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解题思路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关 于 诗 句
所谓“知人知事知文”, 所谓“知人知事知文” 只要熟悉了作者及其诗文风格, 只要熟悉了作者及其诗文风格, 那么对于理解本文就有了莫大 帮助了。 帮助了。
赏 析
前面讲到杜甫《春望》时 前面讲到杜甫《春望》 已展开,此处不再重复,关键 已展开,此处不再重复, 在于平时的留心积累。 在于平时的留心积累。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思 想 内 容
诗眼即古诗的点睛之笔,往往是由表达主观 诗眼即古诗的点睛之笔, 情感的字词或者是能够传递某种情感的意象担任 此角色, 伤春悲秋” 此角色,如“伤春悲秋”。
探 究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赏析, 假使能抓住“春”字,整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明朗 假使能抓住“ 了,由沉郁转入豁达。 由沉郁转入豁达。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诗
赏析题首先要根据原文判断 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尤其是 修辞十分常见。 修辞十分常见。
句 赏 析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如岑参《 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万树梨花开。” 的“梨花”其实 万树梨花开。 梨花” 是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春风” 是用了比拟的手法, 春风” 使梨花盛开比拟成“北风”使雪 使梨花盛开比拟成“北风” 花飞舞。“千树万树”更是表达 花飞舞。 千树万树” 了雪景的繁荣壮丽。 了雪景的繁荣壮丽。 这里关键是抓住一个“如” 这里关键是抓住一个“ 字。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古人直抒胸臆的少,往往喜欢 古人直抒胸臆的少, 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通过用一批特点鲜明 的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思想。 的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思想。要学会从 众多意向中提炼共同点, 众多意向中提炼共同点,结合背景猜 想用典的用意。 想用典的用意。
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 首先要了解“飞将” 马度阴山。”首先要了解“飞将”借用了李 广的典故, 广的典故,部分同学还会误解为借李广远征 将领, 但使” 将领,“但使”二字其实已经表明了诗人批 判的态度! 判的态度! 还有《钱塘湖春行》 还有《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 绿杨阴里白沙堤。 后半句怎么理解。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半句怎么理解。 诗人没有直接说“最爱”的理由, 诗人没有直接说“最爱”的理由,而是展现 了一副杨柳依依白沙提的意象, 了一副杨柳依依白沙提的意象,让读者自己 去想象如画美景。 去想象如画美景。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什么季节?从哪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什么季节? 里可以看出? 里可以看出? 抓住“霜天”和“江枫”两个关 抓住“霜天” 江枫” 键词就不难判断,诗歌描写的是秋景, 键词就不难判断,诗歌描写的是秋景, 继而勾起心中思绪。 继而勾起心中思绪。
山 长 水 阔 知 何 处
欲 寄 彩 笺 兼 尺 素
望 尽 天 涯 路
独 上 高 楼
昨 夜 西 风 凋 碧 树
斜 光 到 晓 穿 朱 户
明 月 不 谙 离 恨 苦
燕 子 双 飞 去
罗 幕 轻 寒
槛 菊 愁 烟 兰 泣 露
宋 晏 殊
《 蝶 恋 花 》
·
