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原理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磨损原理

金属材料磨损原理

金属材料磨损原理
金属材料磨损是指金属材料在摩擦、磨擦或磨料的作用下,表面发生剥离、破裂或破坏的现象。

磨损是金属材料使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会减少零部件的寿命,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金属材料磨损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机械磨损、化学磨损和疲劳磨损。

机械磨损是由于摩擦力和表面载荷导致金属表面的物质剥离或形变。

当金属材料表面与另一个材料接触并相对运动时,表面的原子会发生位移和形变。

在高载荷和高速度下,金属表面会发生塑性变形和微观裂纹,最终导致表面剥离或破坏。

化学磨损是由于金属材料与外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磨损。

金属材料表面容易受到露天环境中的氧气、水分、酸碱等物质的侵蚀和氧化。

这些化学作用会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锈蚀和表面层的剥落,加速材料的磨损。

疲劳磨损是由于金属材料受到重复应力加载而造成的磨损。

当金属材料长时间处于应力加载状态下,其晶粒会发生位移和聚集,导致表面的微小裂纹扩展。

随着裂纹的扩展和交叉,最终导致金属材料的破裂和剥离。

为了减少金属材料的磨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更耐磨损的金属材料,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表面处理,如涂层、渗碳等,增加材料的耐磨性;改善润滑条件,减少摩擦力和磨损;
设计合理的接触面形状和尺寸,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机理研究一、引言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使用广泛的材料之一,其表面的摩擦磨损问题影响着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研究金属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机理的分类1. 粘着磨损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由于接触表面产生的表面张力,导致物体表面产生差异形变, 造成损伤。

这种损伤形式我们称之为粘着(nowear)损伤.这种损伤是粒级以上(即微观尺度)表征摩擦过程的典型特征。

而微观尺度的磨损和水平方向的相互剪切是密切相关的。

当物体表面的粘着力越大,磨损越严重。

而硬度低, 表面粗糙度高的材料, 粘着损伤容易形成。

2. 疲劳磨损在应力循环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一系列的表面裂纹或者成为裂缝。

如果在这些裂纹处引入外力,就会使这些裂隙扩大甚至破裂,这种磨损形式我们称之为疲劳损伤。

疲劳磨损主要发生在金属材料经过重复循环或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当材料表面应变过大或存在应力集中时,疲劳磨损很容易发生。

3. 磨粒磨损这种磨损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物体表面明显存在磨损痕迹。

在物体表面经过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很容易被杂质、粉尘、磨料等物质颗粒悬浮在介质中。

物质颗粒在物体表面上运动时,会产生表面切削,从而造成磨损。

磨粒磨损是金属材料摩擦磨损中最常见、最为普遍的一种机理。

三、金属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机理的原理1. 粘着磨损在两个金属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吸引力或剪切力,而这种力的大小与表面间的接触面积直接相关。

所以,当表面间的接触面积越大,粘着力越大,金属材料的表面粘着磨损越明显。

损伤的形式是由于表面接触部位接受高压力而形成的, 如盘状疲劳菲林(Fatigue Spalling)及磨耗铁锈(wear oxidation)等。

2. 疲劳磨损疲劳磨损的原理是由于物体表面裂纹处的应力集中效应,容易导致表面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在材料的裂纹阈值以下,材料表面裂纹会逐渐扩大和疲劳断裂,进而导致疲劳磨损。

《材料的磨损原理》课件

《材料的磨损原理》课件

轴承磨损案例
总结词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磨损机制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详细描述
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内外圈和滚动体之间会发生接触摩擦,导致磨损。主要的磨 损机制包括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微动磨损等。材料的硬度、成分、表面处理和 润滑条件等都影响轴承的耐磨性。
刀具磨损案例
总结词
刀具的磨损对其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有重要影响,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
磨损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材料磨损是指材料在相对运动过程中 ,由于机械、化学或热的作用而导致 的表面损伤或质量损失。
分类
根据磨损机制的不同,将磨损分为粘 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冲蚀 磨损和腐蚀磨损等类型,并简要介绍 各种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02
CATALOGUE
材料磨损原理
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是指两个接触表面在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效应而产生摩擦力 使表面材料转移或粘附到对方表面或伴随摩擦产生剪切应力使材料表层 发生塑性变形、撕裂和脱落的现象。
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是指摩擦表面在交变应力或循环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疲劳裂纹的 萌生和扩展,最终导致材料脱落的现象。
疲劳磨损与材料的疲劳强度、应力集中、循环次数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 关。
疲劳磨损常见于滚动轴承、齿轮和曲轴等机械零件。
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是指摩擦表面与腐蚀介质相互作用,引起表面材料腐蚀和脱落的现象。
提高耐磨性。
耐腐蚀材料
02
针对腐蚀性环境,选择耐腐蚀的材料,如钛合金、某些塑料等

复合材料
03
利用复合材料的优势,将不同材料的优点结合,提高整体耐磨
性。
表面处理
表面涂层
在材料表面涂覆耐磨涂层 ,如镀铬、喷涂陶瓷涂层 等。

摩擦磨损计算原理

摩擦磨损计算原理

摩擦磨损计算原理
摩擦磨损计算是一种通过定量分析摩擦副接触表面磨损的方法。

摩擦磨损是由于摩擦接触表面间相对运动而造成的材料的损失,它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工程以及润滑和润滑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磨损计算的原理基于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力学相互作用和材料学知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计算:
1. 接触面积计算:根据摩擦副的几何形状和运动状态,可以计算出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是摩擦磨损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摩擦副的受力分布和材料的磨损程度。

