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共19页

合集下载

经典新闻作品赏析

经典新闻作品赏析

爱在脚下——暴走妈妈割肝救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歌谣,它伴随我们走过每一个风风雨雨。

“妈妈”这个词,本身就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

2009年底,“暴走妈妈割肝救子”,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对我们心灵的震撼。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

”她不是为了漂亮而减肥,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比赛,她是为了减肥减去脂肪肝来割肝救子,她,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陈玉蓉。

在七个月的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脂肪肝居然全没了。

2009年底,“暴走妈妈”作为长江网首发的报道关键词和网络新闻专题,迅速引爆全国关注,陈玉蓉也最终获得“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陈玉蓉的家庭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母子二人的手术也顺利进行。

“暴走妈妈”报道工作的成功,弘扬了大爱无疆的时代精神开拓了新时代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思路。

“暴走妈妈”新闻专题实现了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近年难得一见的网络新闻佳作。

一、新闻传播效果突出1、长江网首创“暴走妈妈”关键词,并被百度百科收录为词条。

以敏锐的眼光紧紧抓住“为割肝救子,母亲暴走211天减掉重度脂肪肝”这一新闻线索,对“暴走妈妈”这一新闻进行了全程报道。

2、对“暴走妈妈”进行深度、及时的报道。

记者第一时间到医院,采访陈玉蓉母子和主治医生。

抢在陈玉蓉住院前赶到她家,采访了她以及家人和邻居,拍摄了走破的鞋子,找到了很多有意义的老照片。

取得了大量素材后,又第一时间编辑制作,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使专题报道的内容及时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采访过程中,始终坚持有始有终,并没有中途断开,第一时间发布图片、稿件,让广大受众能够时刻关注到事件的进程,感受母爱和人间真情,更能促进社会各界对“暴走妈妈”家庭的实际帮助。

3、独家、原创新闻多,彰显新媒体实力。

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

《女班长宿舍碰撞遭同学围殴抄水果刀将同学捅死》新闻作品赏析从作品的标题来看,标题中主要揭露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四要素,即人物(女班长、同学),地点(宿舍),原因(碰撞),结果(将同学捅死),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大体的传达了整个事件的信息。

此标题,准确客观的交代了新闻事件,并且“女班长”捅死同学,使得这个新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作品的导语来看,“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

公安局长称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集中体现。

”该导语语言简洁明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了整篇新闻的内容。

“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交代了事情的人物地点结果。

“公安局长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对该事情的发生做出了分析,在原新闻的基础上了进行了扩展延伸,从局部到整体,由小见大,引出了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与新闻标题相比,该导语是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作了近一步的扩展发散,整个事情的新闻要素也比标题中的多了,使得事情情节渐渐丰满,有血有肉了,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

且三句话中使用的句式各样,动宾句、主谓句,不雷同,比较活跃生动,长短句结合,更加增添了它的生动性。

而且,句子有短到长,符合一般人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该导语是比较成功的。

从作品的主体来看,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分为:事件回放、家长反思、校方坦言、公安局长张荣辉案件分析和女班长的忏悔等几部分。

这些部分比较全面的叙述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主体部分的内容是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角度出发叙述问题的。

“事件回放”这部分,大概由三四百字构成,叙述的是该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真实客观了把新闻全貌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记者在用词造句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用最少的字,来揭露最真实、最多信息的新闻”。

“家长反思”这部分,是从与新闻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角度来对这个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反思的。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诗意盎然叙大事回味悠长念古村-—赏析优秀新闻作品《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广电1102 张洪乐 201120270225【背景介绍】:浙江日报记者毛广绘的《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2012年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一起现场察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深深感受到江山在保护古村落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十分符合中央、省委的要求。

于是,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抓紧采访相关人物及故事,连夜加班,于第二天赶出这一通讯.文章见报后,江山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对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更高,不断有人打电话给记者交流感想,衢州文化界人士表示:没想到党报头版头条可以这样写。

此文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以及《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影响进一步扩大,至今已有全国100多个县市3000多人到江山考察古村落保护。

