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

合集下载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3篇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儒”字兼有象形、形声、会意三个方面的特点。

讲他是象形,是说“儒”的甲骨体画的就是一个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说他是形声字,是说“儒”字从“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读音;是他是会意字,是因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类,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

《论语》涉及到求学悟道、礼乐规范、治国安民、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但都是为实“仁”这一道德规范服务的。

谈到学习,孔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切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围绕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经典理论。

谈到人际交往,孔子倡导自爱和爱人,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号召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明辨善恶,多交益友。

谈到思想修养,孔子首先主张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义疏财,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谈到为政治国,孔子用“正”解释“政”。

他认为,所谓“政”,就是正义、正气、正道、公正、中正、正大光明。

他十分重视执政者的德行和操守。

他关心民生疾苦,反对烦政扰民,主张爱民、富民的仁政之道。

《论语》的思想内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早早融进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论语》对中国史的深远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润,对民族美德的基本定位,无论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论语十则》是一本被广泛阅读和讨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邃。

《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言行录,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于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则,每则揭示了孔子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

其中,我特别被第一则所震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热情和坚持。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需要不停地努力和进取。

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是能够洞察他人内心和真实面貌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避免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这让我深思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不仅对孔子的学问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的迫切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总而言之,阅读《论语十则》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我将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重视对他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二)《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论语十则读后感13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13篇

《论语心得》论语心得(一):论语心得体会一提到《论语》就会立刻想到孔子,想到他对弟子的教诲。

《论语》这书是全世界的精华宝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善于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思考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状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自从秦始皇的那个时候有书坑儒,打打打急了《论语》的传播,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15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15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2024年高中选修论语读后感800字 高一语文论语十则原文(5篇)

2024年高中选修论语读后感800字 高一语文论语十则原文(5篇)

2024年高中选修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一语文论语十则原文(5篇)高中选修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一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一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一本好的书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从内容上看《论语》包括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许多内容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非常深刻,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希望通过实行仁政,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孔子主张仁最基本的意思是爱人。

从体例上看,它属于早期的语录散文,一是口语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话,三是对华能够体现出人的性格品质甚至气质。

从教育的意义上看,它更是意义非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我们如何有修养,“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我们如何学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我们要有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们要谦虚,“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教我们要珍惜时间。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会友,以书为乐,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恕不可以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我扑在书上,就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在书中遨游,在书中畅想,与书携手,读书,读好书。

高中选修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一语文论语十则原文二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这段经文出自于《论语·宪问第十四》,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君上喜好礼的话,那百姓就会容易驱使和管理。

”这段话讲了关于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礼,礼是儒家重要的道德条目。

礼,分为几个方面含义:第一,礼是形而上的一种价值,也就是天理、天道。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篇一论语,顾名思义,论而语之,论的是古代贤士的心得体会,语的是流传千古的康庄大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一起走进《论语》。

语,论也。

语,言也。

孔子便是洞悉了这个字,生活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无不给予我们莫大的感悟。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懂论语,他们心中的论语其实就是一句句深奥又富有哲理的话的汇总。

非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正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纵然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真谛,但每一句短诗,无不给予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无必向往。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

我们并不知道四十九条道都分别是什么,但读了论语,我们定能品出一丝感悟:为人之道,论语中提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就是说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处世之道,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之说,便是指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

还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交友之道,告诉我们怎样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且交了朋友就应该用心对待,还要注意尺度,这样才能长久的将友谊持续下去。

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给予我们了清晰的价值观,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

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看完论语之后,我又抽空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她独特的解读方式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2024年《论语十则》读后感(2篇)

2024年《论语十则》读后感(2篇)

2024年《论语十则》读后感自从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籍所取代。

然而,作为一名热爱读书的人,我坚持选择纸质书籍,并且每年都会去书店购买一些新出版的书籍。

今年,我购买了一本名为《论语十则》的书籍。

这本书是一位学者整理出的《论语》中的十则教义,并附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

阅读完《论语十则》后,我深受感动,对于这本书籍有着很深的体会和感悟。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反映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举止,并通过对话的形式传达了一种道德伦理的观念。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从小就接触到《论语》这本书,并且通过学校的教育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和教义。

然而,《论语十则》却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对于这本书籍的整理方式感到非常赞赏。

《论语十则》从《论语》中选取了十条经典的教义,对于每一条教义都进行了精心的解读和注释。

这种整理方式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和思索。

例如,《论语十则》中的第一条教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想被别人做的事情”。

通过对这句话的解读和注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我被《论语十则》中的教义深深地打动了。

这些教义不仅有着深刻的道理,而且也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它们教导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例如,《论语十则》中的第四条教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表达了从己欲出发,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人际关系,也适用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教义所蕴含的信仰和情感。

