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率汇总

合集下载

各种结构配筋率

各种结构配筋率

各种结构配筋率:一、框架结构:《高规》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P55页6.3.2)2框架梁箍筋最小配筋率(P56页6.3.4,6.3.5-4)3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P59页6.4.3)注意6.4.4*25%4框架柱箍筋最小配筋率(P60页6.4.7,6.3.5-4)例题P901页5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最小配筋率(P62页6.4.10)例题P909页二、剪力墙结构《高规》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筋率(p77页7.2.16)表7.2.177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p80页7.2.18)7.2.208连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7.2.22条文说明)配筋(p83页7.2.26)连梁腰筋p84页7.2.26-4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高规》9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分布钢筋配筋率(P88页8.2.1)10暗梁配筋率(P89页8.2.4)11筒体结构楼盖外角配筋(P91页9.1.5)四,复杂结构:《高规》12复杂结构框支梁配筋率(P98页10.2.8)13复杂结构框支柱配筋率(P100页10.2.11)配箍特征值+0.0214框支梁上部墙体配筋(P101页10.2.13)15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配筋(P103页10.2.15)16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

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边缘及洞口边设边梁,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1%(P104页10.2.20)17 厚板配筋总0.6%,抗剪箍筋0.45%(P104页10.2.22)18加强层及上下一层的框架柱。

箍筋全段加密(P106页10.3.3)19错层处剪力墙砼大于C30,非抗震时0.3%,抗震0.5%(p106页10.4.5)20连体结构边梁截面加大,楼板厚度150mm以上,0.25%配筋(P107页10.5.4)五,混合结构:21混合结构中型钢砼梁纵向配筋率不小于0.3%(P114页11.3.1)22型钢砼梁箍筋配筋率不小于0.15%(P115页11.3.2)23钢砼柱纵向配筋率不小于0.8%(P116页11.3.5)含钢率轴压比大于0.4时不小于4%,小于0.4时不小于3%24钢砼柱箍筋配筋率(P117页11.3.6)构件规范性校核步骤:(以框架柱为例)1纵向钢筋配筋率包括单边配筋校核。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0.2和45ft /fy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 采用0.15和45ft/f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ρmax=ξb*α1*fc/fy=0.550*1.0*14.3/300=0.0262=2.62%抗震梁、板纵筋(%):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S 底/AS顶≥0.5(0.3)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t /fy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t /fy,受扭时28ft/fy抗震,一级30ft /fy,二级28ft/fy,三四级26ft/fy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0.1和0.05,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1.2%柱内箍筋(%):C35 : 16.7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 ≥λvfc/fyv)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梁中配筋要求:柱中配筋要求:-2墙中配筋要求:分项系数1.2梁配箍率(梁箍筋配筋率板配筋率的计算:(1米板宽配筋面积: As=As1*1000/s)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常用配筋率范围

常用配筋率范围

常用配筋率范围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起到了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作用。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按照一定的配筋率进行钢筋的设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配筋率范围。

1. 梁、板、墙的配筋率范围
梁、板、墙的配筋率一般在0.8%~4%之间。

其中,小型梁的配筋率可以适当低一些,大型梁的配筋率可以适当高一些。

墙的配筋率要略高于梁和板。

2. 柱的配筋率范围
柱的配筋率一般在1.5%~5%之间。

其中,小型柱的配筋率可以适当低一些,大型柱的配筋率可以适当高一些。

3. 基础的配筋率范围
基础的配筋率一般在0.3%~0.5%之间。

如果基础受到较大的荷载,配筋率可以适当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配筋率需要根据结构的用途、荷载和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在进行钢筋设置时,还要注意合理布置,尽量避免钢筋交叉和过于密集,以免影响施工和使用效果。

