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05eba128ed630b1c59eeb503.png)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中文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外文名: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国籍: 俄国出生地:俄国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出生日期: 1828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1910年11月20日 职业: 小说家,思想家 流派: 写实主义 受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叔本华 施影响: 甘地、马丁路德金,维特根斯坦作品总结《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 《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应为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写于1916年)《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 《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跳水》《活尸》《蜡烛》《三个老头》短篇:《穷人》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
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
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列夫.托尔斯泰 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 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07a26f8910ef12d2af9e7fa.png)
三大著作
• 《战争与和平》 • 《复活》 •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 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 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 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 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 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艺术特色
• 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 诗体小说。如《战争与和平》 。 • 擅长刻画微观世界,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 。 • 善于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 不露斤斧痕迹。他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 他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 表达自己的思想 。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他的文 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 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 •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 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 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 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 ........
人物生平
•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幼年悲惨,父 母先后逝世。 • 青年时期不爱学业,却爱专研哲学,广泛 阅读文学作品。后服役,参加过多次战役。 •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 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 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青年时代
• 在毕加索开始创作,作品陆续发表。在游 历各国尤其是在瑞士时,看到英国资产阶 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 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 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的落后的清晰认 识。
晚年时代
• 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 醒,因自己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 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 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 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 以为苦。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 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 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 沃车站逝世。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作品及主题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作品及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d01c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7.png)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作品及主题一、引言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俄罗斯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及主题为中心,深入解析和探讨他的文学创作。
二、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哲学论著等多个领域,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于世。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涵盖了托尔斯泰对生活、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对于人生、理想、信仰的思索。
三、《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历史背景,以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展现了19世纪俄罗斯贵族社会的生活,描绘了一系列人物的命运。
通过战争和和平的对比和冲突,托尔斯泰深刻地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毁和和平对人类生活的美好。
主题中的战争与和平二字,在整个作品中始终贯穿其中,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政治、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四、《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通过对安娜和风流倜傥的渥龙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描写,托尔斯泰深刻地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和社会伦理等重要话题。
作品中对于爱情、婚姻、自我牺牲等主题的深入剖析,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
五、《复活》《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俄国沙皇时代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尼古拉•罗斯托夫的艰难命运和对社会的觉醒,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e7bd8b7f25c52cc58bd6bed3.png)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对珠宝”指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 •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 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 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 展示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分为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1-5自然段)刻画托尔斯泰外貌特征: 平庸丑陋——外表 二,(6-9自然段) 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 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精神
文章解读
第一部分
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须发 •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_________ 的特点。 •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 。 面部结构 面部 特征, •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______ 重点描写_______ 表情 。 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 • 第4段,写托尔斯泰___________________ •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 令拜访者失望 _______________。
对托尔斯泰的一些评价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墓志铭
------人生最后的休止符
卢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 的真理。” 贝多芬: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 有的人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 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 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 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
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
![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740b43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png)
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范文一:托尔斯泰:拯救灵魂的大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罗斯小说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巨匠之一,创作了许多精彩的小说和文学理论著作,成为19世纪末世界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托尔斯泰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小说涉及广泛,探讨人性、社会和宗教等问题,常常反映出他的社会关怀和引导思想。
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小说不仅在文学上更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更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方面,还包括他的哲学著作。
他提出了以“爱的力量”的道德原则来恢复人性,呼吁人们通过内在的自律和道德规范,建立人类和平天国。
其思想体系以东方的“耶稣道德”和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为主要影响,成为20世纪初的重要民主思想,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上的解放。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爱是重要的主题,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度剖析,探索爱的内在特质和它对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他希望通过人性的“精神涵养”,打破人类存在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寻求进一步的精神自由和智慧的从容。
托尔斯泰的语言可以说是华丽的,但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他善于用充满感性和魅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深入人心,并引领世人思考、反思自身处境和存在意义。
写作重点:1.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2.分析托尔斯泰小说和文学理论的重要性。
3.强调托尔斯泰在哲学和道德方面的影响。
4.探索托尔斯泰对爱和人性的探索。
