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热水采暖系统..
哈工大供热工程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1
二、系统型式
1.双管上供下回式 双管上供下回式
左侧ⅠⅡ立管 只适用于较低层数 的建筑,对高层建筑 易产生垂直失调 右侧ⅢⅣⅤ立管
为单管上供下回 式,详见图3-8
图3—6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1- 热水锅炉;2-循环水泵I;3-集气装置;4-膨胀水箱
3.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 3.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 单管上供下回式
垂直失调: 建筑物竖向房间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双管系统:各层作用压力不同导致,楼层越多失调 就会越严重。 单管系统:各层散热器表面温度不一致导致。
重力循环系统特点: 不需要外来动力,运行时无噪声,调 节方便,管理简单。由于作用压头小,所 需管径大,只宜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 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
3-2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垂直式系统、 垂直式系统、水平式系统 垂直系统: 垂直系统: 1.上供下回(单、双管) 上供下回( 双管) 上供下回 2.下供下回双管; 下供下回双管; 下供下回双管 3.中供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 4.下供上回系统; 下供上回系统; 下供上回系统 5.混合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
供回水管道都布置在房间 的中部。 的中部。适用于旧房改造 接层的建筑
混合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是由下供上回式(倒流式) 和上供下回式(顺流式)两组串联 组成的系统。高温水自下而上进入 第Ⅰ组系统,通过散热器放热后水 温降低,然后再引入第Ⅱ组系统, 放热后循环水温度再降低,然后返 回热源。 由于两组系统串联,系统的 压力损失大些。这种系统一般只宜 使用在连接于高温热水网路上的卫 生要求不高的民用建筑或生产厂房。
图3.1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 系统工作原理图 一散热器; 一热水锅炉; 1一散热器;2一热水锅炉;3一供水管路 回水管路; 4~回水管路;5一膨胀水箱
第三章暖通专业施工课件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
• 3、测线计量尺寸时经常涉及的名称 • (1)建筑长度:管道系统中两零件或设备中 心之间(轴)的尺寸。如两立管之间的中心距离。 • (2)安装长度:零件或设备之间管子的有效长度。 安装长度等于建筑长度扣去管子零件或接头装配 后占去的长度。 • (3)加工长度:管子所需实际 料尺寸。对于直 管段其加工长度就等于安装长度。 • L直加=L安 弯管L弯加=L安+煨弯加工所要求 的部分 • 法兰 :L法加=L安-垫片厚
• (5)干管过门时,必须安装过门管,局部过门管 设在≥400×400mm地沟内,对无检修要求的管道 (包括管外管道)当长度等于或小于20m时,宜 采用不通行地沟,净尺寸不宜小于600×600mm。 • (6)为了便于在系统运行时调节环路的压差,检 修放水时关断管路,在各环供热干管的起点和回 水干管的终点处,都应设调节,关断用阀门。对 于温度高于100℃的高温水系统宜用截止阀,低 于100℃时也可用闸阀,蒸汽系统宜用截止阀。 • (7)方形补偿器宜水平安装,并与管道坡度相同。 如须垂直安装,应有排气措施。
• 三、施工技术交底及施工程序 • (一)技术交底:施工开始时向施工队组进行全面的技 术交底,主要阐明本工程的技术要点,难点和质量要求, 交底时要作详细记录。 • (二)施工程序和基准 • 1、程序选择 • 第一种:先安散热器,再安干管、配立、支管 • 第二种:先安装干管、配立管,再挂散热器、配支管 • 第三种:散热器和干管同时安装,再配立支管 • 2、选择基准: • 不管采用哪种程序,道德要选择基准,基准选择正确,配 管才能准确,室内管道安装时所用的基准是水平线、水平 面和垂直线。 • 水平面:除可借助于土建结构,如地面标高、窗台标高外, 还要用钢卷和水平尺,要求高时用水平仪测定。 • 垂直线:一般用细线绳(或 )及 吊线。 • •
第三章 供暖系统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 • 1、按起始压力大小 •
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 • 2、按蒸汽干管布置的不同 •
上供式 中供式 下供式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1、散热器的布置 • (1)散热器设置在外墙窗口下最为合理。 • (2)楼梯间内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因此底层散热器所加热的
空气能自动上升,从而补偿上部的热损失。
• 2、散热器的安装 • (1)安装散热器时,有脚的散热器可直立在地上;无脚的散热器可 用专门的托架挂在墙上。 • (2)散热器的安装可分为明装、暗装。
散热器与附件
温度较高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以对流或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室内
