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温热环境
第2章 温热环境(1)

4. 蒸发散热
• 蒸发散热 (Evaporation heat loss)是指动 物与空气接触表面的水份从液态变为气 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 动物体表蒸发散热的部位主要为皮肤表 面和呼吸道。
• 只要有水分蒸发,就有热量的散失。
• (1)皮肤蒸发 皮肤蒸发的机制有二: • 一为渗透蒸发,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 外渗透,水分在皮肤表面蒸发。因为渗透蒸 发不见有水滴,常称为“隐汗蒸发” 。 • 二为出汗蒸发,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 面蒸发。出汗多时,常见皮肤表面有水滴出 现,故又称为“显汗蒸发” 。
即: • 基础代谢(kJ/日) =293W0.75 • 式中:W—动物体重(kg),
293— 每千克代谢体重的日平均产 热量(kJ/kg日)。
2. 热增耗
• 热 增 耗 ( Heat increment , HI ) 又 称 为 “ 体 增 热” 、“增生热”或“特殊动力作用” ,是指休 息于舒适环境中的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 量。
• 对流散热(convection heat loss)是空气或水相 对运动造成的热传递。 • 当畜体体表温度高于空气和水温度时,通过 对流可以带走畜体表面热量,发生对流散热。
• 与动物对流散热有关的流体主要是空气。 • 水禽、水牛等动物也通过水体流动进行 对流散热。 • 对流形式有两种:
• 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称为“强 制对流” ;如:使用风扇、水淋等。 • 另一种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 而产生的对流--自然风,称为“自然对 流” 。
3. 平均温度
• 平均体温是指整个动物体各部位温度加权平均值, 可以用公式计算: • 平均体温=0.7×Tr+0.3×T s • 式中Tr 为直肠温度 • T s为平均皮温(℃)
家畜环境卫生学之温热环境(2)

• 空气中实有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叫着水汽压,用压 力单位 “帕” 表示。
• 当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值时,成为“饱和空气”,此 时的湿度称为“饱和湿度” ,这时的水汽压称为 “饱和水汽压”。
• 饱和湿度与空气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湿度越 大,即能容纳的水汽量越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气湿对家畜的影响
(一)对家畜热调节的影响 由于水汽具有下列三个物理特性,使空气 湿度对畜体的体热放散有重要影响。 • 热容量 水汽的热容量很大,水汽热容量几乎 是干空气的2倍。因此气温低(水汽温度也 低),水汽可大量吸收畜体放散的热,高温下 的水汽吸收畜体放散的热也就少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气湿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 1.高湿 • 高温高湿时,可破坏热平衡;对畜体的健康和抵抗力都
有不良影响。
• 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性真菌、细菌、寄生虫繁殖生长, 容易发生传染病和皮肤病。
• 高湿,饲料、垫料易霉败,可发生霉败饲料中毒和使雏 鸡群爆发曲霉菌病。
2.气湿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
• 在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散热方式以 传导、辐射、对流三种方式,低温时,家畜应减 少非蒸发散热量以维持体温,在低温时,湿度大 对家畜极为不利。
• 1.潮湿空气的导热性和容热量都比干燥空气大, 又善于吸收畜体的长波辐射热,所以在低温的情 况下,使畜体的热量很易散失。
概念
• 2.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
位为克/立方米。 • 绝对湿度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
含量,即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1、温热环境:是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热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2、临界温度:当气温降低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3、饱和差: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愈干燥,否则反之。
4、自净与污染: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称为坏境自净。
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称为污染。
5、家畜代谢稳定区:动物依靠物理性调节便能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称为家畜代谢稳定区。
6、生化需氧量:水中的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分解时所消耗的需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7、行为需要与行为缺失: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行为缺失是指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8、采光系数(coefficient of lighting):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采光系数越大,进入舍内的光量就越多。
9、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是用来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指标,它用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率来表示。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10、纵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长轴平行的机械通风,它克服了横向通风舍内气流有死角、气流分布不均、气流速度偏低等缺陷,可确保畜舍获得新鲜空气。
1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
