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锆石形态、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进行沉积物源区示踪的综合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D/C:EF/ 山 南 部 的 ;AA(1 B/C?841? 砂岩和 GH/C? I/11E41 盆地中的 J/1?’44K 砂 表明这两个砂岩层 岩锆石具有相似的 78 组分组成, ( 可能具有同一物质来源 &’() , 。 !*"+) 此外,有些学者还通过对锆石微量元素分布特 征研究, 来进行锆石成因矿物学的探讨, 进而揭示母 岩的岩石学成因特征。在高温幔源型的花岗岩锆石 中, 铪与其它较大离子半径的金属元素 ( 铀、 钇、 钍) 的含量呈反相关消长,而后三者之间的含量呈正相 关消长; 相反, 在低温壳源型的花岗岩锆石中, 铪与 其它较大半径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消长,其 中钇与磷的含量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消长( 汪相等, 。 !**$)
第$期
闫义等: 利用锆石形态、 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进行沉积物源区示踪的综合研究
!"#
形态特点与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是密切相关 的( 汪相等, 。作为岩浆成因的花 $---; ./01/, !**2) 岗岩类岩石, 其中的锆石一般为细长柱状, 多数为具 直线生长纹的自形晶体,常为简单的四方双锥或复 四方双锥, 锥面和柱面发育完善。 而变质锆石最显著 的特征是由众多的晶面组成, 包括浑圆粒状、 椭圆粒 状及粒状等形态的锆石, 在双目镜下, 变质锆石呈粒 状, 表面光洁、 清晰。 由于变质锆石发育多晶面, 没有 锥面和柱面之分, 即使是外形呈现长粒状的锆石, 其 “ 柱面” 实际上也是由众多的晶面组成的, 但其顶端 的多晶面更为发育。变质重结晶锆石常具有较多的 暗色包体、 浑圆状的生长纹和浑圆形内核 ( 简平等, 。 $--!; 314)(1 !" #$% 5 !**2) 锆石的颜色也是判别母岩性质的良好标志,锆 石的颜色深浅与铀、 铅含量有关, 颜色愈深, 其铀、 铅 含量愈高, 母岩形成的时代越老, 颜色愈浅, 母岩形 成的时代愈新。 此外, 锆石的颜色还与母岩结晶时的 酸碱程度有关,偏酸性岩石中的锆石一般为无色透 明或带不同程度的黄色,而偏基性岩石中的锆石晶 体颜色除了无色透明的外, 还常见到肉红色、 玫瑰色 的晶体 % 修群业等, $--! , 。
卷 , -#*./") 期( 总 , 56) 7 81 01 , 2./3"4) 0, 页 , 9(+":);<= > ;8? , 0??@ , A( )(BC 0??@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 )"$(**#+"&’(
利用锆石形态、 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 进行沉积物源区示踪的综合研究
颜色对源区的示踪 ; 锆石的形态、
锆石属四方晶系, 对称型为 S==S0A9K, 单晶体常 呈柱状习性, 以四方柱及四方双锥的聚形为特征, 具 有多种不同的颜色, 如红棕色、 黄色、 灰色、 绿色及无 色( 武汉地质学院岩矿教研室, 。 一般认为锆石 ;818)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0??0 H ?8 H ;8 ; 0??@ H ?0 H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8810?=A 7 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IJKL0 H ;;@ 7 资助 F 作者简介: 闫义 , ;81@ H 7 , 男, 内蒙古赤峰市人, 在站博士后, 从事沉积与构造关系研究 F M/(’*N BB%(4*O :’&(F %#/
图! /012 !