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此文,而且质量不错,值得表扬。

此后,江山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大保护力度.【赏析】:此篇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文笔优美而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能把人带如一个古色古香的意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文章还多处运用鲜明生动的故事,营造了很强的现场感,信手拈来,寥寥数笔,人物跃然纸上,用散文的笔法,轻松的笔调,给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江山答案,同时以小见大,表达了呼吁回归精神文明建设的情感诉求,回味悠长,引人深思.同时本文记者打破常规散文诗般的写法,对党报的工作性报道也是一个创新之举。

接下来我将从意境意象、节奏韵律、成文速度和象征手法以小见大四个方面具体欣赏一下本文的出彩之处。

意境意象美的活灵活现重大主题活动的报道往往比较严肃,有很多文章因此流于形式,用官话讲官事,用行话讲行事。

而这篇通讯却笔走偏锋,开门见山就营造了一种散文诗般的意境,让文章具有独特的情调和境界:“在古村落日渐消逝的今天,江山市留住了她们匆匆的脚步。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我喜欢的三十篇新闻作品1.《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系列报道冯志刚等记者2009.10.27—2010.10.09 长江网该新闻已经报道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百度百科为其创建词条“暴走妈妈”;社会捐款不断涌入,解决了主人公陈玉蓉的家庭困难,使陈玉蓉与其子顺利完成手术;引起网友对亲情和感恩家人的思考,并获得非常良好的正面影响;记者行业的刻苦专业也被网友所体会。

它充分展现了新闻报道的正面影响,不仅提升了长江网的知名度,也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新时代主旋律,对网友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2.《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任仲平 2016.06.29 《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评论文章,它的论述手法非常值得学习。

文中大量引用方志敏、华罗庚等人的名句,非常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运用精选的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充满说服力,让人阅读后印象深刻;全文写作手法非常精妙,全文运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从历史讲到今天再到未来,读来亲切自然,激发读者热情和阅读兴趣,从而使得本文传播效果非常好,仅24个小时便被近180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3.《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毛广绘 2012.05.10 《浙江日报》首先,作者的成文速度已然令我非常敬佩。

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现场查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相关人物即故事,第二天便完成了这份报道,足见记者实力与功底一流。

而且本篇文章像散文一样优美的文笔和意境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展现了江山的美丽、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成果,也展现了呼吁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主旨。

4.《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周岩、吴宇、拉巴次仁2006.07.01 新华社“首次”、“世界屋脊”这样的字眼都说明这个选题的重要性,然而本篇报道的篇幅却没有题目看上去那么“吓人”,而是巧妙地裁剪为短短一篇文章,且迅速、准确、全面又生动。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赏析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赏析

用平凡的视角刻画出的伟大英雄———评文字消息一等奖《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在第2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解放军报》2016年8月1日要闻版上的《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一文,荣获文字消息一等奖。

这是一篇用平凡人的视角,刻画了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的英雄壮举。

从新闻采写上来看,它有以下两个特色值得点赞。

一、妙用引语,价值倍增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

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

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的观点。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引号有吸引人眼球的功能,报道中带有引号的句子,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引用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引语还能使报道具有现场感。

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表明,在报道中巧用引语,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倍增。

这篇获奖消息在使用引语上是很成功的。

如文中写道:“他是我选来的,也是我送走的,他是个天生的优秀飞行员。

”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动情地说。

着舰指挥官王亮说:“他最后一个飞行架次表现依旧出色,面对特情,他的处置冷静而准确。

”为国担当,他到舰载航空兵部队报到时与妻子张亚约定:“未来一年别来探亲,等我驾战机从航母上凯旋,再与你相聚!”还有文中在结尾处写的英雄的妻子、女儿、父亲说的话。

全文907个字,引语就占了240个字,占全文篇幅的近三分之一。

文中的引语使报道真实、客观、可信,从而使报道更加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二、细节说话,催人泪下著名作家孙犁在《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中说:“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还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

”细节决定一部作品或一个人物塑造的成败。

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曾获得过两次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莫林说过,“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共19页文档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共19页文档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Hale Waihona Puke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赏析及精讲
---------------------------------------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选
日期:2006年05月07日责任编辑:ansel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工作于3月20日至24日在深圳市举行。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永恒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此次大赛共设8类16项大奖。

每个奖项分设金银铜奖各一以及五个优秀奖,此外还设有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一名。

