。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 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 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 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 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 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小结: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材, 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 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中国是诗的过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勇于 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兴。
诗歌鉴赏





④万钧 柁斤⑥重几打的万头 船风舵迎。面 ⑧万吹倏钧来,疾的 形速风容,,分忽逆 量重然风或 力量大。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①⑦别石尤肠转即石如尤轮风,。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一刻传既说⑨古万烟代周波有:杳商离悠人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情别尤思某悠娶迹此石象句氏那化女轮,用 虽岂望车今明钟送有无影舟日知声者万打倏载舟须一未钧 头 ⑧离与臾及及柁风不别车景时返④⑥见,,,,,,?,行并不顷君动亦烟止力许刻在如不波犹②稍不天绕畏杳自生绸少尽指石悠由离缪留头柔尤悠。愁。。。⑤⑦⑨。③。。。绕船 转早片③稍车手宝有这了的,期两成吾刻明绸)的贵缠里情行以有当妇因⑤里机江、千疾恨知缪明时,绵形离双顷蒸侧为好至作人称不商②了《诗悠两轮迅远绕形转短须:明刻却之容别⑩,不千上万石甚于大阻逆归旅活轮刻汽的并唐黄中”句船疾望途时指臾(知那不意缠之容动临能留载使尤笃此风之风,远圈。一间机双间景轮道么让。绵情立人鹤““,驰,兴阻一柔死阻发之风。,为。、石行滞空人。。,船人短人须不。样已轮轮:崔楼白烟形去让叹叹其塞起动灵尤今天“顶思,。这绸不和们暂们臾断悠愁轮路飞经船曰行合颢》云波容之人。远凡下后风念吾缪许火分、稍,的”,”,,力,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⑩不。

10《今别离(其一)》(优选)PPT 课件

10《今别离(其一)》(优选)PPT 课件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9.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当代 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体现出诗歌的 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们带来的体验。
•1.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
此句直接道出现代离别的新内涵:由 于火车的速度远比古代马车快,所以人的 离情别绪也会运转得更快捷.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1.知人论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 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 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 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 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 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 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 师”之称。
2.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 的忧愁更加滋长。
3.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 古代有山川,也有孤舟。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 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诗人怀念古代马车与孤舟速度慢,给人一 种行为举止上的自由,使人们有足够时间感受 离别的情景.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今别离优秀课件

今别离优秀课件

细读诗,析结构
❖ 讨论:围绕“别离”,这首诗一共写了几个层次? 其情感是如何层层推进的?

别前(“眼见”)——离愁(古今对比)

别时(“钟声”)——别恨(夸张、用典)

(及时、巨力、高速)

别后(“去矣”)——所愿(想象)

❖ 以今情融入旧题之中,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 候马车和孤舟没有的速度,所以它们的出现会加 倍增生近代人的离愁别绪。
结束语
❖ 一草一木皆有情,我手我口总关情。离 别是一本书,写满了桩桩件件的往事;离 别是一句话,传达着你我之间珍贵的情谊; 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难忘的人生经历。

❖ 不管离别情绪如何变化,面对离别我 们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离别,且行且珍惜!
延伸探究
❖ 结合全诗,比较下面两首离别诗中两句诗的意 境,探究今人与古人离别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 望影倏不见,
❖ 烟波杳悠悠。

——黄遵宪《今别离》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意象分析: ❖ 影——倏不见…………远、碧空尽
❖ 波——杳悠悠…………(江)天际流 ❖ (须臾景) —————(犹自由)


黄 遵


引入课题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 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粗读诗,晓情感
❖ 今别离

(清)黄遵宪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今别离》ppt课件

《今别离》ppt课件

“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 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 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 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 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 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 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 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 行止犹自由。”古代的车舟诚然同样“载 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 也有限,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因为人的以往经验赋予其应对古代车舟速 度的能力。但愈是缅怀古时的时空自由体 验,就愈会在现代境遇下体会到“不自 由”。
7、名家评价,你同意吗?
梁启超认为写轮船、火车的情景,"钟声" "轻气球"和"一刻既万周"的"转轮",都
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反映了近代西方科 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 参与中国近代的诗歌意象更新。
如果拿晚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闿运的同题 之作《今离别》对照一下,这种意象新变的 痕迹也许更为突出。王闿运因袭传统诗歌意 象,他的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 语:"肠断"、"天涯"、"罗裳"、"浮云"、" 空帷"等等。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三、诗歌赏析
1、师生共同解疑字词 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 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柁,即 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
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石尤:即石尤风。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
③表达情感的程度不同:有两种观点, 你同意哪种?

