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规模小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提高生产积极性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提高耕作技术③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脆弱二、课堂小结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的问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4)内容: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
地;广大农民遭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
(5)结果: 封建土地所有制 取代了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易混易错 图解识记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 古代耕作方式的演进
史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 ——《盐铁论》
3.封建土地所有制 (1)时代: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 (2) 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发展,私田扩大;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改革 将土地 按亩征税 ,并允许自由买卖。 (3)出现过程 ①旧贵族、新官僚和大工商业者通过购买或建立军功,拥有大量土地。 ②他们改变剥削方式,允许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交纳地租 后保留部分产品, 自己使用。 ③劳动者变成封建农民,土地占有者变成 封建地主 。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明清商帮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
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
提示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 “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夏商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 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4)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
③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进步性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 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局限性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名师点拨]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 “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 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 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2.影响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严重的自然灾害。
5.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 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 要因素。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考古出土的农业作物的种子。
材料二 下图是在远古人们的生产画面及其工具使 用的变化: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 耨之利,以教天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②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其局限: 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这种方 式严重破坏环境。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点拨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使土地的单位面
积产量提高。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的古代中国农业是一种集约 型而非高效型的农业。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基本特征 (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 本生活需要和◆交全书纳优质赋试题税随意编,是辑 一◆ 课种堂教自学流程给完美自展示足◆的独家自研发然错题经组卷系济统 ,是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在自己有限 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 贡献。 (3)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 农经济十分脆弱。
有制到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再到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演变过程。 (4)生产结构: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结构是种植业为主,家畜
饲养业为辅。 (5)生产模式: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考古学家在秦、魏等国故地发现了许多生铁铸造的 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 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讲义(含解析)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研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色的表现。
3.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4.研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由和特色,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①1.原始农业(1)发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水稻和粟的国家。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此后出现耒耜。
(4)生活方式:常常迁移。
2.商周农业(1)概略耕作工具出现少许青铜农具,重要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等作物件种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代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影响①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从屡次迁移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系统,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期间: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渐渐推行。
(2)西汉:赵过推行耦犁,此后又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行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美。
2.耕作方式:汉朝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2)西汉:赵过实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代此后:江南渐渐形成了稳固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浇灌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期间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浇灌工具:曹魏期间改制翻车;唐代时创制了筒车;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③1.产生:春秋战国期间。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 北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素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版本
历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合作探究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诠解
学习目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代田法
耕耙耱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阐释』 精耕 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 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料或劳动,采用最新的 技术措施,进行认真细 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 技术体系。
都江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③『点拨』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
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 而是指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
——晁错《论贵粟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C
谢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铁农具 牛耕
耦犁
珠江流域
曲辕犁 铁犁牛耕
②『点拨』 牛耕 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 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 命:人类在早期农业耕 作过程中,都是以人力 作为动力,而牛耕的出 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 用畜力。因此,它的出 现是农用动力的一次质 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垄作法
——李成贵《国家 、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组织形式 以___一__家__一__户______为单位
生产结构
__男__耕__女__织______,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人教版必修2
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A.青铜
B.骨头
C.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钢
解析: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农业距今七八千年,称之为刀耕火种,所用农具主
要材质是石头,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
产中使用,故 A 项错误;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
材质有木、骨、石,故 B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松土翻土工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从 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 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 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兴起:距今一万年左右起源,距今 七八千年 时已相当发达。 (2)表现: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主要耕作方法是 刀耕火种 。 (3)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随堂训练] 1.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在种植作物时掌握了应对旱灾的技巧,其中包括施肥和 灌溉。 答案:B
2.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
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 A项 之”,即儒家经典记述这些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安定人民, 正确
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反映出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项
“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体现出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 但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新课教
问题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了解比较法 情境刺激法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整理导学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成熟的教案。
教 学 过 程(预设)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 2 3
程序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 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 农业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 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推进新课: 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的过程。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 导学案中的表格(略) 3、(1)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 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 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2)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 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 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 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 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
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
(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
(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