- 1 -。

混凝土各构件的配筋率及构造要求

混凝土各构件的配筋率及构造要求

1.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2.计算公式:
①配筋率ρ=As/bho
②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
③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
④板的配筋面积 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
3.框架梁配筋率及配筋要求:
通常配筋率:跨中1%~1.7%,支座1.5%~2%;
4.板:
通常配筋率0.4%~0.8%
5.柱:
通常配筋率1%~3%;
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新规配筋率汇总 (1)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300为。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ρmax=ξb*α1*f c/f y=**300==%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最大配筋率:%,《混凝土》11.3.7《抗规》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和。

(《混凝土》9.2.9,)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注:1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混凝土》11.7.14《抗规》、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条文)、6、13;、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混凝土》9.2.9):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规范)作者:MR⼀QI⼀、⾮抗震梁、板、柱纵筋(%):《混凝⼟结构设计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8.5.11、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受⼒类型最⼩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等级500MPa0.50强度等级400MPa0.55强度等级300、335MPa0.60⼀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构件、轴⼼受拉构件⼀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0.178)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配筋百分率,当采⽤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的筋时,其最⼩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0.15和45ft/fy中的较⼤值;3偏⼼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侧纵向钢筋考虑;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受拉构件和⼩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积计算;5 受弯构件、⼤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积扣除受压翼缘⾯积(bf'-b)hf'后的截⾯⾯积计算;6 当钢筋沿构件截⾯周边布置时,“⼀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向两个对边中⼀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括号内数值为混凝⼟强度C30,钢筋采⽤HRB400。

(有括号中数值可观察到,C30,HRB400的最⼩配筋率不由材料强度控制)。

2、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率对于梁跨中:x≤§b·h0 §b由混凝⼟规范6.2节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得来。

(C≤50,HRB400时,计算的§b为0.518 )将上式带⼊混凝⼟基本计算公式α1·fc·b·x=fy·As中,可得到混凝⼟的最⼤配筋率公式:α1·fc·b·§b·h0=fy·As,maxρmax=As,max/ b·h0=(§b·α1·fc)/ fy (公式1)(C30,HRB400时,计算的ρmax为2.06﹪《详见⼤学教材》)重要说明:以上计算公式按照单筋矩形截⾯推导,但实际⼯程中的梁上部⼀般有架⽴钢筋(抗震时有通长筋或者通长筋+架⽴筋),此时从理论上来说最⼤配筋率的计算按照双筋矩形截⾯推导更加合理,但计算较复杂,且对超筋控制更松。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详版【参考借鉴】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详版【参考借鉴】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

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

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第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 底/A S 顶≥0.5(0.3)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 /f y ,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0.148。

(《混凝土》9.2.9,9.2.10)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6.3.7)注: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0.1和0.05,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6.3.8-3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1.2%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16.7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4《抗规》6.4.3、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4.2.7条文)、6、13;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11.3.6、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1.4.12、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1.4.1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6.3.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1.7.14、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11.7.17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6.4.2(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9.2.9):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配筋率(取自于标准图集)

配筋率(取自于标准图集)

1.7 配 筋 率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 f =300N/mm 2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RRB400类钢筋y f =360N/mm 2计算;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1.7.1.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最小配筋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式(1-24)计算,具体数值不应小于表1-79规定的数值,同时,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整理)配筋率汇总

