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合集下载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沿海的发达岛国,以其高度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而闻名。

它首先将水资源划分为四个分区:新加坡海岸,供应新加坡本地供水的两个河流,以及用于洗涤和清洁的陆地水体。

这种多层次的分区架构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采用了“预防优于治疗”的模式,对水资源的管理非常严格。

它采取了全域性的措施,从政策制定,立法,监督,实施,评估和整改等方面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

它还采用了河道建设和改造,排水体系改造,污染源控制和减排技术,以及水质监测等技术手段来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新加坡以“生态资源管理”为基础强化了水资源的管理。

它利用城水技术和各种工程措施,将水质管理与生态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健全的城市水质管理体系,新加坡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垃圾清除,消除污染物的污染源,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等。

此外,新加坡通过重点投资于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水资源总量6亿m,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m,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国家之一,48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依靠雨水收集和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

因此,获取水源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今,新加坡政府凭借仅有的水资源量实现了水的高效益利用,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其在城市水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新加坡水资源由新加坡公用事业局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染防治,以及雨水排水的管理等一切涉水事务。

公用事业局成立于1963年,属于国家级水务管理机构,其上级部门是新加坡国家贸易和工业发展部。

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还成立了新加坡环境与水业发展局来对水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和保护。

具体而言,新加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由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下的具有一定政府职能的国有企业——水务署来具体负责,主要包括全国水政策的制定,水项目的规划,原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的管理。

水务署下设四个部门,分别为计划开发部、饮用水生产部、输配水部和后勤管理部。

这四个部门间层级简单、职责明确,分别承担着对涉水事务进行专项管理的职责,且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较好地完成了国内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并保证了国民经济对水的需求。

由于水务署是企业性质的,因此它可通过稳定合理的收益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行,国家不必对其提供财政支持。

此外,新加坡在进行水价调整时,程序非常严格,必须首先由水务署向贸易和工业发展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之后,再经专家会商认定才能予以实行。

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重视对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管理,为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涉水事务的管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为防止地面沉降,新加坡政府严禁对地下水进行开采,主要通过雨水采集、海水淡化以及循环再生水等途径来提供水源。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一个重要的地方供水计划是马里那marina集水区的防海水倒灌计划tan2004期望通过这个计划供水可增加10并可使集水区从现在的占土地面积50增加到三分之2集水区调水计划通过这个项目正在将各个集水区内的水库通过管道连接起来
世界银行政策分析和建议项目 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 背景文章系列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5. 土地规划与水资源管理
3
世界银行政策分析和建议项目
综合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紧密联系是新加坡水管理的特点。新加坡土地管理机 构法(2002)提供了协调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法律基础。城市再发展管理局在国家 计划和工业开发(水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中扮演着一个领导而且活跃的角色。
除了城市再发展管理机构,其他有关的政府机构也参与水的管理。比如,新加坡 实施的集水区规划和管理,就是通过与其他政府机构,诸如城市再发展管理机构、住房 和发展署、国家环保局、土地运输管理机构等一起实施的,其中城市公用设施局起着主 要作用。这种规划的重要特点是:(a)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 (b)重新设计住房和发展署的垃圾收集中心,减少垃圾的污染;(c)严格实施污染控制 法规;(d)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Lim,2005)。
(2)惩罚
新加坡常常用罚款来实施其法规手段。对于水污染,第一次超标排放的最大罚款 是5万新元,第二次和更多的超标则是每次10万新元(RIET, 2004)。
(3)私人投资
为取得更有效的投资效果和促进地方水工业发展,鼓励私人参与城市卫生基础设 施建设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通过“设计-建造-移交(BOT)”概念,已经移交 了两个新生水工厂。为促进私营部门的革新以及强化设计和建设过程的一致性,第三个 新生水工厂是由一个地方承包商来设计和建造的。根据协议,这个公司将设计、建造并 拥有这个新生水工厂,之后自己运行,并卖新生水和工业水给公共设施局。在2003年, 公共设施局批准了一个每天可提供13.638万立方米海水淡化水的合同,这个合同给了另 一个当地私人公司,也是设计-建造-拥有-运营模式的(Koh等,2005)。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从新加坡学习成功的城市管理模式出发,结合工业新区城市管理现状,阐述工业化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内涵、内容和意义出发,分析工业新区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现状,以及对一系列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经济和环境问题,城市政府职能的体系进行讨论分析,并且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一些改善工业新区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工业新区、城市管理、问题、思路1.引言威海工业新区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新兴城市板块和经济增长点,发展定位是建成半岛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