1、通晓常识:首先了解雨有哪些特点:无外雨量大小,雨点疏密,雨势急 、通晓常识:首先了解雨有哪些特点:无外雨量大小,雨点疏密, 缓之类。此外, 桃李花尽”看出这是描写春末夏初时节。 缓之类。此外,从“桃李花尽”看出这是描写春末夏初时节。 2、搜索信息:找出正面侧面描写雨的词语“过”、“满”,从注释中可 、搜索信息:找出正面侧面描写雨的词语“ 以捕捉到“奔流”一词, 奔流”的主语就是” 以捕捉到“奔流”一词,“奔流”的主语就是”雨”,。 3、理解词义:“横塘”即是水塘的意思,“乱山”即是错乱的峰峦 、理解词义: 横塘”即是水塘的意思, 乱山” 4、 规范答题:第一句中“过”字是正面描写雨势之猛,“满”字是侧面 字是正面描写雨势之猛, 、 规范答题:第一句中“ 描写雨量之大;第二句中“路东西”更突出了春雨的来势滂沱。 描写雨量之大;第二句中“路东西”更突出了春雨的来势滂沱。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考试时,我们从何发掘相关 考试时, 的信息?对诗人作品风格的熟悉, 的信息?对诗人作品风格的熟悉, 了解其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 了解其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对 注释的分析都是关键。 注释的分析都是关键。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 如杜甫《春望》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我们必须了解杜 恨别鸟惊心。 甫身处盛衰之替,情感忧国忧民, 甫身处盛衰之替,情感忧国忧民, 诗句格式规整,选词用意颇深。 诗句格式规整,选词用意颇深。 透过“国破”、“草深”、“花 透过“国破” 草深” 溅泪”、“鸟惊心”等词就明了 溅泪” 鸟惊心”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不息的哀 叹,对受难百姓的同情。 对受难百姓的同情。
于 诗 句 赏 析
关 于 诗
赏析的时候诗情始终是出发点、目标和 赏析的时候诗情始终是出发点、 围绕的中心。 围绕的中心。 比如《天净沙·秋思》 比如《天净沙·秋思》的诗情就应该立足 在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在游子悲秋思乡之情。赏析的时候就首先要 定下这样一个基调, 定下这样一个基调,然后在文中寻找线索 关键字词:十一个意象)去进行论证, (关键字词:十一个意象)去进行论证,最 终自然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情。 终自然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情。 一言蔽之:诗情是贯穿答题流程的灵魂! 一言蔽之:诗情是贯穿答题流程的灵魂!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思 想 内 容
读懂古诗,读通古诗,文言知识的积累显得 读懂古诗,读通古诗, 十分重要。 十分重要。尤其是古诗中常见实词的积累更是关 键。
探 究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路,儿女共沾巾。”由于不知道“无为”的词义, 儿女共沾巾。 由于不知道“无为”的词义, 就难以理解诗句。知道“无为”是”不要”的意 就难以理解诗句。知道“无为” 不要” 思,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如小儿女一般涕泪涟涟。 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如小儿女一般涕泪涟涟。
句 赏 析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实战题:09年杭州中考题 实战题: 年杭州中考题 《城 南》 宋·曾巩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注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路东西 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解答? (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解答?请大家运用前面讲到的方 在课堂记录本上写出自己详细的解题思路。) 法,在课堂记录本上写出自己详细的解题思路。)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怎样的特点? 一 二句写出了“
通晓பைடு நூலகம்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只要能够解决了前面几 个问题, 个问题,诗情就能自然引出 了。要注意的是答题时必须 体现出诗情的感悟是从诗歌 本身(关键字词与意象) 本身(关键字词与意象)引 发出来的,要懂得“ 发出来的,要懂得“追根溯 源”。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 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 洋里叹零丁。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少同学看到“惶恐”、“零 少同学看到“惶恐” 丁”、“死”等字眼就觉得 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恐惧、孤 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恐惧、 寂迷茫。其实“丹心照汗青” 寂迷茫。其实“丹心照汗青” 就是一代名臣为国效力万死 不辞的志向表达。 不辞的志向表达。