最后,我认为《论语十则》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利益至上的思想泛滥。

在这样的背景下,《论语十则》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生道路的指引和引导。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书笔记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书笔记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书笔记《论语十则》读后感【一】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题记假日里,一本《论语》捧在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温暖与朴素,感受到了她的博大与厚重。

这里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她永远都没有失去脚下那朴素的起点。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告诉我修养身心的道路,并且还会给我指明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不断前进,直到抵达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且她还让我明白了许多......《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要做到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诵诗三百”,《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你让他去做一件事情,他却磕磕绊绊完不成,让他去办个外交事物,他却不能顺利地跟人家谈判,那么就算他书读得再多,甚至都背会了,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遇到。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经常问大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许多家长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当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后,生物课上《人的繁殖》不仅让我知道了人是怎样来的,还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遇到再有小孩子问大人这样问题时,我就会用我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这是很普通的常识。

我相信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善于表达的长处。

在《论语》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为先。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道,光让父母有吃有喝还不够,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所谓孝道,在物质条件已经很丰富的年代,让长辈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又有几个让能真正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呢?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快乐,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却为什么要到最后才能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呢?这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有关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整理

有关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整理

有关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整理有关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论语》是一部我国的一本举世著名的国学经典,很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

下面是我为你预备的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共享吧!高二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见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颜色。

专访在笑声中结束,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困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孔子及《论语》毕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消失。

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好像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

颜色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欲望,而能够抵之御之的唯一方法即是强大、坚决自己的内心。

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

《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的确由很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需活在世上――意味必需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体现。

而其次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体现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依旧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则,黑白清浊也就自然分明。

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 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OVE。

虽然情感亦属错综简单,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

明白这两点后,抱负、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

“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路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

我们的确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宣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

――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这部书,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聆听他的教诲。

当我读完论语十则,心中涌起了许多的感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和他人误解的态度。

学习知识,然后按时温习,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吗?想想自己,有时候学过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没有及时去复习巩固,真是不应该啊!而当远方的朋友到来时,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言表的。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突然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我们约在了一家咖啡店见面。

一见面,那种激动和喜悦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一起玩耍的时光。

我们聊了很久很久,从过去的趣事到现在的生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至于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被人误解的情况,有时候会忍不住去争辩、去生气。

但读了这一则论语后,我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要学会心平气和,做一个有君子风度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每天都要问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段时间,我答应帮同学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可是因为自己的拖延和懒惰,没有按时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导致整个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

后来同学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自己心里特别过意不去。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提醒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做一个守信用、负责任的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复习,能够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有一次,我在复习数学错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之前一直做错的题目,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终于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且还总结出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有成就感,也深刻体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十则读后感。

第一则:孔子的教育观念《论语》中强调了孔子的教育观念,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关键。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

这启示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则:仁爱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以仁为核心的品德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这启示我要做一个有爱心、关心他人的人,用仁爱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则:言行一致的原则《论语》中强调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孔子认为言行不一致是一种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这启示我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行相符,做到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第四则:尊重他人的观点《论语》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孔子认为不同的观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这启示我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

第五则:孝道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孝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这启示我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子女,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第六则: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儒家学问的基础。

这启示我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做到言行合一,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第七则:努力追求卓越《论语》中强调了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

这启示我要努力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第八则:诚实守信的原则《论语》中强调了诚实守信的原则,孔子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启示我要做到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信守承诺,树立良好的信誉。

第九则:谦虚谨慎的态度《论语》中强调了谦虚谨慎的态度,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大、不傲慢。

论语十则观后感

论语十则观后感

论语十则观后感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部经典的哲学思想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

这部作品以其思想的深邃和言辞的简练而备受推崇。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被其中的十则思想深深地触动和启迪。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这十则思想的观后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智慧。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论语》中,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重要的观念,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了解事物的本质,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这让我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伦理的观念在《论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同情心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的重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并警告我们不能止步于学习而忽视了思考,也不能只停留在思考阶段而不去实践。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这份知识,并从中找到乐趣。

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兴趣和热爱,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5. 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对人的思考和了解的重要性。

他说:“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了解他人,与人为善,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心理,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论语》中,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中蕴含着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不管我们在什么位置上,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虚心,时刻准备从他人身上学习,尊重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论语10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10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10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传身教的记录。

下面是我读《论语》十则的读后感。

1. “学而时习之”的含义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并实践所学的知识。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要以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对待方式来对待他人。

这句话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能够体谅他人的感受,并善待他人。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提醒我要虚心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要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当我看到他人的优点时,应该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当我看到他人的缺点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5. “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这句话教导我尊重父母,不离家太远,遵守家庭规矩,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行动。

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与其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私人空间。

7. “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提醒我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追求速成,因为只有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取得长远的成就。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要保持虚心和学习的态度。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教育我要以身作则,做到脚踏实地,不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让我明白,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进行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这些话语不仅教导了我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做人,还启发了我对人生和学习的思考。