工业新区位于威海市区南部,总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辖草庙子、苘山、汪疃3个镇,169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2万多人口。

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172家省级开发区前五名。

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多亿元,硬化道路150多公里,新建绿化面积155万平方米,铺设地下管线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热电厂、集中供热站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实现了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热力、通信、有线、宽带、场地平整等“十通一平”;累计引进过亿元的大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近千亿元,培植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科技开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成为威海外来投资的密集区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低碳经济十佳开发区"。

工业新区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了促进具有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作用。

但以城市城市经济结构看,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成长初期,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发展水平仍处于城市化初期工业化初期,城市功能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城市带动力和幅射影响力还较弱.因此,大力提高和进一步增强新区的经济实力及发展水平,突出各地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核心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就摆在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经验
何世刚
【期刊名称】《党政视野》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1.开源节流,提高用水效率。

新加坡政府立足于本国水资源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中长期规划,坚持开源与节流双向并举,提出了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并逐步减少进口水的比例。

2.合理开发,充分利
用资源。

首先,在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一大原则是"将一滴水变成两滴水用",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谁用水,谁付费”“谁排放,谁出钱”“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何世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7
【相关文献】
1.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岳世平
2.完善城市水务系统管理模式及运作机制的措施分析 [J], 王清霜
3.新加坡志愿服务主要经验做法及其启示 [J], 岳金柱;宋珊;何桦
4.国家法团主义:新加坡基层组织与社区治理的主要经验 [J], 王新松;
5.新加坡环境风险管控的主要经验 [J], 冉丽君;周学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8月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2024年8月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较小但高度发达的国家,而水资源是该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人口密度高、土地有限和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一直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然而,通过多年的创新和努力,新加坡成功建立了一种城市水务管理模式,为其他国家借鉴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实施综合水循环概念,即将排水系统与供水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使用。

在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导致对水资源需求增加的背景下,综合水循环概念在新加坡的应用为保障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提供了解决方案。

新加坡还致力于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通过建设强大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监测系统,新加坡能够全面掌握城市水务管理的情况。

国家水管理委员会(PUB)负责统筹和管理新加坡的水资源,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和分配的公平性。

该机构还通过建立智能水表和水资源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用水量和质量,为供水和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开展水资源的研究和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反渗透、膜过滤和紫外线消毒等。

通过这些举措,新加坡能够提高供水的质量、减少供水的损耗,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新加坡的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面对水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加剧的挑战,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实施综合水循环概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

对于人口稠密的城市来说,通过大规模收集和利用雨水、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中水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同时,建设强大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监测系统,促进科技创新和研究,也是实现可持续水务管理的关键。

在未来,全球水资源压力将继续增加,各国都需要寻找可持续的水务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经验证明,通过创新和努力,成功应对水资源挑战是可行的。

因此,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发展做出贡献。

新加坡是如何做好市政水务管理的?

新加坡是如何做好市政水务管理的?

