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轮式车辆期望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转向控制方法

合集下载

车辆横摆角速度估算方法的研究

车辆横摆角速度估算方法的研究

车辆横摆角是指在汽车运动过程中,车辆沿着垂直于车辆轴线的方向旋转的角度,通常称为横摆角或侧倾角。

车辆横摆角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速度、转弯半径、车辆的转动惯量和车辆的重心高度。

计算车辆横摆角的速度估算方法包括基于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和基于数据拟合的方法。

基于动力学建模的方法是通过对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然后使用物理学原理来解决方程组来计算车辆的横摆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车辆的运动特性,但是缺点是建模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物理学知识。

基于数据拟合的方法是通过对车辆实际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得到车辆横摆角与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这个函数关系来计算车辆横摆角。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缺点是准确性受到测试数据的影响,并且无法准确地反映车辆的运动特性。

总的来说,车车辆横摆角速度估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运动特性,并且可以为车辆的设计、控制和安全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车辆横摆角速度估算方法包括基于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和基于数据拟合的方法。

基于动力学建模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车辆的运动特性,但是建模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物理学知识。

基于数据拟合的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准确性受到测试数据的影响,并且无法准确地反映车辆的运动特性。

在选择车辆横摆角速度估算方法时,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和需求,并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来进行选择。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对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轮式装甲车辆不同差速器方案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_孟红

轮式装甲车辆不同差速器方案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_孟红

轮式装甲车辆不同差速器方案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孟红1,项昌乐2,孙旭光1,李军1,剧冬梅1(11中国兵器工业系统总体部,北京100089;2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以某轮式装甲车辆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虚拟样机,使用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按国军标试验规范模拟了其稳态回转性能等相关科目仿真,对不同差速器方案对该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车辆在不同差速器方案下的操纵稳定性,通过相应试验科目结果对比,证明仿真模型正确,仿真结果可信。

关键词:机械学;轮式装甲车辆;操纵稳定性;性能仿真 中图分类号:U46312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093(2009)0320262206Simulation R esearch on Wheeled Armored V ehicle OperatingStability in Different Differential Mechanism SchemesM EN G Hong 1,XIAN G Chang 2le 2,SUN Xu 2guang 1,L I J un 1,J U Dong 2mei 1(11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Beijing 100089,China ;21School of Mechanical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aking a certain wheeled armored vehicle as research object ,its steady state steering perfor 2mances and corresponding subjects were simulated by the established virtual prototype ,the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and the test specifications in G JB test standard.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fferential mechanism schemes on operating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was analyzed in detail.For different schemes ,the operating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was valued synthetically.The correctness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e tested ones for corresponding subjects.Key words :mechanics ;wheeled armored vehicle ;operating stabilit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收稿日期:2007-08-08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型号项目资助(WZ0001)作者简介:孟红(1971—),女,高级工程师。

车辆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方法

车辆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方法
2控制系统设计1性能指标车辆的横摆角速度是衡量车辆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标志若能控制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期望值的差值将能提高车辆运动的安全性因而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为为期望的横摆角速度数值期望的横摆角速度数值可以采用理想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车辆横摆角速度代替lrcrcfcrlfcfcfcrks反映了车辆的转向特性当其为零时车辆具有中性转向能力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应取ks附加的车辆横摆力矩mz的大小受到产生该力矩的轮胎制动力大小的约束因而必须在式中增加一个惩罚项10其中w为一权系数
配将使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策略变得更加实用。仿
图 4 质心侧偏角响应曲线
4 结束语
真计算结果表明控制车辆的横摆力矩能够获得更好 的车辆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响应, 因而建立的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提
建立了横摆角速度跟踪控制模型, 该控制方法 只需要控制车辆的制动力矩就可以实现。随着电动
优控制解为
u( t) = - Q-2 1 BT ( PX - g)
( 14)
详细求解过程见文献[ 6] 。
其中 P、g 满足
- PA - ATP+ PBQ-2 1BT P- CTQ1 C= 0 ( 15)
·
g=
-
( A-
BQ-2 1 BT P) Tg-
CT Q1z
( 16)
考虑尽快跟踪则
·
g=
0,
从式(
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郭孔辉, 轧浩, 宗昌富. 横摆角速度反馈汽车转向控 制的理论研究[ J] . 中国机械工程, 2000, 11( 1~2) : 61~64. 2 Esmailzadeh E , G oo dar zi A , V ossoug hi G R . Optimal yaw moment co ntro l law for impr o ved vehicle handling [ J] .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汽车横摆角速度是指汽车在转弯过程中横向旋转的速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稳定性和驾驶员的驾驶感受。

