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月光曲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目标: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第l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1)这个曲子叫什么?(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

”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

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

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4.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5.《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

23《月光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23《月光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月光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钢琴曲《月光曲》创作的经过。

2.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含的情感及其变化,通过朗读加以展现并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含的情感及其变化,通过朗读加以展现并加深体会。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叙述节奏和情感基调,体会人物对话中包含的情感及其变化,通过朗读加以展现并加深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学生交流对贝多芬的认识。

2.联读相关材料。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包括歌剧《费德里奥》、戏剧配乐《埃格蒙特》、五首钢琴协奏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3.导入: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两百多年前的莱茵河畔,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

(板书:月光曲)设计意图:通过联读相关材料,初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谈话导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máng pǔzhùmíng yōu jìng盲谱写著名幽静xiéshúqín jiàn táo zuì皮鞋纯熟琴键陶醉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23.月光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陶醉、霎时间”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

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

(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勾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4.师: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中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留疑,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理清了全文脉络。

那么,《月光曲》的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苏醒、激越、成长的过程,能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演绎一种开放的语文课堂文化。

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理解、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读为载体、以感悟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联想画一般意境为重点,感受音乐大师诗一样的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分辨事物与联想,并初步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和景(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准备)钢琴曲《月光曲》及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整体入手新授课文二、变序教学体悟情感1、品读欣赏,想象“月光曲”的景和情(1)漫谈对月光曲的认识。

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幅画面?出示音乐课件: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眼前出现的画面就藏在语言文字之中。

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一道银光,银光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轻纱似的微云,海面上风平浪静,给人轻松、舒畅之感,音乐柔和、舒缓、有细微跳跃;这几句要读得缓慢、平静。

②“忽然……”这一段的乐曲节奏明快、激昂;朗读时,语速加快、激昂有力。

(2)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么?“皮鞋匠看看妹妹……大海”这一长句。

由盲姑娘的神态而产生的联想。

(联想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你所写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①既使我们听到了美好的音乐,又让我们看到了动人的情景。

②曲子里的月光美和生活中的月光美被“联想”这个桥梁巧妙地沟通了。

③联想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幅图画,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月光曲》这一钢琴曲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那么,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月光曲》,然后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放《月光曲》请学生欣赏。

)(二)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默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理解字义。

①通过查资料或记住词语。

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

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

如:清晨,校园十分幽静。

恬静:安静、宁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入场券:就是我们用来进入场地的票据。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入场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

那么“入场券”,本课就是指听贝多芬演奏作入场凭证的纸片。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释“相接”,即“连接起来”。

水天,就是水和天。

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解释,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微波,微小的波浪。

合起来解释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请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刚学过的生字记住了没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会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月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课文中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准备:课文《月光曲》的PPT课件。

相关的音乐和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用的卡片和笔。

学生用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月光的宁静与美丽。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文字来描述你听到的月光曲,你会怎么写?”分享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2. 细读课文: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描述的月光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深入探究(20分钟)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任务:找出并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讨论这些手法如何帮助表达课文的意境。

提供示例:“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突出了月光的柔和和宁静。

”2. 展示交流: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总结每组的分析,强调修辞手法在表达意境中的作用。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7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1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电脑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⑴字、词的掌握情况: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⑵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⑶交流初读感受: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⑷质疑问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探究课文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⑴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艺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章文质兼美,生动地描绘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既表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又体现了他善良、同情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

从语言表达上看,课文用词优美,意境深远。

通过对环境、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文中对月光下大海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宁静又波澜壮阔的氛围。

从思想内涵上分析,它传达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贫苦的生活境遇。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艺术具有打动人心、传递情感的力量。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言之美,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对文本关键语句的品析,理解《月光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描绘的音乐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幽静、纯熟、清幽、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想象画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以及借助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的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热爱音乐、具有卓越才华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并学习他同情和关心穷苦人民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月光曲》,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沉浸于音乐之中,感受其美妙之处。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创作背景。