2. 受力分析:摩擦副的受力分析是计算摩擦磨损的关键步骤。

通过应用受力分析和力学平衡原理,可以确定摩擦接触表面上的接触压力、正常力、剪应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磨损的影响很大,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耐磨性能。

3. 磨损机理分析:磨损机理分析是了解摩擦磨损原因和方式的重要手段。

根据摩擦副的材料特性和工作条件,可以确定磨损机理。

常见的磨损机理有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润滑失效等。

不同的磨损机制需要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4. 磨损量计算:通过将接触面积、受力分析和磨损机理结合起来,可以计算得出摩擦副接触表面的磨损量。

磨损量可以用摩擦系数、摩擦功率和磨损体积等物理量来表示。

总之,摩擦磨损计算基于力学和材料学原理,通过分析接触面积、受力分布和磨损机理,计算出摩擦副接触表面的磨损量,为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对于工程设计和润滑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材料磨损原理

材料磨损原理

材料磨损原理那天我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老李头拎着他的破自行车过来了。

老李头是我们村里的老木匠,手艺好得很,可就是有个毛病,爱惜东西。

他那辆自行车,骑了快二十年了,车架都锈得不成样子了,他还舍不得扔。

"震云啊,你给看看,我这车咋老掉链子?"老李头把车往我面前一推,脸上满是焦急。

我瞅了瞅那车,链条都磨得快断了,齿轮也秃了。

我说:"老李头,你这车该换新的了,再骑下去,怕是要散架喽。

"老李头一听,脸立马垮了下来:"换新的?我这车还能骑呢!再说,换新的得花多少钱啊!"我笑了笑,说:"老李头,你这车是好,可它也有寿命啊。

你看看这链条,都磨成啥样了?这就是材料磨损的原理。

"老李头瞪大了眼睛:"啥原理?"我解释道:"你看啊,这链条和齿轮天天摩擦,时间长了,表面就会磨损。

刚开始可能只是掉点儿渣,可日子久了,磨损越来越严重,最后就断了。

这就是材料磨损的原理。

"老李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那我这车还能骑多久?"我摇摇头:"不好说,看你运气了。

不过啊,我劝你还是早点换新的,别到时候骑到半路,车散了架,你可就麻烦了。

"老李头叹了口气,摸了摸他的破车:"唉,这车跟了我这么多年,还真有点舍不得。

"我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头,东西嘛,总有用坏的时候。

你这车虽然旧了,但它也陪你走了这么多年,也算值了。

现在该让它歇歇了。

"老李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行,听你的,我这就去换辆新的。

"看着老李头推着车慢慢走远,我心里也有些感慨。

这材料磨损的原理,说起来简单,可真要接受起来,也不容易啊。

就像老李头和他的破车,时间久了,总有些东西会磨损,会变旧,会离开我们。

可这就是生活,总得往前看,不是吗?。

摩擦磨损基本原理

摩擦磨损基本原理


4.犁沟效应
犁沟效应是硬金属的粗糙峰嵌入软金属后,在滑 动中推挤软金属,产生塑性流动并划出一条沟槽。 犁沟效应的阻力是摩擦力的组成部分,在磨粒磨损 和檫伤磨损中,为主要分量。

硬金属表面的粗糙峰由许多半角为θ 的圆锥体组成,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硬 峰嵌入软金属的深度为h,滑动摩擦时, 只有圆锥体的前沿面与软金属接触。 接触表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A =πd2/8; 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面积S=dh/2。 如果软金属的塑性屈服性能各向同性,屈服极限为σs,于是 法向载荷W和犁沟力Pe 分别为

定律三: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无关。虽然对于金属材料基 本符合,而对粘弹性显著的弹性材料,摩擦系数则明显与滑 动速度有关。

特别注意:在古典摩擦定律中,摩擦系数µ是一个常数。 大量的试验指出,很难确定某种摩擦副固定的摩擦系数, 仅在一定的环境(湿度温度等)和工况(速度和载荷等)下,对 于一定的材质的摩擦副来说,µ才有可能是一个常数。如在 正常的大气环境下,硬质钢摩擦副表面的µ为0.6,但在真 空下,其µ可达到2.0。 因此,通过摩擦试验测得试样的摩擦系数时,必须注明 试验条件,否则所得的试验数据没有意义。
a.金属的整体机械性质:如剪切强度、屈服极限、硬度、弹 性模量等,都直接影响摩擦力的粘着项和犁沟项。 b. 晶态材料的晶格排列:在不同晶体结构单晶的不同晶面 上,由于原子密度不同,其粘着强度也不同。如面心立方晶 系的Cu的(111)面,密排六方晶系的Co的(001)面,原子密度 高,表面能低,不易粘着。

对金属间的摩擦而言,主要是粘着作用,其次是“犁沟”作用。 而材料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能量消耗很小,因而对总摩擦阻力的 影响很小,故可忽略不计,因此摩擦阻力可用下式表达:
F = F 剪 + F犁