12、体增热:饥饿的动物在采食了饲料后,还没有完成消化、吸收,但体内一产生一定的热量叫体增热。
13、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之。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二章温热环境复习题

第二章温热环境复习题一、概念: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热射病、热性喘息、饱和差、露点、风向玫瑰图、贼风二、填空1. 因素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
2.直肠温度的测量应将温度计感温部位深入直肠一定深度,大家畜为 __________cm,猪羊等中等家畜为__________cm,小家畜禽为 __________cm。
3.静止代谢是要求动物在、、条件下用间接方法测定的动物的产热量。
4.炎热高温季节,为缓和家畜热应激,可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增加添加,以保证家畜的营养需要。
5.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__________。
6.炎热地区,如果色被毛和色皮肤相结合时最理想的。
前者善于反射太阳辐射能,后者吸收紫外线,使不至于穿透皮肤。
7.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__________。
8.机体的热调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
9.饥饿家畜采食饲料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产热量。
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__________。
10.皮肤蒸发散热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机制进行。
11.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这部分热能使畜舍_________升高,故又称为__________。
蒸发散热使畜舍_________升高,又称 _________。
12.没有汗腺动物如鸡、兔,高温时只能加强和蒸发散热。
13.高温对母畜生殖的不良作用主要在配种前后一段的间内,猪在配种后的天内、第天和天是对高温敏感的关键时期。
14.公对高温非常敏感, 26.7 ℃可使精液品质下降,超过35 ℃,可使精液完全失去受精能力。
在纬度35°地区,这种动物的公畜常发生。
15.判断温热因素对家畜的综合影响,常用、、和等指标。
三、判断1.平均体温=0.7×直肠温度+0.3×皮肤温度。
第二章 温热环境

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个指标
• 该指标以20摄氏度气温、40%RH和0.5m/s风速作
基础舒适环境
三、有效温度(ET)
1、为畜牧生产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在等热区(尤其在舒适区),生产 性能高,抗病力强。
2、为畜舍建筑热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标准
3、为动物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
四、气温对动物热调节的影响
1、热应激 增加散热量 减少产热量
2、冷应激 减少散热量 增加产热量
五、气温对畜禽的影响
(一) 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
1、 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增加 出现热性喘息
2、循环系统 皮温升高、非蒸发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
血液流向四周,内脏器官供血不足
3、消化系统
胃酸减少,胃肠蠕动减弱、酶活性降低。
4、泌尿系统与神经系统 高温时,机体大量水分蒸发,尿量减少
5、免疫系统
高温降低免疫机能
6.内分泌机能
高温导致血液甲状腺素含量下降 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升高
• 皮 肤 表 面 的 温 度 称 为 “ 皮 温 ” (skin temperature) • 皮温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温热条件的影响,常随 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动 物 体 温 分 布
3、平均体温
• 平均体温:整个动物体各部位温度加权 平均值
平均体温=0.7×T直肠温度+0.3×T平均皮温
• 蓄热量:指动物体温度升高时所贮存的 热量,为平均比热与动物体质量之乘积。 • 根据平均体温和身体比热可算出全身蓄 热量
第六节 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
一、温湿指数(THI) 二、等温指数(ETI) 三、有效温度(ET) 四、风冷指数(WCI)
一、温湿指数(THI)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知识点

第三章 光环境与噪声
• • • 概念:噪声 日射病 长日照动物 短日照动物 太阳高度角 分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波长范围?各波长光 线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可见光的生物学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紫外线对动物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原理, 最佳杀菌波长? 噪音对动物生产和健康有何影响?如何减小噪 音对动物生产的不良影响?
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气候有效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气候服习气候驯化气候适应温热指数风冷指数过高温度临界温度风向频率图测量温度湿度的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了解感温感湿原件的名称
绪论 第一章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
• • • • 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 环境因素分类(学会分类) 理解环境因素两重性 “应激”的概念及预防措施
第五章 畜牧场规划与环境控制
• • • • • • BOD COD 大肠菌群指数 大肠菌群值 水的硬度 地形 地势
• • • • • • • • •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什么? 生物转盘 氧化塘 生物塘 三氮,三氧概念 水的微生物标准? 水质卫生评价指标分为哪几类? 建造畜牧场最理想的土质是什么?
