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一、背景介绍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不良品的处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规范不良品的处理作业,提高处理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制定本文档,以确保不良品的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

二、不良品处理流程1. 不良品的鉴定与分类a. 由质量部门负责对不良品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b. 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如产品不良、原材料不良、半成品不良等。

2. 不良品处理责任部门a. 质量部门负责鉴定不良品,并根据不同分类将其归属到相应的责任部门。

b.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执行。

3. 不良品处理方案a. 不良品的处理原则:尽量修复、合理利用、最后才考虑报废。

b. 不良品的处理方法:i. 修复:对于可以修复的不良品,质量部门与生产部门协作,制定修复方案,并进行修复作业。

ii. 合理利用:对于无法修复的不良品,质量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制定合理利用方案,如二次加工、改造等。

iii. 报废:对于无法修复和合理利用的不良品,质量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制定报废方案,并进行报废作业。

4. 不良品处理记录与反馈a. 质量部门负责记录不良品的处理情况,包括处理数量、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

b. 责任部门负责将处理记录及时反馈给质量部门,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5. 不良品处理效果评估与改进a. 质量部门定期对不良品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处理成本、处理周期、处理质量等指标。

b. 根据评估结果,质量部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执行。

三、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1. 严格按照不良品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变更处理方案。

2. 对于不同分类的不良品,责任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确保其执行。

3. 不良品的修复作业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修复过程和结果。

4. 不良品的合理利用应遵循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规定,确保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5. 不良品的报废作业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记录报废原因和数量。

关于QC作业不良的处理流程

关于QC作业不良的处理流程

一,目
点:为了
明确后工
位选出上
工位不良
品的处理
流程,同
时提高QC
测试意识
和责任
心,
同时规范
管理对作
业不良QC
的处罚,
避免因对
QC反映不
良和处理
时产生的
冲突,
而制定此
规定一,判断
说明
1如果是物
料坏且能
明显或多
个工位都
可测试出
来的,或
开关或功
能INT,
判为轻微
,此不良
先笔记本
记录,每
月累计超
过2次,
应进行处

关于QC作业不良处理流程
2漏测或可以测得出来的,判为严重,此不良先笔记本记录,每月累计超过1次,应进行处罚
3目视检查工位,每月累计超过2次,应进行处罚
4发生不良后,后工位负责人需用笔记本写清何时,何地,何工位,何事,给予前
工位负责人写出改善措施,并知会责任QC签名确定。

5此规定需严格执行,执行需做到公平合理,以理服人,如有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发
映问题,。

生产车间不良维修管理规范

生产车间不良维修管理规范
生产车间不良维修管理规范
一、总则: 使维修工作明确化、有条理化管制不良品维修及不符规格之产品,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 得以合理维修,并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结合奥诚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之机芯、半成品及成品不良品维修。 三、权责: 产线作业员:将不良品予以挑选、甄别并将产品不良原因标注明确; 产线拉长: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送维修段; 维修员:对不良品进行维修及分析原因并准确数据记录在<<修理日报表>>上; 品管:对维修品进行检验,判定并确认维修品的拉线再作业流程; 四、管理办法: 4.1、不良品的整理:分类、标示、记录 4.1.1、分类 外观不良分类:1)来料不良维修品:作业中发现的原材料不良或制程分析为来料不良的待维修品。 2)制程不良维修品:在制造过程中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自身体作业原因造 成的譬如撞件、焊接不良、外观划伤、外观变形、装配不良等类似不良品。 功能类不良: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产品之性能达不到该产品所需的要求。依现有产品出货形 态不一可分类为机芯功能不良、装配半品功能不良、装配成品功能不良品。 4.1.2、标示:产线各目检或测试工站人员在确认好不良品状态后需相应作出对应的标示,外观不 良用不良箭头标做位置标示,功能类不良标注出具体的不良原因;产线拉长确认后送维修处理。 4.1.3、记录:产线拉长在不良品送维修组时必须与对应的维修员做不良数量进出的交接、签名确 认;随之维修员对不良品进行维修及分析原因并准确数据记录在<<修理日报表>>上。 4.2、原则上维修组只接受功能不良品,不接受外观不良的维修;外观不良由产线自行完成维修。 4.3、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以小时为单位进行不良标注并送不良维修,维修组原则上需对当班即时 送修的不良品进行维修。发现同类型不良原因总数3PCS/H时必须即时进行反馈。 4.4、产线在处理不良维修OK品时必须严格按照按标准排拉表进行流线作业,并需特别加强外观及功 能的再确认;维修品在流线测试过程中如有发现不稳定之状况需提报原因分析及做再确认。 4.5、原则上产线需对功能维修品集中下拉作业,品质人员进行流线品质确认并加重QA AQL检验力度。 4.6、产线在作业过程发现单件来料不良比率超过3%时必须提报异常单,并即时记录相应损耗工时。 4.7、产线每日之不良品由权责生产拉线分别放置于不合格区,并同做好相应不良标示,防止与其 它状态制品混淆。 4.8、产线需每日统计完整相应的不良数量并记录于日报,维修需做好不良品的不良分析及维修记录。 五、管制重点: 5.1、不合格品标示/处置方式 5.2、不合格原因分析/产线具体改善 5.3、不合格比率/产品直通率提升 六、附表 6.1、修理日报表 6.2、品质异常联络单 核准: 制定人: 制定日期:

