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合集下载

后现代设计时期的设计多元化

后现代设计时期的设计多元化
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 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软高技设计、极少主义、解构主义、 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组合设计、曼菲斯(Memphis)风格等成为这一时 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我们把这些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统称 为“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以科技和信息革 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 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把握。 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 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 对隐喻的共同理解。 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 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式的 杂交种。 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非艺术与反艺术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拼合 艺术、行为艺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偶发艺术、非艺术与反艺术。
随着文化设计的愈益强烈软高技设计风格除了形态和色彩以外更加注重产品设计中符号学问题强调产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一种自然的连续8新现代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
索特萨斯的代表作是1981年设计的 一个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 贴面材料,颜色鲜艳,很像一个抽 象的雕塑品,几乎不具备书架的功 能。他给予它一种图腾的形状,打 破了早已建立的形式价值和一般的 功能参数,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安置 一个拟人的充满远古回声和遗痕的 人工物品。表面布满了同样一种孢 子和细菌的花纹图案。其本质是一 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 犬儒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 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 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 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与包容

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与包容

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与包容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它涉及艺术、建筑、文学、音乐等多个领域。

而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雕塑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后现代主义雕塑以其独特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边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世界。

本文将围绕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与包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性体现在其材料和形式的多样性上。

传统的雕塑通常以石、铜、木等单一材料为主,而现代主义雕塑则更注重材料和形式的结合。

后现代主义雕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引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材料,如废旧物品、混凝土、塑料等。

这些非传统的材料不仅丰富了雕塑的表现形式,也赋予了雕塑作品更为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此外,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多元性还体现在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上。

传统的雕塑创作通常以手工雕刻为主,而现代主义雕塑则更加注重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后现代主义雕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如拼贴、组合、解构、重构等。

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雕塑的形式和内涵,也使得雕塑作品更具实验性和探索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包容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反对单一的、绝对的价值观,主张多元共存和开放性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考方式也反映在后现代主义雕塑中,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非传统艺术的界限,接纳并包容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材料,无论是手工的还是机械的创作方法,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后现代主义雕塑中找到一席之地。

这种包容性使得后现代主义雕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性,也使得观众在欣赏雕塑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体验。

另外,后现代主义雕塑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其对观众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上。

后现代主义雕塑不再只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成果,而是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平台。

艺术家通过设置各种互动装置和参与性项目,鼓励观众参与到雕塑作品的创作和解读过程中来。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是当代家居设计中的一种重要风格流派。

它以多元
化的设计理念,多样的材质和形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也为
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注重个性与多样性。

传统的家具设计强调统一和整
体性,注重制造过程中的规范和标准化。

而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
化的需求,强调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追求。

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在材质和形态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传统家具设计通常采用木材、金属等传统材质,形态上追求线条的简洁和整体的和谐。

而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
则更加注重材质的多样性和形态的丰富性。

在材质方面,可以采用木材、玻璃、金属、塑
料等多种材质进行组合应用,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

在形态方面,可以通过创新
和变化的方式,打破传统的规范和约束,呈现出更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形态。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当代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人们对于家居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个
性化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为人们提
供了丰富的选择和个性化定制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于家居环境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
求。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高科技风格源于20设计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随着科学 的进步,尖端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要求树立一种与 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高科技派喜欢用非传统的合成材料或 零件。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 (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 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 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 马内奥•波特 (Mario Botta 1943-)
设计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 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 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 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凭借隐喻方法的运 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动式 的表达模式。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 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 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1)曼菲斯(Memphis)设计风格(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曼菲斯设计特点: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或 设计方法,只是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 的设计方式。 功能不是绝对,既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 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材料:重在表面肌理的装饰应用
专栏作家Nicholas Negroponte[美]的著作Being Digital(1995)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6.与市场有关(追求说服力)。 但是现代设计从美术工艺运动至包豪斯至国际式 样,到了1960年代,只满足了与艺术有关、与生产有 关、与解決问题有关的三个向度,而1960年代末期可 以说“全新”的社会或市场登场,促成了“后现代” 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艺术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艺术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艺术的苍穹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呢?首先,后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或风格,而是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

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包容了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元素,将它们重新组合和诠释,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一件作品可能同时融合了古典艺术的造型、现代艺术的色彩和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

