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诗歌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诺奖得主“鲍勃·迪伦”诗歌作品赏析与文学起源的思考
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
小孩 /你去 了哪里 ,我亲爱 的小孩’’;接着写到 :‘你 看到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 ,迪伦的音乐流行了五十 了什么,蓝眼睛的小孩/你看到了什么 ,我亲爱的小孩 ’;
年 ,他 的音乐在每个阶段都会变化发展 。通常意义下 ,音 继续写到 :‘你 听见 了什么 ,蓝眼睛 的小孩 /你听见 了什
1.1 “鲍勃 ·迪伦”诗歌语言朴素 、真实
孩 ’。在这首诗歌 中迪伦 五次·迪伦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朴实的语 言。例如 , 层层递进 ,看似松散 的结构 ,实则是环环相扣 ,迪伦通过
《答 案在风 中飘摇》这首歌 曲适合 各个年 龄层 ,易 于理 回环复沓的手法,使诗歌 的主题更加 突出,感情 的宣泄
满诗意 ,可以脱离曲调而仅 仅当作 诗歌来欣 赏。美 国总 艰辛 ,才有 ‘答 案在风中飘 ’的轻松元素。他所提 出的疑
统卡特 曾称他为 ‘伟 大的美 国诗人,’。他 的民谣歌 曲《答 问是对正义和 良心的追问 ,这些 问题对于那些陷入 困境
案在风中飘摇》(BlowinginTheWind)被奉为反 战抗议和 的人来说 ,不仅是现实 ,也是他们心头 的阴影 。这些疑 问
八十年代叙事民谣 的集大成者 ,他的作品摒弃 了时代 的 主题 。这首诗歌采用 了回环复沓的语 言手法 ,提 高了作
喧嚣 ,回归到诗歌 的本质 ,变得更为纯粹和安静 ,爱 、孤 品的表现张力 ,使作品的音律更 加富有流动性 ,加深 了
独与 自由成为歌曲的主题 ,他 的音乐改变 了文化的语调 诗歌 的亲切感 ,作品开篇写到 :‘你 去 了哪里 ,蓝 眼睛 的
第 31卷 第 2期 2018年 2月
江西 电力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透过歌曲了解不同文化
透过歌曲了解不同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和思想的集合体,其中音乐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
通过歌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歌曲,探讨如何透过歌曲来了解不同文化。
一、美国音乐文化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音乐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从传统的蓝调音乐到现代的摇滚、流行音乐,美国的歌曲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族裔的特点。
例如,著名的蓝调歌曲《Crossroad Blues》展现了非洲裔美国人的悲伤和忧郁,而摇滚乐队Nirvana的歌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则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的反叛与不满。
此外,美国音乐文化还深受民谣的影响。
鲍勃·迪伦的歌曲以其深情的词曲和政治意识而闻名,代表了美国民谣音乐的高峰。
他的《Blowin' in the Wind》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等歌曲以其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歌词,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公。
通过这些美国的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人民的自由思想、坚韧不拔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法国音乐文化法国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家,其音乐文化也是如此。
法国歌曲以其独特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著名的法国歌曲《La Vie en Rose》是法国著名女歌手Edit Piaf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以其浪漫而多情的旋律和词句,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此外,法国歌曲还以其引人入胜的舞曲和夜店音乐闻名于世。
著名的法国电子音乐组合Daft Punk的歌曲《Get Lucky》曾在全球掀起一股夜店热潮,展现了法国音乐文化的现代风貌。
透过法国的歌曲,我们能够感受到法国人民对爱情、艺术和生活的热情。
三、中国音乐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音乐文化的国家。
中国歌曲以其古典和民族特色而闻名,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鲍勃·迪伦:吟唱之上有诗歌
龄, “ 退休”~词仍然不在 迪伦的字典里 。他已然成为 美国文化的活化石、老古董 般的 国宝级 人物 。
克林 顿总 统为 迪 获ຫໍສະໝຸດ 格莱美终身成 0 就奖。
法兰西文学院向迪
伦颁授肯尼迪中心荣誉
奖。
伦颁发 “ 文学艺术杰出 成就奖”。
\
r
,
,
获奥斯卡最佳原创
,
很 多人都说 诺贝尔文 学奖第一次给 了一个歌 手 。吃瓜群 众则一脸蒙 圈
,
纷纷调侃 下一个拿 奖的应该
.
