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管在光伏阵列中的作用及原理分析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是一种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其作用是
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光电二极管阵列
电路的相关知识。
一、光电二极管的基本原理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其基本原
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敏效应来进行光电转换。
当光线照射到光电
二极管上时,其内部的半导体材料会产生电荷,从而产生电流。
二、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的组成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由多个光电二极管通过各自的输出端与集中
式输出器相连,形成一个并联的电路,一般而言,光电二极管的阵列
电路中需要包含对光信号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开关电路等。
三、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的应用领域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与图像传输等领域,例
如数码相机、光电测量系统、扫描仪等。
四、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的优点和缺点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频段宽等优点,
但其阵列性质会导致系统对外界环境抗干扰性能不佳、价格高等缺点。
五、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
续向着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滤波、增强信噪比、提高
灵敏度等方面也将有所创新。
综上所述,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路组成元件,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以及其优缺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它们。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性分析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性分析作者:何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3期摘要:光电二极管作为我国电子工程的关键组成原件,具有光伏探测性能,其工作原理较為复杂,操作应用极具严谨性,因此本文基于光电二极管的详细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主要结构组成、功能应用和测试系统,并从光谱、频率和噪声三个方向分析了光电二极管的特征,同时简要概述了其他结构类型的光电二极管,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关键词:光电二极管;光伏;伏安;应用一、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当光线照射于半导体时,如果出现入射光子能量低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情况,半导体也会因为光透射穿过物质而形成透明伏,若大于禁带宽度半导体会吸收光子能量,电子和光子流产生相互作用而引发电学效应,也被称作为光子效应。
PN结光电二极管原理为O型和N型半导体发生接触作用,也被称为势垒区,其中N区向P区产生的空间电场被称为内建电场,当PN 结处于热平衡状态下时,因为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电流和因为内电厂产生的漂移电流抵消为零,PN 结没有电流通过,这时辐射到半导体上的光子将会被吸收,光子强度也会随这深入半导体的过程而逐渐降低,其中吸收系数会随着入射光能的增加而增大,PN结半导体表面的薄层光能很快会被完全吸收。
电子空穴对的形成是因为光辐射在半导体内触发光子流和价电子的作用效果,价带中由电子产生空穴,并受到光强度的影响,因为光子强度在逐渐降低,所以空穴对的产生效率也呈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光辐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光电二极管内部的扩散效应和载流子剩余数目,其中载流子会对多子和少子的这平衡浓度产生影响,目前在该原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器件主要有光电池和光电二极管,其中光电池主要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生成无偏压光电器,光电二极管是因为反向偏压原理形成的光伏器,光电二极管在低频率和微弱信号的探测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光电二极管可以理解为和恒流电源和普通二极管的并联作用。
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工作原理
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工作原理
光伏接线盒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含着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和保护元件,其中二极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件。
那么,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二极管是一种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的半导体器件。
一般来说,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两种材料组成,中间有一个p-n结。
当二极管正向工作时,即正极连接p型半导体,负极连接n型半导体,外加电压大于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时,电流可以顺利通过;反向工作时,即正极连接n型半导体,负极连接p型半导体,外加电压小于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时,电流会被阻断。
在光伏接线盒中,二极管被用来保护太阳能电池板,防止它们在夜晚或阴天时受到反向电流的损害。
当太阳能电池板在正常工作时,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电流可以从太阳能电池板向负载电路流动;而当太阳能电池板处于反向电压状态时,二极管就会变成反向阻断状态,从而防止反向电流的流动。
总之,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保护太阳能电池板的原理就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将正向电流顺利通过,而防止反向电流的流动,从而保护太阳能电池板的安全运行。
- 1 -。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一)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一)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1. 介绍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光伏发电过程中,二极管发挥着关键的功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最大功率输出。
