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和育秧的一种高效种植技术。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技术在劳动力成本、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机插秧技术的种植原理机插秧技术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实现种植过程的自动化,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育秧和插秧。
1.育秧机插秧技术中的育秧阶段通常采用水田中的深松整地作为基础,之后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饮涝水和施肥处理,使土壤达到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同时,通过机械化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对水体的深浅和水质的改变进行调控,提供合适的水稻生长环境。
2.插秧在育秧过程中,机械设备会将育秧好的水稻幼苗进行整齐排列,并根据播种间距进行自动的插秧操作。
机械插秧设备通过激光或红外线传感器实时检测田间行距,并根据设定的间距自动进行插秧,从而达到均匀且规整的种植效果。
插秧操作完成后,机械设备会自动覆盖土壤,保证幼苗的生长环境。
二、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劳动效率机插秧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水稻的育秧和插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设备可以每小时插秧数达到上千株,大大提高了种植的效率。
2.降低劳动力成本由于机插秧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种植过程中只需少量的劳动力参与。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降低了用工风险,节约了劳动力资源。
3.提高插秧质量机插秧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作业,确保了插秧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机械设备通过精准的定位和插秧操作,使得每株水稻苗都能按照固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插秧,提高了苗的生长质量。
4.促进作物生长机插秧技术通过精准的控水和施肥,可以更好地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
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灌溉量,并精确控制水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5.提高产量和品质机插秧技术的高效和精准操作,使得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育苗和插秧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机插秧技术具有高效、节约人力、提高产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机插秧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机插秧技术是利用特殊的机械装置将水稻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并将其准确地插入湿润的田地中。
该技术主要包括苗床育苗、机械插秧和田间管理等环节。
1. 苗床育苗:机插秧的第一步是在苗床上进行育苗。
选择合适的苗床是决定育苗质量和插秧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苗床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通过控制灌溉和施肥来促进幼苗的生长。
2. 机械插秧:机械插秧是机插秧技术的核心环节。
在插秧过程中,机械装置会自动将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并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插入田地中。
机械插秧的优势在于插秧速度快、插秧质量好、插秧密度均匀等。
3. 田间管理:机插秧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机插秧的成活率和产量。
机插秧技术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节约:机插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插秧的速度,减少人力投入。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机插秧可以节约40%以上的劳动力。
2. 提高产量:机插秧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插秧,保证秧苗的均匀分布和适宜间距,避免了传统插秧中的拔苗、错苗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量。
3. 降低成本:机插秧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成本。
另外,通过机械插秧可以减少育苗用地和育苗时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机插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插秧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 自动化程度提高:目前,机插秧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苗床育苗到插秧整个过程的自动化。
未来,随着智能农机的发展,机插秧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浅谈水稻机插秧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浅谈水稻机插秧应注意的技术要点1. 引言1.1 水稻机插秧的定义水稻机插秧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帮助农民进行水稻插秧作业的技术。
它通过机械插秧机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提高了插秧效率,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需要农民弯腰插秧,既费时又费力,而采用机插秧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了插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人工插秧效率低下的缺陷,使插秧作业更加高效、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这项技术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种植环境,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通过机插秧技术,可以使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提高抗旱能力,增加产量。
水稻机插秧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节约劳动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1.2 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在水稻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插秧技术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的一种快速、高效、节约人力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插秧的效率,缩短插秧的时间,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机插秧技术还能够保证插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水稻苗的整齐排列,减少苗期管理的难度。
机插秧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插秧的深度和间距,保证水稻苗的生长发育。
通过调整插秧机的速度和行走方向,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块的土壤条件,确保插秧的质量和效果。
