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专题复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专题复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专题复习:基本平面图形

初一上册数学图形题

一、填空题。 1.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 (A ) (B ) (C ) (D ) 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6,图1是这个正方体从不同方向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是( ) A.4,3 B.3,2 C.3,4 D.5,1 3. 如图2,直线A B 与C D 相交于点O ,12=∠∠,若140AOE = ∠,则AOC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100 4.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若20cm A B =,30cm A C =,则B C 的长是( ) A.10cm B.50cm C.25cm D.10cm 或50cm 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A. 只有图① B.图①、图②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③ 7.如图,∠AOB=180°,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则与线段OD 垂直的射线是( ) A.OA B.OC C.OE D.OB 二、画图与说理(本大题共2题,满分18分) 8.(本题满分8分)如右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1)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O B E C D A

O P F E D C B A 9.(6分)如图,已知点C 、点D 分别在AO B ∠的边上,请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作AO B ∠的余角A O E ∠; (2)作射线D C 与O E 相交于点F ; (3)取O D 的中点M ,连接C M . 10.(本题满分10分)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P 是∠BOC 的平分线,OE ⊥AB , OF ⊥CD. (1)图中除直角外,还有相等的角吗?请写出两对: ① ;② . (2)如果∠AOD =40°. ①那么根据 ,可得∠BOC = 度. ②因为OP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C OP= 2 1∠ = 度. ③求∠BOF 的度数. 11.如图3,A O B ∠为直角,A O C ∠为锐角,且O M 平分B O C ∠,O N 平分A O C ∠,求MON ∠的度数. (第10题图) O D B A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是由巨人中考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吧!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

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四、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 (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 (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答案】(1)解:∵ ∴ ∵ ∴ ∴

(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 ∴ ∵ ∴ ∴ ∴ 即 (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 ∴ ∵ ∴ ∴ ∴ 即

故的关系仍成立 (4)不成立| ∠EGF-∠DEC+∠BFG=180° 【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 ∴∠DEC=∠EGH ∵ ∴ ∴∠HGF+∠BFG=180° ∵∠HGF=∠EGF-∠EGH ∴∠HGF=∠EGF-∠DEC ∴∠EGF-∠DEC+∠BFG=180° ∴(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 【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 ,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 ,因为,所以,得到,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3)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C 和D ,则图中共有____条线段。 写出其中的一条线段为 ;若直线上有n 个点,则它们共组成 条线段 2、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在线段CB 上,6=DA ,4=DB ,求CD 的长度。 3、如图,D C B A 、、、是圆周上的四个点,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这 样的线段共可连出__________条。 4、 请你做裁判:过C B A 、、三个点中的两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一条,小林说只有一条,小牛说不是一 条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5、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n m l 、、(图 中、、表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6、 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 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个交点。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 、直线是一个平角 C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D 、AOB ∠与BOA ∠表示同一个角 8、 对角的表示方法理解错误的是( ) A 、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角边上的点写在两旁 B 、任何角都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C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来表示 D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希腊字母来表示 9、 用1∠、ACB ∠、C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 B 、 C 、 10、下列语句:①线段AB 是点A 与B 的距离;②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③可以反 向延长角的一边,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没有 B 、1个 C 、2个 D 、3个 11、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个小于平角的角,其中以A 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_个。 12、(1)?34.42= 。 、 、、 ⑵215256'''?= 。 13、下课了,小聪和小明在争论着,小聪说:“?25.36和5236'?一样大。”小明说:“?25.36没有5236'?大。” 你同意它们的看法吗?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四、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是难点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一圆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 ___________ : 2?有一棱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 : 3?有一圆锥,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 4 ?有一正方体,观察后请写上;有__________ 顶点,经过顶点共有_____________ 条边.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是可以分解成若干 个扇形,而扇形是由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经过这条 __________ 的__________ 的两条_________ 组成的图形. 6 ?你知道圆锥由__________ 面组成的,那么其中一个是____________ ■勺,另 一 个是_________ 的.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七棱柱共有_ 面、____________ 棱、顶点, 其 中有_________ 面的形状和面积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图形是十边形,它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通过它的一个顶点分别与其它顶点连结,可分割成三角形. 8.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 C 2)(3)(4) (1)截面是;(2)截面是 (3 )截面是;(4)截面是 10 .现有一张长52cm宽28cm的矩形纸片,要从中剪出长15cm,宽12cm的矩形小纸片(不能粘贴),则最多能剪出________________ 张.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A.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圆 B.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C.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

