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4课《二氧化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3. 学会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排放控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排放控制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和排放控制。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导管等),二氧化碳气体瓶。

学具:实验记录表,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学习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排放控制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排放控制: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短文,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和排放控制等方面;3. 进行一次家庭小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答案:1.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答案;2. 关于二氧化碳的短文;3. 家庭小实验的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研究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工业化应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4课《二氧化碳》。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化工原料、制冷剂等;4.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2. 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灭火、饮料制作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实验报告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习题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二氧化碳1.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 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用途:灭火、化工原料、制冷剂等;4. 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什么?(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3)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答案:(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4讲,主题为“二氧化碳”。

详细内容包括: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3. 二氧化碳的用途;4.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循环过程及用途;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循环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用途及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装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温室气体演示仪等;2.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习单、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温室效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讲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 例题讲解:讲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环保教育: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3. 二氧化碳的用途;4.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简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2)描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3)列举二氧化碳的用途,并说明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不易燃烧、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生物呼吸、燃烧、化学分解等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化工原料、制冷剂等。

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3一、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4. 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3.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石灰水、火柴、蜡烛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册上的题目,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提出灭火、化工、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分享给全班同学。

7.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8. 作业设计:六、作业设计2. 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4课《二氧化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第4节: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以及第5节: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石蕊试液等)、二氧化碳制备装置、PPT。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温室效应动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

2. 新课导入:讲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等)和化学性质(不助燃、与水反应碳酸等)。

3. 实践操作: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并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6. 环境影响:讲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并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助燃与水反应碳酸3.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4.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参照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3.4二氧化碳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情景设置:播放雪碧广告提问:雪碧中有哪些主要成分静心听取情景中的事实。

回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体现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提问:关于二氧化碳你的了解有多少?引入:为了更系统的掌握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进入今天的各种实验来验证它们,慢慢的揭开二氧化碳的神秘面纱。

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水,能溶于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引导]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压缩可以得到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将干冰分发给小组,放入软塑料瓶中。

提问:干冰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观察干冰的形态,感受干冰带来的“烟雾缭绕”的效果回答: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制造舞台效果……很多同学在此之前并未见过干冰的形态,现场观察带来新鲜感并且能够更好的感知干冰的制冷效果(-78℃),塑料瓶内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可为之后实验所用。

二、实验提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你是如何知道的?怎么设计实验证明。

演示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引导]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现象]下层蜡烛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其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学生思考,给出实验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完成学习材料。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学生可能的猜想:蜡烛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1、让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的合烧学生活动1: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盖紧瓶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1一、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备2. 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3.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环保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与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掌握二氧化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循环与环保。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与制备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二氧化碳循环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二氧化碳制备装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二氧化碳制备装置,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进行二氧化碳检测实验,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例题讲解(1)讲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等。

(2)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应用和危害。

(2)分析二氧化碳循环的过程,探讨其对环境的影响。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备2. 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3.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危害。

(3)分析二氧化碳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等。

(2)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饮料等;危害:温室效应、窒息等。

(3)二氧化碳循环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等;对环境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较好,但对二氧化碳循环及其环保意义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研究二氧化碳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探讨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4二氧化碳(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4二氧化碳(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二氧化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二氧化碳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工业中,作为碳酸饮料的添加剂,给饮料带来气泡和口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设计反思活动: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让他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评估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2.制定改进措施:
3.4二氧化碳(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4二氧化碳(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与作用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下册科学
9.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10.教学计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与作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使用二氧化碳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氧化碳的奥秘。

3.4二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4二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6)组织学生参加与环境、气候变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气候酷派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将围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进行讲解。例题的选择将覆盖不同的题型,如下所示:
例题1:选择题
题目:下列哪个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A.水
B.氢氧化钠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4.板书设计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后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后思考题和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技能。
板书设计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
-植物光合作用
-制作碳酸饮料
3.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3.4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准备: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250ml,蜡烛,铁片,塑料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试管,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欣赏动画《神探威威猫》师: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要求边看边思考,等下须回答我两个问题。

①动画里的猫大哥手中拿着什么物质?干冰是冰吗?那是什么物质?②小动物洛洛晕倒与二氧化碳有什么关系?师;①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是气态二氧化碳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变成的,虽然干冰外形很像冰,但它却不是冰,冰在常温常压下液化成液态的水,而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吸收热量直接升华,正因为如此,所以干冰在平时生活中常作为制冷剂,如冷冻食物,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等等。

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二氧化碳本身是没有毒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且浓度很低,仅仅占空气总体积的0.04%,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担当浓度升高,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请看表格。

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师:我们无时无刻都与二氧化碳打交道,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认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要从它的结构、性质和用途3个方面学起,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那么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师: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这样的结构决定二氧化碳什么样的性质呢?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请问刚刚这两个性质分别属于什么性质呢?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请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正立着放置?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

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论联系实验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及人身安全教育。

二、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性质推出的用途。

三、教学方法:以实验为主探索性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器材:仪器:塑料瓶、蜡烛、烧杯、火柴、导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品:二氧化碳、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雪碧。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

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寻找多种方案。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此节课的成功之处:1、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的开始,将雪碧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四个实验,实验的材料阶梯蜡烛、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

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2、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从深洞或古墓中取一瓶气体带入实验室研究?⑤如何进入长时间不开的地窖等。