掌握和应用机插秧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机插秧技术已经成为主流,广泛应用于各地的水稻种植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机插秧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对机插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将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选择适宜的插秧机选择适宜的插秧机是水稻机插秧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选择插秧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的适用性和性能。
农业机械-水稻机械如何插秧-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简介
农业机械-水稻机械如何插秧?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简介随着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快速推广,很多农户都能享受到机械种植所带来的便利。
就我国最为常见的水稻种植来说,目前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了多数种植大户的主要移栽方式,但在使用水稻机插秧时经常掌握不了相关技术要点,从而导致水稻返青慢、生育期延长等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水稻机的插秧技术要点吧。
水稻机械插秧一、秧苗情况水稻机插秧时移栽龄秧要适宜,一般秧龄为13~20天,叶龄保持在2.7~3.5叶,且要盘根较好。
二、排水沉实水稻机插秧前3~4天要进行平整移栽田,前1~2天还要排干水,(稀泥田要提前3~4天),要求田面泥浆沉实,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三、移栽田准备水稻机插秧前灌浅水至1cm左右时按常规制种方法施基肥(15~20kg/亩)。
此时移栽效果最佳。
如果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
水稻机插秧技术要点四、移栽深度水稻机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在1cm左右时,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且返青快。
插秧深度0~0.5cm时易散苗,倒苗、漂苗;插秧深度2cm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小苗、弱苗插深过深易僵苗。
五、移栽密度①原则:早稻密植、中稻稀植;短生育期品质密植、长生育期品种稀植;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密植,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稀植;另外根据肥了情况适当调整一般肥沃田块可以适当稀植。
②密度:根据肥力情况、栽培水平、种植品种等来合理确定适宜栽培密度,做到合理密植。
一般插秧规格为:早稻18~25×12~14cm、中稻25~30×20~24㎝。
③补苗:对漏穴率在10%以上的地方、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进行人工补秧。
六、移栽每块田第一厢放空从第二厢母本开始机插,田块四周先留空不栽,到最后收尾栽插。
水稻机插秧技术事宜总的来说,机械插秧不比人工,因此需要大家把握好每一个插秧和移栽要点环节,同时要注意配合后期大田的管理,并不是说机械插秧插完了就一定准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来源。
在水稻的种植中,覆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通过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能够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投入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技术原理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即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
首先是机械覆膜,通过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将覆膜带铺设在土地上,将土壤覆盖住,形成一个温室效应,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其次是机械插秧,通过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插入到覆膜带中,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
二、技术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覆膜和插秧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减少空地和杂草的生长,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2. 保护环境:机械化种植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减少劳动力: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机械化种植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提高质量:覆膜插秧可以减少水稻地上部分对土壤的直接接触,减少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质量。
三、技术操作1. 土地准备:在进行机械覆膜插秧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良好的准备,包括翻耕、整地、施肥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机械覆膜: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在土地上铺设覆膜带,保证覆盖均匀紧密,避免空隙和松动。
3. 机械插秧:在覆膜带上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均匀插入土壤中,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保证密植度和光合效率。
4. 管理栽培: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及时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和产量质量。
四、技术推广1. 宣传知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而种植水稻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插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插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稻种植需求,因此机插秧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推广现状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机插秧技术概念机插秧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作业的一种种植技术。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机插秧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
机插秧设备是由底部装置有刀架和插秧刀的插秧机构以及移动轮、刀架升降和齿轮等传动机构、以及发动机等动力机构组成。
在作业过程中,机插秧设备将秧苗自动送入插秧器中,通过插秧刀将秧苗插入土壤中,完成整个插秧作业。
1.高效节约人力物力相比传统的手工插秧,机插秧具有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
一台机插秧设备可以替代数十名人工插秧的劳动量,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插秧效率。
2.作业质量高机插秧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能够保证插秧的深度和均匀度,有效提高了插秧的质量。
