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sns 文献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随着Web2.0时代[1]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不断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来源。Web2.0强调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强调以人为中心,在Web2.0中,用户能充分展现其个性化特征。在以前的Web l.0时代中,网络是虚拟出来的,而Web2.0给予用户真实的感觉,SNS[2]作为Web2.0的一个应用,不仅具有真实性、互动性,还具有社交性。

SNS,即社交网站,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上发展起来的[3],它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进行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组之间、群组与群组之间的传播。目前,SNS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交友平台,还将娱乐、博客、游戏、电子商务等应用集成起来,在未来,SNS将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SNS的有关概念

SNS的定义

社交网络的概念[1]源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NS 在web 方面有三层含义[4]: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Social Networking Site,国内的SNS 指的是Social Networking Site。而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狭义的社交网站,即基于用户真实社交关系而为用户提供的一个可交流可沟通的社交网站。具体来说,外国典型的SNS网站有Facebook、MySpace、Bebo 等,国内典型SNS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社交网站作为一种新式的互联网服务己经遍布到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改变了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

SNS的理论基础

(1)六度分割理论

六度分割理论指的是“通过朋友的朋友来提供服务,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一个陌生人”[I6]。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六度分割理论的发展普及,让网络里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信息化、社会化。在功能上能够反映社会关系的发展,按照六度分割理论,说明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弱纽带”的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被捆绑在一起,以致每个人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一个大型网络。六度分割理论证明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

(2) 150法则

150法则也叫邓巴数学,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智力允许其进行社交网络的最大人数是150人,这个数字是个人拥有的且与自己维持关系的朋友数量[17]。人类学家罗宾·丹巴(Robin Dunbar)研究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原始社会,发现在那些村落中的人数大约都为150 人。他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在150 名。因此罗宾·丹巴总结说:“把人群控制在150 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地方式”。150 法则也就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如果每个人的日常密切联系的人际网络是150 人左右,那么通过 6 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达人数便是150的 6 次方,即11390625000000,这个数字远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各代的人数之和,所以通过六个人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

个人建立联系也就不难理解。

(3)无尺度网络理论

无尺度网络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性的复杂网络【181,在无尺度网络中,很多节点都只会与较少的节点连接,但是有很少的节点却与较多的节点连接,这种有较多连接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如图2.2所示,其中图中的黑色节点就是集散节点。由于在这样的网络中不存在一个标准尺度来测量其中一个节点与另一个节点之间的长度,所以把这种网络叫做无尺度网络。在现实中的网络结构大部分都是无尺度网络,如可以将万维网中的网页看作是一个节点,一个网页与另一个网页之间通过链接关系来连接。

(4)主我与客我理论

主我和客我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米德创立的,它是指在每个人的意识活动中通常有两个“我”,一个是代表自己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另一个是由其他人的评价和期待所组成的客我。人们在思考和反思内省的时候就是主我和客我相互作用的过程[4]。这意味着很多人往往不是活在自己的主体意志之下而是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之中。因此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渴望认识客我来寻求自己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很多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就是为人们提供寻求肯定,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服务。

国内外社交网站概况

国外社交网站概况

在国外,社交网站发展的较早,早在1997年,互联网上第一个社交网站就已成立。2001年起SNS社交网站从美国悄然兴起,短短半年时间,SNS就风靡了整个北美地区【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以下是国外几个知名的社交网站:2003年3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Friendster,在推出之后悄然走红,一直被SNS业界称为是社交网站的鼻祖,此后大批的模仿者破茧而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SNS网站热潮。目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交友网站。2003年9月,汤姆·安德森(Tom Anderson),克里斯·徳沃菲(Chris De Wolfs)以及一个小型程序设计师团队创立了Myspace 。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Myspace的成功在于给用户更多自由设计他们的Myspace 主页,让用户能更高的表达自我和与朋友交流。2004年2月4日,哈佛大学在校学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立了Facebook[8],目前,Facebook拥有约9亿用户,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诞生使得SNS的概念从普通交友网站中释放出来,使社交的概念得到检释。2005年2月15日,由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了YouTube,其目前的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在成立后的短短15个月,已经超越MSN Video 与Google Video等竞争对手,成为本世纪最多人浏览的网站。2006年8月,{Twitter 的兴起及其应用}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为了改进博客在使用过程中日渐显现的缺少同步服务、页面信息分散、讨论聚拢性不强等问题创建新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这种服务平台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信息的形式发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是发送给个人,实现了即时通信和博客服务的完美结合。Twitter 的最大特点是将用户发的每个消息控制在140个字母以内,这种字数上的限制并不是鼓励你少些,而是鼓励你更频繁的写,并更多的传播。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拉低了表达的心理闸门的高度,让信息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