• • • •
畜牧场选址、规划时考虑哪些因素? 畜禽场在选择饮用水水源的基本原则? 畜牧场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规模化畜牧场通常分为哪些功能区?了解 扬大牧场的主要实施、动物饲养的基本情 况。
• • • • • • •
粪便污水对土壤有哪些污染? 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5个条件? 污水的3级处理概念? 畜产污水的特点? 畜牧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都产生哪些污染 物?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处理畜牧场污水 相同与不同之处。 畜牧场废弃物相关法规Leabharlann 称、颁布的部门, 开始执行的时间?
• • •
第二章家畜环境卫生学

温热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
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 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空气温度、湿度、气流 和辐射热等4种物理环境因素。它们是影响家 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空气环境的温暖、凉爽程度,是由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 综合而成的。
可感散热(非蒸发散热、显热散热):辐 射散热、传导散热和对流散热合称可感 散热。它可以使畜舍温度升高。 蒸发散热(不可感散热、潜热散热) 不 导致空气温度变化,能使畜舍湿度上升。
畜体的热平衡
家畜的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散热途径 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这就是家 畜的热平衡。可用下式简单表示: HP-He± HR ± Hc ± Hv ±F=0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它与纬度、季节、地势、下垫面、天气和植被等 有关。
东南低 西北高
沙漠>裸土>草地>农田 >森林>海洋湖泊
温度的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温度最高月份的平均温度与 温度最低月份的平均温度之差,它与纬度、距海 远近、海拔高低、云量和雨量等有关。
畜舍的气温
• 2.传导散热(conduction heat loss) 机体热量直接传递给与其接触低温物体。 呼吸道:热传递给较冷的吸入空气 皮肤:直接与较冷的地面、冷水接触传热
• •
家畜传导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接触物的导热系数、 接触面积和两者的温差,可用下式表示: • Hc =As K(Ts-Tm) • Hc 为传导散热量(W),As为动物体表与接触物的有效接触 面积(m2),K为该接触物的导热系数(W/ m2· ℃),Ts和 Tm分别为动物体表面和接触物表面的温度(℃)。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温热环境-幻灯片

4.活动产热
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运动、觅 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 加的产热量。
消化系统生理活动如咀嚼、吞咽、胃肠蠕动、消化酶的 分泌、消化、吸收等所增加的热量均属于活动产热。
当热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进行热调节如外周血管的收缩、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和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等所产生的 热量也属于活动产热。
5.外源热
阳光的照射 温热的空气 温热的饲料和饮水
在总产热量中,基础代谢产热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所 必须;
生产代谢产热始终伴随者生产产品和做功而产生; 在维持代谢产热中,有些是对动物生产毫无意义,如,
适应环境、应激反应等产热。 因此,通过改善环境减少这部分维持代谢产热以及为
生产产热散失创造条件,将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 报酬的根本措施。
对流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 称为“强制对流”(forced convection);另一种 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对流,称为 “自然对流”(natural or free convection)。
4. 蒸发散热
动物的蒸发散热(Heat loss of evaporation)是指 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 程。
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家畜首先借皮肤血管的舒缩, 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 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和改变姿 势等,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 称之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中,散热调节已不足以维持体 温恒定时,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 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这种调节称之为“产热调节” 或“化学调节”。
