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职高考语文复习】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考点29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考点29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高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二是主观题,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等。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考向一关键实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宋】王安石公讳锡,字昌龄。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七年,为开封府推官。

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

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

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都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①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

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作者:beanfield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二、真题感悟1. (2004 )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23 —26 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 wū 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父欣然从.之从:听从 B .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C.毁淫.祠百余淫:淫乱D.童子皆流涕.涕:眼泪2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我见相如,必辱之宣德九年卒于.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画地以.质之父属予作文以.记之霍州李德与.端同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端“学不厌”或“教不倦”的一组是( C )①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②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③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④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⑤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定稿]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一)——诗歌赏析

[定稿]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一)——诗歌赏析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一)诗歌赏析作者:beanfield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臵、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二、真题感悟●(200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21—22题。

北山① (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回③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北山:即钟山。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郊。

此诗是作者退休后闲居北山所作。

②陂(bēi):池塘。

③堑(qjàn):这里指水渠。

回:弯曲。

2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首句的“涨”,是指塘水上涨。

B.次句的“滟滟”,是指水光闪动的样子。

C.第三句的“坐”字,与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意义相同。

D.末句的“归迟”,写出作者为美好的自然景物所陶醉。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这首诗描写作者退休后的闲适生活。

B.首句的“输绿”,写绿色的草木布满北山,很有动感。

C.第三句的“细数落花”,反映作者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

D.第四句的“缓寻芳草”,衬托出作者“心旷神怡”的心境。

●(200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2l~22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适与野情惬”的意思是恰恰跟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B.“好峰随处改”的意思是说,山峰随着诗人脚步的移动不断呈现各种优美的姿容。

C.“幽径独行迷”的“迷”是迷失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沉醉。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11--理解并翻译句子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11--理解并翻译句子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3节理解并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曾巩(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

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

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

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

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

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

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

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

”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

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

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

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

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

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

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

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

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

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1.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新浪教育,语文原卷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翻译给你了,呵呵2. 高考语文【网络搜索,仅供参考】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使用右手的偏好;比方;海德堡人保存下来的牙齿化石的磨损情况表示他们平时是用右手将食品放进嘴里的。
但这些凭据可是告诉我们人类倾向于使用右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并没有告诉我们原因。一些人以为偏手性现象可能与语言的出现相关。大多数人都用大脑左半球办理大多数语言信息;这种左脑专司语言办理职能的倾向甚至比右手性特色更加常有。这表示右手性偏好可能
使用左手还是右手;实际上是由大脑控制和决定的。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右半球控制
左侧身体;换句话说;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右手、右眼和右腿的动作。一些人以为;动物大
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的分工进化已有5亿年的历史。这种进化可让大脑更有效率地同时执行不
同任务;左半大脑执行老例操作;比方觅食;右侧大脑用逸待劳;及时发现来自捕食动物的
[注]①赋民粥:发散稠粥。②就考:接受拷问。③觇候:打听。
(选自《后汉书》;有删减)
语文试卷A第5页(共8页)
14.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喜著苦楚忍受
D.因食饷羹吃
(3分)
15.以下与“续虽见考苦毒 ”句式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②“虚假树 ”长成后;企业和公益合作伙伴会出资种下相应数量的真树
③比方某大型网络企业的
“蚂蚁森林”活动就吸引了很多人在手机上种 “虚假树 ”
④这种方式既有创立力;又有意义;目前已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参加
⑤弘大的 “线上 ”用户和 “线下 ”企业一起发力;大大提高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②④⑤
D.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郑州大学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进行了大规模勘探;明确了帝陵墓家的基本特色;为今后的研究供应了重要参照。
7.对以下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应当避免西式改编”错误。

原文否定的是机械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答案】C【解析】“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错误,二者应是并列关系;“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错误,文章提及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意在论述传统表演艺术保护的正确做法。

【考查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答案】D【解析】A项,“很难获得成功”错误。

原文只是说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这并不意味着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后就难以取得成功。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错误。