材料磨损原理

材料磨损原理

滚动接触疲劳的形成机理
• 裂纹源及萌生机理: 1)疲劳裂纹起源于表面。
(棘齿效应导致材料 塑性变形最终形成裂 纹)。
棘齿效应
• 由于接触材料表面在相当高的摩擦力作用 下,造成材料表面的塑性流动,当材料的 塑性流动超过变形极限,则形成表面材料 开裂,由如此循环作用的不断累积,在材 料表面形成棘齿状形貌,这一过程则称为 棘齿效应
• 疲劳裂纹起源于次表面:
裂纹起源于最大切应力处,材料表面受到 切向作用力而在材料表面及内部形成剪切 应变的一个应力场,当材料内部的形变达 到韧性极限则出现裂纹状的空洞,导致轮 轨发生麻点剥落,剥离,断裂。
影响因素
• 材料自身(主要因素):钢轨钢的组织结 构中各相的成分以及含量多少对滚动接触 疲劳会产不同程度的影响
改善措施
• 材料自身:提高轮轨强度,硬度,减少马 氏体组织的产生,加入铬、钒铬合金或是 稀土元素
• 改善工作条件:保持轮轨表面清洁,减少 雨天等复杂天气行车
• 优化轮轨型面:从锥形踏面到磨耗形踏面 , 从而减低了轮轨接触应力
一、定义
•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滚动体)在另一个 物体的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是曲面)上滚 动时遇到的阻力,滚动体一般是球体或圆 柱体等回转体。
• 滚动接触疲劳:是在一 对滚动接触的接触 副相接触过程中,由于接触区的循环力作 用 ,导致材料表面或次表面形成裂纹并发 展以至于材料疲劳损伤失效。
• 钢轨和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 对于世界上许 多国家的铁路工业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重 的问题 。
• 外部条件: 表面光洁度(水或油被当作是 引起表面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被称为 “第三介质”)
• 导致的结果: 1)导致摩擦系数减小,进
而使得列车的牵引 和制 动效果降低了。 2)能使接触区范围内材料的 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 贝氏体的产生。

摩擦磨损基本原理

摩擦磨损基本原理

摩擦磨损基本原理摩擦磨损是指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表面损伤现象。

摩擦磨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润滑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磨损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力学、热学、接触力学、表面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摩擦磨损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接触、破坏和脱落三个阶段。

在接触过程中,两个物体表面因为施加的外力而发生相互接触。

接触区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施加的力的增大而增加,而且还受到表面形貌、材料硬度等参数的影响。

随着外力增大,接触区域的变形加大,产生摩擦力,使得物体相对运动。

摩擦力对磨损的贡献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接触区域的局部温度升高,导致材料处于高温和高应力状态,从而容易发生热疲劳、塑性变形和相变等现象。

这些过程都会导致表面产生裂纹、变形和疲劳剥落等磨损现象。

二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接触区域的材料发生塑性流动和磨粒切削现象。

这些过程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脱落,从而造成表面的磨损。

在摩擦磨损的研究中,磨损机理的理论模型被广泛运用。

其中,最基本的模型是Archard模型,该模型认为磨损量与应力、相对滑动距离和材料的硬度等参数有关。

这个模型的关键假设是磨损过程中的材料脱落量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

基于此模型,许多研究进一步提出了考虑表面形貌、摩擦力、温度效应和润滑剂的改进模型。

另外,摩擦磨损也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摩擦磨损中的表面氧化和化学反应会使材料表面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磨损机理。

一些研究表明,表面的硬度和化学反应等特性会影响摩擦磨损的发展。

此外,润滑剂也是影响摩擦磨损过程的重要因素。

润滑剂通过减少表面间的摩擦力和热量生成,降低了材料表面的磨损。

摩擦磨损的研究和控制对于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材料硬度、润滑剂的选择和设计更好的表面形貌等手段,可以减少摩擦磨损的发生。

此外,对于特定工况下的摩擦磨损问题,还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摩擦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涂层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第五章磨损原理

第五章磨损原理

KWH /Nvt
式中,w—磨损量;H—材料硬度; v—速度;t —时间;N —正压力。
磨损系数表示磨损量与工况之间的关系,当载荷与速度为已知,并可 求出一定工况下的磨损系数时,就可估算磨损量,以预测摩擦学系统的寿 命。也可根据磨损系数来确定磨损类型,因为不同的磨损类型具有不同的 磨损系数。
第五章磨损原理
5) 咬死 Leabharlann 于粘着点的面积较大,其剪切强度也相当高,致使摩擦表
面因局部熔焊而停止相对运动。
第五章磨损原理
基本类型
第五章磨损原理
二、磨损机理
粘着磨损是在固/固界面上产生严重滑动摩擦的结果。
粘着磨损的基本物理过程是:粘着-剪切-再粘着-再剪切的循环过 程,或是粘着点的生成-消失-再生成-再消失过程。
第五章磨损原理
衡量磨损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磨损率,通常可采用以下三种磨损率:
1、线性磨损率:
Rl l/L
2、体积磨损率: 3、重量磨损率:
Rv V/(LnA)
R w w /L (n)A R V
式中,l -磨损厚度; V -磨损体积; w -磨损重量;L -滑动距离;
-被磨损的材料的密度。
第五章磨损原理
实际的磨损现象大都是多种类型磨损同时存在;或磨损状态随工 况条件的变化而转化。
第五章磨损原理
第二节 粘着磨损
一、定义及其过程
1、定义:
(1) 在摩擦副中,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之间,由于粘着现象产生材料转移
而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这类磨损一般发生在相互滑动(或转动)的干摩擦表面上,即在表面上的
某些微突体产生固相焊合,严重时还会出现摩擦副完全“咬死”的现象。 如:在润滑状况恶化的条件下,柴油机烧轴瓦就是这种磨损的典型例子。

