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
浅谈智能电网的配网综合管理系统
浅谈智能电网的配网综合管理系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可靠供电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从供电企业配电网现状入手,简要介绍了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及效益。
【关键词】智能管理;数据采集;无线通讯;经济效益一、基本情况分析多年来,传统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均大量依靠人工,如分合闸操作、电能数据的采集、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的检测等,都要通过数名供电员工现场进行,费时费力,缺乏实时性。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有必要依托现代化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综合分析软件,来实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送电等一系列功能。
二、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基于对配电网历史、现状和规划管理等功能的透彻分析,利用电力公司现有和将来的数据资源,通过合理整合现有配网管理各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城区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各级配电网分析、运行、评估、规划等的统一协调管理。
2.1系统功能结构系统主要分为3个层次2.1.1基础信息系统层该层中,gis、mis及一些运行管理系统如scada/ems等,为电力公司现有信息系统。
本项目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这些系统的潜力,界定各系统所能提供的有效数据范围,为配网综合数据平台的搭建和高级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2.1.2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层该层主要包括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da-dms),它是底层信息系统与高层辅助决策系统之间的纽带。
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搭建此数据平台,使其既可适应配电网存储海量数据的要求,又可保证配电运行数据的一致性。
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如下考虑:(1)建立底层信息系统的数据联系与共享标准通过配网分析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结合电力公司配电网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以及配电网公用信息模型(cim),将形成有关配网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机制方面的技术标准。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
d i s t r i b ut i 0 n ne t wo r k D l a n n i ng ba s e d o n s ma r t g r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r o u g h s c i e n t i ic f p l a n n i n g t o d e t e r mi n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0 n o f s ma r t g r i d ,a n d t h e p o we r s o u r c e p l a nn i n g a n d o t he r s pe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s c a l e r e in f e me nt a n d
Di s c us s i o n o f d i s t r i but i o n n e t wo r k pl a n ni s e d o n S ma r t g r i d
ZENG J i a n l i an g
f J i a x i n g T o n g x i a n g P o we r S u p p l y B u r e a u , T o n g x i a n g 3 1 4 5 0 0 , Ch i n a)
第八章智能配电网规划.ppt课件
• 4.其它模式
• 真实的县级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能是以上几 种模式的组合。建设的侧重点、强调的内 容各不相同。
四、馈线自动化模式
• 1.重合器—重合器—分段器馈线自动化模式
• (1) 重合器的性能和特点 • 重合器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反应故障
电流跳闸后能重合的,称电流型重合器; 检测到线路失压跳闸,来电后延时重合闸 的,称为电压型重合器。
正常动作的故障原因上报到控制系统。用
户选中需要遥控或遥测的断路器,右键单
击弹出菜单,通过选择指定的菜单项即可 进行闭合、切断、获取状态等操作。
2) 线路运行远程遥测
• 用户可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控制器运 行现场电压、电流的采样频率,如图8-15 中(a) 图所示。馈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采样频率的 设置定时向远程控制器发送数据遥测命令,远 程控制器接到遥测命令后将实时的电压、电流 上传到控制器。
支持系统的全面建设,全面提升对于现代配电 网的驾驭能力,确保配网可靠、高效、灵活运 行; • (2)完成配电生产指挥与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建设,实现各类应用功能之间有机整合以及与 调度、用电等环节的信息互动; • (3)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接 纳能力,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灵活 接入与统一控制。
• 如图8-10中(a)图所示,IRM1、IRM2为电 流——时间型户内重合器,OSM1、OSM2、 OSM3、OSM4、OSM5为电压——时间型户 外重合器,其中OSM3为联络重合器,正常 情况下为分闸状态。重合器的重合间隔均 为两秒。F1、F2为计数次数分别是3次、2次 的跌落式分段器。
• 若故障发生在e区段,如图8-10 (a)图所示,户 内重合器IRM1检测到故障电流延时分闸,户外 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分闸。若 为瞬时性故障,三个重合器依次重合成功后恢 复线路供电。若为永久性故障 IRM1再次分闸, 线路失压,分段器F2由于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 跌落分闸,隔离故障e 区段,IRM1重合后按顺 序恢复无故障区段供电。
分析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分析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智能化建设。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是电力行业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建设的意义1.1 增强配电网的稳定性智能化建设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故障检测等功能,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供电可靠性。
1.2 提高供电质量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对供电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调节,减少供电中断、电压波动等情况,从而提高供电质量。