七年级数学下平面图形折叠问题

初一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张文彩 折叠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不仅在中考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初一初二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是经常遇到的题目。初一年级的折叠问题大多是与平行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有关角的度数问题,初二的折叠问题不仅与平行线有关,还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相关的问题,初三的折叠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因为与初中阶段所学的各个知识点都有可能相关。下面就从最简单的初一数学知识有关折叠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折叠矩形的一个角,求角的度数问题。 例1.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对折,使点D 落在点F 处,若∠CEF=60°,则∠EAF 等于( );∠AED 的大小为 ( ) A. 60° B. 50° C. 40° D. 30° 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的角等于原图形中的角,也就是∠DEA=∠FEA ;再根据平角的度数是180°和条件∠CEF=60°,先求出∠DEA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DAE ,最后求出∠EAF 。 解:∵∠CEF=60°,∴∠DEA=21 (180°-60°)=60°. 在Rt △ADE 中,∠DAE=90°-∠DEA=90°-60°=30°. ∵△EAF 由△EAD 翻折而成, ∴∠EAF=∠EAD=30°. 故选D . 例2. 将矩形ABCD 沿折线EF 折叠后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点H 处,且 ∠CHE=40°,求∠EFB 的度数.

解析:折叠的性质:折叠后得到的角等于原来的角,也就是∠EHF=∠B=90°,∠EFH=∠BFE. 因为∠CHE=40°,所以∠FHC=90°+40°=13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HFB,最后求得∠EFB的度数。 解:根据折叠的性质:∠EHF=∠B=90°,∠EFH=∠BFE ∵∠CHE=40°,∴∠FHC=90°+40°=130° ∵CD∥BA, ∴∠EFH=180-∠FHC=50度 ∴∠BFE=∠EFH=50÷2=25°。 .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6-10的方式折叠后,量得∠AOB'=110°,则∠B'OC=_______. 例3.将长方形ABCD沿着BD折叠,得到△BC/D,使C/D与AB交于点E,若∠1=35°,则∠2的度数为() A.20° B.30° C.35° D.55° 解析:这道题目是沿矩形对角线折叠一角。解题方法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先求出∠DBC=90°-35° =55°,∠DBA=∠1=35°。再由折叠性质得∠DBC/=∠DBC=55°,所以∠2=∠DBC/-∠DBA=20° 二.沿矩形内部的一条斜线段折叠,求一个角的度数问题。 常用的方法是:邻补角互补,折叠得到的角等于原来的角,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知识点: 一、认识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 二、几何图形的构成 1、面与面相交成___,线与线相交成___。 2、点动成___,___动成面,面动成___。 3、___、___、___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体是由___围成的。 4、面有___面和___面,线有___线和___线。 引申探讨:n 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柱体 锥体 球体 台体 圆柱 棱柱 圆锥 棱锥 圆台 棱台

2.2 点和线 知识点: 1、点的表示: A B 用一个大写的字母,例如:点A、点B 2、线段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线段AB、线段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线段a. 3、射线的表示: 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其余任一点的字母(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必须写在前). 例如:射线AB 4、直线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任两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直线AB、直线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直线a. 5、线段、射线、直线的比较: 6、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引申探讨:1、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会有几条线段? 2、握手问题、票价问题、车票问题。

2.3线段的长短 知识点: 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两种) (1)度量法:是从数量的角度来比较 (2)叠合法:是从图形的角度来比较 另外了解估测法:依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 2、线段的画法: 3、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引申探讨:蚂蚁爬行问题 2.4 线段的和与差 知识点: 一、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二、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 三、线段的中点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知识点: 一、角的概念 二、角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此时要把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只有在某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而且这个字母必须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2、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三、角的度量