空气,使空气加热升温,以达到供热的目的。 • 1、对散热器的要求 • 总体要求: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制 造工艺简单,材料消耗少,表面光滑,不积灰尘,易清扫,占地面积 小,安装方便,耐腐蚀,外形美观。
第三节 散热器与附件
自然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2、按系统循环动力分 机械循环系统——靠机械力进行循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二)自然循环系统 • 1、自然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膨胀水箱
散热器 供水管路 热水锅炉 回水管路
第一节 供暖系统概述
• 工作原理: • 在系统工作前,先将系统中充满冷水。当水在锅炉内 被加热后密度减小,同时受从散热器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 水的驱动,使热水沿供水干管上升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 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流回锅炉。
第三章 供暖系统
图: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b)单管顺流式 1.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5.散热 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 水管(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管);11.止回阀
•
在采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温度不符合设计 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通常称作系 统垂直失调。 • 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是由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 不同而出现的;而且楼层数越多,上下层的作用压力差值 越大,垂直失调就会越严重。 • 多层建筑为避免垂直失调,多采用单管系统。单管式系 统的特点在于热水流入立管后,依次流入各层散热器,水 温逐渐降低,即流入各散热器的热水流量是相等的而水温 不同。每一根立管与锅炉、供回水干管组成一个回路,同 一根立管上的各层散热器就不会存在垂直失调。 •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热水采暖方 式,已有约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应用。它装置简单, 运行时无噪声和不消耗电能。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管径 大,作用范围受到限制,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应用, 其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了解供暖系统作用、组成、分类和 水蒸气的定压生产过程 特点;掌握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
掌握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特点;了 系统概念建立 解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型式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了解供暖管道的安装程序;熟悉安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装规范 (GB50242—2002) 了解散热器与辅助设备构造、工作 相关标准图集 原理;熟悉其安装要求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 了解地板辐射供暖原理特点;熟悉 程》(JGJ142—2004, 其施工条件和安装要求 J365—2004) 了解燃气特性;熟悉燃气管道安装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要求 (GB50028—2006)
供热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PPT课件
7.简易快速法 a.改变总流量至120%
b.由近及远调节各支线 各用户 最近流量—— 较近流量—— 较远流量—— 最远流量——
问题:当阀门开最大仍无法满足流量,怎么办?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运行调节
1.供热系统已进行初调节,用户或散热器流量达到设计要求,
为何还要进行运行阶段的调节?
运行阶段 停运阶段
一般要求 新技术
技术管理
运行管理
新产品 节能管理
减排
节能改造
制度建设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
安全管理
运行管理
观看视频
质量管理 维修管理
服务质量:自查、检查、用户评价
03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初调节 运行调节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初调节
供热系统为何要进行调节?