新加坡是如何做好市政水务管理的?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水资源总量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m3,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国家之一,48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依靠雨水收集和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

因此,获取水源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今,新加坡政府凭借仅有的水资源量实现了水的高效益利用,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其在城市水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页数】2页(P6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相关文献】1.创新驱动发展格兰富打造市政水务2.0——访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市政水务销售总监张杰2.格兰富PPS 岂止于大——访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市政水务销售总监张杰、市政水务工程部经理平丽、北方区高级销售经理党争荣3.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府审改办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的意见4.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建法〔2020〕10号)5.市政水务管理跨上新台阶施耐德电气助力昆明通用水务打造供水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新加坡在管理本国的水资源和污水及废水再利用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重视水资源的全方位管理,包括管理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污水废水和暴雨洪水的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和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例如强有力的政策决策机制、有效的法制框架和有经验且积极性很高的人力资源等。

水供应管理新加坡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和循环再生水技术,以及暴雨收集利用技术来扩展本国可以获得的水资源,并且利用技术的发展来增加水源的获得,改进水质管理并且逐步降低产出和管理方面的花费。

海水淡化技术正在成为扩大和多样化可获得水源的重要途径。

在2005年,投资亿新元的Tuas海水淡化工厂正式成立。

其淡化流程采用的是先进的双向渗透技术。

通过收集、处理废水再利用是增加新加坡水供应的第二个措施。

新加坡实现了100%的下水道的连通,所有的污水都得到了收集和处理。

新加坡也许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使用再生水的国家,污水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以后成为再生水,这些处理以后的再生水主要供给工业和商业用水户,因为这些部门对再生水水质的要求不高。

新加坡目前有三个工厂生产再生水。

水源获得扩展的另一个途径是减少不可计量的水损失,例如由滴漏、渗透造成的实际损失等,以及不精确的水表造成的一些用水无法计量等。

在1990年,新加坡的水资源的不可计量损失占总量的%,即使是这个水平也可能是世界上不可计量损失最少的水平。

然而,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最近几年已经通过努力将这个数字降为5%左右。

而在亚洲的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不可计量损失可能达到40%到60%。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现在有一个高级水资源管理技术中心,由50个专家成员组成,提供必要的研究和发展支持。

在防治污染方面,新加坡的不少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1976年新加坡出台的排污规定,新加坡给予了严格地执行。

例如,当养猪场流出的污水成为主要的污水来源时,新加坡推出了“养殖行动法案”来严格限制牲口的养殖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将这些牲口指定在一定区域养殖,保护了流域不受所养殖牲口的排泄物的污染。

城市管理专题-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城市管理专题-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是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总结其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将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特点1.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分离。

“建管分离”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

该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部门承担。

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重建局负责,它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宏观的框架;城市建筑的单体设计和建设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职能则主要是由市镇理事会行使,同时还有园林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

各部门之间除了定期进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权责明确,便于城市管理规范化进行。

2.法制化的城市管理。

新加坡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法制化的管理,这也是它成功的最重要经验。

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且操作性极强。

其次,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很大,“严”字当头,其违法罚款数额高之外,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处罚:乱扔垃圾初犯罚款200元,累犯者就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而且还得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特制服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并在媒体上曝光。

另外,还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法纪监督稽查队伍和遍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监控网络。

3.重视宣传教育。

新加坡政府认为法制化的管理只能“治标”,要真正“治本”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城市环境的破坏行为,这就要依赖于广泛的宣传教育。

因此,政府不断以各种形式对其居民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各项法律规章、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4.与城市管理相关单位及个人的有效沟通。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市镇理事会,把居民、城市管理中的承包商、基层领袖和政府部门都看作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沟通。

市镇理事会定期与建屋局、环境发展部等相关的政府部门举行会谈,通过宣传海报、布条、教育手册及主办大型的活动来教育居民,同时还通过与基层领袖的定期会面以了解居民的问题和需求。

新加坡的水管理及启示

新加坡的水管理及启示

新加坡的水管理及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小国,人口(含流动人口)504万人,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含填海)。

自1965年独立之日起,新加坡就一直深受水资源短缺的困挠。

为了解决喝水问题,新加坡不得不向邻国马来西亚买水。

建国四十年来,新加坡通过大规模的水务系统改造和不断的技术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水源问题。

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本人有幸访问了当地的海水淡化厂、新生水厂及新加坡蓄水河流,查阅了新加坡水务的公开资料,并与有关专家及人员就新加坡的水管理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深受启发。