是泰 勒 。实际上 ,这恰恰暴 露了我们 对于鲍勃 ・ 迪 伦认识 的狭窄—— 大多数人 只是把鲍勃
迪 伦当
:
J
其 人其事
鲍勃 ・ 迪 伦 ,原 名 罗 伯 特 。 艾伦 ・ 齐 默 曼 ,1 9 41 苏 达州 。眉头 紧 蹙 、破锣 嗓 子 、 布 鲁 斯 口 琴 ,变 化 无
、
、
/
/
编看按: 是的 , 诺贝尔官方今年又 “ 调皮 ” 了, 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世 著名的民谣歌手鲍勃 。 迪 伦 。官方授奖词是 :鲍勃 ・ 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
。
获奖消 息一 出 ,立刻引发 巨大关注 ,《纽约时报 》 说“ 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发出了一个音乐奖 ”
一 一 椭 一 一 勰 一
搬到纽约后,开始
年5 月2 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
常、特立独行 、复杂难解 ,
歌 啪 一 偿 简 迪 鲍 黼 燃。 翘 能 地
都 是 他 一 贯 的 标 签 。也 正 是这 位少年 成名 、2 5 岁 就 被美国年轻人视为精神偶像
在咖啡厅和俱乐部里进 行音乐表演, 签约哥伦 比亚唱片 公司。
《答案在风中飘扬》读后感
《答案在风中飘扬》读后感案例一:最近我读了《答案在风中飘扬》,读完了之后我有以下感悟:鲍勃·迪伦先生是美国的摇滚音乐家,被称为美国文化的符号,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伟大的音乐诗人便深深吸引了我。
是什么样的际遇造就了这位音乐大家,他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超越瓶颈的......种疑问在我心中埋下种子,终于,在鲍勃迪伦先生历时三年著成的回忆录《像一块滚石》中,我拨开了心中的疑云。
这样的一位杰出音乐家,在诗文上面造诣更是颇深。
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整个曲子仿佛用不一般的乐器营造了一种民权斗争的氛围,节奏和弦都处理的恰到好处,起承转合之间有力地传达了群众的呼声。
其更大的感染力在于,文字的排比铺陈,配合节奏感,增添其气势,引发了对时代战争和平的深思呼吁,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民对社会的呼声。
从词到曲,一代才子尽展生命之风采。
鲍勃迪伦的魅力,正是作为一个文化观察者,自然地作曲,而不是无病呻吟者对大众审美的强牵附会。
鲍勃迪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没有拘泥于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而是在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
比如蓝调,乡村音乐,摇滚乐,民谣,爵士等等,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形式都能被鲍勃迪伦拿捏的恰到好处,运用自如。
此外,再配合上他的文字才华,其中有哲学类的,有社会政议类的,都能真正地反应人们的社会生活,关注民生,在群众中能够引发极大共鸣。
如果说要去评判一个音乐家是否有价值,那么我觉得这个标尺会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又是如何推动历史进程的。
鲍勃迪伦和很多其他的音乐家不一样,他在书中拼命使自己抽离替大众发声的印象,他说,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想法,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自己,换而言之,真性情的他在努力从大家冠给他的“伟大”标签中脱身,从大家为他套上的社会意义的枷锁中挣脱,坚持做回自己,这也是他与众不同,令我敬佩之处。
在书中,他将自己比作是放牛娃,率真自然的性格,让先生在音乐世界中活出了自我,脱离了世俗形式主义的羁绊和枷锁。
民谣先锋感受鲍勃迪伦的文化意义
民谣先锋感受鲍勃迪伦的文化意义民谣先锋感受鲍勃·迪伦的文化意义鲍勃·迪伦(Bob Dylan)是一位传奇的民谣先锋,他的音乐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他的歌曲不仅在音乐领域创造了新的风格和潮流,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通过感受鲍勃·迪伦的音乐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一、音乐风格的创新鲍勃·迪伦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作曲手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民谣音乐风格。
他的歌曲融入了美国民间音乐、蓝调、摇滚等元素,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框架。
他的歌曲中充满了钢琴、吉他、口琴和歌词等元素的重叠和交错,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音乐风貌。
这种风格的创新使得他的歌曲独一无二,让人耳目一新。
二、词曲融合的艺术表达鲍勃·迪伦的歌曲不仅音乐风格独特,也以其深刻的歌词而闻名。
他的歌词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传达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
他的歌词常常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希望和自由的渴望。
这种词曲融合的艺术表达让他的歌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力,使得听众们在歌曲中找到了情感的出口。
三、时代精神的体现鲍勃·迪伦的音乐和歌词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的创作成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动荡、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代,迪伦的音乐正好迎合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他的歌曲中抨击不公和暴力,呼唤和平与正义,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共同心声。
迪伦的音乐被认为是反文化运动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四、跨越国界的影响鲍勃·迪伦的音乐不仅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音乐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他的歌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迪伦的音乐不仅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东方国家引发了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他的音乐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障碍,成为了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鲍勃·迪伦,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传奇性的音乐人。
他自幼便对音乐与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十二岁便开始演唱民谣,成为了60年代美国抗议文化的象征。
迪伦为歌曲创造了诗歌性的歌词,这让他与众不同,创作了数百首传世经典。
迪伦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诗人,他的作品既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用语言中鲜有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鲍勃·迪伦的诗大都是以社会中被遗忘人和灾难的主题为中心,比如,他的代表作《风吹过的地方》就是一首关于种族歧视、贫穷和不平等的歌曲。