第一节 体温与畜体热平衡
家畜环境卫生学要点

家畜环境卫生学要点第一章适应和应激一、概念1.适应2.气候服习3.气候驯化4.应激二、问答1.表型适应的特征:(1)改变自身的内部环境;(2)降低或增强代谢强度;(3)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的恒定。
2.适应的阶段性3.应激的主要特征?4.如何预防应激?第二章温热环境一、概念1.体热平衡2.等热区3.下垫面反射4.日平均气温5.绝对湿度6.相对湿度7.露点8.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9.蒲福氏风级表10.温湿指数二、问答1.动物有哪几种产热方式?2.动物有哪几种散热方式?3.蒸发散热(非可感热、潜热)、非蒸发散热(可感热、显热)?动物在高低温环境中散热方式有何特点?4.影响等热区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5.畜舍内应采取何种防潮措施?6.温度与猪体增重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光、声、气压和空气电离一、概念1.光周期2.采光系数3.长日照动物、短日照动物4.噪音5.高山病6.生物钟二、问答1.光照的生物学效应?2.可见光对动物的作用途径?3.可见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动物的影响?4.光照强度与鸡产蛋力的关系?5.光周期(即光照制度)对鸡性成熟的影响6.光周期对鸡产蛋的影响?7.紫外线的生物作用及其起主要生物作用的波长段?8.红外线的生物作用?9.空气电离产生的主要负离子及其生物作用?第四章畜舍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一、概念1.酸雨2.恶臭(或恶臭物质)二、问答1.氨气对畜禽危害的机理?2.硫化氢对畜禽危害的作用机理?3.二氧化碳对畜禽危害的作用机理?4.粉尘当中又包括哪几种尘粒?5.减少畜舍中有害气体、尘粒和微生物的措施?第五章饮水与供水卫生一、概念1.C OD、BOD2.水体的富营养化二、问答1.水体的自净作用2.饮用水的卫生要求?3.饮水水源的水质指标?3.如何根据水的颜色初步判断水体卫生状况?4.受污染水体中的三氮物质及其三氮物质在水体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第六章畜牧场的设置1.良好的畜牧场环境条件?2.适合建畜牧场的土壤应该具有的优点并对各种土壤类型进行评价?3.确定畜舍朝向要考虑哪些因素?原因为何?4.确定畜舍排列与方位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安排畜舍排列与方位?5.确定畜舍间距离要考虑的因素及其如何确定畜舍间距?第七章畜舍环境的控制一、概念1.外围护结构2.通风3.换气4.入射角5.透光角6.自然照度系数二、问答1.产蛋鸡的光照制度及其评价?2.自然通风的原理及其窗户开设位置的高低对自然通风影响的原理?3.畜舍机械通风的类型和方式?4.各种畜舍类型的评价?5.畜舍内的防潮防寒防热措施?。
第二章温热环境

4、生产水平 5、采食量 6 活动量 7、个体大小
产热量小。
个体大动物,绝对产热量大,相对
2、体温的去路--散热
各种生命活动产生的余热向体外散发,否则,热 量在体内蓄积,造成体温上升。
散热主要途径:皮肤、呼吸器官、加热进入体内
的空气、水和饲料,以及排泄粪尿等。其中以前两种 途径最为重要。
1)、辐射散热
以及为生产产热散失创造条件,将是提高饲料
转化率和饲料报酬的根本措施。
影 响 产 热 的 因素
1、年龄 相对产热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绝对产热
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2、性别 公畜高于母畜,阉畜与母畜相似。 3、营养状况 营养好代谢水平高,产热量大;瘦
弱动物代谢水平低,产热量小。
鸡
2
594 16
297 888.89
3946 4971
小白鼠 0.018
Hale Waihona Puke 绝对值,一般体型大,产热量也就大。 相对值,体重越小的动物,每单位体重产热量越多。
一般动物的基础代谢均与其体表面积成正比例,
而体表面积较难测定,常采用体重估计的方法。
基础代谢产热=293W0.75(KJ/d)
公式中W为体重(kg),系数293为每kg代谢体
小家畜和家禽为5cm。
2. 皮温
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 。
皮温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温热条件的影响,常随 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动物身体部位不同,其皮温也不相同。 凡距离身体内部较远、被毛保温性能较差、散 热面积较大、血管分布较少和皮下脂肪较厚的 部位,皮温较低。 四肢下部、耳部和尾部低温时皮温显著下降。
气象因素:决定上述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因素称之气象因素, 如气温、气湿、气压、气流、云量和降水等。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第一章家畜环境与应激1.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答:一、应激与疾病1、应激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性溃疡。
2、应激能抑制免疫反应,阻碍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对肿瘤的抵抗力,使肿瘤容易发展和转移。
3、高强度的应激会提高鸡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寄生虫等侵袭的抵抗力。
4、导致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如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等。
二、应激与生产性能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 肉,以及少数产生DFD 肉。