(整理)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梁板柱配筋率及有关知识

梁板柱配筋率及有关知识

梁板柱配筋率的有关知识一、公式○1配筋率ρ=As/bho○2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3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4板的配筋面积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二、经济配筋率ρ1、板 0.4 %~0.8 %2、梁 0.6 %~1.5 % (矩形梁0.85%~1.25% ,T形梁1.1%~1.6% )3、柱 0.8 %~1.2 %三、最小配筋率ρmin1、板○1I级钢 0.24%~0.37%○2II级钢 0.2 %~0.26%2、梁○1I级钢 0.24%~0.37%○2II级钢 0.2 %~0.26%3、柱○1中柱0.6%~1%○2角柱 0.8 %~1.2%○3非框架柱0.6%四、以下有关表格供查询梁板柱的最小配筋率板最小配筋面积(㎜2)fy=210N/㎜2(I级钢)表(一)板最小配筋面积(㎜2)fy=300N/㎜2(II级钢)表(二)ρmin=45ft/fy(%)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y=210N/㎜2(I级钢)表(三)双排筋as=60㎜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y=300N/㎜2(II级钢)表(四)双排筋as=60㎜ρ=As/bh0 as-钢筋保护层厚度说明:以上表中板最小配筋面积据公式ρmin=As/b*h0 所以As=ρmin×b×ho其中ho=h-as 举例板厚h=100fy=300N/㎜²砼标号C25 as=20㎜ρmin=0.2% 板厚有效高度ho=h-as=100-20=80㎜板的宽度b=1000㎜故板最小配筋面积As=ρmin×b×ho=0.2%×1000×80=160㎜²梁最小配箍率(%)ρ=As/bh o 表(五)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表(六)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表(七)ρv≥λvfc/fyv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箍筋面积配筋率:拿箍筋的面积除以梁宽度和箍筋间距的乘积。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经济配筋率(梁、板、柱)设计相关规定强汇总,根据我国的设计经验矩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6%~1.5%,T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8%~1.8%.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4%~0.8%。

同时应该说明的是经济配筋率是一个比较综合复杂的问题,它设计的因素很多,比如结构形势,材料单价,施工条件等。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分别是多少?经济配筋率:板:0.4%~0.8%梁:0.6%~1.5%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柱配筋率1.0~1.2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1.5%在6度区,大于1.5%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

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板:0.6%上下0.3%0.3%~0.9%,梁:1.0%上下0.5%0.5%~1.5%,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

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议:板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汇集09.09