(一)新加波水务管理主要做法1、新加坡强烈的水资源危机意识与优先战略。

作为一个岛国,新加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在水资源方面,其忧患意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新加坡年降水量不少,但由于地理条件所限,这些雨水通常只能流入大海,不能汇集作为居民生活用水。

为此,新加坡不得不从邻国马来西亚买水。

由于生活用水需要进口,新加坡因此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独立性受到了一定威胁。

新加坡与马方的购水合同原有两份,其中一份已于2011年8月到期。

由于新方水技术的发展,该合同到期不再延续。

另一买水合同仍在履行中,于2061年到期。

为维护新加坡的经济政治自主与长远发展,新加坡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即开始研究相关水处理技术(包括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等),同时投入巨资对城市水务系统进行彻底改造,努力提高新加坡饮用水的自给率。

2、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渠道。

在高效开发并利用水资源方面,新加坡为世界上水资源短缺国家作出了成功典范。

通过多种措施,新加坡建立了所谓的国家四大水喉(Four National Taps),以满足这个国家现在每天大约173万立方米的水需求:第一水喉——城市河道与雨水沟渠。

新加坡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将城市雨水沟渠与城市河道连通,在河口建成拦海大坝,从而建成淡水源。

第二水喉——向马来西亚购入的原水,令人惊叹的是新加坡将购自马来西亚的原水经处理后一部分高价返售给马来西亚。

新加坡治水管理经验和探讨

新加坡治水管理经验和探讨

新加坡治水管理经验和探讨摘要:借鉴新加坡“全球水务枢纽”的先进理念,对涉水法律规范体系、管理部门的构架、管护考核模式优化、队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治水、管理新加坡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作为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自然成为举国之重。

其水务管理经验受联合国重视,国际水协会会长2006年提出“新加坡的水管理是他国楷模”,并在2006年全球水资源奖(Global Water Award)中获选为年度最佳水务管理机构。

新加坡作为水源管理模范城市及新兴环球水务枢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一、新加坡治水概况新加坡是城市国家,素有“东方明珠”之称。

它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包括新加坡岛和其余50多个岛屿及填海区,国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总人口499万人(公民和永久居民373万),人口构成和比例分别为华人约占75%,马来人13.7%,印度人8.7%,其它2.6%。

官方语言为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行政语言为英语。

新加坡环境保护采取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经过三十年努力,1989年新加坡城市下水道普及率已达96%,污水处理率100%,不但在经济上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还是一个绿树成荫、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国家。

1、专设机构,事务归口。

环境及水源部将所有与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成立了公用事业局,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水资源行政管理效率。

公用事业局作为国家水务管理机构,肩负策划、管理及维护新加坡水源的重任,负责管理水源的收集、净化、供应及用后水回收处理的整个水资源循环过程,公用事业局于2007年赢得斯德哥尔摩工业水资源奖项(Stockholm Industry Water Award)。

2、制定法律,严格执法。

严格和严厉的法制是新加坡政府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新加坡水环境管理主要执法条文是在1975年拟定的“控制水源污染及排水法令”,以及在这法令下派生出来的各种政策、法规、标准、管理等规章,形成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水环境法律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经验及启示
卜庆伟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对新加坡而言,水资源关乎国家存亡。

为降低对进口水的依赖,该国规划实施了高效的水资源供求管理措施。

除扩大集水区外,其水管理策略结合海水淡化及运用先进技术制造新生水。

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取得成功的经验,给我国城市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卜庆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以河南济原市城市建设为例 [J], 钟铃
2.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J], 高志刚;刘海洲;李涵;
3.城市水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新加坡、香港为例 [J], 英震
4.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经验与启示 [J], 陶相婉;祝成;邵宇婷;王洪臣;余忻;林明利;牛晗
5.适合老年人出行的城市交通经验及启示
— —以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日本为例 [J], 刘萌;刘雪丽;李泽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政工程的成功案例分享值得借鉴