1.3 提高配电效率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巡检频率,提高配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1.4 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10kV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建设将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现状2.1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目前,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成熟,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智能终端装置、智能分布式开关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2.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状态的智能监测与分析,为运维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2.3 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智能化管理包括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等管理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得配电网的运维更加便捷、高效。
三、未来发展方向3.1 加强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未来,应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使其更加适应10kV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并推动其广泛应用。
3.3 加强智能化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未来,需要加强智能化管理方式的推广与应用,推动配电公司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集中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结语: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是电力行业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智能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增强配电网的稳定性、提高供电质量、提高配电效率,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
浅析我国的配电网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的配电网规划现状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输电网输送的电力进行再分配和供应到最终用户的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化社会中,配电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保障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的可靠性,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配电网规划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规划滞后、设备老化、智能化程度低等方面。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发展阶段和电力行业的新要求,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推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以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就我国配电网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配电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技术升级与改造、政策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我国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当前我国配电网规划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配电网建设不平衡、不完善:我国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之间差距较大的情况,有些地区的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配电设备老化严重,容量不足,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配电网运行管理滞后: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配电设备故障频发、线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3. 配电网安全隐患较多:配电网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线路敷设不规范、防雷防护措施不足等问题,容易引发电力事故,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4. 配电网规划不健全:我国配电网规划存在着从上层规划到地方实施之间的不匹配,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我国配电网规划现状分析我国配电网规划一直是电力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网规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们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对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具有双向供电和信息流的配电系统。
它将传统配电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优化和管理。
智能配电网的核心是智能化的配电设备和智能化的配电控制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智能配电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是高经济性。
智能配电网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和能效。
三是高灵活性。
智能配电网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不同的电力需求场景。
四是高互联互通性。
智能配电网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这种互联互通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五是支持可再生能源。
智能配电网能够更好地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利用,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
六是支持智能用电。
智能配电网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了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用电服务。
配电自动化是指通过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远动控制、自动化保护、故障诊断和智能化监测等功能,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了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探究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探究叶剑(萧山供电局)智能配电网是当今配电网系统未来的一致走向,目前配电网的运营规划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计划研究,以确保电网设置以及运行方面的问题,智能配电网的运行需要现电网的重新整合,需要旧网与新网的完美衔接。
本文首先就智能电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再寻找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尽快实现智能配电网的科学规划与运行。
1智能配电网规划运营简介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可以对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供电公司的资产及运营情况、电力操作系统的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控制,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电网运行的效率以及可靠性等。
智能配电网是将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供电公司的资产及运营情况、电力操作系统的运行情况等的实时监控,利用监控的来的及时的信息来调整供电企业的对策和规划,这样就能大幅度提高电力公司的服务水平,以及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性。
