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检测制度.doc
矿井粉尘检测制度
![矿井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7ee9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b.png)
矿井粉尘检测制度
为了加强粉尘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粉尘检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保护好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2023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1、通风科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进行矿井粉尘总尘浓度测定、呼吸性粉尘的采样工作。
2、通风科应根据测定的矿井粉尘浓度实际状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严格控制矿井粉尘浓度在2023年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范围以内。
3、对矿井生产性粉尘进行检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4)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分散度每半年必须经具备资质单位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公示。
5、测尘员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将测定记录填入台帐,月
底前向通防副总、总工程师及时上报测尘报表,否则,每少报或迟报一次对测尘员罚款200元。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65c46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e.png)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一、背景介绍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危害因素,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下会对矿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引发职业病。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与健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煤矿粉尘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矿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井下和地面作业。
三、检测方法1. 粉尘采样方法1.1 井下采样:采用便携式粉尘采样器,在矿井不同工作区域进行定点采样。
1.2 地面采样:采用固定式粉尘采样器,根据煤矿不同区域设置定点进行采样。
2. 检测仪器和设备2.1 粉尘采样器: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采样器,具备准确、可靠、稳定的特点。
2.2 粉尘分析仪: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分析仪,能够对粉尘样品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
3. 检测频率和地点3.1 井下检测:根据矿井不同工作区域的粉尘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频率和地点。
3.2 地面检测:根据煤矿不同区域的粉尘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频率和地点。
四、检测结果评价与处理1. 检测结果评价1.1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1.2 根据评价结果,判断粉尘暴露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处理措施2.1 若粉尘暴露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增加湿度等。
2.2 针对超标的工作区域,应及时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粉尘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内。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1.1 检测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
1.2 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日期、地点、检测仪器型号、采样点位、检测结果等。
2. 报告2.1 检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报告。
2.2 报告内容包括检测结果、评价、处理措施等。
六、培训与交流1. 培训1.1 煤矿粉尘检测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操作。
1.2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2. 交流2.1 建立煤矿粉尘检测人员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分享经验和技术。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83c2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8.png)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前言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粉尘对生产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失,本公司特制定了本粉尘测定管理制度,以规范粉尘浓度的测定和控制工作。
目的和范围1.目的: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降低员工接触粉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减少生产设备、产品受粉尘侵害的风险。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库房等场所中粉尘浓度的测定与控制工作。
测定标准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公司所有场所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关阈值。
2.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应符合国家规定,并由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3.周期性对生产区域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
4.粉尘浓度测定结果及时保存,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
测定工具和设备1.所有测定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制定使用和维护规范性文档,检查测定工具和设备的正确性,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养。
3.严格控制测定仪器的使用,并做好记录和跟踪。
措施1.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有关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及防止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和措施。
2.所有员工要按照规定,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粉尘污染。
3.在生产和办公过程中,要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及时清理生产现场和设备上的粉尘,保持机器的清洁。
监督和管理1.粉尘浓度的测定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有效实施。
总结粉尘浓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仔细的管理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生产设备和产品免受粉尘侵害。
