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七年级)
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
第二学习主题
第5课
商鞅变法
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想象画)
商鞅变法触犯秦国保守派贵族的利益,遭 到他们强烈反对。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 贾故意唆使太子犯法。 商鞅采取果断措施,公子虔被割鼻,公孙 贾脸被刺字,从此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破坏变 法了,新法顺利推行,取得很大成效。
商鞅徙[xǐ]木立信(想象画)
④白渠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B ③郑国渠
C.②④
)。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第二学习主题
史海拾贝
第5课
商鞅变法
徙木立信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出生在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
带)又称卫鞅。后因在秦功劳卓著,封为 商君,所以又称商鞅。 曾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 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 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 商鞅变法。
商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
商鞅像
治家和改革家。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 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政治改革)
第二学习主题
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5课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鼓励开垦荒地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历史上称为 “井田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经济改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破题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总结。
发言,思考。
讲授新课一、秦孝公求贤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舌战。
观察发言,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上商鞅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商鞅变法知识点商鞅变法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一、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高度分裂的一个时期。
各个诸侯国相互竞争,同时也受外攻内宣的影响。
商鞅所在的秦国,由于商鞅的改革,最终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并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
二、政治制度改革商鞅主要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
他推行了“均田制”,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使大量流民得到了安置。
同时,他还推行了“县制”,将国家行政划分为县,实行地方自治,方便了人民的管理和政府的监督;三、军事制度改革商鞅也改革了军事制度,他推行了“兵役制”,把兵役制度规范化,并统一了武器、军容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了军队的效率。
他还开创了工程兵,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创新。
这种兵种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在战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思想文化方面商鞅还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他推行“教化育人”,倡导道德、礼仪、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推崇“耕读”,提倡农村劳动生产,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理学和儒学的发展。
五、影响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建立,同时也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商鞅变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是中国封建王朝建立的重要契机。
结语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作为改革振兴的政治家,他的重要贡献深入人心,被世人广泛认可。
商鞅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进一步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建设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新兴地主:
农民:
保守派贵族:
车 裂
商鞅死了,是 否就意味着商鞅 变法的失败呢?
一、政治上,废除旧 制度,建立新制度。
二、政治上,战斗力提高 三、经济上,经济上实 力增强
三、秦国的变化
郑 国 渠
铁器、牛耕推广—各 国经济发展—秦国相 对落后—孝公求贤— 商鞅入秦—廷议变法 —新法实施—国富兵 强
天国数 通下富年 典无兵之 敌强间 食 货 — .
, ,
商鞅
第8 课 商鞅变 法
耕田的水牛
一、背景
铁器 广泛 牛耕 使用
各国经济 的发展
《 史 记 秦 本 纪
夷侯不秦 翟之与僻 遇会中在 之盟国雍 。,诸州 ,
பைடு நூலகம்
·
——
一、背景
铁器 广泛 各国经济 牛耕 使用 的发展 秦国相 落后挨打 对落后 变法图强
秦 孝 公
秦 孝 公 下 令 求 贤 ( 想 象 图
孝公于是 布惠,振 孤寡,招 战士,明 功赏。
—《史记· 秦本纪》
商鞅(约前390— —前338),姓公 孙,名鞅,卫国 人又称卫鞅,后 因在秦功勋卓著, 封为商君,故又 称商鞅。
分尊秦能宾 土官者出客 。,,奇郡 与吾计臣 之且强有
商 鞅 入 秦 ( 想 象 画 )
廷议变法
二、内容
(一)、改革土地制度 (二)、重农抑商 (三)、奖励军功 (四)、迁都咸阳, 推行县 (五)、严明法令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精选教案三篇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改革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改革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学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其中涉及到了不少改革运动。
这些改革运动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七年级历史上册中的改革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商鞅变法是由商鞅推行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的力量,提高国家的运转效率。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包括了建立县制、实施轻徭薄赋、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县官制、设立法令、重视农耕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二、郑成功的抗清斗争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他反抗清朝的起义运动被称为“郑成功抗清斗争”。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改革运动。
背景是,清朝建国初期,关押在锦衣卫监狱里的骆李才被害,使得明朝旧臣极其愤怒。
而鄂东、闽南地区的爱国军民也投身抗清斗争,其中以郑成功最为著名。
郑成功经过了多次战斗,最终占领了台湾。
抗清斗争中,郑成功实现了民族英雄的身份,成为一代名将。
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其发生的背景是19世纪中叶,我国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威胁,需要改革。
洋务运动是针对当时西方列强技术上的优势,而在我国推行的一系列工业化和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包括了创建新式船厂、铸造火炮、兴办民用工业、开凿洋务境内河道等等。
这些措施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家力量。
四、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运动,发生在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要改变当时的老朽政治体制,提高国家的实力,让中国走向繁荣,使其不再受到列强的优势压制。
戊戌变法的措施包括了设立新式政府、推行立宪政治、改革科举考试、修订刑法、推广新式教育等等。
但是,戊戌变法因为遭到了内外反对派别的反抗,最终失败告终。
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的知识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变法,它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商鞅变法是必须学习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商鞅变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知识点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商鞅变法是属于先秦时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中国历史上改革开放的先驱之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出现,促进了实行中央集权,保持了秦国的统一,推动了国家发展的进程。
