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地理.ppt
合集下载
文化地理ppt课件
![文化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7155fd76eeaeaad1f330bf.png)
正式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其中许多 主题在19世纪就引起了德国地理学家的关注。 如: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等。
13
二、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
(一)索尔创建文化地理学 西方文化地理学形成的标志——1925年美 国文化地理学家索尔《景观的形态》一书 的发表。
14
(二)二战之后西方文化地理学发展
文化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已占有相当地位, 研究有下面几个特点: 1、研究区域的拓展:乡村转向城市; 2、不刻意寻找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必然联 系; 3、一些学者将文化地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探讨领域。
2、主要以翻译和接受西方思想为主
20
3、研究的三个原则:
(1)把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紧 密结合起来;
(2)把握晚清西方文化传播、民族危机 与地理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3)不仅注意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影响,也注意中国传统地理学所具有的 特色,没有丢掉民族特点。
21
(二)对文化地理学的尝试性研究
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真正产生, 其倡议者是杰克森等,他们认为文化地理 学不能只关注“文化本身”,还要关注政 治事件产生的直接的前因后果。他们为的 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很少被地理学家们注意 到的社会生活领域。
17
(二)新文化地理学的特点
1、强调“文化政治” 2、景观分析的新视角 (1)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 (2)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 (3)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 (4)景观研究中的文化政治倾向—注重象征性景观
(二)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共同的研究方法 (1)经验主义方法:强调结论是从经验中 得出,而非演绎推理而来。(归纳法) (2)实证主义方法:假设条件验证命题。
13
二、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出现
(一)索尔创建文化地理学 西方文化地理学形成的标志——1925年美 国文化地理学家索尔《景观的形态》一书 的发表。
14
(二)二战之后西方文化地理学发展
文化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已占有相当地位, 研究有下面几个特点: 1、研究区域的拓展:乡村转向城市; 2、不刻意寻找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必然联 系; 3、一些学者将文化地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探讨领域。
2、主要以翻译和接受西方思想为主
20
3、研究的三个原则:
(1)把晚清地理学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紧 密结合起来;
(2)把握晚清西方文化传播、民族危机 与地理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3)不仅注意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影响,也注意中国传统地理学所具有的 特色,没有丢掉民族特点。
21
(二)对文化地理学的尝试性研究
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真正产生, 其倡议者是杰克森等,他们认为文化地理 学不能只关注“文化本身”,还要关注政 治事件产生的直接的前因后果。他们为的 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很少被地理学家们注意 到的社会生活领域。
17
(二)新文化地理学的特点
1、强调“文化政治” 2、景观分析的新视角 (1)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 (2)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 (3)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 (4)景观研究中的文化政治倾向—注重象征性景观
(二)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共同的研究方法 (1)经验主义方法:强调结论是从经验中 得出,而非演绎推理而来。(归纳法) (2)实证主义方法:假设条件验证命题。
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5.3 多样的文化 习题课件ppt
![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5.3 多样的文化 习题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858f5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8.png)
欧洲北部 林木 资源丰富,人们用木头建造房子。在地中海沿岸 地区石材丰富,人们多用 石材 建造房子。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巧学助记】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 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 窗、保温效果好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 古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 全球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语言的是 ( A )
A. 英语
B. 俄语
C. 法语
D. 西班牙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国家 或地区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 D )
5. 传统交通方式
地区
特征
原因
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 河道纵横,陆路交通
亚洲东南部
形成 水上 市 场
不便
古老的商道上,仍有 骆驼
非洲北部沙漠
炎热干燥
商队行走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6. 传统民居 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各地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
建筑风貌。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筑结构具有适 应气候的特征。
境特点是( B )
①气候寒冷 ②气候干燥 ③降水较多 ④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解析:从材料和图片可知,“螺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巧学助记】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 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 窗、保温效果好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 古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 全球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语言的是 ( A )
A. 英语
B. 俄语
C. 法语
D. 西班牙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国家 或地区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 D )