2. 避免逆流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逆流。
在光伏发电中,当光伏电池板受到阳光照射时,会产生电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可能会发生逆流现象,即光伏电池板从负载或电网中吸收能量,而不是将能量传输到负载或电网中。
逆流现象会导致系统效率下降,甚至损坏光伏组件。
而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引入可以防止逆流,保证光伏电池板只向电网或负载输出能量。
3. 电流流向控制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还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向。
在某些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条件影响,例如夜晚、阴天或负载需求不稳定等。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能够根据需要将电流引导到适当的方向,确保系统始终能够产生所需的电能。
4. 温度保护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还能起到温度保护的作用。
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尤其是在夏季或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下。
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光伏组件造成损害。
但是,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能够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向和减少电流的通过来降低系统的温度,提供温度保护。
5. 总结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防止逆流,控制电流流向以及提供温度保护等功能,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最大功率输出。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来说,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6.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选择在选择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6.1 逆流电流能力逆流电流能力是指二极管能够防止逆流的最大电流。
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负载和电流需求,选择具有足够逆流电流能力的二极管非常重要。
过小的逆流电流能力可能会导致二极管过热,甚至损坏。
6.2 开启电压开启电压是指二极管在正向偏置下开始导通所需的电压。
防反二极管
太阳能电池方阵-防反充(防逆流)和旁路二极管在太阳能电池方阵中,二极管是很的器件,常用的二极管基本都是硅整流二极管,在选用时要规格参数留有余量,防止击穿损坏。
一般反向峰值击穿电压和最大工作电流都要取最大运行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的2倍以上。
二极管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主要分为两类。
1、防反充(防逆流)二极管防反充二极管的作用之一是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方阵在不发电时,蓄电池的电流反过来向组件或方阵倒送,不公消耗能量,而且会使组件或方阵发热甚至损坏;作用之二是在电池方阵中,防止方阵各支路之间的电流倒送。
这是因为串联各去路的输出电压不可能绝对相等,各支路电压总有高低之差,或者某一支路故障、阴影遮蔽等使该支路的输出电压降低,高电压支路的电流就会流向低电压支路,甚至会使方阵总体输出电压的降低。
在各支路中串联接入防反充二极管就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有些光伏控制器的电路上已经接入了防反充二极管,即控制器带有防反充功能时,组件输出就不需要再接二极管了。
防反充二极管存在有正向导通压降,串联在电路中会有一定的功率消耗,一般使用的硅整流二极管压降为0.7V左右,大功率管可达1~20.3V,但其耐压和功率都较小,适合小功率场合应用。
2、旁路二极管当有较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联组成电池方阵或电池方阵的一个支路时,需要在每块电池板的正负极输出端反向并联1个(或2~3个)二极管,这个并联在组件两端的二极管就叫旁路二极管。
旁路二极管的作用是防止方阵中的某个组件或组件中的某一部分被阴影遮挡或出现故障停止发电时,在该组件旁路二极管两端会形成正向偏压使二极管导通,组件串工作电流绕过故障组件,经二极管流过,不影响其他正常组件的发电,同时也保护被旁路组件避免受到较高的正向偏压或由于“热斑效应”发热而损坏。
旁路二极管一般都直接安装在接线盒内,根据组件功率大小和电池片串的多少,安装1~3个二极管。
旁路二极管也不是任何场合都需要的,当组件单独使用或并联使用时,是不需要接二极管的。
二极管在光伏阵列中的作用
二极管在光伏阵列中的作用光伏阵列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主要由光伏电池组成。
而二极管则是光伏阵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串硅二极管:光伏阵列中的组串硅二极管被安装在每个光伏电池串联的末端,起到对串联电路进行保护的作用。
在整个光伏电池组串的过程中,每个光伏电池的电压都有可能存在不均匀性,一些电池可能会发生反向偏置。
二极管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保护整个光伏电池串联电路不发生损坏。
2.防逆流二极管:由于光伏电池是一个基于半导体原理的器件,光照会使其产生电压和电流。
在夜间或阴天等无光照情况下,光伏电池不再产生电能,存在逆向电压。
而防逆流二极管可以防止电能从电池组流向光伏阵列,阻止逆向电流的流动,避免电池反向损坏。
3.温度补偿二极管:光伏电池的工作效率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当光伏电池温度升高时,其工作电压会减小,从而影响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
为了降低这种温度效应,常常在每个光伏电池的上方并联安装一个温度补偿二极管。
温度补偿二极管可以利用自身温度特性来进行温度补偿,使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能随温度变化而适应。
4.电流分配二极管:光伏阵列中多个光伏电池串联,串联后的总电流会通过一个输出接口传输。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光伏电池之间存在微小的参数不匹配,不同光伏电池之间的电流也会存在微小差异。
电流分配二极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光伏电池之间的电流差异,确保整个光伏阵列的电流均匀分配。
除了上述作用之外,二极管还在光伏阵列中起到了承载电流、提供二极管电流特性(包括导通电压和正向电流)的基本功能。
同时,二极管也可以防止光伏阵列被倒放电池等问题所损坏。
综上所述,二极管在光伏阵列中具有保护、温度补偿、防逆流、电流分配等多种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二极管,可以有效保护光伏电池,提高光伏阵列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工作原理
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工作原理光伏接线盒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常用的组件之一,它主要起到连接电池板和电池串的作用。