同时,商鞅变法的实施也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扫清了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商鞅变法的知识点1. 集权思想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权思想。
在当时的各国中,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相当发达,在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存在很大的权力差别。
商鞅变法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将原本分散的权力集中至国家统治者手中。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的观念。
2. 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商鞅变法还对国家的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
商鞅提出了“租调制度”,即将土地作为国有财产,由国家直接收取租税;同时还实行了新的货币制度,即“轻重钱制”,使流通的货币更为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管理制度改革在商鞅变法中,秦国政府还对官员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主张选拔人才,弘扬“任人唯贤”的政治思想。
他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应受到的惩处。
4. 军事制度改革在商鞅变法中,军事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改革。
他提出了“兵家之禁”,禁止私人武装和私人军队的存在。
同时,他还规定了新的兵役制度,使士兵服役时间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总结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学习七年级上历史课程的过程中,理解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和具体的知识点内容,不仅可以扩展历史知识,更可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变革给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范本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秦国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评价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不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 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深层原因及其与秦国发展的关系。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背景,了解秦国的发展状况。
(2)提问:同学们知道商鞅变法吗?它对秦国的发展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讨论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不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有关商鞅变法的史料,让学生分析、评价。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商鞅变法。
5. 总结提升:(1)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2)强调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发展状况。
3. 思考: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启示?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
2. 合作探讨:评估学生在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与不足时的观点表述和分析能力。
3. 史料对比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商鞅变法史料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商鞅变法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第8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8课笔记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更确切的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人物:商鞅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以求富国强兵。
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进行改革,以增强秦国的实力。
目的:通过改革,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实现富国强兵。
主要内容:(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3)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4)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意义与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它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商鞅变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
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中的某些措施过于严厉,例如推行县制和强化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势力受到压制,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商鞅变法中的一些措施也存在弊端,例如奖励军功的制度会导致士兵们为追求奖励而忽视战斗的目的。
二、秦朝的统一背景:战国时期结束后,各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过程: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意义与影响: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朝的统一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局限性:秦朝的统一过于依赖强权和武力,导致民心不稳,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此外,秦朝的统治者过于追求功利和效率,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这也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汉朝初期,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经济衰败,政治混乱。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决心进行改革,以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目的:通过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主要内容:(1)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改革官制,加强监察制度;(3)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七年级道法商鞅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道法商鞅变法知识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变法,很多人知道商鞅变法,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介绍商鞅变法中的七年级道法知识点。
一、背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变法,因其变法幅度大、影响深远,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秦国内外战争频繁,国内实行封建制度的同时还有民间贵族和地方势力的割据,国家财政困难且军队士气低落。
二、内容商鞅变法主要包括法制、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
七年级道法对于商鞅变法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个知识点。
1.德治商鞅主张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就是德治。
他主张在国家范围内实行一定的法律和政策,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这一理念体现了尊重法律、规范行为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郡县制商鞅提出了“三级郡县制”:将秦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由原来的“国”、“侯”、“卿”、“大夫”等封建制度改为“郡”、“县”等行政单位。
每个县都设置官吏负责管理,实行法律公正,这对于秦国政治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军事制度改革商鞅提出“兵以精为贵”的思想,大力推行士兵教育和军事改革,采用武士教育和鼓励勇武的方法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这些改革对后来的军事制度和思想影响深远。