这部古代经典充满了深邃的智慧,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这部经典,以前总是觉得它高深莫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但最近认真研读了《论语》中的十则内容,却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又是多么令人开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学习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绘画课程。

老师教给我们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知识。

回到家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练习。

一开始,我画得并不好,线条歪歪扭扭,色彩也涂得不均匀。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不断地回忆老师讲的要点,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终于,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画出了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

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在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有一次,我答应了帮同学补习数学。

可是,当那天我自己作业很多,又很累的时候,我就想打退堂鼓了。

心里有个声音说:“算了吧,自己都这么累了,别去了。

”但是另一个声音又在说:“你答应了别人,就要做到,要有诚信。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去了同学家,认真地给他讲解了数学题。

当看到同学感激的眼神时,我知道自己做对了。

这让我明白了,与朋友交往,诚信是多么重要。

只有做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则让我明白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我觉得自己已经把所有知识点都掌握了,就没有认真复习。

结果,考试的时候,很多原本熟悉的题目,却因为记得不牢固而答错了。

那次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

后来,我吸取了教训,在下次考试前,认真地把学过的知识都复习了好几遍。

《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则读后感1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射进,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了一条长弄个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孙孙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成了一把坚韧的利斧,于是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读《论语》,是一种享受.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坏.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道不尽,言不穷,《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难以忘怀.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自爱〞与〝爱人〞这两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则的地位,统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刚.毅,作为一位贤士,难道不该以〝仁〞为终身所追求的目标么?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学而时习之〝,那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读《论语》,是一场洗礼.让原本枯槁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本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语,那一则则平实却韵味深远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养的心,浇湿了你我被快步骤的生活烤干的内涵的世界.读《论语》,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论语十则读后感2《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大多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了重大影响.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既然谈论语,就不得不谈谈孔子和孔子的为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多才多艺.诲人不倦.食不厌精.懂得享受生活.博学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孔子虽然贫贱,由于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受过很好的教育;又由于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曾向老聃学过礼.苌弘学过乐.师襄学过琴;还因为他居住鲁国,正是周公旦后代的国家,周公制作的礼乐典章制度都在鲁国得以流传和保留,可谓当时的文化中心;加上他〝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政治理想和远大志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等诸多原因,遂为他成为彪炳千古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奠定了基础.读了《论语》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人处事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要与很多人接触,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从《论语》中可以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的韵味还要大家自己去体会,总之,《论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如果大家仔细去阅读的话,一定也能从中得到很多!论语十则读后感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题记假日里,一本《论语》捧在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温暖与朴素,感受到了她的博大与厚重.这里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她永远都没有失去脚下那朴素的起点.她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告诉我修养身心的道路,并且还会给我指明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不断前进,直到抵达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且她还让我明白了许多......《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习要做到扬长避短,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诵诗三百〞,《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你让他去做一件事情,他却磕磕绊绊完不成,让他去办个外交事物,他却不能顺利地跟人家谈判,那么就算他书读得再多,甚至都背会了,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遇到.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经常问大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许多家长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当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后,生物课上《人的繁殖》不仅让我知道了人是怎样来的,还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当我遇到再有小孩子问大人这样问题时,我就会用我学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这是很普通的常识.我相信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善于表达的长处.在《论语》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为先.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道,光让父母有吃有喝还不够,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所谓孝道,在物质条件已经很丰富的年代,让长辈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又有几个让能真正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呢?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快乐,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却为什么要到最后才能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呢?这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一名中学生对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业上不让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让他们容颜有光,我想这也算是尽孝了吧!论语十则读后感4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论语十则读后感5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最新《论语十则》读后感【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引言《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孔子思想和教诲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和行为,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读完《论语十则》,让我深受启发,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学习的态度在《论语十则》中,孔子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教导他的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正如他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避免迷失和失败。

这启示我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地充实自己。

品德与修养孔子对品德和修养的强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操行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境遇。

他教导他的学生要谦虚谨慎,宽容待人,勤奋努力。

这些品质是一个人发展和成功的基础。

读完《论语十则》,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家庭和社会责任《论语十则》中反复强调了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并且有责任感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认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知行合一的观念《论语十则》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观念。

孔子认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他教导他的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行为。

我深刻体会到,知识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成长和进步需要我们将知识付诸行动。

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在《论语十则》中,孔子对人际关系也有独到的看法。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他教导他的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搞权力斗争,而要通过互相帮助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我从中领悟到,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结《论语十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教诲的书籍。

通过阅读,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品德与修养、家庭和社会责任、知行合一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优秀9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优秀9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优秀9篇)论语十则读后感600字篇一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

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除了学会温习之前的知识,还要知道怎么学。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现在学习知识,都是自满的,自认为良好,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许多知识。

