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北师大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北师大版
-视频:选取与解放战争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如战役回顾、历史人物访谈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文献:准备一些简短的历史文献摘录,如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挥文稿、战时日记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原始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是本章重点内容。本课通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英勇斗争。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进程,以及体会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对我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6.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内部分裂
-国际形势的有利影响
7.解放战争胜利意义
-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实现了国家统一
-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题4:平津战役的胜利意义是什么?
解答:平津战役的胜利意义在于,它解放了华北全境,标志着北方战场的胜利结束。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得到了巩固,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而本课时则重点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文字叙述、图片资料和史料引用,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致历程,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传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材料及教案)
说课材料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授课时间:2014年12月12日上午授课班级:初二·三班执教教师:一、教材依据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设计本课。
二、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从素质教育入手,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三大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历史教学回归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使命感和理性的爱国情感。
(二)设计理念:感悟历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作用。
设计思路:历史现实三、教材分析1.本单元包括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两课内容。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最后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后阶段。
这一段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争取和平民主阶段(主要是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点。
从辩证唯物史观看,内战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更是解放战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解放全国人民的战争,是争取和平、民主之战,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社会民主之战。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同时也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2.重点、难点分析,突破重点难点:(1).重庆谈判发生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是重点内容,其发生的复杂背景与双方目的又是难点。
利用课件及相关材料与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理解与讨论,来处理这一难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抗战期间的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转为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即中国人民同美国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即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共产党代表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绥化二中历史组王立娟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课学习的是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内容。
内容包括:七届二中全会,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册书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而高一学生刚不入高中课堂,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还不适应。
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还停留在对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学习,对待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在学习方式方面,高一学生需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国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北平和平谈判;了解渡江战役的情况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2.过程与方法:⑴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及和谈的斗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从复杂历史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观察、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各种救国方案的实施结果,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概括斗争特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⑴通过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事实求是的态度及决策,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⑵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国民党速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动的阶级本质,而其腐朽统治则是它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
⑶通过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北师大版
图1: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
图2:1945年8月——10月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 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 情况分别是什么?其落实情况分别对中华民族各 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10、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二、阅读下列材料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 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请回答:
(1)这段文字是谁说的?反映什么事件?
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
(2)这件事件的结果怎样?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 陈官 州
庄
海州
碾 人支 破中
庄
解间
敌突
双堆集
蚌埠
张家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示意图
北平
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2)概况: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 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解放军进行 多次战役,经过5各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敌人 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山东解放区 的重点进攻。
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09-02-06 19:13第三章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喀什四十五团中学政史地组蔡红一、说教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四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二、说学生:首先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在初中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其次今年的高一年学生是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合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避免一言堂的出现。
三、说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北平和平谈判;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德育目标:①.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国民党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动的阶级本质,而其腐朽的统治正是它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
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说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共双方围绕和平谈判而展开的斗争,培养学生从复杂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中国新民主革命斗争的回顾,培养学生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知识: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2、难点知识:对新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的分析、概括。
五、说教法学法:有关解放战争的知识,学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学上的情景设置和参与性:1、教法“复习—导学—讨论回答—指点—总结—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2、学法“复习—自学—讨论回答—解题—笔记—整合”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小黑板、地图挂图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历史课程。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中的第24课,主要围绕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胜利和意义进行探究。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解该课程的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国共内战的起因及历程2.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3.中国共产党领导战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原则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分析国共内战的起因和历程,理解其中的政治和历史背景;2.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理解其对战争的胜利产生的重要影响;3.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战略策略及其优良传统和政治原则的具体内容;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准确的把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巨大贡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法2.讲解分析法3.互动探讨法4.归纳总结法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几张图片、视频或者故事,让学生们回顾一下中国的近代历史及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第二步:教材分析和知识点讲解在介绍国共内战的历程和背景时,教师需要详细介绍“两个中国”、国共两党的政治冲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是理解整个教材的基础。
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教师建议使用模型地图等工具辅助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战役的场面和影响。
第三步:互动探讨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讲解完三大战役时,考虑进行一些小组互动探讨或是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第四步:归纳总结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时,教师会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并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学生们自己总结这段历史所带给人类的深刻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学习的核心部分,应重点授课。
第五步:作业布置为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发散思维,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安排,例如制作时间轴、演讲、写图书报告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干部教育工作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 教材地位和教学重点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4课,是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1.3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本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解放军历史》等内容相对应,符合国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了解干部教育工作的意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背景,认识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性;•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能运用归纳总结、叙述、分析等方法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和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认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3.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归纳总结和逻辑分析的方式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的原因;•能够深入思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4.1 教学内容4.1.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是指20世纪40年代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包括中国的国内战争、外国列强的侵略、社会动荡等。
#### 4.1.2 干部教育工作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背景干部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选拔和提拔广大干部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背景包括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和发展过程。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挑起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分析】识记:(1)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签订《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三大战役的名称、先后顺序及意义: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③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名题荟萃】一、单项选择题1.(十堰)2005年4月2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
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举行会谈()A.延安B.南京C.北平D.重庆2.(南充)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签订了()A.《停战协定》B.《双十协定》C.《和平建国纲领》D.《淞沪停战协定》3.(重庆)1947年,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A.彭德怀、贺龙B.林彪、罗荣桓C.刘伯承、邓小平D.陈毅、粟裕4.(惠州)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开始5.(宜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6.(河北)三大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C.为渡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D.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条件7.(江西)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的特点的是()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8.(重庆)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A.北平B.天津C.南京D.广州9.(常德)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3.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地点在( B ) A.北平 B.重庆 C.上海 D.南京
4.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王若飞