市政工程的成功案例分享值得借鉴

市政工程的成功案例分享值得借鉴市政工程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市政工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展示了前瞻性的规划和现代化的技术,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市政工程案例,并探讨其值得借鉴之处。

1.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一座由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创新市政工程项目。

原本荒废了几十年的高架铁路,在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后,变身为一条长达2.33英里的户外公园,成为了城市绿化的亮点。

高线公园上种植了各种植物,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绿色氛围。

这个成功案例的借鉴之处在于,利用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将城市空间转化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场所。

2. 新加坡水务新加坡水务是全球城市水务管理的典范。

作为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新加坡通过创新的水循环系统和科技手段解决了供水和污水处理的问题。

他们增加了水的再利用率,建设了多个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并开展了水资源科研和教育宣传工作。

这个案例的借鉴之处在于,科学的水务管理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挑战,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3. 香港机场香港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它的成功在于规划和设计的卓越性。

机场为旅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

香港机场的设计合理,交通组织得当,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和便利性。

这个案例的借鉴之处在于,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能,为市民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4. 北京奥运会场馆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是一次标志性的市政工程,它展示了中国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实力和创新。

各个场馆的设计考虑了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使得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这个案例的借鉴之处在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场馆的多功能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5年8月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2015年8月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特点和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国内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国家之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及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约占50%,供水合约至2016年到期)。

因此,获取水源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今,新加坡政府凭借仅有的水资源量实现了水的高效益利用,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其在城市水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源节流,提高用水效率新加坡政府立足于本国水资源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中长期规划,坚持开源与节流双向并举,提出了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并逐步减少进口水的比例。

1、采集储存雨水。

新加坡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大约为2400mm,具有短历时、小区域、大流量的特征。

为了更多地收集雨水以供生产生活所需,同时缓解由于降雨量大而导致公路上积流成河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实行明确的雨污分流制度,并耗巨资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配套设计了一套现代化、高标准的完备的城市骤雨收集系统来收集这些雨水,它的集水区域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2/3。

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为耗资2.26亿美元建成的Marina Barrage(滨海堤坝)。

Marina Barrage(滨海堤坝)横贯滨海水道河口,集水区域达到667公顷,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1/6。

建成后不仅起到了拦河蓄水作用,还开发为旅游景点,最终达到经济环境双丰收的效果。

据资料显示,新加坡全岛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成后,可以将全国约8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解决当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在主要河流上建有17个蓄水池,其中马洛蓄水池及其设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集城市居民区雨水的现代化集水工程。

2、废水循环利用。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成为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拥有极为丰富水资源的国家,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备受关注。

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对于我国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是一个陆地面积和人口都非常有限的国家,但是却在水资源管理上有着世界领先的水平。

在面对总体供需矛盾的情况下,新加坡通过创新,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管齐下,实行闭环水循环。

新加坡采用了一系列管道及系统来收集、净化、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从而实现了“零浪费”的宏伟目标。

比如,新加坡把污水处理厂建在市区以外,采用了水下输送管道的方式将净化后的污水回收和输送,使之能够为工业、农业、市政等众多领域提供所需的用水之一。

第二,强化法律法规,实现多方合作。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新加坡实行“经济水利用”原则,强调市场化、激励性的管控手段,优先确保家庭、工业和食品饮料业的用水,对高浪费单位实行节水补贴。

同时,政府与民间企业、消费者、学术团体以及国际组织合作,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多方合作,实现水资源的共同利用。

第三,重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

新加坡全社会普遍认识到水是可再生资源但缺乏、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又涵盖多个领域,决不能单靠政府、企业的努力,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来维护。

因此,新加坡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公众的意识,形成了“人人都为水献一份力”的良好氛围,从而推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水资源管理需要全社会、全民参与,具有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也要落实水资源管理的责任,加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采用战略性、系统性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好水资源。

城市水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新加坡、香港为例

城市水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新加坡、香港为例

/ 215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7年8月第20卷第1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17Vol.20,No.16水作为生命之源、生存之要、生态之基,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存续。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为719平方公里,只有400万人口,但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却十分发达。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国内不能大量贮存雨水,导致水资源严重缺乏,超过50%的供水需从马来西亚的柔佛(Johor,Malaysia)进口。