大赛所有评选工作已于今日上午完毕,各大奖项花落各家。

其中美国Getty图片社柏拉-布洛恩斯坦(paula.bronstein)为《时代周刊》所拍摄的《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赢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图为2005年10月17日,一位母亲在轻轻的摸着她受伤的儿子的头.他们住在Balakot 一个废弃的城镇的帐篷中。

(华赛组委会供图)
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
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
路透社Mohamed Azakir记者所拍摄的《黎巴嫩的汽车炸弹袭击》赢得了突发性新闻类单幅金奖,图为2005年2月14日,在贝鲁特的一个汽车炸弹的爆炸现场,一个黎巴嫩人在为伤者大声呼救。

据目击人士称,黎巴嫩的前任总理Rafik al-Hariri周二在贝鲁特湖滨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汽车炸弹袭击中丧生。

除此之外,至少有包括其保镖在内的8个人也在这次袭击中丧生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教学大纲王永亮编写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650 目录前言 (653)第一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654)第一节聚聚焦新闻价值 (654)第二节追溯新闻采访过程 (654)第三节探讨新闻写作得失 (654)第四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654)第五节个案比较 (654)复习题 (654)阅读书目 (655)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原则 (656)第一节事实为本 (656)第二节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 (656)第三节怎么展现事实 (656)思考题 (657)阅读书目 (657)第三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素养 (658)第一节“三项学习”重塑传媒形象 (658)第二节“三种精神”彰显专业主义 (658)第三节“三重责任”构建和谐社会 (658)第四节“三个贴近”激发体制创新 (659)思考题 (659)阅读书目 (659)第四章外国新闻作品赏析 (660)第一节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660)第二节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660)第三节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660)第四节特稿之特 (660)思考题 (661)阅读书目 (661)第五章美国新闻故事化 (662)第一节什么叫新闻故事化 (662)第二节新闻故事化的写法 (662)第三节新闻专家的建议 (662)思考题 (662)阅读书目 (662)第六章新闻精品产生的必备条件 (663)第一节理论根底:新闻精品的奠基石 (663)第二节组织策划:新闻精品的设计师 (663)第三节深入调研:新闻精品的新标志 (663)第四节逆向思维:新闻精品的大创意 (66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第七章电视精品活动的成功要素 (665)第一节受众之心 (665)第二节文化之心 (665)第三节公益之心 (666)第四节公关策划意识 (666)第五节品牌营销意识 (666)思考题 (666)阅读书目 (666)第八章体验式新闻作品 (667)第一节体验式新闻的特色 (667)第二节选题与策划 (667)第三节采访的技巧 (667)第四节写作灵感 (668)第五节记者的修养与要求 (668)思考题 (668)阅读书目 (668)第九章《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赏析 (669)第一节正确导向,形成共识 (669)第二节立意新颖,敢为人先 (669)第三节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669)第四节标题新颖,感染力强 (669)阅读书目 (670)第十章“中国新闻奖”作品评析 (671)第一节题材重大 (671)第二节题材新鲜 (671)第三节题材典型 (671)第四节题材深刻 (671)思考题 (672)阅读书目 (672)第十一章普利策新闻奖赏析 (673)第一节获奖状况 (673)第二节作品特点 (673)第三节公共健康报道惹人注目 (673)第四节摄影作品充盈人文关怀 (673)第五节普利策新闻奖摄影作品展示 (674)思考题 (674)阅读书目 (674)第十二章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评奖形式比较 (675)第一节评选程序的分析比较 (675)第二节评奖尺度的分析比较 (675)第三节获奖情况的比较 (675)思考题 (675)阅读书目 (675)651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十三章中西方新闻作品差异原因 (676)第一节中西方新闻自由的现状 (676)第二节对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思考 (676)第三节新闻自由观的启示 (676)思考题 (676)阅读书目 (677)652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前言编写目的:中外新闻作品赏析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闻经典作品赏析——《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