而二极管则是光伏接线盒内的一种重要元件,其作用是防止逆流电流的产生。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解一下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二极管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其中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为空穴,而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为电子。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接触时,会形成一个PN结,该结会给电流一个特定的方向,因此,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这一特性。
而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当太阳能电池板向电网输送电能时,夜间或云天等无法正常发电的时候,电网会返回电荷。
这时,如果没有二极管的阻挡作用,就会产生逆流电流,导致电能大量流失。
因此,光伏接线盒中插入二极管,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流失。
具体而言,当光伏发电系统工作时,电流向负载方向流动,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流汇集于负载。
而当电网回馈电能时,电流方向与负载方向相反,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此时逆流电流会在二极管中形成反向电压,使其阻止电流反向流动。
除了延长光伏发电系统寿命,二极管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当系统发生过电压、过电流等异常现象时,二极管还可以及时发现并截断电路,以避免设备受到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接线盒中用的二极管必须具备耐高温、低电压降、反向漏电流小等特点,以保证系统稳定工作。
此外,在使用二极管时还要注意其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电流范围等参数,以免超过二极管的承受范围而导致损坏或失效。
总之,光伏接线盒用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其单向导电性和反向截止特性来防止逆流电流的产生,从而保护光伏发电系统。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二极管,并注意保养和维护。
光伏电站防反二极管的典型应用
光伏电站防反二极管的典型应用一、引言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是利用荒漠,集中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电直接并入公共电网,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
防反二极管在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主要是集中式光伏电站发展初期重点考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随着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增大,节约成本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考虑问题。
二、防反二极管的作用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每个组串的正极串联一个防反二极管。
主要作用是:防止因光伏组件正负极反接导致的电流反灌而烧毁光伏组件;防止光伏组件方阵各支路之间存在压差而产生电流倒送,即环流;当所在组串出现故障时,作为一个断开点,与系统有效隔离,在保护故障组串的同时,为检修提供方便。
三、防反二极管的选型大电流的二极管主要有整流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
这两种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分别是:肖特基二极管约1.2V、大容量整流二极管约0.8V。
在通过相同电流的情况下,肖特基二极管的导通损耗大于整流二极管。
因此,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中普遍采用大容量整流二极管。
选用大容量整流二极管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最大耐压和最大整流电流。
器件的最大耐压必须大于系统设计电压的1.5倍,最大电流值必须大于系统设计最大电流的2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汇流箱、直流柜、逆变器等光伏设备上的防反二极管采用浙江柳晶整流器有限生产的光伏防反二极管产品,光伏设备比较常用的防反二极管型号有:MDK55A1600V MD55A1600V MDA55A1600V MD25A1600V MDK25A1600VMDA25A1600V MDK26A1600V MDK160A1600V MD300A1600V MDK300A1600VMDA300A1600V MDA500A1600V MD500A1600V MDK500A1600V等,柳晶目前采用的3D三维技术,还可以免费提供样品、3D三维图纸、技术资料、光盘、目录本等资料,可最大限度满足可以设计汇流箱、直流柜的需要。
半片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
半片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撰写: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其效率和稳定性对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在光伏组件中,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于直流输出电路的保护和优化之中。
二极管的放置位置在光伏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并分析半片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的选取及其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介绍光伏组件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光伏组件主要由太阳能电池芯片、封装材料和背板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芯片是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部件,其主要材料为硅。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芯片上时,光能被吸收,同时产生电子和空穴。
通过电场的作用,电子和空穴被分离,形成正负电荷,从而产生电流。
然后,封装材料将太阳能电池芯片进行密封,并提供保护和支撑。
背板则为光伏组件提供背部支撑和防潮防尘功能。
其次,我们将探讨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二极管的位置选取。
二极管作为一种电子元件,能够在光伏组件中起到保护和优化输出的作用。
它可以防止光伏组件在夜晚或阴天无光环境下受到逆向电流的损害,防止反向漏电现象的发生。
同时,二极管的合理放置位置也能够优化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减少电路内部损耗。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展望未来关于半片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的选择和优化,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光伏组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目的部分,可以说明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半片光伏组件二极管位置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光伏板并联防回流二极管