本粉尘测定管理制度是公司的基础管理文件,是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请每位员工认真执行。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c021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3.png)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一、背景介绍煤矿粉尘是矿井中的一种常见危害因素,对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提高煤矿生产环境质量,建立和完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以确保矿井内粉尘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减少矿工职业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检测标准和方法1. 粉尘浓度标准:a. 矿井工作面:粉尘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3毫克。
b. 矿井巷道和通风巷道:粉尘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2毫克。
c. 矿井井下其他区域:粉尘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1毫克。
2. 粉尘检测方法:a. 采用颗粒物质量浓度法进行粉尘检测。
b. 使用粉尘监测仪器,如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动沉降仪等。
c. 检测点位需合理布置,覆盖矿井各个关键区域。
四、检测频率和记录1. 粉尘检测频率:a. 矿井工作面:每班次至少进行一次粉尘检测。
b. 矿井巷道和通风巷道:每班次至少进行一次粉尘检测。
c. 矿井井下其他区域:每周进行一次粉尘检测。
2. 检测记录:a. 检测结果需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仪器型号、粉尘浓度等信息。
b. 检测记录要按照规定保存,至少保存两年以上。
五、粉尘超标处理措施1. 一旦发现粉尘浓度超标,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停止相关作业,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
b. 寻找超标原因,如设备故障、通风不畅等,及时进行处理。
c. 加强通风设备运行,增强排风能力。
d. 加大湿法降尘装置的使用,减少粉尘扬尘。
e. 对超标区域进行清理和喷洒降尘剂。
2. 超标处理结果需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粉尘浓度恢复到安全标准范围内。
六、培训和宣传1. 矿工应定期接受粉尘防治培训,了解粉尘危害和防护措施。
2. 矿工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3. 定期组织粉尘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责任和监督1. 煤矿企业应设立粉尘防治责任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煤矿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测定制度(5篇)
![粉尘测定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dbd94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d.png)
粉尘测定制度(1)矿井必须按照《粉尘防治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测尘员(专职测尘员不少于____人),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2)配足测尘仪器,所用仪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计量检定,并贴有计量合格证,方可使用,同时要有仪器维修记录。
(3)根据生产布局及作业场所,每月编制测尘计划;根据《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办法》(MT79-84)中有关规定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煤矿井下测尘地点。
(4)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地面每月测定____次,测尘时要同时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粉尘测定结果(粉尘浓度测定汇总表和粉尘测定报表)每月上报通防部。
(5)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
(6)每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一次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
所涉及到的井下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班次、工种进行监测。
对损坏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处以仪器原值五倍以上的罚款。
(7)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____个。
(8)测尘员有权监督防尘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有违章作业的或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粉尘测定制度(2)是指针对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并制定相关规定和程序的制度。
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因此建立粉尘测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粉尘测定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测定方法和标准:制定针对不同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并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用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上限标准。
2. 测定频率:规定粉尘测定的频率,例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测试一次。
3. 测定地点和范围:确定需要测定的工作场所和区域,并制定测定点位的选择和划定范围。
4. 测定责任与程序:明确负责进行粉尘测定的部门或个人,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检测流程。
5. 结果评价和报告: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报告。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bea17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f.png)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总则1.1 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工作。
1.3 公司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粉尘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二、职责2.1 安全部负责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对检测、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
2.2 各部门单位负责提供检测、评价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以及配合安全部进行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
三、检测、评价内容与方法3.1 检测、评价内容(1) 粉尘种类:根据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设备和工艺,识别可能产生粉尘的环节,并对不同种类的粉尘进行分类。
(2) 粉尘浓度: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评估粉尘浓度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粉尘粒度:对粉尘的粒度分布进行检测,评估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4) 粉尘形状:对粉尘的形状进行分析,评估不同形状的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5) 粉尘毒性:对粉尘的毒性进行评估,确定粉尘是否具有致病性。
3.2 检测、评价方法(1)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扩散和接触情况。