3. 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4.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课文中讲的是谁创作的《月光曲》?他是怎样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中讲的是谁创作的《月光曲》?他是怎样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和句子。

2. 学生自读相关段落和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和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3 月光曲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七单元23 月光曲 优质版教案

头来,好像在听孩子们唱歌。

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
也很快乐。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3)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
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
传奇故事,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也表现
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
与音乐有关的成语
余音绕梁异曲同工行云流水高山流水
一唱三叹余音袅袅靡靡之音弦外之音
阳春白雪高歌猛进歌舞升平四面楚歌
六、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5、36)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1)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想到的
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意境优美、感人至深的文章。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将重点放在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和文字描绘的音乐意境上。

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放在第一课时解决,主要通过人物的三段对话来感受。

第一次对话时皮鞋匠兄妹,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手足情深,妹妹善解人意,哥哥为达不到妹妹的要求而感受。

月光曲-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月光曲-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月光曲-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 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朗读出“月光曲”这首诗,并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和掌握“比喻”的语言技巧。

3.能够对“月光曲”这首诗进行简单的赏析。

教学重点
1.理解“月光曲”诗中表现出的情感。

2.熟练掌握“比喻”这种语言技巧,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教学时长
2-3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遍“月光曲”,并思考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2.合作讨论: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展示讨论成果:
向全班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同学们开放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
1.分析“比喻”:
对“比喻”这种语言技巧进行简单的解释,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2.分析“月光曲”中的比喻:
通过划线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及时掌握这种语言技巧。

第三课时
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篇自己的诗歌,当然会用到“比喻”这种语言技巧,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2.分享创作结果:
向全班分享各位同学的创作,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
经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月光曲”这首诗,并能够理解其中所
表达的情感;掌握“比喻”这种语言技巧,并在写作中应用;同时,学生在分享中能
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学会生字新词,会用“陶醉”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工具有关本课规定的挂图、小黑板、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实施目标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播放录音《月光曲》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弹第一首)(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板书:月光曲)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第22课《月光曲》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第22课《月光曲》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第22课《月光曲》一等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融知识、情感、情境于一体的文章,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

《月光曲》这篇文章语句优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久远,地点有别,加之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不仅要抓住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一条明线,还要紧紧抓住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这条暗线。

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行文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赞美贝多芬热爱人民,为人民而创作的品质,让学生掌握主题。

同时,《月光曲》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除了对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之外,“实”“虚”结合,即由实在的事物引起联想。

因此,教学内容的同时,采用具体事例、体会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写作方式。

课前准备1.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1.导入:(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

(板书课文题目)2.课件出示贝多芬图像,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

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3.过渡: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初步感知,让学生聆听这首乐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梳理内容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配乐故事。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月光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3、教师梳理问题,总结出问题。

4、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⑵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解决。

⑶在老师规定的时间把课文读能读熟。

5、学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6、学生课堂汇报交流,并自己解决问题。

7、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加入正确引导。

三、重点段落分析1、教师置疑:贝多芬用音符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并读一读。

3、学生找出展现月光曲音乐内容的段落。

4、学生小声读文,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5、和同桌先说说,哪些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6、学生点击网页,欣赏美景。

7、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画面。

8、学生配乐朗读,体会月光照下大海不同变化。

(教师指导。

)9、学生点击网页,欣赏月光曲。

述说心情。

10、教师总结,四、音乐欣赏1、学生点击网页,搜寻钢琴曲欣赏。

2、生说感受,并把感受发布在网站的交流平台里。

3、师小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2、出示9:(指名读课文)(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3)分清事物与联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月光曲》。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案)

22.《月光曲》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背诵第九自然段。

3.能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情感的美。

4.学习作者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

【教学重点】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谱”等8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播放《月光曲》,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仔细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你知道这是谁谱写的什么曲子吗?3.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介绍贝多芬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28岁起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坚持指挥、创作。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钢琴奏鸣曲32部,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等众多作品。

三、初读感知(1)(2)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谱写莱茵河盲目纯熟琴键一缕陶醉(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纯”;后鼻音“盲、涌”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盲目纯熟一缕注意读准“盲、纯、缕”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传(chuán zhuàn)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它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