总的来说,智能配电网的实现和运行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基本阶段是供电企业对配电网的整体运行状态、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和以及更多相关的电力信息的做到实时详细的监控,提高配电网的可观测性;第二个阶段,是供电企业为配电网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传达和分析更详尽的电力资料;第三个阶段,指的是在上一阶段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加高级、详尽的分析,以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降低配电网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2当前智能配电网运行的阻碍2.1配电网的电气配套设施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对电能需求旺盛,导致负荷增长率极高,但是,由于电力的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有限,电力配套设施建设难以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在现有的配电网中,由于输电线的半径较小,线路过长,直接影响到电力的供应,甚至是出现停电故障。
落后的电力配套设施已经极大的制约了电力的供应,影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2电网日常运行监控力度有待提高经济的发展虽然对城市配电网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供电部门对配电网的规划管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城市配电网的管理依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转型,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成为了当前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热点和关键方向。
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网格化”是指将电力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构建成为一个密集、多样化、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可靠和高效地运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电力需求增长等多种复杂情况。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电力需求增长、新能源接入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用先进的规划和设计工具进行规划设计。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和工商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往往面临着配电容量不足、供电质量差等问题。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合理规划网架结构和提高供电能力,以满足城市电力需求。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需要考虑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接入,配电网系统面临着对接新能源、调峰填谷等新的挑战。
而传统的配电网结构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运行灵活性。
二、“三型两网”建设“三型两网”是指城市燃气、智能电网和光纤通信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网络和智能电网建设。
这种建设模式是适应能源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新需求,是实现城市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智能电网作为实现能源互联互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我国的智能化配电网
接 主 网 和 面 向用 户 供 电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1 2 1 能 配 电 网有 助 于 提 。智 高 电 网供 电 可 靠 性 、 统 运 行 效 率 以 及 终 端 电 能 质 量 ; 助 于 实 系 有 现 分 布 式 发 电 、 能 、 网 的 并 网 与 优 化 运 行 , 现 高 效 互 动 的 储 微 实 需 求 侧 管 理 : 助 于 结 合 先 进 的 现 代 管 理 理 念 , 建 集 成 与 优 化 有 构 的 配 电 资 产 运 行 、 护 与 管 理 系 统 。 智 能 配 电 网较 传 统 配 电 网更 维 加坚强并具有更 大的 “ 性” 弹 .能 够 满 足 未 来 配 电 系 统 集 成 、 互 动、 自愈 、 容 、 化 的 要 求 脚 最 终 为 电 力 用 户 提 供 安 全 、 靠 、 兼 优 , 可 优质、 济、 经 环保 的 电 力供 应 和其 他 附加 服 务 。
关键词 : 能化 智
1 引 言 、
配 电 网 技 术 发 展
行 调 节 的 可选 资 源 范 围 . 足 电 网 与 自然 环 境 的 和 谐 发 展 满 进入 2 1世 纪 . 我 们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电力 系统 正 面 临 着 越 与 ( ) 动 能 力强 : 用 南被 动 的 电力 消 费者 变 为 电 网运 行 4互 使 来 越 多 的挑 战 . 中包 括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 源 压 力 以及 数 字 化 社 管 理 的积 极 参 与者 . 用 户 提 供 更 多 的 服务 , 现 从 以 电 力企 业 其 能 为 实 会 对 供 电可 靠 性 和 电 能 质 量 的 严 格要 求 。为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 国 我 为 中心 向 以用 户 为 中 心 的转 变 已 经 把 智 能 电 网 (m r Gi) 为重 大 发 展 战 略 , 在 “ 二 五 ” S at r 作 d 并 十 ( ) 产 利 用 率 高 : 时 有 效 的 监 测 主 要 设 备 状 态 . 施 状 5资 及 实 延 合 降 减 规 划 纲 要 中 提 出 :适 应 大 规 模 跨 区输 电 和 新 能 源 发 电 并 网 的要 态 检 修 . 长 设 备 使 用 寿 命 , 理 控 制 潮 流 , 低 损 耗 , 少 设 备 求 , 快 现 代 电 网体 系 建 设 , 托 信 息 、 制 和储 能 等 先 进 技 术 , 投 资 . 免设 备 闲置 和 浪 费 加 依 控 避 推 进 智 能 电 网 建设 建 设 智 能 电 网 . 于 保 障 能 源 安 全 , 对 气 对 应 () 成化程度高 : 现实时 和非实时信 息的高度集 成 、 6集 实 共 候 变 化 , 展 低 碳 经 济 . 进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 调 、 持 续 发 享 与 利 用 . 运 行 管 理 展 示 全 面 、 整 和 精 细 的 电 网运 营状 态 信 发 促 协 可 为 完 展 都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根 据 目前 国 内 外 的研 究报 告 , 智 息 , 同时 提供 相 应 的辅 助 决 策 支 持 、 控制 实施 方 案 和 应 对 预 案 。 23智 能 配 电 网 的 技 术 支撑 1 - 4 ] 能 电 网 主要 由 四 部分 组 成 .分 别 是 高 级 配 电 运 行 、高 级 量 测 体 智 能 配 电 网 需 要 有 先 进 的 电 力 新 技 术 作 为 支 撑 才 能 够 平 系 、 级 输 电运 行 、 级 资 产管 理 。在 各 个 部 分 中 , 级 配 电运 行 高 高 高 有 可 智 是 目前 装 备 较 薄 弱 的 环 节 .所 以 在 国 际 上 关 于 智 能 电 网 的 研 究 稳 、 效 地 运 行 , 以 说 , 能 配 电网 将 诸 多 先 进 电 力 新 技 术 有 报 告 中 , 能 配 电 网是 大 家 关 注 的 重 点… 智 。 智 能 配 电 网 (mat ir u o r 。DG 是 智 能 电 网 中 连 S r Dsi tn G i S ) tb i d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成为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对配电网进行规划和建设,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系统,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而“三型两网”建设则是指建设智能电网、数据通信网、数字电力网以及电力物联网和电力云计算网络。