4.标准化制度商鞅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有大量的改革,其中一个关键是标准化制度。
商鞅提出了统一货币和衡量标准,统一尺度、重量和质量标准以方便交流和交易,这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政策铺平了道路。
三、影响商鞅变法虽然是在古代,但是其影响远大于当时,也远大于古代。
商鞅变法在政治思想、制度改革、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结语商鞅变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法事件,对于中国的现在与未来都存在重要的作用意义。
我们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同时,也要努力让这种设想在现代社会里得到更好的落实。
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课件【三篇】
【导语】好的课件如同⼀块磁⽯,能深深地吸引学⽣,⽔到渠成地把学⽣引⼊课堂情境,使学⽣成为课堂上的主⾓,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是整理分享的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中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课件篇⼀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教学⽬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产⼒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与⽅法:通过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物的初步能⼒。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较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的学习,培养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也是需要勇⽓、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破题导⼊。
学⽣⾃由发⾔,然后总结。
发⾔,思考。
讲授新课 ⼀、秦孝公求贤 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战。
观察发⾔,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商鞅主持变法 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介绍如何开始变法? 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利益?什么⼈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什么影响? 在学⽣充分发⾔的基础上,师⽣⼩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条最重要,为什么? 4、法令中那⼀条对今天的政治⽣活影响?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七年级商鞅变法背诵知识点
七年级商鞅变法背诵知识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新,其影响历久不衰。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背诵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以了解这次变法的来龙去脉和具体实施措施。
下面是商鞅变法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背诵。
一、商鞅变法的起因1. “西周衰败、诸侯混战”:西周晚期,中央政权衰败,各诸侯国蠢蠢欲动,矛盾激化。
2. “秦国崛起”:秦国通过改革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管理机构,逐渐壮大。
3. “商鞅拜相”:商鞅成为秦国宰相,着手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改革。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 “法家思想”:商鞅提倡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权力,强化法律的执行和统治的严密性。
2. “三大改革”:(1)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平均地权,取消贵族的特权地位,推行农业经济。
(2)军制改革:实行兵籍制度,完善武器装备和训练,形成强大的军队。
(3)法律制度改革:制定了苛刻的法律和严密的刑罚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司法的掌控。
三、商鞅变法的意义1. “标志性意义”: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奠定了秦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2. “经济意义”: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3. “封建思想的瓦解”:取消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瓦解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4. “对后世的影响”:商鞅变法的一些制度在历史上得到了沿用,如统一的度量衡、货币系统等。
以上就是商鞅变法的重点知识点,大家可以对照这些内容进行背诵。
商鞅变法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其精神和理念依然对我们有着启示和警示。
希望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知识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历史事件,它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是当时秦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的秦国正处于一个十分贫困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政治腐败严重、经济低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秦国的发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 实行郡县制:商鞅将秦国划分为74个郡,实行郡县制,建立了县官制度,采用三长制来管理全国的地方行政事务,实现了地方自治。
2. 废除封建制度:商鞅提倡“吏治严明、等级分明、扬汤止沸”,取消了分封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度,废除了分封制度,让国家政
治更加集中化、规范化、制度化。
3. 推行政策:商鞅逐渐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制定了法律、规章制度,推行商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秦国制度建设和经
济发展。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1. 对秦国的统一和强盛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2. 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从
根本上改变了国家管理模式,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高度
集中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影响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发展方向。
3.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商鞅变法废除了封
建制度,推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强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支持,激励了秦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之路。
七年级历史 商鞅变法
知识结构
秦孝公求贤
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2.秦孝公变法的原因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主持变法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秦国的变化 2.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 3.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当堂训练
1.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 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 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 有了统一中原的雄心和力量。
一统天下的威武之师——秦军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名垂千古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秦昭王在位后期(公元前276~前256年),蜀 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于成都平原顶点,岷江刚出山口的 江心中“造堋雍水”,叠砌分水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岷 江正流(南江),泄洪排沙;“内江”为灌溉水渠(北江),导水灌田, 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沃野千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郦道元 《水经注》引南北朝《益州记》说:蜀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 千里”,时人称为“天府”。