初一上册数学图形题

N M F E D C B A 一、填空题。 1.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 (A ) (B ) (C ) (D ) 2.有一个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6,图1是这个正方体从不同方向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则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是( ) A.4,3 B.3,2 C.3,4 D.5,1 3. 如图2,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12=∠∠,若140AOE =∠,则AOC ∠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 100 4.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若20cm AB =,30cm AC =,则BC 的长是( ) A.10cm B.50cm C.25cm D.10cm 或50cm 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着EF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M 、N 的位置, 且∠MFB= 1 2 ∠MFE.则∠MFB=( ) A.30° B.36° C.45° D.72° 6.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A. 只有图① B.图①、图②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③ 7.如图,∠AOB=180°,OD 、OE 分别是∠AOC 和∠BOC 的平分线,则与线段OD 垂直的射线是( ) A.OA B.OC C.OE D.OB 二、画图与说理(本大题共2题,满分18分) 8.(本题满分8分)如右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1)图中有 块小正方体; (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 O B E C D A (第5题)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15

七年级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3) (一)、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角的图形特征。 图形 与线段的联系 表示方法 有无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C 和D ,则图中共有____条线段。 写出其中的一条线段为 ;若直线上有n 个点,则它们共组成 条线段 2、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在线段CB 上,6=DA ,4=DB ,求CD 的长度。 3、如图,D C B A 、、、是圆周上的四个点,连接其中任意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这 样的线段共可连出__________条。 4、 请你做裁判:过C B A 、、三个点中的两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一条,小林说只有一条,小牛说不是一条 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5、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n m l 、、(图 中、、表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__。 6、 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 ___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个交点。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B 、直线是一个平角 C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D 、AOB ∠与BOA ∠表示同一个角 8、 对角的表示方法理解错误的是( ) A 、可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角边上的点写在两旁 B 、任何角都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C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来表示 D 、记角有时可靠近顶点加上弧线注上希腊字母来表示 9、 用1∠、ACB ∠、C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 B 、 C 、 10、下列语句:①线段AB 是点A与B的距离;②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③可以反 向延长角的一边,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没有 B 、1个 C 、2个 D 、3个 11、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个小于平角的角,其中以A 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_ 个。 12、(1)?34.42= 。 、 、、 ⑵215256'''?= 。 13、下课了,小聪和小明在争论着,小聪说:“?25.36和5236'?一样大。”小明说:“?25.36没有5236'?大。”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方向教育《几何图形初步》1 一、知识结构框图 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几何图形(是多姿多彩的)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1、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图形: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1/2BM=AB,AB=2AM=2BM. 5、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几何图形初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当看书应该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如: 、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很多图形在小学就学习过,我们要巩固其相关求法。其次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时候要小心,多在脑子里形成空间想象。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

初一数学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②已知两点的线段有无数条; 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④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A.1 B.2 C.3 D.4 2.经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画…………………( ) A.1条 B.2条 C.无数条 D.无法画 3.如图中只有( )个角(指少于平角的角)……………………( ) A.4 B.5 C.6 3题图 4题图 4.下列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有……………………………………( ) A.3组 B.4组 C.5组 D.7组 5.要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要钉( )个钉子 A.1 B.2 C.3 D.4 6.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点D 为BC 中点,若AD =5cm 则AC+AB=( ) A.8cm B.10cm C.12cm D.不确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如果直线a ∥b,a ∥c,b ∥c 。 A.1 B.2 C.3 D.4 8.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直线不平行,一定相交;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B D C

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三棱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 2、 如图1,若是中点,AB=4,则DB= ; 3、 42.79= 度 分 秒; 4、 如果∠α=29°35′,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 ; 5、 如图2,从家A 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 ,最近的路线为 (填序号), 理由是 ; 6、 如图3,OA 、OB 是两条射线,C 是OA 上一点,D 、E 分别是OB 上两 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共有 射线,共有 个角; 7. 如图4,把书的一角斜折过去,使点A 落在E 点处,BC 为折痕,BD 是∠EBM 的平分线,则 ∠CBD = 8. 如图5,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若∠AOD=128°,则∠BOC= ; 9. 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10. 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总共可以画 条直线;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7、 12、 如互补,与B 图2 图3 图5 图4