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量高、用电负荷大,配电网传统的集中式供电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而“网格化”规划的建设可以将电力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实现用电负荷的合理分布,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现能源间的互联互通,支持新能源的接纳和利用,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型两网”建设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通过先进的通信、控制和调度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通信网的建设,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传输,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
数字电力网的建设,则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物联网和电力云计算网络则是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实现对电力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智能调度。
在“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的背景下,配电网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方向迈进。
这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供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也给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智能电网系统设计与分析
智能电网系统设计与分析智能电网系统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旨在提高电网的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一、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用户为中心:智能电网系统应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高品质的电能,确保用户的用电安全和稳定。
2. 全面覆盖:智能电网系统应覆盖全国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享受到电能供应的便利。
3. 多能源互联:智能电网系统应支持多种能源的接入和传输,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4. 智能化管理:智能电网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实现电网的高效运行和故障快速排除。
5. 安全可靠:智能电网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条件,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应不中断。
二、智能电网系统的分析方法为了评估智能电网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 负荷分析:通过对用户负荷进行分析,确定电网系统的负荷特点和变化规律,为电网系统的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2. 输电损耗分析:对电网系统中的输电损耗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损耗较大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低。
3. 电能质量分析: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电网系统的电能供应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提出改进建议。
4. 经济性分析:对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5. 安全性分析:通过对电网系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
三、智能电网系统的应用案例以中国智能电网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推动了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监控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电网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有效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浅谈智能电网主配一体系统方案与实现
浅谈智能电网主配一体系统方案与实现摘要:智能配电技术支持系统D5200是国内自主研究开发的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
系统满足智能配电网技术特征要求,满足智能配电网运行的新型业务需求,为配电网的优化经济运行、智能调度、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系统与目前国内主流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D5000为同一设计平台,为实现强耦合主、配一体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配电系统;强耦合;主配一体一、前言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储能的快速发展应用,城市配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却越来越高。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调试的便捷性、高可靠自愈控制、经济高效运行以及决策智能化、可视化方面的需求越发迫切,因此新一代智能配电主站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结合镇江地区主配网一体化系统的实际,对强耦合方式实现主配网一体系统方案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进行总体介绍。
二、主配网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对于主配网一体化系统(图一)建设目前国内部分地市公司已经进行了深入开展技术分析和论证。
即在现有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基础上,将配网的功能融入,实现一套系统同时满足主配网的功能需求。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软硬件资源,突出集约化、标准化特点。
同时对配网抢修调度系统、PMS系统、GIS系统、营销信息系统、OMS系统等的接口规范了交互流程、数据格式,将多个纷繁的数据接口纳入统一的信息交互架构,实现了信息交互接口标准化的目标(图二)。
该模式在技术上可行,系统软件功能扩充建设的费用远低于独立建设所需费用,建设周期短,集约化程度高;避免前期大量资金一次性投入。
而目前现有主站系统大都是7至10年前研制,其架构已无法满足地县一体化、调配抢一体化的应用需求;且现有系统功能上不能满足现代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灵活互动的运行控制需求。
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
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网智能配电网建设与发展浅析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发电、输电,在供电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目前,用户遭受的停电时间,绝大部分是由于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
配电网落后也是造成电能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的损耗有近一半产生在配电网,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自愈和优化运行能力远低于输电网,因此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智能配电网主要技术内容及特征1.1 配电网自动化相关概念配电网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1.1.1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配电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电力作为商品的属性也集中体现在配电网这一层上。