摩擦学原理第章磨损理论

摩擦学原理第章磨损理论

摩擦学原理第章磨损理论本文将讨论摩擦学原理中的磨损理论。

磨损是指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因相对运动或静止而引起的表面质量减少或形状变化。

因此,磨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表面现象。

在制造过程中对磨损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磨损会导致成本增加,使得设备和部件的寿命减少。

因此,磨损理论对于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磨损机理磨损的机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粘着磨损粘着磨损是指表面接触时,两个物体的接触点出现局部的塑性形变,导致两个物体表面产生能够在断裂时撕裂的结合力。

这种磨损主要出现在金属材料中。

它的形成是由于两个表面间的粘着摩擦力超过了物体表面的材料强度而引起的。

磨粒磨损磨粒磨损是指在表面接触过程中,其中一个物体表面的硬颗粒形成的极高应力,在另一物体表面的损耗机制下形成切削或剥落的表面损伤。

这种磨损主要出现在有磨料的环境中。

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指在表面接触中受到重复载荷作用的物体表面,由于载荷的作用,表面形成微小的裂纹,这些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断裂。

这种磨损主要出现在金属材料中。

磨损测试了解磨损机理对于测试磨损有很大的帮助。

使用标准试验程序,可以评估不同材料之间的磨损率和耐磨性能。

在磨损测试过程中,机器将不同材料的样本表面接触,并测量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量。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摩擦器、磨损测试机等设备来完成。

磨损控制由于磨损对机械设备和部件的寿命和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控制磨损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磨损控制采取各种方法,包括材料的使用、表面涂层、润滑剂、设计和运行条件的优化等。

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这些方法的一些方面。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对于磨损控制至关重要。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材料,可以延长生命周期,增加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通常使用高硬度、高耐磨损的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等材料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表面涂层涂层是一种能够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能和摩擦系数的方法。

涂层可以使材料表面粗糙度减小,并降低摩擦力。

常用的涂层材料有核化镀层、磷化处理和高分子膜等。

橡胶磨耗原理

橡胶磨耗原理

橡胶磨耗原理
橡胶磨耗是指橡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力的作用,表面发生的破坏和损耗现象。

橡胶磨耗是橡胶制品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橡胶制品性能的关键因素。

橡胶制品的磨耗主要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橡胶表面发生破坏和损耗。

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力。

在橡胶制品中,摩擦力会导致橡胶表面的颗粒被磨损掉,从而使橡胶表面逐渐失去原有的光滑度和平整度。

橡胶磨耗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橡胶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

硬度较低的橡胶材料,由于其表面较为柔软,容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而发生磨损。

而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材料,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会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从而加速磨损的发生。

橡胶磨耗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在高温环境下,橡胶材料的硬度会降低,从而增加了磨损的风险。

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橡胶材料会吸湿膨胀,使其表面更容易受到磨损和破坏。

为了减少橡胶磨耗,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选择硬度适中的橡胶材料,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其次,可以通过添加一定的填料来改善橡胶材料的摩擦系数,减少磨损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润滑剂等方式来降低橡胶材料的摩擦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橡胶磨耗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导致橡胶表面发生破坏和损耗的现象。

橡胶磨耗的原因主要是橡胶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橡胶磨耗,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橡胶材料的耐磨性能,降低摩擦力,延长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磨损机理总结

磨损机理总结

磨损机理总结引言磨损是指物体表面因与外界物体接触而受到破坏和破碎的现象。

磨损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机械领域,也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因此研究磨损机理对于改善材料性能和延长设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磨损机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粘着磨损粘着磨损是指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和局部挤压等原因,两个物体表面之间发生微小的粘接现象,随着相对运动不断增大,粘接点断裂从而引起磨损。

这种磨损机理常见于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会导致表面的金属片层剥离和磨粒的形成。

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指当物体表面受到重复的应力加载时,随着应力周期的增加,表面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磨损失效。

这种磨损机理常见于高速旋转部件、机械传动装置等高应力加载的工作条件下。

磨粒磨损磨粒磨损是指当硬颗粒或磨料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在一定载荷和相对运动条件下,磨粒将物体表面的材料切削或破碎,从而引起磨损。

这种磨损机理常见于磨削、研磨等加工过程中,也是磨损试验中常用的磨损机理。

腐蚀磨损腐蚀磨损是指物体表面在介质的作用下,受到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的联合作用而发生破损。

腐蚀磨损机理常见于金属材料在潮湿环境中的工作条件下,例如海洋设备、管道等。

磨粒颗粒磨损磨粒颗粒磨损是指当颗粒状物质(如尘埃、颗粒污染等)在物体表面与相对运动时,由于颗粒的硬度和尺寸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表面的划擦和磨损。

这种磨损机理常见于粉尘污染环境下的设备和机械部件。

润滑磨损润滑磨损是指在润滑介质的存在下,由于润滑膜的破裂和损坏,导致物体表面之间发生直接接触而引起的磨损。

这种磨损机理常见于摩擦副的润滑失效和润滑剂质量降低等情况下。

结论磨损机理的研究对于改善材料性能和延长设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不同磨损机理的发生原因和特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磨损预防措施和维护策略。