注塑厂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注塑厂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注塑厂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与控制,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适用于注塑厂采购进料、生产制程、成品各阶段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品质:负责来料、制程的不合格品判定、标识、隔离;组织对不合格品评审工作。

生产: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工程:负责对技术方面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与纠正/预防措施。

采购:提出来料不合格品的特采评审,联系供应商处理不合格品退换货事宜。

总经理:在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评审不一致时或特殊情况给予最终裁决。

4.定义:不合格品:经检验确认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5.内容:5.1不合格品判定分类与处理类型5.1.1不合格品分类5.1.1.1超严重:经检验和试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及涉及产品安全、环境和健康等特性的不合格。

5.1.1.2严重: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产品的主要性能与使用,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得到解决的不合格。

5.1.1.3轻微: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为不合格,但不影响产品质量与使用,经过相关部门评审后,可以特采放行使用的不合格。

5.1.2不合格品处理类型5.1.2.1超严重不合格品:一律拒收或退货处理。

5.1.2.2严重不合格品:可选择返工返修。

5.1.2.3轻微不合格品:返工返修、特采处理或挑选使用。

5.2来料不合格品的管理5.2.1来料检验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5.2.1.1来料报检后,品质IQC根据相关物料检验标准、图纸等资料进行抽样检验,对出现的不合格品用红色不良标签进行标识并隔离,并在检验报告注明不良现象、抽检比例、不良数、检验人员名称及检验日期等要点5.2.1.2标识完成后,及时将不合格品隔离,(或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搬运到不合格品放置区域)。

5.2.1.3将来料检验报告交由单位负责人审核。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引言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或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合格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对企业的影响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和物料库存管理。

3. 责任和权限3.1 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应负责制定和颁布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便各部门能够正确处理和管理不合格品。

3.2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他们应负责以下工作:- 尽力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 - 组织并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措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负责不合格品管理的部门,他们应负责以下工作: -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 制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监督实施; - 审核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4.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评估4.1 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 严重不合格品:对人身安全、环境或他人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合格品。

- 一般不合格品:与产品质量标准不符,但不会对人身安全、环境或他人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合格品。

-允收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但仍可被接受的不合格品。

4.2 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处理的优先级和方式。

5. 不合格品的处理5.1 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如下: 1. 发现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

2. 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并确定处理方式。

3. 根据处理方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处理完成后,编制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不良品的处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不良品,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一、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1.严格质量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产品不良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2.不良品分类:不良品可以分为工序不良品、机器不良品、原材料不良品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不良品需要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3.确定责任人:对于损坏或者不合格的产品,应该及时确定责任人,并对其进行追责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4.不良品登记:每一批次的不良品都应该进行登记,包括不良品数量、不良现象、不良产生原因等。

通过登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5.处理方法:根据不良品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例如重工、返修、报废等。

处理时需要考虑成本、产品是否可以修复等因素。

二、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1.制度建立:企业应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管理制度,明确不良品的处理流程及责任分工。

制度应包括不良品的分类、处理方法、责任人、处理时限等内容。

2.责任追究:对于不良品的产生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能够增强责任意识,促进质量管理的改进。

3.信息共享:不良品处理的信息应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如质量控制部、生产部等。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加强对不良品处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处理效率。

4.建立激励机制: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不良品处理工作,企业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奖励出色的不良品处理成绩、组织培训提升员工处理能力等。

5.定期汇报:企业应定期对不良品处理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包括处理数量、处理结果、改进措施等。