【高中语文】今别离ppt4

【高中语文】今别离ppt4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 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 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 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 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 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 我的泪早已泛滥泛滥 从此我迷上了那个车站 多少次在那儿痴痴的看 离别的一幕总会重演 你几乎把手儿挥断挥断 何时列车能够把你带回 我在这儿痴痴的盼 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请为我保重千万千万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 议《今别离》之“新”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篇目
共 离 同 别 点 特 点
表现
原 情感 因
今 离 别 赠汪伦
雨霖铃
送别时间: 送别活动: 送别时间 慢 依依 长 不舍 送别活动 多
篇目
共同 点
今 离别 离 题材 别 赠汪伦 使用 交通 工具 雨霖铃
离 原 情感 别 表 现 因 特 点 不 送别时间短 快、 依依 自 送别活动多 准 不舍、 由 时 遗憾 自 送别时间长 由 送别活动多 慢
对 比
依依 不舍
新意象: 火车、轮船、汽艇 新意境: 转、驰、载、动、速、快 这首诗的焦点在于揭示现代交通制度转型在 时空制度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离别体验的深 刻影响。 地球上不同位置间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时差, 这在今天自然是平常事,但在黄遵宪时代,却是 巨大的时空裂变。时空制度转型是现代性转型的 一部分,它给原来习惯于古代时空制度的中国人 带来了全新的时空裂变体验——相思错位。
自读要求 • 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 调、节奏。 • 划出不会读的字,不明白 的词句。 • 读完给一个词的读诗感受。

今别离

今别离

壹 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
光绪二年举人

出使阶段--【1877--1894】 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 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变法阶段--【1895--1898】 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 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叁 光绪曾召见黄遵宪,问:“泰 西之政何以胜中国?”黄答曰: “泰西之强,悉由变法,臣在 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 尚不如中华。”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 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 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 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 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 艇速归。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 题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有崔国辅的《今别离》: “送别未能旋,相望连水口。 船行欲映洲,几度急摇手。” ·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谢 谢 欣 赏
今别离
黄遵宪
论知 世人
•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 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 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生简 •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平州,介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
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 政。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 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 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中国近代走向 世界第一人”。
乡居阶段--【1899--1905】 仍积极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
同时,他积极投身家乡教育事业,
肆 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
积极兴办新学堂,并潜心近体诗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课件(共2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今别离》课件(共29张)

同?
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
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
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
无打头风?亦不畏石
尤。”“去矣一何速?归定
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
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
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诗歌主旨是什么?
❖ 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候马车和孤舟没有的 速度,所以它们的出现会加倍增生近代人 的离愁别绪
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 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写《今别离》 ,墨落窠臼,并无新创。
课堂小结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 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 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 之境”,中国是诗的国度,希望同学们 好好学习,勇于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 国的诗歌复兴。
•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 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 辟之境”,倡导“诗界革 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 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其《人境庐诗草》(诗集) 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 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 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 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 清“诗史”之誉。
本诗创作背景 : 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文明大
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素的 整合。
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
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 诗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 代弄潮儿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今别离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今别离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但是,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 景观,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邦风物新知的自然 写真与客观描述,还没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 来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潮,更不可能深入宇宙与 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自由的境 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离 别》中借相片、电报表现的,仍不过是离人思 妇的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 文人的吟咏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其迹未 化”。(钱萼孙:《梦苦诗话》)所以,黄遵宪笔下 的这些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 诗歌意象,仍有很大距离。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看来,诗中的女子是具有新思想、新观 点的,她赞美火车、轮船又快又安全,甚至 盼望丈夫回来时能乘上更为新式的交通工 具——轻气球。这种想象在当时是很奇特、 很新颖的。诗人对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表现 出由衷的欣喜。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别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 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钟 声”显然是现代的,是现代时间的象征物。 “须臾”、“及时”、“顷刻”三个时间词 语的高密度重复出现,正突出了现代时间的 迅捷变换特性。而时间的迅捷变换当然会催 生出空间上的变化体验。
今别离(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 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 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 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 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 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今别离》ppt课件(31页)