歌曲中的歌词“那些被遗忘的面孔,多么苍白而孤独,年轻时的灵魂,没有朋友,死于寒冷的街头”深刻反映了社会中那部分人的悲惨遭遇。
鲍勃·迪伦在其“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不停地打破诗歌表现形式的束缚。
比如,迪伦在他70年代的作品《敲响天堂的门》(Knockin 'On Heaven's Door)中,用简单易记的旋律和直接的歌词,表达了对死亡和死者的思考和情感。
迪伦的诗歌受到了许多文化名人的推崇和承认,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2016年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迪伦,以肯定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同时,迪伦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
对于迪伦,我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他的音乐而不是他的诗歌。
但是,在我深入了解他的作品之后,我意识到他的诗歌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他用抒情的音乐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他的歌词探究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次,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总的来说,鲍勃·迪伦是一位很有态度的跨界诗人。
他创作出了诗意十足的歌词,深刻反映出我们社会的现状,并探讨了人性的内在。
他的创作不断开拓音乐和诗歌的界限,对美国和世界的文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在二十世纪60年代横空出世,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家,他的音乐打破了传统乐坛的界限,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但是,迪伦的才华不仅仅限于音乐,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跨界诗人。
迪伦自小就喜欢诗歌,他在高中时期开始写诗,在进入音乐圈后,他将自己的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他音乐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迪伦的音乐中充满了诗意,他的歌词深刻而富有哲理,而这种写作风格也使得他成为了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象征之一。
除了音乐之外,迪伦还在《纽约客》等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并在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音乐创作的认可,更是对其诗歌创作的高度赞扬。
迪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Pop Musician,这也正是他跨越乐坛的原因之一。
迪伦的诗歌作品以自由诗为主,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熟练的演绎技巧,表现了人类内在的感情和情感,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他的诗句犹如视觉艺术一般,有时甚至超越了艺术本身。
诸如《风吹过门槛》、《风中的蜡烛》等作品都充满了深刻的洞见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迪伦的情感世界,也深入人心,引发了人们的共鸣,成为了反文化时代的代表之一。
迪伦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关于个人情感的,又有关于社会现实的,他深刻地描绘了个体痛苦和社会冷酷。
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够打动不同年龄、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原因之一。
迪伦的诗句简洁直白,但却含义深刻,能够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人们日子过得好,可人们就是不开心,因为他们不愿承认一个简单的真理,他们的心与灵魂不一致。
”这是迪伦在一首名为《讳言套话的人》的诗中写下的词句,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担忧。
除此之外,迪伦还涉及到一些哲学主题,例如时间、生命、命运等等,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这些话题的深刻思考。
总之,迪伦的诗歌创作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与音乐同样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界广为传播,还成为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展示了其多面的才华和文化的高度素养。
答案在风中飘荡赏析
答案在风中飘荡赏析摘要:《答案在风中飘》是鲍勃?迪伦著名的一首反战歌曲,此歌曲的诞生反应着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些社会历史现象。
本文意在分析鲍勃创作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以及这首歌对那一代人的影响。
关键词:答案在风中飘鲍勃?迪伦民谣摇滚民谣摇滚鼻祖鲍勃?迪伦于2016年10月13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一名摇滚歌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很多不熟悉鲍勃的人一片哗然。
他一生中创造了3000多首歌曲,而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于1962年创作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使它被广而传唱。
谁是鲍勃迪伦鲍勃?迪伦于1941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犹太家庭,家境优渥,父母给其购买唱片机等,为其创作歌曲提供物质条件。
他善于写歌词或短诗,性格外向,为成为民谣歌手奠定了基础。
迪伦的歌曲被用于很多电影作品中,如《答案在风中飘》出现在《阿甘正传》中;《敲开天堂之门》最早出现在《比利小子》中,后用于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师姐》中。
什么是《答案在风中飘》《答案在风中飘》歌词和旋律都简单顺口。
这首歌有三小节,每节都以“朋友啊,答案在风中飘”结尾,三段用同样句子重复,起强调作用。
此歌的字面意思,第一小节出现的情节词汇有“抬头look up、天空sky、哭泣cry、死亡die”,迪伦用疑问句连续三次发问“多少次How many”,引人思考“生死问题以及生命的意义”。
第二小节出现的词汇有“多少年years、大山mountains、大海seas、囚徒people、自由free”,继续排比,三个疑问句向社会发问题,让人思考“自由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第三小节迪伦把矛头指向战争,使用“路road、走walk、白鸽white dove、炮弹cannon balls”,加上排比三连问,文笔更加直白犀利,直戳社会矛盾,将这首歌推向高潮。
从修辞来看,作者使用了9次疑问句型。
每小节自成一体使用疑问排比,自问自答;每小节各自内部的回答部分使用了重复。
论鲍勃·迪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音乐作品——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的时代代言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本次用于研究的语料涵盖了鲍勃·迪伦在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期间创作的218首歌曲,时间跨度达17年,充分保证了语料的连续性和历时性。
