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昱阅读文学名著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以“支点”撬动全书阅读-《骆驼祥子》教案
![第三单元以“支点”撬动全书阅读-《骆驼祥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055a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f.png)
- “支点”法的运用需要在实际阅读中不断练习,教师需提供具体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支点,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的是《以“支点”撬动全书阅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书籍时,是否曾经因为某个关键情节而豁然开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运用“支点”法来提升阅读效果。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将紧密结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文学鉴赏、思维品质、阅读策略、文化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骆驼祥子》的背景及作者老舍的创作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剖析祥子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通过关键情节分析其心路历程;
-学会运用“支点”法进行全书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单元以“支点”撬动全书阅读-《骆驼祥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第三单元“以‘支点’撬动全书阅读”,以《骆驼祥子》为载体,着重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分析小说《骆驼祥子》的背景、作者老舍的创作特点;
2.通过对祥子角色的剖析,探讨其形象特点及心路历程;
3.深入挖掘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探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阅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支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620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b.png)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 初中生如何阅读文学名著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 初中生如何阅读文学名著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981f491eb91a37f1115cfa.png)
一. 教学内容:初中生如何阅读文学名著[教学过程]英国的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文学名著更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其营养价值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正如散文大家刘白羽所说,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
初中生如果能广泛认真地阅读文学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获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读什么?建议同学们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读物:《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这些读物不可能一个学期读完,应制定一个恰当的阅读计划,分段推进。
二、读的目的是什么?其一,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而读。
阅读名著是课堂学习之外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大手段。
其二,为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读。
阅读名著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之处。
其三,为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读。
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特点,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布局谋篇的手法各不相同,阅读名著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
经常阅读名著的同学在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都会比别人高出一筹。
三、读的方法有哪些?1. 标注式。
在读的基础上,碰到有不理解或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及时在文本中画出。
人们习惯用的符号有以下几种:“……”着重号:点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词句下面。
“□”方框:圈出文章中的生字、难词。
“——”直线:画出文章中的难句。
“”波浪线也叫曲线:画在文章中精辟的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填补号:用在文章中语句表达不完满,需要作一些填补的地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14e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e.png)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3. 阅读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名著选择与推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名著,并解释选择这些名著的原因。
三、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方法,并示范一些阅读技巧。
四、阅读活动设计(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名著。
第二课时:一、名著阅读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名著阅读分享,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讨论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名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进行评价。
四、创新与实践(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将名著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课堂讨论来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来评估。
3.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生的阅读记录和分享来评估。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走进名著,熟读经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走进名著,熟读经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339e2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5c.png)
探索篇•教学研究古典名著中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像一个个故事。
如何让学生挖掘这些故事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师进行名著教学的基本目标。
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有限的内容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名著的价值,因此,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真正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一、借助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节选自名著,在教材最后还增加了“名著导读”的章节,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与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他们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很便利,交通也很发达,基本的生活根本不用我们去操心。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漂流到了一座孤岛上,你该怎么存活下来呢?在没有现成的食物、车子、甚至是没有一个人的小岛上,你能做些什么呢?”在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参与讨论,在浓厚而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也十分高涨,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阅读的内容,使学生怀揣着好奇与兴趣阅读文章。
二、提供空间,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为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并欣赏名著作品。
当前,初中生所学的科目众多,几乎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下作业,学生很难在课下再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这就促使教师要适当地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物,并在下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或者是阅读之后的感悟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9b8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6.png)
-纪实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作品中所传递的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克服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品。
还有,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还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精神,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访谈红军老战士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信仰的力量。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a.对纪实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b.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品质和精神风貌,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c.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革命信仰和长征精神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及作者斯诺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学习纪实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场景描绘、情感抒发等。
-认识到作品所传递的红军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红军长征的描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红军的英勇事迹以及斯诺对这些事件的评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7428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1.png)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案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将以小说《草房子》为例,探讨如何使用教学案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案例背景:小说《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该作品通过鲜活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