5. 传统交通方式
地区
特征
原因
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 河道纵横,陆路交通
亚洲东南部
形成 水上 市 场
不便
古老的商道上,仍有 骆驼
非洲北部沙漠
炎热干燥
商队行走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6. 传统民居 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各地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
建筑风貌。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筑结构具有适 应气候的特征。
境特点是( B )
①气候寒冷 ②气候干燥 ③降水较多 ④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解析:从材料和图片可知,“螺
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5.3 多样的文化 教学课件ppt
![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5.3 多样的文化 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e0856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31.png)
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 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 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
探究新知
探究
严寒地带民居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 纽 特 人
特色寒民带居地区往终往年严能寒反,映就地出取一材搭个建地冰区屋,传冰统房子民,居很与低矮自,然无窗环户境,的保温关效系果好。
探究新知
(2)世界主要语言
不同的语言对“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
探究新知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 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探究新知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 的语言,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 族及海外的华人华侨使用的语言。
思考: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国内大部分人使用汉语。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这个 星球上存在丰富
多彩的文化
探究新知
1.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读图,说出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和欧洲殖民者开发新大陆分别促进了 哪个人种的迁移?这些迁移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有什么影响?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
探究新知
(1)语言的作用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语言又是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工具。 ➢ 语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炎热 干旱
墙厚: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 窗小:可以减少吹进放入热风。
西亚民居
探究新知
探究
东南亚民居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温多雨
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4.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4.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课件(共29张PPT)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50cd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C 教法师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的故事。佛教( )
A.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C.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D.对欧洲文化影响较大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 阿拉伯半岛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和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是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的杰出代表, 是世界最大的庙宇类建筑。1992年,以吴哥窟为代表的吴哥古迹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话题导入:“地球之音”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各携带一张“地球之音” 镀金铜质声像片。它录制了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承载着人类与宇宙星系 沟通的使命。“地球之音”主要包舍115幅照片和图表,如我国八达岭长城的雄姿;近 60种语言问候语,如我国的普通话和3种方言;27种世界名曲,如我国的古琴曲《流 水》;以及35种自然界音响。
PART 02
世界的宗教
Religions of the World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 “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教堂
清真寺
佛塔
世界三大宗教
自主阅读课本P76页,完成表格。
三大宗教 基督教
起源时间
公元1世纪
阿拉伯语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世界的语言
为什么汉语 使用人数 最多呢?
世界的语言
为什么英语 使用范围 最广呢?
A.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C.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D.对欧洲文化影响较大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 阿拉伯半岛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和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是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的杰出代表, 是世界最大的庙宇类建筑。1992年,以吴哥窟为代表的吴哥古迹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话题导入:“地球之音”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各携带一张“地球之音” 镀金铜质声像片。它录制了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承载着人类与宇宙星系 沟通的使命。“地球之音”主要包舍115幅照片和图表,如我国八达岭长城的雄姿;近 60种语言问候语,如我国的普通话和3种方言;27种世界名曲,如我国的古琴曲《流 水》;以及35种自然界音响。
PART 02
世界的宗教
Religions of the World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 “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教堂
清真寺
佛塔
世界三大宗教
自主阅读课本P76页,完成表格。
三大宗教 基督教
起源时间
公元1世纪
阿拉伯语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世界的语言
为什么汉语 使用人数 最多呢?
世界的语言
为什么英语 使用范围 最广呢?
