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课《地球的内部》课件
![苏教版科学课《地球的内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a6e2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8.png)
实Hale Waihona Puke 与探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和探究。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
总结
研究地球内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课程,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和技能,还开拓了对地球的新认识。
苏教版科学课《地球的内 部》课件
欢迎来到苏教版科学课《地球的内部》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深处的奥 秘,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运动和磁场。
引言
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 地球深处的面纱,探索其奇妙之处。
地球的结构
地球包含着丰富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表层组成和特点,以 及深处的地幔和地核结构。
地球内部的物质
地球内部蕴藏着许多宝贵的物质。我们将探索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物质构成, 以及地核的物质特性。
地球内部的运动
地球的内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充满着各种运动。我们将探究热对流运动 和板块漂移,了解地球内部热量分布和地震活动。
地球内部的磁场
地球的磁场是一项神秘而又重要的现象。我们将探讨极光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以及地球磁场的形成和变化。
《地球的内部》(ppt)课件
![《地球的内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ef39e6ff00bed5b8f31d35.png)
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
地 壳: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
摇晃 钻孔 称重 切割
地 幔: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
地球 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探究的呢?
火山是地球的内部运动产生的。
熟鸡蛋
外核:(2200)千地米。壳
(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青藏高原)。
• 厚度:(2900)地千米幔。
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地表现核,它也能为人类带来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波通过坚硬的岩石传播速度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较慢.
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探究的呢?
钻孔
• 厚度:厚(3478)千米。
摇晃 钻孔 称重 切割
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切割
称重
距(地6)表千10米0,-最15薄0千处米不范到围(内5)温千度米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是摇地晃球钻内孔部运称动重的表切现割,它也能为人类带来地球内部的信息。
思地考幔::这地些壳方和法地能核用之在间研的究部地分球的内部构造上吗?为什么?
是摇地晃球钻内孔部运称动重的表切现割,它也能为人类带来地球内部的信息。
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 厚度:(2900)千米。
地 核:地球的中心部分
知道了地球表层是由岩石构成的。
思考:这些方法能用在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上吗?为什么?
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它也能为人类带来地球内部的信息。
• 组成:各种岩石。 • 组成:各种岩石。
三个黑色塑料杯里分别是不同的物品,
科学家们: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内部》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内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cbb332050876323012127d.png)
科学家还用哪些方科法探索地球内部 了呢?
科学家早就想利用钻孔探测地球的内 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 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 鸡蛋比作地球,就连蛋壳还没钻透呢!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 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
地震波特点: 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据此科学 家把地球的内部分成不同的圈层。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工具准备:
橡皮泥、小刀
制作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 2.制作前要考虑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 3.应先做好里面,再做外面
其实,地球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 探索,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之中,那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科学需要探索,需要大胆设想,但科 学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刻 苦学习,勤奋努力,人人都成为科学家!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
,厚度约2900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 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
组成,厚度约为350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 分。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 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
猜一猜
有三个罐子,里面分别装有小石头、沙 子、纸屑。在不打开罐子的盖的情况下, 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摇晃 钻孔 ……
科学家的研究首先,科学家们根据地球表面的一些 现象来收集地球内部的信息。 想一想,会根据哪些地球表面的现象呢? 如果你们是科学家,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1
地震
火山
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km: 地壳是非常薄的一层;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km; 外核的厚度约为2200千米; 内核的厚度约为1278千米; 地核的厚度约为3478千米。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地球的内部》ppt课件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地球的内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8993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e.png)
菊石化石
鱼龙复原图
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 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
两亿年前,地球大陆 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 ,现在则是相互分离 开来的。
1912 年 , 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 移学说,由于当时不能更好地解释漂 移的机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 对。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 的发展,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 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三个不同的圈层 (1)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 ; (3)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约为17 千米 约为3400 千米 约为2900千米
平均厚度 约多少?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 下运动,而最外层的地壳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起来 。地震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则在 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板块构造 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 ,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11.地球的内部
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 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 大,存在炙热的岩浆。
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 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 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 能量需要释放。
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____大__陆__漂__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根据发现的化石,你能推测出喜马拉 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吗?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18张)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PPT课件(初中科学)18张)](https://img.taocdn.com/s3/m/eb360c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1.png)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 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 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 方法与科技的进步,更有人 类对真理的追求,这是人类 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7)、在陆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 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 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
周代,就有“天 如斗笠、地如覆 盘”的盖天说
东汉时张衡的“浑天 说”,认为“天之包地, 犹壳之裹黄”。
中国人认为天是 圆的,地是方的, 提出“天圆地方” 说
(4)
4、思考与讨论:你还能列举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 1、草原上,从远处奔跑来的马群,先出现的是前面的马匹, 然后逐渐出现整个马群 2、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北半球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第一节
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
1、天狗食月这是真的吗?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 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2、为什么产生这种月亮呢?