下面将从横摆角速度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横摆角速度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控制横摆角速度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横摆角速度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横摆角速度的大小与汽车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或急转弯时,横摆角速度会增大。

如果横摆角速度超过汽车的稳定性极限,就会发生失控的情况,甚至造成翻车等严重事故。

因此,合理控制横摆角速度对于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二、横摆角速度的产生原因横摆角速度的产生是由于转弯时车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当车辆转弯时,车辆的质心会受到向外的离心力作用,使车辆发生横向位移。

而为了保持平衡,车辆必须产生一个与离心力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横摆力。

横摆力的产生导致车辆产生横摆角速度。

三、如何控制横摆角速度为了保证转弯时的安全稳定,驾驶员需要控制横摆角速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1.减速转弯:在转弯前适当减速可以有效降低横摆角速度,减少车辆失控的风险。

驾驶员应提前观察路况,合理选择转弯速度。

2.合理使用刹车:在转弯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适当使用刹车,减少车辆的速度,并控制横摆角速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刹车过猛会导致车辆失去抓地力,进一步加剧横摆角速度的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刹车。

3.正确使用转向:在转弯时,驾驶员应正确使用转向,避免急刹车或急转向造成车辆失控。

合理使用转向可以使车辆平稳转弯,控制横摆角速度。

4.平稳加减速:在转弯过程中,驾驶员应平稳加减速,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

急加速或急减速会导致车辆失去平衡,增加横摆角速度。

总结:汽车横摆角速度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稳定性和驾驶员的驾驶感受。

合理控制横摆角速度是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手段。

驾驶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速转弯、合理使用刹车、正确使用转向和平稳加减速等,来控制横摆角速度。

横摆与侧偏联合控制在汽车操稳中的应用

横摆与侧偏联合控制在汽车操稳中的应用

横摆与侧偏联合控制在汽车操稳中的应用刘丛志;王铃燕;马卢平;任冰禹【摘要】The vehicle operation stability plays a vital role for automobile safety performance.The robustness of vehicle operation stability control can be improved by establishing accurately the dynamics model and obtaining precisely the parameters of motion states of the vehicle.In this case,the model of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 system and the thre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are established,as well as the vehicle dynamic model And a state observer based on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s designed for estimating optimally of the vehicle motion state.The combin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vehicle slip and yaw is proposed.At the same time,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for the combination control of yawing angular velocity and side-slip angle.Finally,the test results of hardware in the loop show that the slip and yaw of the vehicle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ation control strategy,which can improve the vehicle operation stability.%汽车操稳性对汽车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确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和获取车辆运动状态参数,可以提高汽车操稳性控制的鲁棒性.首先建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模型及其三闭环控制系统,其次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状态观测器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最优估计.提出汽车侧偏与横摆联合控制策略,并引入分配系数实现对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联合控制.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联合控制策略可有效地控制汽车的横摆与侧偏,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操稳性.【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操稳性;整车动力学模型;卡尔曼滤波;联合控制【作者】刘丛志;王铃燕;马卢平;任冰禹【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U461.6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车辆的行驶速度得到了普遍提高,而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安全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汽车侧偏角与横摆角的仿真与估计

