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的科研活动
中大校史
![中大校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216817a216147917112821.png)
中大校史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
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
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
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
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
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
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
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
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
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
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
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
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
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
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
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
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
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
2018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2018年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29b690ea32d7375a41780f6.png)
表三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说明:1.本表旨在了解考生专业水平,拟订的研究计划入学后可以根据导师的意见作出调整。
2.考生填写本表必须严谨求实,一旦成果部分的陈述发现弄虚作假,将视为学风问题而不予录取。
3.本表连同报考登记表等报考材料同时交回报考院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科、处或部)。
填表日期:20--年--月--日姓名Css报考专业网安导师---一、近年来考生本人的专业研究情况及研究成果:1.考生的专业研究情况:(1)本科阶段:专业为信息安全(参见本科成绩单),修多门信息安全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对本学科具有较深入的认识与把握;积极参与多种工程实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践素质;积极参加多个专业竞赛活动并获奖,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组织协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此外,在校期间,通过了针对本专业相关的软件设计师(中级)认证考试,还自主阅读了一定专业书籍文献,自学了多个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材。
自主查阅资料,完成了基于Windows内核驱动编程的键盘监控系统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
(2)硕士阶段:专业为计算机技术(参见硕士成绩单),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修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认真阅读了一定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深入细致地与硕士导师讨论了本研究方向的诸多问题,技术能力和思想方法都得到显著提升;针对现有唇型识别方案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改进方案,并构造了基于唇型的识别系统模型,模型包括预处理、唇轮廓提取、特征提取及特征匹配等组成部分。
对系统组成的各部分核心模块进行了算法的设计及实现,另外从有效性、普适性和鲁棒性等方面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考生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请注明发表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1).(学生一作兼通讯作者)(2)).二、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研究课题论证:1.拟开展研究的课题名称:机器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2.拟开展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已经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3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3](https://img.taocdn.com/s3/m/0e67bfffa417866fb84a8ed0.png)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3关于公布中山大学2003、2004年本科生科研项目结题情况的通知各有关学院、实体系:根据《关于中山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结题事项的通知》(教务〔2005〕113号文)精神,我校2003、2004年批准立项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中有66项于2005年12月底以前提交了结题报告与相关成果,经审核同意其为第二批结题项目(名单见附件1)。
为加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请各有关院系对2003、2004年尚未结题的学生科研培训项目(见附件2)进行清理,并组织有关课题组师生填写《中山大学本科生科研培训未结题项目信息表》(见附件3),于4月21日前将其纸质版及电子版各一份报送教务处教学实践科。
上述未结题项目最迟可延期至2006年6月完成,否则将作为自动终止处理。
如有疑问者,可与教务处教学实践科联系,联系人:陈慧、彭凤琴,电话:84110300、84112896,邮箱地址:addo07@。
