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A版必修2导学案 两点间的距离

合集下载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

A
)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和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 式的进一步推广,反之,它可以适用于平面和数轴上两点 间的距离的求解.设P(x1,y1,z1),P2(x2,y2,z2),则 |P1P1|= x2-x12+y2-y12+z2-z12 ,当P1,P2两点落在 了坐标平面内或与坐标平面平行的平面内时,此公式可转 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当两点落在坐 标轴上时,则公式转化为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练在 xOy 平面内的直线 x+y=1 上确定
一点 M,使它到点 N(6,5,1)的距离最小.
6 1.点 A(1,1,2)与点 B(0,-1,3)间的距离为__
2.若 A(4,-7,1),B(6,2,z),|AB|=11,
-5或7 则 z=________.
3.点 P(1,2,2)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 设它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Q,则 PQ 的长为( A.2 5 C.3 2 B. 5 2 D. 2 3
2 2 2
例1 求证:以 A(10,-1,6),B(4,1,9),C(2,4,3)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练在 z 轴上求一点 M,使点 M 到点
A(1,0,2)与点 B(1,-3,1)的距离相等.
例2
在 yOz 平面上求与三个已知点 A(3,1,2),
B(4,-2,-2),C(0,5,1)等距离的点的坐标.
M( x1 , y1 , 0), N( x 2 , y 2 , 0)
O P1
x
2
y
N M
2
MN
( x1 x2 ) ( y1 y2 )
思考2:点P1、P2的距离如何计算? z P2 P1 A O y N x M