5.分析托尔斯泰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用词分析:1.使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把托尔斯泰形容为“世界文学巨匠”、“民主思想的象征”,以此表现他的重要性和成就。
2.使用一些抽象的哲学和文学术语,例如“道德原则”、“人类精神上解放”、“内在特质”等,深入阐述托尔斯泰的思想。
3.用一些充满感性和魅力的词语,如“爱的力量”、“内在的自律和道德规范”、“智慧的从容”等,表现托尔斯泰作品对人性的探求和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fb65c80d0d233d4b14e692f.png)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
出生于贵族家庭,创作了《战争与和平》,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琉森》《三死》、《家庭幸福》。
中篇小说《哥萨克》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小说《童年》(Детство,1852年)《少年》(Отрочество,1854年)《青年》(Юность,1856年)《一个地主的早晨》(Утро помещика,1856年)《塞瓦斯托波尔纪事》(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ие рассказы,1855年–1856年)《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之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декабре месяце,1854年)《一八五五年五月之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мае,1855年)《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 в августе 1855 года,1855年)《哥萨克》(Казаки,1863年)《战争与和平》(Война и мир,1865年–1869年)《高加索的囚徒》(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1872年)《谢尔基神父》(Отец Сергий,1873年)《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1875年–1877年)《忏悔录》(Исповедь, 1882年)《伊凡·伊里奇之死》(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1886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Много ли человеку земли нужно,1886年)《克莱采奏鸣曲及其他故事》(Крейцерова соната,1889年)《霍斯托密尔:一只马的故事》(1864年, 1886年)《为什么》《卢塞恩》《舞会以后》《复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 1899年出版)《哈吉·穆拉特》(Хаджи-Мурат 1896年-1904年撰写,1912年出版)散文《什么是艺术?》(1897年)《天国在你们心中》《到底怎么办》《当代的奴隶制度》《回忆录》(未完成)《给自由主义者的信》(英语,1898年)戏剧《黑暗的势力》(Власть тьмы,1886年)《教育的果实》(1889年)《活尸》(Живой труп,1911年)编著《启蒙读本》《生活之路》。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5251fe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6.png)
以下是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希望⼤家喜欢!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
1828年9⽉9⽇出⽣于图拉省克拉⽪⽂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区)。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世时获得封爵。
⽗亲尼古拉·伊⾥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
托尔斯泰⼀岁半丧母,9岁丧⽗。
1841年他的监护⼈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
于是他全家迁到喀⼭。
托尔斯泰⾃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喀⼭⼤学东⽅系,攻读⼟⽿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
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学业,迷恋社交⽣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并⼴泛阅读⽂学作品。
在⼤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绝⼤部分时间在这⾥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中⽌。
1849年4⽉曾到彼得堡应法学⼠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
是年秋天为农民⼦弟兴办学校。
11⽉起名义上在图拉省⾏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被提升为⼗四品⽂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
但他渐渐对这种⽣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加索,以志愿兵⾝份参加袭击⼭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在⾼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
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
1854年3⽉,他加⼊多瑙河部队。
克⾥⽊战争开始后,⾃愿调赴塞⽡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b5bcd07e87101f69e31951a.png)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比较一下,两个沉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沉默 沉默一阵. 沉默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 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 个刚会爬……”桑娜沉默 沉默了。 沉默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 ),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 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 多年。 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安娜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复活 复活》 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 作。
穷人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想的吗?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闹着玩的吗? 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 是他来了? 的了 是他来了 不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 揍我一顿也好! 揍我一顿也好!”
时代背景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 穷人 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制一步步 地崩溃瓦解, 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 斗争日趋高涨, 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 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 产阶级吮吸着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26aef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7.png)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那么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岁时父亲也相继去世,所以他一直都是靠亲戚抚养长大。
十七岁时,他考进了喀山大学攻读东语系,但因为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又转学到了法律系。
他在校期间根本无心学习,反而对社交十分感兴趣,同时迷上了道德哲学,最喜欢卢梭的观点并大量阅读他的作品。
离开学校后,他积极为农民子弟建设学校供他们学习。
之后,他来到图拉的管理局工作,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还受到了提拔。
1851年,他与兄长远赴高加索参军。
参军之后,他参与了多场战争,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了《童年》等批判现实的优秀作品。
四年后,他离开战场回到圣彼得堡的家,重新投入贵族社交,整天酗酒赌博。
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拯救农民,1856年,他起草了以代役租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庄园首先实行。
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奔波各地先后创办了二十多所学校,又创办了多本教育杂志,这期间他的创作也基本暂停了。
1962年,他与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婚后,妻子索菲亚帮他管理庄园,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学创作上,才能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名作。
他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时,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让他多次想离家出走。
他离家之前与妻子彻底决裂,他的妻子跪在他面前,他也丝毫没有动容。
1910年,他秘密离家出走,在途中却不幸染上了肺炎,最后在车站病逝。
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第一流作家,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人可以与之媲美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对于苏联最为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文学界难得的瑰宝。
而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又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多人都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文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列夫·托尔斯泰用自己的一生时间都在描述着战争的残酷以及农民的觉醒,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时间都投入了文学的创作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51e4a05bb68a98271fefaf7.png)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
早年父母先后去世。
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
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
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终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警句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b8111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7.png)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简介托尔斯泰是俄国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托尔斯泰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托尔斯泰资料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一岁半母亲便去世了,十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他是由家中的亲戚抚养成人的。
托尔斯泰1845年考入了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但因其中考试不及格,后转入了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但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托尔斯泰早年曾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后与兄长一起到高加索当兵,曾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但离开军队后又重投娱乐圈,嗜酒又好赌。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期开始创作,曾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与妻子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后,二人一同管理庄园,托尔斯泰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创作,这一时期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879年,托尔斯泰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之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进行社会改革,且否定了以前的作品,也正是因此导致家庭关系恶化,几次想离家出走。