3.适应性强机插秧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进行调整,适应性强。
4.减少病虫害机插秧在插秧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卫生,减少了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和水稻的生长。
三、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插秧技术在我国的水稻种植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对机插秧技术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和研发,不断完善设备结构和性能,并对机插秧技术进行了宣传和培训。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插秧技术推广体系,从种植户、技术人员到相关政府部门都积极参与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示范和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对机插秧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机插秧设备,提高了机插秧技术的普及率。
一些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也积极投入到机插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推出了一系列性能优越、价格适中的机插秧设备,并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水稻机插秧特点
水稻机插秧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短 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快速推进。
3
促进农业现代化
水稻机插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生态效益分析
减少环境污染
水稻机插秧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水资源
机插秧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20世纪60年代,日本率先研发出水稻机插秧技术,随后逐渐推广至世界各地。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水稻机插秧的效率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
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推广
政府、农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等在推 广机插秧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培训、示范、补贴等方式促进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适应性
机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保证秧苗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得到良好的 生长条件,提高了秧苗的适应性。
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水稻机插秧能够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改善品质
通过精准种植和科学管理,水稻机插秧能够改善稻米的品质,提高稻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03
水稻机插秧的种植技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水稻机插秧可以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资源 的浪费,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促进生态平衡
水稻机插秧可以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05
水稻机插秧的挑战与前景
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度
水稻机插秧技术要求高,涉及到农业机械、农艺、自动化 等多个领域,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
土地流转问题
水稻机插秧需要大面积连片作业,但目前中国的土地流转 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权属不明确、流转费用高等,制 约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应用。
水稻机插秧特点
机插秧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油,但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 ,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作业时间,从而降低总成 本。
产量与效益的比较
产量提高
机插秧可以保证水稻的株距和行距的精确性和一致性,从而 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效益增加
虽然机插秧的一次性投入相对较高,但是通过提高产量和减 少人工成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投资回报。同时,由于机 插秧的作业效率高,可以大幅缩短水稻种植周期,从而增加 一年中的种植次数,进一步提高收益。
案例四:水稻机插秧对提高粮食产量的贡献
背景: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之一,提高 粮食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 段。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产量和品质,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提高劳动效率:机插秧技术可以大幅度 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 产成本。
机插秧技术的贡献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精确控制种植密 度和肥水管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THANK YOU
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和生长环境,需要选择合适的株距和行距。一般来 说,株距在10-15厘米之间,行距在20-30厘米之间。
株距和行距的配置还可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较小的株距和行距可 以使水稻提前封行,提高抗倒伏能力,但过小的株距和行距也会影响通 风透光,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栽插深度的控制
栽插深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适度的栽插深度可以促进水稻 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
选用适宜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 品种进行种植,确保产量和品质。
实践经验
精细整地:对稻田进行精细整地,确保田面平整、无杂 草,有利于机插秧作业的进行。
适期移栽:在适宜的时期进行移栽,保证秧苗的成活率 和生长速度。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
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与推广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
而水稻机插秧技术则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与意义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直接插播到水稻田地中的一种种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机插秧技术具有劳动力成本低、插秧效率高、插秧质量好、营养土壤破坏小等优点,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机插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水稻机插秧机具有自动上苗、自动调整插秧深度、自动纠正航线、自动下田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水稻插秧需求。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和产量。