高中数学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0,1,1),D1(0,0,1).∴
E(0, 0, 1), F(1 , 1 , 0),G(1,1, 1)
2 22
2
规律技巧:点的空间坐标为该点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在这个坐
标轴上的坐标.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各棱长均为a,底面 为正方形,PO⊥底面ABCD,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 坐标.
2.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 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___(_x_,y_,z_)___,其中x叫做点M的___横__坐__标___,y叫做点M的 ___纵__坐__标___,z叫做点M的___竖__坐__标___.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
题型三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例3:已知A(1,2,-1),B(2,0,2),在xOz平面内的点M到A与B等距
离,求M点的轨迹. 分析:在xOz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y=0,因此点M(x,0,z),代
入两点间距离公式化简得解.
解:设M(x,0,z)为所求轨迹上任一点,则有
(x 1)2 (2)2 (z 1)2 (x 2)2 02 (z 2)2
A.1
B.2
C.3
D.4
解析:①错,②,③,④正确.因此应选C.
答案:C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2,1,-4)
B.(-2,-1,-4)
C.(2,-1,4)
D.(2,1,-4)
解析:点(x,y,z)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y,-z).
所以(-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1,-4).
整理,得x+3z-1=0. ∴M点的轨迹是xOz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3z-1=0. 规律技巧:动点M的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知识导图学法指导1.结合长方体、正棱锥等常见几何体,把握建系的方法,并能写出空间中的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2.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熟记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体会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的步骤.高考导航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很少单独命题,一般是在解答题中应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求解,分值为2~3分.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或确定点的坐标,是常考知识点,常与后面将要学习的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分值为4~6分.知识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1.空间直角坐标系(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①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定点O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x 轴、y轴、z轴,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②相关概念: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yOz平面、zOx平面.(2)右手直角坐标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2.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作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作点M的横坐标,y叫作点M的纵坐标,z叫作点M的竖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1)x 轴与y 轴成135 °(或45 °),x 轴与z 轴成135 °(或45 °).(2)y 轴垂直于z 轴,y 轴和z 轴的单位长相等,x 轴上的单位长则等于y 轴单位长的12.知识点二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P (x ,y ,z )与原点之间的距离|OP |=x 2+y 2+z 2; 2.空间中任意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 |P 1P 2|=x 2-x 12+y 2-y 12+z 2-z 12.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类比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只是增加了对应的竖坐标的运算.2.空间中点坐标公式:设A(x 1,y 1,z 1),B(x 2,y 2,z 2),则AB 中点P(x 1+x 22,y 1+y 22,z 1+z 22).[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是(0,b ,c )的形式.( )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xOz 平面内的点的坐标一定是(a,0,c )的形式.( )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1,3,2)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1,3,2).( ) 答案:(1)× (2)√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中位于yOz 平面内的是( ) A .(3,2,1) B .(2,0,0) C .(5,0,2) D .(0,-1,-3)解析:位于yOz 平面内的点,其x 坐标为0,其余坐标任意,故(0,-1,-3)在yOz 平面内.答案:D3.点(2,0,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 A .y 轴上 B .xOy 平面上 C .zOx 平面上 D .第一象限内解析:点(2,0,3)的纵坐标为0,所以该点在zOx 平面上. 答案:C4.若已知点A(1,1,1),B(-3,-3,-3),则线段AB的长为( )A.4 3 B.2 3C.4 2 D.3 2解析:|AB|=-3-2+-3-2+-3-2=4 3.答案:A类型一空间中点的坐标的确定例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3,|AB|=5,|AA1|=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此长方体各顶点的坐标.【解析】如图,以DA所在直线为x轴,以DC所在直线为y轴,以DD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因为长方体的棱长|AD|=|BC|=3,|DC|=|AB|=5,|DD1|=|AA1|=4,显然D(0,0,0),A在x轴上,所以A(3,0,0);C在y轴上,所以C(0,5,0);D1在z轴上,所以D1(0,0,4);B在xOy平面内,所以B(3,5,0);A1在xOz平面内,所以A1(3,0,4);C1在yOz平面内,所以C1(0,5,4).由B1在xOy平面内的射影为B(3,5,0),所以B1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5,因为B1在z轴上的射影为D1(0,0,4),所以B1的竖坐标为4,所以B1(3,5,4).(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利用线段长度结合符号写出各点坐标.要注意与坐标轴正向相反的坐标为负.方法归纳(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如何建系才能使点的坐标简单、便于计算,一般是要使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2)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一般取相邻的三条棱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求某些与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即将坐标转化为与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同时要注意坐标的符号,这也是求空间点的坐标的关键.跟踪训练1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所有的棱长都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解析: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O 和A 1C 1的中点O 1,连接BO ,OO 1,可得BO ⊥AC ,OO 1⊥AC ,OO 1⊥BO ,分别以OB ,OC ,OO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棱柱各棱长均为1,∴OA =OC =O 1C 1=O 1A 1=12,OB =32,∵点A ,B ,C 均在坐标轴上,∴A ⎝ ⎛⎭⎪⎫0,-12,0,B ⎝ ⎛⎭⎪⎫32,0,0,C ⎝ ⎛⎭⎪⎫0,12,0.∵点A 1,C 1在yOz 平面内,∴A 1⎝ ⎛⎭⎪⎫0,-12,1,C 1⎝ ⎛⎭⎪⎫0,12,1. ∵点B 1在xOy 平面内的射影为点B ,且BB 1=1, ∴B 1⎝ ⎛⎭⎪⎫32,0,1,∴各点的坐标分别为A ⎝ ⎛⎭⎪⎫0,-12,0,B ⎝ ⎛⎭⎪⎫32,0,0,C ⎝⎛⎭⎪⎫0,12,0,A 1⎝⎛⎭⎪⎫0,-12,1,B 1⎝ ⎛⎭⎪⎫32,0,1,C 1⎝ ⎛⎭⎪⎫0,1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有关线段的长,再写出各点的坐标. 类型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对称点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4)关于x 轴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________;关于xOy 平面对称的点P 2的坐标是________;关于点A (1,0,2)对称的点P 3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点P 关于x 轴对称后,它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和竖坐标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1的坐标为(-2,-1,-4).点P 关于xOy 平面对称后,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P 2的坐标为(-2,1,-4).设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 3(x ,y ,z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2+x2=1,1+y2=0,4+z 2=2,解得⎩⎪⎨⎪⎧x =4,y =-1,z =0.故点P 关于点A (1,0,2)对称的点P 3的坐标为(4,-1,0).【答案】 (-2,-1,-4) (-2,1,-4) (4,-1,0)利用对称规律解决关于坐标轴、坐标平面的对称问题,利用中点坐标公式解决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方法归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P(x,y,z),则有:①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1(-x,-y,-z)②点P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是P2(x,-y,-z)③点P关于纵轴(y轴)的对称点是P3(-x,y,-z)④点P关于竖轴(z轴)的对称点是P4(-x,-y,z)⑤点P关于xOy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5(x,y,-z)⑥点P关于y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6(-x,y,z)⑦点P关于xOz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是P7(x,-y,z).跟踪训练2 已知M(2,1,3),求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M1,M关于xOy平面对称的点M2,M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M3,M4.解析:由于点M与M1关于原点对称,所以M1(-2,-1,-3);点M与M2关于xOy平面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M2(2,1,-3);M与M3关于x 轴对称,则M3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和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M3(2,-1,-3),同理M4(-2,1,-3).方法归纳求对称点的坐标问题一般依据“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其余均改变”来解决.如关于横轴(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竖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要特别注意:点关于点的对称要用中点坐标公式解决.类型三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例3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为BD′的中点,点N在A′C′上,且|A′N|=3|NC′|,试求|MN|的长.【解析】由题意应先建立坐标系,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正方体棱长为a,所以B(a,a,0),A′(a,0,a),C′(0,a,a),D′(0,0,a).由于M为BD′的中点,取A′C′的中点O′,所以M ⎝ ⎛⎭⎪⎫a 2,a 2,a 2,O ′⎝ ⎛⎭⎪⎫a 2,a2,a . 因为|A ′N |=3|NC ′|,所以N 为A ′C ′的四等分点,从而N 为O ′C ′的中点,故N ⎝ ⎛⎭⎪⎫a 4,34a ,a .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MN |=⎝ ⎛⎭⎪⎫a 2-a 42+⎝ ⎛⎭⎪⎫a 2-3a 42+⎝ ⎛⎭⎪⎫a 2-a 2=64a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先确定相关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方法归纳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使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应用公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确定两点的坐标.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视具体题目而定,一般说来,要转化到平面中求解,有时也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确定.跟踪训练3 求A (0,1,3),B (2,0,1)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AB |=-2+-2+-2=3.解答本题可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基础巩固](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点M (0,3,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 A .x 轴上 B .y 轴上 C .z 轴上 D .xOz 平面上解析:因为点M (0,3,0)的横坐标、竖坐标均为0,纵坐标不为0,所以点M 在y 轴上. 答案:B2.点P (1,4,-3)与点Q (3,-2,5)的中点坐标是( ) A .(4,2,2) B .(2,-1,2) C .(2,1,1) D .(4,-1,2)解析:设点P 与点Q 的中点坐标为(x ,y ,z ),则x =1+32=2,y =4-22=1,z =-3+52=1.答案:C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1,2,3),过P作平面yOz的垂线PQ,则垂足Q的坐标为( )A.(0,2,0) B.(0,2,3)C.(1,0,3) D.(1,2,0)解析: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知,yOz平面上点Q的x坐标为0,y坐标、z坐标与点P的y坐标2,z坐标3分别相等,∴Q(0,2,3).答案:B4.已知M(4,3,-1),记M到x轴的距离为a,M到y轴的距离为b,M到z轴的距离为c,则( )A.a>b>c B.c>b>aC.c>a>b D.b>c>a解析:借助长方体来思考,a、b、c分别是三条面对角线的长度.∴a=10,b=17,c=5.答案:B5.已知A点坐标为(1,1,1),B(3,3,3),点P在x轴上,且|PA|=|PB|,则P点坐标为( )A.(0,0,6) B.(6,0,1)C.(6,0,0) D.(0,6,0)解析:设P(x,0,0),|PA|=x-2+1+1,|PB|=x-2+9+9,由|PA|=|PB|,得x=6.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6.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1(a,0,c),C(0,b,0),则点B1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题中图可知,点B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与点A1的横坐标和竖坐标相同,点B1的纵坐标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所以点B1的坐标为(a,b,c).答案:(a,b,c)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4,-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互为相反数,故点(4,-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4,1,-2).答案:(-4,1,-2)8.点P (-1,2,0)与点Q (2,-1,0)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P (-1,2,0),Q (2,-1,0), ∴|PQ |=-1-2+[2--2+02=3 2.答案:3 2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4,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求|MN |.解析:如右图,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1(0,4,4),A 1(0,0,4),B 1(4,0,4),因为M 为BC 1的中点,N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由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中点坐标公式得M (4+02,0+42,0+42),N (0+42,0+02,4+42),即M (2,2,2),N (2,0,4).所以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 2.10.已知点P (2,3,-1),求:(1)点P 关于各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2)点P 关于各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3)点P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1)设点P 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为P ′,则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与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相同,点P ′的竖坐标与点P 的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Oy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3,1).同理,点P 关于yOz ,xOz 坐标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2,3,-1),(2,-3,-1).(2)设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 ,则点Q 的横坐标与点P 的横坐标相同,点Q 的纵坐标、竖坐标与点P 的纵坐标、竖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为(2,-3,1).同理,点P 关于y 轴,z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2,3,1),(-2,-3,-1). (3)点P (2,3,-1)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1).[能力提升](20分钟,40分)1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是(4,7,6),则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xOz 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 )A .(4,0,6)B .(-4,7,-6)C .(-4,0,-6)D .(-4,7,0)解析: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是M ′(-4,7,-6),点M ′在xOz 平面上的射影的坐标为(-4,0,-6).答案:C12.已知点P ⎝ ⎛⎭⎪⎫32,52,z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其中A (3,5,-7),B (-2,4,3),则z =________.解析:由中点坐标公式,得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 ⎛⎭⎪⎫12,92,-2.又点P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为3,所以⎝ ⎛⎭⎪⎫32-122+⎝ ⎛⎭⎪⎫52-922+[z --2=3,解得z =0或z =-4. 答案:0或-413.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平面,顶点A (-2,-3,-1),求其他七个顶点的坐标.解析:由题意,得点B 与点A 关于xOz 平面对称, 故点B 的坐标为(-2,3,-1);点D 与点A 关于yOz 平面对称,故点D 的坐标为(2,-3,-1); 点C 与点A 关于z 轴对称,故点C 的坐标为(2,3,-1); 由于点A 1,B 1,C 1,D 1分别与点A ,B ,C ,D 关于xOy 平面对称,故点A 1,B 1,C 1,D 1的坐标分别为A 1(-2,-3,1),B 1(-2,3,1),C 1(2,3,1),D 1(2,-3,1).14.已知点M (3,2,1),N (1,0,5),求: (1)线段MN 的长度;(2)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 (x ,y ,z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析:(1)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MN |=-2+-2+-2=26,所以线段MN 的长度为2 6.(2)因为点P (x ,y ,z )到M ,N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x -2+y -2+z -2=x -2+y -2+z -2,化简得x +y -2z +3=0,因此,到M,N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x+y-2z+3=0.。