语料库的制作主要立足于语料采集和语料加工。
通过网络资源的查询,将所选歌曲的所有歌词电子化,再进行文本清洁去噪,手工删除多余的空格、空行和乱码,建成语料库①。
利用网站WriteWords ,对歌词进行词频统计,用于研究高频率出现的意象。
二、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对鲍勃·迪伦歌曲的影响(一)对歌曲内容的影响1.反战思想鲍勃·迪伦是活跃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动荡十年的民谣诗人,创作并发行了许多著名的“抗议歌曲”,行吟四方,其中《大雨将至》奠定了其作为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民歌复兴运动”的旗手地位。
《大雨将至》可以作为范例,来探讨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的苦闷与堕落以及他如何运用摇滚乐这一文化媒介来抒发其心中的反战思想。
“我看见初生的婴儿,被恶狼团团围住还有空无一人的,钻石修成的路我看见黑色的树枝,鲜血从上面滴落我看见挤满了人的屋子里,人们手里的铁锤在流血我看见白色的梯子,水覆盖在上面我看见无数人在怒吼,却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我看见钢枪和利剑,握在少年的手里”恐惧、绝望、压迫感是整首歌的主基调。
台湾作家张铁志将这首歌形容为“黑暗启示录”②。
以歌曲第二节为例,歌词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意象,如“被恶狼包围的婴孩”、“钻石修筑的荒路”、“滴落鲜血的枝桠”、“手握钢枪利刃的少年”等。
《大雨将至》描绘的世界里,恶意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吞噬新生的善意;象征救赎的钻石大道无人问津,人们深陷恶的泥沼;人们被剥夺反抗的声音,少年被送往战场,双手沾满鲜血。
这与现实世界的战场别无二致,正是笼罩在年轻人心中的梦魇———成批的年轻士兵被送往战场,成为冷战的牺牲品。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的恐惧与绝望恰恰准确地把握了那一时代年轻人的心境,传唱出他们内心的所忧所惧,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鲍勃·迪伦:缪斯迷狂下的现代派诗人
鲍勃·迪伦:缪斯迷狂下的现代派诗人作者:范跃芬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10期【摘要】鲍勃·迪伦是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和诗人。
迪伦的诗歌深受法国19世纪象征派诗人兰波的影响,充满多种丰富的意象和比喻。
同时,迪伦也受垮掉派诗风的影响,作品在精神寻求、个人经验的表达、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捍卫社会正义等方面与垮掉派作家的主张一脉相承。
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诗歌及垮掉派视角来解读鲍勃·迪伦诗歌的现代意识。
【关键词】鲍勃·迪伦;象征主义;垮掉派;现代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引言鲍勃·迪伦(Bob Dylan)是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
然而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鲍勃·迪伦首先是个诗人和语言大师。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美国普利策奖体现了鲍勃·迪伦的文学成就。
诺贝尔奖评委员会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普利策文学奖则称其“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其歌词创作体现了非凡的诗性力量”。
美国文学史著作《伊甸园之门》的书名则直接来自迪伦的一首歌名。
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诗。
“我写的任何一首歌都不会过时。
”迪伦说,“无论它们是关于什么话题的,承载的是那些人们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东西。
就像《玛吉的农场》这样的歌,我在写这首歌的时候有感觉,而且我也很确定这种感觉永远不会消失。
”迪伦那些封闭的个性化作品折射出了迪伦的敏感才情并打上了他身处时代的痛苦和梦想的烙印。
迪伦的作品,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已经成为美国60年代编年史的一部分。
迪伦的诗歌深受法国19世纪象征派诗人兰波的影响,充满多种丰富的意象和比喻。
同时迪伦也受垮掉派诗风的影响,作品在精神寻求、个人经验的表达、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捍卫社会正义等方面与垮掉派作家的主张一脉相承。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坐在阁楼上听门吱呀的声音窗外飘着几片红叶鲍勃·迪伦,这个美国著名的诗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文坛,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由洒脱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而闻名。
迪伦不仅活跃于文学领域,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同时运用音乐和诗歌创作,他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态度驰骋于纯音乐和纯文学的界限之间,成为了一位跨界的艺术家。
迪伦的文学创作以歌词为主,他的歌曲通常通过简练犀利的词句和悦耳动听的旋律传达出深刻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他的《时代在变》一诗中,他写道:“你不需要用天书来看出墙上的字,它们写得很清楚。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于言语的犀利运用。
迪伦在这首诗中揭示了现实的荒诞和人类的迷茫,同时也带来了对个体自由的思考。
迪伦的诗歌作品一直以社会批判和个人抗争为主题,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动荡和他个人经历的反思。
迪伦成长于一个保守的小镇,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如同“颠簸的火车一样”的青少年时期。
他在诗歌中写道:“我像个四处流浪的郎,到处飘啊飘。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无法安定以及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探索。
迪伦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自由的诗行和激情的演唱,将他的心声传递给了年轻的一代。
迪伦的诗歌创作不仅仅停留于个人的情感世界,他还对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的《枪声》一诗,他写道:“我不敢闭上眼这样我就看不见,喝醉死去或忘记。
”这句诗暗示了他对战争和暴力的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和平的美好向往。
迪伦通过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呼唤人们要珍视和平和爱。
迪伦以他的音乐和诗歌改变了人们对于音乐、文学和艺术的想象。
他的音乐作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风靡一时,他以独特的歌唱风格和创新的音乐元素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他的文学作品则以流畅的笔触和丰富的艺术技巧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迪伦还以其直言不讳的态度和对权威的质疑使他成为了一位时代的象征。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跨界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是一位传奇的音乐人和诗人,他的音乐作品和诗歌深深影响了整个世界。