通过定期汇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总结:不良品处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的处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不良品维修作业管理办法

不良品维修作业管理办法

不良品维修作业管理办法一、管理目标和原则1.1管理目标1.2管理原则(1)及时性原则:要求对于每一个不良品的维修都能够及时进行,避免不良品堆积。

(2)质量原则:要求在维修过程中,做到质量可控、维修过程规范,确保修复后的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效率原则:要求提高维修作业的效率,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维修的产出率。

(4)人员参与原则:要求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维修部门的人员积极参与不良品维修作业,共同落实整个维修流程。

二、不良品维修作业流程2.1不良品接收(1)接收不良品时,要仔细核对不良品的数量和种类,并填写不良品接收单。

(2)严密封存不良品,将封存编码和数量录入系统,确保不良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不良品分类与原因分析(1)对接收的不良品进行分类,如机械不良、电气不良、外观不良等。

(2)对每类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良品的根本原因,为修复提供依据。

2.3维修方案确定(1)根据不良品及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包括维修工艺、使用的工具和备件等。

(2)制定维修方案时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并能够满足修复质量要求。

2.4维修作业执行(1)根据维修方案,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确保维修作业规范、流程清晰。

(2)维修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3)维修结束后,进行维修记录和不良品修复情况的统计。

2.5不良品复检(1)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复检,检查其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2)对复检不合格的产品,要重新修复或进行深入分析原因。

2.6不良品处理(1)对复检合格的产品,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如重新入库、返工利用等。

(2)对复检不合格的产品,应根据不良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如销毁、报废等。

三、不良品维修作业管理要点3.1维修设备和工具(1)维修设备和工具要保持良好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要规范,避免损坏产品或者给维修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3.2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维修质量。

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

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

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是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流程的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内容包括不良品的检测与处罚,员工违规行为的处罚以及改进措施的推行。

一、不良品的检测与处罚1.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检测机制,确保对制程工艺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

可采用抽样检验、全面检验等方法,充分覆盖所有制程和作业。

2.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存在不良品,企业应该迅速采取处罚措施。

根据不良品的严重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例如落后岗位、罚款等。

同时,对造成不良品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以提醒其及其他员工注意细节和工艺规范。

3.同时,企业还需对不良品进行追溯分析,并进行相应的矫正措施。

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这可以通过开展8D报告、确认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以及在问题处理后进行跟踪检查等方式来实现。

二、员工违规行为的处罚1.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员工行为规范,并向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了解规定并遵守。

2.如果发生员工违规行为,企业应根据公司的纪律处罚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处罚的程度可以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例如警告、扣薪、停职等。

3.企业还应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长期跟踪和记录,以便监督员工的改进和观察其在岗位上的表现。

三、改进措施的推行1.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制度和机制,定期对制程工艺和作业流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2.在发现问题后,企业应开展临时改进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同时,在进行短期改进的同时,企业还需制定长期改进计划,推动基于根本原因的改进措施。

3.企业应建立促进员工参与改进的机制,允许员工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总结:制程工艺及作业不良处罚程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流程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品检测和处罚机制,对不良品进行及时追溯分析和矫正措施。

品质管理部门关于产品质量检验和不良品处理的管理规章制度

品质管理部门关于产品质量检验和不良品处理的管理规章制度

品质管理部门关于产品质量检验和不良品处理的管理规章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客户满意度,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品质管理部门制定了以下的产品质量检验和不良品处理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产品质量检验1.检验范围所有生产的产品均需进行质量检验。

2.检验计划每个产品的质量检验计划应在产品生产前明确制定,并按照计划进行。

3.检验标准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检验:检查产品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明显污染等;(2)功能检验:检查产品是否按照规定功能正常运行;(3)性能检验:检查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4)安全性检验:检查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检验标准,可以采用以下的检验方法:(1)目测检查: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2)测量检验:使用测量仪器对产品的尺寸、重量等进行准确的测量;(3)功能性测试:使用适当的设备或方法测试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4)抽样检验:根据抽样方案,从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5.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应有相应的检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产品信息:记录产品的名称、型号、生产批次等信息;(2)检验结果:记录产品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品、不良品的数量和不良品的具体问题;(3)检验人员:记录进行检验的人员姓名和检验日期。

三、不良品处理1.不良品判定根据产品的检验结果,将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判定为不良品。

2.不良品分类不良品按照损坏程度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重大不合格品:严重违反质量标准要求,无法修复或影响产品安全和功能;(2)次品:部分指标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但修复后可以使用;(3)待修品:部分指标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修复后方可使用。