艺术家不再追求纯粹和单一的美学标准,而是鼓励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从而使艺术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

其次,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消解权威和去中心化。

在传统艺术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被奉为权威的艺术家、流派和作品,有着明确的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对这种权威进行了挑战和消解。

它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去中心化的观念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和平民化,不再被少数精英所垄断。

艺术家们不再追求被主流艺术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经验的传达。

再者,后现代主义艺术常常呈现出反讽和戏仿的特点。

它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讽和戏仿,来揭示其中的虚伪、矛盾和荒谬之处。

比如,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可能会以夸张、变形的方式模仿古典绘画的风格,从而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固有认知,引发观众对艺术和现实的重新思考。

又或者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会以荒诞不经的方式模仿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以此来讽刺和批判社会的种种问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艺术还注重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艺术往往是艺术家单向地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西敏寺
西敏寺
• 西敏寺:西敏寺是西边大寺院之意,因位 于城区以西得名。早在公元8世纪时即有教 堂,但规模很小,一直到爱德华 (EdwardtheConfessor)才将之改造雄伟 的建筑,但就在西敏寺完工没几天,爱德 华即撒手人寰,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使得觊觎王位的亲王间纷争不息,最后被 来自法国的日耳曼人威廉,以征服者姿态 坐上英格兰的王位。
伦敦塔
伦敦塔
• 伦敦塔:伦敦塔在1078年时,为了防范罗马军队 的入侵才有了这座塔的兴建,不过真正的目的却 是为了向城区的权贵施加压力。位于泰晤士河北 岸的山岳上的中世纪风格高塔,这里曾经是皇宫, 不过后来却以幽禁和处决王室和政治犯闻名。所 以在英国中世纪的历史上,有不少政治冲突的失 败者和失宠的重臣、后妃都囚禁于此,这里有许 多的故事,悲惨的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理查德德德、 引人热泪的葛雷夫人。至今隐约仍可感受到塔的 血腥气氛,这座塔又被称为「血腥之塔」。
特拉法加广场
詹姆斯· 斯特林 (James Sterling)
• 詹姆斯· 斯特林(James Sterling)德国斯 图加特美术馆: • 结构:覆面石 • 时间:1977to1983年 • 风格:后现代
End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 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实际形势的变化。 • 第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 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 义”。 •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具备“隐喻”,“象征”和 “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 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 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 人物及代表作品
约翰· 伍重(Jørn Utzon)简介
• 约翰· 伍重(Jørn Utzon)1918年出生于 丹麦的哥本哈根,他的童年在阿尔堡中学 于1937年完成,他就读于哥本哈根艺术学 院。 • 1957年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澳大利亚悉 尼歌剧院设计。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史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带来了对传统的颠覆和挑战,重视视觉冲击和观念的表达。

与传统的艺术风格相比,后现代主义艺术展现了更多样化的形式和观念,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样性。

一、视觉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视觉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艺术家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以呈现出独特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波尔·克利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绘画和雕塑。

他的独特风格和使用不同材料的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二、观念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注重表达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反映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安迪·沃霍尔是一个以观念为主导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档案箱》以其无人性的复制来批判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这个作品引起了观众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思考。

三、文化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将文化多样性视为重要的艺术资源。

艺术家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他们追求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以表达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例如,玛格丽特·霍兹在她的作品中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既有传统的中国装饰,也有前卫的西方艺术。

她的作品传达了文化的交织和多元性。

四、媒介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局限于特定的媒介。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表达观点的媒介。

这种多样性使得艺术作品更具创造性和表现力。

例如,乔治丽达·阿尔瓦雷斯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

她的作品传达了对身体和时间的观察与表现。

五、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也可以通过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兴起,标志着艺术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后现代主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新定义,对艺术创作、审美观念、艺术市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进行浅谈。

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打破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和定式化的思维。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任何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形式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传统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规律性被置于次要位置,艺术家更加注重对材料、形式、符号、意义等方面的解构和再构建,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而混沌的面貌。

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等单一领域,而是从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使得艺术表现的方式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二、对艺术创作方式的重新定义后现代主义还对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义,不再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能力,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家和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艺术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产物。

艺术创作更加趋向于采取集体创作、群体创作、参与型创作等方式,以此来突破个人创作的局限,从而达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艺术表达。