光伏板并联防回流二极管
光伏板并联防回流二极管是一种用于防止光伏板回流的电子器件。
在光伏电池板所产生的电流中,如果有一部分电流从光伏电池板流向充电和储能系统(如电池组),则会引起回流现象。
回流现象会导致能量损失和光伏系统性能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并联防回流二极管来阻止光伏电池板的回流电流。
光伏板并联防回流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在正向工作时,具有较低的电阻,能够允许光伏板的正向电流通过。
而在反向工作时,二极管会具有较高的电阻,有效地阻止回流电流的产生。
通过在光伏板并联连接防回流二极管,可以确保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此外,防回流二极管还能够保护光伏电池板免受电池组或其他电源的潜在损害。
总之,光伏板并联防回流二极管是一种有效的电子器件,用于防止光伏电池板的回流电流,提高光伏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分析太阳电池及阵列中二极管的作用
照射 的光 伏 电池 接 上 负 载 时 ,光 生 电 流流 过 负 载 ,
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等效电
路 图人 手 ,利用 太 阳电池 的 内部结构 、伏安特 性 和 输 出数 学模 型 ,建 立其 等效 电路 图 J ,再 根 据 电 路 分析 的知 识求解 出等效 电路伏 安特 性 的数学 表达
阳电池 的仿真模 型 ,建立光伏组件 和阵列 的仿真模 型 ,分析计 算二极 管在太 阳 电池 、组 件及 阵列 中的作用 ,仿 真分析计算具有不 同导通 电压 的二极管对光伏组件 和阵列 输 出功率的影 响。计算结 果表 明正确选择 二极 管的导 通 电压对提高光伏组件 和阵列输 出功率是有 益的。
J 1 2 1 u. 01
分析太阳 电池及阵列中二极 管的作 用
陈 呜 ,毛 焱 ,刘 祝 鸿
( 中山大 学太 阳能 系统研 究所 ,广 东 广 州 5 0 0 ) 10 6
摘 要 :具体分析二极管在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阵列的作用。利用 M tb S un aa 中 i lk仿真工具,根据太 l mi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污染问题 日 益严重 ,从传
统 能 源 向可再 生能源 的转 变势 在必 行 。其 中太 阳能
作 为 可再 生能 源 的重 要部 分 ,最 近几年 已经 得到 了
1 太 阳电池特性 的仿真
太 阳 电池 发 电 的能 量 来 源 于 太 阳 ,当 受 光
很 广 泛 的应 用 ,如何 提 高太 阳能 的利用 效率 成为 研
关 键词 :太阳电池;二极管;光伏阵列;作用
中图分 类号 :T 65 M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 59 67 2 1)0 — 07— 5 02 — 59(01 4 03 0
光伏阵列工作原理
光伏阵列工作原理光伏阵列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伏效应。
光伏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会产生电荷分离现象,即光子能量被半导体材料吸收后,会激发出电子和空穴的运动,形成电流。
光伏阵列主要由若干个太阳能电池组成,每个太阳能电池都是由两层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
一般情况下,上层材料为P型半导体,下层材料为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通常是三价元素,如硼;N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通常是五价元素,如磷。
这种P-N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被称为二极管。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出电子和空穴。
由于P-N结构的存在,电子和空穴会在界面上发生扩散运动,形成电场。
这个电场使得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子向N型半导体移动,空穴向P型半导体移动,形成电流。
这个电流即为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
为了提高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常采用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光伏阵列。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较低,通过串联多个太阳能电池可以使输出电压升高。
同时,为了增加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可以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并联起来,使输出电流增大。
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还受到光照强度和角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太阳照射强度越大,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越高。
此外,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还受到太阳光入射角度的影响。
当太阳光直射时,入射角度为垂直,此时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最大;当太阳光斜射时,入射角度大于垂直,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会减小。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光伏阵列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大面积开阔的地面上。
在安装过程中,光伏阵列的朝向和倾斜角度需要根据当地的经纬度和太阳高度角来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辐射能量。
光伏阵列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光伏阵列能够高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为人们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阵列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作用什么是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也称为二极管反向保护二级管(反二极管),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内部的重要元件之一。
二极管的作用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反向保护:光伏组件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来自其他光伏组件的“反向击穿”,即电流可能反向通过组件。
二极管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通过反向保护功能,保护光伏组件免受损害。
•防止局部故障扩散:在光伏组件中,如果某个太阳能电池发生故障或损坏,二极管可以避免损坏电池上的正常太阳能电池的电流逆向流动,防止损坏扩散到整个组件。
•优化能量输出: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能够延长光伏组件的寿命,提高能量输出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的分类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bypass二极管•作用:解决单个电池片故障,防止能量损失加剧。