5.在重庆谈判过程中,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队的合法地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 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 2.过程:中国共产党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 国的进步和发展。 1945 年 8 月,毛泽东 赴重庆 与蒋介石谈判,最后签订了和平
建国的《 会谈纪要》 ,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11.(2016· 泰安)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 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下列适合做这部 小说书名的是( D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共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策动内战 国民党一方面同中共谈判,一方面加紧准备内战。国民政府秘密大量印发蒋介石 编写的“ 剿匪手本”。大规模调动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1946 年 6 月, 上海各界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内战,结果国民党进行镇压,制造了“下关惨案”。
三、全面内战爆发 1.爆发的标志: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 20 多万人,向中原 解放区发起大规模
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2 . 中 共 的 策 略 : 面 对 国 民 党 军 队 的 进 攻 , 人 民 解 放 军 采 取 “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3.结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解放军就歼灭大量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 面进攻。
2013中考历史复习教学设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北师大版)
2013中考历史复习教学设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北师大版)第一课时一、课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范围:八上第17课、18课三、目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四、考点分析:这一部分知识是各地中考正在逐渐加以重视的内容,考查较多的内容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战役,胜利的原因。
2011年联系的热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距今60周年),三大战役及其意义等。
五、基础知识(一)内战烽火(八上P88)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_______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________。
为了进一步赢得________的时间,也为了________,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问题。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________在周恩来陪同下应邀前往重庆。
(2)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
(4)意义:①戳穿了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②向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2、挺进大别山:(1)时间:_____年夏。
(2)过程:_____、_____率领的_____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__________,向国统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插入__________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__________。
(3)意义:刘邓大军开辟________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和湖北重镇________。
(二)战略大决战(八上P93)1、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结果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意义: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8 北师大版
•
50、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
51、不要拿过去的记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
52、汗水是成功的润滑剂。
•
53、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
54、成功的秘密在于始终如一地忠于目标。
•
5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
•
56、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
68、人生道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
•
69、不是某人使你烦恼,而是你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
70、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內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
71、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
72、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3、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 )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C)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5、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夜
为人民英雄纪
念碑撰写的一篇著名碑文。这篇碑文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
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他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什 么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
得民心者 得天下!
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新中国历史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基础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事情,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前面学习了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起了全面内战,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挺近大别山揭起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是历史事件的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北平和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难点: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必然性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各个图例分析的综合教学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表格式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一节讲述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和胜利意义,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胜利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和胜利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和胜利意义,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和胜利意义。
2.教学难点: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解放战争胜利的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解放战争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和胜利意义。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和胜利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新课导入】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掌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情况,内战初期战局状况及人民解放军由战略进攻到战略大决战等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因素,学会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理想而历尽艰辛,不畏牺牲的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庆谈判的原因、时间、人物及结果,进一步认清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进一步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3、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斗争,使我们深感和平民主来之不易。
重庆谈判,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学法指导: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和谈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和三年内战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
和谈时期只需掌握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三年内战又可分为爆发、转折、决战、胜利四个阶段。
把每一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掌握即可。
如:爆发---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转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胜利---渡江战役。
课型:复习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指导: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复习要点》学生齐读《复习要点》(二)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带领学生了解《知识梳理》一、重庆谈判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快速阅读校本教材P45—46的内容,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内容: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涵盖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等重要阶段,以及土地改革等关键政策。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解放战争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细节掌握不足的问题。
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高,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事件,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历史资料、观看影像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时间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始到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覆灭,共四年。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开端——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的发展——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本单元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一结论。
二、中考考点分析:
本单元近年来考查的内容及分值在逐年增多。
1、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略有涉及。
2、从内容看,以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重庆谈判为主。
3、2011年时值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62周年,因此可能是2011年中考热点之一。
另一热点是台湾问题,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祖国统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影响,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条件、时间、经过和意义和渡江战役的结果、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通过典型习题的解答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作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三大战役、战果及意义。
3、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2、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
六、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在八年级时已经对本单元内容学过了一遍,加上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渠道对解放战争的问题有所涉猎,因此,在课堂复习时应顺应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朴素的爱憎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插入与教材相关的现实素材或相应的影像资料,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七、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载体,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内化和建构解放战争的知识体系。
学生利用教师构建的知识体系理清整个事件发展的线索。
在理解中掌握识记重点知识。
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答相关习题。
八、教学程序:
1、回顾复习,引入课题
2、单元概述,梳理线索
3、解读考纲,明确考点
4、师生互动,整合知识
5、单元小结,提升认识
6、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课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型:复习课
授课班级:初三(6)班
授课教师:钟培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影响,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条件、时间、经过和意义和渡江战役的结果、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2)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3)通过典型习题的解答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作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
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2、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3、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2、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再现,问题质疑,感受历史史实。
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典型习题,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课题
二、单元概述,梳理线索
三、解读考纲,明确考点
出示中考考纲,学生阅读,教师点拨。
四、师生互动,整合知识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重庆谈判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
(1)短片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两位核心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意图是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分析。
学生结合资料识记相关知识。
二)全面内战的烽火
1、继续,思考以下问题:
(1)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我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
(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又采取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3、出示知识框架,学生识记,教师检查。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播放视频引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部署并结合形势图,教师讲述其过程,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事件的意义。
四)战略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了解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三大战役的进军形势图,分析三大战役的过程。
3、学生依据所三大战役知识简表识记相关知识。
教师检查识记情况。
五)渡江战役
学生根据资料回答所出示的问题并识记相关内容。
五、单元小结,提升认识
六、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各项中,错误的()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A、1945年6月
B、1945年8月
C、1946年6月
D、1946年8月
3、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5、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
7、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自主探究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每空1分)
以史说史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一篇著名碑文。
这篇碑文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道他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什么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
民乐四中政史组教研活动系列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及教案
授课教师:钟培平
授课班级:初三(6)班
授课时间:2012-3-15
育星教育网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