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4bf968e519e8b8f67c1cb98b.png)
作为高校教师,您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包括哪些?现实状况如何?总所周知,教育史一项噢诶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这里便遇到了高等教育的目的问题。
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的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我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德、智、体、美,还有劳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或劳动者。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其所培养的人来看就是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偶一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实现了人们预先在心理、技能和人格特征等各个方面所设想的达到较高水平的心理预期的人。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便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这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既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一、德育型人才;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从而把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方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所持的立场态度,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思想教育是对学生所进行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以奠定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道德教育最集中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法制教育包括法律和纪律教育,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教育。
其中,道德是基础,政治史灵魂,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法制史约束行为的外部强制力量。
死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二、智育型人才;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事件能力的教育。
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66293d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c.png)
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是指在高中教育基础上,由国家、地方或私人企业以及个人投资,实施在全日制、在职、网络等形式下,开展高水平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传播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高度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础的发展思路,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自我管理、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高等教育的期望是通过全面、多样、个性化和开放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打好思想基础,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挑战,最终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二、推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密不可分。
高等教育机构除了教育教学任务外,还具有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高质量教学资源,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科学数据支撑,促成科技成果为社会产生更大价值。
机构应注重建立紧密联系和高度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行业和地方的紧密配合,形成科研合作的持续发展。
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需要。
三、培育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不仅是个人学习的机会,更是培养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
高等教育机构应注重教育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倡导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
通过知识传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四、跨越国界的交流和合作高等教育是促进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国内,更要注重国际。
高等教育机构应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跨越国界为学生提供更多广泛的学习机会,打通文化交流的渠道,深化对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的了解和应用。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2b1bdbeff9aef8941e06ff.png)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参考答案:旨在探究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的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参考答案:(1)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了解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
(2)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其次是经济发展迅速;再次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学制有一定关系。
(2)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轨道。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在高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方面。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各国政治力量推动和经济全球化驱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多元化包含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
三级教育目的
![三级教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32b7aa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d.png)
三级教育目的三级教育目的一、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其中三级教育目的是指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不同目标。
本文将从三个层次来探讨这些教育目的。
二、基础教育目的1. 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学习生涯中最早阶段的阶段,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技能。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基础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并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3. 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基础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教育,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遵守法律等。
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将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公民。
三、中等教育目的1. 深化知识和技能中等教育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其目标是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内容。
这包括各个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如文学、历史、科学等。
同时,中等教育还注重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如实验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2. 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等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包括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中等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等,学生将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同时,中等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5a11bf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b.png)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标题: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它扮演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多重角色。
然而,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明确定义培养目标来实现这些目的。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包括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使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期望达到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学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专业知识、学术研究能力,以及通识方面的素养,如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同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相辅相成。
教育的目的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向,而培养目标是落实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而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使教育成果达到预期效果。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目的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设定。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培养目标可能会更加侧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文化,那么培养目标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另一方面,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反过来验证和衡量了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否实现。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效果来检验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些评估结果不仅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目的与高等培养目标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使命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4d0c4021f111f18583d05ace.png)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使命
一、概述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四、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目的
一、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三)高等教育目标体系
(一)概念界定
1、教育使命和教育目的 曾任美国澳斯汀学院校长的约翰·莫斯利认为: “使命就是机构(学校)的目的。”大学使命 是人们对大学这一特殊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 任的一种确定,是人们对大学应有价值的判断、 追求和选择,具体体现为大学组织的宗旨、理 想、目的和责任。(眭依凡,2011)
无论何时,高等教育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 的使命,这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 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王洪才, 2014)
结论:
就一般性而言,当代高等教育 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 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 道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是 博雅和专深的结合。
(一)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2)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思想内涵 (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2)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 的、和谐的。
2、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制约,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但这并不是说它是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的产物,实质 上它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教育目的产 生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当 时高校主体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等的情况制定理想性的目标追求。
高等教育定义
![高等教育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aa006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高等教育定义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或相当于中等教育的教育)后,由政府或
私人机构提供的通过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的学术和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
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和技能训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
职业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通常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项目,以及医学、法律和工程等专业培训。
学生可以
在大学、学院、专科学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系统通常由政府批准和
监管,包括对教育机构的质量标准、学科设置和教学质量的审核和监督。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
普及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同时,高等教育也是研究
和创新的基础,为社会和经济中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支持和动力。
高等教育还能促进文
化多样性和全球化,为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国家,高等教育被
视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和专家的途径,以支持国家的发展和创新。
在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强
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系统,它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的成功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学生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以确保它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做出最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的定义