3.不良品处理流程不良品处理的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不良品记录:将不良品信息进行记录,包括不良品的数量、具体问题和产生原因等;(2)不良品评审: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对不良品进行评审,确定处理方案;(3)处理方案执行:根据评审结果,执行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报废或追溯等;(4)追踪和分析:对不良品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标题: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不良品作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不良品作业管理的规范,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明确不良品定义和分类1.1 确定不良品的定义:明确不良品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1.2 划分不良品类别:根据产品质量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不良品划分为关键不良品、一般不良品和轻微不良品三个类别。

1.3 确定不良品的责任归属:明确不良品产生的责任归属,包括生产工序、设备、操作人员等。

二、建立不良品作业记录和统计体系2.1 设立不良品作业记录表:建立不良品作业记录表格,记录不良品的产生时间、数量、责任归属等信息。

2.2 建立不良品统计报表:根据不良品作业记录,制定不良品统计报表,分析不良品的产生原因、频次和影响,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2.3 定期进行不良品数据分析:定期对不良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加强不良品作业责任追究3.1 建立不良品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不良品作业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不良品责任能够追溯到具体的环节和责任人。

3.2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责任意识,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3.3 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质量管理表现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对于不良品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激励和约束各个环节的人员。

四、加强不良品作业过程控制4.1 强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加强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控制,确保进入生产环节的物料符合质量要求。

4.2 完善生产过程监控: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监控机制,对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4.3 强化设备维护和保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维修不良品的作业规范

维修不良品的作业规范

维修不良品的作业规范
规范产品不良的流程,确保其产品品质。

2.范围
适用于所有制程中产生的特性不良的不良品。

3.生产线不良品的流程
3.1记录其不良品发生站别、数量、以及不良现象。

3.2产线收集不良品送维修站维修。

3.3维修确认其不良品维修次数。

3.4维修确认其不良品不良内容。

3.4.1外观不良:生产修理员修理其不良品的外观并将其记录,然后反馈生产线。

3.4.2电性不良:借助仪器确认不良发生原因,维修员取下不良零件将其记录,并且更换其不良零件。

3.5维修后的不良品将在修补段第一站投入。

4.重点管制
4.1维修次数超过2次以上的不良品,送于工程技术分析。

4.2维修次数超过3次以上的不良品,做报废处理。

4.3维修员不能分析不良原因的不良品,送于工程技术分析。

4.4产线重点确认其电气性能,将其老化时间加倍。

5.修理品流程图
6.相关记录表
6.1维修日报表
6.2不良记录表。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定1. 背景介绍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利益,应该对不良品进行妥善处理。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定是为了规范公司内部的不良品处理流程,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同时也可以减少公司内部和客户之间的纠纷。

2. 不良品定义不良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无法达到质量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产品或半成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产品数量不足或超过要求•产品外包装破损或不全•产品存在缺陷或损坏3. 不良品处理流程1.发现不良品:不良品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也可能在配送、销售或客户使用过程中被发现。

无论何时何地发现不良品,都需要及时处理。

2.记录不良品:在处理不良品之前,需要对不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批次、生产日期、不良程度和原因等信息。

3.初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良品进行初步处理,以便后续处理和使用。

例如,可以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封存或封存标记等。

4.处理单据:在处理不良品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单据记录,包括处理日期、处理方式、处理人员等信息。

5.发起不良品处理:经过初步处理后,需要根据不良品情况,决定是否要发起不良品处理。

如果发起不良品处理,则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6.不良品处理:根据不良品处理计划,对不良品进行相关处理。

例如,可以对不良品进行改装、修理、报废等。

7.确认不良品处理:不良品处理完成后,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确认,以确定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处理结果符合要求,则需要将不良品处理单据归档;如果处理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制定处理计划,并重新进行处理。

4. 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和义务公司应该为不良品处理制定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处理结果符合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部门应该按照公司的标准对不良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初步处理,以确保不良品及时得到处理。

2.质量部门应该确定不良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以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