汽车侧偏角与横摆角的仿真与估计

汽车侧偏角与横摆角的仿真与估计作者:陈乐珠韩峻峰潘盛辉熊玉来源:《汽车科技》2011年第01期摘要:为了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汽车状态观测器模型对难以测量的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的数据进行估计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基于二自由度汽车模型上对质心侧偏角进行估计及仿真分析,仿真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吻合,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扩展卡尔曼滤波;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中图分类号:U4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1)01-0031-03Estimation of Automobile Side-slip Angle and Yaw AngleCHEN Le-zhu1, HAN Jun-feng2, PAN Sheng-hui3, XIONG Yu1(1.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2.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Nanning 530117,China;3.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China)Abstract: To improve the vehicl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an observer of vehicle model to measure the sideslip angle and yaw rate data is necessary to be designed. This paper,us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algorithm and basing on two degrees of freedom vehicle model to estimate the side slip angle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s and the simulation value are met. They are full of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Extended kalman filter;Side-slip angle;Yaw rate汽车质心侧偏角是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双重转向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双重转向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双重转向直接横摆力矩控制阳贵兵;马晓军;廖自力;刘春光【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针对某型8轮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设计一种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双重转向控制方法,建立车辆双轨2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包含滑移转向工况的车辆参考模型,并对滑移转向比采用基于车速与路面附着条件的模糊调节.为平衡横摆角速度控制与质心侧偏角限制之间的矛盾,在控制模型中,以横摆角速度作为直接控制变量,以质心侧偏角作为约束量,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计算期望的横摆力矩,横摆力矩分配过程中采用预分配与驱动防滑控制相结合的分配策略.利用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双重转向控制算法进行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重转向控制,能有效提高车辆转向的机动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对于提高轮式装甲车辆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8页(P211-218)【作者】阳贵兵;马晓军;廖自力;刘春光【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81【相关文献】1.四轮转向车辆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J], 祁永宁;陈南;李普2.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J], 谭洪亮; 曹也3.基于分层模型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J], 张征; 马晓军; 刘春光; 陈路明4.四轮转向车辆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J], 田燃; 肖本贤5.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稳定性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J], 廖自力;蔡立春;张新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

汽车横摆角速度定义
汽车横摆角速度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横向旋转的速度,也就是汽车围绕垂直轴的旋转速度。

这个角速度对于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行驶中,经常会出现转弯、变道或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快速躲避的情况。

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就是在这些操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

当车辆转向时,车身会产生横向的旋转运动,而横摆角速度就是描述这种旋转运动快慢的指标。

横摆角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速度、转向角度、轮胎附着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横摆角速度越大,车辆在转弯时所受到的侧向加速度也越大,这会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

如果横摆角速度过大,车辆容易失控,甚至发生侧滑等危险情况。

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驾驶员在转弯或变道时需要注意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

通常情况下,驾驶员会通过方向盘的操作来控制车辆的转向角度,从而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

此外,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轮胎性能等也会对横摆角速度产生影响,因此车辆的维护保养和性能调校也至关重要。

在高速行驶或紧急情况下,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会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遇到转弯或需要紧急躲避障碍物,驾驶员需要及时准确地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以确保车辆稳定地通过障
碍物并保持在道路中心线上。

总的来说,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是影响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并通过合理的操作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车辆的设计和性能也会直接影响到横摆角速度的大小,因此车辆的维护保养和性能调校同样至关重要。

装甲车辆工程《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K》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工程《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K》课程教学大纲

《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K》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01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Wheeled Armored Vehicles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轮式装甲车辆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基本原理、方案设计与评价,以及轮式装甲车辆的技术发展等知识。

为学生完成《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与《装甲车辆防护技术》、《装甲车辆火控技术》及《轮式装甲车辆新技术与创新》等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所需的预备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技术系统的机动性、防护及火控三大功能2.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机动性的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操纵系统技术构成及其作用原理与方案设计3.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防护技术与火控技术的系统构成及其用原理4.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信息技术与战场态势感知系统5. 了解当代轮式装甲车辆先进技术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对基本原理、基本工程技术和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认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结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工程制图A2》、《理论力学B》、《机械设计A1》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_周红妮