《古诗阅读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育才初一语文组: 育才初一语文组:余刚
关
考题中经常会出现让考生通过诗 中的意象来判断季节的题目, 中的意象来判断季节的题目,这就提 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要留心观 察,别无他法。 别无他法。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关 于 诗 句 赏 析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关
古诗鉴赏时思路清晰,主要体现 古诗鉴赏时思路清晰, 在答题格式上。 在答题格式上。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 础上也要适当模仿规范答题的格式。 础上也要适当模仿规范答题的格式。 如字词赏析,我们一般用“ 如字词赏析,我们一般用“此处 运用了( 手法, 运用了( )手法,描绘一幅 的画面,起到了( ( )的画面,起到了( ) 的作用,以表达作者( 的作用,以表达作者( )的情 感。” 又如比较赏析题, 又如比较赏析题,我们一般首先 进行分别赏析, 进行分别赏析,然后找到两句诗的异 分别表述。 同,分别表述。 另外, 另外,有部分赏析题还需要联系 实际, 实际,那么就需要把眼光由诗内转向 诗外。 诗外。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三 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1、通识手法:白诗中利用“野火”来衬托春风过后新长的小草;曾诗则 、通识手法:白诗中利用“野火”来衬托春风过后新长的小草; 是用“桃李之花”的凋零来和“青草色齐”进行对比。 是用“桃李之花”的凋零来和“青草色齐”进行对比。 2、厘清风格:白诗一般以通俗写实为特色,曾诗则是继承了宋代诗歌说 、厘清风格:白诗一般以通俗写实为特色, 理性强的特点。 理性强的特点。 3、点明用意:不难看出,白诗是赞扬了小草生命力之顽强;而曾诗三四 、点明用意:不难看出,白诗是赞扬了小草生命力之顽强; 句就是用对比来凸显小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句就是用对比来凸显小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4、立足诗情:本诗描写“春雨”(困难、考验)中的“桃李花”(美丽 立足诗情:本诗描写“春雨” 困难、考验)中的“桃李花” 却弱不禁风的事物) 横塘” 乱山” 青青草” 却弱不禁风的事物)和“横塘”、“乱山”和“青青草”(平凡却难 以摧毁的事物)来说明“ 以摧毁的事物)来说明“更持久的美正是出自抗击打的能力与足够的 涵养”的道理。 涵养”的道理。 5、规范答题: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 青草顽强的生命力 、规范答题:白居易的诗以 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 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通过与 桃李花开尽” 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关 于 诗 句
所谓“知人知事知文”, 所谓“知人知事知文” 只要熟悉了作者及其诗文风格, 只要熟悉了作者及其诗文风格, 那么对于理解本文就有了莫大 帮助了。 帮助了。
赏 析
前面讲到杜甫《春望》时 前面讲到杜甫《春望》 已展开,此处不再重复,关键 已展开,此处不再重复, 在于平时的留心积累。 在于平时的留心积累。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思 想 内 容
诗眼即古诗的点睛之笔,往往是由表达主观 诗眼即古诗的点睛之笔, 情感的字词或者是能够传递某种情感的意象担任 此角色, 伤春悲秋” 此角色,如“伤春悲秋”。
探 究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赏析, 假使能抓住“春”字,整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明朗 假使能抓住“ 了,由沉郁转入豁达。 由沉郁转入豁达。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诗
赏析题首先要根据原文判断 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尤其是 修辞十分常见。 修辞十分常见。