配筋率汇集09.09

1816968482020941047 2225341267 2225341267 2532721636 2841052052.5 3253622681@150@300 181696848 2020941047 2225341267 2532721636 2841052052.5 3253622681@150@300 181696848 2020941047 2225341267 2532721636 2841052052.53253622681侧墙跨中0.110%#REF!0.022#REF!顶板左、右端支座14@400x4000.407%#REF!0.080#REF!顶板中间支座14@500x5000.520%#REF!0.160#REF!顶板跨中0.443%#REF!0.117#REF!顶板左支座-0.284%#REF!0.041#REF!顶板中间左支座-0.740%#REF!0.135#REF!顶板中间右支座-0.172%#REF!0.027#REF!顶板右支座-0.234%#REF!0.035#REF!右侧墙顶支座-0.210%#REF!0.031#REF!右侧墙中间支座(上)-0.209%#REF!0.031#REF!右侧墙中间支座(下)14@300x3000.440%#REF!0.115#REF!右侧墙底支座16@300x3000.723%#REF!0.179#REF!左侧墙顶支座-0.315%#REF!0.044#REF!左侧墙中间支座(上)-0.255%#REF!0.037#REF!左侧墙中间支座(下)14@300x3000.365%#REF!0.070#REF!左侧墙底支座16@300x3000.603%#REF!0.132#REF!底板左支座14@300x3000.676%#REF!0.160#REF!底板中间支座12@500x5000.516%#REF!0.186#REF!底板右支座16@300x3000.703%#REF!0.189#REF!中板左支座-0.361%#REF!0.070#REF!中板中间左支座14@200x2000.174%#REF!0.037#REF!中板中间右支座-0.466%#REF!0.141#REF!中板右支座-0.465%#REF!0.140#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206%#REF!0.043#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353%#REF!0.068#REF!@150@300顶板第三跨跨中-0.001%#REF!#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143%#REF!0.031#REF!181696848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322%#REF!0.063#REF!2020941047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106%#REF!0.024#REF!2225341267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372%#REF!0.072#REF!2532721636底板第一跨跨中-0.396%#REF!0.087#REF!2841052052.5底板第二跨跨中-0.000%#REF!#REF!底板第三跨跨中-0.467%#REF!0.147#REF!3253622681中板第一跨跨中14@200x2000.165%#REF!0.035#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436%#REF!0.115#REF!顶板左支座-0.184%#REF!#REF!顶板中间左支座-0.197%#REF!#REF!顶板中间右支座-0.366%#REF!#REF!顶板右支座-0.184%#REF!#REF!右侧墙顶支座-0.146%#REF!#REF!右侧墙中间第一支座-0.090%#REF!#REF!右侧墙中间第一支座-0.290%#REF!#REF!右侧墙中间第二支座-0.155%#REF!#REF!右侧墙底支座14@705(5)0.505%#REF!#REF!左侧墙顶支座-0.133%#REF!#REF!左侧墙中间第一支座-0.086%#REF!#REF!左侧墙中间第一支座-0.310%#REF!#REF!左侧墙中间第二支座-0.165%#REF!#REF!左侧墙底支座14@680(5)0.571%#REF!#REF!底板左支座14@695(5)0.652%#REF!#REF!底板中间支座-0.308%#REF!#REF!底板右支座14@805(5)0.630%#REF!#REF!中间第一层板左支座-0.201%#REF!#REF!中间第一层板中间左-0.477%#REF!#REF!中间第一层板中间右14@8905(5)0.432%#REF!#REF!中间第一层板右支座-0.196%#REF!#REF!中间第二层板左支座-0.251%#REF!#REF!中间第二层板中间支-0.306%#REF!#REF!中间第二层板右支座-0.284%#REF!#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278%#REF!#REF!顶板第三跨跨中-0.039%#REF!#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124%#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303%#REF!#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125%#REF!#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89%#REF!#REF!@150@300底板第一跨跨中-0.341%#REF!#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000%#REF!#REF!181696848底板第三跨跨中-0.326%#REF!#REF!2020941047中间第一层板第一跨-0.498%#REF!#REF!2225341267中间第一层板第二跨-0.383%#REF!#REF!2532721636中间第二层板第一跨-0.146%#REF!#REF!2841052052.5中间第二层板第二跨-0.147%#REF!#REF!悬臂墙底-0.888%#REF!0.192#REF!3253622681顶板左支座-0.289%#REF!0.058#REF!顶板中间支座14@300@3000.466%#REF!0.141#REF!顶板右支座-0.263%#REF!0.053#REF!右侧墙顶支座-0.350%#REF!0.067#REF!右侧墙中间支座-0.227%#REF!0.047#REF!右侧墙底支座14@300@3000.562%#REF!0.117#REF!左侧墙顶支座-0.347%#REF!0.067#REF!左侧墙中间支座-0.220%#REF!0.045#REF!左侧墙底支座14@300@3000.497%#REF!0.105#REF!底板左支座14@300@3000.575%#REF!0.122#REF!底板中间支座14@300@3000.606%#REF!0.133#REF!底板右支座14@300@3000.580%#REF!0.123#REF!中板左支座-0.501%#REF!0.114#REF!