同时,磨损机理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材料、润滑剂和磨损耐磨涂层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磨损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学原理(第4章磨损理论)

摩擦学原理(第4章磨损理论)

(4.6)
对重量磨损率来说,体耐磨性可表示为: E
Aa ds dG
(4.7)
3. 磨损常数
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对比不同硬度材料的磨损量, 可采用磨损常数来判定磨损大小,磨损常数K的定 义:
磨损量 硬度 3VH K 法向载荷 滑行距离 NS
式中:N为法向载荷;H为材料的硬度。
(4.8)
4.1.2 磨损分类
磁塞法(magnetic plug)
在润滑系统上装有磁塞装置捕集发动机和齿轮传动单元的磨屑,监测其 “健康”状况。所得的磨屑尺寸从约100 μm到3-4 mm。 一般从润滑剂中捕集到的磨屑尺寸在1-100 μm。
铁谱分析
磨粒磨损或犁沟作用-----磨屑具有螺旋状 或卷曲状 棒状磨屑来自加工刀纹上掉下来丝状磨屑 灾难破坏 混入了较硬的磨粒、切屑异常磨损磨粒切割
由于ER是磨损单位体积所需要的能量,而Ee是摩擦一次材料单位体积所吸 收的能量,需经过n次才形成磨屑,于是
ER nEe
考虑到接触峰点处产生变形的体积即储存能量的体积Vd比被磨 掉的体积Vw大,若令 Vw ,因而可得
Vd
ER
将式(4.10)代入式(4.12),则得
ER
nEe

(4.12)
1 磨损率
1)线磨损率Kl 2)体磨损率Kv 3)重量线磨损率KG 4)质量线磨损率Km
KL 磨损高度 h dh 相对滑动距离 s ds
(4.1) (4.2) (4.3)
KV
KG
磨损体积 V dV 相对滑动距离 s ds
磨损材料重量 G dG 相对滑动距离 接触表面积 sAa Aa ds
4.1.3 能量磨损理论

磨损与摩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磨损与摩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磨损与摩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磨损和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我们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产生噪音,驾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使我们车辆行驶。

同时,磨损和摩擦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工程学、材料学、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磨损和摩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摩擦的基本原理摩擦可以定义为两个物体接触并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通常,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Ff = fN其中,Ff为摩擦力,f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受力大小。

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值,表示为μ。

它是考虑到物体表面状况的因素,如表面的成分、温度和光滑度等。

不同物体之间摩擦系数不同,例如,滑冰鞋在冰上滑行时的摩擦系数很小,而橡胶底鞋子在冰面表上行走时的摩擦系数较大。

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当物体沿着某个方向施加一定的力时,摩擦力会在反方向上阻碍运动,产生负加速度,即使物体足够大,对地面施加的力足够大,摩擦力也会阻碍物体移动。

二、磨损的基本原理磨损是材料表面因相互接触和摩擦而失去原来形状的现象。

摩擦往往导致材料表面磨损和损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磨粒磨损是指材料表面的颗粒和其他颗粒之间的摩擦损失。

磨损率取决于磨损颗粒的硬度和材料表面硬度的比较。

颗粒的尺寸越小,磨损率则越高。

磨粒磨损是一种常见的磨损方式,例如,机械零件在运转过程中容易受到此种磨损。

疲劳磨损又称为表面疲劳磨损,是由表面微小韧性变形引起的剥落或断裂而导致的,通常出现在高速运动的机械零件之间的接触面。

在机械工作时,因为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和容易产生热量,从而导致零件表面的变形和裂纹。

一旦表面氧化,则容易受到疲劳磨损。

三、磨损与摩擦的应用磨损和摩擦在工程制造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磨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会影响设备的寿命和生产效率。

磨损的控制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机械设计基础磨损和润滑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磨损和润滑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磨损和润滑原理机械设计中的磨损和润滑原理是关于机械部件表面的摩擦和磨损以及如何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理论研究。

本文将从磨损的类型、润滑原理和润滑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磨损的类型磨损是指机械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对运动造成的表面损坏现象。

常见的磨损类型有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涂层磨损。

磨粒磨损是指有了磨粒的情况下,在载荷的作用下,机械零部件出现的破坏。

磨粒可以从摩擦副中产生,也可由润滑剂中的杂质形成。

这种磨损可以通过控制润滑剂的质量来减少。

疲劳磨损是指机械零部件在循环加载的作用下,由于产生应力集中和表面疲劳引起的磨损现象。

减少疲劳磨损的关键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涂层磨损是指由于涂层层面相对移动而导致涂层损坏。

涂层通常是为了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但当涂层出现质量问题时,就容易出现磨损。

二、润滑原理润滑原理是指通过在机械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使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减少的理论原理。

常见的润滑原理有液体润滑原理和固体润滑原理。

液体润滑原理是指通过液体介质在机械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液体润滑分为边界润滑、混合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三种形式。

边界润滑是指液体介质只在机械零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减少摩擦。

混合润滑是指液体介质在表面间填充物质的沟槽中形成润滑膜,减少磨损。

流体动压润滑是通过液体介质的压力来支撑机械零部件,减少接触应力,达到减少磨损的效果。

固体润滑原理是指通过在机械零部件表面涂覆一层固体润滑剂,使表面摩擦减少的原理。

固体润滑分为干摩擦润滑和液滴浸润润滑两种形式。

干摩擦润滑是指通过在机械零部件表面涂覆一层干润滑剂,形成一层干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液滴浸润润滑是指在机械零部件表面涂覆一层液滴型润滑剂,使表面摩擦减小。

