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与应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2016年,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就是将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生产全过程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一、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化率大约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约增加3亿,使住房需求大量释放,房屋建设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数量水平。而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存在着建筑产业建筑能耗较高、资源能源消耗大、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建筑市场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且资源短缺、建筑业科技含量较低、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对生态、城市、产业结构等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变革传统建筑生产方式以满足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

“制造房屋”的优点显而易见。把事先在工厂流水线上制造完成的建筑零部件拼装到一起,再经过工艺处理建成整体房屋,

寿命可以达百年。以这种方式建造房屋,不但节约土地、缩短工期、抗震耐火,而且低碳节能,较传统建筑节水60%以上、节材30%以上,增加有效使用面积7%至10%,缩短施工周期1/3,节能70%以上。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对改变我国建筑业现状、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有利于在建筑产品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推进住宅产业化热潮方兴未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产业化的发展。有些城市是市长、书记亲自抓产业化,已有很多省市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对于符合产业化标准的项目给予容积率等方面的奖励,如上海、江苏,北京、沈阳、黑龙江、重庆、宁夏等地。

二是一些城市的试点项目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即装配式建设项目,有些已成为保障性住房标志性样板工程,有些还获得了相应的面积奖励。这些示范项目吸引了全国同行业前来参观、

考察和交流,当前这种趋势已在房地产业、建筑业等大型知名企业中日趋明显,影响显着。

三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关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如每年一次的住宅产业化技术交流大会,吸引了很多传统知名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组团参加,并充满热情和激情地向产业化方向转型。有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国际论坛,每次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和前沿发展趋势等。

四是已批准的3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近几年大环境发展趋势带动下,在住宅产业化的方向引领下,在企业的自身努力下,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迅速扩大,发展势头强劲。基地企业按照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加入科研投入,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不仅尝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显着经济效益,还在全社会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引导与示范作用。

五是住房保障、优秀建材部品和住宅产业化的结合日益紧密。保障性住房具有政府主导、规模大、户型简单、标准基本统一等特点,因此,以保障房为载体推进住宅产业化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很多试点示范项目都是依托保障房,如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标准化设计、成品住宅、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项目。同时,为提高保障房的质量与性能,201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文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简称建材平台),旨在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优秀建材产品,9月28日,

在第十届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建材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已有2000多家实名注册的企业,以建材生产企业为主,还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2012年,建材平台举办了三场大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采购信息交流大会,参会代表累计达到900余人,与保障房有关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介绍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趋势和对建材产品采购的新要求,广大供需企业也在会上充分交流了各方意愿、要求与希望。可见,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准了保障房建设的巨大市场商机,积极通过走产业化道路,为保障性住房提供优质建材产品,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措施

推进建筑工业化任重道远。要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适合我国发展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设计技术、部品生产技术、构件安装和管理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地域特点的工业化建筑体系和成套技术;要建立模数协调的标准化体系,加快进行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尤其是预制装配式结构及节点结构设规范并研发预制相配套的设计标准图集和计算软件,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要建立工业化住宅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工业化住宅质量保证制度,明确工业化住宅发展水平的预制化率的衡量标准和统计口径,出台对经过认定的工业化住宅的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豁免、

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不断改革完善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要积极培育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施工企业,不断完善成套技术和工法体系,促进适合预制构件安装运输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新工法新工艺的研发;针对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的市场供给,建立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认定标准,要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技术能力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好的企业进行相应产品的生产,建立起相应的构件和部品信息系统;要将建筑工业化内容纳入到执业(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中,建立工业化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认证和培训体系;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技术标准、管理过程、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要以工程项目为示范工程进行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