因此,新加坡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这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公众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

1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模式简介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不仅已经采取了许多创新之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

1.1 管理机构。

2001年以前,新加坡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来管理。

贸易与工业部(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MTI)下的公共事业局(The Public Utilities Board,PUB)负责饮用水管理;环境部(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MTE)负责整体环境管理,主要负责污水排放及处理、水资源收集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事务。

2001年,公用事业局接管污水排放和处理职能,其责任扩展到废水处理、洪水控制以及废水系统等领域。

目前,公共事业局是负责与水有关事务的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对水进行综合管理。

其设有供水(水厂)处、供水(网络)处、最优采购部、集水区及水道处等12个业务部门和主席/行政长官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处等5个办公部门。

1979年,新加坡设立节水监查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节水计划、检查高层建筑物的水箱、调查节水方面的违法活动等工作;1981年,又成立节水办公室,负责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建议、对公众进行节能宣传和教育等工作。

新加坡·新生·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概览

新加坡·新生·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概览

新加坡新生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概览
宋颖慧
【期刊名称】《城市观察》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本文总结了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在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是国家战略考虑中的关键因素.在这独特的"水战略"指导下,新加坡依靠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了从水资源匮乏到基本自足;其水资源管理具有官-商-产-学-媒整合运作的特点,以系统的战略设计带动全面落实,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总页数】7页(P104-110)
【作者】宋颖慧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3;TV2
【相关文献】
1.参加2008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活动及考察新加坡水务的报告 [J], 谭良良
2.G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建立GE-NUS新加坡水技术中心协议 [J],
3.GE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投资建立GE-NUS新加坡水技术中心 [J],
4.GE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建立新加坡水技术中心 [J],
5.G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签署建立GE-NUS新加坡水技术中心的协议 [J], 袁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节水措施案例

城市节水措施案例

城市节水措施案例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全球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城市成功实施的节水措施案例,并总结它们的经验和效果。

案例一:新加坡的综合供水系统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岛国,经济高度依赖进口水资源。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建立的综合供水系统。

综合供水系统是一种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方案。

新加坡通过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和废水回收利用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水资源的多元化供应。

他们的综合供水系统不仅保障了城市的用水需求,还有效降低了对进口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洛杉矶的雨水收集系统洛杉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大城市,常年面临着严重的干旱问题。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洛杉矶市政府推行了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和储存降雨期间的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等非饮用水需求。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公园和住宅区等场所,有效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减轻了城市的用水负荷。

案例三:柏林的水价增加政策柏林是德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柏林市政府实施了水价增加政策。

水价增加政策是通过提高居民用水价格,激励居民节约用水的一种手段。

柏林市政府将水费和污水处理费都纳入到用水账单中,使居民更加关注自己的用水行为。

这一政策的效果显著,居民的用水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用水量和浪费减少了很多。

案例四:悉尼的节水宣传活动悉尼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大城市,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唤起居民的节水意识,悉尼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节水宣传活动。

这些节水宣传活动包括宣传广告、节水比赛和社区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市政府向居民普及了节水知识,并鼓励他们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

这些宣传活动提高了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动了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特点和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国内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是世界上极度缺水的国家之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及从马来西亚进口淡水(约占50%,供水合约至2016年到期)。

因此,获取水源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今,新加坡政府凭借仅有的水资源量实现了水的高效益利用,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其在城市水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源节流,提高用水效率新加坡政府立足于本国水资源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中长期规划,坚持开源与节流双向并举,提出了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并逐步减少进口水的比例。

1、采集储存雨水。

新加坡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大约为2400mm,具有短历时、小区域、大流量的特征。

为了更多地收集雨水以供生产生活所需,同时缓解由于降雨量大而导致公路上积流成河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实行明确的雨污分流制度,并耗巨资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时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配套设计了一套现代化、高标准的完备的城市骤雨收集系统来收集这些雨水,它的集水区域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2/3。