用户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一致的水力失调现象。
因为:气温变化,热辐射、风速、风向等因素,房间耗热量不断变化。
调节目的:始终保持设计要求温度,避免热力失调和热能浪费。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运行调节的分类
按改变热流体 参数分 质调节 量调节
分阶段调节
按调节地点分 集中调节 局部调节 个体调节
间歇调节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运行调节的必要性
状态一:
<18
供热效果不能满足要求 状态二: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供暖系统。
供热系统概述
供热系统的形式
立管
机械循环热 水供热系统
I
3 II
4
III
IV
V
3
垂直式系统,按供、回水干管布置位置不同, 有下列几种型式: • 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 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 1 • 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 • 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热水供暖系统。
供热工程第3章
(三)散热器温控阀 1. 散热器温控阀 2. 直通式温控阀 3. 温控阀的安装 4. 温控阀在地热采暖中的应用
2020
演讲完毕 谢谢观看
第三节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一、分层式供暖系统 1. 采用换热器的分层式系统 2. 采用双水箱的分层式系统
二、双线式系统 1. 垂直双线式单管系统 2. 水平双线式系统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第四节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 布置和主要设备及附件
一、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 二、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附件 (一)膨胀水箱 (二)热水供暖系统的排空气设备 1.集气罐 立式、卧式 2.自动排气阀 3.冷风阀
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管道布置的 主要特点:
1. 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 的坡度。坡度值为0.5% ~1.0%;
2.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为1%; 3. 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其坡度 值为0.5% ~1.0%。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四、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单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4. 按热媒温度分: 低温水供暖系统(水温低于或等于100 ℃ )
高温水供暖系统(水温超过100 ℃ )
国别
美国 日本 德国 原苏联
某些国家的热水分类标准
低温水
中温 水
< 12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 ≤ 110 ℃ ≤ 115 ℃
120~176 ℃ 110~150 ℃
表3—1
高温水
>176 ℃ >150 ℃ >110 ℃ >115 ℃
供热工程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为热水供暖系统。 热水供暖系统可按下述方法分类: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第一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概述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是一种常见的供暖方式,通过将热水传输到室内,提供舒适的温暖环境。
它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中。
本文将对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二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部分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是热源,通常是一种燃烧设备,如锅炉或热水器。
燃烧设备利用燃气或其他燃料加热水。
然后,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部。
在室内,水会经过暖气片或者地暖系统进行散热,最终将房间内的温度提高到所需的水平。
第三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
首先,燃烧设备产生热能,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
然后,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不同的房间。
在房间内部,热水在散热设备中释放热量,使空气温暖起来。
最终,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
第四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优势相比其他供暖方式,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稳定的供暖效果。
由于热水通过管道传输,在不同的房间中可以均匀分布热量,使得室内温度更加一致。
其次,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如空调)相结合,提供全年舒适的室温环境。
此外,它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区控制,节约能源和费用。
第五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应用领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在住宅方面,许多家庭选择使用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来提供温暖的冬季环境。
此外,商业建筑、办公楼和酒店等场所也普遍采用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可以满足各种建筑物的供暖需求,并且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潜力。
第六节: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为了确保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检查和清洁燃烧设备,以确保热水的生产过程正常。
其次,要检查管道和暖气片或者地暖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没有漏水或其他问题。
此外,定期检查温控设备和系统调节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室内温度可以按照设定进行调节。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配给多组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自每个散热器直接