三、环境应激的预防: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3、药物的应用4、加强锻炼第二章温热环境一、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二、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①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②低温高湿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三、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①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无论是在寒冷或是炎热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家畜的生产力下降。
第二章 环境卫生学-温热环境ppt课件

二、气象与气象要素
气象:是对流层所发生的风、云、雨、雪、寒、暖、 干、湿、声、光、电等各种大气物理状态和物理现 象的统称。
1.动物种类 一般体型大,单位体重表面积较小的动物,临界温度 较低、等热区较宽。
2. 年龄和体重 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大而下降。
3.皮毛状态 被毛绵密和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临界温度较低、等热 区较宽。
平均体温:
指整个动物机体的平均温度。由于家畜从内向外,从 中心到末梢各部位温度不同,以下式估计:
平均体温(℃)=0.7Tr+0.3Ts 主要用于计算家畜的蓄热量。
平均体温在生产中
二、体热的来源
体热的来源主要有机体代谢和外界环境传入两个方面。 1.基础代谢产热
指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的状态下维持生命活 动的产热量。以下式估计:
行为上(采食、饮水、活动、休息等)和生化上 (腺体分泌、体内物质氧化、代谢等)都发生相应 的变化。
2. 湿度:重要作用 在高温、低温条件下,湿度对体热调节影响较大。
a.高温、高湿 阻碍蒸发散热;促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滋生。
b.低温、高湿 机体失热增加,冷感明显。过低湿度易引起呼吸道 疾病的发生,易引起空气灰尘飞扬。同样0℃,南方 与北方的冷感大不一样。
当温度继续升高,机体会出现热性喘息和体温的升高。 环境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家畜热死。
见p28图2-5
环境温度与体温、产热量的关系示意图:
存活区
体温恒定区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温热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畜体产热及散热
四、畜体的热平衡(Thermal balance of animals)及其控 制
(一)畜体热调节(Thermoregulation) 当环境冷热程度发生改变时,畜体通过行为、生理
生化的乃至形态解剖结构,改变产热和散热速度 的过程。 恒温动物具有完善的热调节机能,尽量使产热和散 热达到平衡。 体温调节机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 些低等动物已经具备了化学调节机能,但物理调 节只是高等动物才有。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畜体产热及散热
2.呼吸道蒸发:通过呼吸道(或和口腔)黏膜水分 子的蒸发进行的散热。它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
Qre=KeVr(Pbs-Pa) Qre:呼吸蒸发散热量(W) Vr:呼吸量(L/h) Ke、Pbs及Pa与前式相同。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畜体产热及散热
• 辐射、对流、传导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 感散热”,“显热发散”,它们可使舍温升高。 蒸发散热又称“潜热发散”,使舍内湿度增高。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畜体产热及散热
1.物理调节(physical regulation) :提高或降低散热 量来维持体温恒定的,它依赖于热在转移中的物 理特性。
2.化学调节(chemical regulation) :增加或减少产热量来 维持体温恒定的。
家畜在体热调节中首先依靠物理调节,当气温过高 或过低,物理调节不足以维持体温正常时,化学 调节机制就活跃起来。
精品文档
第一节 畜体产热及散热
(二)传导散热(Cd, Conduction Heat loss ): 动物通 过接触将体热传给周围环境的过程。主要是畜体通 过与固体(地面)或液体(水)接触进行传散热。
家畜环境卫生学之温热环境 (PPT 36页)

概
第四节 气流和气压
念
一、气流和气压的概念
• 气压(air pressure) :地球大气层对地表的压力称为
“气压”,把在0 ℃时,纬度45º海平面上的大气压作为
1个标准大气压。
• 1个标准大气压 = 1.01325×105 Pa (帕)
•
= 1013.25 mb (毫巴)
= 760 mmHg = 1033.2 g/cm2 (克/平方厘米)
• 各因素之间,或是相辅相成,或是相互制约。
• 如:高温、高湿而无风,三因素均不利于畜 体的散热,形成了最炎热的天气;
• 低温、高湿、风速大,三因素均促进散热, 构成了最寒冷的天气,这是相辅相成的一面。
• 如果高温、低湿而有风,或者低温、低湿而 无风,则后面二个因素对前面一个因素产生 制约作用,使高温或低温的作用显著减弱。
(二) 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湿度变化对动物生殖 繁育、产奶产蛋、生长育肥影响都不很大。 • 湿度对家畜生产机能的影响,主要在高温或 低温环境下 • 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时,不利于动物生殖活动。 • 高温高湿时,家畜采食量下降;低温高湿饲料 消耗率增加,进而影响生长肥育、产蛋和产奶。