不良品控制处理作业规范

不良品控制处理作业规范

1目的保证在生产时来料不良、制程不良、成品不良及仓存等各环节下出现不良得到相应控制及处理。

2范围适用生产及仓存各环节中出现的不良品控制及处理。

3权责3.1 品管部:对所有不良进行确认,标识清楚状态,追踪责任部门按整改措施整改。

3.2 生产部/仓库:提报不良品给工程、品管分析,并及时给品管确认相应不良品。

3.3 工程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知会责任部门整改。

3.4仓库:依品管检验结果办理入库及出库手续,退供应商的物料仓库知会PMC,PMC供应商办理手续。

4工作内容4.1生产部/仓库等出现不良品部门,先将不良品按物料性质及生产单号分类(如电子类、五金类、塑胶类、包材类),再依导致不良品类型分类(来料不良、工艺制程不良、作业制程不良、设计不良、仓储不良等),无初步分析结果的送工程分析。

4.2工程部依生产部/仓库/品管等部门出现的异常不良品进行分析,设计问题设计部门协助分析,并附《维修不良品分析报告》,提出整改措施给责任部门整改4.3品管部依提报部门分类进行确认并如实记录确认检验结果,功能性能不良依4。

2作业4.4不良品退仓由提报部门开出退料单(单上注明不良类型),做好标识,并由IQC检验确认,IQC 主管审核后入库,功能性能及设计方面不良由工程在《维修不良分析报告》注明给品管追踪改善措施。

4.5不良品不能再用或不能退供应商的,由产生部门提出报废,由工程、品管、统筹等部门汇签后,厂长或总经理核准后报废处理.4.6制程不良数超出备用数后由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措施;来料不良超出相应物料备损范围的,由发生部门汇总,IQC开联络单,采购知会供应商处理;成品不良超出AQL,由责任部门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客退不良品由QA和工程部分析并回复《客户退货不良品分析报告》或《客户抱怨答复书》。

5相关记录至少保存年《维修不良分析报告》一年《客户抱怨答复书》一年。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一、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1.不良品的定义:不符合质量要求、无法正常使用或销售的产品。

2.不良品的分类:产品不良和过程不良。

3.不良品处理的目的: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提高企业信誉。

4.不良品处理的原则:快速、高效、有效、合规。

5.不良品处理的责任:质量部门负责不良品处理工作,管理部门提供支持。

6.不良品处理的流程:a.不良品的收集和登记:生产工人在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收集,并填写不良品登记表。

b.不良品的分类和分析:质量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并进行原因分析。

c.不良品的处置方案制定: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d.不良品的处置执行:按照处置方案,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如修复、返工、报废等。

e.不良品处理结果的跟踪和评估:对处理后的不良品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二、不良品处理方法1.修复:对可以修复的不良产品,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操作,使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返工:对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重新加工,消除不良因素,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3.报废:对无法修复或返工的不良品,进行报废处理,确保不进入市场或二次使用。

4.再制造:对可再利用的不良品进行再加工,以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追溯:对不良品进行追溯,从质量控制层面找出产生不良品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预防。

三、不良品处理的管理制度1.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明确质量部门和管理部门在不良品处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团队。

2.不良品处理的流程规范:制定不良品处理的标准流程,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流程的执行和质量的控制。

3.不良品处理的记录和统计:建立不良品处理的记录系统,对每一次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后期分析和改进。

4.不良品处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监督机制,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不良品处理的奖惩机制:根据不良品处理的效果和质量控制状况,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员工参与不良品处理工作。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一、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产品外观缺陷、功能不全等问题。

二、不良品处理的目的1.确保产品质量:及时处理不良品,避免不良品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

2.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轻生产工人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及时处理不良品,确保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不良品处理方法1.检验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不良品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处理。

2.返工修复:对能够修复的不良品,进行返工修复,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再次出售。

3.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的不良品,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4.责任追溯: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良品,要追溯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

四、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1.责任划分:明确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的职责,确保不良品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记录管理:建立不良品处理台账和记录,包括不良品数量、处理方法、追溯责任等信息,做到记录真实、及时、详细。

3.检验报告:对于不良品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生成检验报告,以供后续的处理和改进参考。

4.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不良品处理相关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处理能力和质量意识。

5.改进措施: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品,要进行深入分析,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五、不良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规:在不良品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环保处理: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处理要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保护知识产权:不良品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需引起重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

4.加强沟通协调: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不良品处理情况,并争取相关支持和资源。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在不合格产品处理中制定了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产品的不合格处理。

三、定义1. 不合格产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销售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客户要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 生产部门负责对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初步判定和标识;2.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提出处理建议;3.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并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4.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给公司领导。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初步判定和标识不合格产品生产部门在生产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判定,并在不合格产品上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2. 报告质量部门生产部门应将初步判定和标识的不合格产品报告给质量部门,并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生产流程记录。