学知识要做到虚心求教,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全方位汲取营养。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当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应当做的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后,还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先知道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

讲到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他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二当我看完《论语》后深受其中一句的启发,这个句子是:“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是由孔子的弟子们收集孔子等人的言行编制而成的,我们学习的十则,主要是告知我们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看法,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盼望你们喜爱阅读。

论语十则读后感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宏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

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齐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知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老实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才智。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是同样具有教育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很多特长,值得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群众里,就有很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灵敏的思维,有的具有唱歌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特长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

这样不就能够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加一些学问的养分吗?假如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学问,就应擅长从生活中查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特长。

假如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简单做到了。

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剧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伴侣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

这样,胜利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放开!《论语十则》读后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十则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则。

读书心得高中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高中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高中论语十则心得体会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一下,那些把国学经典当快餐文学读的人了。

曾遇有朋友夸耀自己已读了《史记》《老子》《孟子》《孙子兵法》等等好几本国学经典,自称通其关窍,不过数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篇一论语,顾名思义,论而语之,论的是古代贤士的心得体会,语的是流传千古...《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篇一论语,顾名思义,论而语之,论的是古代贤士的心得体会,语的是流传千古的康庄大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一起走进《论语》。

语,论也。

语,言也。

孔子便是洞悉了这个字,生活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无不给予我们莫大的感悟。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懂论语,他们心中的论语其实就是一句句深奥又富有哲理的话的汇总。

非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正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纵然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真谛,但每一句短诗,无不给予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无必向往。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

我们并不知道四十九条道都分别是什么,但读了论语,我们定能品出一丝感悟:为人之道,论语中提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就是说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处世之道,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之说,便是指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

还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交友之道,告诉我们怎样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且交了朋友就应该用心对待,还要注意尺度,这样才能长久的将友谊持续下去。

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给予我们了清晰的价值观,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

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看完论语之后,我又抽空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她独特的解读方式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

他并不刻板,但一定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可于丹老师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平和朴素,平易近人的孔子形象。

正如易中天所说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论语,让我们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让我们学会快乐的生活。

我们总是看得太多,悟的太少,很多东西往往看不到本质,而正是有书这种事物的承接,使得我们能够一次次的品味,在读书中的过程中,看到人生百态,种种生活百味,这样看来,《论语》中说道讲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篇二中华文化,千年积淀,深深的凝聚在《论语》一书中。

——题记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

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因此,"仁"也是《论语》中的主要内容。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

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说"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认为:"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仅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许,连孔子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或许,"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没有一人可以达到。

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错了。

"学"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太学,弟子达三千之多。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学"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告诉我们"学"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与"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字而不断努力,奋斗,倾尽自己的一生。

"君子"与"小人"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可谓是高频率词,而孔子也曾发表过很多关于这两个词的言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语句警戒激励着我们。

可是,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器。

"于是,我们便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优的现代学生;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

"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帮助着他人,以此来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起行。

"于是,"少说多干"成为了我们的口号。

"君子"于"小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辨别清楚的,但若无这几句话,则可真是分不清了。

《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篇三对于论语这一著作可以说并不陌生,那些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等等熟悉的语句,皆出自这一古老的书。

我们虽然自小便了解,但称不上知道。

重读一次《论语》,带着简单的感悟。

有人说阅读,能开启人类美好的心灵。

书香弥漫,可以使俗人变得高雅,可以使武夫显现柔情。

日月在书中穿梭而过,流下无数的梦幻与光影。

我们在书构筑的世界中,优游俯仰,载欣载奔,且思且吟且行。

在我们的血脉深处深烙下象形文字的纹理;在灵魂的游历中,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参与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

阅读是成长之根,生命之源,灵魂之寓—梦的建基甚至于生命意义的建基很多时候就维系于此。

"寸心本不大,容得许多书",书连贯着生命的精、气、神、韵、趣、味。

用我们小小的心来传递更多的书声、书香、书魂,让更多的人与书为友,体悟到书的丰富、澄澈、芬芳、欢乐和永恒。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都能享受悠然美好的人。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有时坦然与淡泊不是为一种人生态度。

面对各种困难和不易,抱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或许会更好。

在读书中的过程中,看到人生百态,种种生活百味,一部书有他的独特。

看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

《论语》中说道讲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蛮不讲理、一无是处的话,那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

告诉我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前人的智慧是让人敬佩的。

即使是在今天,强调首先要学会培养兴趣;与西方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谋而合,这是古人了不起的地方,再者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的方法也是极为有效和实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恰当的方法;辅之持之以恒的动力,方可行。

再者讲孝道,从古至今都占有这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部著作之中,提及"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

"等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

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以及讲友,人存世上,什么是最重要的?朋友。

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还是朋友。

这一点《论语》中讲述了许多。

"交友儒雅,友人高尚。

"这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办法。

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