三、润滑方式润滑方式是指润滑剂与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形式。

常见的润滑方式有辗轧润滑、滑动润滑和混合润滑。

辗轧润滑是指润滑剂与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球和滚道、滚子和滚道之类的辗轧运动形式。

摩擦学原理(第5章磨损规律)

摩擦学原理(第5章磨损规律)
最优粗糙度的存在表明:磨 损过程是摩擦副表面之间机 械的和分子的联合作用。当 表面粗糙度小于最优粗糙度 时,磨损加剧是由表面分子 作用造成的。而当表面粗糙 度大于最优值时,磨损主要 是由表面机械作用产生的。 图5.10 粗糙度与磨损量
5.2.3 表面品质与磨损
• 摩擦副所处的工况条件不同,最优粗 糙度也不同。在繁重工况条件下,由 于摩擦副的磨损严重,因而最优粗糙
度也相应增大。如图5.11所示,工况
条件包含摩擦副的载荷、滑动速度的 大小、环境温度和润滑状况等。
HR0
图5.11 不同工况
HR 的值 0
5.2.3 表面品质与磨损
• 图5.12说明:不同粗糙度的表面在磨合过程中粗糙度的变化。在一定的 工况条件下,不论原有的粗糙度如何,经磨合后都会达到与工况相适应 的最优粗糙度。此后,表面粗糙度稳定在最优粗糙度下持续工作。
5.1.2 磨合磨损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 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四种磨合方式,即干摩擦条件下的磨合、普通润滑 油中的磨合、添有磨料润滑油中的磨合和电火花磨合。在有润滑油的磨 合磨损中,除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主要机理外,同时还存在化学磨损、 疲劳磨损、冲蚀磨损、气蚀磨损和电化磨损等多种复杂机理。在添有磨 料润滑油中的磨合中,采用的磨料有微米固体颗粒和纳米固体颗粒,研 究人员将微米和纳米固体粉末混合在一起作为磨料,取得了较好的磨合 效果。电火花磨合是利用放电原理使运转的摩擦副达到磨合的目的。 • 不同摩擦副结构和性质以及不同磨合工况,其磨合磨损机理的构成都不 一样。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Ra
磨合过程中粗糙度Ra 值的变化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图5.4表示较硬摩擦副 表面磨合前后表面形 貌变化。磨合使接触 面积显著地增加和峰 顶半径增大。

摩擦磨损原理

摩擦磨损原理

摩擦磨损原理
摩擦磨损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由于相对移动发生的表面磨损现象。

它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表面的材料发生局部破坏和剥落的过程。

摩擦磨损可以分为表面磨损和微观磨损。

表面磨损是指摩擦力使物体表面的一层材料被削减或剥落,导致表面形态发生改变的磨损形式。

微观磨损是指摩擦力作用下,在微观尺度上出现材料的剪切、断裂和摩擦等微小变形和破坏的磨损形式。

摩擦磨损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磨损、化学磨损和机械磨损。

物理磨损是指摩擦力在物体表面产生高温或高压,使表面材料发生相变、硬化等变化,从而导致磨损的过程。

化学磨损是指摩擦过程中,物体表面的化学物质与摩擦副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化学反应产物,导致磨损的过程。

机械磨损是指摩擦力使物体表面发生微小的破碎和剥落,导致磨损的过程。

为了减少摩擦磨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使用润滑油、涂层等来减少摩擦和磨损。

其次,控制摩擦接触表面的质量和粗糙度,减少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

再次,使用合适的材料,例如使用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来减少磨损。

最后,正确设计和使用机械装置,避免过高的载荷和速度,以及避免突然的冲击和振动,以减少摩擦磨损的发生。

总结起来,摩擦磨损是两个物体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引起的表面磨损现象。

了解摩擦磨损的原理和机理,
可以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磨损, prolonging物体的使用寿命。

为什么有些物品会变得有磨损

为什么有些物品会变得有磨损

为什么有些物品会变得有磨损
1. 基本力学原理
物体通过弯曲、变形、压缩、拉伸以及冲击等刚性动作,能够发生结构调整,并产生磨损。

只要物体接触到非均匀的物质表面,就会发生磨损,并且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也对磨损有一定的影响。

2. 腐蚀
空气中的氧气、碱性物质和其它化学成分。

它们的存在足以破坏物体的表面,使表面脱落,引起一种称为腐蚀的磨损现象。

如果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腐蚀,是不可逆转的,单纯依靠清洁和重新涂敷油漆以控制腐蚀程度大部分是不可能的。