配点网自动化应面向用户并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条件、负荷需求、技术水平,以及投资效益等因素,遵循下面几项原则进行:(1)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供电条件、供电水平、电网结构和客户性质,因地制宜地选择方案及其设备类型。
(2)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自动化基本功能,在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扩展管理功能。
(3)配网自动化通讯建设应该与调度自动化通讯、集中抄表系统通讯等结合起来,并考虑今后发展智能化的趋势。
(4)主站系统设计原则应遵循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容错性,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1.2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大致可分为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配网自动化终端等。
(1)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主站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配电SCADA 主站系统;配电故障诊断恢复和配网应用软件子系统DAS;配电AM/FM/GIS 应用子系统DMS 构成。
电力系统中智能配电网设计
电力系统中智能配电网设计摘要: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配电网,其作为电能输送的媒介,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建设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智能配电网的设计也使得用电变得更为便捷,更加节约能源。
本文讨论了电力系统中的智能化配电网设计问题。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智力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电能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配电网已经无法满足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采用智能化的配电网络,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而且在电力负荷高峰时,电力系统也不容易被烧毁。
1.智能配电网概述1.1智能配电网的组成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等技术技术结合的电力系统。
从技术层面看,现代电网与未来智能配电网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新能源发电、电力市场化、电能质量、电网自愈能力等方面,具体包括了智能传输网络和配电网络。
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对电网的智能运行和控制,按照智能电力调度的目的,将以同步信息为基础的广域保护和应急控制进行整合,对电力系统组件的保护和控制等综合防御系统进行协调。
配电网的构成包括:①主体部分包括配电网和变电所;②由微网、开关、回路构成的配电系统操作中心;③终端包括:配电设备, GPS,通讯网络,智能终端等,通过配电网的终端,实现了用户与配电网的互联。
1.2智能配电网设计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1.2.1安全价值电力能源的输配安全运行是电网运行的重要保证,不同于其它的工业设备,配电网的日常维护、电能的输送、以及客户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不稳定,极易引起安全事故。
因此,加强配电网络的安全管理,是保证配电网络正常运转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智能化配电网的设计是基于现代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它能够实现配电网的整体升级,从而使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线路切断,从而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用户用电安全和运维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与微电网优化配置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与微电网优化配置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传统的集中式电力系统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需求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要求。
因此,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
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旨在提供更高效、可靠和可持续的电力服务。
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智能电表、智能感知装置、通信网络和自动化设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网络中的电流、电压和负载等参数,智能配电网能够实现精细化的电力管理和故障检测。
此外,智能配电网还可以与用户的电动车、家庭能源存储系统等设备进行智能互联,实现能源的多样化供应和高效利用。
在智能配电网的基础上,微电网是一种局部的、可自主控制的能源系统,能够独立于主电网运行。
微电网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与各种电力设备(如储能设备和发电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微电网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电力,还能增强抗灾能力和降低对传统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
与传统的集中式电力系统相比,微电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需求的变化。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的优化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依赖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这些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特点。
因此,为了实现可靠的供电和能源平衡,需要合理配置可再生能源的装置和储能设备,以满足电力需求的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是能源管理和优化。
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情况,合理分配和调度电力设备的运行,以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电力质量的保证。
另外,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实时、准确地收集和处理电力网络中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监测和预测电力需求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能源配置和运行策略。
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应与智能电网的规划实施相适应。
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主站的智能化应用功能和相应的配电终端配置方案。
尤其应注重在自愈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系统的接入、与智能用电系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自动化;scada;调控一体化1.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系统描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组成;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故障报修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为外部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fa)和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借助多种通信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远方控制,通过就地型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