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教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设计说明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数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1课时进行学习,现在就来说一说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解析几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其中以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线线位置关系为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解决其它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而且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推导过程也为将来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基础。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认真设计这一节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曲线与方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三)重难点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公式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要把握住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本质是利用几何图形建立代数关系。

由于学生难以想到用构造辅助线的方式解决公式的推导问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公式的推导”,关键是“怎样自然地想到利用坐标系中的x轴或y轴构造Rt△,从而推出公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点点距离、线线位置关系,初步掌握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学习了函数、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等相关知识,这就为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探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了铺垫。

在能力上高二的学生心思、思维日渐成熟,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及运算的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在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加以调动。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高中数学《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高中数学《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高一数学《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22. 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推导,并能利用公式求空间中两点的距离.145146,找出疑惑之处)1. 平面两点的距离公式?2.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任意一点M 都可用对应一个实数x 表示,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任意一点M 都可用对应一对有序实数),(y x 表示.那么假设我们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时,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是否可用对应的有序实数组()z y x ,,表示出来呢?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为方便求点的坐标通常怎样选择坐标轴和坐标原点?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1.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如何建立呢?2.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后,空间中任意一点M 如何用坐标表示呢?33. 3.空间中任意一点1111(,,)P x y z 与点222(,,)P x y z之间的距离公式22122122121)()()(z z y y x x P P -+-+-=.注意:⑴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同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形式上类似;⑵公式中1212,,,x x y y12,z z 可交换位置;⑶公式的证明充分应用矩形对角线长.探究:⑴点(,,)M x y z 与坐标原点(0,0,0)o 的距离?⑵如果OP 是定长r,那么2222x y z r ++=表示什么图形?※ 典型例题例1 求点P 1(1, 0, -1)与P 2(4, 3, -1)之间的距离变式:求点(0,0,0)(5,2,2)A B -到之间的距离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的顶点分别是15(1,2,3),(2,2,3),(,,3)22A B C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动手试试练1. 在z 轴上,求与两点(4,1,7)A -和(3,5,2)B -等距离的点.练2. 试在xoy 平面上求一点,使它到(1,1,5)A -,(3,4,4)B 和(4,6,1)C 各点的距离相等.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比较整齐的形式,要掌握这种形式特点,另外两个点的相对应的坐标之间是相减而不是相加.2.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与之类似的是,在三维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以定点为球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球.※ 知识拓展1.空间坐标系的建立,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求法.2.平面上1122(,),(,)P x y Q x y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3.平面上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222x y r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空间两点(3,2,5),(6,0,1)A B --之间的距离( ).A .6B .7C .8D .92.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0(4,1,2)P ,则点P 为( ).A .(9,0,0)B .(1,0,0)-C .(9,0,0)(1,0,0)-D .都不是3.设点B 是点(2,3,5)A -关于xoy 面的对称点,则AB =( ).A .10B D .384.已知(3,5,7A -和点(2,4,3B -,则线段AB 在坐标平面yoz 上的射影长度为 .5.已知ABC ∆的三点分别为(3,1,2),(4,2,2)A B --, (0,5,1)C 则BC 边上的中线长为 .1.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1,2,3),(7,10,3)A B 和(1,3,1)C -.试证明A 角为钝角.2. 在河的一侧有一塔5CD m =,河宽3BC m =,另侧有点A ,4AB m =,求点A 与塔顶D 的距离.。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4章圆的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4章圆的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正解] 取 AC 的中点 O 和 A1C1 的中点 O1,连接 BO、OO1,可得 BO⊥AC,分 别以 OB、OC、OO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棱柱 各棱长均为 1,∴OA=OC=O1C1=O1A1=12,OB= 23,∵A、B、C 均在坐标轴上,
∴A(0,-12,0)、B( 23,0,0)、C(0,12,0), 点 A1 与 C1 在 yOz 平面内,A1(0,-12,1)、C1(0,12, 1),点 B1 在 xOy 面内投影为 B,且 BB1=1.B1( 23,0,1), ∴各点的坐标为 A(0,-12,0)、B( 23,0,0)、C(0,12, 0)、A1(0,-12,1)、B1( 23,0,1)、C1(0,12,1).
2.坐标 如右图所示,设点 M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定点,过点 M 分别作垂直于 x 轴、y 轴和 z 轴的___平__面___,依次交 x 轴、y 轴和 z 轴于点 P、 Q 和 R.设点 P、Q 和 R 在 x 轴,y 轴和 z 轴上的坐标分别是 x、y 和 z,那么点 M 就和有序实数组(x,y,z)是_一__一__对__应_ 的关系,有序实数组_(x_,__y_,__z_)叫做点 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 系中的坐标,记作M__(x_,__y_,__z_)___,其中 x 叫做点 M 的 _横__坐__标___,y 叫做点 M 的_纵__坐__标___,z 叫做点 M 的_竖__坐__标___.
1.下列点在x轴上的是( C ) A.(0.1,0.2,0.3)
B.(0,0,0.001)
C.(5,0,0)
D.(0,0.01,0)
[解析]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和竖坐标为0,故选C.
2 . 在 空 间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点 M( - 1,2 , - 4) 关 于 x 轴 的 对 称 点 的 坐 标 是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考纲要求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2)利用右手直角坐标系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3)会求空间一点的坐标.(4)掌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过程与方法:用类比的思想研究空间直角坐标系,进一步将空间的位置转化为坐标表示。