3. 摩擦
摩擦依赖于磨损材料之间有冲击正发生时,在分子和宏观颗粒产生拉伸、弯曲、折叠、摩擦以及剥落等效果,使表面磨损、损坏、变形。

而随着摩擦作用的增强,物质的损耗也随之增加。

由于基本上绝大部分的物体交互行为会对对方产生摩擦,因此会发生磨损。

4. 热变形
热变形是物体直接受到热能的影响,然后由于热量的作用而变形的现象。

例如,当贴近火焰的金属零件变暖时,它因热变形而变形。

越是脆弱的物体,受到热变形影响越显著,从而使得物体更容易磨损。

5. 物理影响
太阳射线。

强烈的阳光会导致物体表面的升温和褪色等现象,从而使物体更容易磨损,还有潮湿的环境,频繁的用力等也造成了物体表面的变形,和磨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用载荷:尽量使单位面积上的载荷不超过许用值,防止由于
载荷过大而导致磨料磨损的迅速发展; 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尽可能最佳状态 。
通过表面处理进行磨料磨损的控制 表面机械加工:表面机械加工的方法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组 织和结构,致使表面硬度提高,并且通常使表面层产生相当 大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使摩擦表面的耐磨料磨损性能提高。
微观疲劳磨损----发生于滑动接触的微观表面上 磨屑形状:点蚀—扇形(退火钢、调质钢);剥落—片状(渗碳钢)
磨损过程:裂纹萌生、裂纹扩展
1)、润滑良好的滚动,2)、滚滑组合接触,3)、润滑不良有表面损 伤,4)、表面强化的表面

疲劳磨损定律:
m σ rn N =常数
宏观疲劳磨损:
微观疲劳磨损:

》 》 》



磨损现象十分复杂:至今仍不够理解其真正的 机理

》 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不完全统计,在冶金矿山、农业机
械、煤炭、电力和建筑材料五个工业部门,每年仅用于磨 料磨损而需要补充的备件达 100 万吨钢材。约 40% 的农业 机具备件是由于磨料磨损造成的,约30%的锅炉钢管因腐 蚀磨损而失效。在摩擦学研究领域,
V W h P h P ⎛H ⎞1 =K ⇒ =K ⇒ = K ⇒ t =h⎜ ⎟ LAa HAa L H vt H pv ⎝K ⎠

可以看出,摩擦副的寿命与pv成反比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摩擦副材料的性质 粘着倾向越高,粘着磨损越大;相同金属—粘着 倾向大---粘着磨损 大;异性金属的粘着磨损小;脆性材料比塑性材 料要不容易发生黏着 磨损;多相金属也不容易发生黏着磨损;表面 处理可以减小黏着磨 损。 载荷 载荷增加—粘着磨损加剧,但有一临界载荷. 温度 表面温度升高—硬度下降---粘着上升 温度升高---润滑剂变质以至失效 压力、速度影响温度
6.冲蚀磨损

定义:流体或固体颗粒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料表面进行冲击所造 成的磨损 类型:固体颗粒冲蚀磨损,液滴冲蚀磨损,气蚀磨损。 形成机理: 固体颗粒:切削(冲击角度小,塑性材料;冲击角度大,变形机 理));疲劳(冲击角度大);断裂(脆性材料); 液体颗粒:疲劳机理为主; 气蚀:疲劳机理为主
靶材特性:韧性、弹性模量 液体特性:腐蚀性、密度、粘度

气蚀磨损: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时造成的表面损伤,常 发生于流体机械中 气蚀机理: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处的局部压力低于蒸汽压力时,会 形成气泡,到达高压区气泡炸裂,瞬间形成对表面的冲击和高温,反 复作用形成疲劳,形成麻点,继续形成海绵状表面。 影响因素: 零件的外形:流线型可以避免局部出现涡流。减少气蚀; 液体中的气体含量:含量越少,气蚀越小,反之越小; 液体运动速度和压力:速度和压力越大,气蚀越大。反之越小; 液体温度:液体温度越高,气蚀磨损越大; 材料性质:强度和韧性高的材料耐气蚀磨损能力强,不锈钢>一般碳钢
• •
粘着磨损定律

Archard J F推导了粘着磨损的公式
δ A =π a 2 =δW σ s

δV = 2 π a 3
3
3
假设 δ L = 2a ⇒ δV = 2 π a = 1 π a 2 = 1 δ A = 1 δW δ L 3 2a 3 3 3 σS 设全部接触的微凸体有K1的比率成为磨屑,则单位滑动距离的总的 磨损体积为 Q = V = δV = 1K δ A = 1K A = 1 K W ∑ 1∑ 1 1 L δL 3 3 3 σS 代换后得到:
磨粒磨损 微动磨损定律: V =( K W 1/ 2 −K W ) N /( fH ) + K LWN / H
0 2 2


影响微动磨损的因素: 载荷、循环次数、滑动振幅、频率、材料
特性、环境因素、润滑等。
控制微动磨损的措施:消除震动,增加接合 面上的正压力,增大接合面间的摩擦力,采 用良好的润滑,采用润滑脂,采用固体润滑 剂。
m与材料及应力状态有关
W (KF为发生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的倒数) Q = =K F H L 疲劳磨损的三个规律依然存在
磨损的体积与滑动距离成正比; 磨损的体积与载荷成正比(当大到一定程度后不成立); 磨损的体积与较软的材料的屈服极限(硬度)成反比。
V
• 口
影响疲劳磨损的因素 载荷的影响:载荷越大—接触应力越大—寿命下降;载荷越大—摩擦力 越大—寿命下降; 材料性质:硬度越高—寿命越长(但有临界值);内部缺陷—寿命下 降;粗糙度升高—寿命下降;硬化层升高—寿命升高; 润滑剂及添加剂:极压添加剂降低疲劳寿命(一般来说) 水份:水分升高—寿命下降
• • 》
》 》 •
固体颗粒冲蚀的影响因素:颗粒硬度、颗粒密度、颗粒尺寸、颗粒形 状、冲击角度、靶材特性等。