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外部系统进行互连,整合配电信息,外延业务流程,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
可以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等接入,通过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实现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和经济运行分析,实现与上级电网的协同调度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
2.配电主站配电主站必须满足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具备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并可根据各地区配电网架结构、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软硬件系统。
2.1基本功能配电主站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电scada和电网分析应用,其中配电scada为必备功能;电网分析应用为选配功能,可根据数据完备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配。
配电主站在保证图形、拓扑来源的唯一性的前提下,具备下列功能:数据采集、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交互操作、智能防误操作、图形显示、事件告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
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包括:模型拼接、拓扑分析、故障判断及处理、解合环潮流、负荷转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路电流计算、快速仿真、负荷预测、预警分析、经济优化运行和可视化调度操作等。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1. 引言1.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背景意义1.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传统的配电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需求。
而采用“网格化”规划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降低停电率,保障电能供应的稳定性。
2. 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的日益推进,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可以有效整合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
3. 改善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改善用户用电体验,提升电力服务水平。
4. 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可以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控,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性“三型两网”建设是我国新能源电力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三型两网”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型两网”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提高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减少停电次数,提高用户用电的可靠性。
“三型两网”建设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利用。
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接入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智能配电网和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清洁能源的有效调度和管理,促进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步增加。
2. 正文2.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原则1. 网格化布局原则。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应遵循合理布局原则,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分布、电源供应等因素,合理划分网格,确保电力供应可靠。
浅析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 . 5 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 , 将 配电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在城 市的发展规划 中, 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 电网规划无 在规划编制过程 中, 由于各单位人员专业素质 参差不齐 , 缺乏负荷 法与城市规划同步,在市政规 划中没有预 留变 电站 的站址和线路通道 , 电网规划 无法顺利实施 。因此 , 要加强与市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将 电网 预测相关知 识, 不了解各种负荷预测 方法相对应 的负荷情况 , 加之配 电 在城市 电网建设 中, 要处理好 以下几方 面 网运行时间较 长历 史数据 收集不全 ,就导致负荷预测方法选用不恰 当, 整体规划纳入城市 整体规划 , 的问题 : ①城 市电网建设和 电力规划要纳入城 市总体规划 中; ②明确 并 预测结果不准确。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 门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职 能作用 , 要安排解 决城 市 1 . 4 未进行电气计算 配 电网建设中 的变 电设施用地、 输电线路走廊 和电缆通道等 问题 ; ③《 中 大部分单位在 规划编 制过程 中未对 配电网短路电流 、电气潮流 、 无 任何单位、 个 人 都 不 得 非 法 或变 相 占 功 电压等进行计算分析; 而电压、 线损率等 也没有进行分 析计算 , 致使规 华 人 民共 和 国 电力 法》中 明确 规 定 , 用变 电设施 用地、 输 电线路走廊和 电缆通道等, 做好 电网建设预 留地 的 划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造成规划的可行性差。 确认和调整工作 , 支持 电网建设 , 确保 电力建设顺利实施, 要敦促各有关
1 . 3 负荷预测方法选择不当 。 预测结果不准确
1 .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估算不准确 . 缺乏统一 的标准
方面遵照执行。 各单位 规划中未对取 费标准进行 统 一, 比如 : 某单位 同型号 的线 缆 单位造 价是 1 0 0 万 元/ k n而 另一个 单位同型号线缆 的单位造价 为 7 i O万 3 结束语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停 电事故是由配电网故障引发的, 多数的线损 元/ k n;又 比如 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 电缆分支箱造价在不同单位的预算 i 也产 生在配 电网中,同时现代化城 市建设工作 也离 不开配 电网规划工 价格 也不同: 这就造成规划的投 资估算不准确, 各单位 间差别较大 。 作, 因此必须加强配电网规划 、 建设和管理工作 。请各单位做好与各级政 1 . 6 经济效益分析较为简单 府 部 门的 协 调 沟 通 工 作 , 加强各级规划报告的编制 、 评 审、 实施 的管理 。 各单位规划 的经济效益分析只是进行 了一些简单的 电量收益计算 , 市 公 司 规 划 基 建 部 应 做好 配 电 网规 划 的技 术 指 导 工 作 , 与 各 级 规 划 部 r J 没有对规划 前后 供 电可靠性 、 电压合 格率 、 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 标进行 电网总体规划与配电网规划 的衔接 工作 。在未来智能 电网的 对 比, 也没有对规划建设后 的配 电网网络结构进行计算分析 。不能为集 相互配合, 发展 , 将 会使得配 电网规划 工作更加 的重要 , 我们要开拓 新思路 , 做到 团公司投资改造 电网提供可信地依据。 “ 超前 规划、 提前 分析、 合理 实施 ” , 从而 保证配 电网安全 、 经济 、 可靠运 2 配 电 网规 划 工作改 进意见 行, 适 应 时 代发 展 潮 流 。