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恰当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会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点距离;难点:能够恰当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34-137完成下面问题并填空知识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表示【提出问题】(1)如图数轴上A点、B点。

、点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3)下图是一个房间的示意图,我们如何表示板凳与气球的位置?、两点的位置?问题1:上述(1)中如何确定A B、两点的位置?问题2:上述(2)中如何确定P Q问题3:对于上述(3)中,空间中如何表示板凳和气球的位置?【导入新知】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⑴空间直角坐标系:从空间某一点引三条两两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这样就建立了O xyz⑵相关概念:叫做坐标原点,叫做坐标轴。

通过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平面、平面、平面。

2.右手直角坐标在空间直角坐标中,让右手拇指指向的正方向,食指指向的正方向,如果中值指向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3.空间一点的坐标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其中叫点的M横坐标,叫点M的纵坐标,叫点M的竖坐标。

知识点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提出问题】⑴已知数轴上A 点的坐标2,B 点的坐标-2⑵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 m n a ,b .问题1:如何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2:如何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Q 两点间的距离?问题3:若在空间中已知11112222(,,),(,,)P x y z P x y z ,如何求12PP ?【导入新知】1. 点(,,)P x y z 到坐标原点(0,0,0)O 的距离OP = .2. 任意两点11112222(,,),(,,)P x y z P x y z 间的距离12PP = .三、考点突破例 1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棱1,B C C C 上的点, 2CF AB CE ==,1:1AB AD AA =::2:4.。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全部课件:3.3.3点到直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全部课件:3.3.3点到直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y
P (x0,y0) y=y1
Q (x0,y1)
y
(x1,y0)
Q
P(x0,y0) x x=x1
o
x
o
PQ = y 0 - y 1
Page 3
PQ = xΒιβλιοθήκη 0 - x 1练习15
(1)点P(-1,2)到直线3x=2的距离是______. 3
4
(2)点P(-1,2)到直线3y=2的距离是______. 3
§3.3. 3
点到直线的距离
Page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指从点P到直线l 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垂足. y
P
l
Q
o x
思考:已知点P0(x0,y0)和直线l:Ax+By+C=0, 怎
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
Page 2
当A=0或B=0时,直线方程为y=y1或x=x1的 形式.
的距离公式是
d =
Ax
0
+ By A
2
0
+ C
2
+ B
当A=0或B=0时,公式仍然成立.
2.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d = C1 - C A
Page 12
2 2
2
+ B
练习4
1.点A(a,6)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4,求a的值. 2.求过点A(-1,2),且与原点的距离等于 的直线方程 .
2.两平行线3x-2y-1=0和6x-4y+2=0的距离是____. 13
2 13

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2. 一般地,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 l1 : Ax By C1 0 , l1 : Ax By C2 0 ( C1 C2 ) 之间的距离为
| C1 C 2 | A2 B 2