中板中间支座-0.094%#REF!0.012#REF!中板右支座-0.528%#REF!0.116#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906%#REF!0.202#REF!顶板第二跨跨中14@300@3000.501%#REF!0.081#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000%#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281%#REF!0.057#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000%#REF!#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93%#REF!0.059#REF!底板第一跨跨中-0.400%#REF!0.092#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460%#REF!0.140#REF!中板第一跨跨中-0.152%#REF!0.019#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151%#REF!0.019#REF!悬臂墙底-0.764%#REF!0.186#REF!顶板左支座-0.303%#REF!0.051#REF!顶板中间支座14@300@3000.523%#REF!0.161#REF!顶板右支座-0.296%#REF!0.050#REF!右侧墙顶支座-0.385%#REF!0.063#REF!右侧墙中间支座-0.284%#REF!0.048#REF!@150@300右侧墙底支座14@300@3000.682%#REF!0.139#REF!左侧墙顶支座-0.368%#REF!0.060#REF!181696848左侧墙中间支座-0.269%#REF!0.047#REF!2020941047左侧墙底支座14@300@3000.663%#REF!0.133#REF!2225341267底板左支座14@300@3000.716%#REF!0.151#REF!2532721636底板中间支座14@300@3000.695%#REF!0.144#REF!2841052052.5底板右支座14@300@3000.711%#REF!0.150#REF!中板左支座-0.503%#REF!0.115#REF!3253622681中板中间支座-0.081%#REF!0.010#REF!K5+186.539~K5+200.050HD-15K4+980.318~K5+031.300HD-14(2)K5+031.300~K5+051.562HD-14(1)K5+051.562~K5+065.050HD-13K5+065.050~K5+098.800中板右支座-0.532%#REF!0.117#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897%#REF!0.170#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482%#REF!0.064#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315%#REF!0.054#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326%#REF!0.056#REF!底板第一跨跨中-0.447%#REF!0.121#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504%#REF!0.156#REF!中板第一跨跨中-0.147%#REF!0.018#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148%#REF!0.018#REF!悬臂墙底-0.444%#REF!0.077#REF!顶板左支座-0.280%#REF!0.041#REF!顶板中间支座-0.609%#REF!0.176#REF!顶板右支座-0.292%#REF!0.042#REF!右侧墙顶支座-0.303%#REF!0.051#REF!右侧墙中间支座-0.258%#REF!0.045#REF!右侧墙底支座14@300@3000.684%#REF!0.140#REF!左侧墙顶支座-0.287%#REF!0.049#REF!左侧墙中间支座-0.256%#REF!0.045#REF!左侧墙底支座14@300@3000.682%#REF!0.139#REF!底板左支座14@300@3000.746%#REF!0.162#REF!底板中间支座-0.441%#REF!0.111#REF!底板右支座14@300@3000.743%#REF!0.161#REF!中板左支座-0.442%#REF!0.081#REF!中板中间支座-0.104%#REF!0.013#REF!中板右支座-0.447%#REF!0.084#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548%#REF!0.150#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372%#REF!0.055#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292%#REF!0.050#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95%#REF!0.050#REF!@150@300底板第一跨跨中-0.402%#REF!0.080#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413%#REF!0.089#REF!181696848中板第一跨跨中-0.149%#REF!0.018#REF!2020941047中板第二跨跨中-0.150%#REF!0.018#REF!2225341267悬臂墙底-0.140%#REF!0.020#REF!2532721636顶板左支座-0.297%#REF!0.035#REF!2841052052.5顶板中间支座-0.505%#REF!0.113#REF!顶板右支座-0.305%#REF!0.036#REF!3253622681右侧墙顶支座-0.238%#REF!0.041#REF!右侧墙中间支座-0.268%#REF!0.047#REF!右侧墙底支座14@300@3000.568%#REF!0.114#REF!左侧墙顶支座-0.231%#REF!0.040#REF!左侧墙中间支座-0.268%#REF!0.047#REF!左侧墙底支座14@300@3000.566%#REF!0.113#REF!底板左支座14@300@3000.689%#REF!0.142#REF!底板中间支座-0.328%#REF!0.056#REF!底板右支座14@300@3000.688%#REF!0.141#REF!中板左支座-0.404%#REF!0.068#REF!中板中间支座-0.116%#REF!0.014#REF!