《今别离》ppt课件(31页)

• 四.《今别离》艺术手法分析
• 这首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 诗歌有什么不同?
• 1.所用的意象不同; • 2.所表达的情调不同; • 3.对离别情景的描写不同。
1.意象的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是柳、酒、
长亭、芳草、夕阳、古道,用以表达留恋、安慰、 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1.解题:《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 作者把“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 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 材融为一体,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 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 离别观上的新认识。
• 新时代新事物进入传统诗歌,带给人们全新的阅 读体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今别离》突 出的时代意义。
今别离
黄遵宪
近代变法先驱
黄遵宪与日本
1877年,黄遵宪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 璋由上海乘轮船启程,在神户登陆,开始了 在日本的外交活动。
撰写《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 教养的外交家”。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的友谊
1880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 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 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 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 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
视渲染气氛,对离别的景情进行充分的描写。 古人太看重离别了。
《今别离》“不许稍绸缪”“顷刻不少 留”,写出的是匆匆离别的情景,最多只是白 描写意式的笔法。现代人对于离别已经不是很 敏感了。
小结:诗界革命的主要特征
1.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的诗篇; 2.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追求“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目标。

课件_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其一]》获奖PPT

课件_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其一]》获奖PPT

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 别的匆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时选择的意象与古典诗歌有什么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进行充分表现。如: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追古索今:传统离别诗与常见意象
不同的交通工具所激发的离情别绪,就有快慢、浓烈、强度和类型的不同。
追古索今:《今别离》及其意境
•黄遵宪的 诗作有晚 清“诗史” 之誉, 《今别离》 记录的是 当时什么 样的社会 现象?
相关链接
•《今别离》是黄遵宪所作的组 诗,共四首,副题即标明了它 们写“古人未有之物”。四诗 各自独立成篇:首篇写 轮船、 火车 载人远去;次写抵达异 域后,以 电报 向家 人报平安; 三写寄 相片慰离愁;四写思妇, 欲梦佳期,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
黄遵宪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欧风美雨:来自 欧美的思想文化
等方面的侵袭 物?境? 历史?
读诗译文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黄遵宪
追古索今:《今别离(其一)》及其意象
• 全篇为什么集中突 出一个“快”字?
•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 有古时不可能有的 快速度,因此会加 倍增生人的离愁别 绪。
• 齐读全诗,注意动词
• 转、驰、载、动:超 乎寻常的快速度
追古索今:《今别离(其一)》及其意境

《今别离(其一)》34页PPT

《今别离(其一)》34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今别离(其一)》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题材上来说,这 是一首什么诗?抒 发的是一种什么样 的感情?
• 是一首游子思妇诗, 抒发的是一种离情 别绪。
•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 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 歌有什么不同?
•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 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 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 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 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 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 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 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去矣一 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 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 那么浓、悲。
•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 •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 中忧”,目睹飞驰的 中忧”,目睹飞驰的 双轮,诗人有何感慨? 双轮,眼见时空的快 速变换,人内心的忧 愁在滋长。
•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 由。”诗人为什么写古代 的车舟 “载离别”?
古代的车舟诚然同样“载 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 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让 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 由”,因为人的以往经验 赋予其应对古代车舟速度 的能力。但愈是缅怀古时 的时空自由体验,就愈会 在现代境遇下体会到“不 自由”。“
今别离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 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 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 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
•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 •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 和古诗词有何不一样? 场面进行精雕细刻。 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 景、情充分的表现。 而《今别离》“明知须 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 少留。”写出的是一 种离别的匆匆。
•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 么特色?
•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 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 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 同进行了对比描写。 在今昔对比描写中, 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 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 识。
黄 遵 宪
今 别 离
导入
•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 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寸寸河 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 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 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 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黄遵宪的《今别离》。
黄遵宪
•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清末爱国 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1848年生于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市) (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黄 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 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 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 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 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 目标。
•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了 一个“快”字?
• 转、驰、载、动、 速、快等动词的 接连运用,渲染 出现代交通工具 的一种显著优势: 超乎寻常的快速 度。
• 全篇为什么集中突出 一个“快”字?
•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 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 度,因此会加倍增生 人的离愁别绪。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 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 如何体现采用古法以表达 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 新观念? 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 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 周”,而现在却是“一刻 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 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 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 的诗焕然一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