句 赏 析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如岑参《 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万树梨花开。” 的“梨花”其实 万树梨花开。 梨花” 是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春风” 是用了比拟的手法, 春风” 使梨花盛开比拟成“北风”使雪 使梨花盛开比拟成“北风” 花飞舞。“千树万树”更是表达 花飞舞。 千树万树” 了雪景的繁荣壮丽。 了雪景的繁荣壮丽。 这里关键是抓住一个“如” 这里关键是抓住一个“ 字。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古人直抒胸臆的少,往往喜欢 古人直抒胸臆的少, 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通过用一批特点鲜明 的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思想。 的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思想。要学会从 众多意向中提炼共同点, 众多意向中提炼共同点,结合背景猜 想用典的用意。 想用典的用意。
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 首先要了解“飞将” 马度阴山。”首先要了解“飞将”借用了李 广的典故, 广的典故,部分同学还会误解为借李广远征 将领, 但使” 将领,“但使”二字其实已经表明了诗人批 判的态度! 判的态度! 还有《钱塘湖春行》 还有《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 绿杨阴里白沙堤。 后半句怎么理解。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半句怎么理解。 诗人没有直接说“最爱”的理由, 诗人没有直接说“最爱”的理由,而是展现 了一副杨柳依依白沙提的意象, 了一副杨柳依依白沙提的意象,让读者自己 去想象如画美景。 去想象如画美景。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什么季节?从哪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什么季节? 里可以看出? 里可以看出? 抓住“霜天”和“江枫”两个关 抓住“霜天” 江枫” 键词就不难判断,诗歌描写的是秋景, 键词就不难判断,诗歌描写的是秋景, 继而勾起心中思绪。 继而勾起心中思绪。
山 长 水 阔 知 何 处
欲 寄 彩 笺 兼 尺 素
望 尽 天 涯 路
独 上 高 楼
昨 夜 西 风 凋 碧 树
斜 光 到 晓 穿 朱 户
明 月 不 谙 离 恨 苦
燕 子 双 飞 去
罗 幕 轻 寒
槛 菊 愁 烟 兰 泣 露
宋 晏 殊
《 蝶 恋 花 》
·
1、通晓常识:首先了解雨有哪些特点:无外雨量大小,雨点疏密,雨势急 、通晓常识:首先了解雨有哪些特点:无外雨量大小,雨点疏密, 缓之类。此外, 桃李花尽”看出这是描写春末夏初时节。 缓之类。此外,从“桃李花尽”看出这是描写春末夏初时节。 2、搜索信息:找出正面侧面描写雨的词语“过”、“满”,从注释中可 、搜索信息:找出正面侧面描写雨的词语“ 以捕捉到“奔流”一词, 奔流”的主语就是” 以捕捉到“奔流”一词,“奔流”的主语就是”雨”,。 3、理解词义:“横塘”即是水塘的意思,“乱山”即是错乱的峰峦 、理解词义: 横塘”即是水塘的意思, 乱山” 4、 规范答题:第一句中“过”字是正面描写雨势之猛,“满”字是侧面 字是正面描写雨势之猛, 、 规范答题:第一句中“ 描写雨量之大;第二句中“路东西”更突出了春雨的来势滂沱。 描写雨量之大;第二句中“路东西”更突出了春雨的来势滂沱。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考试时,我们从何发掘相关 考试时, 的信息?对诗人作品风格的熟悉, 的信息?对诗人作品风格的熟悉, 了解其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 了解其所处年代的社会状况,对 注释的分析都是关键。 注释的分析都是关键。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 如杜甫《春望》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我们必须了解杜 恨别鸟惊心。 甫身处盛衰之替,情感忧国忧民, 甫身处盛衰之替,情感忧国忧民, 诗句格式规整,选词用意颇深。 诗句格式规整,选词用意颇深。 透过“国破”、“草深”、“花 透过“国破” 草深” 溅泪”、“鸟惊心”等词就明了 溅泪” 鸟惊心”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不息的哀 叹,对受难百姓的同情。 对受难百姓的同情。
于 诗 句 赏 析
关 于 诗
赏析的时候诗情始终是出发点、目标和 赏析的时候诗情始终是出发点、 围绕的中心。 围绕的中心。 比如《天净沙·秋思》 比如《天净沙·秋思》的诗情就应该立足 在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在游子悲秋思乡之情。赏析的时候就首先要 定下这样一个基调, 定下这样一个基调,然后在文中寻找线索 关键字词:十一个意象)去进行论证, (关键字词:十一个意象)去进行论证,最 终自然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情。 终自然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情。 一言蔽之:诗情是贯穿答题流程的灵魂! 一言蔽之:诗情是贯穿答题流程的灵魂!