说明:公式成立的前提需把直线 l 方程写成一般式.
【课堂研讨】
例 1.用两种方法求两条平行直线 2 x 3 y 4 0 与 2 x 3 y 9 0 之间的距离.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课题:2.1.5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检测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学习小组
【课堂检测】 1.直线 3x 4 y 7 0 与直线 6 x 8 y 3 0 之间的距离是 2.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 P( x, y) 到 x 轴, y 轴及直线 x y 2 0 的距离
例 4.已知两直线 l1 : 3x 4 y 7 0 ,l 2 : 3x 4 y m 0 被直线 l 截得的线段长为 2 ,
l 过点 (2,1) ,且这样的直线有两条,求 m 的范围.
/ /
例 2.求与直线 3x 4 y 5 0 平行且与其距离为 2 的直线方程.
例 3.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证明: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 一腰上的高.
/ /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6.正方形的中心在 C (1,0) ,一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x 3 y 5 0 ,求其它三边 所在的直线方程.
/ /
4.直线 l1 过点 A(5,0) , l 2 过点 B(0,1) , l1 // l 2 且 l1 与 l 2 间距离等于 5 , 求 l1 与 l 2 的方程.
/ /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0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目标使学生掌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由来及应用.要点要点: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难点难点: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具课时多媒体一个课时准备安排教课方法、教课手段教课过程与教课内容与学法、学情一、复习准备:发问: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给你一块砖,你怎样量出它的对角线长,说明你的原因.建筑设计中经常要计算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你能用两点的坐标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吗?二、讲解新课:1.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1)设问:你能猜想一下空间两点P1(x1,y1,z1)、P2(x2,y2,z2)间的距离公式吗?怎样证明?,因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经过原点O再作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所以学生完整能借助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虑到此距离与竖坐标相关,猜想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x1x2)2(y1y2)2(z1z2)2.故在介绍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没有直接体现公式结论,而是先让学生猜想、证明,从中培育学生对陌生问题经过已学的近似问题,要敢于提出猜想的意识.在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时,教材成心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从特别到一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和养成谨慎的思想习惯.2)学生阅读教材P136-P137内容,教师给与适合的指导.思虑:1)点M(x,y,z)与坐标原点O(0,0,0)的距离?2)M1,M2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0M1=M2,两点重合,也即x1=x2,y1=y2,z1=z2.议论:假如OP是定长r,那么x2y2z2r2表示什么图形?2.例题1:求点P1(1,0,-1)与P2(4,3,-1)之间的距离.要修业生熟记公式并注意公式的正确运用练习:求点A(0,0,0)到B(5,2,2)之间的距离3.例题2:已知A(x,2,3)、B(5,4,7),且|AB|=6,求x的值.剖析: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找寻对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得.解:|AB|=6,∴(x 5)2 (2 4)2 (3 7)26即(x 5)2 16,解得x=1或x=9x=1或x=9总结:求字母的值,常利用方程的思想,经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解.练习:已知A(2,5,-6),在y轴上求一点B,使得|AB|=7.答案:B(0,2,0)或B(0,8,0).z轴上求与两点A(-4,1,7)和B(3,5,-2)等距离的点.2.试在xOy平面上求一点,使它到A(1,-1,5)、B(3,4,4) 和C(4,6,1)各点的距离相等.三.稳固练习:1.P练习1、31382.已知三角形的极点为A(1,2,3),B(7,10,3)和C(4,10,0).试证明A角为直角.四.小结:1.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2.公式的应用五.作业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板2.公式的应用书教课反省。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4. 3.1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概念、方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掌握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确定其坐标或由坐标确定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认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确定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求一个几何图形的空间直角坐标。

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确定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的方法.2. 确定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位置的方法.3. 如何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例:如图26-2,在房间(立体空间)内如何确定电灯位置?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确定点在直线上,通过数轴需要一个数;确定点在平面内,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需要两个数.那么,要确定点在空间内,应该需要几个数呢?通过类比联想,容易知道需要三个数.要确定电灯的位置,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此时学生只是意识到需要三个数,还不能从坐标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教师在这儿要重点引导)教师:在地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只须利用x,y就可确定.为了确定不在地面内的电灯的位置,须要用第三个数表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即需第三个坐标z.因此,只要知道电灯到地面的距离、到相邻的两个墙面的距离即可.例如,若这个电灯在平面xOy上的射影的两个坐标分别为4和5,到地面的距离为3,则可以用有序数组(4,5,3)确定这个电灯的位置(如图26-3).这样,仿照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从而确定了空间点的位置.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予以抽象概括,然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定义.从空间某一个定点O引三条互相垂直且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叫作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作坐标轴,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平面,yO平面,zOx平面.教师进一步明确:(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若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坐标系,课本中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坐标系.(2)将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画在纸上时,x轴与y轴、x轴与z轴成135°,而y 轴垂直于z轴,y轴和z轴的单位长度相等,但x轴上的单位长度等于y轴和z轴上的单位长度的,这样,三条轴上的单位长度直观上大致相等.2.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的坐标.思考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之后,教师明确:(1)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这样,对空间任意点A,就定义了一个有序数组(x,y,z).(2)反之,对任意一个有序数组(x,y,z),按照刚才作图的相反顺序,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Q,R,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再分别过这些点作垂直于各自所在的坐标轴的平面,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A.这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任意一点A与有序数组(x,y,z)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A(x,y,z).教师进一步指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任意点A的坐标的概念对于空间任意点A,作点A在三条坐标轴上的射影,即经过点A作三个平面分别垂直于x轴、y轴和z轴,它们与x轴、y轴、z轴分别交于点P,Q,R,点P,Q,R在相应数轴上的坐标依次为x,y,z,我们把有序数组(x,y,z)叫作点A的坐标,记为A(x,y,z).(如图26-4)思考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平面xOy,xOz,yOz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解:(1)xOy平面、xOz平面、yOz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y,0),(x,0,z),(0,y,z).(2)x轴、y轴、z轴上点的坐标分别形如(x,0,0),(0,y,0),(0,0,z).三、典型例题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注意:在分析中紧扣坐标定义,强调三个步骤,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26-5).变式练习:已知长方体ABCD-A′B′C′D′的边长AB=12,AD=8,AA′=5,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射线AB,AD,AA′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这个长方体各个顶点的坐标.注意:此题可以由学生口答,教师点评.解:A (0,0,0),B (12,0,0),D (0,8,0),A ′(0,0,5),C (12,8,0),B ′(12,0,5),D ′(0,8,5),C ′(12,8,5).讨论:若以C 点为原点,以射线CB ,CD ,CC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各顶点的坐标又是怎样的呢?得出结论:建立不同的坐标系,所得的同一点的坐标也不同.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如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是八个棱长为21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氯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后,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位置的坐标。