(2) 使用粉尘采样器进行现场采样,对采集到的粉尘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3) 采用职业卫生评价方法,对粉尘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粉尘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四、检测、评价程序4.1 安全部应定期对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4.2 各部门单位应配合安全部进行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4.3 安全部应根据检测、评价结果,对粉尘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和消除,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4.4 安全部应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结果,并向职工公布。
粉尘测定制度
![粉尘测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6d15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6.png)
粉尘测定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生产、制造、加工等工作场所对粉尘浓度进行测定的单位。
三、测定频率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粉尘浓度测定,对于高风险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定频率。
2. 在以下情况下应当及时进行粉尘浓度测定:a、新工作场所投入使用前;b、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等发生较大变化之后;c、异常情况发生后。
四、测定方法1.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主要通过采样和检测的方式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可采用悬浮颗粒物分析仪、光学粒度分析仪等设备。
2. 测定时应选取代表性的测定点,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五、测定结果处理1. 测定结果应及时整理记录,详细描述测定时间、地点、方法、仪器型号、测定人员等相关信息。
2. 对于超过安全标准的测定结果,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和消除粉尘的危害。
3. 测定结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做好后续跟踪处理。
六、责任分工1. 生产单位应组织开展粉尘浓度测定工作,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粉尘浓度测定,监督检查和落实整改措施。
3.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定,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附则1.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进行修订。
以上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具体事宜请各相关单位严格遵守并落实。
制定单位:XXXX公司日期:XXXX年XX月XX日这是一个关于粉尘测定制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适用范围、测定频率、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处理、责任分工等方面。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工作场所粉尘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害,达到维护生产秩序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本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05e1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0.png)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本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粉尘测定化验工作,确保工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粉尘测定化验工作的人员。
执行本制度是每个人的责任,违反本制度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工作目的粉尘测定化验旨在监测和测定工作场所中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暴露水平,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二、工作原则1.准确性:粉尘测定化验工作必须准确无误,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安全性:在进行粉尘测定化验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3.保密性:工作人员必须严守保密协议,不得泄露测定结果或相关信息。
三、工作程序1.采样准备:1.1.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和设备,保证采样的代表性。
1.2.准备采样仪器和器材,确保其工作正常。
1.3.校准仪器并记录校准结果。
2.采样操作:2.1.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样品。
2.2.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空气采样并记录采样条件,如采样时间、风速等。
2.3.保持采样仪器稳定,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样品处理:3.1.合理保存采样样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损坏。
3.2.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处理,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3.3.记录样品处理过程和结果。
4.数据分析:4.1.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粉尘浓度。
4.2.比对测定结果与相关标准要求,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暴露水平。
4.3.编制数据汇报和统计分析报告。
四、质量控制1.标准曲线的建立:根据标准物质,建立粉尘浓度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校准仪器。
2.质控样品的使用:使用正常范围内的质控样品进行验证和监控仪器的性能。
3.重复性和精确度:每个样品测定至少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4.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定期进行实验室内环境的粉尘浓度监测,确保实验室的空气质量。
五、安全与应急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2.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639d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5.png)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一、引言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其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矿工的健康,制定一套完善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粉尘检测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报告要求以及监督管理措施等。
二、目的本煤矿粉尘检测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生产环境,包括井下和地面作业场所。
四、检测方法1. 采样方法:采用空气动力学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覆盖各个作业区域,采样时间不少于8小时。
2. 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测定仪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粉尘测定仪器,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测频率1. 初次检测:煤矿投产前,应进行初次粉尘检测,以确定生产环境的基准粉尘浓度。
2. 定期检测: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频率进行定期粉尘检测,一般不超过3个月。
3. 特殊情况检测:在煤矿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设备更换或维修后,应进行特殊情况下的粉尘检测。
六、报告要求1. 检测结果报告:对每次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样点、采样时间、粉尘浓度等信息,并附上测定仪器的校准证书。
2. 报告提交:将检测结果报告提交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保留备案。