无论是他的音乐作品还是他的诗歌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迪伦不仅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诗人,他的作品为音乐和文学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鲍勃·迪伦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受到了民谣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的影响,并开始尝试自己写歌。
迪伦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民谣、摇滚、蓝调和乡村音乐等多种风格,他的歌曲以其深刻的歌词和独特的演绎方式著称。
除了音乐作品,迪伦的诗歌作品也是他的一大特色。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著称,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迪伦的诗歌作品在探讨人生、爱情、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点。
迪伦的歌曲和诗歌作品都表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深刻地观察着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用音乐和诗歌表达了他的心声。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迪伦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洞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他的音乐和诗歌成为了人们认识他、了解他和思考他的一种方式。
迪伦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地触及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地带。
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对爱情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他用诗歌表现了对世界的感悟和对爱情的理解。
迪伦的诗歌作品深邃而充满诗意,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和对人生的认识,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迪伦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用音乐和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他的歌曲和诗歌不仅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和对世界的思考。
迪伦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们永远都会是人们心中的经典。
鲍勃迪伦诗歌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其诗歌与美国文化的关系鲍勃迪伦的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一、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是针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一场文化反叛运动,是以非政治斗争为主导,以文化反叛为方式的的青年激进运动。
反正统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运动;其思想背景是“新左派”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大多数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少数人处于贫困当中,只能靠政府救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动摇了人们的信仰;二战前后的越南战争,使得美国人民又一次的卷入战争之中;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黑人常常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美国新一代青年积极进取,思想开放,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得他们的美国梦开始破灭,这一切促使美国爆发了反主流文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中产阶级青年一代为主,并追求“另类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亚文化群体所引领的反正统文化运动,其本质就是一场与正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背离、相对立的运动,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个青年亚文化群体追求与实践另类生活方式的过程。
【对新的社会理想和新的生活方式进行试验的强烈欲求使得青年人不仅将他们的悲观、不满等感受诉诸文字,更诉诸行动。
他们一方面以激进的政治态度嘲笑社会中代表主流的信念,在社会文化领域对社会的理想标准进行公开挑战另一方面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抛弃传统的生活信条,生活放荡不羁。
】摇滚乐在当年的这些嬉皮士的眼中,被看做是对政治和文化的一个重量级反叛武器。
【在整个反正统文化运动的过程当中,这些嬉皮士亚文化群体的反抗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是通过音乐的手段——摇滚乐来诉说自身感受并向美国社会的不公正发出一阵阵“革命”的呐喊。
著名美国摇滚乐队的经纪人约翰·辛克莱就指出,摇滚乐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全面进攻”并且“有力量改变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为自由祖国的狂人,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
鲍勃·迪伦的迷途之家
M C至情至爱他变化无常、特立独行。
他深刻地改变了音乐的面貌,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他就是鲍勃·迪伦,拿过六届格莱美音乐大奖。
迷惘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从迪伦的歌声中,寻找灵魂的方向。
而有一个女人,却是迪伦的缪斯兼导师,她既启发他写出一些伟大的情歌,又是他政治意识的启蒙者。
她叫苏西,是迪伦的初恋女友。
丘比特之箭呼啸而来1910年前后,美国纽约西部渐成作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聚集地,马丁·路德·金和切·格瓦拉等都曾在这里住过,人们叫它格林威治村。
坐在“格迪斯民歌城”里,苏西本想和朋友《纽约镜报》记者皮特·卡尔曼放松一下,但皮特对着台上指指点点,大声评论。
苏西想,这家伙喝多了。
两个男人在台上演奏,稍胖的弹吉他,另一个吹口琴。
吉他渐成强音时,口琴师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以免挡了“角儿”的正脸。
他安静文弱,甚至有些怯场。
皮特喊:“马克,吉他棒极了。
”吉他手微笑点头。
一曲终了,口琴师还在继续最后一小节副曲,皮特问苏西,在场的还有谁比马克帅。
苏西笑了,“都比不上,马克肩膀线条很迷人。
”口琴声也停止了,马克下场时,皮特又喊:“肩膀哥马克,来见见我的朋友苏西,她说你很帅。
”苏西顿时窘迫不堪。
那个口琴师也循声望向这边。
“第一眼看到苏西,我就目不转睛。
她是我见过最挑人色欲的尤物。
空气中充满了香蕉叶子的味道。
我们开始交谈,我的头开始晕眩,丘比特之箭曾经在我耳畔呼啸而过,但是这一次它射中了我的心脏。