A.= B. C. D.以上都不对 13、对于直线,线段,射线,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 AM+BM=AB。上面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方向 A.南偏西50度 B.南偏西40度 C.北偏东50度 D.北偏东40度 17、如右图,AB、CD交于点O,∠AOE=90°,若∠AOC:∠COE=5:4, 则∠AOD等于() A.120° B.130° C.140° D.150° 18、图中(1)-(4)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他们折成正方体,各面图案均在正方 体外面,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他们是() A. (1)(2) B.(2)(3) C.(3)(4) D.(2)(4) 三、作图题(各7分,共21分)

最新七年级下册 数学 图形试题

A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30° B.60° C.90° D.120° 2.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的语句为( )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 B.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角 C.顶点相对的角 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3.如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和∠3是同位角; B.∠1和∠5是同位角 C.∠1和∠2是同旁内角; D.∠5和∠6是内错角 5 64 321 G F E D C B A D C B O A (1) (2) (3) 4.如图2,已知AB ∥CD ∥EF ,BC ∥AD ,AC 平分∠BAD ,那么图中与∠AGE 相等的角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5.如图3,OB ⊥OD ,OC ⊥OA ,∠BOC=32°,那么∠AOD 等于( ) A.148° B.132° C.128° D.90° 二、填空题: 1.∠1与∠2互余,∠2与∠3互补,∠1=63°,∠3= . 2.∠α和∠β互为补角,又是对顶角,则它们的两边所在的直线 . 3.如图,已知直线EF 与AB 、CD 都相交,且AB ∥CD ,说明∠1=∠2的理由. 理由:∵EF 与AB 相交(已知) ∴∠1=∠3( ) ∵AB ∥CD(已知) ∴∠2=∠3( ) 3 2 1 F E D C B A

1 A ∴∠1=∠2( ) 4.已知,如图,AD ∥BC ,∠BAD=∠BCD ,请说明A B ∥CD 的理由. 理由:∵AD ∥BC(已知) ∴∠1=( )( ) 又∵∠BAD=∠BCD(已知) ∴∠BAD -∠1=∠BCD -∠2( ) 即:∠3=∠4 ∴AB ∥CD( ) 三、解答题: 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若∠1=118°,则∠2为多少度? 3c b a 2 1 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大90°,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多少度? B 三角形 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7cm 、5cm 、12cm B 、6cm 、8 cm 、15cm C 、8cm 、4 cm 、3cm D 、4cm 、6 cm 、5cm 2、如图1,⊿AOB ≌⊿COD ,A 和C ,B 和D 是对应顶点,若BO=8,AO=10,AB=5,则CD 的长为( ) A 、10 B 、8 C 、5 D 、不能确定 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图2所示的情况,在电线杆上拉两条钢筋,来加固电线杆,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 A 、稳定性 B 、全等性 C 、灵活性 D 、对称性 4 3 2 1 D C B A A D C B O B C A

初一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供参考)

方向教育《几何图形初步》 1 一、知识结构框图 二、具体知识点梳理 (一)几何图形(是多姿多彩的)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1、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图形: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1/2BM=AB,AB=2AM=2BM. 5、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2、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角的表示: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几何体的展开图形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P= 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B.若AB =2PB ,则P 是AB 的中点 C .若AP =PB ,则P 为AB 的中点 D 。若AP =PB=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3、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构成的平面图形是( ) A .矩形 B 。六边形 C 。三角形 D 。七边形 4、当平行光线与屏幕垂直时,某个平面图形在屏幕上留下影像,影像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面积变大 B 。面积不变 C 。面积变小 D ,面积不可能变大 5、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则CD 等于( ) A . 21AB -BD B 。2 1 (AD +DB ) C .AD -BD D 。AD -2 1 AB 6、如图所示,从正面看下图,所能看到的结果是( ) (第6题) A B C D 7、如图,坐在方桌四周的甲、乙、丙、丁四人,其中丁看到放在桌面上的信封的图案的是 ( ) A B C D A B C D 甲 丁