3. 质检部门检测和评定质量部门收到不合格产品后,应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定,并制定处理方案。

检测和评定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原因、数量、影响范围等。

对于确实属于不合格产品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产品分类和处理根据质检部门的评定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退货、更换、返修、销毁等。

5. 处理结果报告质量部门在处理完毕后,应将处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6. 不合格产品跟踪质量部门应对所有不合格产品进行跟踪,了解其处理结果和后续影响,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不合格品的情况和处理效果。

七、监督和评估公司领导应加强对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八、处罚措施对于故意隐瞒不合格产品或者违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人员,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批评、调离岗位、降职甚至开除等措施。

最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最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最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记录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6.2.2品管部每周对不良品仓库存进行盘点,确认不良品的数量和属性,并及时处理过期不良品。

6.2.3采购部对___提供的不良品处理意见进行评审,并根据处理结果执行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返修、报废等。

6.2.4资材部负责不良品的帐物管理,对不良品的收发存记录进行监督和跟进,确保处理结果得到落实。

6、责任:6.1生产部负责及时发现和反馈不良品,并按规定进行退料作业。

6.2品管部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和甑别,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6.3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进行评审和执行相应的措施。

___负责不良品的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7、附录:7.1 JS-COP-80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2 JS-WI-PM-22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本作业规范旨在规范不良品的退料流程,明确不良品的归属和处理责任。

适用于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产生的不良品处理,以及不良品仓库存处理。

在引用文件方面,需要参考JS-COP-80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JS-WI-PM-22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

在定义方面,来料不良品指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

制程不良品则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

不同部门在不良品处理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如生产部负责在线不良品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品管部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资材部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在具体操作方面,生产退料作业需要按不良属性开出相应的退仓单,并附上品质小票,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需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最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最全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制度

不良品物料处理作业规范1、目的:规范不良品退料流程,明确不良品归属和处理责任。

2、适用范围:本作业程序适用于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产生的不良品处理,以及不良品仓库存处理。

3、引用文件:3.1 JS-COP-8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2 JS-WI-PM-22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4、定义:来料不良品: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

制程不良品:在制造过程中若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

5、职责:5.1 生产部: 负责在线不良品(来料和制程)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

5.2品管部: 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5.3 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

5.4 资材部: 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6、内容:6.1 生产退料作业6.1.1 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物料时,材料员按来料不良、作业不良区分合理包装存放,再办理退库作业。

6.1.2 物料员按不良属性开出“来料不良退仓单”(属来料不良),或“不良品退库单”(属作业不良、返修拆卸品),并附有品质小票,单据和小票内容必须填写有料号、品名、数量、不良原因、供应商名称,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6.1.3 物料员将审核好的单据、物料、小票送随线IQC 裁定,IQC 对不良材料裁定其不良属性、供应商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合理,有问题的当场纠正,如果是作业不良的应注明处理意见,物料员根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分别送不良品仓退库。

6.1.4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一定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三者缺一不可,确认品管部所签署的意见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依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区分点收,退货单签字后留白联(仓库联)存底做帐,对描述不清楚、包装不合要求的拒收。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浮现不良品。

不良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客户投诉率。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不良品作业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2. 范围:适合于所有生产环节和相关人员。

三、责任和权限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不良品作业管理规范。

2. 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不良品作业管理的执行情况。

3. 生产人员负责按照规范执行不良品作业管理。

四、流程1. 不良品发现与记录a.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应即将住手作业,并将不良品记录在不良品报告表中。

b. 不良品报告表应包括不良品的数量、型号、问题描述、发现时间等信息。

c. 不良品报告表应及时提交给质量部门,并复制给相关责任人。

2. 不良品分类与分析a. 质量部门收到不良品报告后,应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b. 不良品分类应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原因等进行划分。

c. 不良品分析应找出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不良品处理与改进a. 根据不良品的分类和分析结果,制定不良品处理方案。

b. 不良品处理方案应包括不良品的处理方法、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c. 不良品处理方案应经过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后执行。

d. 执行不良品处理方案后,应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4. 不良品预防与培训a. 根据不良品的分类和分析结果,制定不良品预防方案。

b. 不良品预防方案应包括生产过程的改进、操作规程的优化等。

c. 不良品预防方案应经过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后执行。

d. 定期进行不良品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五、记录和报告1. 不良品报告表:记录不良品的数量、型号、问题描述、发现时间等信息。