3、月亮上的圆弧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一个球体
1、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天圆地方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是这样呢?5000千米 熔融状态
内地核
5000千米到 6371千米
固态
D A
D A
C 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0000
为什么地球仪做成正球体而不是椭球体
地球的标准形状应该是一个椭球体,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个梨形.地 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 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肉眼无 法察觉出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地球的内部 (共14张PPT) 湘科版(一起)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地球的内部 (共14张PPT) 湘科版(一起)](https://img.taocdn.com/s3/m/0ae830a38bd63186bcebbc96.png)
你们又准备怎样使用这个工具去探索了解地 球的内部?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书籍《地球探秘》
纪录片《地球探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科学
地球的内部
执 教: 沱江镇一小 蒋祁英
3.地球的内部
火山喷发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温度很高, 压力很大,而且有炽热的岩浆。
地震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压力很大。
地热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温度很高。
35千米 2900千米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 霍(huo)洛维契(qi)奇意外地发现, 地震波在传到地下35千米处有折 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
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 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地核 地幔
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 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 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地壳
后来,人们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 地壳、地幔( man)和地核三个部分。
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地质学家开始利用钻探技术,获取岩心、 岩屑、岩层中的流体(气体和液体),并通过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和在 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岩层中的各种地学信息。 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也 于2001年4月18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北侧开钻,2004年 12月21日14时16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钻进到 5000米深处。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
岩心(部分)
蛋壳
蛋白 蛋黄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方案
形状:
颜色:
地核薄)
小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
你们打算发明什么工具?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书籍《地球探秘》
纪录片《地球探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科学
地球的内部
执 教: 沱江镇一小 蒋祁英
3.地球的内部
火山喷发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温度很高, 压力很大,而且有炽热的岩浆。
地震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压力很大。
地热现象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温度很高。
35千米 2900千米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 霍(huo)洛维契(qi)奇意外地发现, 地震波在传到地下35千米处有折 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
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 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地核 地幔
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 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 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地壳
后来,人们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 地壳、地幔( man)和地核三个部分。
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地质学家开始利用钻探技术,获取岩心、 岩屑、岩层中的流体(气体和液体),并通过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和在 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岩层中的各种地学信息。 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也 于2001年4月18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北侧开钻,2004年 12月21日14时16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钻进到 5000米深处。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
岩心(部分)
蛋壳
蛋白 蛋黄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方案
形状:
颜色:
地核薄)
小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
你们打算发明什么工具?
《地球的内部构造》不平静的地球PPT课件4
![《地球的内部构造》不平静的地球PPT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470d4ad9f12d2af90342e6ce.png)
地壳
大陆地壳 大样地壳
2、地壳的化学组成
• 迄今为止,地壳中已发现的元素共有几十 种,但他它们的分布极不均匀。
• 美国人克拉克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最早提 出地壳中各类元素分布的百分含量表。
• 后来为了纪念他,国际上将各种元素在地 壳中分布的质量百分比成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克拉克值
氧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6.95
古登堡面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横波到达这 一界面消失,纵波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为 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在此界面发生明显的反射 与折射。为纪念最早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 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 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外核的地核的 界面。
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一、地壳 1、地壳的双层结构
钠 Na
2.78
硅 Si
27.88
钾K
2.58
铝 Al
8.13
镁 Mg
2.06
铁 Fe
5.17
钛 Ti
0.26
钙 Ca
3.65
氢H
0.14
各圈层主要特征
• 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在60-150km的深度 范围内降低最为明显,该带的物质可能 为熔融状态,整体呈塑性状态。超过 400km界线,波速又逐渐上升,该地震 波速降低的低速带为软流圈。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是如何划分的?
地震波
莫霍面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30-40km深度,纵波 在到达这一界面后,平均速度由6-7km/s突升 到8.1km/s,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这由前南 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首先发现,被 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为莫霍面。莫霍面以 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0地球的内部课件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0地球的内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1804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1.png)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十课
地球表面凸凹不平,有陆地也有大海,陆地上有 山地也有平原,并且知道了现在的陆地和海洋是 经过漫长的岁月,分裂和漂移而形成的,这种状 态,现在还在缓慢地发展变化着。
那么,地球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 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 蛋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地 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温 度大致在1000℃到2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融 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厚度约3480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外核物质 是液态的,温度高达2000---3000℃,内核的物质是固态的, 内核温度高达6000℃。
地壳是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 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是属于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壳 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 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 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 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 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壳主要由岩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是最薄的一层。 地核是最厚的一层。
地球表面凸凹不平,有陆地也有大海,陆地上有 山地也有平原,并且知道了现在的陆地和海洋是 经过漫长的岁月,分裂和漂移而形成的,这种状 态,现在还在缓慢地发展变化着。
那么,地球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 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 蛋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地 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温 度大致在1000℃到2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融 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厚度约3480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外核物质 是液态的,温度高达2000---3000℃,内核的物质是固态的, 内核温度高达6000℃。
地壳是固体外壳,由岩石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 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是属于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壳 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 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 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 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 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壳主要由岩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是最薄的一层。 地核是最厚的一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性 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莫 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 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900千米深处,是美国学家古 腾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用 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 个圈层。 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 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 的部分叫做地幔。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 迅先生 的才学 和人格 魅力所 折服,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谈谈 自己心 目中的 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 可以结 合课外 学习的 收获来 谈;可 以讲同 鲁迅有 关的人 和事, 也可以 说说读 鲁迅作 品的体 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 文章, 认识了 鲁迅这 位伟大 的文学 家、思 想家和 革命家 ,希望 同学们 能从他 的身上 汲取力 量,超 越自我 。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 句子方 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 多故事 ,这节 课我们 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 先生的 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 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 搜集此 类故事 ,与同 学们交 流。
鸡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蛋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高山地区 厚些,海洋地区薄些,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8千米(陆地部分平 均厚度约35千米)。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 在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
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 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厚
《地球的内部》PPT课件 《地球的内部》PPT课件
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 够达到14千米。
平均厚 度为17
千米
材料一: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 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它能使地球像一个 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 播速度较慢。 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 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 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
地球内部结构大体分为地壳、 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圈层的 厚度不同
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千米:
地壳是非常薄的一层;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 外核的厚度约为2200千米; 内核的厚度约为1278千米; 地核的厚度约为3478千米。
地球小知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如果说把整个地球比喻为一个
度约为350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地核占地球总 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 已。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注意事项: 1、注意制作时的先后顺序和厚度关系。 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小组合作时要注意分工。
作业:
同学们利用书籍和电脑 网络关注和了解地球内 部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