这个案例的目标是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一、案例准备:1. 教师在课前阅读了《草房子》,对小说的结构和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2. 教师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和文学风格等,以便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
二、案例实施:1.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小说的封面、播放与小说情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等,创造一个浸入式的学习氛围。
2. 阅读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逐章节的阅读,并辅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描述农村生活的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请简要概括一下。
-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你认为最有意思的是谁?为什么?3. 文学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语言、结构和叙事进行赏析。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段落,进行解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对表达和情感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说中的叙事方式有什么特点?它们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何影响?4. 小组合作与分享: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或情节,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报告。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如:- 小说中的家庭关系对人物命运有何重要影响?- 你认为小说中哪个角色的变化最大?为什么?5. 个人写作: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每个学生自行撰写一篇关于《草房子》的阅读感悟。
八年级第六课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
![八年级第六课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a880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e.png)
八年级第六课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优秀教案范本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并能够分析和评价其主题、情感和语言运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2. 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 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语言运用,提升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2. 准备笔和纸供学生做思考和记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你们对文学作品有什么了解?你们曾经阅读过哪些文学作品?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文学作品?Step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认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2. 作品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氛围?3. 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语言特点?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辅以具体的文本证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如何体现的?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2.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和细节营造了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或语言特点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Step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学生进行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澄清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Step 5 评价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建议。
学生可以提出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互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互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9fd8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1.png)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互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摆渡经典,对话古今——《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索与选择性阅读:学生将通过浏览《经典常谈》的标题、目录及章节概述,初步构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框架,并实践选择性阅读策略,聚焦关键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2.激发兴趣与提升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书籍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书中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3.合作批注与文化传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采用选择性批注的方式,共同解析书中精华,分享阅读感悟,以此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与文化自信。
二、核心任务《经典常谈》导读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构建了一个核心任务——“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甄选并深度赏析经典篇章”,这一任务设计不仅紧密贴合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理念,还巧妙地模拟了现实工作场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学生需在本课学习中,首先明确任务目标,即作为栏目组的“经典推荐官”,深入《经典常谈》这部著作,依据个人兴趣与栏目定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批注技巧,记录关键信息、赏析亮点及个人感悟,以此为基础,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的撰写。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选择性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还促进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最终,通过提交任务单的形式,学生不仅展示了个人学习成果,也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见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三、名著学习任务课段课时安排学习安排导学课1课时消除隔阂,激发兴趣推进课3课时深入阅读,梳理探究提升课3课时前后统整,读懂读透四、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与小组讨论,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技巧,同时学会有效运用批注方法,以提升个人阅读效率与理解深度。
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范本名著阅读与文学欣赏
![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范本名著阅读与文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5c618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3.png)
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范本名著阅读与文学欣赏【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范本】【名著阅读与文学欣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文学欣赏的价值;2. 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与热爱;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名著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通过展示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并进行简要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名著导读向学生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择一本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的名著进行导读。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名著,并进行阅读,要求在一周内完成指定的章节阅读任务。
4. 小组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读的名著内容,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文学欣赏选取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学生共读。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并就文中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和解读。
6.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与名著阅读和文学欣赏有关的相关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每周选择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阅读和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效地交流和合作;3.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演绎或创作比赛,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能力。
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化学生对名著阅读和文学欣赏的认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范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通过阅读名著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
![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4129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1.png)
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一、引言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更是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在教育领域,将文学名著融入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和效果。