七、监督管理措施1. 监督检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煤矿粉尘检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处罚措施: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粉尘检测或粉尘浓度超过安全范围的煤矿企业,相关部门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要求其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八、总结煤矿粉尘检测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检测制度,能够及时掌握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浓度,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本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2a842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6.png)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对工作场所中的粉尘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下面将介绍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二、检测方法1. 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颗粒物浓度检测法,具体步骤如下:a. 使用粉尘浓度检测仪器,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b. 在不同工作区域、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样,以充分代表工作场所的环境情况。
c. 将检测结果记录并进行分析,得出粉尘浓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三、评价标准1.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等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对粉尘危害因素进行评价。
2. 根据气体浓度危险度划分标准,将粉尘浓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 一级:大于等于危险等级Ⅰ的浓度,表示严重危害;b. 二级:危险等级Ⅱ的浓度,表示较严重危害;c. 三级:危险等级Ⅲ的浓度,表示一般危害;d. 四级:危险等级Ⅳ的浓度,表示较轻危害;e. 五级:小于等于危险等级Ⅴ的浓度,表示安全。
3.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四、检测流程1. 设定检测计划,确定检测的时间、地点、频次等;2. 配备检测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3. 检测员工经过必要的培训,了解检测方法和安全操作流程;4. 进行现场粉尘浓度的检测,记录检测结果;5.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粉尘危害程度;6. 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7. 对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应急措施1. 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或者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下列应急措施:a. 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b. 寻找并采取措施控制粉尘扩散的源头;c. 向相关人员传达应急信息,并进行现场疏散和救援;d.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在事故后应进行原因分析和事故调查,总结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完整版)粉尘检测制度
![(完整版)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f6f10b4ccbff121dc36835f.png)
粉尘检测制度一、通风科负责全矿粉尘测定工作,使通风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各作业点粉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二、、通风科每月制定一份粉尘测点计划,测点计划与实际生产地点相符,并按计划进行测尘。
三、粉尘测定周期的具体要求1、对井下每个测点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2、测定粉尘时要同时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
3、井下每个测点每半月测定一次粉尘浓度,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1次,井上的粉尘分散地点每个测点每月测定一次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每半年测定一次。
4、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1次,其它场所每6个月1次。
5、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6、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游离二氧化硅测定。
7、为保证测尘结果的可靠性,测尘仪每半年应检定一次。
8、井下有人工作地点和人行道的空气粉尘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9、测尘员每半月向通风科提供一份测尘结果。
10、测尘员必须是经国家授权有资质部门或上级部门组织培训持有测尘员资格证的方能对井上下产尘点进行测尘工作。
11、测尘员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并在防尘设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采样,以反映粉尘实际情况。
12、要求报表及时准确,字迹工整,原始记录齐全完整,保存期一年。
四、井下作业场所按以下测点进行采样:A、采煤工作面:①采煤工作面回风侧10—15m。
②采煤工作面工作地点。
③风巷超前支架工作地点。
④带式输送及溜子道转载点回风侧5—10m处。
⑤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20m处。
⑥放煤口回风侧10—15m处和放煤操作人员地点。
B、掘进工作面:①风钻、煤电钻打眼作业地点4—5m处的巷道中部。
②刷帮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③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④工作面回风侧4—5m处。
⑤工作面放炮后工人已进入工作面开始作业前,在工人作业的地点。
⑥抽出式通风在除尘风机出风口后的回风侧4—5m处。
⑦装卸料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处。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d5c8e08c8d376eeafaa315b.png)
粉尘检测制度为规范和加强我矿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工作,分析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测尘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负责本矿范围的测尘管理和指导工作,负责检查测尘人员的工作质量,了解、评价防尘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上报测尘报表。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二)测尘的项目及要求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从全面了解和掌握粉尘的物理化学性状出发,需要监测的项目很多,如粉尘的形状、密度、粒度分布、溶解度、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荷电性、爆炸性等。
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出发,日常监测的项目包括,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粉尘的分散度等。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只能测定空气中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粉尘的分散度暂时不能自行测定,每半年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代为测定。
1.粉尘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
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量浓度(mg/m3)和数量浓度( ppm/cm3)。