D.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4.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B ) A.公元前359年 C.公元356年 B.公元前356年 D.公元359年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B )
①灵渠 A.①② ②都江堰 B.②③ C.②④ ③郑国渠 D.③④ ④白渠
公田即“籍田”,是集体耕作的耕地,私田 是平均分配给各户的份地. 井田制是我国奴 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 ,道路和渠道纵 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 ,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 田属周王 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 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奴 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无偿占有奴 隶的劳动成果。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范本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升和国家统一的作用;(3)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评价商鞅变法的成败;(3)学会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理解变革过程中利益的冲突与调整;(3)树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3)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背后的历史背景;(2)商鞅变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与应对策略;(3)商鞅变法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国能够通过商鞅变法实现崛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成败;(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成败原因。
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过程;(2)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分析商鞅变法的得失;(3)总结商鞅变法的历史教训。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商鞅变法中汲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2)联系现实,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 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崛起中的作用;3. 设想一下,如果商鞅没有实施变法,秦国的发展会怎样?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商鞅变法的内容七年级上册
商鞅变法的内容七年级上册
商鞅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以下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方面: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奴隶主贵族世代享
受爵禄的特权。
这一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2.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将全国分为若干县,每县设知县令,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
3.统一全国度量衡,方便税收和贸易。
二、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一措施的推行,有利于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发展。
2.奖励耕织,鼓励人民勤劳致富。
对于耕织能手,国家给予奖励,以鼓励人
民积极从事生产。
3.统一全国货币,方便税收和贸易。
三、军事方面:
1.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对于有军功者,国家给予奖励,
以激励士气。
2.实行连坐法,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对于不遵守法律者,连同家族和邻居一
起受到惩罚。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统治,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
【教学⽬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产⼒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与⽅法:通过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物的初步能⼒。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较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的学习,培养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也是需要勇⽓、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产⼒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破题导⼊。
学⽣⾃由发⾔,然后总结。
发⾔,思考。
讲授新课 ⼀、秦孝公求贤 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战。
观察发⾔,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商鞅主持变法 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介绍如何开始变法? 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利益?什么⼈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什么影响? 在学⽣充分发⾔的基础上,师⽣⼩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条最重要,为什么? 4、法令中那⼀条对今天的政治⽣活影响?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七年级商鞅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商鞅变法知识点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社会变革,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但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点会更加具体和详细。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一、政治方面1. 商鞅是谁?商鞅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出生于春秋末期,意识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与制度有关,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2. 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使国家强大,实现统一和平。
实行国家统制,强化中央集权,以利行政和稳定社会。
3.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包括四项主要措施:(1)削弱分封制,强化中央集权;(2)推行法家政治思想,以刑罚威慑社会,降低贵族特权;(3)推进军事改革,实行义务义勇制,增强军事实力;(4)推行权利等级制度,提升社会地位,推动社会发展。
二、经济方面1. 币制变革商鞅变法将五大铜器改成五铢钱,实行铸币制度,规定货币必须用铜或铁铸成,打破了贵族对财富的垄断,促进了贸易和商业发展。
2. 推进农业发展商鞅变法对农业的发展非常看重。
他提倡耕者有其田,取消了贵族对土地的垄断,推广农具改良,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三、文化方面1. 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推行了教育制度改革,强化了国家教育的作用,大力普及教育。
他还提倡《韩非子》的学习,提倡法家思想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文化繁荣商鞅变法后,时代氛围开始活泼繁荣,文化交流也成为重要的一环。
商鞅本人也是文学家,他主张“文化理稠,贫而好礼”,提倡尊重文化、注重礼节,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观。
总之,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变法在当时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说到底,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又有深远影响的大胆探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改革第八课《商鞅变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史实,进而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的两大特点:一个是“乱”;一个是“变”。