沿回水立管或水平回水管流回热源的系统。
第一节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假设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放热中心1( 散热 器)和一个加热中心2( 锅炉) ,用供水管3 和回水管4 把锅炉与散热器相连接,在 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5 ,用 它容纳水在受热后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2
p gh1 h g gh2 2 g
H2
gH2 2 g gH1 h g
H1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同理,当立管上串联几组散热器时,其循环作用压力的通 式可写成
P ghi ( i g ) gHi ( i i 1 )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特点:热水进入立管 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 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 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 立管上。每根立管(包 括立管上各组散热器) 与锅炉、供回水干管形 成一个循环环路,各立
管环路是并联关系。
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单管系统的作用压力 右图中散热器S1和S2 串联在立管上。该立管 循环环路的作用压力 为:
或:p gHi ( i i 1 )
i N
h1 ( 1 2 ) h2 ( 2 3 ) p g h3 ( 3 4 ) 3.2(977.81972.88) 9.81 6.2(972.88 968.32) 9.2(968.32 961.92) 1009 7 P a .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一、机械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号:GB 50019-2003◆发布日期:2003 年◆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发布单位:建设部◆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习-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和敷设形式
第三章 室内采暖工程安装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
分析:
这种系统是将垂直方向的散热 器按2~3层为一组,在每组内 采用双管系统,而组与组之间 采用单管连接。因此既可避免 楼层过多时双管系统产生的垂 直失调现象,又能克服单管系 统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的缺点。
第三章 室内采暖工程安装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
第三章 室内采暖工程安装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和敷设形式
一、采暖供热系统基本组成 采暖(热水及蒸汽采暖)系统由下列内容组成: ① 热源:锅炉(热水或蒸汽); ② 管道系统:供热及回水、蒸汽及冷凝水管道; ③ 散热设备:散热片(器),暖风机; ④ 辅助设备:膨胀水箱、集水(器)罐,冷凝水收集器,减
第三章 室内采暖工程安装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
④ 机械循环上分式单管系统:供热水干管敷设在整个系统的所 有散热器上,连接散热器的供水立管和回水立管为同一根主 管,靠水泵进行循环。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室内采暖工程安装
第一节 室内采暖系统的分类
分析:该系统供、回水系统分别敷设在系统的顶层(屋顶下 或吊顶内)和底层(地下室、地沟内或地面上),左侧为双 管系统,右侧为单管系统。
《供热工程》分章节习题集
《供热工程》习题集第1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1.什么是采暖设计热负荷?工程计算中通常考虑哪些热量?2.什么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分为哪两部分?3.匀质材料和非匀质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各怎样计算?4.什么是围护结构的最小热阻和经济热阻?怎样检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会结露?5.冷风渗透耗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是一回事吗?6.写出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说明各项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对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差要进行修正? 如何确定温差修正系数?7.为什么要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修正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意义如何。
8.高层建筑的热负荷计算有何特点? 说明高层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与低层建筑的有什么不同?分别说明热压作用,风压作用及综合作用原理图.9.什么是值班供暖温度?10.目前我国室外供暖计算温度确定的依据是什么?11。
围护结构中空气间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厚度。
12。
地面及地下室的传热系数如何确定。
13。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供暖设计热负荷有何特点,如何计算14. 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为什么。
15。
什么是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如何考虑体形系数的取值。
16 .试计算某建筑物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见图3 。
已知条件:建筑物位于天津市区; 室温要求维持16o C ;建筑物构造:外墙为370mm 砖墙(内抹灰20mm );地面—水泥(不保温);外门、窗- 单层玻璃,木制;屋顶- 带有望板和油毡的瓦屋面,其天花板的构造如图4 所示。
1- 防腐锯末,δ =0.18m λ = 0.11kcal/(m · h ·o C) ;2—木龙骨0。
05 × 0.05m ,λ =0.15 kcal/(m · h ·o C) ;3—板条抹灰δ =0。
02m λ = 0。
45kcal/(m · h ·o C)。
图3图4第2章供暖系统的散热设备1.散热设备有哪几种类型;辐射供暖的特点与分类.2. 散热器有哪些类型,对散热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
2.求单管系统各层立管的水温
根据式(3-10)
N
Qi
ti tg i Q (tg th)
由此可求出流出第三层散热器管路上的水温
℃ t3 tg
Q3 Q
(tg
th)
95
800 (9570) 2100
85.5
相应水的密度ρ3=968.32kg/m3 流出第二层散热器管路上的水温t2为:
i1
i1
N
则P ghi(i g)=g[h1(h g)h2(2 g)h3(3g)] i1
9.81[3.2(97.78196.192)3.0(97.28896.192)3.0(96.83296.192)]100.79pa
N
或P gHi(i i1)=g[H1 (h g)H2(2 g)H3(3g)] i1
2.系统的回水干管向锅炉方向要有向下坡度 (0.5~1.0%),因为这样可以方便空气排除和停止运 行时系统积水向锅炉内排空。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如图所示系统两台并联运行的散热器内的作用压力
可分别表示如下:∆P1=gh1(ρh- ρg ) pa(3-2)
∆P2=g(h1+h2)(ρh- ρg )
∑Q=Q1+ Q2 +…… +Q8 w (3-6)
②通过立管的水流量,按起所担负的全部热负荷 计算,可用下式确定:
AQ 3 .6 Q
Q
G LC (tg th)4 .1(8 tg 7 th)0 .8tg 6 th kg/h (3-7)
式中:∑Q~立管的总热负荷,w
C~水的热容量C=4.187kJ/kg·℃
根据式(3-2)和式(3-3)的计算方法,通过各层散热器循 环环路的作用压力,分别为:
第3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独立调节能力,不利于节能与自主用热。但其结构简 单,节约管材,仍可做为具有独立产权的民用建筑与 公共建筑供暖系统使用。 根据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 暖系统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1.确定合理的引入口位置.宜设在建筑物热负荷 对称分布的位置
2.布置干管时,先确定系统形式,系统应合理分 成若干支路,且尽量阻力易于平衡。
3.供暖系统管路布置与敷设应符合暖通设计规范 和施工安装技术规程上的要求.
单双混合式系统第三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当高层建筑面积较大或是成片的高层小区可靠考虑将高层建筑竖向按高度分区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二个或多个采暖分区分别由不同的采暖系统与设备供给各区域供暖参数可保持一致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热媒主要有三类: 热水、蒸汽与热风: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
g ——重力加速度,m/s2, 取9.81 m/s2;
h ——冷却中心至加热中心的垂直距离,m;
h ——回水密度,㎏/m3;
g ——供水密度,㎏/m3。
散热器用供水管和回水管与加热中心(锅炉) 相连;
系统最高点设一膨胀水箱用以容纳水在受热后因 膨胀所增加的体积,并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1.为避免系统内水汽化、吸入空气,系统需要保 持足够的压力。由于系统内热水都是连通在一 起的,只要把系统内某一点的压力恒定,则其 余点的压力也自然得以恒定。可以选定一个定 压点,定压装置由膨胀水箱兼任 。系统工作 时,维持膨胀水箱内的水位高度不变,则整个 系统的压力得到恒定 。
供热工程第三课热水供暖系统ppt课件
•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维护管理简单,不 需消耗电能。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管中 水流速度不大,所以管径就相对大一些, 作用范围也受到限制。自然循环热水供暖 系统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使用,作用 半径不宜超过50m。
1P4 68
2.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
1P0 67
一、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5
h1
ρg
3
2
h
1
4 ρh
h0
A
P左
P右
A
1P1 67
1.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作用压力
当水在锅炉内加热后,水的密度减小,上 升;在散热器内被冷却后,水的密度增加, 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整个系统的循环动 力即供回水的密度差。维持该系统循环流 动的压力称为自然作用压力。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的 大小取决于水温(水的密度)在循环环路 的变化。
10
(b)
3P5 73
立管
3
I
II
4
III
IV
V
3
1 2
3P6 73
上供下回式管道系统 • 对各系统布置进行比较 • 对各系统特点进行比较 • 对各系统优缺点进行比较
37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热水供暖系统
它有如下特点: • (1)在地下室布置供水干管,管路直接散热
给地下室,无效热损失小。 • (2)在施工中,每安装好一层散热器即可开
3P4 73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
i=0.5%~1%
8
2 单管顺流式系统的特点是:
❖立管中全部的水量顺次
4
流入各层散热器。顺流
5
华东理工大学-供热工程-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散热器之间管路的水温ti的计算:
为了计算单管系统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需要求出各个冷却中心之间管路中水的密 度ρi 为此,就首先要确定各散热器之间管 路的水温ti。
36
现仍以图3—5为例
37
设供、回水温度分别为tg、th。建筑物为八层(N=8),每层散热器 的散热量分别为Q1,Q2…….Q8,即立管的热负荷为:
1
1×10-5
0.101972
0.101972 17
二、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
•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双管和单 管两种型式。
• 图3—2(a)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右 侧图 3—2(b)为单管上供下回顺流式系统。
18
1.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 5.散热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 箱连接管,9.充水管(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道)。
3
•
4
• 3.按系统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 直式和水平式系统。
• 4。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供暖 系统和高温水供暖系统。
• 在各个国家,对于高温水与低温水的界 限,都有自己的规定,并不统一。某些国 家的热水分类标准,可见表3—1。
5
6
在我国,习惯认为:水温低于或等于 100℃的热水,称为低温水,水温超过100℃ 的热水,称为高温水。
20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作 用压力的计算
在如图3—3的双管系统中,由于供水同时在 上、下两层散热器内冷却,形成了两个并联环 路和两个冷却中心。它们的作用压力分别为:
ΔP1:通过底层散热器aS1b环路的作用压力,Pa;
ΔP1=gh1(ρh-ρg)