•工作原理:在单个电池片出现故障时,bypass二极管能够将正常电池的电流绕过损坏电池,避免损失扩散。
###反向保护二极管 - 作用:防止组件反向击穿,保护组件免受损害。
- 工作原理:当电流反向流动时,反向保护二极管发挥作用,阻止电流通过,保护光伏组件。
###通用二极管 - 作用:解决逆向反向击穿的问题,保护组件。
- 工作原理:能够阻止电流逆向流动,避免反向击穿,保护光伏组件。
如何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在选择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流承载能力:根据光伏组件的工作电流选择合适的二极管,确保能够正常工作且不过载。
2.反向击穿电压:选择反向击穿电压能够满足光伏组件的实际需求,并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3.温度特性:考虑二极管的温度特性,确保在高温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结论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提供了反向保护、防止局部故障扩散和优化能量输出等功能。
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内部二极管能够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极管的原理与作用的详解
二极管的原理与作用的详解一、二极管的原理1.1 二极管的结构和材料二极管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P-N结焊接而成的。
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是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是载流子。
在P-N结区域,由于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之间的电子互相扩散,产生了内建电场。
当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时,外加电场与内建电场相反,减弱内建电场,使电子和空穴互相推动,形成电流。
当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时,外加电场与内建电场相同,增强内建电场,阻止电子和空穴互相推动,电流几乎为零。
1.2 二极管的I-V特性在二极管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测试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得到了二极管的I-V特性曲线。
对于正向偏置,当初始时电压较小时,电流增加较快,此时二极管呈现出导通状态。
当电压较大时,电流增加的速度迅速放缓,呈现出近似于垂直的I-V特性曲线。
对于反向偏置,随着电压增加,电流一直保持在很小的数量级上,此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从I-V特性曲线可以看出,二极管在正向偏置下具有导通特性,在反向偏置下具有截止特性。
1.3 二极管的载流子运动和电压分布在正向偏置下,P-N结区域的载流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不断地向结区域移动,形成电流。
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N型半导体区域移动,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P型半导体区域移动,二者在P-N结区域重组,产生光子辐射。
在反向偏置下,P-N结区域的载流子受到内建电场的作用,难以移动,形成电流非常小的状态。
此时,二极管的内部电压分布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1.4 二极管的能带图和禁带宽度能带图是根据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绘制的图像,它反映了半导体的导电性和光电性。
对于二极管而言,能带图反映了P-N结区域的特性。
在P型半导体中,价带较高,导带较低,禁带宽度较小;在N型半导体中,价带较高,导带较低,禁带宽度较小。
在P-N结区域,由于电子的扩散和重组,形成了内建电场,使得P-N结处的禁带宽度增加。
禁带宽度的变化影响了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作用和原理引言:太阳能板是一种转换太阳能为电能的装置,而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则是太阳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作用、原理以及相关的观点和理解。
一、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作用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在太阳能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主要用于保护太阳能板免受一些潜在的危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
具体而言,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电池过充:在太阳能系统中,当太阳能板向电池组输出电能时,可能会出现电池过充的情况。
过充会导致电池损坏或发生事故。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可以通过将多余的电能绕过电池组,防止电池过充,保护电池组的安全和寿命。
2. 防止电池放电:与过充相反,太阳能系统中还可能出现电池放电的情况。
当太阳能板无法提供足够的电能时,电池组可能会向太阳能板倒流放电,导致电池损坏。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可以防止电池放电,保护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防止逆流损失:在太阳能系统中,当太阳能板无法产生足够的电能时,系统可能会从电池组中提取电能。
如果没有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这会导致逆流损失。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可以减少逆流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
二、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原理了解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原理对于深入理解其作用十分关键。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其特点是具有低电阻和反向电压高于太阳能电池组工作电压。
具体原理如下:1. 低电阻: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具有低电阻,这意味着在正向电压下,电流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二极管,而不会有太多的电压降。
这个特性使得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能够在需要绕过电池组时提供较低的电阻路径。
2. 反向电压高于工作电压:正常工作情况下,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是小于电池组的工作电压的。
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的反向电压要高于电池组的工作电压,这样当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低于电池组工作电压时,太阳能板旁路二极管会阻止电流流过,从而保护电池组的安全。
光伏发电的二极管作用原理