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探析
图 1分布 式发 电系统 i 5  ̄ 简要 示意图 L - 3 . 网运行技术 问题 2微 微 网也可 以称之为微 电网 , 是 由分 布式 电源 、 能装置 以及能量 它 储 转换装 置等 汇集而成 的小 型发 电以及 配 电系统 ,它 能够在很 大程度上 实现 自我控 制和 自我的保护管 理 ,而 且能够维 持独立 运行和 与外 网联 合运行 两种运行状 态 , 是智能 电网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网有 多种运营结 微 构 , 的出现也会 在很 大程度上 改变配 电网的结 构和运行 特点 , 它 当然也 会 衍 生 出许 多包括 输 电 网的安全 、 保护 与控 制 问题 , 运 营的过 程 中 , 在 要给予密 切的关注 。下图为微 网的运行状态 简要示意 图 : 微 网并网运行状态
智 能 电 网管理 水平 的提 升 。 关键 词 : 智能 电网 ; 划设 计 ; 理 手段 规 管 绪 言 行规 避 。下 图为分 布式发 电系统运行简 要示意 图 智 能 电网指 的就是 电网 的智能化 , 也有 的学者称 之为“ 网 2 ”智 电 ., 0
能 电网的运 营主要 是建 立在集 成性 的 、 高速双 向通信 网络 的技术上 , 再 通过 现代化 的传感 与测 量技术 、先进 的设备 和控制 方法 以及决策 支持 系统 的运行 , 实现 能 电 经 高校 智 网的 特征包 括 自愈 、 激励 和包 括用 户 、 御攻 击 , 抵 它能 够满 足新 世 纪用 户 的用 电需 求 , 而且 还能容 许不 同发 电形式 的介入 , 保 障资产 的优 能够 化 高效 运行 , 新 时代 , 在 智能 电 网取 得 了前 所未有 的发展 速度 。加 强对 其 规 划设 计与管 理方面 的探讨 , 着非常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有 1智能 电网的具 特征 奉 智能 电 网概 念 的提 出, 于我 国实现 电网建设 的迅速 发展 , 高 电 对 提 网科技 含量 的延续 与提 升有着 重要 的意义 ,这 种意义 主要体 现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首先 , 它能够保障各级 电网的协调发展和灵活配置 ; 其次各 种新型的能源都能够灵活的接人 ; , 再次 它能够向客户提供安全 、 可靠、 清洁的电力能源 , 最为主要的是 , 它的价格并不高 ; , 最后 智能电网的发 展不 仅 能充分 的满 足普通 电力用 户 的需 求 ,还 能够迎 合特殊 客户 电力 定制 的需求 。 加强 智能 电网的发展 与运行是 —个相 当复 杂的系统 工程 。 因此 , 要加 强对智 能 电网的开 发与研究 , 强研究 的 目标 必须是 一定 而加 要保 障 电网 的安全稳 定运行 ,还 能够使 电 网的分 布式 电源能 够得到有 效 的利用 , 提高 电网资产 的利 用率 , 要提 高用户用 电 的效率 和 从而 最后 可靠 性 , 电能 的总体质量 。 能 电网的主要特 征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 提高 智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设计与优化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设计与优化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供应方式的多样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当代社会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配电网的设计与优化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
本文将就智能配电网的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的供需矛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智能配电网的概述智能配电网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网络进行可靠、高效、智能地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智能配电网的设计与优化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供能可靠性、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质量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二、智能配电网的设计要点1. 多源供电设计:智能配电网应考虑多种能源供应方式,包括传统的火电、水电、核电以及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
同时,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资源,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平稳切换和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高效配电网研究:通过合理布局和高效调度,实现电力的可靠供应和负荷的合理分配,避免网络过载和电压不稳定等问题。
同时,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对电力网络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并解决潜在问题,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3. 充电设施规划:智能配电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规划,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充电设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充电设施,确保充电过程安全可靠,并进一步提高智能配电网的可持续性。
4. 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设计与优化需要建设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能源消耗的精确监测和计量,以及对供需匹配的精细化调度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化能源的分配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智能配电网的优化问题1. 供电系统的灵活性:智能配电网的优化需要考虑供电系统的灵活性问题。
通过引入可调度的负荷、能量存储装置和可再生能源等,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以适应电力供需的变化和波动。
2. 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配电网的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规模数据的更好地管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
发表时间:2016-03-11T13:36:14.1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8期供稿作者:孙俊明高涛王志[导读] 国网滨州供电公司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配电网的规划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国网滨州供电公司 256600)摘要: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配电网的规划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规划体系
智能配电网,即是综合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提高配电网设备性能和电能质量,以达到供电稳定的效果。
智能化的配电网是城市配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技术含量高、内涵复杂,在规划建设上与传统配电网存在很大不同。
一、传统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传统配电网规划,主要内容为配电网现状分析、负荷预测、技术原则确定到网架规划,项目确定和经济分析等,其中影响电网网架的主要因素是负荷水平、配网短路电流、负载率、投资和可靠性。