二、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现状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据统计,目前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已经达到数百万亩,机插秧机具的使用率也在逐年增加。
一些机械设备制造商和研发机构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适用于机插秧技术的新型设备,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级农业部门纷纷推出了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机插秧机具,从而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三、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插秧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机插秧技术可以减少土壤的破坏和侵蚀,有助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机插秧技术还可以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和产量,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机插秧技术的起步成本相对较高,购置机插秧机具需要一定的投入。
一些地区的农民由于传统种植习惯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机插秧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水稻机直播与机插秧栽培技术
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性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 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机直播与 机插秧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 推广。
重要性
这两种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生产的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代农 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02
水稻机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选种与准备
选种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抗病、抗倒伏、 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
秧田管理
在秧苗长到1叶1心时,用尿素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用量约10公斤,同时用敌克松进行 喷洒以防立枯病,在秧苗长到2叶1心时,进行揭膜炼苗,并做好田间水浆管理,保持秧 田湿润而不积水。
插秧操作流程
田块准备
起秧操作
在插秧前1-2天,将大田进行耕整,并做好 田平泥融、水深3-5厘米的准备。
将育好的秧苗按照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起 秧,一般每亩大田需备足秧苗20-30盘。
秧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在播种前进行耕整、施基肥,并做好秧板,秧 板宽度以1.4-1.5米为宜,沟宽0.3-0.4米,深0.15-0.2米。
播种操作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 通过12-13℃时开始播种,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种、消毒等处理,播种时将催芽露白的种 子均匀撒在秧板上,一般每亩大田需备足杂交稻种子2-2.5公斤。
秧苗素质不齐
原因
秧苗素质不齐可能是由于苗床管理不当、播种密度不均、施肥不均等原因导致的 。
解决方案
加强苗床管理,确保苗床土壤肥沃、平整、湿润。同时,控制播种密度和施肥量 ,确保秧苗生长环境一致。此外,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种时间,以提高秧苗的素 质。
病虫害防治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摘要:
1.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2.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3.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正文: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的种植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的水稻育苗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插秧,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育苗质量受到插秧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而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可以实现机械化插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二、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秧苗:在育苗地里,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进行播种,然后进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2.秧苗生长:在秧苗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以保证秧苗的健康生长。
3.秧苗拔取:在秧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进行拔取。
通常情况下,拔取的秧苗高度在2-3 厘米左右。
4.机插秧:将拔取的秧苗,按照一定的密度,放入插秧机中,然后进行插秧。
三、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化插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提高育苗质量:机插秧可以保证秧苗的深度一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3.节省种子:机插秧可以减少种子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4.便于管理:机插秧后,秧苗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进行后续的管理。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种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插秧作业的技术。
水稻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插秧方式是人工进行,但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
而采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以下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概述:1.机械设备:水稻机插秧技术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插秧机。
插秧机一般由拖拉机和插秧机组成。
拖拉机提供动力,插秧机负责完成插秧作业。
插秧机一般包括插秧架、把手、蓄水部件等部分。
2.插秧作业原理:水稻机插秧是通过插秧机将水稻苗在田地中固定下来,并稳妥地注入水中的作业。
插秧机首先在土地上划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水稻苗移动到插秧架上,通过人工操作将水稻苗插入土中,并确保苗与水接触。