地理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PPT精品教学课件
![地理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PPT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7f1d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png)
羊肉串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八大菜系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居民 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 是东北的居民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
贵州西江苗寨
山西平遥古城
1.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你的家乡 有什么世 界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 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 文明发展的见证,也 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截至2021年年底 我国已有56项遗产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东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 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 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 如北京的四合院。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 原地区,藏袍多用毛织品缝 制,具有肥大、长袖、宽腰、 右襟的特点。
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时,敞 襟长袖便于人们把袖子褪去系于腰间; 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 以当被盖,保温防寒。
中国经济与文化 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你还了解哪些民族传统 服饰,探讨当地自然环 境对其特点的影响。
中国文化-1.中国地理ppt
![中国文化-1.中国地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2bfcd4ce2f0066f5332233.png)
•
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 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
中国共有13.5亿人口(截至2013年) 56个民族 但是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同时汉族也 是世界第一大民族)
全世界人口总数:约70亿
•
中国人口总数13.5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 的约19%
0%
•
其他国家人口总数:56.5 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 81%
中国地理
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你应该知道的三件事
• •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 中国有34个省级别的行政区
•
中国有13.5亿人口
•
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 里 美国的土地面积:916万平方公 里 欧洲的土地面积:1016万平方 公里(不包括俄罗斯)
•
•
•
中美地图大小对比
横跨5个温度带
以及5个时区
100%
汉族与少数民族
汉族人口:11亿6000万 少数民族:1亿4000万 (2000年数据)
少数民族服饰示例
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与长江
“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高原雪域 的冰雪融化之后,汇成两条大河的源头。这两 条河横跨整个中国大陆一直向东流入海洋,并 同时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长江:中国第一长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 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 里,由北至南966余公里。资源 丰富,支流和湖泊众多,对于 我国工业、农业的生产意义重 大,在提供人们的生活用水和 发展航运、旅游业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珠穆朗玛峰 8848米
中国五大名山——五岳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分布的多样分布29页PPT文档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分布的多样分布29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82a9e5dbd64783e09122bf9.png)
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 起到了( D )
)
A.归宿 B.过程
C. 发展
D.资源
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
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
(2019,10)5.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 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D ) A.不违天时观念 B.不违地利观念 C.不违人和观念 D.不违天地观念
(2019,1)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
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
(2019,10)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
要方式的有( AB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E.哥特式
D.井干式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燕齐地区神仙崇拜 浓郁?
燕齐位临大海,海市蜃楼 的幻景激发了人们的无限 遐想,幻想海上有神仙, 居住著不死的仙人。於是 燕齐兴起了宣传神仙不死 和播弄神仙方术的神仙家, 燕昭王尤其督信。这些先 秦的神仙思想到秦汉时由 於统治者的热衷而盛行不 衰,秦皇汉武掀起大规模 的求仙浪潮。
(2019,1)3.中国存在 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
( B ),
A.相对的 B.必然的 C.显性的 D.隐性的
(2019,10)27.《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 AB )
A.华山以南地区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 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 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 E.湘江以北地区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 立的区域。
区域文化分布的必然性。 中国领土三大区: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和青藏高寒区。
【地理】多样的文化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理】多样的文化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6bdb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5.png)
总结: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 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 语等。这六种语言也是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这六大语言中,使用 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 广的语言是英语。
3. 阅读课本第10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2)三大宗教的形成和分布。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分布广泛,是信仰人数最
3. 请看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举例图( 课本图5 .15),读图,分析世 界各地的传统服饰有哪些差异。
总结:传统服饰实用性强, 能达到适应环境的要求。 各地传统服饰,不论是面 料、色彩还是样式,都具 有鲜明的特点。
4. 请看不同地区的传统交通方式举例图(课本图5.16),读图,分 析世界各地的传统交通方式有哪些差异。
问题导入
同学们都想去世界哪些地方旅行呢?想体验怎样不同的人文风俗 呢?
知识讲解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 阅读课本第103 页内容,总结语言的作用。
总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日 常生活中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人 们还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2. 阅读课本第103 页图5.13“不同语言对‘ 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 回答问题:世界上主要有哪
单元概览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能够说出世界六大语言、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
布地区。
■ 人地协调观
能够联系生活,分析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
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文化和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 地理实践力
能够举出实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总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 差异较大,传统的交通方 式不同。现在,有的地方 仍沿用传统的交通方式, 而大多数地方以现代交通 方式为主。
3. 阅读课本第10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2)三大宗教的形成和分布。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分布广泛,是信仰人数最
3. 请看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举例图( 课本图5 .15),读图,分析世 界各地的传统服饰有哪些差异。
总结:传统服饰实用性强, 能达到适应环境的要求。 各地传统服饰,不论是面 料、色彩还是样式,都具 有鲜明的特点。
4. 请看不同地区的传统交通方式举例图(课本图5.16),读图,分 析世界各地的传统交通方式有哪些差异。
问题导入
同学们都想去世界哪些地方旅行呢?想体验怎样不同的人文风俗 呢?