扩大了“传统表演艺术”的范围。

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错误。

原文第四段明确指出“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考查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答案】A【解析】文中说的“集休记忆”指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奥运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相关记忆,不能说“集体记忆”的建构“糖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成就自己”,而是对以后的志愿服务有所助益。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5.【答案】C【解析】“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

原文说单车猎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维护共享秩序”与“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是两个概念。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6.【答案】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此题应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志愿者,另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新型”的志愿者。

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试题

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试题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尺度/揣度枯竭/沽名钓誉鸟瞰/吭声B.角色/角斗鱼鳍/无稽之谈孱弱/谗言C.摆弄/弄堂阿斗/阿谀奉承信笺/缄默D.胸脯/果脯峥嵘/铁骨铮铮社稷/祭祀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赝品与时俱进滥芋充数茕茕孑立B.辐射班门弄斧书声琅琅罄竹难书C.决窍莺歌燕舞水乳交融因噎废食D.夜宵轻歌曼舞涸泽而渔沤心沥血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眼里全是微信,问知全靠电脑,心中关切的只是功利,找寻的都是商机;如果我们的快乐大都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诗也就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B.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由于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一个陀螺仪(主要作用是帮助望远镜对准目标天体)出现故障,该望远镜已停止收集科学数据。

C.“瞧你,这半年人都瘦了一圈,”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脸,心疼地说:“以后不可太节省了,饭还是要吃饱,不能饿着肚子读书!”D.路边有一家卖蜜豆冰的———它原属于台中的东西,但不知什么时候台北也有了———,门前有幅对联,字普普通通,内容也谈不上工整,但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研制团队,将青春激情到每一个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奋斗的答卷。

②港球大桥的建设 14年之久,总投资高达1269亿元之多,承载了中国几代工程师的梦想。

③生命需要守护, 在最为脆弱的时刻。

这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一颗仁爱之心。

A.浸润历经甚至/不但B.浸润历时尤其/不仅仅C.浸染历经尤其/不但 C.浸染历时甚至/不仅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个别企业因工作性质需要,只招聘男性也无可原非,但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在女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律将其入学考试成绩调低则有违人权。

(2019年全国Ⅲ卷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Ⅲ卷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Ⅲ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 )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 )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 )贤,欲事( )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 )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 )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 ),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

武侯浮( )西河而下,中流( ),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杀之。

由此观之,..(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在德不在险。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 ),相田文( )。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 ),百姓不信( ),方是之时,属( )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为相,尚( )魏公主,而害( )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 )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 )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 )射起而夷宗( )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率领,率军) 疑(怀疑,猜疑) 谢(疏远)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斯,一作都。

魏驹孙。

周威烈王时被列为诸侯。

任李悝为相,吴起、乐羊为将,西门豹守邺,厉行改革,以此魏日益富强,为战国初期强国。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高职高考语文同步练习课件历年试卷2019年

高职高考语文同步练习课件历年试卷2019年
【答案】 C 【解析】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权贵气焰之盛。多用 于贬义,且不能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事物。复习时,记忆成语不能生硬地 照字面意思来背,要连带它的运用环境和习惯一起记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应该说,学生作业负担沉重、视力下降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其
实是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和学校的办学管理方式单一所造成 的。 B.200多幅以“学习强国”为主题的书、画、印作品在上海美术 馆展出,这些精心创作的作品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 C.现实生活中,究竟该不该让孩子接触手机,用电子产品布置作 业是不是合理,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困惑。 D.《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曲调和唱法来演绎传统经典,这虽然 传承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还提供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答案】 A 【解析】 B项括号属于句内括号,不能有句末标点,何况还是逗 号,故应将逗号删去。C项是提示语前后都有直接引语的情况,故 提示语“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用双破折号表示插入 解释,前后都不能再加标点,应该把后面的逗号去掉。(注:若双 破折号改为一对括号则可以保留逗号,但此处不能简单等同于括 号来看待。)
【答案】 A 【解析】 A项,尺度dù/揣度duó,枯kū竭/沽ɡū名钓誉,鸟瞰kàn/ 吭kēnɡ声;B项,角jiǎo度/角jué斗,鱼鳍qí/无稽jī之谈,孱chán 弱/谗chán言;C项,摆弄nòng/弄lòng堂,阿ā斗/阿ē谀奉承,信笺 jiān/缄jiān默;D项,胸脯pú/果脯fǔ,峥zhēng嵘/铁骨铮zhēng铮, 社稷jì/祭jì祀。
研究人员发现,与闻到“快乐”和“无感”气味的宠物狗相 比,闻到“害怕”气味的宠物狗会表现得更紧张,心跳会加速,它 们会向主人寻求更多的安慰,并且与陌生人保持更少的接触。闻 到“快乐”气味的宠物狗,不仅表现出更外向的社交行为,而且 更愿意配合陌生人按照要求做出各种动作。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分析】本题主要让我们辨析三组近义词。