二、教学案例分析1.《红楼梦》在教学中引入《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通过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个体的影响。
此外,通过文学名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学生也可以反思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
2.《老人与海》教学中引用《老人与海》这一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挑战。
通过讲解角色桑地亚哥艰苦的渔民经历和他与大海的对抗,在学生心中激发勇气和毅力的品质。
学生可以思考人生的困难与挫折,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和信心。
3.《1984》将《1984》这一反乌托邦小说引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个人自由的平衡。
通过讲述主人公温斯顿在充满监控和操控的世界中的生活,引发学生对权威、言论自由和个人权益等问题的思考。
此外,教学中还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加深对题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估1.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发现文学名著中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自由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2. 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文学名著中的角色,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情感。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角色的思想感受,通过思考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眼界。
3. 反思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留言或撰写反思日记,鼓励他们在阅读文学名著后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导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导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df9abf6f1aff00bfd51e37.png)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广泛涉猎各种有益的书籍,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启迪心灵,涵养精神力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激发写作的欲望、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等等。
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多,笔者就具体说说如何通过采取择优品读、掌握方法、做好积累、注重应用等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荐书选读,在重点品味中培养习惯学会选择,是优质阅读的第一步。
不同的学生面对的是相同的教科书,如何使阅读教学适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导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张霞(荣成市第27中学,山东威海264317)摘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的便是读书的重要性。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来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选择内容重点品读、掌握方法科学分析、读写相伴深化理解、交流分享提高效率等阅读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习惯;教学策略;阅读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6-0031-03合不同学生的需求呢?可以向学生推荐名著,实施选择性阅读策略,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都推荐了一些必读名著,而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科学习,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尤其语文读物的长篇巨著,茫茫书海,短时间内学生没精力,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读完所有经典。
笔者的做法是,立足课堂、向外辐射、激发兴趣,指导学生从浩如烟海的书的丛林中选取适合而有兴趣的内容阅读,把以往完全放手给学生无重点的读,变为让学生有选择的重点读,让学生在优质的品读中培养习惯。
鲁教版初三必读名著《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就这个特点,笔者在名著导读课上,从“读故事”这个角度引导学生重点阅读。
首先展示了一段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给其配音,通过配音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的职业是人力车夫,同时让学生在融入自己的感情去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到祥子干活累、赚钱不多,这样就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了祥子的人生故事情境当中;紧接着抛出第一组问题:你知道祥子这么辛苦赚钱是想干什么吗?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这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接着展示了一段祥子把这两三个月攒下的几块现大洋一块一块翻弄的情景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揣摩表演,体味祥子的成就感和透过钱来满足内心想买车的渴望。
幼儿园阅读教学探究《水浒传》案例
![幼儿园阅读教学探究《水浒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c9e1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0.png)
幼儿园阅读教学探究《水浒传》案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幼儿园阅读教学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观念中,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地方,而阅读教学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中,探究《水浒传》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案例。
1. 为何要选择《水浒传》作为幼儿园阅读教学的案例?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内容是否符合幼儿接受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然而,《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认知。
选择《水浒传》作为幼儿园阅读教学的案例,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又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如何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引入《水浒传》?在引入《水浒传》这一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
可以先从故事情节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开始,比如3. 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们理解《水浒传》?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们理解《水浒传》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
4.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认知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引入《水浒传》这一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感。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引入《水浒传》这一经典作品,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水浒传》的内涵,从而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幼儿园阅读领域文学名著教学案例
![幼儿园阅读领域文学名著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8723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e.png)
幼儿园阅读领域文学名著教学案例《幼儿园阅读领域文学名著教学案例》在幼儿园阅读教学领域,文学名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文学名著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幼儿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文学名著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幼儿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1.1 培养阅读兴趣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各种类型的文学名著,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1.2 提高阅读能力文学名著中蕴含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可以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幼儿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3 培养综合素养文学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综合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情感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学名著的选择2.1 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在选择文学名著时,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
要选择内容简单、情节生动的文学名著,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
2.2 富有教育意义文学名著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可以选取那些蕴含着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的文学名著,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多样性在选择文学名著时,还要注重多样性。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学名著,包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等,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方法3.1 情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2 图画教学利用图画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
可以通过绘本、图片等形式,让幼儿对书中的人物、事件等有更清晰的认识。
3.3 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幼儿自由表达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阅读领域,文学名著的教学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园本经典:文学名著与名人故事阅读教案
![幼儿园园本经典:文学名著与名人故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31d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8.png)