与智能配电网相比,传统配电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导致数据的差异。
传统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配电网网架及运行数据一般是人为测算的,这样有很多的不稳定性。
再加上每个单位和个人的测算方式不同,导致前后数据无法达成完全统一。
②在进行电网网架规划和平衡电力时,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忽视分布式电源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相继建立,分布式电源的应用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多。
但是之前,人们还普遍对分布式电源的影响认识不够充分,忽视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在所难免。
③通常情况下,短路容量很容易影响配电网的规划过程。
很多情况下,环网下也要保证开环运行状态,再加上短路容量这一局限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环网可靠性降低。
④配电网经过规划后,大都比较简单,以致于在投入运行后效率较差。
规划后的电网线路的负载率根据接线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单环网的负载率只有50%不到。
通常规划中由于配电网本身的自动化程度有限,是不会选择较为复杂的接线方式,这样一来配电网整体的运用效率自然相对较差。
二、智能配电网中常用的几种技术
2.1分布式储能
分布式储能就是一种连接在配电网上实现能量储存和转换的装备,这种设备的组装时间很短,能快速地实现模块化管理。
主要有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和热能储能等。
2.2柔性配电技术
柔性配电技术是柔性交流输电在配电网领域的延伸与扩展。
主要是由电能质量和动态潮流控制两部分组成。
2.3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高温超导技术限制短路电流的技术。
必须配合使用故障电流控制器(FCL),才能使短路电流不受可靠性、电压质量和损耗的限制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FCL是一种串接在线路中的电气设备,其在智能配电网中广泛应用。
使用FCL可以将短路电流控制在2倍的而定电流以下,使配电系统避免短路电流的危害,传统配电系统中的电流断路器将会被取代。
2.4高级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基础,是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结合,实现配电系统的管理。
高级配电自动化包含运行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两方面。
配网自动化通过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控、故障自愈、电压及无功管理等方面功能,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升供电能力,是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其合理运用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重要内容。
2.5微电网技术
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配电网中一个单一可控的独立供电系统,与配电网互联运行或独立运行,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对电网产生影响。
微电网可由集控中心、多种分布式电源、智能化用户、多种储能设备、自愈性网络等构成,具备双向交互性、灵活性,可提高分布式电源效率,为重要负荷持续供电,同时提高电网内电能质量要求等特点。
三、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影响因素
3.1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电源不仅影响电力电量的平衡,而且影响各级电压的供电设施以及网架结构。
一般在农村适合安装分布式的小容量太阳能。
“金太阳”工程的完工标志着分布式电源工程的开展。
3.2短路容量
故障电流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网线路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闭环,停止运作,在接线模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
短路容量这一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后,高压配电站在配备主变压器时更考虑高容量的变压器。
可以应对更大规模的用电。
3.3输送容量
柔性配电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配电线路的电能质量,同时增强在输送中的电量,达到进一步优化配电网架的作用。
3.4高级配电自动化
分布式电源要想得到很好的应用,必须有高级配电自动化的配合。
同时高级配电自动化这一水平的提升,对网架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网架方法。
3.5量测系统
智能配电网的规划需要的数据必须更加准确,高级量测系统的建设可以提供配电网规划中需要的精细数据,将提高规划过程的科学性。
四、智能配电网规划体系
智能配电网的规划相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规划体系中大部分地方仅开展配电网的编制的缺陷,将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相应的技术,对接线模式进行专门研究,制定详细的规划原则。
4.1科技专项规划
科技规划一般就是要针对当地的实际需要与发展情况制定适合的规划方案。
一般是对柔性配电技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以及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科学规划。
周期最好是5年。
4.2电源规划
在参考当地自然环境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电源规划方案,包括传统的热电联产和储能装置。
规划周期建议最好是5年以上。
4.3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根据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对接线模式、主变压器容量、线路输送容量等进行研究,综合考虑规划技术标准,应用供电可靠性的成本分析法确定符合当地特色的规划原则。
这一工作周期最好是五年以上。
4.4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是对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成果和电源规划、二次专项规划中有涉及到市政资源的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工作周期最好是五年。
4.5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
每一次启动电网规划前,必须对上一轮规划进行评估,寻找规划中的不足以及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改善规划思路。
同时在规划中需要关注智能配电网发展趋势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存量电网资产,不断探索更为灵活的配电网规划方法,重视规划的可靠性,开展信息化的智能配电网的规划。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网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智能配电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实施,必须改进传统配电规划体系的缺点,以及当前电网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做好电网规划,这样才能使基于智能的配电网规划体系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刘丰艺;崔征;王志刚.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J].科技信息,2014(02).
[2]宋光辉.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J].科技企业家,2013(12).
[3]曾建梁.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J].供用电,2013(02).
作者简介:
孙俊明;男(1989.3)单位;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专业方向;中低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