"##$% &’()*+%) 和 ,’%)-++. 地层砂岩锆石 铪含量频率分布图 % 引自 &’(), !*"+ , /%$34$5(6 .078%09480+5 +* :’*504; -$01:8 #$%($58
$
锆石的成分分析对源区的示踪
*%+; 4##$% &’()*+%) 7’5.78+5$ ’5. 8:$ ,’%)-++. /+%;’80+5
其 61、 78 、 9: 、 ; 是锆石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中 78 、 不同 9: 、 ; 皆作为 61 的类质同象形式存在。 类型岩石中, 锆石中的铪含量, 特别是 61 < 78 值具有 明显的区别,同一成因类型的不同侵入体之间也有 。 此外, 从晶体的核部到边缘, 不 差别( 汪相等, !**$) 同类型的锆石具有不同的成分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 岩浆成因锆石成分变化总的趋势是:从晶体核部至 边缘( 环带不明显的晶体) 及晶体每个环带的内侧至 外侧 78&$ 、 ;&$ = 9:&$ 含量升高, 61&$ 含量及 61&$ < 78&$ 值降低。从基性到中性至酸性岩中 61&$ < 78&$ 值下降,从超基性岩到基性岩到中性岩至酸性岩 9: 、 ; 含量上升。 变质成因锆石具有从晶体中心到边缘 61&$ 含 量上升, 78&$ 和 ;&$ = 9:&$ 含量下降及 61&$ < 78&$ 值上升的特点, 这同岩浆锆石恰好相反。 对不同变质 程度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 增加,岩石中 61 含量逐渐增大,至紫苏辉石带才显 下降趋势,从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英云闪长岩显 示 9: 、 。因此, 通过对锆 鲍学昭, ; 含量下降( !**#) 石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来反演源区较为有效,不同
来源锆石具有明显不同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对于物源相对复杂的砂岩体,仅通过锆石微量 元素分布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物源示踪,但锆石中微 量元素分布特征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砂岩体的物源对 比研究, 确定不同砂岩体是否具有相同的源区。 &’() 对 >1?/)@/@ ;AA(1 B/C?841? 砂岩物源进行 了研究, 以确定 ;AA(1 B/C?841? 砂岩与其它砂岩体之 间的物源关系。 从不同露头采集标本选出锆石, 对锆 石中铪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非参数 检验, 结果如图 ! 所示。
Leabharlann Baidu
沉积盆地的形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结 果,盆地碎屑沉积物既是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的直 接证据和重要标志,也是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下的物 源区与沉积盆地有机结合配置的产物,记录了海陆 变迁、 盆 H 山构造格局形成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的演化历史 , P’%Q’&:#& !" #$% C ;818、 因此通过 ;8<@ 7 。 盆地沉积物研究恢复再造造山过程、 造山事件, 探讨 陆内造山过程中盆 H 山演化及热构造格局已成为大 陆动力学研究新的方法和突破口 , 肖庆辉等, 很早人们就开始利用盆地陆源沉积物碎屑组 ;88A 7 。 分、 副( 重) 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示踪源区, 进 而探讨源区构造演化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物源示 踪方法 ( 和政军, 刘立 R#**# , ;880; S"’::, ;880; ;88?; , 但由于盆地中的碎屑沉积物 等, ;880; )’(**, ;88?) 来源非常复杂, 它涉及到地表出露的各种岩石, 如火 成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 而且沉积岩的形成不是一次 的, 常常是经历了多阶段循环、 混合的结果, 同时还 受到碎屑物搬运过程中的分异作用影响,使得单纯
L
锆石年代学特征对源区的示踪
锆石由于富含放射性元素,如 ;、9: 等而成为
良好的年代学计时器,能够提供源区的重要热 M 构 造事件信息。来源于不同源区的碎屑物沉积于盆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第 !" 卷
内的某一层位后,该层位的岩石中就包含了多个源 区的综合信息,由于不同来源的碎屑物具有不同的 年龄组成,那么该层位中的颗粒锆石必然具有多个 频率峰值。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开始尝试应用同位素 年代学方法进行沉积物源区示踪的研究,如通过对 沉积物中锆石 O P Q; 年龄谱及裂变径迹 ( 3R)年龄 的研究来获取源区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信息,结合对 比周缘岩体出露情况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而界定源 区( ID0/0)-D ". ()/0 #SS"; T-(DU ". ()/ * #SS%V W’17’( 。 利用沉积物同位素 ". ()/ * #SS"V ,’KU ". ()/ * #SS%) 年代学进行源区示踪,反演源区构造演化具有其独 特的优势,即可以从沉积物中获取源区年龄组成的 信息, 更加全面地了解源区信息, 拓展了由盆地陆源 沉积物示踪源区的途径和方法。 年龄分析对源区的示踪 >< # 锆石裂变径迹( 3R) 裂变径迹方法用于物源区研究是新发展起来 的, 研究物源区最常用的矿物是锆石, 这是因为锆石 的退火温度较高, 约为 !#= X Y=Z M .’/(-D* #SS! N , 不易受退火影响,如果在沉积之后,沉积物存在于 #"[ \ #$[Z 之下时,碎屑锆石将保持沉积前的裂变 径迹特征。裂变径迹年龄的退火趋势和物源趋势是 很容易区分的, 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物源区的性质。 首 先把这种方法应用于物源区研究的是 GE,2K8D)EF 和 。 随着裂变径迹分析技术在近年来的 ,K-’82]( #S"") 不断进步,利用单颗粒裂变径迹示踪物源有了更为 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 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单 颗粒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精度很低,因此必须在同一 砂岩样品中测量 [= 或更多颗粒锆石的裂变径迹年 龄, 以提高裂变径迹年龄的精确度。 同一样品的不同 颗粒可能出现不同的年龄值,亦即在统计学上一个 样品的年龄可能属于不同的组分。 对沉积岩来说, 如 果沉积后样品未经完全退火,则其单颗粒年龄实际 上可能是各物源区母岩组分的混合。 由于裂变径迹年龄具有统计意义,且不同来源 锆石具有不同的径迹年龄组成,因此,如何更加精 确地提取年龄信息就变得非常重要。利用视图法 ( D’8)2 @K2A)和 ID’(82( 等提出了两种确定总体混合 成分的分解方法, "! 法和高斯峰拟合法 ( ,’0CC)’( @-’FB)AA)(/)对所测样品进行单颗粒年龄分析,可避 免单个颗粒锆石年龄精确度较低的缺点 ( ID’(82(, 。 #SS!;ID’(82( ". ()/ * #SSY)
利用上述方法并不能定量地确定盆地源区类型、性 质。 盆地碎屑沉积物中的锆石不但分布广泛, 而且稳 定性极强,既使岩石受过部分熔融或区域变质作用 的影响,也不会把锆石中的所有源区信息全部丢 失。 锆石常具有良好的晶形、 特殊的晶体习性以及颜 色和环带等现象, 而且它们随着形成环境的不同, 会 有不同的特点。此外, 锆石由于富含放射性元素, 如 能够提供源区 6、 TU 等而成为良好的年代学计时器, 因此, 不同来源锆 所经历的重要热 H 构造事件信息。 石的形态、 成分组成及年龄就成为示踪源区, 反演区 域构造演化的重要探针。
闫义, 林舸, 李自安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A;?D=?)