• 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情况,只要气温低于体温,气流有 助于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
• 但在低温下因风速增大,增加了机体的散热和产热量, 增加饲料消耗。
气流对家畜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冬季贼风。
• 冬季,舍内易产生贼风。贼风即是一股温度低且风 速大的气流。
• 家畜处在舍内较温暖的环境中,贼风作用于局部,使 局部受冻,而机体又不能及时对局部进行热调节,故 易造成局部伤害。如:关节炎、感冒、肌肉炎、神经 痛、冻伤、肺炎以及瘫痪等。
温热环境---课件

特点:
采食量愈大,热增耗愈多; 采食粗料的热增耗比采食精料的热增耗多。 蛋白质的体增热最大,约占总代谢能的30%;碳水化合物居中,约 占代谢能的10~15%。脂肪最少,约占代谢能的5~10%; ④体增热对于低温环境中动物御寒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高温环境中则 会增加动物的热负荷。
(3) 肌肉活动产热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二节:温热环境
(thermal environment)
一:温热环境
(一)、概念: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包括: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等。
小气候:是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二)、温热环境对畜禽的影响
直接影响:温热环境通过热调节对家畜发生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自然界的温热条件还可通过饲料植物的生长、化学组成和季节性供应, 以及寄生虫和其它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间接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发生作用。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机体会以红外线长波的形式向环境散发热量。 表 各种表面对红外线的发射率(%)
颜色 发射率
美洲驯鹿
雪兔 灰狼 人的皮肤 白漆面 光亮的铜 光亮的银
棕色
白色 浅灰 粉红 白
1.00
0.99 0.99 0.99 0.95 0.15 0.02
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畜体辐射热就越多
吸入冷空气变热而进行的。
上呼吸道水分和热量交换示意图
☞ 当气温较低时,动物呼吸次数减少而深度增
大;当气温升高时,动物呼吸变得短而急促。
☞ 热性喘息就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
增加呼吸频率,减少呼吸深度的现象。 热性喘息常见于汗腺不发达或缺乏汗腺的动
物如猪、鸡、狗。
热性喘息在排出大量的水蒸气的同时,将体 内大量CO2排出体外,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物体温
1、体温 体 温 是 指 身 体 深 部 的 温 度 (deep-body temperature or core temperature)。 一般以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作 为内部体温的代表。 在测量体温时,应使温度表的感应部位伸入 直肠深部。成年牛、马等大家畜为 15cm , 羊、猪为10cm,小家畜和家禽为5cm。
2.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 (Heat loss of conduction) 是指直接接触 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或旋转等将热量从高 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 动物体呼吸道和皮肤都具有传导散热的作用。
呼吸道是将热传给较冷的吸入空气,皮肤主要是通过 直接与较冷物体如地面、冷水等接触而进行传导散热。
5.外源热
阳光的照射 温热的空气 温热的饲料和饮水
在总产热量中,基础代谢产热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所
必须; 生产代谢产热始终伴随者生产产品和做功而产生; 在维持代谢产热中,有些是对动物生产毫无意义,如, 适应环境、应激反应等产热。
因此,通过改善环境减少这部分维持代谢产热以及为
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产乳、 产蛋、产毛等或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 通常净能中的能量在满足维持代谢需要后剩余部分用于 生产产品,在动物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热量 的产生。 生产代谢(productive metabolism)产热量取决于产 品的种类和数量。役畜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仅有20%转 变为机械能,其余80%直接转变为热能。妊娠后期母牛 产热量较空怀母牛增加20%~30%,泌乳20kg的牛, 产热量较干乳期妊娠牛增加50%。每生产1kg牛乳,大 约需要2,845KJ的能量。
2. 皮温 皮 肤 表 面 的 温 度 称 为 “ 皮 温 ” (skin temperature) 皮温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温热条件的影响,常随外 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动物身体部位不同,其皮温也不相同。 凡距离身体内部较远、被毛保温性能较差、散热 面积较大、血管分布较少和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 皮温较低。 四肢下部、耳部和尾部低温时皮温显著下降。