光伏发电的二极管作用原理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而二极管在光伏发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光伏发电中,二极管通常用于防止光伏电池反向电流流动,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光伏发电中二极管的作用原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光伏电池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主要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形成PN结。
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电池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空穴。
此时,光伏电池的两端形成了电场。
如果将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自由电子就会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定向的电流,即光伏电流。
这就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然而,光伏电池在夜晚或背光时,会出现反向电流,即从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
这是因为光伏电池中的正空穴可以通过热滥带,即PN结的结电容,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形成漏电流。
反向电流会使光伏电池的电压降低,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并且可能造成电池受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二极管。
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由P型和N 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形成PN结。
在正向偏置电压下,即P端连接正极、N端连接负极时,二极管处于正向通态,允许电流通过。
而在反向偏置电压下,即P 端连接负极、N端连接正极时,PN结处于反向截止态,不允许电流通过。
回到光伏发电中,我们将二极管连接在光伏数组的输出端,使二极管的P端连接到光伏电池的正极,N端连接到负极。
当光照条件正常时,光伏电池会产生电流,通过二极管流向负极。
此时,二极管处于正向通态,电流可以自由通过。
但是,当光照条件不正常时,例如夜晚或背光时,光伏电池不再产生电流,反向电流会从负极流向正极。
但是由于二极管的特性,当反向电压超过二极管的截止电压时,二极管会进入反向截止态,阻断电流的流动。
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反向电流的流动,并保护了光伏电池。
此外,二极管还具有快速切换和保护的功能。
当有阴影或故障导致某个光伏电池模块输出电压低于其它模块时,此模块会产生反向电流。
光伏组件中旁路二极管工作原理
光伏组件中旁路二极管工作原理光伏组件中旁路二极管工作原理如下:旁路二极管常用在光伏电池组件上,用串上并联旁路二极管的方法来减轻热斑的影响。
首先来看看热斑的形成原理:被遮挡的电池片不再发电,自身相当于一个消耗电阻;在其两端产生S-1 片电池片的方向偏压,如无旁路二极管保护,则组件电流流过后将产生热量。
组件的正向I-V 特性曲线和被遮挡的电池片的反向I-V特性曲线相交出形成的阴影为电池片的最大消耗功率。
在太阳电池(串)两端并联旁路二极管,旁路二极管开始工作,将被遮挡的一串电池片旁路掉,组件电流从旁路二极管流过,保证组件工作正常,并保护了被遮挡的电池片不会被损坏。
即使这样,被旁路掉的那部分电池串中没有被遮盖的电池片也无法正常发电,是一种损失。
另外,由于旁路二极管是并联方式连接在一串电池片两端,常态下二极管处于反向截至状态,反向压降取决于反向压降约为:0.5N V (一串电池片的数量N),由二极管反向电流特性知,二极管反偏时有漏电流经过,此电流很小,一般在微安级。
反向电偏置电压和温度对反向电流的影响。
温度及反向偏置压降对IR 的影响;温度升高使得IR 成倍地升高,同样,反向压降的增加可以导致二极管漏电流的增加。
所以理想状态下是每片电池片加旁路二极管一只,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厂家会这么做,只能是在在满足组件使用要求的情况下,统筹考虑每个旁路二极管旁路的太阳电池数量。
这样一来,对旁路二极管的性能要求就尤为重要了。
由于大多数二极管安装在接线盒内,盒内受有限的散热空间及接线盒结构和材料的限制,要求二极管的热性能一定要好,关于二极管的热性能,IEC61215 10.18节有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专门介绍。
热斑发生时,组件电流基本上都流经旁路二极管,有电流流过就会有热产生,同时,由于接线盒内的二极管发热也对接线盒提出了要求:接线盒要具备好的耐热和好的散热特性。
光伏 旁路二极管
光伏旁路二极管概述光伏旁路二极管(Photovoltaic Bypass Diode)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保护光伏电池板不受阴影、灰尘或其他故障元件的影响,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伏旁路二极管的原理、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原理光伏旁路二极管基于PN结原理工作,由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
当太阳能电池板受到阴影覆盖或部分面积损坏时,该区域产生的电流会减少,导致整个电池板输出功率下降。
此时,旁路二极管会起到一个“旁路”的作用,使绕过损坏区域的其余部分仍能正常工作。
结构典型的光伏旁路二极管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金属接触层。
•p型半导体:富含正电荷载流子(空穴)。
•n型半导体:富含负电荷载流子(电子)。
•金属接触层: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这三个部分的结合形成PN结。
当光伏电池板正常工作时,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光伏电池板的输出功率通过旁路二极管流入外部电路。
当存在阴影或损坏区域时,PN结会自动变为反向偏置状态,使损坏区域的电流绕过旁路二极管,从而保护整个系统。
工作原理光伏旁路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说明:1.光照条件下: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板上,激发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
2.正向偏置状态:在正常工作情况下,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
此时,空穴从p型半导体流入n型半导体,而电子则从n型半导体流入p型半导体。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使得光伏电池板产生输出功率。
3.反向偏置状态:当遇到阴影或损坏区域时,PN结会自动变为反向偏置状态。
此时,空穴从n型半导体流入p型半导体,而电子则从p型半导体流入n型半导体。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开路状态,使损坏区域的电流绕过旁路二极管,保护整个系统。
应用光伏旁路二极管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阴影遮挡:当太阳能电池板的一部分被树木、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遮挡时,旁路二极管可以确保其余部分仍能正常工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旁路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中的作用