知识讲解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 阅读课本第103 页内容,总结语言的作用。
总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日 常生活中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人 们还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2. 阅读课本第103 页图5.13“不同语言对‘ 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 回答问题:世界上主要有哪
单元概览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能够说出世界六大语言、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
布地区。
■ 人地协调观
能够联系生活,分析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
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文化和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 地理实践力
能够举出实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总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 差异较大,传统的交通方 式不同。现在,有的地方 仍沿用传统的交通方式, 而大多数地方以现代交通 方式为主。
文化地理理论1 北大课件
![文化地理理论1 北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2f0e0d2af90242a895e547.png)
亚历山大-冯· 洪堡 (AlexandervonHumboldt)
在近代地理学中,李特尔最早阐述了人地关 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并奠定了人文地理 学的基础。李特尔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应 从观察出发,而不能从观念和假设出发,主张地理 学的研究对象是布满人的地表空间,人是整个地理 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代替 A.von洪堡的“地球描述”。指出人地相关的一般 法则,运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 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并用传统划分的洲作为最大的 区域单位。在具体研究中偏重人文现象,把自然作 为人文的基本因素。主张地理学必须与历史学携手
文化地理
Cultural Geography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韩茂莉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地理学的发生、发展与分科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探讨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文化发展途径与文化传播 宗教地理与文化 语言地理及文化 种族、民族及其文化 流行文化与民间文化
康德(Immanuel Kant)
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 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 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 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 似。
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是19世纪的科 学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洪堡走遍了西欧、 北亚和南、北美洲。他所涉猎的科目非常广泛, 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矿石等。常被称为气 象学、地貌学、火山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之一。洪堡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具有创造性的。 他的活动不仅限于科学考察成果方面,对于科 学理论方面也颇有贡献。他根据前人和自己所 测定的世界各地温度,于1817年第一个绘制了 全球等温线图,因此使同纬度各地的气候得以 互相比较,大陆气候和海洋气候的差别才因此 得以显示。他还把植物的分布和当地的气候和 土壤联系起来,提出植物如何受环境影响的问 题,而且把植被依景观的不同而把全世界分为 16个区。这样强调环境虽不免失之于偏,但在 科学史上仍有其地位,而且促进了植物地理学 这门新科学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辣椒酱
“辛辣文化”的物质表现形态(二)
重庆火锅
川味小吃 ——夫妻肺片
湘菜——剁椒鱼头 新川菜——香辣蟹
三、文化与地理
1、地理学研究文化现象的视角
凡是涉及各种文化事物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涉及各种文化事物现象的分布 特点以及发生和发展的空间过程的问题, 都是地理学关注的问题。
三、文化与地理
2、地理学研究文化现象的主题
四川乐山大佛
重庆大足石刻
河 南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二、文化与自然环境
问题1、和饮食中的食辣椒相比,宗教 佛像造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否明显?
问题2、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何种文 化形态,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 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二、文化与自然环境
文化形态
特点
联系
1、与自然环境的关
物质文化 系密切;2、变化节 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
奏较快。
一定程度的反映着精
精神文化
1、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疏远;2、变化节 奏较慢,有一定的
神文化的某些方面, 下层的物质文化是上 层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稳定性和保守性。
长江上中游地区食辣的传播过程 及中国食辣区的分布 图例
明末辣椒从美洲 传入中国的路线
清初开始大量食 用辣椒的地区
清道光以后开始 大量食用辣椒的 地区
一、何谓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 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之和。
狭义的文化:仅仅指社会意识形态。
二、文化与自然环境
食辣椒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区
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贵州
清初缺盐;冬季日照少、湿润
四川
冬季日照少、湿润
北方
冬季日照少、寒冷
各地佛像造型
山 西 大 同 云 岗 石 窟
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与自然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文化景观、 文化扩散、文化区
“辛辣文化”研究的主题
中国饮食辛辣指数 的地区差异
辣椒的原 产地
辣椒在中 国的传播
不同地区食辣的 物质表现形态
文化源地 文化生态 文化景观 文化扩散 文化区
食辣与当地自 然环境的关系
四种建筑 分布于我 国的哪些 地区,分 别反映了 当地自然 环境的哪 些特点?
清光绪以后开 始大量食用辣 椒的地区
其他食用辣椒 的地区
淡味区和缺资料 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饮食辛辣指数分布图图例
长江上中游辛 辣重区(辛辣 指数25~151)
北方微辣区 (辛辣指数 26~15)
东南沿海淡味 区(辛辣指数 8~17)
缺资料区
“辛辣文化”的物质表现形态(一)
韩国辣椒酱
台湾辣椒酱
贵州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