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_周红妮

并基于建立的二自由度整车仿真模型, 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质心侧偏角; 横摆角速度; 车辆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U4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483( 2008) 02- 0006- 05
Study on Influence of Sideslip Angle and Yaw Rate on Vehicle Stability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Vol. 22 No. 2 Jun. 2008
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对车辆稳定性的 影响研究
周红妮, 陶健民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2)
摘 要: 通过对车辆稳定性控制理论研究, 得出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是稳定性控制的重要控制变量。
表 1 拟和系数
A0 1.65 A7 0.77394
A1 - 34.0
A8 0.002289
A2 1250.0
A9 0.013442
A3 3036.0
A10 0.003709
A4 12.8 A11 19.1656
A5 0.00501
A12 1.21356
A6 - 0.02103
A13 6.26206
车辆的转向特性一般由前、后轴侧偏角 αf 、αr
的绝对值之差来确定:
>!
#

#
αf -
α = 0 ## " r#
#
< 0 ##
$
不足转向 中性转向 过多转向
( 14)

αf = δ- β-

六轮无人差动转向车辆控制策略设计

六轮无人差动转向车辆控制策略设计
(1.同济大学 汽车学院,上海 201804;2.同济大学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804) 摘 要:分析了差速转向无人车辆的控制系统框架,将控制系统分为规划决策层、整车控制层和执行器 控制层。基于混杂系统理论设计整车控制策略:划分车辆工作模式,设计了各个工作模式之 间的切换路径、切换逻辑以及车辆动力学学控制算法。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工作模式能 够按照期望路径切换,动力学控制算法能够准确的跟踪车速需求和转向需求指令。 关键词:无人车;差动转向;混杂系统;整车控制策略;动力学控制 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6)11-0014-07
车辆安全可靠运行并快速响应上层指令。本文基于混杂 系统理论,设计了无人车辆整车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 车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无人车辆机械及控制系统
1.1 车辆底盘机械系统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辆六轮全轮驱动、差速转向、 具有无线遥控/程控功能的汽油动力无人驾驶全地形车。 车辆底盘传动系统机械结构布置如图 1所示,包括 汽油发动机、CVT(无级变速箱)、减速箱、差速器、 传动轴和传动链等组成。除此之外,车辆的制动装置是 在差速器左右两端的输出轴上各有一套独立的电控液压 盘式制动系统(EHB)。
离散操作层中的 Q 是一个离散事件状态的有限集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根据外部输入Γ 决策而来,是直接能 控的,相当于系统输入;Σu 是由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演化 而来的结果决定的事件集合,相当于系统反馈,是不能 直接控制的。 执行器α将离散变量转换为受控对象的连续输入信 号,事件生成器将连续变量转化为离散变量。其中u(t) 为外部控制向量, u d(t) 为内部控制向量, x(t) 为对应的 状态向量。 除此之外,外部离散事件控制输入 Γ 和连续变量控 制输入 u(t) 还存在制约关系,离散事件观测值 Λ 与连续 变量观测值y(t)也存在着耦合关系,这与混杂系统本身 特性有着密切关系。 该无人车的整车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混杂系统。 首先,车辆具有许多不同的运行状态,这些状态都是离 散的,通过事件驱动状态的转移。而且无人车的整车工 作模式的控制可通过状态间的流程图来描述,是典型的 离散事件状态系统。其次,车辆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运 行属于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可用车辆动力学方程描述。 这两个系统的互相作用组成了无人车的混杂系统。 2.2 整车控制层分层架构 无人车的行驶工况复杂,工作模式较多,在工作过 程中需要频繁在停机、待机、怠速运转、行驶和原地转 向等多个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除此之外,在不同的 工作模式下,对无人车的运动控制算法要实现对不同车 速和横摆角速度需求的跟踪,输出相应的执行器指令。 根据混杂系统理论,结合整车控制系统层的特点,将整 车控制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 制,另一部分是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控制部分,同时设计 一定的切换策略满足混杂系统中离散事件和连续变量动 态系统之间的交互,能够有效降低开发的复杂度和难 度。无人车整车控制系统层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部分根据上层控制指令和 车辆状态信息进行模式识别、模式切换和故障诊断与处 理,输出控制器模式状态和下层控制器的参考输入。根 据车辆工作模式定义和模式下的不同期望控制目标,运 动控制层由车速控制器和横摆角速度控制器组成,产生 控制律控制发送至执行器控制层,跟踪上层的行驶控制 指令。