插秧架能够自动测量苗的间距和深度,保证苗的均匀分布和深度一致。
3.作业参数设置:在进行水稻机插秧作业前,需要对插秧机进行参数设置。
主要包括插秧行距、插秧深度、苗距等参数。
插秧行距主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和品种要求来进行设置。
插秧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苗距为20-25厘米。
通过合理设置这些参数,可以保证插秧的质量和均匀度。
4.作业时间:水稻机插秧一般在水稻生长期开始时进行,一般是在水稻幼苗期进行插秧作业。
在插秧机作业过程中,水稻秧苗需要在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秧苗过早或过晚开始生长,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5.机械保养和维修: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油液、传动部件、故障部件等,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部件,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
6.优缺点:水稻机插秧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插秧方式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水稻机插秧可以提高插秧的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其次,插秧机可以精确控制插秧的行距、深度和苗距,提高水稻的均匀度和生长质量。
然而,水稻机插秧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插秧机的造价较高,农民购买和维护设备的成本较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接受度较低,需要宣传和推广。
34.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指利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以代替手工插秧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该技术通过多年的研究应用,已形成一系列较成熟的配套技术,在我国大部分稻区应用效果显著。
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减少田间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在我国目前劳动力紧缺的状况下,推广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产增效情况与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每亩减少用工成本80-100元。
三、技术要点(一)培育壮秧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单季稻与中稻,一般秧龄15-20天,3.5-4.0叶龄內移栽。
(二)大田整地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和基肥施用等要求相对较高。
耕整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而且关系到机插秧苗能否早生快发。
因此,机插秧大田精细耕整十分重要。
机插大田耕整质量要求: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12~15厘米,不重不漏;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
在3厘米的水层条件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以利于秧苗返青活棵,生长整齐。
否则高处缺水使幼苗干枯,低洼处水深使幼苗受淹。
一般要求耕整后大田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表土硬软度适中。
整地次数过多,土层过于黏糊,不利于沉实,机器前进过程中仍然有壅泥情况等出现,以致影响栽插质量。
田间无杂草、稻茬、杂物,否则机器在前进过程中,残茬杂物会将已插秧苗刮倒。
(三)适施基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移栽前5-10天每亩施粪肥1000-1500公斤或25%复合肥50-80公斤用以培肥地力;中等肥力大田,每亩施35%水稻专用肥30公斤或25%复合肥40公斤或BB肥20公斤作底肥;先施肥再耕翻,以达到全层施肥,土肥交融。
(四)插秧基本苗的确定插秧机的行距为30cm固定不变,株距有多档或无极调整,对应的每亩栽插密度为1~2万穴。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探索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探索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机插秧栽培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插秧栽培技术以其高效、节约人力、提高产量的特点,逐渐成为了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本文将探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概念机插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直接插入水田土壤中,以实现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栽培的效率。
目前,机插秧栽培技术已经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成为了一种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栽培方法。
1.高效节约人力机插秧栽培技术能够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一台机械设备可以完成数十名农民的工作量。
这对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民们可以通过机插秧栽培技术,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其他农业工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提高产量机插秧栽培技术能够保证水稻幼苗的整齐排列,生长势头良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比传统的插秧方法,机插秧栽培技术更加规范,可以减少插秧的间距和误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减少土壤压实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需要在水田中不断来回走动,容易造成水田的土壤压实和损坏。
而机插秧栽培技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作业,不需要农民在水田中走动,减少了水稻田的土壤压实情况,对于水稻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种植方法。
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力短缺的地区,机插秧栽培技术更加突出了其优势。
一些机械化作业的补贴政策也对于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在未来的种植中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的机械设备将会越来越先进和智能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环境的需求。
水稻机插秧技术简介
水稻机插秧技术简介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设计人员采用模拟人工移栽大苗的工艺路线,开发出世界上的早期水稻插秧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从国外引进插秧机和工厂化育秧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但由于技术、经济与社会条件的限制,都没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部分省市开始了新一轮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突出了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成功开发出先进、适用的高性能水稻插秧机系列产品。