做这题首先要辨析词的异同。

辨析这几组词语可从词的意义入手,包括词义的范围,用什么词语去进行修饰限制;其次,从应用上辨析,包括搭配习惯、词性、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等。

【解答】第一空,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这里强调瓦尔登湖名声很大而非仅仅“一时”名声很大,前面也说到“早已”,所以应用“名闻遐迩”;第二空,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

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这里形容游客接连不断的到来而非强调行动迅速,应用“纷至沓来”;第三空,杂居:指若干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栖居:栖息寄居。

这里只是强调“生活在,栖息在”都市,没有涉及“民族”,应用“栖居”。

综上应选D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辨析近义词,这三组词要从语义上进行辨析,然后从用法上进行辨析,辨析这些词语是一定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辨析。

关键第一点我们要多积累词语,并且熟知它的意义,基本用法,只有这样,我们在做此类题时才有更大把握。

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第三小点有明确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鉴于考试所选的文言文段是“课 外”的和“浅易”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纲》对翻译 的要求: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翻译的原 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原文词义、词序,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翻译文言文的题目是对文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平时 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实词、虚词和句式,并能对文章的大意 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在文句的艰涩处融会贯通,从而跨越难 点,争取更多分数。另外,掌握辨析考点的方法也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翻译评分是有得分点的,下面我们将全面来学习 如何争取得分,避免失误。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 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 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 义。
下面几例翻译都是不妥的。
1.例如: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信”
是指翻译要准确无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 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 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 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 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 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 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 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 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 恶劣。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情分析】 这是古代诗文阅读的必考题,除了2016年, 主观题是一道翻译题,一道问答题,各4 分,2012年到2017年均为翻译题,分值由7分 增加到8分。是分值仅次于大小作文的重要 题目,而且近几年题目难度均不小,一般同学 都难以做到字字落实。同学们要加强这方面
的训练。
【考纲解读】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 言文翻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 直译后语句不顺畅,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子 意思尽量完美。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 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是文言文翻译的 难点。
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共有八个义项:①回头看;②看; 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 面、却。
本句中的“顾”应该选用“但”或“只是”来翻译。
7.译 翻译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如: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 本句中,“俛”是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本句中,“得……乎”是古代汉语的固定格式,现代汉语的固定译法是 “恐怕……吧”或“莫非……吧”。
9.意译 文言文中运用比喻、借代、引用等句子,如果直译后意义 不明确的,应该改为意译。 例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本句中,“毫毛不敢有所近”直译的话,翻译为“(连)秋天里鸟兽刚长 出来的细小的绒毛都不敢接近”,这样翻译,就不便于理解了,所以,要 改为意译,翻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财物)都不敢占有”。
“夫”,句首助词,只起到将要发表议论的语法作用,无义。 翻译时必须删去。
4.换 在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促织》) 翻译时,“而”应该换成“你的”;“翁”应该换成“父 亲”;“汝”应该换成“你”。
5.调 翻译时,应该把一些句子的词序作适当调整。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本句是用“之”字,把定语“利”(“锋利”的意思) 后置,“之”字无义。翻译时,应该把它调整为“蚓无利 之爪牙”(调整后,“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2.例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例如:(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 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三、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点、职
称、器具等,可以照写不翻译。 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补 补出省略成分等。 例如: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觉)非前物。(《促织》) 翻译时,必须在“顿”字后补充出“感觉”等意思的动词。 3.删 删去不译的词。 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
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 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 “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