中板右支座-0.407%#REF!0.069#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319%#REF!0.052#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301%#REF!0.049#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011%#REF!0.002#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273%#REF!0.048#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013%#REF!0.003#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73%#REF!0.048#REF!底板第一跨跨中-0.333%#REF!0.057#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335%#REF!0.057#REF!中板第一跨跨中-0.153%#REF!0.019#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153%#REF!0.019#REF!悬臂墙底-0.503%#REF!0.121#REF!悬臂板支座-0.296%#REF!0.042#REF!顶板左支座-0.332%#REF!0.047#REF!@150@300顶板中间支座-0.604%#REF!0.173#REF!顶板右支座-0.339%#REF!0.048#REF!181696848右侧墙顶支座-0.355%#REF!0.058#REF!2020941047右侧墙中间支座-0.214%#REF!0.039#REF!2225341267右侧墙底支座14@300@3000.555%#REF!0.180#REF!2532721636左侧墙顶支座-0.336%#REF!0.057#REF!2841052052.5左侧墙中间支座-0.222%#REF!0.039#REF!左侧墙底支座14@300@3000.559%#REF!0.182#REF!3253622681底板左支座14@300@3000.633%#REF!0.123#REF!底板中间支座-0.430%#REF!0.101#REF!底板右支座14@300@3000.628%#REF!0.121#REF!中板左支座-0.420%#REF!0.077#REF!中板中间支座-0.088%#REF!0.011#REF!中板右支座-0.442%#REF!0.081#REF!悬臂板-0.214%#REF!0.032#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560%#REF!0.156#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464%#REF!0.113#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262%#REF!0.046#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001%#REF!#REF!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61%#REF!0.046#REF!底板第一跨跨中-0.402%#REF!0.080#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402%#REF!0.080#REF!中板第一跨跨中-0.146%#REF!0.018#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147%#REF!0.018#REF!悬臂墙底0.200%#REF!#REF!悬臂板支座0.200%#REF!#REF!顶板左支座0.200%#REF!#REF!顶板中间支座0.200%#REF!#REF!顶板右支座0.200%#REF!#REF!右侧墙顶支座0.200%#REF!#REF!右侧墙中间支座0.200%#REF!#REF!右侧墙底支座0.200%#REF!#REF!左侧墙顶支座0.200%#REF!#REF!左侧墙中间支座0.200%#REF!#REF!左侧墙底支座0.200%#REF!#REF!底板左支座0.200%#REF!#REF!底板中间支座0.200%#REF!#REF!底板右支座0.200%#REF!#REF!中板左支座0.200%#REF!#REF!中板中间支座0.200%#REF!#REF!中板右支座0.200%#REF!#REF!悬臂板0.200%#REF!#REF!顶板第一跨跨中0.200%#REF!#REF!顶板第二跨跨中0.200%#REF!#REF!右侧墙第一跨跨中0.200%#REF!#REF!右侧墙第二跨跨中0.200%#REF!#REF!左侧墙第一跨跨中0.200%#REF!#REF!HD-11(2)K5+132.550~K5+149.425HD-11(1)K5+149.425~K5+166.300HD-10(2)K5+166.300~K5+186.539HD-12K5+098.800~K5+132.550K5+065.050~K5+098.800左侧墙第二跨跨中0.200%#REF!#REF!底板第一跨跨中0.200%#REF!#REF!底板第二跨跨中0.200%#REF!#REF!中板第一跨跨中0.200%#REF!#REF!中板第二跨跨中0.200%#REF!#REF!底板左、右端支座14@385(2)0.470%#REF!#REF!底板中间支座14@735(2)0.498%#REF!#REF!底板跨中0.449%#REF!#REF!中间墙轴力0.200%#REF!#REF!中间墙弯矩#REF!#REF!侧墙上、下端支座-0.505%#REF!#REF!侧墙跨中0.134%#REF!#REF!顶板左、右端支座10@7595(2)0.419%#REF!#REF!顶板中间支座14@970(2)0.564%#REF!#REF!顶板跨中0.470%#REF!#REF!里程构件位置箍筋计算配筋率实际配筋率裂缝复核顶板左支座-0.138%#REF!#REF!顶板中间左支座-0.582%#REF!#REF!中顶-0.278%#REF!#REF!顶板右支座-0.339%#REF!#REF!右侧顶-0.352%#REF!#REF!右侧底-0.364%#REF!#REF!左侧顶-0.102%#REF!#REF!左中一-0.231%#REF!#REF!左侧底-0.189%#REF!#REF!泵房左底-0.202%#REF!#REF!泵房右底-0.199%#REF!#REF!泵房右墙下-0.183%#REF!#REF!泵房右墙上14@500x5000.128%#REF!#REF!泵房中板-0.457%#REF!#REF!匝道左底-0.264%#REF!#REF!匝道中底-0.312%#REF!#REF!匝道右底-0.303%#REF!#REF!匝道中墙-0.122%#REF!#REF!顶一-0.072%#REF!#REF!顶二-0.268%#REF!#REF!顶三-0.286%#REF!#REF!右侧-0.091%#REF!#REF!左一-0.191%#REF!#REF!左二-0.191%#REF!#REF!底一-0.163%#REF!#REF!底二-0.223%#REF!#REF!底三-0.221%#REF!#REF!中板-0.372%#REF!#REF!雨水泵房第十节@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0.2580434021.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100@2002544127231411570.538011900.50.6490824540.36157.53078.750.280434021.50.25。