所谓高性能插秧机主要有以下四个技术特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具有液压仿形系统,作业性能稳定、可靠;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灵活;作业效率高,步行插秧机每小时3~4亩,高速插秧机每小时6~7亩。
二是在开发插秧机的同时,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机插秧的经济型、标准化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技术,以及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等配套农艺技术体系。
这套技术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达到了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技术要求,水稻分蘖快,通风透光条件好,田间管理方便,抗逆性强等等。
从近几年一些地区的推广实践来看,新一轮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节约用地、高产稳产等明显优势。
- 1 -。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讲解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机 械作业也减少了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也促进 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结论与应用
为了探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 术在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研 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气候、土 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了分 析。
2. 技术应用
该项目采用了水稻机械 化插秧技术,通过使用 插秧机、水稻种植机等 机械设备,提高了插秧
效率和质量。
3. 实施过程
项目在某农业合作社进 行,首先对机械进行选 型和采购,然后进行技 术培训和指导,最后进 行插秧作业和后期管理
。
4. 成果与影响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 插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 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 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 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当 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插秧机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按照操作方式和动力来源,插秧机可 分为手扶式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和 电动式插秧机等。
特点
手扶式插秧机轻便灵活,适应小面积 作业;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高,适 合大面积作业;电动式插秧机则具有 环保、节能的优势。
机械化插秧的技术要求
田块整理
田块要求平整、无杂草、无残 茬,水深适宜,有利于插秧机 作业。
提高肥料利用率
机械化插秧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施肥量,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提高水稻的品质。
提高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
机械化插秧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2
技术培训
机械化插秧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因 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农机化先进技术,该技术完全适应了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理论要求,达到定穴、定量、宽行、浅栽的农艺要求。
其特点:①机插秧水稻长势均匀、个体健壮、扎根稳、能有效控制基本苗,能保证秧苗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抗倒伏能力强。
②机插秧秧苗在大田中每穴苗数一致。
从近几年的推广实践来看,新一轮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节约用地、高产稳产等明显优势。
我市从2006年开始推广机插以来,面积逐渐扩大,机插从机器操作、育秧到管理,都有一整套的技术要求,现仅就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作简要介绍。
1、大田准备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和基肥施用等要求相对较高。
耕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插秧机的作业质量。
因此,机插秧大田精细耕整十分重要。
1.1 田面质量要求。
大田耕整要达到田面平整,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拥泥, 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1.2 耕整施肥。
大田要精细耕整,达到既便于插秧机作业,又利于促进秧苗早发快发的目的。
根据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坚持有机肥和无机速效肥相结合施用的原则,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以满足水稻前、中期生长养分的供给。
可结合旋耕作业施入,为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耙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
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一般需沉实1-2天。
2、大田秧苗特点机插采用中小苗移栽,缩短了秧苗期,这就决定其与常规人工栽插相比增加了大田的生育期,形成了不同的生育特性。
2.1 返青、缓苗期长。
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3 -4叶,此期秧苗基本处于或刚刚结束离乳期,加之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弱。
为此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的蹲苗期相对较长,活棵返青期迟2-3天,在栽插后7-10天内基本无生长量。
2.2 分蘖节位低(多),分蘖期长。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newmaker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
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
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
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
水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
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体积大,密集种植,通常采用各种农机插秧器来完成秧苗的施肥和插秧。
水稻机插秧也是大农业移动式自动插秧系统应用非常普及,机操作操作人员只需一人,插秧速度快,效率高,可以显著提高农机插秧效率。
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包括水稻施肥和插秧的准备工作,插秧的插秧技术,秧前地域的修整,作业方式的选择以及灌浆药材的施用。
1.水稻施肥和插秧的准备工作。
施肥和插秧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要求插秧场地的沟槽细腻匀整,每个沟里面的施肥和插秧要均匀,施肥需要认真,不能过重或过轻。
2.插秧技术。