后现代主义还重视艺术作品所呈现的随机性、偶然性和无序性,这也使得艺术创作的方式更加富有变化和想象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一种更加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意,而不再受到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限制,这也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活力。

三、对审美观念的重新构建后现代主义对审美观念进行了深刻的重新构建,不再将美看作固定的、普世的价值标准,而是强调了审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美是虚构的,是多元的,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个体感知和情感的体现。

在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中,没有绝对的美和丑,而是将美和丑、高尚和低俗、传统和现代等二元对立的概念融为一体,以此来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的边界和清晰度。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设计史论文班级:艺设09-2姓名:李风雨学号:090544205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

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

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

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

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

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

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

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

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

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

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

浅谈后现代设计

浅谈后现代设计

本文通过对后现 代主义的分析和研 究, 来论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表 现手法。并探讨后现代主义对 艺术思潮
后现代主义 ( ot Ps Moe im) 一个颇为争议的意识流派 , drs , n 它 以幽默 、 叛逆 、 和奇思妙 想极大地 充实和 丰富 了我 们现在 的生活 , 展现 给我们 一个 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和创 造性 的乐 观年代 。与 品 味高 尚, 严谨得 几近刻板的现代 主义设计 相 比, 后现代设 计象挣脱 了父母 的孩 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 的年 轻与灵动 。叛 逆、 嘻哈 、 怪诞 甚至有些 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 主义风格如潮水 般不断涌人我 们 的生 活 。 后现代主义 , 究其源头最早来 自文学界。所 以学者通 常以英美 文学里后现代概 念的形成来界说后现代 概念 的形成 。照这样 的说 法 , 现代这个 概念形成于 15 后 9 0年代 的南美洲文学 里。在当时 出 现 了一个 文学流派叫做 “ 魔幻现实 主义”, 这类小说 讲述一些貌似 现实却又离奇的故事。如 《 百年孤独 》 就是其代表作 。而在这之后 , 后现代主义却未得 到长足的发展 。另一方面 ,随着工业 革命的扩 大 ,追求形式与功 能这 种最直接的实用 主义观将现代 主义推上主 流。 并且在上世纪中叶的二战之后。大量的物质需求必须要求批量 和规模 , 现代主义成为正统。而在今天 , 后现 代主义慢慢开始升温。 其原 因在于 , 质异 常丰富给 了艺术家特 例独行 的创作前 提 ; 物 而思 想空前多元加速了意识的衍生和进化。因此, 我认 为后现代主义主 要 的两 大 特 点 是 多 元 化 和 意 识 流 。 特点分类

( ) 1 传统艺术类 的绘 画、 雕塑 、 音乐 、 舞蹈 、 文学 、 戏剧和电影。 ( ) 2 设计艺术类的环境艺术设计 、 品设计 、 面设计 、 产 平 服装设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在艺术领域内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变化是显著而深远的,它带来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和重新审视,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和前卫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当代艺术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现代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理性、科学、单一的真理和价值标准,追求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简化和抽象。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革,现代主义的理念逐渐显露出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导致了对这一思潮的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在这一背景下崛起,它拒绝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单一性,强调了多元和混杂、断裂和分裂的特点,提出了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的观念,以及对权威和固有意义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对艺术形式和意义的重新定义和探索上。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混合性。

传统上,艺术被理解为一种独立、完整和自足的形式,它有着确定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

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一观念,提出了对艺术形式的多元和混杂的认识。

艺术形式不再被看作是固定和单一的,而是可以借鉴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传统,展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元素进行混合,创造出新颖且富有张力的作品。

这种多样性和混合性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和规范,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对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传统上,艺术参与者被看作是被动的观众和接受者,他们的角色是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而不是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对这一观念的批判,强调了艺术参与者的批判性和参与性。

艺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表达之中。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摘要】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特点,包括抽象化、多样性和自由性等。

然后探讨了多元取向在家具设计中的体现,指出设计师们借鉴各种文化和风格进行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针对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影响因素,文章分析了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呼吁设计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家具设计行业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与思考,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创新、实践、思考1. 引言1.1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是当今设计界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家具设计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融合了多种元素和风格,呈现出一种既有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

在这种家具设计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材料、形状、色彩和纹理的融合,展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美感。