遇见她就像是走进了《一千零一夜》。
她的微笑照亮了一整条熙熙攘攘的街道。
我知道自己生平第一次坠入了爱河,即便三十英里外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气息。
”当晚,口琴师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文弱的口琴师,名叫鲍勃·迪伦。
成为一代图腾的合影苏西是意大利人,母亲本要带她回去完成学鲍勃·迪伦的迷途之家詳謼刘创34至情至爱M C业,可她们那辆小雷诺车在纽约近郊出了意外,苏西右眼睑缝了三十针。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鲍勃·迪伦(Bob Dylan)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歌手、词曲创作人和诗人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了民谣、摇滚、蓝调和乡村等风格,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神”和“现代民谣的分身”。
鲍勃·迪伦的真名是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自幼热爱音乐,并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吉他和口琴。
在上大学期间,他受到民谣歌手伍迪·格思里的影响,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生涯。
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鲍勃·迪伦的诗歌和歌曲以其深刻的歌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歌曲《Blowin' in the Wind》(风中吹过)、《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时光已变)和《Like a Rolling Stone》(像个滚动的石头)等经典作品,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递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困境的强烈关注。
鲍勃·迪伦的诗歌风格独特,常采用意象丰富、隐喻明显的写作方式,他的歌词常常带有一种抽象而神秘的感觉。
他的诗歌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暗示和重复,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诗意和文学性。
除了创作歌曲外,鲍勃·迪伦还有许多重要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集《挡不住的淘气》(Tarantula)于1966年出版,其中的诗歌作品兼具音乐和文学的特点。
这些诗歌作品通常是短小精悍的,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鲍勃·迪伦的创作充满了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批判,他的音乐和诗歌作品在美国的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他通过音乐和诗歌传递了反抗和改变的力量,深深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
鲍勃·迪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行音乐之神”,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更加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认可。
民谣传唱人鲍勃迪伦诗人之声
民谣传唱人鲍勃迪伦诗人之声民谣传唱人鲍勃·迪伦:诗人之声引言:民谣作为一种代表人民声音的音乐形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传达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角色。
而鲍勃·迪伦,作为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诗意的歌词和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一个世代的诗人之声。
本文将探讨鲍勃·迪伦作为民谣传唱人的重要性以及他的音乐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鲍勃·迪伦的音乐天赋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齐默曼,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可以演奏多种乐器,并以其嗓音独特而著名。
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民谣、布鲁斯、摇滚等多种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鲍勃·迪伦的诗意歌词作为一个诗人,鲍勃·迪伦的歌词总是充满了深邃的意义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歌词既能抒发个人内心情感,又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例如,他在歌曲《Blowin' in the Wind》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不公平和种族歧视等议题的思考。
鲍勃·迪伦的诗意歌词赋予了民谣音乐更深刻的意义,使其成为了一种真正的文化表达方式。
三、鲍勃·迪伦的社会影响鲍勃·迪伦的音乐对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歌曲成为了反战运动和民权运动的代表音乐。
他的音乐不仅帮助人们表达抗议和不满情绪,还鼓舞了无数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人们。
他的作品成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声音,凝聚了年轻一代的力量。
四、鲍勃·迪伦的荣誉与成就鲍勃·迪伦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和影响力,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的肯定。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行音乐家,这一荣誉充分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
同时,他入选了摇滚名人堂和歌曲创作名人堂等重要音乐殿堂。
这些荣誉证明了鲍勃·迪伦作为民谣传唱人的重要地位和他对音乐界的巨大影响。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跨界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音乐、文学、绘画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更是对整个流行音乐产业的革命。
本文将从他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和文学成就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位传奇音乐人。
鲍勃·迪伦生于1941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一个犹太家庭。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音乐事业开始步入鼎盛时期。
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刻的歌词而蜚声世界,成为了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深受美国民谣、蓝调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摇滚、乡村和布鲁斯等多种音乐风格。