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上供下回式 图2-4按供、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上供上回式系统(如图b) 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 最上面。采暖干管不与地 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 地矛盾。但立管消耗管材 量增加,立管下面均要设 放水阀。主要用于设备和 工艺管道较多的、沿地面 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 车间。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6
附加作用压力
实质上水的温度和密度沿循环环路不断变化,它不 仅影响各层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同时也增大了循环 作用压力。由于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大,在确定实际循 环作用压力大小时,需考虑水在管路中冷却所产生的作 用压力。 在工程计算中,首先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先只考虑 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时产生的作用压力,然后再考虑在不 同情况下,由于管路散热,水温沿途变化,而加上一个 附加压力。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各层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相同。 (2)供水温度较单管高,散热器面积相应小。
(3)可进行局部调节。
(4)垂直失调严重,机械循环系统也是如此。 双管系统垂直失调的原因是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 力不同。而且楼层数越多,垂直失调越严重,所以双管 系统不宜用在超过4层的系统中。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c)下供下回式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4)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 统最下面,回水干管在系统最上面。 如供水干管在一层地面明设时其热量 可加以利用,因而无效热损失小,与 上供下回式相比,底层散热器平均温 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 有利于解决某些建筑物中一层散热器 面积过大,难于布置的问题。立管中 水流方向与空气浮升方向一致,在四 种系统型式中最有利于排气。当热媒 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 回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 化。
2、重力循环单管系统 循环作用压力
p ghi i g gHi i i 1
n n i 1 i 1
ρi:流出第i组散热器的水的密度 结论:每一根立管只有一个重力循环 作用压力,而且即使最低层散热器低 于锅炉中心,也可能使水循环流动。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pzh p p f
⊿pf ——水在循环环路管道中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与系
统供水管路的布置状况、楼层高度、所计算的散热器与锅炉 之间的水平距离等因素有关),见附录3-2。jiyhu 例题3-1,P71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1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4)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 按各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可将采暖系统划分为同程式系 统与异程式系统(图2-9)。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相同 的系统,即各环路管路总长度基本相等的系统称同程式系 统(如图a)。 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不同的系统为异程 式系统(如图b)。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 1-热水锅炉;2-散热器;3-膨胀水箱;4-供水管;5-回水管;6-集气罐;7-循环水泵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排气方式不同。机械循环系统中水流速度较大,一般 都超过水中分离出的空气泡的浮升速度,易将空气泡带入 立管引起气塞。所以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水平敷设的 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坡度宜采用0.003, 不得小于0.002。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 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集中到集气罐处排 除。
双管系统
第 1节
传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P 右 g(h 0 h hh h1g )
P 左 g(h 0 h hg h1g )
P P 右 -P 左 gh(h g )
循环作用压力△P
图1-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2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型式
(1)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分类 采暖工程中,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不同,热 水采暖系统可分为图2-4所示的上供下回式、上供上 回式、下供下回式和下供上回式。另外,还有中供式 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上供下回式系统(如图a) 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 统最上面和最下面,布置管 道方便,排气顺畅。是用得 最多的系统型式。
图2-4按供、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下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 均位于系统最下面。与上供下回式 相比,a,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 减轻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垂直失 调(沿垂直方向各房间的室内温度偏 离设计工况称为垂直失调) 。b,上层 散热器环路重力作用压头大,但管 路亦长,阻力损失大,有利于水力 平衡。c,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 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d,底层 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 两根干管.e,要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 阀或设空气管排除空气。