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为耗资2.26亿美元建成的Marina Barrage(滨海堤坝)。

Marina Barrage(滨海堤坝)横贯滨海水道河口,集水区域达到667公顷,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1/6。

建成后不仅起到了拦河蓄水作用,还开发为旅游景点,最终达到经济环境双丰收的效果。

据资料显示,新加坡全岛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成后,可以将全国约8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解决当地居民30%以上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在主要河流上建有17个蓄水池,其中马洛蓄水池及其设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集城市居民区雨水的现代化集水工程。

2、废水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深层隧道排污系统工程,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

深层隧道排污系统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由两条大型深层隧道、五个新生水工厂、深海排污口和一个联结污水管网组成。

两个深层隧道的设计直径可达6米,建设在地下20米至50米处,通过连接水道管网与现有的水网系统连接在一起。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9年,竣工于2008年,总成本约36.5亿新币,第二阶段将在未来的10至20年实施。

污水通过传统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后,再经过微过滤、反渗透膜技术、紫外线消毒处理,生产出超过国际饮用水标准的新生水,达到废水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

新生水可用于直接的非饮用水使用和间接的饮用水使用。

它可以有效地替代自来水,用于超洁净用水要求的生产过程中,如用在半导体行业的晶圆制造,以及商业楼宇的空气调节冷却上。

此项措施提供的水量如今已位居总供应能力的第二位,仅次于进口水,占总用水量的20%。

新生水的诞生,使新加坡在污水治理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国际水业界公认的以科技创新解决水资源困境的成功实践者。

3、海水淡化。

除政府自行设计、建造和营运外,还鼓励私人企业参与。

由于淡化水成本高昂,所以目前此项措施提供的水量仅占总需求的10%。

然而,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放松这项技术的发展,并预期随着淡化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渐增加海水淡化的比重。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计划将海水淡化能力增加到现在的三倍,且目标在2060年,满足新加坡供水的30%。

新加坡之所以探索海水淡化技术,也在于看准了未来全球淡水危机的趋势,希望在这一领域成为行业领先者。

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资源首先,在新加坡,水资源利用的一大原则是“将一滴水变成两滴水用”,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谁用水,谁付费”“谁排放,谁出钱”“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

同时,政府十分注重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在加强宣传,强化公民节约水、保护水意识以及水危机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努力。

一是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水周,邀请各国政要、社会团体、水界企业与专家广泛参与;二是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每年从盈余中拿出数百万新元进行节水宣传,并联合学校、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开展节水教育。

其次,新加坡政府高瞻远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育和科研优势,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

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污水再生技术,即回收生活废水加以循环利用。

2002年,新加坡新生水技术的研发正式宣告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开始向世界各地出售其先进的水资源技术,其科技水平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赞赏。

需求管理,杠杆调节对来之不易的水资源,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利用水资源税收政策进行水需求管理,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对居民的用水需求用经济杠杆来调控。

新加坡的水使用价格与成本之比要高于其他国家。

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以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等。

水价高不仅起到了遏制浪费的作用,而且为未来的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因为城市给排水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不管是取水、输水还是管线的维护都需要投资,以高于成本的定价方式可以用于设施的维护和重大项目的建设。

这样,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严格监管,法律保障严格的社会监管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城市水务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加坡政府规定,新的用水户必须向水务署提出用水申请,审查批准后方可取水。

对月用水量超过500立方米的用户和家庭用水户,水务署都要进行审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法律法规方面,新加坡有一套非常全面的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根据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制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水管理法律及节水条令,从水资源管理到水污染防治,从水龙头节水到马桶节水,都有具体的规范和标准,而且特别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监管机制、体制和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新加坡社会各界都将水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水务活动,并对水务管理机构、水务企业、水务工程项目进行监督。

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管和良性的社会监督,为新加坡城市水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河道整治,保护生态新加坡河是新加坡商业中心的发源地,新加坡传统的贸易和商业活动一直在河流两岸延绵不息。