《商鞅变法》一课上承第七课《战国争雄》,下启第九课《秦朝的统一》。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相对落后,秦孝公继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故而广纳贤士、下诏求贤,此时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来到秦国,君臣二人冲破旧贵族的阻扰,齐心协力,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终于使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和之后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改革开放一样,都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变化要求进行改革,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但每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有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大都在11---1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
象的能力;
1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措施、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重点、难点:
根据课表要求及教参,加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重难点确立如下:
(1)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评价
(2)难点: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为什么)
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
依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
但是改革涉及到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商鞅变法不例外。
因此在以商鞅为首的的改革派和以奴隶主贵族为代表的保守派会因为要不要变法而产生分歧。
为了改变秦国落后这一局面而进行的变法,在某些措施中肯定会伤害旧贵族的利益,因而将其确定为重难点。
二、说教法
1、媒体运用:多媒体电教室。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把要授课的重要知识点、难点等一一讲清楚。
3、教学方法:直观法、问题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表演法。
三、说学法
1、学习方法:学生要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历史,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2、能力培养:
(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以歌曲《走进新时代》为背景音乐,配以深圳改革前后的照片对比说明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进了新时代。
以“改革”为线索引导两千年前秦国的商鞅变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音像资料和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之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每一次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是不是每次改革都能使国家走进新时代?以改革为线索,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渲染学习氛围。
(2)、关于商鞅变法的背景-----线索是时代进步——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展示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讲授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但是秦国相对落后。
②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44页,看看秦国的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容易从书上归纳出)
③创设情境——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不断。
处在那样一个战乱时代,假设你是秦国国君你觉得秦国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④展示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的内容和商鞅入秦的想象图。
使学生把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⑤提问思考:商鞅入秦后为变法做了哪些变法准备?
A、欣赏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请学生仔细留意商鞅的对话,思考秦王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
——生产积极性不高,百姓生活不好,国家不富不强。
B、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说说商鞅徙木立信的作用是什么?——得到人民的支持。
设计意图:
商鞅变法背景部分---通过能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幅图片——青铜牛尊、鼓风冶铁图、铁农具的展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虽然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秦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却是落后的。
落后的表现在书上显而易见,所以提出问题有学生归纳。
然后设置情境,既然秦国这样落后,那么在弱肉强食的年代,如何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让学生角色扮演,为秦孝公出谋划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思维。
商鞅变法准备部分---通过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的表演,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为什么秦国要进行变法,明白改革派和保守派因为要不要变法的根本是因为牵涉到利益的调整;通过视频《徙木立信》的观看,让学生明白变法一定要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45——46页,请同学们抢答有关商鞅变法时间、内容的问题,落实知识。
②以表格形式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并提问思考商鞅采取相应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③在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后,请同学们讨论:同学们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学生抢答的方式将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等知识落实,探究每条措施之后的作用,只有在明白作用之后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进而对商鞅变法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在设置说一说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①通过商鞅变法措施的学习,并提问到底商鞅变法有没有使秦国走进新时代呢?并展示历史资料并请同学归纳出秦国自变法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教师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并讲述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而死,为变法献身。
提问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却落得个“车裂”的极刑,那么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呢?
③引导学生的出结论: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④合作探究:任选其一讨论:
A那么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B我们可以从商鞅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呢?(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⑤最后对本课进行总结巩固。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要论从史出,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集中,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简要讲述商鞅为改革而献身的壮举,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改革者的生死,而在于改革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通过合作探究的,让学生讨论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商鞅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避免死记硬背。
初步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说板书设计
第八课商鞅变法
一、背景
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社会进步
2、秦国相对落后
3、秦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二、内容
1、时间:公元前365年
2、主要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三、影响
1、性质: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商鞅变法的意义:
①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
②秦军战斗力提高
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