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而,语文教学要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即一切关注学生生命和生活的教育,并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和意义,唤醒生命意识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二是通过综合课程实施生命教育;三是各学科的渗透教育。由于我国内地的生命教育刚刚起步,要想在短时期内三个途径共同作用还不是十分现实,相对来说学科渗透教育的途径较第一和第二个途径更容易。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迅速渗透生命教育。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而,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

生命是独具特质的,每个生命都具有其存在、生活、发展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生命。一个人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的生活将干枯,将会失去光彩。…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把“敬畏生命”作为“绝对的伦理”。他在《敬畏生命》中写道:“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的和方向明确的德性。”西方一些国家开展死亡教育,让小学生到太平间抚摸着尸体,给他们讲述人活着的美好:活着可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可以和小朋友玩,可以吃到冰淇淋……使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美好,坚定热爱生命的信心。《藏羚羊跪拜》一文中老猎人埋掉了他用以谋生的权子枪;汶川大地震中,在废墟下坚持的生命,在营救中绝不放弃的信念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体味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认真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使我们有可能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即使我们输掉了一切,也不应该输掉对生活的信念,因为只要生命在,一切都可重来,都可创造。

二、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是的,一场小小的灾难、一种不期而至的疾病、一件微不足道的器具,甚至一句无意流露的话语,都会让生命不堪一击。作家

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从最狂妄的年龄跌入黑暗的深渊”,他也想到过死,然而,生命又是坚韧的。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而成了驰骋文坛的巨人。史铁生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而四肢健全的我们,何愁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呢?物理学家霍金、走在“星光大道”上的阳光、千手观音邰丽华、残奥会上的英雄等。这些身残志坚的例子让学生由衷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健康的体魄、靓丽的青春、温暖的家庭,还有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活着真好。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更不用说我们万物之灵长了。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引领学生触摸这些人物的心灵,使学生的生命不断得到滋润,让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

“生命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应把“生命”作为一种有待于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中对话交流的重要话题,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阅读教学中言必谈“中心思想”的年代过去了。但有的观点认为主题教学应当废除,阅读的重点应是看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意义。这同样有着很大的片面性。本身有张力的语言文本文字并不是孤力存在的,正是内含的思想将其揉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所以撇开思想内核,仅仅品味文字是不够的。我们并不是为着找到主题思想而去探讨主题教学,而是

通过经典作品走进先哲和时贤的生命,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如《我与地坛》。史铁生在他20多岁时,正值年少,灾难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残废了。维纳斯双臂的失去,引来无限遐想,但是史铁生,这个生活在现实里的活生生的人,他突然双腿残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面对的。可让大家看史铁生的照片,他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开朗,他究竟是如何走出这一条隧道的呢?史铁生的母亲为了能让他活下去,究竟是怎样做的呢?除了课文中的语段,我们再来欣赏同是史铁生的作品的《秋天的怀念》。有感情地朗诵后,学生很好地体味作品中的深情。母亲的肝疼早已经到了极限,可是,她从不把自己的苦痛释放出来,她从不想让那个被折磨着的儿子再为她操心,她一直坚韧地坚持着,用她的守护之心支持着自己。作者在《我与地坛》里如此形容他的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就是这样的母亲让他懂得了活着的含义。作者在宁静中发现了生命的含义,只有活着,并且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他活的气息,才能不被命运征服。

四、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有个著名的生命解释学公式:“体验一表现一理解”。他特别重视“表现”这一中间环节,因为人意识到对世界的“体验”,就会像一座小岛一样,由生命深不可测之处浮现出来,这个把握的过程,便是“表现”。他还认为音乐和诗歌这两种“语言”最能使内在生命得到完备、彻底而可了解的“表现”。其实,狄尔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