2020-2021学年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

2020-2021学年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两点间的距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 两点间的距离[目标] 1.会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2.会用代数方法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3.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应用.[重点] 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应用.[难点] 方程组解的个数与两线相交、平行或重合的对应关系的理解.知识点一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填一填]1.求法:两直线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此方程组的解就是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因此解方程组即可.2.应用:可以利用两直线的交点个数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般地,将直线l 1:A 1x +B 1y +C 1=0和直线l 2:A 2x +B 2y +C 2=0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 当方程组有唯一解时,l 1和l 2相交,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 当方程组无解时,l 1与l 2平行;当方程组有无数组解时,l 1与l 2重合.[答一答]1.在下列直线中,与直线x +3y -4=0相交的直线为( C )A.x +3y =0B.y =-13x -12C.x 2+y 3=1D.y =-13x +4解析:A 、B 、D 选项的斜率都是-13,且与x +3y -4=0平行,C选项的斜率是-32,所以x 2+y 3=1与x +3y -4=0相交.2.若两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解,两直线是否交于一点? 提示:不一定.两条直线是否交于一点,取决于联立两条直线方程所得的方程组是否有唯一解.若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则两条直线重合.知识点二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填一填]1.公式: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x 2-x 1)2+(y 2-y 1)2.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名师点拨: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答一答]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P 1,P 2的位置有先后之分么?提示:点P 1,P 2的位置没有先后之分,即距离公式也可以写为|P 1P 2|=(x 1-x 2)2+(y 1-y 2)2.4.对于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当P 1P 2平行于x 轴时,如何求P 1,P 2的距离,当P 1P 2平行于y 轴时,如何求P 1,P 2的距离?提示:当P 1P 2平行于x 轴时,|P 1P 2|=|x 2-x 1|.当P 1P 2平行于y 轴时,|P 1P 2|=|y 1-y 2|.5.式子x 2+y 2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x 2+y 2表示点(x ,y )与原点(0,0)的距离.类型一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例1] (1)直线x +2y -4=0与直线2x -y +2=0的交点坐标是( )A.(2,0)B.(2,1)C.(0,2)D.(1,2) (2)两直线2x +3y -k =0与x -ky +12=0的交点在y 轴上,则k 的值为( )A.-24B.6C.±6D.24 [解析] (1)解方程组⎩⎨⎧ x +2y -4=0,2x -y +2=0,得⎩⎨⎧ x =0,y =2.即直线x +2y -4=0与直线2x -y +2=0的交点坐标是(0,2).(2)在2x +3y -k =0中,令x =0,得y =k 3,在x -ky +12=0中,令x =0,得y =12k ,所以12k =k 3,解得k =±6.[答案] (1)C (2)C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1)若一条直线的方程是斜截式,常常应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2)若直线的方程都是一般式,常常应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变式训练1] 判断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1)l 1:5x +4y -2=0,l 2:2x +y +2=0.(2)l 1:2x -6y +3=0,l 2:y =13x +12.(3)l 1:2x -6y =0,l 2:y =13x +12.解:(1)解方程组⎩⎨⎧5x +4y -2=0,2x +y +2=0,得⎩⎪⎨⎪⎧ x =-103,y =143. 所以l 1与l 2相交,且交点坐标为-103,143. (2)解方程组⎩⎪⎨⎪⎧2x -6y +3=0,①y =13x +12,②②×6整理得2x -6y +3=0. 因此,①和②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①和②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3)解方程组⎩⎪⎨⎪⎧ 2x -6y =0,①y =13x +12,②②×6-①得3=0,矛盾. 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l 1∥l 2.类型二 求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例2] 已知两直线l 1:3x +4y -2=0和l 2:2x +y +2=0.(1)求两直线的交点;(2)求过两直线的交点和坐标原点的直线l 的方程.[解] (1)由方程组⎩⎨⎧ 3x +4y -2=0,2x +y +2=0,解得⎩⎨⎧ x =-2,y =2.即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2,2).(2)解法1:∵直线过点(-2,2)和坐标原点,∴其斜率k =2-2=-1,∴直线方程为y =-x ,一般式为x +y =0.解法2:∵l 2不过原点,∴可设l 的方程为3x +4y -2+λ(2x +y +2)=0(λ∈R ),即(3+2λ)x +(4+λ)y +2λ-2=0,将原点坐标(0,0)代入上式,解得λ=1,∴l 的方程为5x +5y =0,即x +y =0.解法2用到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避免了求两直线的交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求解题目,可以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使思路更开阔.[变式训练2] 求经过两直线2x -3y -3=0和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1=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解:方法1:由方程组⎩⎨⎧ 2x -3y -3=0,x +y +2=0,得⎩⎪⎨⎪⎧ x =-35,y =-75.∵直线l 和直线3x +y -1=0平行, ∴直线l 的斜率k =-3.∴根据点斜式有y -(-75)=-3[x -(-35)],即所求直线方程为15x +5y +16=0.方法2:∵直线l 过两直线2x -3y -3=0和x +y +2=0的交点,∴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3+λ(x +y +2)=0,即(λ+2)x +(λ-3)y +2λ-3=0.∵直线l 与直线3x +y -1=0平行,∴λ+23=λ-31≠2λ-3-1,解得λ=112. 从而所求直线方程为15x +5y +16=0.类型三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例3] 已知点A (-2,1),B (1,-2),直线y =2上一点P ,使|AP |=|BP |,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 设P (x,2),∵点A (-2,1),B (1,-2),直线y =2上一点P ,使|AP |=|BP |,∴(x +2)2+(2-1)2=(x -1)2+(2+2)2,解得x =2.∴P (2,2).[答案] (2,2)已知所求点的相关信息及该点到某点的距离满足某些条件时,设出所求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关于所求点坐标的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变式训练3] 已知点A (-1,2),B (1,3),P 在直线y =2x 上,求|P A |2+|PB |2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解析:设P点坐标为(x,2x),∵|P A|2+|PB|2=(x+1)2+(2x-2)2+(x -1)2+(2x-3)2=10x2-20x+15=10(x-1)2+5,∴|P A|2+|PB|2≥5.(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当|P A|2+|PB|2取得最小值5时,点P的坐标为(1,2).类型四对称问题命题视角1: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例4]已知不同的两点P(a,-b)与Q(b+1,a-1)关于点(3,4)对称,则ab=()A.-5B.14C.-14D.5[分析]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解析]由题意知⎩⎪⎨⎪⎧a+b+12=3,a-b-12=4,即⎩⎨⎧a+b=5,a-b=9,解得⎩⎨⎧a=7,b=-2,故ab=7×(-2)=-14.[答案] C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一般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解决.[变式训练4]点(1,y)关于(-1,0)的对称点坐标是(x,2),则x=-3,y=-2.解析:由⎩⎪⎨⎪⎧ 1+x 2=-1,y +22=0得⎩⎨⎧ x =-3,y =-2.命题视角2:点关于线、线关于线的对称问题[例5] 已知直线l :y =3x +3,求(1)点P (4,5)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的坐标;(2)直线l 1:y =x -2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直线l 2的方程.[解] (1)设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P ′(x ′,y ′),则线段PP ′的中点M 在对称轴上,且直线PP ′垂直于对称轴,即⎩⎪⎨⎪⎧ y ′+52=3×x ′+42+3,y ′-5x ′-4×3=-1,解得⎩⎨⎧ x ′=-2,y ′=7.所以点P ′的坐标是(-2,7).(2)由题意,得l 1上任一点P 1(x 1,y 1)关于l 的对称点P 2(x 2,y 2)一定在l 2上,反之也成立.故⎩⎪⎨⎪⎧y 1+y 22=3×x 1+x 22+3,y 1-y 2x 1-x 2×3=-1, 解得⎩⎪⎨⎪⎧x 1=-45x 2+35y 2-95,y 1=35x 2+45y 2+35. 把(x 1,y 1)代入y =x -2,整理得7x 2+y 2+22=0,所以直线l 2的方程为7x +y+22=0.(1)点A (x 0,y 0)关于直线l :Ax +By +C =0的对称点M (x ,y )可由方程组⎩⎪⎨⎪⎧ y -y 0x -x 0·⎝ ⎛⎭⎪⎫-A B =-1(AB ≠0),A ·x +x 02+B ·y +y 02+C =0求得.(2)求直线l 1:A 1x +B 1y +C 1=0关于直线l :Ax +By +C =0对称的直线l 2的方程的方法:转化为点关于直线对称,在l 1上任取两点P 1和P 2,求出P 1,P 2关于l 的对称点,再用两点式可求出l 2的方程.[变式训练5] 已知两点A (3,-3),B (5,1),直线l :y =x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 A |+|PB |最小.解:如图,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易知A ′(-3,3).连接BA ′交直线l 于点P ,则|P A |+|PB |=|P A ′|+|PB |=|A ′B |.又直线A ′B 的方程为x +4y -9=0,与y =x 联立解得P ⎝ ⎛⎭⎪⎫95,95.1.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C )A.(4,1)B.(1,4)C.⎝ ⎛⎭⎪⎫43,13D.⎝ ⎛⎭⎪⎫13,43 解析:由方程组⎩⎨⎧ x +2y -2=0,2x +y -3=0,得⎩⎪⎨⎪⎧ x =43,y =13.即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43,13. 2.已知M (2,1),N (-1,5),则|MN |等于( A )A.5B.37C.13D.4 解析:|MN |=(2+1)2+(1-5)2=5.3.经过直线2x -y +4=0与x -y +5=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x -2y =0的直线方程是( A )A.2x +y -8=0B.2x -y -8=0C.2x +y +8=0D.2x -y +8=0解析:首先解得交点坐标为(1,6),再根据垂直关系得斜率为-2,可得方程y -6=-2(x -1),即2x +y -8=0.4.已知两条直线l 1:ax +3y -3=0,l 2:4x +6y -1=0,若l 1与l 2相交,则实数a 满足的条件是a ≠2.解析:l 1与l 2相交则有:a 4≠36,∴a ≠2.5.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 (-3,1),B (3,-3),C (1,7).(1)判断△ABC 的形状;(2)求△ABC 的面积.解:(1)因为|AB |=(3+3)2+(-3-1)2=213,|AC|=(1+3)2+(7-1)2=213,又|BC|=(1-3)2+(7+3)2=226,所以|AB|2+|AC|2=|BC|2,且|AB|=|AC|,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BC的面积S△ABC=12|AC|·|AB|=12×213×213=26.——本课须掌握的两大问题1.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A1x+B1y+C1+λ(A2x +B2y+C2)=0(λ∈R),但此方程中不含l2;一般形式是m(A1x+B1y+C1)+n(A2x+B2y+C2)=0(m2+n2≠0),是过l1与l2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2.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利用它可以求平面上任意两个已知点间的距离.反过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条件求其中一个点的坐标.。