幼儿园园本经典:文学名著与名人故事阅读教案标题:幼儿园园本经典:文学名著与名人故事阅读教案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阅读名著和名人故事,可以激发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园本经典中的文学名著和名人故事阅读教案,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经典作品对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一、选择适合幼儿芳龄的名著和名人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选择适合幼儿芳龄的名著和名人故事非常重要。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如《三只小猪》、《睡美人》等。
通过这些故事,幼儿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名著和名人故事,幼儿园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在阅读《小红帽》这个故事时,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可以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与名著和名人故事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或者定期进行主题阅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除了阅读,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巩固和延伸所学的知识。
可以组织幼儿制作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手工作品,或者进行情景再现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故事的乐趣和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所学的名著和名人故事进行总结与回顾,让幼儿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结语:通过文学名著与名人故事的阅读教案,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开启幼儿对美好世界的探索之旅。
在幼儿园教育中,文学名著和名人故事的阅读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初二语文教案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分享
![初二语文教案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55c379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6.png)
初二语文教案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分享初二语文教案——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分享在初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具有重要意义。
名著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操。
然而,由于名著的题材和语言难度较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时较低。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初二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名著的教学策略,并分享一些教学案例。
一、教学策略1. 提前导入知识在学习名著之前,教师可通过简短的导入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之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古代宫廷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想象。
2. 分析文本结构对于名著中的篇章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个作品的内在逻辑。
教师可以以课堂导读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名著的整体结构,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3. 探究文本语言名著的语言常常古雅而有深度,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与学生一起品味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4. 创设情境体验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名著的情节与人物。
这样的互动体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提供多媒体资源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名著阅读体验。
例如,通过播放有声读物、电影或动画片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情节与内涵。
二、教学案例分享下面以《红楼梦》为例,介绍一种针对初二学生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与理解《红楼梦》第一回,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展示图片,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读学习:辅助学生阅读第一回,教师在课堂上逐段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形象。
“悦读”,让名著阅读更富内蕴与张力--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为例
![“悦读”,让名著阅读更富内蕴与张力--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306f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6.png)
2021.6·学术摘要:基于学生不能、不愿,甚至不敢读大部头名著的现状,以《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为例,指出教师必须从阅读基本功抓起,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重整文本,设计贴近学生的课堂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关键词:悦读名著阅读《水浒传》活动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6-0060-02DOI:10.13525/ki.bclt.202106023作者简介:袁文玉(1980—),女,江苏江阴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2021年6月语文教学通讯June,2021第1154卷第6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54No.6袁文玉(江阴市要塞中学,江苏无锡214432)———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为例“悦读”,让名著阅读更富内蕴与张力◆教艺频道随着统编语文教材走进校园,走上学生的书桌,“教改”二字成了家长和教师热议的话题。
新教材既关注语文要素,又强调人文主题,但问题是:新教材中有那么多的古诗文要积累,学生每天除了完成课内作业,可能还有课外作业,他们有时间读那些“大部头”名著吗?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他们又怎能培养耐心去阅读名著呢?比如《水浒传》是统编九年级上册教材要求阅读的名著。
对于这么一部大容量的经典著作,文学基础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是较难驾驭的,再加上《水浒传》究竟适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历来都众说纷纭,所以面对《水浒传》原著,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敬而远之也就合情合理了。
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要上好《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也十分不易,应试教育使学生身陷题海,无暇他顾,课外阅读时间因此被挤占、被压缩。
此外,语文试卷中的名著阅读内容不断增加,即便学生通读了篇幅长达百回的《水浒传》,也未必能够从容应对考试,因此,名著阅读的“低回报率”也于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张昱阅读文学名著教学案例
![张昱阅读文学名著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dd6199e45c3b3566ec8b83.png)
阅读文学名著《繁星·春水》的教学案例佛山三中初中部张昱一、活动设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我发起了本次阅读活动。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提到的名著有很多,学生大多对小说感兴趣,看过的文学名著也以小说居多,但对诗歌的阅读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我设计的这次阅读活动。
二、活动设计:先在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通过对诗歌的了解和朗读,引起学生对名著中的诗句的兴趣;再组织学生去校图书馆阅读诗集中自己感兴趣的诗歌;最后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一起分享读诗后的感受。
三、活动过程:(一)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教案如下:文学名著导读——诗集《繁星·春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对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3、诵读文中的诗歌,理解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评论冰心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一、了解文学名著1、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2、文学作品有哪几种样式?3、《繁星·春水》属于哪一类?4、你知道诗歌的种类吗?二、了解诗歌的特点1、和谐的节奏2、精炼的语言3、鲜明的形象4、强烈的感情三、阅读指导⏹以诵读为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领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四、了解作家作品1、简介冰心2、了解作品《繁星》、《春水》的主题:母爱、童真、自然五、经典赏析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的美,从而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并对诗歌发生兴趣)1、教师范读2、学生仿读,教师指导3、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诗自由朗读4、个别学生试读从经典片段中了解到《繁星》、《春水》的三个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六、阅读诗歌的方法1、揣摩诗的意境。
经典人物的“起死回生”——五年级《名著阅读》线上教学案例与分析
![经典人物的“起死回生”——五年级《名著阅读》线上教学案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1522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7.png)
经典人物的“起死回生”——五年级《名著阅读》线上教学案例与分析摘要: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在全国范围内爆发。
这对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我们可以在线上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挑战在于如何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全民阅读”和“全民悦读”的时代潮流和民族力量,在“停课不停学”的方针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学情,本次线上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式,而从群文阅读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文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大名著的典型人物巧妙地融合起来,创作剧本,让学生逐步从“输入”走向“输出”,实现经典人物的“起死回生”,最终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关键词:线上学习;群文阅读;剧本输出一、背景分析: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在足不出户的社会环境中,线上教学成了非常时期师生联系的纽带。