固体颗粒硬度:颗粒硬度越高—冲蚀磨损越高;冲蚀磨损量正比于流 体束中的颗粒数量; 颗粒尺寸:颗粒尺寸增加—冲蚀磨损增加,但有转折点 固体颗粒的尖角:有尖角的颗粒冲蚀磨损大 冲击角的影响与靶材性质有关 冲蚀磨损量与冲击颗粒的动能有关(n=2~2.5)


润滑剂 存在边界膜—粘着磨损下降; 边界膜:纯矿物油—吸附膜强度低—在 一定温度下解吸;含油性添加 剂及极压添加剂的膜—强度高---可以在 很高的温度下工作—对表面有 一定的腐蚀作用 提高抗粘着能力:提高硬度,采用互溶性小的金属,耐磨镀层,加油 性和极压添加剂,等。
2. 磨粒磨损

定义:摩擦过程中,由于硬的颗粒或表面硬的凸起引起材料从其表面 分离出来的现象。 分类: 按磨粒和表面的相互位置分:二体磨损
M B)
粘着和转移,腐蚀,切削,塑性变形,表面断裂,表面反应,撕裂,疲 劳,溶化,电解化
•苏(Suh
NP) 滑动磨损,微动磨损,磨粒磨损,侵蚀磨损,表面断
裂,溶解磨损,扩 散磨损,氧化磨损,腐蚀磨损,化学或热磨损

巴威尔(Burwell J T)
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化学磨损,微动磨损,冲蚀磨损
W H
4-4 耐磨损设计

定义:根据现有摩擦学知识,分析影响磨损的多种因 素
,并在设计时采用相应对策,减轻或消除不利因素,发
挥有利因素,从而达到设计要求的目标;

方法:合理选材,表面强化,选择加工方法,控制表面
几何形状,合理润滑,过滤及密封技术应用,合理冷却,
装配与对中,控制相对运动等。
磨料磨损的控制


Q=
δV V W =∑ =K L H δL

K为磨损系数,大约为K=10-2~10-7,空气中的金属: K=10-3~10-4,略 有润滑: K=10-4~10-5,润滑良好: K=10-6~10-7,
• 》 》 》 •
三条基本定律:
磨损的体积与滑动距离成正比; 磨损的体积与载荷成正比(当大到一定程度后不成立); 磨损的体积与较软的材料的屈服极限(硬度)成反比。 将上式继续化简,引入h=V/Aa,平均压强P=W/Aa
类型: 氧化磨损—表面氧化膜不断的出现,又不
断的被磨掉 腐蚀磨损—表面与周围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形成反应 膜,又不断的被磨掉; W V Q = = K F 化学磨损定律 H L

影响化学磨损 的因素 氧化磨损:氧化膜与基体的连接强度、氧化速度、氧化膜的硬度与基体




的硬度比、表面润滑状态、滑动速度、载荷和周围介质的含氧量等; 脆性氧化膜—磨损率大;韧性氧化膜—磨损率小; 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磨损速度—磨损量小;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磨损 率—磨损量大;氧化膜的生成速度=磨损速度—磨损量最大; 氧化膜的硬度>>基体硬度—磨损率大;氧化膜的硬度与基体硬度接 近—磨损率小;当氧化膜与基体的硬度都很高时—磨损量小; 良好的润滑:不仅可以减少摩擦,还可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降低腐 蚀磨损; 滑动速度:当速度较低时,随速度增加,磨损量加大;在速度较高 时 ,随速度的增加,磨损量下降;速度很高时,转化成粘着磨损,磨 损 量急剧增大; 载荷:载荷越大—磨损量越大; 周围介质含氧量:

• 》 》 》 》 》
lCt‘f


.1
昏 欲
jiW
如睛 也 lf
f
磨损形式的综合作用
实际应用中:各种磨损形式很少单独出现,相反,它们可能同时 起作用或交替发生作用
4-3 磨损的计算方法

磨损计算方法十分重要,但至今尚无有效的方法

• •
阿查德磨损计算方法Q =V = K A
L
适用于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关键是如何确定K 一般要通过实验测定

、三体磨损
按磨损表面所受的应力和冲击力大小:凿削式、碾碎式、擦伤式

形成磨屑的机理有三种:微观切削,疲劳破坏,脆性剥落
磨粒磨损的定律
• •
1 2 1 2 2 W = π r σ = π h tg θσ S 按照微观切削机理 i S 2 2 通过距离δ L后,切削的材料为
δV δ Lh 2tgθ 2Wi ctgθ = = δL δL πσ S
• • • •
Q = Kv n

液 滴 冲 蚀 磨 损 :液滴以高速冲击固体表面,使表面材料损
影响液滴冲蚀磨损的因素 冲击速度:冲击速度越小,冲蚀磨损越小,反之会越大; 冲击角度:冲击角度越小,冲蚀磨损越小,反之会越大;
失的现 象;
》 》 》

》 》
液滴尺寸:液滴尺寸越大,冲蚀磨损越大,但有转折点;
提高耐磨粒磨损的能力:提高摩擦副的表面硬度,降低 硬表面的粗糙度,使用前进行磨合,采用有效地密封和
过滤措施,防止外界磨粒浸入,定期更换润滑油
3.疲劳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