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合集下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1. 介绍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创作的十四行诗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形式的精髓。

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十分严谨,包括三个四行节(四联体)和一个两行节(双联体)。

其中,四联体的韵脚模式通常是ABAB,而双联体的韵脚模式则是CC。

这种结构使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音韵上十分和谐,给人以优美的感受。

四联体部分往往描述问题或情感,而双联体则给出作者对问题或情感的看法或解决方案,使得整首诗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更为丰富多彩。

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特征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发。

其中,常见的意象有鲜花、月亮、星辰、海洋等。

这些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爱情、灵魂等丰富的主题,使得整首诗在意蕴上更加丰富深刻。

莎士比亚还善于通过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加深意象的内涵,使得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更易产生共鸣和共情。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爱好者,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所吸引。

在我看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和阅读,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爱情、生命和人性的感悟,也让我更加热爱文学和艺术。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诠释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深刻内涵,使得其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备受推崇。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并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在我的文章中,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文学形式。

希望你能够根据我的要求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是散文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简介二、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三、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四、诗歌艺术特色五、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六、诗歌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正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文学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其中《仲夏夜之梦》更是让人陶醉。

这首诗歌创作于1590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梦幻般的场景描绘了仲夏夜的奇异氛围,展示了爱情、魔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仲夏夜之梦》的创作背景源于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与魔法的信仰依然浓厚,莎士比亚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诗歌,展现了仲夏夜的神秘与美丽。

诗歌主题围绕爱情与梦境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诗歌结构上,莎士比亚采用了经典的十四行诗格式,每四行为一小组,形成ABAB和CDCD的韵律。

这种韵律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便于抒发诗人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月光、树林、草地、夜莺”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仲夏夜的美丽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莎士比亚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相互穿插。

诗歌中的奇幻元素如精灵、仙子、爱液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种手法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读者沉浸在仲夏夜的奇幻世界中。

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具有普遍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爱情观念逐渐解放,莎士比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期许。

诗歌中的角色们在经历了种种困境后,最终走到了一起,体现了爱情战胜一切的力量。

这种爱情观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仲夏夜之梦》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对仲夏夜奇幻氛围的描绘,展示了爱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愿景。

认知隐喻的视角赏析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

认知隐喻的视角赏析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

认知隐喻的视角赏析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来表达抽象、深刻的意义。

而在认知科学中,认知隐喻则是指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的心理模型。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十四行诗也被广泛地研究和赏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认知隐喻的视角,来赏析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 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赏析这首诗以老年和生命的衰败为主题,通过秋天树叶的凋零、日蚀的渐变,表达了人的生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走向衰老和末日。

在这些描述中,莎士比亚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现实,这就是典型的认知隐喻。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比拟,莎士比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发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3. 认知隐喻在诗中的运用在这首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大量的认知隐喻,通过对季节更替、自然现象的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黄昏之阳”传达了衰老的概念,“寒冬”则暗示着生命的枯萎,“残阳”象征着生命的残缺,这些都是认知隐喻的运用。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景象相联系,莎士比亚巧妙地引导读者思考,让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来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对诗歌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认知隐喻的认识。

认知隐喻让人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来理解抽象概念,这种心理模型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认知隐喻的运用,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修辞功力。

5. 个人观点个人而言,在赏析莎士比亚的诗歌时,我更加注重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

认知隐喻的视角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诗意,也更易于将诗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多地运用认知隐喻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文章质量,并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挖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诗歌艺术解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诗歌艺术解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诗歌艺术解析1. 介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著名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

该诗集包括154首十四行诗,被广泛认为是英语文学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爱情诗篇之一,展现了莎士比亚卓越的才华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

2. 十四行诗结构与形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采用了意大利、斯宾塞形式,并加以创新发展。