在粉尘浓度的测定中,由于粉尘粒度的大小不同,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所以,又将粉尘浓度分成两类,即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总粉尘浓度:指全部悬浮于空气中可进入人体的粉尘的质量或数量,并以总粉尘浓度采样头采集到的粉尘的全部质量或数量来表示。
呼吸性粉尘浓度:指能被吸入到人体肺泡区内的粉尘。
在进行呼吸性粉尘采样时需使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2.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游离二氧化硅是指未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结合的二氧化硅,常以结晶状态存在。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对尘肺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致病力越强。
3.粉尘分散度指粉尘各粒径区间粉尘的数量或质量占总粉尘的数量或质量的百分比,即粉尘粒径的分布情况。
粉尘的粒度分布情况在尘肺致病因素中有重要影响,不同粒径的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f89a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d.png)
粉尘检测制度背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空气污染物。
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需要建立粉尘检测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例如: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化学工业、电子制造等领域。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检测方法1.空气采样法通过在空气中采样到一定量的尘颗粒,对尘颗粒进行分析。
一般采样量为1000升/h,采样时间为4小时。
共分为两类,即固定式采样方法和移动式采样方法。
2.直接读数法采用直接读数仪器,测量空气中的尘量。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其检测结果主要依赖于读数仪器的准确性。
检测期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工厂标准,粉尘检测应当周期性进行。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粉尘检测。
检测结果1.如若检测结果超过相关标准或法规规定,则应对环境进行改进并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2.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3.如若出现不合格情况,则应进行复查。
复查时间为首次检测前后三天内。
保密要求所有粉尘检测结果应严格保密。
如需提供检测结果,则需经过合法授权。
监督及管理1.监督部门应当对已经受理的检测任务加以监督。
2.监督部门有权随时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粉尘检测活动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粉尘检测结果应当纳入企业内部管理考核评估之中。
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要求1.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知粉尘检测规程和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检测准确性,同时注重个人防护。
结束语通过制定粉尘检测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工人及生产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形成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企业形象。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范本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a0516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2.png)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简介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为确保劳动者的健康,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粉尘测定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粉尘测定的管理工作,确保粉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可能存在粉尘危害的工作岗位。
三、管理要求1.粉尘测定责任粉尘测定工作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同时,负责粉尘测定工作的人员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粉尘测定设备本公司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粉尘测定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粉尘测定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工作状态符合要求。
3.粉尘测定方法和标准粉尘测定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的测定方法和标准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确定,并记录在相应的操作规程中。
4.粉尘暴露评估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健康,本公司需要定期进行粉尘暴露评估工作。
评估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粉尘暴露时间、可能吸入粉尘量等。
评估的结果需要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不超过允许的接受标准。
5.粉尘测定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粉尘测定结果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测定报告。
报告中需要包含测定的具体参数、测定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以及相应的控制建议。
报告需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和劳动者通报,并存档备查。
四、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措施本公司将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控制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控制措施包括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设备密封、提高通风设施等。
同时,本公司还要求劳动者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等。
2.管理控制措施本公司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管理,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开展工作区域的清洁工作,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58073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2.png)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一、背景介绍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暴露于煤矿粉尘环境中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煤工肺、尘肺等职业病。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煤矿粉尘浓度得到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控制,以降低工人接触粉尘的风险。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地下煤矿和露天煤矿。
三、检测方法和频率1. 检测方法(1) 采用空气采样法进行煤矿粉尘浓度的检测。
采样点应根据煤矿生产工艺和工作场所特点进行选择,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工人的实际暴露情况。