采食量愈大,热增耗愈多; 采食粗料的热增耗比采食精料的热增耗多。 蛋白质的体增热最大,约占总代谢能的30%;
脂肪最少,约占代谢能的5~10%;
碳水化合物居中,约占代谢能的10~15%。
体增热对于低温环境中动物御寒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高温环境中则会增加动物的热负荷。
3.生产代谢产热
生产产热散失创造条件,将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 报酬的根本措施。
四、体热散失
(一) 动物散热的方式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 加热饲料和饮水
1. 辐射散热
辐射 (radiation) 是指物体表面以电磁波形 式连续释放能量的过程,这种能量可以不通 过中间介质而传递。 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 0 K 或- 273℃)任 何物体都能放出辐射能,其辐射波长随辐射 体温度升高而逐渐变短。 辐射散热是指动物与周围环境可度量距离内 物体之间以电磁波形式进行的热交换。
家畜环境卫生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体温与畜体热平衡
一、温热环境概述 二、动物体温 三、体热来源 四、体热散失 五、热平衡调节 六、太阳辐射与畜体热平衡
一
温热环境概述
温热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是指直 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 和。 空气环境的温暖、炎热和寒冷的程度,它是 由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 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决定温热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在自然界 中气温主要来源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造 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 境因素。
4.活动产热
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运动、觅 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
加的产热量。
消化系统生理活动如咀嚼、吞咽、胃肠蠕动、消化酶的 分泌、消化、吸收等所增加的热量均属于活动产热。
当热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进行热调节如外周血管的收缩、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和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等所产生的 热量也属于活动产热。
在炎热的夏季,对猪和牛进行冷水浴,可以增加传导 散热。
3.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是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 位移造成的热传递。
当畜体体表温度低于流体温度时,通过对流可以带走 畜体表面热量,发生对流热散。与动物对流散热有关 的流体主要是空气。水禽、水牛等动物也通过水体流 动进行对流散热。 对流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 称为“强制对流”(forced convection);另一种 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对流,称为 “自然对流”(natural or free convection)。
2. 体增热
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 (Heat increment,HI)。 体增热也被称为“热增耗” 、“增生热”或“特 殊 动 力 作 用 ” (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 SDA)。 一部分为动物摄食、消化和吸收饲料时,因细胞 生物化学反应使代谢强度增加而产生的热量。另 一部分为饲料在消化道运动,被微生物发酵所释 放的热量。如反刍动物的瘤胃,马属动物的盲肠 和大肠中的内容物被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热。
动物体表温度分布示意图:上图:动物的体温分布; 下图:从动物体内到大气的温度梯度
牛皮肤各部位温度测定位置示意图
三、体热的来源
(一)体热的来源
1. 2. 3. 4. 5. 基础代谢产热 热增耗 肌肉活动产热 生产产热 外源热
1.基础代谢产热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在动物常称 为“饥饿代谢”(fasting metabolism)。 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 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 清醒、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 此时的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 过程,如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 分泌等的正常运行,是动物在清醒状态下的 最低产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