高中数学 3.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3.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2.坐标法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__代__数_____方法解
决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2)步骤:①建立__坐__标__系____,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②进
行有关_代__数__运__算___;③把代数运算结果“__翻__译_____”成几何关
系.
●预习自测
1.已知点A(-3,0),B(2,0),则|AB|=________. [答案] 5 2.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_______. [答案] 3 2
[证明] 如图所示,E,F 分别是△ABC 的边 AB 和 AC 的中点.
以线段 BC 的中点为原点,直线 BC 为 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 A(a,b),C(c,0),则 B(-c,0). 则 AB 的中点 E 的坐标是(a-2 c,b2),AC 的中点 F 的坐标 是(a+2 c,b2).
高效课堂
●互动探究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已 知 A(a,3) 和 B(3,3a + 3) 的 距 离 为5,求a的值.
[探究]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a的值. [解析] ∵|AB|= a-32+3-3a-32=5, 即 5a2-3a-8=0,∴a=-1 或 a=85.
规律总结: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 关,也就是说公式既可以写成|P1P2|= x2-x12+y2-y12,也 可以写成|P1P2|= 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 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2)若已知两定点,常以两点的中点(或一个定点)为原点, 两定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3)若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以它们为坐标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全部课件:3.3.4 两点间的距离

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全部课件:3.3.4 两点间的距离

例题分析
例 3 已知点 A ( 1, 2 ), B ( 2 , 7 ), 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 得 | PA | | PB |, 并求 | PA | 的值 .
Page 5
练习
2、求在x轴上与点A(5,12)的距离为13的坐标; 3、已知点P的横坐标是7,点P与点N(-1,5)间的 距离等于10,求点P的纵坐标。
特别地 , 原点 O 与任一点 P ( x , y )的距离 : | OP | x y
2 2
Page 10
2 2
x
特别地 , 原点 O 与任一点 P ( x , y )的距离 : | OP |
Page 3
x y
2
2
练习
1、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6,0),B(-2,0)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0),Q(0,-2)
(2)、C(0,-4),D(0,-1)
(4)、M(2,1),N(5,-1)
Page 4
练习
4、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y
B (0,b)
M(
a 2 , b 2 )
o C (0,0)
Page 9
x A(a,0)
小结
平面内两点P1(x1,y1), P2(x2,y2) 的距离公式是
| P1 P2 | ( x 2 x1 ) ( y 2 y 1 )
2 2
Page 6
例题分析
例4、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 y 线的平方和。 D (b,c) C(a+b,c)
o A(0,0)
B (a,0) x
Page 7
第一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的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所几何关系.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10保尔身上的人格特征或完美的精神 操守: 自我献 身的精 神、坚 定不移 的信念 、顽强 坚韧的 意志