2. 不良品处理记录:记录不良品的处理方案、责任人、完成时间等信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品物料处理作业规范1、目的:规范不良品退料流程,明确不良品归属和处理责任。

2、适用范围:本作业程序适用于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产生的不良品处理,以及不良品仓库存处理。

3、引用文件:JS-COP-8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JS-WI-PM-22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4、定义:来料不良品:在物料进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零件承认书之要求;在制程中发现不良但属于来料本身劣质和不合格品。

制程不良品:在制造过程中若因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作业造成物料的划伤、脱漆、断脚、变形、破裂、坏死等或因产品元器件异常导致不良发生。

5、职责 :生产部 : 负责在线不良品(来料和制程)反馈、报废申请及退库作业。

品管部 : 负责对不良品的性质判定及甑别材料所属供应商等评审 , 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

采购部:负责对不良品处理意见的评审和最终处理决议的执行。

资材部 : 负责不良品帐物管理,并监督、跟进落实相关部门对不良品的处理结果。

6、内容 :生产退料作业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物料时,材料员按来料不良、作业不良区分合理包装存放,再办理退库作业。

物料员按不良属性开出“来料不良退仓单” (属来料不良),或“不良品退库单”(属作业不良、返修拆卸品),并附有品质小票,单据和小票内容必须填写有料号、品名、数量、不良原因、供应商名称,然后交部门主管审核。

物料员将审核好的单据、物料、小票送随线 IQC 裁定, IQC 对不良材料裁定其不良属性、供应商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合理,有问题的当场纠正,如果是作业不良的应注明处理意见,物料员根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分别送不良品仓退库。

不良品仓库收到物料员退来的不良品时,一定要核实单据、小票、实物是否一致,三者缺一不可,确认品管部所签署的意见并提供不良品检验报告,依据品管裁定的不良属性区分点收,退货单签字后留白联(仓库联)存底做帐,对描述不清楚、包装不合要求的拒收。

物料员拿仓库签字的退库单交物管开单,属“来料不良”的开调拨单领取良品材料,“作业不良” 的开领料单超耗领取良品材料。

不良品仓库存处理作业:仓管员每天对所进出的不良品(含来料、制程),按来料不良、制程不良、报废品做电子档帐,在次日9 点前转发至物管、采购部、品管部,以便不良品周转信息的查询。

急需材料、批量性的不良品要当天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附来料检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同时跟进处理进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物管员和采购员。

在次月 3 号前仓管员将不良品库存汇总造册,标注不良原因、所属供应商,对于 IC 类应标注是否上锡,同一材料不同供应商的,要分开表述,以免混淆。

仓管员在次月4号必须把不良品库存汇总册主管审核后,分别传阅品管部、采购部、资材部,最后交厂长核准。

汇总册审核批示后,仓管员依据最终裁定结果执行。

注意会签的时间:资材/品管/ 采购在1个工作日签审完。

裁定为报废的,采购员开单调交仓管员将物料区分出来转入不良品仓;裁定为退货的,采购开出退货单,不良品仓库管理员执行。

暂存不良品供应商必须在一个周内取走,3周内未取走的仓管员及时将信息知会采购处理,超过4 周的视同供应商默认我司报废处理,仓管员将退货单给采购员代供应商签字后清出该部分不良品交行政销毁仓处理。

7、相关记录制程异常反馈处理单FM-QM-15不良品退库单FM-PR-31报废出库申请单FM-PR-34生产不良报废申请表FM-QM-51其他领料单 FM-PR-16不良品处理方法一、目的:为了能便于车间不良及及问题发生时,尽早想出解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使生产顺利,特规定。

二、适用:生产车间三、职责:生产车间四內容:、对不良的态度不慌:不良发生时不要慌乱,要追根究底搞清楚问题所在不痴:不良对策解决时根据原因要点及时铲除。

不弃:本次不良解決,並防下次不良再发生。

、不良原因着手(人、机、料、法、环)人:作业方面機:料:法:环境:、責任及表單不良或问题发生后,由组长及時了解、召集相关人员商讨对策分析解決,如不能解決或不良严重时, 及时报相关部门工程师或主管处理。

车间在报告较大不良问题点,可先口头报告,事后车间应填写《车间不良处理追踪表》,相关责任单位要回复。

责任单位拿到追踪表后,要及时分析调查,给出对策措施,车间执行改善。

改善目标 :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先明确短期目标,努力实现,激发信心,再以設定长远目标为方向,杜绝再发生。