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会有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为了真正做到提高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立足学生这个自主学习的主体,探究“学生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利用网络媒介,引导学生的学习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扩大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并沟通学生线上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
因目前快餐读物越来越多,经典名著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生活,故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我们思考在兼顾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共享的环境,将文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阳春白雪”的经典走入“下里巴人”的现实,让经典人物“起死回生”,带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案例描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逐年升高,阅读也成为了学习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学名著《繁星·春水》的教学案例佛山三中初中部张昱一、活动设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我发起了本次阅读活动。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提到的名著有很多,学生大多对小说感兴趣,看过的文学名著也以小说居多,但对诗歌的阅读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我设计的这次阅读活动。
二、活动设计:先在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通过对诗歌的了解和朗读,引起学生对名著中的诗句的兴趣;再组织学生去校图书馆阅读诗集中自己感兴趣的诗歌;最后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一起分享读诗后的感受。
三、活动过程:(一)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教案如下:文学名著导读——诗集《繁星·春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对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3、诵读文中的诗歌,理解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评论冰心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一、了解文学名著1、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2、文学作品有哪几种样式?3、《繁星·春水》属于哪一类?4、你知道诗歌的种类吗?二、了解诗歌的特点1、和谐的节奏2、精炼的语言3、鲜明的形象4、强烈的感情三、阅读指导⏹以诵读为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领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四、了解作家作品1、简介冰心2、了解作品《繁星》、《春水》的主题:母爱、童真、自然五、经典赏析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的美,从而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并对诗歌发生兴趣)1、教师范读2、学生仿读,教师指导3、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诗自由朗读4、个别学生试读从经典片段中了解到《繁星》、《春水》的三个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六、阅读诗歌的方法1、揣摩诗的意境。
2、深入解剖诗的形象。
3、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细细品味诗的语言七、以两首小诗为例,学生诵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八、自由阅读诗集,运用学过的知识,选自己最喜爱的诗歌与同学分享(二)组织学生去校图书馆阅读诗集中自己感兴趣的诗歌。
(三)分享读诗后的感受。
四、总结反思:带领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空闲的时候坐下来欣赏文学作品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然而让我们的学生静下来看一会书却比什么都难。
这是令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
学生之所以不爱读书,是因为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说,也许是长期机械性的阅读教学造成的;从主观上说,也许是学生个人的文化积累、素质修养、人文感知、思维应变、情感变化、意志坚强与否、注意力集中与否等方面造成的。
要学生主动走进文学的殿堂,老师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首先将文学名著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品读片段,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不乏精彩的文学名著选段,但尽管老师在课堂上口沫横飞也不能引起学生丝毫的阅读兴趣,也许是我们师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缺少了自己应有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阅读时缺少了感情的涟漪,缺少了思维的火花,缺少了思想的碰撞;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停留在政治标签式的苍白图解,就是沦为“教参”的复读机的原因。
能够放下这些理论上的“包袱”,让学生自由自在的阅读、欣赏与想象,成了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引领学生做到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时,我选择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借此带领学生走进文学名著的世界。
学生一般不大爱读诗歌,也不会读诗歌,大多认为它太抽象、太深奥,很难读懂。
先教会学生“移情”。
阅读文学作品就要用审美的态度去欣赏形象,教会学生摆脱实用世界,远离自我意志,进入单纯的审美形象世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改变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无动于衷的阅读心理状态,唤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美。
在指导《繁星》、《春水》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或氛围,触发学生对诗中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爱的情绪,帮助学生移情入境,设身处地感受作品的情味。
然后通过反复有感情的诵读来移情。
诗歌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思美,最宜诵读品味。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配上音乐,老师范读,学生仿读,读出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的意蕴。
其次将学生带进图书馆,边辅导边阅读文学名著。
课堂上学生对诗集《繁星·春水》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诵读和赏析激起了阅读的兴趣,因此趁热打铁,将学生带进图书馆,一起品读诗集中自己喜欢的小诗,再一次领略诗中典雅清丽的语句,走入诗人纯净的心灵。
最后大家畅所欲言,谈读后感受,并将其写成文字,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赏读《繁星·春水》,确实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帮助。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自由阅读时还是流于形式,没能把阅读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还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研究探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五、附录:1、学生读后感精选:读《繁星》有感今天在课堂上认识了冰心的《繁星·春水》,了解到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是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回家后,我翻开这部摆放在书架上很久却从来没有翻阅过的名著,再一次领略诗歌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韵味。
《繁星》共164 首,主要体现纯真的童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
“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
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
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
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
”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
这触动了我军训一个星期里思念母亲的心弦,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
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
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
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
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
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
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着对母爱的深深的赞誉。
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道:一个人爱万物,她(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她(他)过得会安逸舒适。
而同时为这两者,她(他)就是快乐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
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
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
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
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
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
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 也许,这便是感动......纯洁的母爱————《繁星春水》读后感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安慰我们;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妈妈总会在一旁鼓励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妈妈也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她总是默默无闻的,陪我们笑、陪我们哭。
小时候,总会觉得妈妈很唠叨,但长大后去觉得妈妈的唠叨其实只是关心我们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为了孩子,在辛苦妈妈也觉得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妈妈为我们做了太多的事了,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这让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唯一能做的事,很简单:例如,妈妈工作回来后给妈妈倒一杯茶;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小礼物等。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这就是纯洁的母爱,谢谢你,我的妈妈!2、课堂导读录像(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