设计师们通过对不同文化、历史和艺术风格的借鉴和融合,打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家具作品。

这种多元取向的设计风格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设计师对于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家具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对当下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观察和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设想。

对于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尊重设计师的创意和努力,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和尝试,为这种设计风格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和价值。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特点1. 非传统形式: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常常摒弃传统家具的规矩,采用更加自由、富有创意的形式。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设计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

在这种变化中,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是指融合了不同风格的设计风格,在设计中强调多元性和自由性,注重个性与创新。

它具有以下特征:1.风格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融合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元素,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前卫主义、抽象主义、装饰主义等,形成了一个多种风格的混合体。

这种设计风格不拘一格,风格多样,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和喜好。

2.色彩丰富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注重色彩表现和配合。

采用了大量的强烈对比、鲜艳的互补色和冷暖对比等手法,营造出鲜明、独特的氛围。

3.线条简洁流畅线条简洁流畅是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强调抽象风格,追求形式的简化,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统一。

线条多呈曲线形状,富有动感和节奏感,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家环境。

4.材料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中所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如不锈钢、玻璃、金属、纤维素、硬木、仿石材等。

这些材料的使用为家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而为居家环境带来了更加活泼、明快的氛围。

5.强调个性与创新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注重个性与创新,强调差异性。

设计师在设计家具时摆脱了传统思维和陈旧观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营造出独特的家居氛围。

总之,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家具设计的约束,赋予了家具更多的自由和个性。

对于追求个性、追求创新的消费者来说,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无疑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

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第十章 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0世纪60年代之后)

第十章  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0世纪60年代之后)


X I A

N D A I

S H E

J I Y

I S H

U S H

I
第 二 节
后 现 代 主 义 设 计 的 理 论 探 索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在理论上探索的设计师起到了关键的作 用。但是要给“后现代主义设计”下一个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似乎只表明它出现在“现代主义”之后,更多的是一个时间概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领头羊。 高科技风格是现代技术在设计艺术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其特征是强调技术特 征和高品味,首先表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发展到产品设计之中。 宇宙风格的设计也是高技术风格的一种体现,是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而 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 复古主义风格也是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重要设计艺术风格。现代主义设 计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面对现代主义设计机械、冷酷的审美 观,出现了各种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观的设计思潮,复古主义设计艺术就是其一。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设计”
流派的总称。。来自建筑领域的罗伯特·文杜里和查尔斯·詹克斯都是“后现代主义设计” 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研究代表了后现代设计思潮的主流,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双重译码”与“骡子风格”———查尔斯·詹克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观点 二、“少令人生厌”———罗伯特·文杜里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的批判和对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诠释
S H E

J I Y

I S H

U S H

I
第一节
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衰落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兴起

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面性

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面性

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多面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内容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信息社会出现的知识状态,是一种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游戏规则的改变,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体现为复杂多样,出现了各种设计样式,流派纷杂,没有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理性主义,关注人性;3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4隐喻;5关注环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2 设计、;3 现代主义;4 艺术引言后现代是相对现代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泛社会学描述性词汇。

一方面它描述了社会的时代性变化,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认识、行为等,演化成为一种时代的思潮性变化。

后现代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领域。

其产生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伦理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应;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与冲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宗旨是: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

后现代与“现代”互相交错,如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在希腊阳光下已认识到某些可被称为“后现代”的因素了。

人们一般认为所谓后现代“畸变”大约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法国开始的。

这种新出现的“趣味”迅速为德国、日本所接受理解,这种趣味既是对现代主义的延伸,也是反驳、批判,是生产资料基础变革引起的相对的反应,是信息社会新技术革命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对应性反应,正如工业革命是当时现代主义的基础一样。

后现代主义影响十分广泛,它几乎就是一个时代性变化,是一个全局性的文化与物质变异,是资讯社会的文化形态。

一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信息社会出现的知识状态,是一种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游戏规则的改变,法国学者让-佛朗索瓦·利奥塔称为“叙事危机”,是叙事。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家具设计风格的思考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它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拥抱变化和多元化,对于家具设计风格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逐渐成为了当代家居设计领域的一种主流趋势。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在家具设计风格中的体现和影响、其设计特点以及对当代家居设计带来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思考。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在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特点。