、跟进及保存厂长负责落实执行追踪。

车间不良处理追踪表经签核后由文员保存。

五:表單:《车间不良处理追踪表》附:不良处理追踪表、不良品控制原则:1. 当检验中发现不良品后,工程部应以检验报告单通知各相关部门;2. 一旦发现不良品,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标识;3. 做好不良品的记录,确定不良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设备、责任人等;4. 由检验员会同技术人员对不良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以确定是否能让步接收或返工、报废或拒收,相关责任部门应严格按处理意见对不良品进行处理;5. 应将不良品与合格品隔离存放,防止在处理前的误用;6. 根据处理意见,各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处理,检验员监督实施。

二、包装材料不良品的控制:1. 包装材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2. 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3. 检验室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4. 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

三、不合格原料的控制:1. 原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2. 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3. 工程部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4. 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5. 对于可以让步接收的,生产部要按检验处理意见对原料进行处理。

四、半成品不良品的控制:1. 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2. 生产部按不良品处理意见对半成品不良品进行处理,返工或报废;3. 对于不能返工的不良品严禁包装出公司,返工后还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合格才能包装。

五、成品不良品的控制:1. 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按处理意见对可以返工的进行处理,对不能返工的作报废处理,并要查找原因,责任人;2. 返工后的成品必须重新检验;3. 不良品不准进入仓库,不准出厂。

不良品处理流程及相关管理规定为加强现场管理,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质量,现集合包装车间实际情况,特制订此方案。

1 领料员在领料时,必须凭来料检验合格单领取物料,对料件质量情况不明确时,先咨询品检部门,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及时报告主管,经主管同意后方可领料;2 料件进入车间后,由领料员规范填写《产品转序卡》或用白纸标明料件状态、数量以及所属单号,班长抽检并判定料件基本质量,判定合格后或判定不合格但主管批示可以投产后方可进行全面投产;3 员工在具体操作自检过程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时都必须及时报告当班班长或主管人员,由上级判定不良状态或制订可接受标准;4 管理人员在接到员工的质量异议时,必须做出明确的答复和可接受标准,并及时跟进质量问题,最后做好书面记录,以备今后查用;5 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员工因操作错误而造成不良品时,必须立即停止该操作员一切动作,并辅导该操作员,直到该操作员可以独立正确操作后方可离开;6 管理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因不可抗力或因工艺缺陷、料件自身质量较差等因素而造成生产出不良品时,立即停工并及时报告主管,由主管人员牵头查找问题根源,并制订相关解决方案后再进行生产;7 经判定不合格的产品由判定者自行标明不合格原因并签名,最后集中到各小组的“不良品专用置场” ,凡出现将不良品当良品流入下工序时,彻查转序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因上工序无明显不良原因标示或无标示而造成转序的由上工序操作者承担80%责任,由管理负20%责任;因下工序随意挪用不良品而流入生产的由下工序操作者负80%责任,由管理负20%责任;8 班长负责每日对“不良品置场”内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和常规处理,数量较大或不良原因较为突出时,书面形式报告主管,由主管负责制订处理方案;9 物料员每日对不良品堆放区内的不良品进行跟踪和退换,或经主管安排对不良料件进行处理;10 物料员对生产现场流入不良品堆放区而又没有不良原因标识的不良品有权拒绝并不予以退换和处理,班长对因此造成货期延误的事件负责;物料员对有标识但因自身工作疏忽没有及时退换料件造成延误货期事件负责;11 物料员退换不良品时按《不良来料退货流程》退货和《正常物料领用流程》换回物料;12 凡有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不论大小,对错),后勤人员在解决处理后必须予以书面记录,每月由统计员统计反映问题最多的员工,车间予以奖励30——100 元;13 凡提出质量异议且能给予解决方案者,所提方案一经采纳后予以30 元以上奖励;14 凡提出异议经证实可挽回重大经济损失或制止工伤事故的发生的职员,车间奖励100元并提交厂部,由行政部予以记大功一次,并记录归档;15 凡有生产过程中没发现有某些质量问题而受到客户投诉时,管理人员和生产者一起对质量投诉负责,并集合事件影响大小追究经济责任;16 凡有在生产过程中有生产者提出质量异议而上级人员鉴定可以放行后被客户投诉的,决策者对所发生的一切质量后果负责;17 凡因生产者人为原因引发的质量投诉时,生产者对客户投诉负60%责任,管理层对此负40%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