旁路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中的作用光伏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
在光伏组件中,旁路二极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减少功率损失、防止热点效应、保护电池片等方面详细介绍旁路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中的作用。
旁路二极管可以减少功率损失。
光伏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电流。
如果没有旁路二极管,当光照不足时,电池片中的电流无法正常通过,这时电池片会变成一个负载。
由于电池片的内阻非常小,会导致电压降低,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电压和功率输出。
而旁路二极管可以提供一个低阻抗通路,使得电流能够顺利通过,减少功率损失。
旁路二极管可以防止热点效应。
光伏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工作过程中,会因为光照不均匀或电池片之间连接不良等原因,导致部分电池片发热。
这些发热的电池片会对整个光伏组件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电池片的热失效。
旁路二极管的作用就是在电池片发热时,将电流绕过发热的电池片,避免其进一步发热。
这样可以保持整个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相对均匀,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旁路二极管还可以保护电池片。
在光伏组件中,当光照不足或光照不均匀时,电池片会进入反向工作状态,此时如果没有旁路二极管进行保护,会导致电池片的热失效。
旁路二极管可以使光伏组件中的电流只能从电池片的正极流向负极,阻止反向电流的产生,保护电池片不受损害。
旁路二极管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光伏组件中,由于电池片之间的负载不均匀或电池片老化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某些电池片的电流输出较小。
这时,旁路二极管可以将电流绕过输出较小的电池片,使得整个系统的电流输出更加稳定。
旁路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中起着减少功率损失、防止热点效应、保护电池片以及提高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合理使用旁路二极管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和寿命,保证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光伏组件时,旁路二极管的选择和安装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设计主要阐述了分析二极管在光伏阵列的作用。
根据太阳电池的仿真模型,建立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分析计算二极管在阵列中的作用。
得出二极管在光伏阵列中的作用是:1防夜间蓄电池给太阳能组件反充,2防蓄电池反接负载。
关键字二极管光伏矩阵太阳能组件防反冲反接负载摘要 (2)绪言 (4)一.光伏阵列 (5)1.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5)1.2二级管阵列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6)1.3二级管阵列检测器优缺点 (6)二.光伏阵列中二极管的种类及作用 (6)三.光伏阵列中二极管作用及原理分析 (8)四.光伏阵列在未来的发展 (9)参考文献1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势在必行。
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
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
地壳硅储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能光伏电池有两层半导体,一层为正极,一层为负极。
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
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
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
其优点有: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等。
其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部分,最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从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图入手,根据电路分析的知识求解出等效电路伏安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建立光伏组件和阵列仿真模型,分析二极管在太阳电池、组件及阵列中的作用,及其导通电压的大小对光伏应用效果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一.光伏阵列独立光伏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阵列)、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
见图8.4。
下而我们分别加以讨论。
一个光伏阵列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伏组件,具体需要多少个组件及如何连接组件与所需电压(电流)及各个组件的参数有关。
光伏组件是由太阳能电池片群密封而成,是阵列的最小可换单元。
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片是单晶或多晶硅电池。
这些电池正面用退水玻璃背面用软的东西封装。
它就是光伏系统中把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部件。
1.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即光电二级阵列管检测器又称光电二极管列阵检测器或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表示为PDA(photo-diode array)、PDA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或(Diode array detector,DAD)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光学多通道检测器。
在晶体硅上紧密排列一系列光电二极管,每一个二极管相当于一个单色器的出口狭缝,二极管越多分辨率越高,一般是一个二极管对应接受光谱上一个纳米谱带宽的单色光。
此外,还有的商家称之为多通道快速紫外-可见光检测器(multichannel rapid scanning UV-VIS detector),三维检测器(three dimensional detector)等。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目前已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大量使用,一般认为是液相色谱最有发展、最好的检测器。
1.2二级管阵列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复色光通过样品池被组分选择性吸收后再进入单色器,照射在二极管阵列装置上,使每个纳米波长的光强度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强度,即获得组分的吸收光谱,从而获得特定组分的结构信息,有助于未知组分或复杂组分的结构确定。
许多色谱工作站可将两张图谱绘在一张三维坐标图上而获得三维光谱一色谱图,也可进行峰纯度检查。