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 摘要装配式装修是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推进装配式装修是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然途径,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施工而言,装配式装修理念更加符合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对此,本文笔者将针对装配式装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装配式装修;装配式建筑;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地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严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引入了装配式装修的基本理念。接下来,笔者就“装配式建筑的装修和发展”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及讨论,希望能够为一些建筑企业在遇到装配式装修等相关问题时有所帮助。 1 存在问题 1.1 基础产业较弱 通常来说,装配式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都是按照标准、统一的规格进行制作的,而装配式装修应当按照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制作最佳的产品构件,达到最佳的装配式装修的最终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城市的建筑企业虽然无论是從普通的厨卫用品或者是隔墙的体系都有着非常多的选择性,但是想要将这些产品与装配式装修建筑结构相匹配,并且通过集成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和应用,建筑企业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攻克[1]。在这里我们以装配式装修中的整体式卫浴为例,现阶段能够满足一线城市对于卫浴基本需求的生产企业仅有科逸等几家品牌公司,远远不能满足装配式装修市场的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产业还处于薄弱阶段。 1.2 技术体系匮乏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装配式装修的发展,建筑企业应当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相关建筑规范,不断地完善我国家装修行业的装配式装修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间接地推动建筑行业中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进程。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部门在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装配式装修等相关的施工内容上暂未出台技术规范和标准,即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开始出现一些装配式装修技术标准,但也未成体系,因此,为了能够更快地实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装配式装修施工技术体系,为建筑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3 管理水平较低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1)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 报告(1) 摘要: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趋势 列宁曾指出,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手艺人通常保持着同土地的联系,为范围极其狭小的消费者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保持这种工作制度就不可能了。商业、工厂、城市、铁路的发展提出了对完全不同建筑的需要,这些建筑在建筑样式与规模上与家长制时代的旧式建筑是不一样的。新式建筑需要各种各样的贵重材料,需要大批各种各样的专门技术的工人的合作,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它们建设在大城市里或市近郊,建设在没有居民的地方以及铁路沿线等等,这就是建筑业的形成。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围绕最终建筑产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制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积累资金。到了今日,建筑业在自己的产品生产上与经营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生产上的发展状况 在产品的生产上,国求产品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地区建筑不同型式的多种多样的房屋和构筑物,每一个建筑产品,都需要一个建筑的单独设计图纸,而在建造时,根据各地区的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就是采用同一种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建筑产品,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交通、材料资源等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建造时,往往也需要对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等作相应的改变,所以建筑业的每个产品都具有其个性化。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严格的施工顺序,必然带来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使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经常流动转移,要从一个施工段到另一个施工段,从房屋这个部位转到那个部位,工程完工后,还应从一个施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单位,如: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和安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单位及运输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各方面的力量,综合组织起来,围绕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来进行评价。在建筑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中,都具有不可间断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的变更、地质情况的变化、资金和物质供应条件、专业化协作状况、效能与环境因素,但影响最大还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为施工是在露天进行的,气候的好坏就直接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XX县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 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促进我县传统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省和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中心任务,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核心,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促进全县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编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实现装配式建筑合理布局、统筹推进。 (二)试点先行,有序实施。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由单项突破到多项集成、由试点工程到全面推广”的步骤,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试点,推动社会资本投资项目推广使用部分装配式构件,逐步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范

围。 三、发展目标 (一)试点示范推广期(201X—2020年)。201X-2020年为示范推广期。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政府投资的房建、市政、园林等项目全面进行装配式建筑试点,同时通过政策鼓励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到试点示范项目,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 (二)全面推广期(2021—2025年)。2021-2025年为全面推广期。到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20%,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 四、工作重点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管理体系。通过抓好一批示范项目,配套相关鼓励政策,依托相关标准形成一批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全面推进我县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楼梯、叠合板、承重内墙板、预制承重外墙板、预制阳台、空调板、女儿墙等构件