每首诗分为三个四行节(即四联),接着是一个两行节(即双关),最后以一个带押韵回响的两行节作结束(即尾韵)。

这种结构使得每首十四行诗有着简明而扣人心弦的韵律和格调。

3. 主题与表现手法莎士比亚在这些十四行诗中探讨了各种主题,包括爱情、美丽、时间、生命和人性等。

他通过精妙的比喻、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表达,将情感与思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深刻而真实的人性描写。

•爱情:莎士比亚以细腻而复杂的方式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情,包括恋人之间的甜蜜和痛苦、变幻无常的爱情与时光之间的斗争等。

•美丽:莎士比亚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身体特征的意象描绘,赞美了美丽是如何能够迷惑和诱惑我们,并探讨了外貌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

•时间:时间在十四行诗中被描绘为无情而不可逆转的力量,使得人们陷入追忆和遗憾。

但同时,时间也给予了爱情以更深厚的意义,因为只有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爱情才能真正持久。

•生命:莎士比亚通过对死亡与生命短暂性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并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4. 莎士比亚的独特艺术风格莎士比亚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表达,塑造了独一无二的诗歌艺术风格。

他巧妙地运用了隐喻、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同时,他善于使用音乐性的语言节奏、押韵和重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感。

结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其卓越的诗歌结构、深刻的主题探讨以及独特而精致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成为英语文学中突出的代表之一。

阅读这些十四行诗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莎士比亚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也能够启发我们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等普遍主题进行思考与反思。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莎士比亚的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自然意象,被认为
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部分。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不仅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一、自然之美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之美的描述,他把自然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写道:“百花齐放,百宝齐聚,芳草萋萋,鸟语花香。

”这
句话把自然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着迷。

二、自然的力量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自然的力量的描述。

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中,他写道:“风啸海浪,天空翻滚,波涛汹涌,海浪滔滔。

”这句话把自然的力量描绘得淋漓尽致,
令人惊叹不已。

三、自然的和谐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自然的和谐的描述。

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中,他写道:“鸟儿欢歌,林中鸣禽,鹅鹅鹅,水中游鱼。

”这句话把自然的和谐描绘得淋漓尽致,令
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充满了自然意象,他把自然的美丽、力量和和谐描绘得淋漓
尽致,令人着迷。

莎士比亚的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不仅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
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

赏析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系列中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从其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探究其魅力所在。

1. 结构分析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采用了典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即三个四行组成的三重四行联结构加上最后的两行组成。

这种结构被称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莎士比亚诗体”。

每个四行是一个意象和思想完整的单元,整首诗共有三个意象,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2. 语言风格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备受称赞。

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意象,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诗句简练、优美,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3. 情感表达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颂扬,同时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语言,将爱情的美好与时间的无情相结合,表达了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和珍惜。

整首诗用“你”和“我”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爱情的信仰。

4. 意象赏析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许多意象来赞美爱情和探讨永恒。

“你的美丽”、“夏天的一天”、“时间的倒流”等意象,都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永恒。

这些意象在诗中起到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5. 主题探讨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主要探讨了爱情、美好与永恒的主题。

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永恒美好的追求。

与此他也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给予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通过对其结构、语言、意象、情感和主题的赏析,我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更深刻地领略了莎士比亚伟大的艺术魅力。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93 年至1599 年间创作的一组十四行诗,共154 首。

这些诗歌以爱情、友情、人生、时间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等的思考和感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形式严谨:每行诗通常有10 个音节,采用抑扬格五音步,整首诗由三个四行诗和一个对句组成。

2.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春天、花朵、太阳、月亮等,使诗歌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3. 情感真挚: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友情、人生等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

4. 语言优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语言优美、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珍品。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从作品的表面内容入手。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描写爱情、奇遇和魔法的喜剧,剧情发生在古雅典和仙境之间,有多重情感纠葛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莎士比亚通过此剧展现了对爱情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审视。

