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
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在轰轰烈烈进行教改的今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再也不是传统的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个互相尊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以“关爱、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应以一个“民主、平等”的制度管理学生。
一、关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自古至今教师应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999年李镇西出版的《爱心教育》这本书至今在中小学都发生很大的影响。李镇西的管理精神直接显示为“儒家为主”或者叫“以爱心为主,并以思想者的魅力”辅之。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这正是李镇西管理精神闪光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按李镇西所说的“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去实践自己对学生的态度。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包容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那些成绩优秀、表现不错的学生,而且对那些发展状况不好的“差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语言、期望性的眼神,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或赞许地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就比较容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给学生的关爱,直接表现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同时教师还应独具慧眼,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及其他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点进步,都应大加赞赏,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教师讲课时,不能眼睛只看自己最得意的几个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使这些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这样,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形同路人,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教师教学中,眼睛应与学生保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感到他(她)也受到关爱。教师请同学回答时,应全神贯注、亲切地注视着他(她),使他(她)感到教师的和蔼。
二、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创造者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独立人格、自主意识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独立自格、自主意识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对学生不体罚、不羞辱、不嘲笑、不辱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不被他人意志所左右。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或教育中,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随意支配、吆喝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甚至生理发育也会受到阻碍。而贬低学生,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它大大抹煞了学生存在的价值,对于一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尤其残酷的打击。如现实中教师的“不耐心”、“过于严厉”、“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表情严肃、不和蔼、整天脸无笑容”等行为是学生最不喜欢的。
三、“解放”学生
教师应“解放”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人只有身处自由的氛围当中,才能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才能充分地思维、创造。教师只有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解放”学生的身心,使他们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他们脑敢想,手敢干,眼敢看,嘴敢说——敢于创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因此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强加是加不进去的,还会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然而然的抵制或反抗。
事实上,教师死死地管理,死死地抓住不放,这样能造就了大批唯唯诺诺的“奴才”,这是“母强子弱”的典型症状。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让班里每一个孩子是自由的,有活力的,他们能够自由地奔腾。尽管学生学习的时候需要安静,但安静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活力,有激情,能够奔跑。如果学生已经被教师管得一动不动了,下课也不跑出去玩耍了,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四、宽容学生
人只有在一个宽容、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才能想自己所想,干自己所干。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应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一种宽容、平等、和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从成长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处理现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有宽容精神的人是某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不会对他人太多的挑剔,不会对他人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对所有人来说重要,但对教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需要在尝试错误中学习,犯错是学生成长的权利,如果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几乎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
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应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积极引导学生,甚至怪问题不应指责、批评,而应引导、容忍学生的创造性错误,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轻松、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想、能想、会想,乐学、愿学、会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多角度地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
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学生犯错误的现象,如:迟到、作业不认真、打架、搞破坏……等。以往遇到这些问题,我的做法是:动不动批评、指责、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但所收到的效果不佳。虽然当时有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过多久这些错误仍会重犯,有时个别学生还当场顶撞,这使得自己十分恼火,更加粗暴地对待学生,还会动手打学生,但是这样做有些学生不但不服,而且有抵抗的情绪。后来经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远程教育的学习,经过自己不懈地摸索,改变以往的做法对他们实行宽容,帮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循循善诱,以语言感化他(她),以理由说服他(她),用行动带动他(她),使他(她)感受到老师的宽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引导他(她)改正。
要知道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生命走廊少开一扇窗户;或许会让他(她)身体受到伤害,心灵受到打击,而影响他(她)的健康成长,让他(她)永远都记恨您。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不能听之任之,有时也需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总之随着课堂改革、教育的改革,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应随着改变,教学理念应该更新,教师的观念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再也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