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

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5T11:10:34.3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作者:刘成 [导读] 本文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做了相关分析。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施工装修一体化、信息管理智能化”从而转变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实现绿化施工、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做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住质量也不断提升,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建筑开发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约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近15亿吨,其中再利用率不足5%,此种情形与国家提倡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格格不入,而装配式建筑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组成,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一部分[1]。联合国经济事务部发表的《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府政策及措施指南》,对它的定义是,以工业化模式对建筑行业进行改造,使建筑行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生产转型为社会化产业。与传统的粗犷的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更符合绿色施工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具有降噪降尘、环保等优点。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1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早在17世纪欧洲就开始了建筑工业化之路,20世纪50~70年代,法国的建筑工业化主要以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和全装配式大板结构为标志,也被称为“第一代建筑工业化”。由于预制混凝土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符合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再加上这些国家当时处在大发展时期,所以预制混凝土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法国对配筋预制混凝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美国则对预制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瑞典是世界上住宅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80%的住宅采用了通用体系。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麦标准为蓝本[2]。日本结合自身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2008年采用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建成两栋58层的东京塔。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适应工业建设的需求,开始像苏联学习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建筑体系,主要包括装配式大板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体系和装配式单层厂房体系。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大量应用,全国的预制工厂达到几万家,建筑领域涉及住宅、办公楼、厂房和图书馆等多个领域。但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自身抗震性能差等缺点以及国内预制混凝土结构未形成严格的标准化,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开始逐渐衰退。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制技术的提升以及装配式建筑固有的优点,预制混凝土技术又重新受到高度重视并蓬勃发展。在住宅集成技术方面也进行着积极探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同济大学的高层钢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研究、清华大学的钢结构居住建筑成套技术开发、浙江精工钢结构公司的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上海市建科院的钢结构住宅研究和太原理工大学的轻钢结构多层住宅研究。近年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宇辉集团以及万科集团等成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造了多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在国外,发达国家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领域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国约为35%,欧洲约为35%~40%,俄罗斯约为50%,日本则超过50%,而在我国还不足5%,这也充分说明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市场。 2 目前装配式建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专业技术不成熟。现阶段,许多企业关于装配式结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难以满足住宅产业化的需求。在设计方面,一些预制构件厂与设计单位没有深化设计模块的能力,难以做到深化设计,这样容易使预制构件的生产出现偏差,不符合施工标准。在生产加工方面,工厂加工的构配件采用蒸汽养护或者水池养护,成品质量有保证,但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成熟的通用模块,在施工中需要重新开模,影响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配套材料供不应求的问题。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应用生产阶段,需要大量配套材料,但许多材料都供应不足,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也不成熟,严重影响着产品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3]。 管理不到位。实践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仍把预制装配式结构拆分为传统的建筑构件,然后由工厂生产再运回现场拼装,难以有效解决连接节点以及吊装组织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没有发挥装配式建筑应有的优势。 缺乏扶持型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也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出台了大量技术指标等指导性文件来推动装配式结构的发展,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新标准的结构适用体系也扩大到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法律法规,但许多建设、施工单位仍落实不到位,影响着这些政策的效力,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仍任重道远。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还没有成本分析的相关规范和准则,而市面供应的装配式构件的销售价格往往偏高,同时装配件的安装成本也较大,经相关研究表明[4],装配式结构成本偏高原因主要归结为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原因。在管理方面,各单位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管单位都处于分割状态,各方之间交流不足,责任界面也不够清晰,加大施工成本;在技术方面,国内装配式技术起步慢,装配式技术、生产工艺仍然非常落后,这些都导致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使用率较低,产业化程度低。 3 解决措施 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中投入运用,将有助于全面实现项目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并且借助BIM三维模型,检查不同专业构件间的碰撞问题,可发现各专业设计间的冲突,提前发现图纸错误,提高设计准确性,解决错漏碰缺,避免返工窝工;通过模拟工序,提前掌握各工序同步、搭接效果,提高施工效率;若发现问题及时返回BIM模型进行交互式修改,最终实现无碰撞,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降低成本。出台鼓励建造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降低装配式企业赋税;鼓励科研院所等单位进一步研发装配式结构集成化发展和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 狭义建筑业” 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 广义建筑业” 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 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 , 在 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年 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 , 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国内建筑普通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难免有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效率不高等缺点,而国内外的建筑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本文就中国建筑业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概况,结合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对中国建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优缺点;前景 1、概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应用逐渐升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成本较低,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产品质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产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各种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使得产生的废料、废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结构构件甚至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1.2国内发展状况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大量的破坏,为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存在一种保守思想,以致不能被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不好等现象。所以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很大进展;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長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市场方向的正确引导-政府建设 (1)传统的市场观念会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使公众在内心能够接受这样的新型住宅。 (2)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应该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浅谈石膏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及成功案例分析

浅谈石膏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及成功案例分析 Chaper 1 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主流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人士透露,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3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50%以上。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到2025年,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和产业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4500万平方米,近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个左右。 伴随着该项政策的推行,不难看出,住宅产业化正大范围推向市场,“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的新型绿色节能建造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混凝土现浇建筑模式,是整个建筑业一次深刻的技术革新。 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45-75%是墙体材料,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墙材行业,这一变化就显得极为明显,墙材的自身属性必须适应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墙体材料发展趋势是由小块向大块,大块向板材发展。板材装配采用干作业,相对砖和砌块来讲,施工效率可以成倍提高。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墙体材料功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1号)、《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全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落实阶段发展目标。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引导,其他投资类型项目积极跟进,建成2-3个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示范。 (三)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2-3家钢结构、3-4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产业基地。X年,将我市建成自治区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产业链。X年,装配式成为我市建筑业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形成一批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式建筑水平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及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化技能的产业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重点推广和应用领域。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办公楼、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林场等低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农牧民自建房屋可根据家庭实际,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等适宜技术建造。 (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造水平。 1.标准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的新模式。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4年1月-2015年1月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2 第三篇:未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2 1、节约资源 -------------------------------------------------------------------------------------------------------------- 3 2、节能能源 -------------------------------------------------------------------------------------------------------------- 3 3、回归自然 -------------------------------------------------------------------------------------------------------------- 3 第四篇: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欠缺 ------------------------------------------------ 3 第五篇:2014年建筑设计行业分析与前景-------------------------------------------------------------------- 4 第六篇: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多元化发展趋势 ----------------------------------------------------------------- 5 第七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6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2012年1月-2015年1月日本季调后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筑的施工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居民的居住需求了,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却显得尤为重要,焕发着新的生机。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三个方面来阐述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建筑;预制 引言:或许,我们都不会相信中国的房屋会从工厂里“制造”出来,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建造”出来。“制造”和“建造”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厂里预先做好,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的。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好、效率高、施工快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建筑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多等缺点。因此,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把预制的构件在工厂里预先做好,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的。它采用最新的冷压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卓越的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防潮等功能。其按照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升板和升层建筑和骨架板材建筑五大类。 二、特点: 1、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在工厂里预先制作好的,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化的吊装方式进行组装而成的。它的施工可以与其他专业的施工同时进行,避免了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工序和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