一种轮式差速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计算方法

一种轮式差速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计算方法

一种轮式差速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计算方法
差速转向车辆在车辆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差速装置使两侧
轮胎转速不同,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

为了更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转向动作,我们需要计算车辆的横摆角速度。

为了计算差速转向车辆的横摆角速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首先,获取车辆的速度和转向角度。

通过车辆的速度传感器和转向角传感器,我们可以得到车辆的当前速度和转向角度。

2. 接下来,确定车辆的轮胎半径。

车辆的轮胎半径是横摆角速度计算的关键参
数之一,它可以通过车辆制造商提供的轮胎规格手册或测量来确定。

3. 然后,计算车辆的差速。

差速是指车辆两侧轮胎转速的差异,它可以通过使
用车辆的转向角度和转向率来计算。

4. 最后,利用差速和轮胎半径计算车辆的横摆角速度。

通过将差速值除以车辆
的轮胎半径,我们可以得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

这种轮式差速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从而提供给车辆控制系统有关车辆转向动作的重要信息。

通过实时监测和计算车辆的横摆角速度,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差速转向车辆的转向性能,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悬挂系统、重心高度等
对横摆角速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和模型验证来得到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驾驶中的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

驾驶中的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

驾驶中的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驾驶一辆车需要掌握各种技巧和知识,其中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这些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还能让驾驶者更加灵活自如地应对路况变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驾驶中的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希望对您的驾驶经验有所帮助。

一、横向位移技巧1. 正确使用方向盘:在进行横向位移时,正确使用方向盘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左转,应向左转动方向盘;对于右转,应向右转动方向盘。

同时,应根据道路情况和车辆的速度来调整方向盘的角度,以保证稳定和安全的转弯。

2. 注意车辆的倾斜角度:在进行横向位移时,车辆的倾斜角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转弯或变道时,要注意车辆的倾斜角度,并及时调整车速和方向盘的转动,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3. 注意横向位移的速度:在进行横向位移时,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快的速度会增加车辆的侧倾风险,而过慢的速度可能会影响交通流畅。

因此,应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标志来选择合适的速度进行横向位移。

二、变道技巧1. 使用转向灯:变道时,驾驶者应提前使用转向灯来提醒其他车辆自己的行驶意图,从而减少潜在的危险。

在使用转向灯时,要注意提前打开,并保持持续的信号。

2. 观察后视镜和侧视镜:在进行变道时,驾驶者应先观察后视镜和侧视镜,了解后方和侧方的车况。

确保周围没有车辆或行人后,再进行变道。

3. 注意盲区:驾驶者在进行变道时,要特别注意盲区。

盲区指的是后视镜和侧视镜无法观察到的区域,通常是车辆后方和侧方的死角。

为了避免盲区造成的事故,驾驶者在变道之前应先变换视线,以确保没有车辆在盲区内。

4. 快速、稳定地变道:变道时应以快速、稳定的方式进行。

迅速打方向盘,但同时控制好速度,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并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