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

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

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

”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

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

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

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

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

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

附:新闻作品原文回归平淡生活汶川地震英雄老师笑得腼腆核心提示:地动山摇那一瞬,周汝兰冒着危险冲进教室,四进四出,将52名幼儿园大班学生安全转移到操场。

面对来自孩子家长的感激,她说“两年前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

”地动山摇那一瞬,她冒着危险冲进教室,四进四出,将52名幼儿园大班学生安全转移到操场。

她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

见到周汝兰时,她正带着3个语文老师在彭州市听课。

一见到我们,她就热情招手,白风衣、马尾辫给人干练、阳光的印象,笑起来时,又露出两个腼腆的酒窝。

52个被救学生见到周老师就抱姓名:周汝兰身份:彭州红岩镇九年制学校老师时间:4月22日中午12点地点:彭州市大北街当第3次冲进教室将手足无措的学生拉出来后,她双脚发软地站在操场上点数,“52个,不是54个吗?”想也没想,她第4次冲进教室。

这时,幼儿园的班主任赶来叫住了她:“周老师,快出来,今天有2个学生请假了。

”回头看到灰头土脸蹲在操场的52个学生,她泪如泉涌。

时隔两年,周汝兰还常常回想起这一幕。

那52个幼儿园学生已经步入小学,孩子们对地震的记忆不是很深刻,但一见到周汝兰,这群孩子就跑过来围着她。

“一个小女孩,每次见到我,就冲过来抱住我的腿,咧起嘴巴笑。

”来自孩子家长的感激,她却有些不好意思接受,“两年前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

”作文常写地震但孩子学会了感恩每当她布置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时,学生们几乎都会写经历地震的感受。

“地震经历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他们的切身感受。

”但她对学生们已经放心了,“孩子们已经找回了快乐童年。

调皮的跟从前一样调皮、乖巧的比原来还乖巧。

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多了一份感恩。

”孩子们的调皮依然让周汝兰头疼,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更有爱心了。

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时,一个家庭极其困难的男生,竟然拿出了40元钱,“我要把曾经得到过的爱心分给需要的人。

”生活重回正轨每天的幸福都不同周汝兰住在彭州市区,早上7点半坐半个小时车到红岩镇上课。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共19页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共19页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

新闻报道作品赏析

新闻报道作品赏析

新闻报道作品赏析“哎呀,这新闻可真有意思!”我一回到家就嚷嚷起来。

今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地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的,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我们路过小区门口的杂货店,店门口的电视正播放着新闻呢。

“你们快来看呀!”我招呼着小伙伴们,“这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小朋友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呢!”大家都围了过来,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屏幕。

“哇,那小朋友好勇敢呀!”小伙伴 A 惊叹道。

“就是呀,要是我可能都不敢呢。

”小伙伴 B 接着说。

我看着新闻里小朋友小心翼翼照顾小鸟的样子,心里特别感动。

“这新闻报道得真好,让我们看到了这么温暖的事情。

”我不禁感叹道。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爸爸妈妈分享了这则新闻。

“你们知道吗,今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小朋友救了小鸟,太了不起啦!”我手舞足蹈地说着。

爸爸笑着说:“这就是新闻的魅力呀,能让我们知道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

”妈妈也点头说:“是呀,通过新闻我们能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开心的,有难过的,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

新闻报道不就像是一扇窗户吗?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别人的生活。

那些记者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给我们。

有的新闻让我们欢笑,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愤怒,有的让我们深思。

新闻报道就像是生活的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百态。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别人的善良和勇敢,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关注新闻报道,多去欣赏那些优秀的作品。

它们不仅仅是一些文字和画面,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力量。

就像今天看到的这则小朋友救小鸟的新闻,也许会在我们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做出温暖他人的事情。

所以呀,新闻报道作品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感受,去思考。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一篇: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

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

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

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

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

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

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

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

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

复苏一种新闻的活力——通讯《秋天,我们发起进攻》品评

复苏一种新闻的活力——通讯《秋天,我们发起进攻》品评

作者: 陆彩荣
出版物刊名: 中国记者
页码: 16-19页
主题词: 军事报道;中国青年报;贾永;发起进攻;写作特色;倒金字塔;中国新闻史;现场感;报纸发行量;中国军人
摘要: A、引子:简短而不可或缺的我们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读到这样高情感、高活力、高境界的新闻作品了。

《秋天,我们发起进攻》,(见《中国青年报》1991年1月23日,作者杨浪、贾永)何其美妙、动人的标题。

以致当我们决定对这篇作品进行赏析、解剖后,我忍不住拨通了作者之一杨浪的电话。

我总觉得,好的品评文章只有在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心之后,才有可能具有生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