2024年初中八年级浙教版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初中八年级浙教版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初中八年级浙教版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二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三节《二氧化碳》,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环保意义。

具体涉及教材第25页至第28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制备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二氧化碳制备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二氧化碳制备装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PPT。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温室效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碳酸等。

(3)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3. 例题讲解:(1)计算题: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产量。

(2)实验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4.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7页的练习题。

5.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检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6. 小组讨论:讨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4. 二氧化碳的作用与环保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2. 答案:(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碳酸。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检验方法。

3.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氧气、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和制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气体吗?它就是二氧化碳。

二、新课讲解1.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无味溶解性: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碳酸与石灰水反应:白色沉淀与碱反应:盐和水3.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锥形瓶、单孔塞、导管、集气瓶等。

b.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锥形瓶中。

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用单孔塞密封锥形瓶,连接导管。

e.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4.讲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三、实验演示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演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填空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利用______与______反应。

应用题:如何用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其性质?五、课堂小结2.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会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比如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个空的塑料瓶中,让学生观察塑料瓶是否会倒下,从而直观理解密度的概念。

2024年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检验方法。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检验方法。

2.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都有哪些成分吗?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课堂讲解1.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碳酸。

3.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4.讲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实验演示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演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课堂讨论1.提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参与光合作用,维持生态平衡等。

(六)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七)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及建议。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会通过一个互动实验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强调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时的注意事项,比如酸液不能过量,以免产生过多气体造成实验危险。

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化学反应。

3.4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4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4节二氧化碳(第2课时)【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⑤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科学思维: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

3.探究实践: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4.态度责任: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作出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二氧化碳的应用。

通过学习知道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所需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等,提升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用途,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情景展示2] 观察实验:在盛有大理石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和稀硫酸。

药品实验现象大理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大理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问题探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取的药品是什么?[思考交流][归纳提升] 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会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情景展示3] 酸碱灭火器。

[问题探究] 灭火器中产生二氧化碳有什么要求?[思考交流][归纳提升] 反应速度快,产生二氧化碳要快。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4讲《二氧化碳》。

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对环境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活动与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基本性质,理解二氧化碳制备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对环境影响。

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二氧化碳制备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二氧化碳现象,如汽水冒泡、灭火器使用等,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碳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二氧化碳性质,给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验活动(15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3. 二氧化碳制备方法4. 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制备二氧化碳实验方法有哪些?(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

答案:(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碳酸等。

(2)实验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引起温室效应,影响气候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基本性质与制备方法。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彩教案3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彩教案3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精彩教案3一、教学内容章节三:空气与呼吸1. 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性质2. 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循环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组成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理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循环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二氧化碳模型、PPT、实验器材(如石灰水、气球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二氧化碳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来源、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册上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结果讨论(5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来源2. 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分析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开展低碳生活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实验演示及结果讨论的实施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组成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检验方法。

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师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教师展示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和气态,让学生观察其物理状态。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教师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1)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5.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1)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检验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应用(1)教师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应用。

7.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8.作业布置(1)书写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四、板书设计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4章“二氧化碳”。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以及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器材。

学具:科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思考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的制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 课后作业:设计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二氧化碳的性质2. 二氧化碳的制法3. 二氧化碳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二氧化碳的性质。

2. 请简述二氧化碳的制法。

3. 请列举二氧化碳的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酸性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性质是教学的重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4章,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环保意义。

具体章节内容为:34.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34.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4.3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34.4二氧化碳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保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二氧化碳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实验报告单,黑色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a. 指导学生观察汽水瓶打开后冒出的气泡,思考这是哪种气体?b.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2. 新课内容:a. 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特征。

b.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 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

d. 讲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环保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4. 二氧化碳的应用及环保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关于二氧化碳你的了解有多少?引入:为了更系统的掌握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进入今天的各种实验来验证它们,慢慢的揭开二氧化碳的神秘面纱。

学生思考、回答:二
氧化碳是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大于水,
能溶于水。

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
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
更为突出。

[引导]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压缩可以得到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将干冰分发给小组,放入软塑料瓶中。

提问:干冰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观察干冰的形态,感
受干冰带来的“烟雾
缭绕”的效果
回答:干冰易升华吸
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制冷,制造舞台效
果……
很多同学在此之前并未见
过干冰的形态,现场观察
带来新鲜感并且能够更好
的感知干冰的制冷效果
(-78℃),塑料瓶内收集
到的二氧化碳可为之后实
验所用。

二、实验
提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你是如何知道的?怎么设计实验证明。

演示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
[引导]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现象]下层蜡烛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其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学生活动1: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
实验 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盖紧瓶盖。

振荡。

[现象]瓶子变扁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要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升高可通过加压的办法。

学生思考,给出
实验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完成学习材料。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
地学习知识,许多学
生都能够分析出原
因。

学生可能的猜想:蜡
烛会熄灭,而且是下
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
熄灭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并思考回答,解释
原因。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物
理性质),不能燃烧一
般情况下也不能支持
燃烧(化学性质)。

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1、让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
识点进行强调,让学生感
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
实验,推出结论。

培养学
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
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
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
所学知识。

蜡烛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
性并且会影响室内空气,
因此该实验由教师完成;
用之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完成第二个实验,现象直
观明显,增加课堂趣味性。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
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