8、已知在线段上依次添加1点、2点、3点……原线段上所成线段的总条数,如下表: 若在原线段上添n 个点,则原线段上所有线段总条数为( ) A .n+2 B.1+2+3+…+n+n+1 C.n+1 D.2 ) 1( n n 二、填空题 9、将线段AB 延长至C ,使BC =31AB ,延长BC 至点D ,使CD =3 1 BC ,延长CD 至点E ,使DE = 3 1 CD ,若CE =8㎝,则AB =_____。 10、M 、N 两点间的距离是20cm ,有一点P ,若PM +PN =30cm ,则下面说法中:①P 点必在线段NM 上;②P 点必在直线NM 外;③P 点必在直线NM 上;④P 点可能在直线NM 上,也可能在直线NM 外,正确的是_____。 11、线段AD 上有两点M 、N ,点M 将AB 分成1:2两部分,点N 将AB 分成2:1两部分,且MN =4cm ,则AM =_____,BN =_____。 12、某种零件从正面看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该零件的 体积为_____。 13、在如图所示的楼梯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地毯的长度为_____cm. 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_____。 15、在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共有_____个。 16、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订___根铁钉,其中的 道理是_____。 17、如图所示,小志发现,在△ABC 中AB +AC>BC ,请你说出他的理论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 =2,BC =4,把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 则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

(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圆柱体、圆锥。 8.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9.那这些立体图形都是怎么得到得呢? (1)圆柱 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得到的。如图: 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圆柱。 旋转轴AB叫圆柱的轴。圆柱侧面上平行于轴的线段是圆柱的 母线。圆柱的母线长都相等。并且都等于圆柱的高。 (2)球体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 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心。

2018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

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休中的距离是() A.0 B.1 C. D. 2.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深圳市的位置,需要知道的是()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D.经度和纬度 3.如图的几何体中,它的俯视图是() 4.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北 B.京 C.精 D.神 5.(3分)如图,图案⑥是由①②③④⑤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的,这两种基本图形是()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6.如图的立体图形可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轴旋转而成()

7.如图是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若AD=10,CD=2,则AB的长度可以是() A.2 B.3 C.4 D.5 8.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矩形的几何体是() 9.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10.如图,从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 11.明明用纸(如图)折成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面装了一瓶墨水,与其它空盒子混放在一起,只凭观察,选出墨水在哪个盒子中() 12.以下各图均有彼此连接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1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不能截得三角形截面的几何体是() A.圆柱 B.圆锥 C.三棱柱 D.正方体 14.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左视图与主视图不一样的是() 15.用4个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一、解答题 16.小强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意: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并用阴影表示. 17.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在下面对应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画出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按要求分别拼成的新的多边形.(要求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互不留隙). (1)长方形(非正方形); (2)平行四边形; (3)四边形(非平行四边形).

初一数学图形(上)习题解析

图形测评(上)资料 1.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现有一个长是5cm,宽是3cm的长方形,分别绕它的长和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几何体,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2.如图,有一个立方体,它的表面涂满了红色,在它每个面上切两刀,得到27个小立方体,而且凡是切面都是白色.问: (1)小立方体中三面红的有几块?两面红的呢?一面红的呢?没有红色的面呢? (2)如果每面切三刀,情况又怎样呢? (3)每面切n刀呢? 3.某长方体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cm2,其展开图如图所示.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 4.如图,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漆上了黑色,在如图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上把漆油漆的部分涂黑(图中涂黑部分是正方体的下底面).

5.在桌面上,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一个几何体A,如图所示.(1)请画出这个几何体A的三视图. (2)若将此几何体A的表面喷上红漆(放在桌面上的一面不喷),则三个面上是红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3)若现在你的手头还有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可添放在几何体A上,要保持主视图和左视图不变,则最多可以添加个小正方体. (4)若另一个几何体B与几何体A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而小正方体个数则比几何体A多1个,请画出几何体B的俯视图的可能情况(画出其中的5种不同情形即可). 6.直四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是() A.B.C.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C.若一个棱柱的底面为5边形、则可知该棱柱侧面是由5个长方形组成的D.棱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的形状与大小是完全一样的 8.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立体图形,例如第(1)个图形由1个正方体叠成,第(2)个图形由4个正方体叠成,第(3)个图形由10个正方体叠成,依次规律,第(6)个图形由()个正方体叠成. A.36 B.37 C.56 D.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