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
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
(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
4.铁犁牛耕(1)铁农具出现:春秋时期。
(2)形成:战国时期。
(3)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
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
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
(4)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时期。
(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
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
(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
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
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争议:田令中的给田、授田并不是实际授予,而 是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
永(世)业、口分田的区别,仅仅反映于户籍的 土地登录上。
点击有动画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姚合。
姚合:姚崇之孙,生活于九世纪中,诗句有些夸张,但也并非 空穴来风,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明文字上课时去掉。
宋朝的夜市
《 清 明 上 河 图 》 片 断
市井众生相
《 清 明 上 河 图 》 片 断
刀耕火种
河 姆 渡 石 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大禹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西汉尖菱形锄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汉朝的犁和犁壁
曲辕犁
隔区西
年的汉
代耕赵
换作过
﹐
方推
所法行
以。的
称在一
作同种
代一适
田地应
法。
块 上
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 有公田、私田之分。小 块私田由农户耕种,收 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 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 或贵族。
武德七年(624),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 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丁男、中男 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 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 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 官,更以给人。 (《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
北 方
的旱
田作
垄地
水流方向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 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 用于灌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②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曲辕犁。
(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②西汉:代田法。
(3)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都江堰;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4)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朝:高转筒车;④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时间:春秋战国。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积极作用: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①青铜:商周时期: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②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③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
随着耕作方式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2.随着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使中国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规模巨大,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输往国外。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明清商帮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掌握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主要的农业工具。
2.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古代土地制度中的主导地位。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距今一万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出现,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
2.耜耕或锄耕距今八九千年前,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整地,提高了工效,取得较好的收成。
3.青铜农具(1)概况:阶级社会以后,开始使用了青铜农具,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2)意义:推动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变。
4.铁犁牛耕(1)发展过程①出现:从春秋开始,铁制农具逐渐出现。
②形成:战国时期,铁犁与牛耕结合而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③发展:施肥与灌溉也有新的发展,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发明了桔槔。
(2)影响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②农业生产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图解识记] 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时代: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时代:奴隶社会形成,商朝存在,西周完备,春秋时期日趋瓦解,战国时期彻底被废除。
(2)概况:土地归最高统治者国王所有;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内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各级奴隶主贵族把土地分成方块,称为井田;井田中央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3.封建土地所有制(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发展,私田扩大;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和改革将土地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3)出现过程①旧贵族、新官僚和大工商业者通过购买或建立军功,拥有大量土地。
②他们改变剥削方式,允许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交纳地租后保留部分产品,自己使用。
③劳动者变成封建农民,土地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
(4)内容: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遭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
(5)结果: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了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易混易错]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土地实际上归周王一人所有,也是私有制,只是不能被大多数人自己支配,必须由周天子分封才能得到。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主题一古代耕作方式的演进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史料解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能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说明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提示经济形态: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铁犁铁镰[史料解读]这组图片一方面说明农具的材质已经为铁制;另一方面铁锄、铁犁、铁镰的功能分别为松土、耕作、收获,这表明农具种类比较齐全,反映出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问题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史论总结]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夏商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4)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主题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史料一图一图二“围剿公田”史料二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
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
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
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史料解读]史料一中左图从形制方面表现出井田制的特点,右图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私田对公田的侵蚀,反映出井田制的瓦解。
史料二中由划线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由“遂得卖买”“兼并之患自此起”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问题思考](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2)上图反映土地制度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有何进步意义?(3)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我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将会导致哪些问题?提示(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国有制。
(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3)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史论总结]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国家土地所有制每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都会竭力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财政收入。
为了利用好这部分国有土地,统治者曾采取过多种土地经营制度。
主要有:王莽时的“王田制”;曹魏、明、清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
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国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于是,土地占有状况不断变化,基本趋势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兼并农民和国家的土地,最终导致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中央政府统治力量严重削弱。
(2)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地主阶级凭借其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他们。
(3)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大量存在着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就是这种小农经济的写照。
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不向地主交纳租税,劳动积极性较高。
但他们是地主兼并的主要对象,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的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方式。
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答案D解析根据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此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
2.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B.铁制农具C.筒车D.曲辕犁答案B解析打制石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工具,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故B项正确;筒车和曲辕犁是唐朝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C、D两项。
3.(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答案C解析税制的改革与“主要根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会造成土地买卖的加剧,但与“主要根源”不符,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飞跃,导致个体小农经济取代井田制,与材料中“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相符,故C项正确;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飞跃,导致井田制度的瓦解,D项与“主要根源”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四川资阳二模)《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据此可以推知(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答案B解析“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了无人治公田,公田里杂草丛生,与战争频繁无关,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主要是大家治私田不治公田的缘故,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5.(2016·山东潍坊高三期末)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答案C解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