![高等教育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ed60c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1.png)
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指高校、大学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的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具备高度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阵地。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多样性、国际性和创新性。
高等教育具有广泛的学科领域和课程设置,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高等教育还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形成了跨文化的教育环境和学术交流平台。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就业竞争力。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学生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以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为主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服务。
同时,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视野。
总之,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高等教育,为其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我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 高等教育学作业 范文
![我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 高等教育学作业 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38fd65e87101f69e3195da.png)
我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高等教育学作业范文我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应包括哪些?现实状况如何?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
由此可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高等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系于此。
高等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实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没有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促进人自身发展根本目标。
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最终又是为了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而非培养“人力”的教育。
那么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首先,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品德优良的高层次人才。
高等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而应包括人的品格培育。
其次,高等教育应该主要致力于学生智慧的培育,而非知识的积累。
如果大学仍然把传授知识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那么,它不仅与中学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也必定渐渐丧失大学的存在价值与吸引力。
怀特海在《教育目的》中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
”第三,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的素质。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被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管束为目的的外在的硬性干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d6f85f6726fff705cd170a95.png)
高等教育的目的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高等教育目的概观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种类高等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总的规定。
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有关高等教育目的的诸学说(一)个人本位位与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2、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
(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公允地说,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3、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综合观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既都有自身的理论价值,又都有各自的理论局限。
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二)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e75cd9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a.png)
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职业成功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术知识,更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1. 知识与技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传授学生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里,学生将接受系统、全面的学科培训,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并增加其在工作市场中的竞争力。
2. 个人发展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校期间,学生将面对各种学术和非学术的挑战,通过参与课程、社团活动和实习等活动,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高等教育也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3. 社会参与高等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提供机会,使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学生将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并通过个人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4. 职业成功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成功。
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具备应对职业挑战的能力。
高等教育还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此外,高等教育也提供创业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总结: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职业成功的能力。
通过传授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高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挑战,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655ba8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5.png)
高等教育目的的分类和层次
分类
高等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服务型、知识商业 化型和人才培养型。
层次
高等教育目的按照教育层次可以分为本科教育 目的和研究型教育目的。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
1
纯粹科学与应用技术并重
培养人才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纯粹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应用技 术能力。
2
理论研究与现实落地并行
高等教育学
在这个演讲中我们将探讨高等教育目的的定义、重要性、分类和层次,以及 实现方式和策略,挑战和发展趋势。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高等教育目的是制定目标和计划以满足社会和个人 需求,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重要性
高等教育目的对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 关重要,它使您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和增强的学 术信仰。
总结和结论
1 总结
2 结论
高等教育目的是制定目标和计划以满足社会 和个人需求,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高等教育目的的分类和层次以及培养人才是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 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纯粹科学研究能力,使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契合。
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让学生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能将其应用于现实生 活中,推动国家的社会进展。
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要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契合,应该培养符合社会时代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和策略
实现方式: 策略:
在教学和管理中实践目的,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 的职业志向和能力,践行目的创造知识和提高管 理效率。
发挥自身的特长,坚持不懈地不断探索创新,提 高师资力量,丰富教育形式,注重实践环节,适 应社会需求。
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认识
![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d6aa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1.png)
对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认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
现代社会对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立的。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和专业人才。
这样的人才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目的还包括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社会道德和伦理的价值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高等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523bead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3.png)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高等教育目的概观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种类高等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总的规定。
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有关高等教育目的的诸学说(一)个人本位位与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2、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
(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公允地说,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3、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综合观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既都有自身的理论价值,又都有各自的理论局限。
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二)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学的高等教育
![教育学的高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21850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1.png)
教育学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专业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教育形式。
在教育学领域,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目标、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就教育学的高等教育进行探讨。
1.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意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使他们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创造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高等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实践、实验、讨论等。
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实践和实验环节则提供学生实践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讨论环节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一般包括课程评估、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等方面。
课程评估通过对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的评价,检查课程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匹配度。
学生评估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教师评估则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4.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新兴教学模式逐渐兴起。
这些新模式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使得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更广,并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此外,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广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育学研究了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育学还研究了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评估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之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之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153098b41a37f111f1855b6c.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
之高等教育的目的
北京教师资格: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高校的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教育方针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宗旨、两个重点、四有四全)
4、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
(2)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4)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6)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7)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途径?