1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 融合为 一体, 充满诗 情画意 。如描 写百草 园的景 致,绘 声绘色 ,令人 神往。

12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 有激情 、幻想 、反抗 和坚持 不懈的 精神; 对人间 自由幸 福的渴 望和对 更高精 神境界 的追求 。
解:设点 P(x,y,z)为满足条件的任一点, 则由题意,得|PA|= x-22+y-32+z-02, |PB|= x-52+y-12+z-02. ∵|PA |=|PB|, ∴6x-4y-13=0 为所求点所满足的条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例 4】 给定空间直角坐标系,在 x 轴上找一点 P,使它 与点 P0(4,1,2)的距离为 30.
解:设点 P 的坐标是(x,0,0), 由题意,得|P0P|= 30, 即 x-42+12+22= 30, ∴(x-4)2=25,解得 x=9 或 x=-1. ∴点 P 的坐标为(9,0,0)或(-1,0,0).
人教A版必修2数学第四章4.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8.能够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和 迁移, 联系相 关的文 学名著 展开分 析,提 出自己 的认识 和看法 ,说出 自己阅 读文学 名著的 感受和 体验。

9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 突中, 充分深 刻显示 人物复 杂内心 世界, 突出了 对人物 性格的 刻画, 使其有 血有肉 ,栩栩 如生。

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2014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课题: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到一般的过程,让学生推导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通过类比方式得到两点构成的线段的中点公式.
【课前预习】
问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许多公式能推广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去吗?
问题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如何表示?
试猜想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公式.
3.点 与点 之间的距离是.
4.在 轴上有一点 ,它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
则点 的坐标是.
5.已知空间中两点 和 的距离为 ,求 的值.
6.试解释方程 的几何意义.
【课后巩固】
7.已知点 ,在 轴上求一点 ,使 .
8.已知平行四边形 的顶点 , , .
求顶点 的坐标.
9.已知:空间三点 , , ,
求证: , , 在同一条直线上.
10.(1)求点 关于 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2)求点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3)求点 关于点 的对称点的坐标;
11.已知点 , 的坐标分别为 , ,
当 为何值时,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12.在 平面内的直线 上确定一点 ,使 到点 的距离最小.
问题3.平面直角坐系中两点 , 的线段 的中点坐标是什么?
空间中两点 , 的线段 的中点坐标又是什么?
【课堂研讨】
例1、求空间两点 , 间的距离 .
例2、平面上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的点的轨迹是单位圆,其方程为 .
在空间中,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试写出它的轨迹方程.
例3、证明以 , , 为顶点的 是等腰三角形.
例4、已知 , ,求:
(1)线段 的中点和线段 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 两点间的距离
1.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应用.
2.了解坐标法的解题步骤.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公式: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____________.
(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
【做一做1】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_________.
2.坐标法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_____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2)步骤:①建立________,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②进行有关________;③把代数运算结果“______”成几何关系.
【做一做2】用坐标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答案:1.(1)(x2-x1)2+(y2-y1)2
【做一做1】3 2
2.(1)代数(2)①坐标系②代数运算③翻译
【做一做2】
证明:如图所示,以矩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以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m,|AD|=n,
则A(0,0),B(m,0),C(m,n),D(0,n).
∴|AC|=m2+n2,
|BD|=(0-m)2+(n-0)2=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1.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剖析:(1)此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也可以写成|P1P2|=(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2)特别地,当P1P2平行于坐标轴,或在坐标轴上时,有
|P1P2|=(x2-x1)2=|x2-x1|(P1P2⊥y轴);
|P1P2|=(y2-y1)2=|y2-y1|(P1P2⊥x轴).
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为|OP|=x2+y2.
2.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选择坐标轴的依据
剖析:用坐标法解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根据几何特征选择适当坐标系的规则是:如果有对称中心,可选择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如果有对称轴,可选对称轴为坐标轴,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例如,通常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以斜三角形的一边为x轴,以这一边的中点为原点;以矩形的相邻两边为坐标轴;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为坐标轴,这边的一个端点为原点;以菱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等.
题型一: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例1】已知A(a,3)和B(3,3a+3)的距离为5,求a的值.
反思:解析几何中的一些距离问题常与方程联系起来,它体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的策略.
题型二:坐标法的应用
【例2】 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反思: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然后转化为代数问题,即转化为求距离大小和斜率相等的问题.
答案:【例1】 解:∵|AB |=
(a -3)2+(3-3a -3)2=5,
即5a 2-3a -8=0,
∴a =-1或a =85
. 【例2】 证明: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和AC 的中点.
以线段BC 的中点为原点,直线BC 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A (a ,b ),C (c,0),则B (-c,0).
则AB 的中点E 的坐标是⎝
⎛⎭⎪⎫a -c 2,b 2,AC 的中点F 的坐标是⎝ ⎛⎭⎪⎫a +c 2,b 2. 所以|EF |=
⎝ ⎛⎭⎪⎫a -c 2-a +c 22+⎝⎛⎭
⎫b 2-b 22=|c |; |BC |=2|c |.
则|EF |=12
|BC |. 又k EF =0,k BC =0,故EF ∥BC .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已知点M(m ,-1),N(5,m),且|MN|=m =__________.
2.已知A(1,-1),B(a,3),C(4,5),且|AB|=|BC|,则a =__________.
3.已知点A(4,12),在x 轴上的点P 与点A 的距离等于13,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
4.已知点A(3,-1),B 13,22⎛⎫ ⎪⎝⎭
,C(3,4),试判断△ABC 的形状. 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若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的中点,试建立坐标系,求证:B F ⊥AE.
答案:1.1或3 2. 12
3.(9,0)或(-1,0) 4.解: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AB |=
|AC |5,
|BC |. 因为|AB |=|BC |,且|AC |2=|AB |2+|BC |2=25,
所以△ABC 是以B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5. 证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B (4,0),E (4,2),F (2,4),A (0,0).
∴k AE =
24=12
, k BF =4024
--=-2. ∴k AE k BF =12×(-2)=-1, 即BF ⊥A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