以峰纯度数值说明某个色谱峰的纯度,数值越高,色谱峰为单峰的可能性越大;数值越低,色谱峰为重叠峰的可能性越大,用于指导色谱分离条件的摸索。
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将色谱信息和相对应的光谱信息相结合,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处理,能解决重叠峰的识别和定量难题。
但DAD检测器的灵敏度比通常的UA检测器约低一个数量级。
所以单纯用于含量测定或杂质检查时,还是采用UA检测器为好。
1.3二级管阵列检测器优缺点用一组光电二极管同时检测透过样品的所有波长紫外光,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波长,和普通的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不同的是进入流动池的光不再是单色光。
它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2、噪音低3、线性范围宽4、对流速和温度的波动不灵敏,适用于梯度洗脱及制备色谱5、可得任意波长的色谱图,极为方便6、可得任意时间的光谱图,相当于与紫外联用7、色谱峰纯度鉴定、光谱图检索等功能,可提供组分的定性信息。
缺点:1、只能检测有紫外吸收的物质2、流动相的选择有一定限制,流动相的截止波长必须小于检测波长二.光伏阵列中二极管的种类二极管的种类PN 结型光电二极管(也称PD),PIN 结型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记为APD),肖特基势垒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二极管种类有很多,按照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锗二极管(Ge管)和硅二极管(Si管)。
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检波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
按照管芯结构,又可分为点接触型二极管、面接触型二极管及平面型二极管。
点接触型二极管是用一根很细的金属丝压在光洁的半导体晶片表面,通以脉冲电流,使触丝一端与晶片牢固地烧结在一起,形成一个“PN结”。
由于是点接触,只允许通过较小的电流(不超过几十毫安),适用于高频小电流电路,如收音机的检波等。
面接触型二极管的“PN结”面积较大,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几安到几十安),主要用于把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的“整流”电路中。
平面型二极管是一种特制的硅二极管,它不仅能通过较大的电流,而且性能稳定可靠,多用于开关、脉冲及高频电路中。
光伏阵列的任何部分不能被遮荫,它不像太阳能集热器,如果遮住了光伏组件必须有相同的电流。
如果有几个电池被遮荫,则它们便不会产生电流且会成为反向偏压,这就意味着被遮电池消耗功率发热,久而久之,形成故障。
但是有些偶然的遮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需要用旁路二极管来起保护作用。
如果所有的组件是并联的,就不需要旁路二极管,即如果要求阵列输出电压为12V ,而每个组件的输出恰为12V ,则不需要对每个组件加旁路二极管,如果要求24V 阵列(或者更高),那么必须有2个(或者更多的)组件串联,这时就需要加上旁路二极管,如图8.17所示,图8.17 带旁路二极管的串联电池图8.18 对于24V 阵列阻塞二极管的接法阻塞二极管是用来控制光伏系统中电流的:任何一个独立光伏系统都必须有防止从蓄电池流向阵列的反向电流的方法或有保护或失效的单元的方法。
如果控制器没有这项功能的话,就要用到阻塞二极管,如图8.18阻塞二极管既可在每一并联支路,又可在阵列与控制器之间的干路上,但是当多条支路并联接成一个大系统,则应在每条支路上用阻塞二极管(如图8.18)以防止由于支路故障或遮蔽引起的电流由强电流支路流向弱电流支路的现象。
在小系统中,在干路上用一个阻塞二极管就够了,不要两种都用,因为每个二极管会降压0.4~0.7V 是一个12V 系统的6%,这也是不小的一个比例。
在组成光伏阵列的支路中串联二极管可以起到电压钳位作用,但能引起附加损耗; 而在阵列支路中没有串联二极管,在出现光斑现象严重时,可能出现支路间的回路电组件 组件 组件 组件 + - DC24V …… 组件 组件 组件 组件 + - DC24V …… 阻塞二极管流,增加了电路的附加损耗。
由于二极管导通时有损耗,建议使用导通电压低的二极管。
三.光伏阵列中二极管作用及原理分析防反充(防逆流)二极管:防反充二极管的作用之一是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方阵在不发电时,蓄电池的电流反过来向组件或方阵倒送,不仅消耗能量,而且会使组件或方阵发热甚至损坏;作用之二是在电池方阵中,防止方阵各支路之间的电流倒送。
这是因为串联各支路的输出电压不可能绝对相等,各支路电压总有高低之差,或者某一支路因为故障、阴影遮蔽等使该支路的输出电压降低,高电压支路的电流就会流向低电压支路,甚至会使方阵总体输出电压的降低。
在各支路中串联接入防反充二极管就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晶体二极管为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的p-n 结,在其界面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并建有自建电场。
当不存在外加电压时,由于p-n 结两边载流子浓度差引起的扩散电流和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
当外界有正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的互相抑消作用使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增加引起了正向电流。
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有些光伏控制器的电路上已经接入了防反充二极管,即控制器带有防反充功能时,组件输出就不需要再接二极管了。
防反充二极管存在有正向导通压降,串联在电路中会有一定的功率消耗,一般使用的硅整流二极管管压降为0.7v左右,大功率管可达l~2V。
肖特基二极管虽然管压降较低,为0.2~0.3v,但其耐压和功率都较小,适合小功率场合应用。
用户在使用电池供电产品时常常会误将电池装反,利用单个二极管或二极管桥可以避免损坏电路,但那会浪费功率,并由于在电池与系统电源间串入了一或两个二极管压降,使可用的电源电压减小。
PIN光电二极管原理:由于PN结耗尽层只有几微米,大部分入射光被中性区吸收,因而光电转换效率低,响应速度慢。
为改善器件的特性,在PN结中间设置一层本征半导体(称为I),这种结构便是常用的PIN光电二极管。
PIN光电二极管原理:PIN管的结构: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夹着一层本征半导体。
因为本征层相对于P区和N区是高阻区。
这样,PN结的内电场就基本上全集中于 I 层中。
PIN光电二极管原理:I层很厚,吸收系数很小,入射光很容易进入材料内部被充分吸收而产生大量电子 - 空穴对,因而大幅度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从而使灵敏度得以提高。
两侧P层和N层很薄,吸收入射光的比例很小,I层几乎占据整个耗尽层,因而光生电流中漂移分量占支配地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I层所起的作用:本征层的引入,明显增大了p+区的耗尽层的厚度,这有利于缩短载流子的扩散过程。
耗尽层的加宽,也可以明显减少结电容Cj,从尔使电路常数减小。
同时耗尽加宽还有利于对长波区的吸收。
性能良好的PIN光电二极管,扩散和漂移时间一般在10-10 s数量级,频率响应在千兆赫兹。
实际应用中决定光电二极管的频率响应的主要因素是电路的时间常数。
合理选择负载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四.光伏阵列在未来的发展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
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 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