作品中不乏精妙的对白、绚丽的意象和精巧的结构安排,展现了莎士比亚在诗歌和戏剧方面的卓越才华。

深入挖掘,《仲夏夜之梦》所包含的主题是多元丰富的。

爱情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莎士比亚通过不同人物的爱情经历,揭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了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作品中的魔法元素也十分引人注目,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梦幻与幻想,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作品中还融入了角色的身份认同、社会等级与地位、性莂关系等主题,使得整部作品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在对《仲夏夜之梦》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中,笔者深受启发和感动。

莎士比亚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精细观察,更是将深刻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其中。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智慧和趣味,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又真实的世界中。

在笔者看来,作品中对爱情、幻想和现实的交织,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道德的思考,都是至今依然具有启迪意义的。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更是对人类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生动描绘。

通过对这部作品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感受到莎士比亚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洞察,对爱情、幻想和现实的交织,以及对社会道德的思考。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有幸能够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领略到这样一种永恒的美丽与智慧。

写手注:此为知识格式文章,内容主要以序号标注,总字数超过3000字,深度和广度兼具,完整展示了对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古今中外的诗歌中大量运用意象,所谓意象是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具体代表。

也就是说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情感方面的经验。

意象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是诗歌的精神。

朱光潜在《诗论》中写道:“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到具体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

一种意象与某种意义相关联,若反复运用就构成了象征。

象征是含义超出自身本意的任何事物或行为。

如玫瑰象征美或爱情;树象征家族的根源和分支;飞翔的鸟象征自由。

象征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被大量的运用着。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象征。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使用了多种意象。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爱与恨以及刻画时间的无情。

读懂莎士比亚的诗就如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说的“用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

“钥匙”指的就是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诗。

本文主要从自然和时间两方面分析莎士比亚诗中的意象。

一、莎翁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当诗人赞美爱友的美或表达内心喜悦时,他常用“玫瑰”、“太阳”、“春天”、“夏天”等能带给读者温暖与甜美的词。

但当他表达伤心沮丧的心情时,他却用“冬天”、“黄叶”、“日暮”等词,这些词带给读者的只有凄凉和酸楚,因为“意象是连接情感与思维的桥梁”。

借此我们可以把握诗人最初的思想,并且领会诗歌的主旨。

莎士比亚用日出日落来象征人的一生,冉冉升起的旭日新鲜又有活力,这正如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它冉冉升起给万物带来生机,当太阳到达天顶时,它在这一时刻最温暖、最耀眼、宛如一个人到达其人生与事业的顶峰。

日落就如人到暮年,虚弱、行将就木,只能靠回忆安慰自己。

诗人用此诗来规劝他的爱友尽早娶妻生子,不要等到年老寂寞时后悔。

这样通过日出日落这一意象,诗人成功地描述了人一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诗人一方面委婉地劝说爱友娶妻生子,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爱友的崇敬之情。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摘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的主题,洞察莎翁对自然、社会、友情、职业等的审美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意象是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灵魂,美学大师克罗齐曾这样谈论意象和艺术的关系:“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不能独立,意象也只为情趣而存在。

”①语言学家朱光潜认为,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融合与统一。

情趣来自于人的感受,起于自我,可经历而不可描绘;而意象起于外物,是观照得来的,有形象,可以描绘。

②概括起来,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意象众多,俯拾皆是。

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是理解这组十四行诗的一个关键所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来自不同的方面,每个意象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意象这把“钥匙”,来了解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以及人的生存价值。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意象众多,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来自自然界的意象,一类是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的意象。

前者包括自然万物和天气、季节的变化;后者则相对零散,涵盖了日常生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③一、自然意象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对自然意象的运用可谓是纷繁复杂,无所不能,涉及花草、季节、天体、海洋等。

在十四行组诗中,诗人对情感的描述特别多。

当诗人赞美“爱友”④之美或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欢喜和愉悦时,常使用一些能带给人们甜美和温暖的词语,如“春天”、“太阳”、“玫瑰”、“夏天”等;当他表达内心的沮丧、落魄和悲伤时,他使用了一些饱含酸楚和凄凉的词汇,如“冬天”、“日暮”、“黄叶”等。