迪伦的音乐创作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反思,他的歌词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呐喊与抗议。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现实关照。
迪伦的音乐创作直接影响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并对后来的音乐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除了音乐之外,鲍勃·迪伦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196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诗集《南方旅行》(Tarantula),凭借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在诗歌中,迪伦的写作风格吸收了象征主义诗歌、超现实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的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也为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文学风格。
迪伦以音乐人的身份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荣誉也正是对他在音乐和诗歌领域成就的极大认可。
鲍勃·迪伦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绘画家。
他的绘画作品在一些博物馆和画廊展示,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他的艺术作品同样及其多样化,并展现出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审美观和对世界的独特诠释。
鲍勃·迪伦的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使得他成为了文艺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音乐不仅影响了数代人,并且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诗歌作品同样为当代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人文关怀
<学教育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mi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人文关怀®瘡惠■夜内容摘要:鲍勃•迪伦是第一个以音乐家身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2016年他的获奖事件引发了学术界 的争议,学者们对文学的定义与文学的边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不符合传统文学形式的歌词是否能被称 作是文学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大众的反思。
本文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分析鲍勃•迪伦歌词内部对战争的抗议与对 和平的向往,对人生与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从而探索鲍勃•迪伦歌词具有普世性与跨时 代性的原因,并对鲍勃•迪伦歌词中的文学性进行反思。
关键词:鲍勃•迪伦文学人文关怀2016年鲍勃•迪伦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的事件让他的音乐作品 更广泛地引起了中国学者与国内 民众的关注,然而迪伦对美国流 行音乐及文化的影响已长达五十 年之久。
他引起无数心灵共鸣的 音乐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 年代,在那个冷战笼罩下充满恐 惧与不安的美国社会里,迪伦的 《答案在风中飘荡》与《时代在变 迁》两首歌曲代表了当时一代人 反叛的声音,被称作是当时美国 民权运动与反战运动的圣歌。
而 到了2009年,迪伦的另一首歌曲 《大雨将至》则被选作了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上的非官方主题曲。
显然,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 已不仅限于刻录在唱片中供大众 娱乐的一种音乐形式了,它已上 升到代表一个时代声音的高度,上升到传达一种态度,一种思考 方式,一种思想的高度。
然而这种 思想与传统的文学思想不同的是,它不再藏于印刷书本的深处,而是伴随着民谣的旋律注入到人 们的日常生活里,渗透到大街小 巷之中。
笔者认为,鲍勃•迪伦的音乐 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思想力量与 普世的吸引力,与其歌词中的人 文关怀是息息相关的。
迪伦许多 的音乐作品里都涵盖了对战争的 反抗与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生与 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平等与自064由的追求。
鲍勃.迪伦抗战民谣中的自由新诉求
2017.08文鲍勃•迪伦抗战民谣中的自由新诉求○戴润萍摘 要:美国著名诗人鲍勃•迪伦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民谣诗歌在美国文化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迪伦的歌谣突破了美式传统民谣的风格,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充分反映了民谣歌曲的“真实性”并描绘了当时美国民众的精神面貌及心理需求。
文章以迪伦1963-1964年创作的抗战民谣为题材,借助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的自由理论分析迪伦抗战民谣中所体现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探索在健全的社会体制之下现代人对自由的逃避以及对积极自由的新诉求。
关键词:鲍勃•迪伦 抗战民谣 埃利希•弗洛姆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美国著名民谣诗人鲍勃•迪伦(1941-)在美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因其诗歌中所体现的时代性及其音乐创作的创新性,迪伦先后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
国内外对于鲍勃•迪伦的研究方兴未艾。
国外对于迪伦民谣诗歌的研究主要从音乐性和诗歌取材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方面,他们主要集中于迪伦民谣摇滚的创作对当时社会运动的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则注重于对迪伦的民谣诗歌本身的研究,且主要集中于鲍勃•迪伦民谣诗歌中的创作手法并将之与其他文学家相比较。
国内对于鲍勃•迪伦的民谣诗歌研究则主要基于其民谣中所体现的音乐性,探究其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但是,国内外鲜有人对鲍勃•迪伦抗战民谣中所体现的现代自由观进行研究。
20世纪初,人类因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而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
人类试图逃脱原始纽带,注重个人化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人。
但是那些所谓自由的获取却是以战争所带来的苦痛以及人类内心无尽的孤独与恐惧为代价。
这种孤独的自由被弗洛姆称之为消极自由。
但是消极自由并不能消除人内心真正的孤独与恐惧,因此弗洛姆进一步提出消除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的另一个方法是寻求积极的自由,即在实现自身个体化的同时与始发纽带相互融合。