总结:驾驶中的横向位移和变道技巧是每位驾驶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正确使用方向盘,注意车辆的倾斜角度,控制横向位移的速度,以及灵活运用变道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安全和自如地驾驶车辆。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改进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改进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的计算方法改进黄新;丁志中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8(0)9
【摘要】基于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对车辆的稳态转向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多数文献中给出的稳态转向特性下横摆角速度以及转弯半径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提出了动态稳定因数的概念,使修正后的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与实际驾驶过程中的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更一致.另外,通过对修正后的横摆角速度和转弯半径进行仿真实验,说明动态稳定因数的提出虽然对横摆角速度的影响较小,但是改善了转弯半径.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黄新;丁志中
【作者单位】芜湖技师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4
【相关文献】
1.软钢阻尼体系等值线性计算方法改进 [J], 阮永辉;刘富君;李晓玮
2.反应率线性外推含钆燃料燃耗计算方法的改进 [J], 陈国华;俞陆林;蒋校丰;张少泓
3.挡土墙非线性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J], 俞缙;周亦涛;吴亮清
4.二自由度结构非线性振动响应的递归数字滤波计算方法 [J], 张森文;C.W.S.TO
5.鼓式制动器的二自由度制动蹄性能参数计算方法改进 [J], 吕振华;赵玉超;韩文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外文)翻译英文原文名Desired yaw rate and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during cornering for a six-wheeled vehicle中文译名六轮式车辆期望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转向控制方法系别汽车工程系专业班级交Y081班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填表日期二〇一一年9月译文:六-轮式车辆期望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转向控制方法.1)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汉城国立大学,汉城151-744,韩国2)电脑辅助机械设计工程,大津大学,Gyoenggi 487-711,韩国3),大田305-600,韩国国防发展局5-3-3集团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改善六轮式车辆在转弯时的操作稳定性为目标转向控制方法。

六轮式车辆,相信比四个轮子的车辆在其跨越障碍的能力,越野性能和当一个或两个轮胎刺破时故障安全处理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虽然人们研究和开发许多方法来提高四轮车辆的横向稳定性,但六轮式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近年来一些六轮式车辆的研究已经报道,但它们是有关用四轮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去控制六轮车辆的转向。

在本文中,通过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的控制以提高转弯时的操作稳定性,提出了适合六轮式车辆所需的横摆角速度。

此外,设计了带有6个独立控制驱动马达和六个独立控制的转向私服马达的按比例缩小的汽车模型。

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性能是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模型的车辆仿真模拟和按比例缩小的车辆实验验证的。

关键词:六轮式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所需的横摆角速度,按比例缩小的车辆1. 引言一个独立的6WD(四轮驱动)/ 6WS(转向轮)机制在特殊的用途的、军事的装甲车得以应用,以加强其转向性能和越野驱动能力。

六轮式车辆,相信比四个轮子的车辆在其跨越障碍的能力,越野性能和当一个或两个轮胎刺破时故障安全处理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为了一个六轮车辆在转弯时达到最好的可操作性,中间及后轮转向角度根据前轮的转向和六轮式车辆的速度角度,需要加以控制。

许多方法已被研究,并积极开发,使四轮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得到大大地提(Zanten,1998;Nagai et al,1999;Nagai etal.2002;Shino et al.2001;Shibahata.1992;Song etal.2007)。

然而,只有少数研究六轮式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Huh et al.(2000年),设置中间车轮转向角度,前轮转向角的一半和控制的后轮转向角度,以尽量减少六轮车辆的侧滑角。

杰克逊和克罗拉(2002)提出的横摆角速度控制方法,使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六轮式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提高。

Chen et al.(2006年),使用积分控制的LQR(线性二次型调节)技术实现了中间、后轮转向角度的控制。

An et al.(2006年)在前轮转向角度和速度的基础上使用积分控制的LQR(线性二次型调节)技术实现了前、中间、后轮转向角度的控制。

然而,他们用的四轮车辆所需的横摆角速度控制在转弯时的六轮汽车的操纵。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考虑中间轮的效应来影响控制目标。

在本文中,通过对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的控制提高了独立控制六个轮子的转向角度转弯过程中的操控性。