诗人莎士比亚就是以运用这些自然界的意象作为桥梁,把情感与思维连接了起来,使我们能够把握诗人的真实思想,领会诗歌的主旨。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玫瑰意象的运用非常频繁。

除了在开篇就运用了玫瑰意象——“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之外,“玫瑰”和“玫瑰花蕾”等样的词语还在第18首、第35首等九首诗歌中多次出现。

英美名诗鉴赏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及其十四行诗赏析

英美名诗鉴赏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及其十四行诗赏析

期末学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英美名诗鉴赏学号1107050127 姓名刘欣专业商务英语成绩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及其十四行诗赏析一.威廉·莎士比亚的文学生涯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格兰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

父亲是一个商人,曾任过斯特拉特福镇的镇长。

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先后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

莎士比亚自幼就接触过戏剧,不断有一些著名的剧团来他家乡巡回演出,这些演出使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

在文法学校,他经常在课下研读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尝试练写诗歌。

14岁时,由于他父亲陷入债务,家道中落,莎士比亚不得不辍学谋生。

他18岁结婚。

1586年,他离开家乡, 赴伦敦谋生。

开始当过一家剧院的打杂工,在戏剧中扮演一些小角色。

在繁忙的演员生活之余,他开始从事剧本改编和创作。

在16世纪末叶,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部抒情长诗。

他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590年至1600年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莎士比亚初试创作,本时期是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期,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历史剧、喜剧和很少几部悲剧,这些剧作大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主要代表作为:《查理三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皆大欢喜》。

1601年至1608年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时期,本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辉煌时期。

在此期间,莎士比亚的文艺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他的创作艺术也达到了巅峰阶段,他创作了不朽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1609年至1613年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三时期。

在此期间,他的创作基调显得深沉和忧郁,他的作品开始由悲剧转向传奇剧,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其中后者具有深远意义。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摘要:莎士比亚(1564-1616)是世界文坛巨匠,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其十四行诗集展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真善美的主题。

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灵活地运用大量意象,表达自己对友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及忠贞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我们能够感知并走进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玫瑰意象;动物意象;四季意象作者简介:黄艳玲(1994.10-),女,土家族,重庆人,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族裔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1.引言“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美学、文艺理论及批评中。

意象是诗歌的灵感,是指“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具体代表”[1]444。

一种意象与某种意义相关联,若反复运用就构成了象征[2]73。

而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一般说来,意象的哲理性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形象的象征或暗示来达到的。

象征的“形象”实际是含有某种意义的载体。

例如鸽子象征和平、玫瑰象征爱情、水象征灾难等。

总的来说,意象的恰当使用可以赋予诗歌灵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就包含了各种意象,众多意象的书写,让诗歌宛如一幅幅行云流水的画卷。

借用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诗人婉转地歌颂友谊、赞美爱情,同时传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十四行诗中使用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自然界的意象,一类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

其中,自然意象主要包括自然界的万物以及季节的变迁等。

如“星星”,“玫瑰”,“夏天”等给人带来甜美、温暖等意象。

这些小到花草树木,大到宇宙天体的意象无不显示出诗人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娴熟的表达力。