②读一读:传(chuán)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zhuàn)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比一比, 再组成词语茵()盲()券()屡()粼()谱()菌()育()卷()缕()嶙()普()2.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是:①②③3.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4.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④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情感体味(填序号)。

A.遗憾、内疚B.迫切、渴望C.诚恳、热情D.赞叹、惊喜E.体谅、安慰1.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弹得,那有多好啊!()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不,我是来谈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二、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③()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2)(3)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第④句表现了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9《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9《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9《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光曲》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首经典钢琴曲的创作过程,并通过美丽的文字展示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

本课通过讲述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音乐方面的知识可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和谐美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音乐的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素材。

2.乐器: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欣赏和体验音乐。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宁静的夜晚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月光下,激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月光曲》的钢琴演奏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同时,教师展示课件,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尝试演奏《月光曲》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月光曲》统编版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月光曲》统编版精品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大家好,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看看,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钢琴)2.这首曲子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贝多芬的《月光曲》,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光曲》,走进大音乐家贝多芬。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贝多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那你通过。

通过贝多芬的这句话,你想想,贝多芬可能是个怎样的人呢?好,那带着你的猜想,走进课文。

二、字词过关1.课件出示:谱写莱茵河入场券盲人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恬静陶醉2.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形式朗读。

3.指导易错字:盲(死亡的亡不要多加一个点)会意字,亡表示失去,目表示眼睛,盲表示眼睛失明。

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谱写成《月光曲》的传说。

)四、深入研读(一)师配乐朗读,学生接读师: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发挥想象,他可能会看到什么?生1:可能会看到鳞次栉比的房屋生2:可能会看到流淌的河水生3:可能会看到皎洁明媚的月亮生4:可能会看到万家灯火……师:那他听见了什么?生:听见了茅屋里有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师: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他会想些什么?生:不熟练。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月光曲的曲调和基本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部编版月光曲教材。

2. 钢琴、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1. 引入:指导学生简要了解月光曲的背景和创作目的,并播放一段月光曲的演奏录音,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2. 曲调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月光曲的曲调特点,例如使用的音阶、调式、旋律线索等,并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乐谱进行弹奏。

3. 弹奏技巧练习:教师示范并解释月光曲常用的演奏技巧,如连奏、滚动和延音等,并结合乐谱让学生进行练习。

4. 节奏与速度掌握:通过分段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月光曲中的不同节奏和速度变化,并指导学生加强练习以提高演奏的稳定性。

5. 表达与演绎:与学生一起讨论月光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指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情感的表达和演绎。

6. 演奏与分享: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水平进行月光曲的演奏,可以分小组或个人表演,并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演奏。

扩展活动:1.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进行月光曲的创作,发挥个人音乐才华。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曲目进行演奏,与月光曲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导入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弦、节拍等,扩大学生的音乐理论视野。

4. 策划音乐会或学校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积极与否、参与讨论和演奏的表现等。

2. 评价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对曲子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奏的技巧。

3. 考察学生在扩展活动中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4. 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莱茵河、霎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简要发言)
教师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

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

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2课《月光曲》。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①字音方面:“茵”读“yīn”,不读“yīng”;“霎”读“shà”,不读“chà”。

②字形方面:“盲”的上面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哪一部分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第2—7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

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为不能直接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

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盲人。

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

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

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

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6.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1—7自然段。

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部分(第8—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8—10自然段,师生评议。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到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处,月亮升起来了。

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贝多芬的乐曲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能用心感受到。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当中。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感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课文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阅读课文,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的地方。

如: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有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
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板书设计】
总起——引出传说
听琴声断断续续
月光曲过程谈话家庭贫困美妙的乐曲
弹——一曲遇知音美好的心灵
创:《月光曲》
【教学反思】
本课意境隽永、文质兼美,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

教学时,着重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

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

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
文中的词句值得反复诵读体会,让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生动
优美。

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

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透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

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善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