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共17页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1、人口密度
指标解释: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人口密度=
里)
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的指标。单位工业用地产值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其中,工业用地参照《土地现状利用分类》(GB/T21010-2019)统计,工业增加值采用不变价核算。
计算方法: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里)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
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
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3、人均GDP
指标解释: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4、第三产业占比
指标解释:指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计算方法:
数据来源:统计、经信等部门。 5、城镇人口比重
指标解释: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指标解释: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 7、产业结构相似度
指标解释:指辖区各区县之间产业的同构程度。
产业同构: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地区间不断出现和增强的结构高度相似趋势,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率低,将严重影响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似系数(S ij )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国际工业研究
中心于 1979 年提出的,是测度产业同构程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S ij 的值在0和1 之间变动。如果其值为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其值为 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也就是说,,S ij 的值越接近于 1,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小,同构化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地区间的产业互补性越低;反之,Sij 的值越接近于 0,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同构化程度越低,地区间的产业互补性越强。 计算方法:
式中,S ij 是 i 区域和 j 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i 和j 是两个相比较的区域;X ik 是i 区域k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X jk 是j 区域k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 数据来源:统计、经信等部门。 8、人均道路面积
指标解释:指按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道路面积。 计算公式: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人)
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
城市道路面积(2m
10、建筑密度
指标解释: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计算方法:
建筑密度=
%100⨯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里)
建筑基地面积(平方公
11、土地闲置率
指标解释: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计算方法:
土地闲置率=
%100⨯里)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闲置土地面积(平方公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指标解释: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 计算方法:
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方公里)
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平基础设施投资(万元)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标解释: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以平方米/人表示,生态市达标值为≥11平方米/人。具体计算时,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计算方法: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
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m
14、地均环保投入
指标解释:是指在环境污染源智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和环保设施运转费等。 计算方法:
地均环保投入=
里)
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环保资金投入(万元)
15、林草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区内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林草覆盖率=
%100km km 22 )
土地总面积()
林草地面积之和( 数据来源:统计、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 16、生态用地比例
指标解释:指辖区内生态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
生态用地比例=
%100 公里)
辖区土地总面积(平方平方公里)
辖区内生态用地面积(
生态用地:指为了保障城乡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需要的土地。包括:林地、草地、湿地等具有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的区域。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数据来源:国土、城建、环保、农业、林业、统计等部门。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各类(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基本农田等面积占全部陆地(湿地)面积的百分比,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数据来源:统计、环保、建设、林业、国土、农业等部门。 18、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计算方法:
人均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总数(人)
)
耕地面积(2m
19、地均农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计算方法:
地均农业产值=
耕地面积(平方公里)
农业总产值(万元)
20、公路网密度
指标解释:公路密度是指每百平方公里或每万人所拥有的公路总里程数。 计算方法:
公路网密度=
)规划区总人口数(万人)
公路总里程数(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