通晓常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于 思 想 内 容
读懂古诗,读通古诗,文言知识的积累显得 读懂古诗,读通古诗, 十分重要。 十分重要。尤其是古诗中常见实词的积累更是关 键。
探 究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路,儿女共沾巾。”由于不知道“无为”的词义, 儿女共沾巾。 由于不知道“无为”的词义, 就难以理解诗句。知道“无为”是”不要”的意 就难以理解诗句。知道“无为” 不要” 思,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如小儿女一般涕泪涟涟。 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如小儿女一般涕泪涟涟。
句 赏 析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实战题:09年杭州中考题 实战题: 年杭州中考题 《城 南》 宋·曾巩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注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路东西 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解答? (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解答?请大家运用前面讲到的方 在课堂记录本上写出自己详细的解题思路。) 法,在课堂记录本上写出自己详细的解题思路。)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怎样的特点? 一 二句写出了“
通晓பைடு நூலகம்识 搜索信息 理解词义 准抓诗眼 感悟诗情
关
只要能够解决了前面几 个问题, 个问题,诗情就能自然引出 了。要注意的是答题时必须 体现出诗情的感悟是从诗歌 本身(关键字词与意象) 本身(关键字词与意象)引 发出来的,要懂得“ 发出来的,要懂得“追根溯 源”。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 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 洋里叹零丁。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少同学看到“惶恐”、“零 少同学看到“惶恐” 丁”、“死”等字眼就觉得 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恐惧、孤 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恐惧、 寂迷茫。其实“丹心照汗青” 寂迷茫。其实“丹心照汗青” 就是一代名臣为国效力万死 不辞的志向表达。 不辞的志向表达。
《古诗阅读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育才初一语文组: 育才初一语文组:余刚
关
考题中经常会出现让考生通过诗 中的意象来判断季节的题目, 中的意象来判断季节的题目,这就提 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要留心观 察,别无他法。 别无他法。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于 思 想 内 容 探 究
关 于 诗 句 赏 析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关
古诗鉴赏时思路清晰,主要体现 古诗鉴赏时思路清晰, 在答题格式上。 在答题格式上。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 础上也要适当模仿规范答题的格式。 础上也要适当模仿规范答题的格式。 如字词赏析,我们一般用“ 如字词赏析,我们一般用“此处 运用了( 手法, 运用了( )手法,描绘一幅 的画面,起到了( ( )的画面,起到了( ) 的作用,以表达作者( 的作用,以表达作者( )的情 感。” 又如比较赏析题, 又如比较赏析题,我们一般首先 进行分别赏析, 进行分别赏析,然后找到两句诗的异 分别表述。 同,分别表述。 另外, 另外,有部分赏析题还需要联系 实际, 实际,那么就需要把眼光由诗内转向 诗外。 诗外。 通识手法 厘清风格 点明用意 规范答题 立足诗情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三 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1、通识手法:白诗中利用“野火”来衬托春风过后新长的小草;曾诗则 、通识手法:白诗中利用“野火”来衬托春风过后新长的小草; 是用“桃李之花”的凋零来和“青草色齐”进行对比。 是用“桃李之花”的凋零来和“青草色齐”进行对比。 2、厘清风格:白诗一般以通俗写实为特色,曾诗则是继承了宋代诗歌说 、厘清风格:白诗一般以通俗写实为特色, 理性强的特点。 理性强的特点。 3、点明用意:不难看出,白诗是赞扬了小草生命力之顽强;而曾诗三四 、点明用意:不难看出,白诗是赞扬了小草生命力之顽强; 句就是用对比来凸显小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句就是用对比来凸显小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4、立足诗情:本诗描写“春雨”(困难、考验)中的“桃李花”(美丽 立足诗情:本诗描写“春雨” 困难、考验)中的“桃李花” 却弱不禁风的事物) 横塘” 乱山” 青青草” 却弱不禁风的事物)和“横塘”、“乱山”和“青青草”(平凡却难 以摧毁的事物)来说明“ 以摧毁的事物)来说明“更持久的美正是出自抗击打的能力与足够的 涵养”的道理。 涵养”的道理。 5、规范答题: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 青草顽强的生命力 、规范答题:白居易的诗以 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 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通过与 桃李花开尽” 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