常用配筋率范围

常用配筋率范围

常用配筋率范围
配筋率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评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
重要指标。

配筋率要求在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骨料品质、工程用途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
理的设计,因此,常用的配筋率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1. 梁的配筋率:梁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配筋率一般在0.8%~
2.0%之间。

对于较短、宽的梁,通常采用较低的配筋率;对于较长、细的梁,则需要较高的配筋率。

同时,梁的翼缘和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要高于腹板区域。

2. 柱的配筋率:柱是混凝土结构中的垂直承重构件,其配筋率一般在0.8%~4.0%之间。

实际应用中,柱的配筋率应根据其长度、截面形状以及工程用途等因素进行具体设计。


要注意的是,柱的配筋率过高会导致钢筋骨架占用过多空间,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

3. 框架结构的配筋率: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的,其配筋率一般在0.8%~2.5%之间。

框架结构的设计要考虑整体稳定性和构件受力情况,具体的配筋率由框架结构的性能而
定。

4. 混凝土板的配筋率:混凝土板是水平承重构件,其配筋率一般在0.15%~0.5%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板的面积较大时,可能需采用增加板厚或者采用预应力加固的措施。

5. 基础的配筋率:基础是承载建筑物重量和承受外力作用的结构,其配筋率一般在
0.25%~0.5%之间。

要注意基础承受的荷载作用,特别是侧向荷载对基础的影响,需要结合
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抗震梁、板纵筋(%):
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板C30HPB235为。

(《混凝土》)
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采用C60以上时,增大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
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
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
抗震梁、板纵筋(%):
最小配筋率:(《混凝土》)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二三级不
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
最大配筋率:%,《混凝土》梁内受扭纵筋(%):
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

(《混凝土》)
梁内箍筋(%):
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和。

(《混凝土》,12)
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非抗震柱纵筋(%):
最小配筋率:一侧;全部。

《混凝土》(注意同梁)
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抗震柱纵筋(%):
最小配筋率:(《混凝土》)
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采用C60以上时,增大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
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柱内箍筋(%):
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
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
非抗震:(《混凝土》)
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
(《混凝土》)
梁中配筋要求:
纵筋:《混凝土》、6、15、16;、7;
《抗震》、4
箍筋:《混凝土》、10、11、13;、8、9;
《抗震》、5
柱中配筋要求:
纵筋:《混凝土》;、13;
《抗震》、9
箍筋:《混凝土》、3;、14、15、17、18;
《抗震》、10、11、12、13、14
轴压比:《混凝土》墙中配筋要求:
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11、12、13;、12、15、16
《抗震》、3、4、7、8、9;、2
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
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
板配筋率的计算:
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