提出所需适合六轮式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作为控制目标。

此外,还设计按比例缩小的车辆来评估所提出的控制方法。

按比例缩小的车辆有六个驱动器电机和六个转向马达可以独立控制。

按比例缩小的车辆配备了微控制器和两个光学鼠标,使得它可以控制车辆运动和测量车辆的速度和横摆角速度。

使用完整的模型汽车模拟结果和按比例缩小的汽车实验结果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性能。

2.整车模型图1 六轮式车辆的整车模型在本文中,一个六轮的车辆是仿照作为一个18度的自由度(DOF)对象。

完整的车型是由六自由度平移和旋转的簧载质量构成的模型,六自由度非簧载悬挂质量和六自由度轮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Huh et al., 2000)。

轮胎用一种同时考虑滑移率和滑移角结合的轮胎模型展示。

它是基于Pacejka的轮胎模型(Pacejka 2002年)。

有了完整的车辆模型才使得我们可能去实现六轮式车辆的机动性和研究对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性能的分析。

3.转向控制方法图2一个2自由度自行车模型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被控制到接近期望值,因为他们是在转弯时车辆的机动性的重要因素。

完整的车辆模型由于过于复杂而难以设计出控制系统。

因此,使用2自由度自行车模型设计的控制器。

设计控制器之前,有必要设计适合六轮式车辆所需的模型。

在最近对六轮的车辆的研究中,四轮车辆所需的横摆角速度是用来控制六轮式车辆在转弯时的操纵。

在这一章中,一种建立在依赖中间轮效应修正四轮车辆所需的横摆角速度的模型被提出。

要在按照所需的模型的前轮转向角和纵向速度的基础上,六个轮子的转向角度通过LQR技术被控制。

3.1 控制器的车辆动态模型控制器的设计中使用的车型是一个2自由度自行车模型与线性轮胎力模型相结合,如在图2所示。

假设是在一个恒定的前进速度行驶的车辆,V x车辆动力学方程描述方程(1),(2)其中MIS为车辆质量,V x是车辆纵向速度,侧滑角β,I z转动惯量,r是横摆角速度。

假设有相等侧向力作用到左、右轮轮胎上,F yf , F ym , F yr分别为前,中和后轮轮胎部各自受到的力。

l f , l m , l r分别为重心(CG)到前、中、后轮轴线的距离。

假设轮胎上的左、右车轮的滑移角和轮胎打滑角度角相等,外侧轮胎的受力,采用线性轮胎模型定义如下:其中C f , C m , C r分别代表前轮、中间轮和后轮各自的侧偏刚度,代表的前轮,中间轮和后轮各自的转向角度。

定义状态向量控制输入下面的状态空间表示:其中矩阵A和B被定义为:4.在转弯时所需的横摆角速度和转向控制方法3.2 所需的模型(Tomas,1992年)在最近的六轮式车辆研究中,中间车轮转向角为零的条件下,预期的横摆角速度在稳态的过完方程中取得,如在图3所示,不考虑中间轮效应。

在本文中,提出一个新的适合六轮转向车辆的期望模型。

在低速转弯时,轮胎不需要制定一个侧向力。

因此,他们无滑移角转动,如图4所示。

在适当的几何转角(假设为小角度),前轮转向角阿克曼角定义为:前轮转向角和中间车轮转向角之间的关系定义如下:图4 几何一个转折点6W车辆。

图5 弯道的自行车模型在高速过弯,出现了横向加速度。

为了抵消横向加速度,轮胎必须产生一个侧向力。

因此,在每个车轮上呈现出一个滑移角,如图5所示。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以及几何恒等式可以过来推导出如在图5所示的稳态过弯方程。

在高速过弯,转向中心因为轮胎打滑的角度而由‘A’(低速转中心)更改为转向中心“B”。

每个轮胎的侧滑角的定义如下:为了得到所需的模型,根据前轮转向角和纵向速度,在高速过弯时,中间车轮转向角应满足方程(6)。

通过结合方程(6)和,方程(4)重新整理如下:前轮转向角度和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利用方程(8)得到的方程(9)。