诗人善于从自然万物中获取灵感,因此本文将对“玫瑰”,“动物”和“四季”意象进行分析,对这些自然意象的解读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十四行诗,而且有利于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独一无二的表达技巧以及其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情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
批判现实主义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批判,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现代社会中的不公和不义进行揭露,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 考和反思。
爱情与人际关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爱情、友谊、家庭等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现代人提供了处理情感关系的 启文学的贡献
诗歌形式的创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 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语言表达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极大地丰富了英 语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力。
深刻的人文关怀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性、情感和社会 的洞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思考
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对现代人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思考,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世界和 精神成长。
美好,表达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美的追求
02
诗人通过描绘爱人的美丽和优雅,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
及对美的短暂和易逝的感慨。
爱情的复杂
03
诗人揭示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展现了爱情的痛苦、矛盾和挣
扎,以及在爱情中的人性的弱点。
生死与时间
生死轮回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探讨了生与死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 死亡必然的感慨,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领悟。
人性的弱点
诗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如自私、贪婪、虚荣等,以及这 些弱点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人性的美好
诗人也赞美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 对人性的理想和追求。
0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 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概念具 象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鉴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鉴赏

Thank You~~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QuatrainⅡ
C: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D: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C: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D: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Quatrain Ⅲ E: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F: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E: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F: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Couplet G: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G: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QuatrainⅡ: C: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D: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C: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D: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休恨那烈日似火 转眼会清冷来袭 休叹那百花零落 摧折于无常天意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摘要:一、引言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三、十四行诗的赏析四、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五、诗歌的艺术特色六、结论正文:一、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因其深刻的人性洞察、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而广受赞誉。

其中,《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森林中的神奇爱情故事。

而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它们饱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二、莎士比亚与《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其创作于16 世纪末期。

这部作品以古代雅典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森林中寻找爱情的故事。

在他们的冒险中,他们遇到了仙王奥伯龙和仙后泰坦尼亚,以及一系列神秘的精灵和魔法。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森林世界。

三、十四行诗的赏析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

这些诗歌或描绘了爱情的甜蜜,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或赞美了自然的美丽。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歌是: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这首诗歌以夏天的日子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短暂。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使人仿佛置身于夏日的午后,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风的轻柔。

四、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摘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其洗练的用词、丰富的语汇、新颖的比喻、巧妙的结构和铿锵悦耳的音调而经久不衰,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诗坛上绽放的一束绚丽花朵。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尤其是1至126首,使用了多种意象。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或赞美友人,或表达自己的爱与恨,或刻画时间的无情。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用(诗)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他的心扉”。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源于自然界的意象,包括自然万物、天气、季节等;二是对社会、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学科艺术的设想,本文将重点分析诗中的自然意象。

关键词:十四行诗意象时间自然十四行诗和意象1. 引言意象(image)是诗歌惯用的表达手段。

所谓意象是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具体代表,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是诗歌的精神。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中写道:“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到具体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

(朱光潜,1984)。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尤其是一至126首,使用了多种意象。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赞美他的爱友,表达诗人的爱与恨以及刻画时间的无情。

读懂莎士比亚的诗就如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说的,“用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

“钥匙”指的就是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诗。

而我们要用诗中的意象作为钥匙来开启这154首诗的大门。

本文主要从自然和时间两方面分析莎士比亚诗中的意象。

2.十四行诗中的自然意象莎士比亚用日出日落来象征人的一生。

冉冉升起的旭日正如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Lo, in the orient when the gracious light/lifts up his burning head, each under eye/serving with likes his sacred majesty.” (Sonnet7) 在这里,“gracious light” 指太阳。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内容‎简介‎:‎‎‎摘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日‎意象‎产生‎的完‎美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空‎间合‎成理‎论和‎经验‎认知‎观,‎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夏‎日意‎象产‎生的‎完美‎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

正‎如美‎学家‎布洛‎克所‎说:‎‎‎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橘子‎旁边‎,它‎们便‎不再‎是一‎个柠‎檬和‎一个‎橘子‎,而‎变成‎了水‎果。

‎意‎象的‎这种‎特殊‎建构‎能力‎,来‎自意‎象独‎具的‎性质‎和功‎能。

‎美学‎大师‎克罗‎齐在‎谈到‎意象‎和艺‎术的‎关系‎时也‎曾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不‎能独‎立,‎意象‎也只‎为情‎趣而‎存在‎。