摘 要: 通过盆地碎屑沉积物分析示踪源区, 进而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盆地沉积物中的
锆石不但分布广泛, 而且稳定性极强, 因而能保存大量的源区信息。 随着锆石裂变径迹及 6E93 年龄谱分析等新测试 技术的发展, 锆石的形态、 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已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 本文结合实例, 介绍了目前 在综合利用锆石的形态、 成分组成及年代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的一些主要进展。由于物源示踪的复杂性, 在利用锆 石进行物源示踪时, 应充分了解区域地质背景, 密切结合其它物源示踪方法。 关键词: 物源示踪; 矿物年代学; 锆石裂变径迹; 锆石 6E93 年龄谱 中图分类号:91<F 8= ;9A8 文献标识码: G 文章编号: ;??; H ;AA0 ( 0??@ ) ?0 H ?;<= H ?1
把单颗粒的测试精度与年龄 视图法 ( D’8)2 @K2A) 结果表示在同一图上,不但可以表示裂变径迹年龄 大小,而且可以直观地表示裂变径迹年龄的分组情 况。 对于同一来源的锆石径迹年龄,可直接对这组 数据进行平均, 得到样品的径迹年龄。 但对于不同来 源锆石组成的径迹年龄, 不能直接对其平均, 这样得 到的年龄没有实际意义。"! 年龄法可用来判断颗粒 年龄是否服从泊松分布,亦即所有颗粒是否属于同 一组分,如果样品未能通过 "! 检验,则表明被测颗 粒来自不同的物源区,或者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或 化学动力学行为, 需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 "! 年龄法可以分离出最年轻的似合理径迹年龄部 分, 作为沉积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具体作法如下: 把这组数据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然后计算 A9当 @ M "! N 大于 [ 时的 A9- C07 ’/C07 ’/- 和 @ M "! N , 即为这组年龄的 "! 年龄 M ,’K;D’)A9* #S$#V ,D--( * #S$# N 。 利用 "! 法仅能分离出最年轻组分的径迹年龄 * 而用 ,’0CC)’( @-’F^B)AA)(/ 法则可以从一组年龄中区 分出不同来源的径迹年龄组分* 这种方法利用 T0DB2D8 组分概率图* 把径迹年龄看成是一条连续的 组分概率曲线 M T0DB2D8 * #S$Y N 。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4 _ M -‘@ a P M M 3 5 +’ 4 6 7’ N ! b ! c N b !# 8. 1 . 2 3 4 _ $ 1 ’ 2 3 4 6 8. 9_# 其中:1’ 2 3 4 为第 9 个颗粒在 3( G’)时间的概 率;3 是时间;+’ 第 9 个颗粒测试年龄;7’ 是相关系 数误差;’ 是样品颗粒;1. 2 3 4 为 . 个样品在 3( G’) 时间的概率; 8. 为样品总数。 目前对锆石进行裂变径迹分析示踪源区的研究 尚不多见,&’( &) 等对辽西北票盆地晚侏罗世砂岩 样品进行了单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 ! 如图 ! 所示 ( 。 &’( &) ". ()/ * !==>) 从图中可以看出, 样品具有三个峰值: 较年青年 龄组分大约落在 >= \ Y= G’ 之间 * 中间年龄组分大 约为 "= \ $= G’, 较老年龄组分大于 #[= G’。 综合盆 地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碎屑组分特征及盆地充填序 列特征,这三组年龄所代表的物源应分别为中生代 火山碎屑物质、前中生代碎屑沉积物质及古老变质 岩。盆地西缘的太古代变质岩及结晶基底在晚侏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