“在始发纽带中,人是以民族、城邦和国家的整体形式而存在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诗歌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鲍勃迪伦的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一、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是针对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一场文化反叛运动,是以非政治斗争为主导,以文化反叛为方式的的青年激进运动。
反正统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运动;其思想背景是“新左派”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大多数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少数人处于贫困当中,只能靠政府救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动摇了人们的信仰;二战前后的越南战争,使得美国人民又一次的卷入战争之中;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黑人常常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美国新一代青年积极进取,思想开放,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得他们的美国梦开始破灭,这一切促使美国爆发了反主流文化运动。
】
20世纪60年代以中产阶级青年一代为主,并追求“另类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亚文化群体所引领的反正统文化运动,其本质就是一场与正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背离、相对立的运动,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个青年亚文化群体追求与实践另类生活方式的过程。
【对新的社会理想和新的生活方式进行试验的强烈欲求使得青年人不仅将他们的悲观、不满等感受诉诸文字,更诉诸行动。
他们一方面以激进的政治态度嘲笑社会中代表主流的信念,在社会文化领域对社会的理想标准进行公开挑战另一方面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抛弃传统的生活信条,生活放荡不羁。
】摇滚乐在当年的这些嬉皮士的眼中,被看做是对政治和文化的一个重量级反叛武器。
【在整个反正统文化运动的过程当中,这些嬉皮士亚文化群体的反抗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是通过音乐的手段——摇滚乐来诉说自身感受并向美国社会的不公正发出一阵阵“革命”的呐喊。
著名美国摇滚乐队的经纪人约翰·辛克莱就指出,摇滚乐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全面进攻”并且“有力量改变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为自由祖国的狂人,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
】
美国艺人中,最先意识到摇滚乐的文化力量,并且用它来改变人们认知感觉的就是鲍勃·迪伦。
2、 鲍勃迪伦——“美国反叛文化代言者”
(一)反正统文化运动对其创作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或其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念”都备
受考验。
鲍勃·迪伦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反叛青年一样,都在逐渐的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中苏醒过来,仔细并努力审视着这个为他们提供着丰富物质享受的“丰裕社会”。
在各种战争频频爆发的事件中,在各地种族主义的冲突中,在各种民主与自由的权益运动中,在迪伦好友金斯伯格和凯鲁亚克等先锋意识的传播中,眼前的美国社会不得不使得那些具有独立思考、真正追求自由与民主的青年一代进行反思。
而作为这个时代形象代言人,鲍勃·迪伦的生存环境和时代意识都给他造成了重大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也通过他作品的传播树立了其在西方摇滚乐历史的崇高地位,并影响了之后的一代人。
(二)其创作对反正统文化运动的贡献
就反正统文化运动而言,迪伦最大的贡献是把摇滚乐转变了一种发表“文化声明”的媒介,即迪伦创造的“民谣摇滚”一,就其本质而言,迪伦实际上是以摇滚乐的形式来表达出具有政治抗议题材的民歌内容。
这个时期的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摇滚乐己不仅仅是用于音乐欣赏,而是更多的来自他内心的呼喊和的立场。
迪伦的摇滚乐总是伴随着世纪年代美国社会的各种运动浪潮,以其紧扣时代主题的节拍及时地反映着激进青年们的价值观念。
这些知名的抗议歌曲都向人们展示了年代一个堕落混乱的的美国社会。
自迪伦以后摇滚乐就成了反正统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摇滚乐歌词成为反映嬉皮士价值观念最直观的形式,也是整个反正统文化运动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一位研究鲍勃·迪伦摇滚乐歌词学者的分析,迪伦的摇滚乐歌词核心内容就在于很好地指出了现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特性,并反复强调这种崇尚速度的美国文化,把技术发明和机构组织看成是一些人造“刺激物”,以逼迫人们更疯狂有效的工作。
还有一位研究鲍勃·迪伦摇滚乐歌词的学者认为,迪伦似乎在告诉人们“整个西方社会的制度,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到基督教的伦理观念等都被证明了是行之无效的。
”
所有这些学者对美国摇滚乐的代表人物—鲍勃·迪伦的摇滚乐歌词研究都表明,摇滚乐主要是以宣扬反正统文化价值理念为基调的,在其讽刺并抨击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同时,还积极鼓励美国的青年一代对这个令人失望的社会进行逃离,用反正统文化的方式来重新打造自己的生活。
(3) 作品摘选
《荒凉街区》Desolation Row
是以其鲜明的政治主题,以及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被公认为一场方兴未艾的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主题曲。
迪伦通过对摇滚乐的创作,清
晰地表达出了嬉皮士们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失望与厌恶之情,以及反正统文化运动所追求的自由世界。
Now the moon is almost hidden
如今月亮已隐去
The stars are beginning to hide
群星开始躲藏起来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院里的魅影
A perfect image of a
priest
打扮得像个真正的神父
Dr. Filth, he keeps his world
淫秽博士把他的世界
Inside of a leather cup
装在一只皮革杯子里
But all his sexless patients
但他的性冷淡病人们
They're trying to blow it up
想去把它炸掉The Titanic sails at dawn 泰坦尼克号于拂晓起航
And everybody's shouting
人们都在喊:
"Which Side Are You On?"“你是站在哪一边的?”
And Ezra Pound and T. S. Eliot
埃兹拉·庞德和T.S.艾略特Fighting in the captain's tower
在船长的瞭望台里掐架
While calypso singers laugh at them
卡里普索歌手嘲笑着他们
And fishermen hold flowers 垂钓者手握一束鲜花
Between the windows of the sea
海边窗户之间
Where lovely mermaids flow 可爱的美人鱼在游动
And nobody has to think too much
没人需要去想太多
About Desolation Row
关于这条荒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