‎艺术‎作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作‎品中‎的艺‎术符‎号‎意象‎,具‎有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建‎构性‎。

曹‎苇舫‎等(‎20‎0‎‎2‎)认‎为诗‎歌意‎象的‎建构‎功能‎主要‎通过‎意象‎的并‎置性‎、组‎合性‎、不‎确定‎性和‎意象‎角度‎的创‎新性‎实现‎。

朱‎徽(‎19‎96‎:‎‎1‎1-‎1‎‎5‎)‎对诗‎歌的‎组合‎方式‎及其‎作用‎做了‎详细‎的解‎释,‎认为‎拼合‎(组‎合)‎、并‎置、‎派生‎、叠‎加等‎方式‎,对‎诗歌‎有着‎重要‎的建‎构功‎能,‎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具体‎化形‎象化‎抽象‎概念‎,同‎时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以及‎创造‎意境‎和增‎加感‎染力‎。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曹润宇王莹一、简介本文以国内针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赏析、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全局出发,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结构和意象进行研究。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诗作的结构和意象的研究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结构并非全是一成不变的4-4-4-2形式,而是多样化的:诗中的意象具有时代性、谚语性、中心性、系列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除此之外,尝试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个别作品进行诠释和评析也是本文的重心之一。

二、文献回顾在国内,目前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相对来说滞后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诗作的赏析,主要分为两类:诗作的单篇赏析和译文后附加的简要分析。

前者散见于各种杂志刊物。

这一类文章总体来说涉及的诗作不多,而且集中在少数几首在国内比较普及的诗作,比如第18首、29首、116首等。

后者如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在大部分译文后面,屠岸先生就诗歌的内容作了一小段简要译解。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解释现在看来显得相对简略和单薄。

另外就是1995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石宗山和崔健编著的《友谊与爱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欣赏》。

这本书选取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部分诗作的译文,并附加了简短的欣赏。

第二种是对诗作的研究,分为单篇的学术论文和专门著作。

学术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期刊,而专门的著作目前国内只有一本,即罗益民所著英文版《时间的镰刀》。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此书主要集中于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进行了研究。

第三种是对诗作的注释。

首先是各家在选编英诗选集的时候,选取少数几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进行了注释。

有的版本中还带有针对所选诗作的赏析。

其次是全本注释。

目前国内的全注释本不多,有:钱兆明注释的《十四行诗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此版本侧重个别单词的解释,注释整体比较简单,忽略了诗中的很多难点和要点;李明强译注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该版本是近年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注释最为详细全面的一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夏日意象建构认知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夏日”的意象建构是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即通过情感、思考等形式联系起来的。

其中用更加丰富的语言及意象将整个夏季的无限魅力直观的地展现出来了。

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意象建构中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诗中传达出的主题,描绘出一个富有意义及文化背景的印象。

首先,从第一节“酒杯苔藓浸,夏日野步稳”开始,莎士比亚以自然景象为描述背景,将夏季的光热与丰美的自然风景相融合。

其中的酒杯、苔藓等描画的很实在,但却又能体现出自然丰盈,带有芳香味道。

此外,“夏日野步稳”又增添了一种悠然而和谐的节奏,极其符合夏季休闲乐活的气息。

采用自然的色彩和景物,作者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夏季的温馨之美。

其次,在第二节“夏日黄花布,鸟语花饮香”中又提出了另一种丰富的失意。

黄花、蝴蝶等夏季花卉和鸟儿的飞翔,枝叶的蚊香,清新的饮香,都营造出一种舒有的节奏。

这种丰富的夏季景物呈现出令人兴奋的快乐与美好。

花卉给夏季带来希望、多彩,而鸟儿的歌声令人格外欢乐。

作者在情绪上也给新加入夏季的朋友们作了一种意象和形象的表现,表达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