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秘密出走,途中患上肺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逝世。
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列夫·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其主要的内涵是对于现实的无情批判,对于现实世界,列夫·托尔斯泰本人是给予了赤裸裸地抨击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人类的存在不应该受到世界的压迫,同时也应该是寻求人世间的真正的价值,寻找人类的灵魂,而不应该是生活在欲望盛行的世界之中,与此同时列夫·托尔斯泰还认为人们要学会用博爱的精神去面对身边的一切,要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虔诚地忏悔以及赎罪。
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主义更像是一种宗教的思想教条,基本上是对于人们的道德之上的认可,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主义却又是难以实行的,因为人们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可以说托尔斯泰主义只能存在于一个极其美好的世界领域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b9da222b160b4e777fcf53.png)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5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早年经历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个人背景 职业: 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 毕业院校:喀山大学个人概况 中文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外文名: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国籍: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族出生地:俄国亚斯纳亚-波良纳出生日期:1828年9月9日逝世日期:1910年11月20日信仰:东正教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 其他信息流派:写实主义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dfe30603844769eae009ed45.png)
1、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 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 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 观察力。
2、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 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 深刻而准确的。 3、文学创作来自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同时 用艺术把他准确的表现出来 4、能看清真相的人是痛苦的,他看透了人间 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是事与 愿谦卑恭顺的样 子. 诚惶诚恐(huáng kǒng):惶恐不安. 无可置疑(zhì yí ) 黯然失色(àn) 广袤无垠(mào yí n):广阔无边.古代以东 西长度为“广”,南北掌舵为“袤”. 锃亮(zèng) 鬈(quán) 髯(rán)
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黝黑(yǒu hēi) 滞留(zhìliú):停留不动. 愚钝(yú dùn) 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 禁锢(jì n gù):束缚、限制. 轩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xī lì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侏儒(zhū rú) 酒肆(jiǔ sì )
肖像描写的技法
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 辞手法 二、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 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我的收获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 法。最主要的是要形、神兼备。
当堂训练
• 见《补充习题》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 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 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 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 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自出走,11 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 完其人生旅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cc93a7cc850ad02de80419b.png)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那么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如何?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十岁时父亲也相继去世,所以他一直都是靠亲戚抚养长大。
十七岁时,他考进了喀山大学攻读东语系,但因为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又转学到了法律系。
他在校期间根本无心学习,反而对社交十分感兴趣,同时迷上了道德哲学,最喜欢卢梭的观点并大量阅读他的作品。
离开学校后,他积极为农民子弟建设学校供他们学习。
之后,他来到图拉的管理局工作,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还受到了提拔。
1851年,他与兄长远赴高加索参军。
参军之后,他参与了多场战争,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下了《童年》等批判现实的优秀作品。
四年后,他离开战场回到圣彼得堡的家,重新投入贵族社交,整天酗酒赌博。
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拯救农民,1856年,他起草了以代役租的方案,并在自己的庄园首先实行。
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奔波各地先后创办了二十多所学校,又创办了多本教育杂志,这期间他的创作也基本暂停了。
1962年,他与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婚后,妻子索菲亚帮他管理庄园,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文学创作上,才能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名作。
他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时,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让他多次想离家出走。
他离家之前与妻子彻底决裂,他的妻子跪在他面前,他也丝毫没有动容。
1910年,他秘密离家出走,在途中却不幸染上了肺炎,最后在车站病逝。
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第一流作家,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人可以与之媲美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对于苏联最为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文学界难得的瑰宝。
而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又究竟是怎样的呢?很多人都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文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列夫;托尔斯泰用自己的一生时间都在描述着战争的残酷以及农民的觉醒,可以说把自己的一生时间都投入了文学的创作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0168a41a376baf1ffc4fadc2.png)
列夫·托尔斯泰
一、生平经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时间长达六十多年。
他的作品场面广阔,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逼真,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二、作品简介。
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克莱采奏鸣曲》、《高加索的囚徒》等。
散文:《什么是艺术?》、《天国在你们心中》、《到底怎么办》、《当代的奴隶制度》、《回忆录》(未完成)、《给自由主义者的信》。
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年)、《教育的果实》(1889年)、《活尸》。
编著:《启蒙读本》、《生活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1]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848年,20岁的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
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
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2]
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
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创作初期
托尔斯泰和妻子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
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
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3]
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
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
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
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
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4]
1897年的托尔斯泰。
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 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
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4]
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
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
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
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
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希布宁却终被枪决。
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4]
思想转变
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
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
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
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
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
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
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
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
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
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
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1891
晚年时代
1908年托尔斯泰在书房。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
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
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
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5]
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
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
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
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
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