插秧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比如搅和肥或撒肥,在秧前需要调整粗质不均状况,在插秧时要有良好的技术动作,需要处理平行和垂直布疏,要牢牢把握插秧深度,如果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水稻的发育状况。
3.秧前地域的修整。
插秧之前要修整地域,这样可以改善水分的利用情况,提高插秧的成功率,避免秧苗受到细菌侵染、衰老和流失等不良影响,提高秧苗发芽率。
4.作业方式的选择。
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方式有很多种,分为手动插秧,自动插秧,机械插秧,抛撒插秧等等,其中自动插秧和机械插秧比较常用,自动插秧是利用机械手来完成秧苗插秧,而机械插秧是利用水稻插秧机来完成秧苗插秧,效率更高。
5.灌浆药材的施用。
在插秧的过程中,要给水稻采用调和灌浆药材,让水稻根系不会遇到地洞或岩石,才能正常发芽,让水稻拥有最佳肥力。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一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农业移动式自动插秧系统的效率,简化插秧过程,提高秧苗发芽率,实现高产收成,为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
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
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
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
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
水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
新型高性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
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
近
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高,床土土层薄,秧块尺寸标准,秧龄短,易于集约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
秧大田比为1:80~100,可大量节约秧田。
第二节高性能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一、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并普遍使用的插秧机,其工作原理大体相同。
发动机分别将动力传递给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在两大机构的相互配合下,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秧块抓取秧苗,并将其取出下移,当移到设定的插秧深度时,由插秧机构中的插植叉将秧苗从秧针上压下,完成一个插秧过程。
同时,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行走轮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和浮板与秧针的相对位置,使得插秧深度基本一致。
插秧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进行分类。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步行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
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
目前,步行式插秧机均为普通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有普通插秧机,也有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
插秧机所插基本苗由每亩所插的穴数(密度)及每穴株数所决定。
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扩行减苗等要求,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
穴的栽插密度。
通过调节横向移动手柄(多档或无级)与纵向送秧调节手柄(多档)来调整所取小秧块面积(每穴苗数),达到适宜基本苗,同时插深也可以通过手柄方便地精确调节,能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二是具有液压仿形系统,提高水田作业稳定性。
它可以随着大田表面及硬底层的起伏,不断调整机器状态,保证机器平衡和插深一致。
同时随着土壤表面因整田方式而造成的土质硬软不同的差异,保持船板一定的接地压力,避免产生强烈的壅泥排水而影响已插秧苗。
三是机电一体化程度高,操作灵活自如。
高性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水平,自动化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四是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
步行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最高可达4亩/小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7亩/小时。
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步行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小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为5亩/小时,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第三节高性能插秧机对作业条件的要求机插秧过程中,在正常机械作业状态下,影响栽插作业质量的主要有两大因素,即秧苗质量和大田耕整质量。
一是秧苗质量。
插秧机所使用的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简称秧块。
秧块的标准长×宽×厚尺寸为58厘米×28厘米×2厘米。
长宽度在58厘米×28厘米范围内,秧块整体放入秧箱内,才不会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
秧块的
长×宽规格,在硬塑盘及软塑盘育秧技术中,用盘来控制,在双膜育秧技术中,在起秧时通过切块来保证规格。
在适宜播量下,使用软盘或双膜,促使秧苗盘根,保证秧块标准成形。
土块的厚度2~2.5厘米,铺土时通过机械或人工来控制。
床土过薄或过厚会造成秧爪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
机插秧所用的秧苗为中小苗,一般要求秧龄15~20天、苗高12~17厘米。
由于插秧机是通过切土取苗的方式插植秧苗,这就要求播种均匀。
标准土块上的播种量,俗称为每盘的播种量,一般杂交稻每盘芽谷的播量为80~100g,常规粳稻的芽谷播量为120~150g。
插秧机每穴栽插的株数,也就是每个小秧块上的成苗数,一般要求杂交稻每平方厘米成苗1~1.5株,常规粳稻成苗1.5~3株,播种不均会造成漏插或每穴株数差距过大。
为了保证秧块能整体提起,要求秧苗根系发达,盘根力强,土壤不散裂,能整体装入苗箱。
同时根系发达也有利于秧苗地上、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因此,在育秧阶段要十分注重根系的培育。
二是对大田整地的要求。
高性能插秧机由于采用中小苗移栽,因而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
一般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麦草必须压旋至土中。
大田耕整后需视土质情况沉实,沙质土的沉实时间为1天左右,壤土一般要沉实2~3天,黏土沉实4天左右后插秧。
若整地沉淀达不到要
求,栽插后泥浆沉积将造成秧苗过深,影响分蘖,甚至减产。
第四节机插水稻的栽培管理特点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
但机插水稻的宽行浅栽,为低节位分蘖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其分蘖具有爆发性,分蘖期也较长,够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
针对上述特点可采取前稳、中控、后促的肥水管理措施,前期要稳定,保证早返青、早分蘖,分蘖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严格水层管理,促进大穗形成。
实践表明,针对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机插水稻的产量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过人工栽插的产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