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后评课会议纪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观课后评课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3年12月20日上午
主持人:赵鹏、李秀辉
参会人员:云鹏,刘同军,郑廷伟,赵鹏,张云先,赵本敬,韩乃美,侯玉泉,姜立新,于卫东,邢学峰,王金霞,翟海燕,韦凤莲,边文艳,季勇,娄建民,李秀辉,苏霞
记录人:姜立新
会议主题:《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课例评议记录
会议记录:
苏霞: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得到了全组同仁们的帮助,可以说这节课是全组智慧的结晶。

反思这节课,个人认为:基于研究问题是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对于怎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我认为只有情境设计好了,才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另外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都要重点注意,但是在收集资源方面还不够灵活,引导还不够深刻,希望以后的课堂上能够弥补这节课的遗憾。

赵鹏:本节课苏老师提问比较多,具体分布情况怎么样?教师追问有几次?是否有效?
娄建民:苏老师的课堂提问共25次,其中,提问A层学生9次,B层学生5次,C层学生11次,从这些数据中看出,苏老师在每个环节面向全体。

季勇:在环节3有位学生画出两个45°的内错角而得到平行线时,老师追问“利用30°的角能画出平行线吗?让学生互相质疑,在思维碰撞中引出问题。

于卫东:自主学习时间为5分,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时间为20分钟,交流展示时间这说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比较充分,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云先:在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时,有的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发动学生积极探讨,让学生解决。

然后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分析解决问题,达成了教学目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时机。

边文艳:得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准确结论,教师没有及时点评引导,从而错过了烘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良机。

侯玉泉:有许多精彩之处,老师应给予恰当、多元化的评价。

赵本敬:课堂中有32名同学均能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达到了全班32名同学的100%;倾听时,32名同学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

李秀辉: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较多,具体情况请老师们谈一下?
邢雪峰:学生有三次合作学习,一是小组合作画平行线,用多种不同方法画平行线进而探索平行线与角的关系;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线八角与平行线的关系,在这三次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人数为32人,各小组同学之间均能有效互动,组内交流效果良好。

李秀辉:本节课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在新课引入部分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2、怎样才能画出标准的平行线?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源于老师展示的图片后引出的问题。

问题1的提出是学生对平行线认识的最表层的疑问;而问题二的提出说明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也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谋而合。

王金霞:在画平行线的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两种内错角画平行线)这两种画法算同一种方法吗?把第一个图转过来不就是第二个吗?
翟海燕:还有这样画平行线的方法属于什么原理?什么是内错角?这四个问题实际上是层层递进的问题,反映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高。

赵鹏:学生对由角的等量关系来证明平行提出问题:平行线间的内错角为什么相等?还有如果两个内错角相等,是不是两条直线都平行?从45°角到30°角是不是都能证明平行线,是引导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大好时机。

云鹏:学生在引出三线八角后,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同旁内角相等时,两直线是否平行?∠6和∠8是什么角?相等吗?
还有:(在三线八角中)图中有多少对顶角,多少同位角?
∠3和∠7是什么角?
刘同军:还有满足什么条件两直线平行?既然∠1=∠8推出a∥b,那么∠2=∠5是否能推出平行?还有∠3和∠8相等是否能得到a∥b?这个图中一共有多少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充分体现了本课例设计对“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研究是成功的,更可贵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后,生生之间的互答对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赵鹏:在本节课中,设置的情境很多,如:引入中展示的4幅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平行线,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画法,每组选派1-2名学生上台展示是一个情境。

姜立新:分别过直线外一点和两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是一个情境,还有教师在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体现出在做中学,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翟海燕:这些情境的设置,基本上都能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

云鹏:本节课在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课时,我们对相关内容、顺序进行了整合,在一节课呈现三种判定方法,出于一种需要,把三种角的定义放到了平行的后面。

并且完成对“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的学习。

郑廷伟:从实际教学中,学生首先发现的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然后发现的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与预设不同
姜立新:数学思想方面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几何直观、转化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学生通过画图,展示了各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借助几何直观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韦风莲:出现一个错误生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在解释过程中配合了教具展示,使学生对错误生成的原因有了直观的认识.
李秀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首先发现了内错角与直线平行的关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同位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邢雪峰:这样学生提出外错角相等,两直线是否平行时?其他学生会主动将外错角转化为内错角进行解释。

韦风莲:先利用45度、30度角画平行线,体会直线平行的条件,若角度为的话,直线是否平行,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动手画,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两直线的平行与角的度数无关,而是与两个角的数量关系有关。

如果教师在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来画,或者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体会将更加深刻。

赵鹏:苏老师的这节课,历经多次修改完善,为学生创设了易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深度都大大提升。

我们可以高兴的看到,只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学生就能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合理取舍、及时回应:对有利于目标达成的问题要强化并深究,对偏离目标的问题要回应并规避,对表述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要梳理和提炼,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从问题中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所提问题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