(2) 采样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粉尘浓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频率(1) 地下煤矿:根据煤矿生产工艺和工作场所特点,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班次至少应进行一次粉尘浓度检测。
(2) 露天煤矿:根据煤矿生产工艺和工作场所特点,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粉尘浓度检测。
四、检测结果和评价1. 检测结果(1) 检测结果应包括煤矿粉尘浓度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检测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信息。
(2)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查阅和分析。
2. 评价标准(1)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煤矿粉尘浓度的评价标准。
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不同工作场所和岗位的粉尘暴露限值进行评价。
(2)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粉尘浓度,保护工人的健康。
五、责任和措施1. 责任分工(1) 煤矿企业应建立粉尘检测责任人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粉尘检测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组织和实施粉尘检测工作,并及时报告检测结果。
2. 控制措施(1) 根据粉尘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换气、湿法作业等,以降低粉尘浓度。
(2) 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能够持续有效地控制粉尘浓度。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be5117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6.png)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一、目的1.1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工作场所粉尘测定工作,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1.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粉尘测定的工作场所。
二、责任和职责2.1 粉尘测定的责任和职责应明确分配给专业的人员。
2.2 粉尘测定工作由专业人员完成,包括测定方案的制定、测定设备的校准和使用、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
2.3 相关部门应配合粉尘测定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三、测定方法和仪器3.1 粉尘测定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仪器,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2 测定方法和仪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
3.3 测定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风险评估和控制4.1 在进行粉尘测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4.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3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工艺改进、防护设施的设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五、样品采集和分析5.1 样品的采集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5.2 样品采集时应注意保护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3 采集到的样品应妥善保存,并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5.4 样品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
六、结果评估和记录6.1 测定结果应及时评估,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6.2 测定结果的评估应将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考虑在内,提供合理的结果范围。
6.3 测定结果和评估应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测定方法、仪器使用情况、结果和评估等。
6.4 测定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日后查询和审查。
七、培训和宣传7.1 所有参与粉尘测定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测定方法和操作要求。
7.2 定期进行粉尘测定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7.3 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员工对粉尘危害和测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八、监督和检查8.1 上级部门应定期进行粉尘测定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6a0645767f5acfa1c7cd82.png)
粉尘检测制度
1、矿井必须配置专职测尘人员,进行粉尘测定分析工作,测点布置符合«粉尘防治规范»要求,测定次数要求如下:
(1)每半月测定一次矿井总粉尘,每3个月测定一次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每半年测定一次其它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
(2)粉尘分散度和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
(3)粉尘采样器每年检定一次。
2、入井前检查仪器,做到外观整洁,附件齐全完整,仪器电压符合要求,仪器灵敏、可靠。
3、搞好测尘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工作面的工序情况,做好测点计划和采样的安排,携带齐测尘所需的仪器和记录本等,保证所测数据准确、可靠。
4、按《粉尘测定规范》和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采样,并详细记录采样地点、作业工序、样号及防尘措施等基础资料。
5、加强仪器的维护、保养,并按规定进行检定。
6、及时填报测尘报表,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粉尘治理整改措施。
7、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上级安全法规、文件规定,搞好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
8、持证上岗,加强粉尘防治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
技术业务水平,掌握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
9、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文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47e46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b.png)
粉尘测定、化验制度范文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粉尘测定、化验的相关制度,以保障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准确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粉尘产生和接触的工作岗位。
2. 测定与采样方法2.1 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粉尘类型和浓度范围进行评估,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采样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规范,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操作。
2.3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采集样品后应密封保存,并按照相关要求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分析。
3. 化验实验室要求3.1 实验室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认证,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