所需的横摆角速度定义为使用一个适当的时间常数( 方程)的稳态的横摆角速度增益和一阶传递函数(10)假设所需的侧滑角 零,所需的模型定义如下:3.3 转向控制方法在转弯时与车辆的机动性紧密相连的是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

在本文中,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是通过控制由一个额外在图6中论证过的前轮转向角和后轮转角组成的输入量接近期望的模型值的模型。

中间车轮转向角度是由方程(6)(开环控制)。

为了定义方程(4)重新排列如下:要确定控制输入,动态误差定义如下:图6。

控制方法控制输入量u由又前馈输入量和反馈输入组成。

通过定义的前馈输入:动态误差重新排列如下:反馈输入增益矩阵(K),可通过求解代数Riccati方程。

反馈输入增益矩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以下的成本函数J如下:其中Q和R分别地是状态的偏差和输入工作的加权矩阵。

他们由布赖森的规则规定如下:4. 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设计为了研究驾驶的特点和并评估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设计了一辆按比例缩小的车辆用来采集和保存实验数据的。

按比例缩小的车辆使用的无线通信控制。

设计的小车是通过六个转向装置和六个驱动马达分别独立地控制小车的转向和运动。

驱动马达的速度可以通过内置的编码速度传感器测得。

纵向速度,横向速度,侧滑角和横摆角速度都可以通过了装在按比例缩小的的车辆在正面和背面的两个光学鼠标获得。

(Jung and Lee, 2005)。

4.1 转向部分设计转向机构设计使用的是由Hobby Inc公司生产的HES-288型号R/C伺服电机。

R/C 伺服电机是使用如图7所示的PWM信号控制转向角的。

伺服电机用一根杆连接。

这种旋转运动是来自像拉杆节臂一样。

小车的转向角与R/C伺服电机的转角之比为1.4:1。

图7 基于PWM信号转向角。

图8 驾驶和转向电机的位置。

4.2 驱动部分设计驱动部件的设计使用2224SR MINIMOTOR公司生产的系列电动机驱动直流电动机。

减速齿轮(13.8:1)直接连接到直流电动马达去驱动传动轴。

带有万向节传动轴就把马达驱动力矩传到车轮。

减震系统是由基于R / C 模型的螺旋弹簧和阻尼器组成。

转向马达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电线路,因为它有一个内置的电路。

相反,驱动电机设计了使用L293 H-桥芯片组而需要一个额外的电路。

图8展示了驱动和转向电机位置。

4.3 传感元件设计通常情况下,加速度计和横摆角速度陀螺仪,用于测量车辆的中央的速度和角速度。

在本文假设,实验的车辆,只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分别安装在两个光学鼠标前中央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获得通过测量每个光学鼠标的纵向和横向的速度如下:图9 测量车辆的速度和横摆角速度。

这里::按比例缩小的车辆的一个中心点上纵向和横向速度按比例缩小车辆的前光学鼠标纵向和横向速度按比例缩小车辆的后光学鼠标的纵向和横向速度4.4 控制器和用户界面的设计 六个转向私服电机和6个驱动马达设计控制是由Infineon 公司(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2003年)生产的C167CR16位微控制器控制的。

图10显示了一个框图,描述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车辆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控制器同时进行收集实验数据和独立控制六个驱动电机/ 6个伺服电机。

图10 控制器接口框图。

操作程序在PC 上运行时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和数据存储单元。

图11演示了一个使用LabVIEW 设计的用户界面。

通过这个接口,用户可以选择命令模式并运行一个按比例缩小的的车辆。

此外,用户获得可以按比例缩小的车辆状态。

车辆控制器和PC 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蓝牙模块连接的。

5. 仿真与实验结果本节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研究前面设定的转向控制方法性能表现。

5.1 仿真结果为了的检验转向控制方法表现,在仿真模拟中使用了30条命令和18个自由度完整车辆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