在形式上,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追求自由、开放和多样化。

传统的规整、对称的形态被颠覆,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各种新颖、奇特的形状和结构,打破了以往对于家具设计的传统定义。

在材质上,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材质边界,将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多种材质融合运用,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家具作品。

在色彩上,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更是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表现力,大胆运用明亮的颜色和丰富的配色方案,为家具注入了更加生动活泼的气息。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对于当代家居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家具设计的束缚,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也为当代家居设计领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让家居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具有多种独特的特点。

它强调对传统形式和风格的颠覆和重新定义。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家具设计模式,而是大胆尝试各种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形式语言,呈现出更加前卫和独特的风格。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和表达,设计师们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审美追求,打造出更加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家具产品。

后现代主义多元取向的家具设计风格更加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师们在追求创新和个性的也不忽视家具的实际使用功能和舒适性,使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

浅谈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思潮,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和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和理论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包容了多种不同倾向和趋势的综合性思潮。

在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观念和规范进行了批判和颠覆,提倡着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创作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标志着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

1.2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运动对艺术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重新思考,使艺术家们开始探讨更为多元化和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

后现代主义拒绝接受传统的权威性,使艺术观念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规范和规则,从而促进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艺术形式的重新思考,艺术家们开始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探索更为前卫和独特的艺术之路。

后现代主义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在艺术作品中强调观众的主体性和个体感受,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使艺术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艺术领域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创新性。

2. 正文2.1 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艺术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艺术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规范和范式,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媒介和风格,打破了以往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和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史论文
班级:艺设09-2
姓名:李风雨
学号:090544205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

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

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

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

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

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

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

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

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

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

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

然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人性化,他们开始摒弃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迫切渴望。

同样,这也决定着单一垄断设计艺术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

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的重建和发展,它们也从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元气,经济的好转促使了国家和民众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为新兴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欲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意味着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处在一个分割和调整的过程中。

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意味着对现代主义设计那种单一、呆板、没有人情味的形式的决裂和挑战。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

这不仅是生活在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写照,而且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等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不愿看到旧思想、旧文化、旧方式充斥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这也就是后现代艺术所说的“不确定性”。

也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之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文化艺术多元化、大发展、大繁荣,给新一代的人们带来全新全面的艺术形式。

重新判定设计与技术、与艺术、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追求文化和风格的多样化,追求设计观念上的宽容态度,塑出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传统的、表现的风格,这在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风格。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多元化、多样化、包容性”的后现代设计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越是社会动荡、越是思想碰撞的年代文化越是能够大发展,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这样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转型,当时阶级矛盾激化,各种思想针锋相对,交融碰撞,从而造就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辉煌岁月。

古人的先哲思想和典籍文著就是主要从那个时期影响以后的我国历史进程。

第二次则在清末民初,我国又迎来了一个文化的大发展。

同样,后现代艺术正值东西方冷战的激烈时期。

虽然世界上没有大的硝烟战火和动荡,但是苏美霸权主义横行世界。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东战争等局部战争一轮接一轮的在地区上演,霸权主义国家无时不刻都有剑张弩拔之势,当时的世界并不太平。

越是有压迫,民众的自由呼声就越大。

人们迫切需求自己的思想观念要与新兴科技革命成果达到精神上的默契交流,也即是充满人性化和人情味的设计理念。

在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家摩尔把文化多样性付诸实施。

意大利广场的建造是要为在美国的意大利人的社团提供节日和庆祝活动用的场地。

广场的设计除了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文脉以外,主要是尽可能地体现多种文化的交融和共生的理念。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表现意大利的文化传统,以唤起意大利人的文化认同感,摩尔大胆运用了各种古典主题,以喷泉、立柱式、强烈的地面色彩、拉丁字雕刻以及意大利半岛平面直观而准确地象征意大利的历史和早期建筑风格。

另外,摩尔还从其他方面借用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以使这座建筑能与多种文化情趣的人对话和交流。

这充分表明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追求多元化和注重人们心理感受的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运动给世界产生的影响就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那样打破了中世纪政教合一黑暗腐败的统治。

它虽然没有那样的彻底性和空前解放性,但是给世界文化艺术带来了方向性和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这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有某种借鉴意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坚持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前提下,广泛引进和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益文化和观念,把这些为我所用,汲取养分,消化吸收,创造出代表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

使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真正把这种软实力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