3.2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实验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3.4 实验室应及时处理样品,确保化验结果的及时性。
4. 粉尘测定频次4.1 对于粉尘浓度较高或易产生粉尘的工作岗位,测定频次应高于其他岗位,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粉尘的危害。
4.2 测定频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测定,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测定。
4.3 测定结果应及时记录和通报相关人员,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存档。
5. 粉尘测定结果的评价5.1 根据测定结果,对工作岗位的粉尘危害进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5.2 对于超过安全浓度的工作岗位,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粉尘控制和防护,直至粉尘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内。
5.3 向相关人员提供粉尘危害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确保其了解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6. 粉尘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6.1 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粉尘控制措施,包括工艺优化、设备改进、局部排风等。
6.2 需要进行粉尘暴露的工作岗位,应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6.3 对于无法避免粉尘暴露的特殊工作岗位,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并进行定期体检。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3a0491d0d233d4b14e69cd.png)
粉尘检测制度〈一〉、粉尘测定管理制度1、测尘员要对全矿粉尘测定工作负责。
2、总工程师、通灭队队长负责美誉召开会议对测尘计划、布置、检查和总结。
3、测尘员要严格执行粉尘测定规程,操作熟练,记录详细、准确。
对弄虚作假,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4、每旬及时填写测尘报表,经审批后送各施工单位、通灭队、安全矿长、总工、矿长。
5、每月必须测尘两次,每个点必须测定两次。
6、测点必须布置在尘源回风测,距巷道底板1.5m。
7、每个回采工作面每月测点不得少于10个,机采面每次测尘点不得少于4个,炮采面每次测尘点不得少于5个。
8、每个掘进面每月测点不得少于18个,其中机掘面测点不得少于5个。
9、井下运输巷及其硐室测点不得少于7处,每次不得少于3处。
10、每月测尘结果要整理好表,并绘制实测粉尘浓度曲线图。
测尘结果要及时填写在粉尘告知牌板上。
〈二〉、采掘工作面及大巷防尘管理制度1、采煤工作面及其主运输顺槽、辅云顺槽、回风顺槽50米范围内的煤尘又综采队负责清洗。
2、掘进工作面50米前后和放炮前后距工作面30米范围内洒水降尘工作由综掘队负责。
3、通灭队负责上述2、3条规定以外的所有巷道的防尘工作。
4、通灭队技术员每月要绘制矿井冲刷循环图表,并严格执行。
通灭队要设专人对巷道进行冲刷,并做好记录。
5、综采工作面及联巷每天冲刷一次;综掘巷道每三天冲刷一次。
主要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行、回风大巷每周冲刷一次,每年刷白一次。
6、生产矿井每延伸一个水平或者新采区,应进行一次煤尘爆炸性试验,由安监部负责落实。
矿井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矿井的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与其相连的通的巷道间、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其它相连通的巷道间,都必须设置隔爆水袋隔开;必须及时清扫、冲洗现有巷道、硐室及其它有关区域的煤尘,杜绝煤尘堆积,并定期对主要大巷进行刷白。
7、主要隔爆设施的设置点:(1)矿井的两翼玉井筒相连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巷。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b73fc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5.png)
粉尘检测制度简介粉尘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危害因素。
这些微小的细粒物质不仅容易危害工人健康,还容易诱发爆炸、火灾等不安全事件。
为此,制定粉尘检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工作环境,防止因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车间、办公室等。
粉尘检测指标和标准粉尘检测指标和标准分为两个部分:粉尘浓度和粉尘颗粒大小。
粉尘浓度在保持室内外通风良好的前提下,粉尘浓度应该符合以下标准:•一般工厂车间:≤10mg/m³•集烟粉尘较多的车间(如制粉、生焦、水泥制品等):≤4mg/m³•特别重度车间(如铸造、研磨、喷涂):≤1mg/m³粉尘颗粒大小颗粒大小对于粉尘危害的不同,大有不同。
不同车间和工序需要不同的颗粒大小检测。
•直径大于5微米的颗粒要实行总量监测。
•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可以。
粉尘检测方法粉尘检测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视觉法。
通过一定的实验装备,检测细碎颗粒物,用肉眼观察颗粒物颜色、样子等参数。
•仪器法。
对颗粒物浓度、粒径等进行实时监测。
选用粉尘仪、激光散射颗粒物测量仪等仪器。
检测频率在粉尘的危害程度和检测成本的双重考量下,制定以下检测频率:•工厂/车间每3个月检测一次。
•特别重度车间每月检测一次。
粉尘检测的措施如果粉尘检测发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关闭特定车间或者机器设备。
•清理或者更新粉尘收集设备。
•增加通风量,减少粉尘积聚。
记录与报告所有的检测结果应该记录并保存,记录应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等信息。
•检测结果、分析和建议意见。
并且需要将检测结果及分析意见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
总结此次,我们介绍了粉尘检测制度的适用范围、检测标准、方法和频率等相关内容,以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在制定和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粉尘检测的技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检测制度
为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及劳动安全法规,评价粉尘危害和防尘设施的降尘效果,特建立粉尘检测制度。
1、测尘组织机构
测尘日常工作由安全副矿长分管,通风部门负责测尘日常工作,配备专职测尘人员两人,持证上岗。
2、测尘执行标准
2.1空气中总粉尘的卫生标准(见表1-1)
2.2定点呼吸性粉的卫生标准
定点呼吸性粉尘包括矽尘和煤尘两个标准,即《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矽尘卫生标准》(GB16225-1996)和《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GB16248-1996)(见表1-2)。
3、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的管理标准
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见表1-3)4、测尘数据报告制度
测尘数据定期报盘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大山安检站。
5、测尘管理制度
5.1总粉尘的测定:作业场所的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5.2呼吸性粉尘的测定: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一次;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它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一次,每个采样工种分两个班次连续采样,一个班
泛次内至少采集两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5.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次。
5.4认真执行测尘结果报告制度。
物质名称
游离sio 2 含量%
最高允许浓度/㎎.m -3
矽尘
>10
2
煤尘
<10
10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卫生标准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