最后,第三节“夏日朋友侣,一唱一笑间”给人一种清新、缤纷的情感。

夏季,是拥有许多欢乐日子的季节。

就像唱歌、笑话一样,朋友们也会一起结伴,去放风筝或吹泡泡,不断相互竞争,凝聚更加密切的友谊。

作者用朋友侣这一代词概括了夏季朋友之间微妙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和谐、快乐的氛围。

总体来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夏日”通过各种自然景象与有趣的文化背景,准确地展现了夏季的美好。

它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形式连结起来,从而表达了对夏季温馨的怀念,也对夏日里短暂而又美好的生活充满想象力和憧憬。

正是通过这些意象建构形成的立体空间,使整首十四行诗堪称壮观绝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及意象特征
曹润宇王莹
一、简介
本文以国内针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赏析、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全局出发,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结构和意象进行研究。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诗作的结构和意象的研究上。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结构并非全是一成不变的4-4-4-2形式,而是多样化的:诗中的意象具有时代性、谚语性、中心性、系列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除此之外,尝试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个别作品进行诠释和评析也是本文的重心之一。

二、文献回顾
在国内,目前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相对来说滞后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诗作的赏析,主要分为两类:诗作的单篇赏析和译文后附加的简要分析。

前者散见于各种杂志刊物。

这一类文章总体来说涉及的诗作不多,而且集中在少数几首在国内比较普及的诗作,比如第18首、29首、116首等。

后者如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在大部分译文后面,屠岸先生就诗歌的内容作了一小段简要译解。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解释现在看来显得相对简略和单薄。

另外就是1995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石宗山和崔健编著的《友谊与爱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欣赏》。

这本书选取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部分诗作的译文,并附加了简短的欣赏。

第二种是对诗作的研究,分为单篇的学术论文和专门著作。

学术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期刊,而专门的著作目前国内只有一本,即罗益民所著英文版《时间的镰刀》。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此书主要集中于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进行了研究。

第三种是对诗作的注释。

首先是各家在选编英诗选集的时候,选取少数几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进行了注释。

有的版本中还带有针对所选诗作的赏析。

其次是全本注释。

目前国内的全注释本不多,有:钱兆明注释的《十四行诗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此版本侧重个别单词的解释,注释整体比较简单,忽略了诗中的很多难点和要点;李明强译注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该版本是近年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注释最为详细全面的一部。

第四种是翻译。

目前大陆所见的全译本主要有:
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梁实秋译《十四行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2001)
比较各个译本,会发现每个译本都有其出色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

除语言和诗歌形式之外,因为对于诗歌翻译来说,这两点永远都值得推敲,几乎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这里的不当主要指对原诗的理解,可能由于资料匮乏,产生了一些明显的误解。

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特征
在十四行诗的独特形式,使其形式和内容紧密关联。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在选词方面,而且在结构方面也同样发挥着表达诗歌意蕴的作用。

莎士比亚写作的十四行一般遵照英式的韵脚格式。

分为四节:三个四行和一组对句。

前三节集中阐述一个主题,结论出现在最后发人深省的对句之中,实现逻辑推理的升华。

比如第60首:
惊涛骇浪来拍岸,时光匆匆奔向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天过了又一天。

光海诞生小生命,不知不觉长成材,
纯洁高尚美青年,世上人人都惊叹。

于是时间来捣乱,将它作品来摧残,
在他脸上刻皱纹,破坏他的娇丽颜。

谁能对抗恶时间?唯我不朽美诗篇,
直到最后审判日,我的诗歌尚流传,
风流倜傥美青年,诗歌里面舞翩跹。

本诗的结构和韵脚严格按照4-4-4-2的四部格式。

各个部分循序渐进不断强化主题,情绪也逐渐加强,直至最终的对句拨云见雾,达到高潮。

在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英式格式的十四行诗在数量上占据多数,此外,意大利式十四行诗的二段结构也为数不少。