新加坡河与加冷河是城市集水区的水道,从19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拓荒者抵达新加坡海岸,其中许多人沿码头和海岸定居。

随着新加坡河和加冷河沿岸的港口活动蓬勃发展,停泊在港口的船舶以及沿岸的寮屋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直排河道,养猪场和养鸭场的动物排泄物也掺杂在河流污染中。

20世纪60年代,这些河流基本上污水横流,极度污染。

197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先生发起“十年清河,十年河清”行动,新加坡政府提出口号“10年后要在新加坡河里垂钓,在加冷河里捕鱼,我们可以做到”,对河岸的综合整治正式启动,政府部门被勒令通力合作,改善新加坡河的水质、制定相关法律,并最终对新加坡整个中部地区进行再开发。

1、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的清理贯穿于整个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生命之河,总长约3.2公里,起始于马里亚海湾,流经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及市政中心及以传统商住民居构成的娱乐中心。

经过20年的更新工程,超过2.6万户居民搬进了政府组屋,大大改善了其生活条件。

大约5000名街头小贩、4.6万名自建房主以及800名驳船船主也都被迁到别处,2800个小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被迁到工业园,还有600座养猪场和500座养鸭场被逐渐取缔。

至1996年,新加坡河沿岸已建设成为新加坡市中心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及文化中心。

为期二十年的新加坡河治理工程是一个协调规划的典范,尽管花了较长的时间才取得成果。

通过对新加坡中部地区的大规模再开发,消除并控制了排进新加坡河的污染,治理工程取得成功,河水可以安全并经济地作为饮用水使用。

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的清理耗资不菲,总共花去了2.4亿美元。

但这项工程使新加坡焕然一新,在拥有了一个新的淡水源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娱乐和振兴的新场地,促进了新加坡城市的发展。

2、加冷河碧山公园改造在完成了河道整治工作后,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优美和洁净的全民共享水资源计划(ABC计划,即Active、Beautiful、Clean),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

作为新加坡国内唯一的一个大型公园,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计划下的旗舰项目之一,投资4500万欧元,于2012年建成。

这个项目的设计重点是将2.7公里的加冷河道从笔直僵硬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3.2公里的蜿蜒自然河道,与公园完美融合,同时为公园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机会。

在公园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采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30%。

在干爽的季节,这些河岸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开敞空间进行各种休闲互动,如放风筝、跑步、野餐等。

而在降雨时节,紧邻河流的公园区域便充当了输水渠道,将水排到下游。

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能够同时作为生态的、水利的、休闲的基础设施,创建城市核心区域的优美空间,供人们观察、保护和养育自然生物。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个项目改变了新加坡人的生活,周末孩子们可以来到这里嬉水游玩,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公园拓展活动。

总之,碧山公园和加冷河的修复将水重新带回人们身边,使人与河流更加亲近和谐共处。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诚如国际社会对新加坡的评价:新加坡的水资源在质与量、供求管理、效率与公平考量、国家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以及在增加国内水供应量和外来水源方面,都成功地取得了平衡。

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不仅朝着解决水源自给的目标迈进,而且化危机为商机,从一个受马来西亚供水制约的岛国逐渐转变为国际瞩目的水务管理先进国家,将其最大劣势变为优势。

我市应积极借鉴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制定科学而权威的长远发展规划,并严格执法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中,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努力搞好三亚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同时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这次城市“双修”,我市将编制《三亚中心城区水系综合规划》、《三亚河道蓝线规划》等多项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规划,这些规划必须加以贯彻执行。

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我市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水缺、水忧、水患”是摆在城市发展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通过农田水利、水源调配、防洪(潮)排涝、城乡一体化供水等设施建设,结合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措施,全面提升供水及防洪保障能力;二是对水源进行统一调配,加快中部水厂的建设,充分利用大隆水库的水资源,解决中心城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利用建设海绵城市的契机,建设调蓄水设施,解决我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四是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等建设,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五是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