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定等要素,结合我院在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在制定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就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
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性、应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我们在制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时,就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使培养的学生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运行管理、维护等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
求:(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熟悉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
2、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
3、熟悉plc、单片机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网络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了解过程控制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的专业知识。
7、了解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流程。
8、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维护与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3、具有对常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现代化智能仪表进行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能力本位”的思路,首先应该研究确定某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最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每个课程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才能建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合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业的课程体系时,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形成了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共分四大模块:
1、公共政治理论与文化素质教育模块,主要包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大学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科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含《高等数学》、《c语言》、《工程制图》、《摸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磁路》。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宽的基础。
3、专业必修及选修模块。主要包含《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测量》、《工厂供电》、《微机控制技术》、《半导体变流》、《自动检测技术》。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并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
4、集中实践环节模块。本专业实践课程形成了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专业见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概况及发展前景;②课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
学习中研究,提高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③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真正掌握该课程的技能知识,本环节跟随相关课
程进行;④课程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某门课程要求的技能;⑤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到相关实习单
位进行针对性实习,并通过毕业设计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增强就业的应对力。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的选定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定时,坚持不断将先进的知识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形成理论知识与综合训练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将
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加强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思路,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改变由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方法,要通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1、将实践课从理论课的辅助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培养计划。
2、设置职业岗位仿真环境,根据职业岗位对专业理论和能力要求,例如,设置变电站运行等电气自动化控制现场的摸拟操作环境,培
养学生具有对常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
理的能力。
3、开设按知识和能力体系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5、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远程教学。
6、产、学、研结合。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本科人才;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
7、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对学生成绩考核的形式到内容上,要改变传统的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想,在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基本技能、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六、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人才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制定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能主动服务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熊幸明,包艳,殷科生.浅谈电气类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