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16-17页,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268÷ 4 224÷ 4 256÷ 6 345÷ 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 24表示什么?二、教学新课(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如果教师能较好的掌握这一基本结构,即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加规范,又有利于增进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的进制转换方法,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2. 学生能够运用数的进制转换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进制概念及转换方法。

2.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

3. 实际问题中的进制转换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的进制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律。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进制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引发学生对数的进制转换的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研究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如二进制与八进制、八进制与十进制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引导学生运用进制转换方法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学生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小组合作的表现,展现对数的进制转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数的概念与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过程:1. 讲解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 结合数学知识,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培养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数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第二章:四则运算与公平正义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权益。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2. 结合数学运算,讲解公平正义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第三章:几何图形与法律保护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及其性质。

2.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 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2. 结合几何图形,讲解法律保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强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

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特殊教育学的理论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____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____模板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大水小学杰五年上册数学第二元:小数除法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教学目:1、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用,一步体会除法的意。

2、利用生活和已有知,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算方法的程,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方法,并能利用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4、培养学生的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当保学生在校期每天参加 1 小的体育活。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一次全校性的运会;有条件的,可以有划地学生参加足、野、体育夏(冬)令等活。

(2)《城市垃圾管理法》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方法。

教学点: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程:一、入新(一)回整数除法的意。

(二)算:268÷ 4 224÷ 4 256÷ 6345÷ 151、分指定一,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一224÷ 4 怎算。

3、老随学生的回答板。

20 表示什么?24 表示什么?二、教学新(一)情境,渗透法制教育1、出示目,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越来越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老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老四天跑了22.4 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每天跑多少?2、根据意,渗透法制教育(1)启式提:同学,你知道个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定有关?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当保学生在校期每天参加 1 小的体育活。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一次全校性的运会;有条件的,可以有划地学生参加足、野、体育夏(冬)令等活。

(4)学生。

(5)教点。

(二)提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有困可求助同学和老。

(三)交流1、小内交流答案并互相是怎么想的。

: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解决困最多,要加油噢!2、(1)小内交流,收集相关信息。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权平均数的应用(1)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学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2.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1)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相关的生活实例。

(2)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比的应用场景。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比的应用。

3.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将法律和法制知识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教学方法。

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法律和法制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数学中的法律意识培养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认识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4.应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法律和法制知识的教学材料。

2.准备几道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题目或问题。

3.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法律知识(10分钟)3.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案例,如:小明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500元现金,小明该怎么处理?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借此引出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如:民法中的失物拾得、物权等概念,以及法律对操场拾得物处理的相关规定等。

4.数学问题与法律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与法律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小明的爸爸乘坐出租车从家到机场需要30分钟,而从机场到家只需要20分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一段时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找出答案。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交通法规对行驶速度的限制所致。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多与数学相关的法律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解答。

如:如果小明的爸爸超速行驶被交警抓住,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给出回答。

教师适时给出鼓励和指导。

6.总结与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然后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一道与数学有关的法律问题,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总结:通过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教案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理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制渗透的含义。

2. 掌握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法制渗透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例子引入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

2. 学习法制渗透的内容:讲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制渗透对社会的意义。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经验,体会法制渗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法治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的含义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制渗透,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和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中的知识点。

2.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换,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对人民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伪造、不破坏人民币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

3. 了解人民币的流通规定和真假币辨识方法。

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1.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

2. 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和技巧。

难点:1. 人民币的真假辨识方法。

2.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第二课时: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换第三课时:人民币的流通规定和真假币辨识第四课时: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五课时: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1.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简单的统计技巧。

难点:1.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通过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2.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通过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如合理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3.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通过分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

-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问题是否与法律有关。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如数学在法律案例中的应用等。

- 解释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和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

3. 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与法制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问题和法律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法律意义和解决方法。

4. 数学运算中的法制意识培养(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法律意识,如使用计算规则、遵守数学规范等。

5.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法律思维培养(15分钟):- 提供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如权益保护、公平与正义等。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与法制的渗透关系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更复杂的数学与法制案例分析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是否能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数学与法制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题目: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2. 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法制问题中;3.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教学内容:1. 法制教育的意义和基本知识(例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等);2. 数学与法制的联系(例如图表分析、数据统计与法律案例的关系等);3.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际应用(例如数学在法院案件的解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提出数学与法制教育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例如通过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解读法律案例。

3. 实例分析(20分钟):- 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例如一起涉及数学数据的判决案件;-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推理,如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 引导学生讨论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法律依据,并进行分析解读。

4. 讨论与交流(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对案例的观点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案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法制教育与数学的联系和学习收获;- 提出更多与数学和法制相关的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法制问题中。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反馈评估:课后布置相关练习,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及工具:1. 法制教育资料和案例材料;2. 针对案例分析的图表和统计数据;3. 分组讨论和交流的组织形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讨论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的作用。

第二章:法律与权利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与个人权利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2.2 教学内容:法律与个人权利的关系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法律对个人权利的限制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律与个人权利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2.4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与个人权利的关系。

讨论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第三章:法律与责任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个人责任的要求和规定。

3.2 教学内容:法律与个人责任的关系法律对个人责任的要求法律对个人责任的规定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律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责任的要求和规定。

3.4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讨论法律对个人责任的要求和规定。

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责任的影响。

第四章:法律与纪律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个人纪律的维护和规范。

4.2 教学内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法律对个人纪律的维护法律对个人纪律的规范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纪律的维护和规范。

4.4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讨论法律对个人纪律的维护和规范。

分享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纪律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第100页“生活中的法律”。

2. 第五册《数学》第101页“数学与法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法规的联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法律法规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册《数学》第100页“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法律法规与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1)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法律法规的应用。

(2)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大水小学谢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xx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268÷4224÷4256÷6345÷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

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

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1)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

强调全组人员参与。

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

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生4:直接算出22.4÷4=5.6生5:列竖式计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

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

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5.823÷3=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