图2-5 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1-中部供水管;2-上部供水管;3-散热器;4-回 水干管;5-集气罐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分类 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如图 2-6)。垂直式采暖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 统(如图a);水平式采暖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 的系统(如图b)。
(△P2﹥△P1)
△Pi=gHi(ρh-ρg)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双管系统特点: • 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差不同,将形成上 层作用压力大,下层作用压力小的现象。如选用不 同管径仍不能使各层阻力损失达到平衡,由于流量 分配不均,必然要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 • 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 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 称为系统“垂直失调”。
(5)不论采用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自然循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胀水 箱应设置在系统供水总立管顶部(距供水干管顶标高 300~500mm处)。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5 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1.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上层: △P2=g(h1+h2)(ρh-ρg) 下层: △P1=gh1(ρh-ρg) △P=△P2-△P1=gh2(ρh-ρg)
管径就相对大一些,作用范围也受到限制。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4 设计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2)通常宜采用上供下回式,锅炉位置应尽可能降低,以 增大系统的作用压力。
(3)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流向。 其反向坡度为0.5%~1.0%。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 取1.0%。 (4)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
图2-6 垂直式与水平式采暖系统 (a)垂直式;(b)水平式 1-供水干管;2-回水干管;3-水平式系统供水立管;4-水平式系统回水立管; 5-供水立管;6-回水立管;7-水平支路管道;8-散热器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水平式供暖系统特点: 水平式系统可用于公用建筑楼堂馆所等建筑物。用于住宅时便于设计 成分户热计量的系统。 a,该系统大直径的干管少,穿楼板的管道少,有利加快施工进度。 b,室内无立管,比较美观。 c,设有膨胀水箱时,水箱的标高可以降低。 d,便于分层控制和调节。 e,用于公用建筑如水平管线过长时容易因胀缩引起漏水。为此要在散 热器两侧设乙字弯,每隔几组散热器加乙字弯管补偿器或方形补偿器, 水平顺流式系统中串联散热器组数不宜太多。可在散热器上设放气阀 或多组散热器用串联空气管来排气。如图2-7所示。
图2-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系统中设置了循 环水泵、膨胀水箱、集气罐和散热器等设备。现比较机械 循环系统与自然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循环动力不同。机械循环系统靠水泵提供动力,强制 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循环水泵一般设在锅炉入口前的回 水干管上,该处水温最低,可避免水泵出现气蚀现象。 (2)膨胀水箱的连接点和作用不同。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 箱设置在系统的最高处,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 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 而增加的体积外,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保证采暖系统 压力稳定。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 按连接相关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 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如图2-8)。单管系统是 用一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依次串联起来的系统, 双管系统是用两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相互并联起 来的系统。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8 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的基本组合体 (a)垂直单管;(b)垂直双管;(c)水平单管;(d)水平双管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2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基本型式
图1-2中(a)、(b)是自然循环热 水采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型式。上 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 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 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2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b)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l-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 供水支管;5-散热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水管(接上 水管);l0-泄水管(接下水道);ll-止回阀
供热工程
GONG RE GONG CHENG
第三章 热水采暖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王艳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采供暖系统。 民用建筑多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分类
自然(重力) 循环系统
按循环 动力分
按管道敷 设方式分
垂直系统
水平系统
机械循环系统
单管系统
按供、回 水方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