这种十四行诗一般是前八行铺垫主题,引出矛盾或表达渴望,利用余下的六
104
行给出结果。

比如第63首:
时间将来逞凶残,青年将和我一般。

老眼昏花没精神,如同落叶在飘零,
青春活力不再来,如同太阳落西山。

我为青年赋诗篇,君之风采永相传。

诗歌长吟人常在,死神拿你也无奈。

直到最后审判日,世上的人都死去,
风流倜傥美青年,诗歌里面舞翩跹。

除了英体四段式,意体两段式的结构外,莎士
比亚十四行诗有些在在内部结构上明显地分为三部分。

比如第54首:
如果美人也贞洁,她们玉体更动人,
我们爱看玫瑰花,也爱把她香气闻,
野蔷薇花也美丽,可惜没有芬芳味,
荆棘丛中一点红,夏天风中来争辉。

她们徒有美外表,一生无人来追求,
玫瑰花儿可不同,死后玉体被蒸馏,
永留芬芳在人间。

英姿飒爽美青年,
当你寿终正寝时,你的青春和玉体,
不会随风而飘散,永远活在我诗篇。

此诗可分为2-10-2三个部分,属于典型的“点题、论证、结论”三段论式结构。

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特征
意象对诗歌艺术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意象是诗歌以词语为笔触勾勒出的画面。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运用非常丰富,正确解读这些意象是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关键。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

自然意象包括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社会意向则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莎士比亚在第二个类别意向的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第23首诗中,诗人把为爱情所困的自己比作笨拙的演员
:“像舞台上笨拙的演员,在慌乱中忘掉了台词。

”因为在16世纪的英国,戏剧演出盛行,莎士比亚就投身其中,曾写过剧本,也曾上台表演,生活富足之后又投资剧院,对舞台表演是非常的熟悉,这就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具有时代特征的例证之一。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还有中心性、衍生性和冲突性等特点。

有些诗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意象展开的,解读了这个中心意象,也就解读了全诗,比如第33首:
红日冉冉升蓝天,光芒万丈照人间,
广柔原野百花开,小河流水放光彩。

风流乌云飞满天,厚颜无耻来纠缠,
太阳玉体遭污染,无精打采溜下山。

我的太阳也曾经,光芒万丈照我身。

他仅暂时属于我,又把玉体献他人。

天上太阳有污点,地上太阳也难免。

情人红杏爱出墙,我的爱情不变迁。

按照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顺序,他在本诗
中首次对挚友产生微词,但态度仍旧温和谦逊、不
怒不燥,甚至极力为友人的背叛寻找借口,将其比
喻成暂被乌云遮蔽的太阳,而这一意象贯穿始终,
对诗歌意境构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的衍生性也是其高超技
巧之一,他的一些诗并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意象发展,
而是衍生出多个系列意象,而且这些意象通常具有
某方面的共性。

这种共性就像一条无形的线,把诗挚友对其不忠,但诗人却为友人的错误不断开脱。

“温
柔贼”这一自相矛盾的意象,深刻恰当地表达了此刻诗
人内心深处矛盾重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五、结语
由于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解读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还没有出现针对每首诗的评析专著,译诗也存在若干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尝试在注释、赏析两方面做一些探讨。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注释问题。

鉴于国内现有莎士比亚注释本的简单性和不完善性,后续研究在进行注释的时候,应尽量做到详细、可读,并使用双语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其次是每首诗的评析。

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几乎每首诗都可以独立出现,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

在整体上,这些诗作又隶属于一个系列,组成一部完整的十四行抒情诗集。

同时还应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意象、社会文化、音韵等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明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范志慧,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2006(05).
[3]罗益民.时间的镰刀[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
[4]邓巨,等.论典籍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以《道德经》英译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2009(04).
[5]王改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J].外国文学,2006(03).
[作者简介]
曹润宇(1979—),男,河北唐山人,研究生,河北联合
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
语料库翻译语言学研究;王莹(1979—),女,河北唐山人,
研究生,唐山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研究。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