(1)教育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导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题库。
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8b6228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6.png)
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是指一种继续教育形式,给予学生深入学习和专业化培训的机会。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广阔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场需求。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深入扎实的学科知识。
通过掌握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领域的实际应用。
学科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除了学科知识,高等教育还瞄准了学生的全人发展。
通过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多样的课外活动,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实习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思考,评估和解释信息的可靠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思维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核心,通过讨论、辩论和研究等活动来培养。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在学术领域中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对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决策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以上目标,高等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社区参与项目等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同时,高等教育还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建立在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之上。
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和优势是成功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取得最大的成就。
总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
![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65c1d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9.png)
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普通高等教育在我国是指由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依法从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机构。
普通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篇文档将从多个角度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进行探讨。
一、教育目的普通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博士生、硕士生等高级人才,机构提供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与传授,同时还应该注重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培养。
二、教学特点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体,注重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高度规范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过程。
此外,普通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范围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范围应该涵盖以艺术、教育、文史哲、法学、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工程等为主的各领域,同时应该关注现代产业、创新、科技和社会进步等领域。
四、培养模式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掌握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应该适度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锻炼语言口才、跨文化交流等能力,增加国际视野,提高整体素质。
五、管理制度普通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注重质量评估和监控,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价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学生培养。
综上所述,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不仅要关注学科范畴、教育目的和学科特质,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准确把握普通高等教育的定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培育更多、更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a600ed6bb4daa58da0114a62.png)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预期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指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我国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体系结构:(一)高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方针的概念: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实施教育目的的途径。
(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的有关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特殊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三)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规格。
专业培养目标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层次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三个基本方面。
(四)课程目标指为高校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程体系和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这种结果应该是可以用“特定的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标识”的,课程目标是落实专业目标的手段。
●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化:高校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选择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重申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习?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7f61e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e.png)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习?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后,通过进入大学、学院、研究所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阶段。
这个阶段可视为人们成年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专业化的学习过程。
然而,对于高等教育的目的,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就业机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上对于高等学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与社会所需职业相对应的专门人才。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强调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顺利就业。
然而,这种以就业为目的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首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就业。
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过于强调就业可能导致学生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对其他领域的兴趣和发展。
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人才的多样性。
因此,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就业,还应包括学习及个人成长的综合目标。
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个人成长另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应该以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自我提升。
这种以学习和个人成长为目的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入的学术探索,使他们全面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历史文化。
其次,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最后,高等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预期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指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
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我国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目的的体系结构:
(一)高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方针的概念: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实施教育目的的途径。
(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的有关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特殊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三)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规格。
专业培养目标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层次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三个基本方面。
(四)课程目标指为高校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程体系和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这种结果应该是可以用“特定的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标识”的,课程目标是落实专业目标的手段。
●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化:高校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选择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重申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
的教育方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
1、人的发展与其相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方向和动力),智育(核心),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基础)。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基本途径);科学研究(重要途径);社会实践(重要途径)。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1、社会本位的观点:
①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②个人发展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③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代表人物:源于柏拉图,近代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国的涂尔干,此外还有洛克、赫尔巴特等。
2、个人本位的观点:
①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②教育要为人的本身需要
而服务。
代表人物: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近代有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福禄培尔。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
情感的陶冶,特征有三:
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门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
①分科进行②偏重应用③注重能力的培养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两者走向融合的现实背景是:
①当代科技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的要求;
②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③二者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1、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英才教育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低于15%为英才教育,15~50%为大众教育,高于50%进入普及化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①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对教育平等的不同理解得出的结论:
①教育平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②教育平等与一定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对教育平等等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理想高等教育平等包括三方面:
(1)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2)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3)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