附件:1、本科生科研项目第二批结题项目名单2、2003—2004年本科生科研未结题项目名单3、中山大学本科生科研培训未结题项目信息表附件1:中山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第二批结题项目名单序号相关学科/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参与人指导教师1 城市水资源规划与评价佛山市节水潜力研究李晓华陈远金吴江谢东瑜刘祖发2 土地利用与管理深圳市与珠海市土地利用变化比较研究叶敏婷董玉祥3 自然地理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对局部气温的影响王振刚董玉祥4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中的应用01级GIS专业开发小组黄德全杜国明5 物理化学用液态CO2分离精制丹参有效成分的探索卢保森陈六平6 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溶胶——凝胶生物组织传感器研究蔡俊辉利健文蔡沛祥7 分析科学药学药物传感器制备新方法研究赵维熹梁顺均梁春景蔡沛祥8 分析化学常见抗生素类药物的高效毛细血管电泳分离——电导检测曾暖茜谢天尧9 物理化学石膏凝固过程初凝和终凝温度的测定幸苑娜余小岚10 物理化学仪器分析BZ震荡反应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黄华华余小岚陈六平11 物理化学当归的亚临界co2萃取实验研究林琳陈六平12 有机化学江西中草药野甘草有效成分研究陈意光李厚金林永成13 分析化学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研究廖远辉谢天尧14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课堂01级GIS网罗课堂开发小组张新长15 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中国与西方城市社区规划与管理比较研究——以广州和温哥华为例吴卓文张穗星薛德升16 地理科学地理学专业资源信息库的建设陈雄基刘小航17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多肽在硅基及大分子表面自组装研究董叶平阚文博周天昊陈旭东18 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层次及影响因素研究陈姚坚张慧文周燕霏卢丹刘小平19 管理学院中国家族企业上市及其可持续发展梁远桢卢鸿飞雷嘉欣陈炫光苏琦20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乙二醇酯共聚酯结晶动力学研究杨琨傅俊祥秦霖陈旭东21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茶叶的超(亚) CO2临界萃取研究张传辉陈烁城陈瑾吴一诺朱飞徐陈六平银华于晓慧胡平罗峻陈达坚黄劲郭瑜22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二元金属相图测定实验的计算机测控研究杜现礼陈卓均余小岚陈六平23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探索王韵陆洁玲陈六平24 管理学院旅游企业顾客心理受权对服务质量影响陈佩瑶黎冬梅范希飙韩小芸25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外来工行业性劳务集群研究-以广州“攸县的哥”行业为个案王石顺王贤彬熊卓王靖吴晓晓张超宋红刘林平万向东26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铁站周边场所营造之研究分析——以广州和香港为例龚玉瑶黄智豪郭红雨2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气象要素与用电量分析蔡伟光陈枫李嘉伟韦玉洁黄旭俊苏琳吴蔚袁卓建28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ANSYS软件的开发邹铁方刘济科29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磁屏蔽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黄岳强罗鑫孟跃中30 地球科学系珍珠的优化处理实验研究吴仲玮徐通蔡伟彬赵广辉段晓康张恩31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核壳结构有机/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增强高分子材料研究张传辉王超吴硕陈旭东32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十五中聚醚类抗生素残留罗洁谢天尧33 数字图像处理Mini PACS 系统的医学图像处理与传输OPTICS-B 李熙莹34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共聚型荧光微球的合成柳跃伟崔华楠梁晖3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南海海洋细菌灵菌红素类活性色素研究林琳李厚金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南校区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李朴罗肖肖郑期展周宏旺刘广立37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波导法测量薄膜波导光学参数陈一鸣谢标锴蔡志岗38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梁的非线性振动研究时大伟鄔俊晖劳桥勋岑显荣胡杨凡王成举黄建亮39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GIS(地理信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邓成斌颜立志黄敏晗候晓宇张新长40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运营问题研究-南海大沥“自下而上”土地运营为例黄哲劳文涛周素红李郇41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潮汕地区服务珠绣加工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方焕标叶笑芳黄恺薛德升42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北江流域洪水灾害及其预报模型陈宝严自喜王扬胜庄承彬陈洋波43 地球科学系广州北郊局部地区地下岩溶分布规律及其与工程建设关系研究徐通斯钦嘎赵广辉吴仲玮蔡伟彬张健张珂44 人类学系多民族背景下的抚顺饮食文化研究孙箫韵陈运飘4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不锈钢金属的化学抛光章跃标龚红卫赵天翼黄灵虎秦楠方北龙46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水介质中手性Lewis acid催化的Mannich反应苏丽蔡继文47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水介质中杂氮Diels-Alder反应研究区顺英蔡继文48 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系学校/企业实时交流通信软件曾贵烽罗志灵许海峰郑英慧傅阳春谢俊敏李宏新4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场中皂粉产品的可行性评价陈志高林海键黄珊孔丽芬吴群河5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噪声质量评价刘冬江展尧一骏曾润彬刘广立51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不同人格特质对团队合作的影响叶嘉雯林立周晖52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珠海红树林的开发利用模式与影响评价洪灿哲吴克艺彭燕萍刘小航53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市城市空间意象调查与分析李筠兰春卢银王杜喜李洁雯吴晓松54 地球科学系《地球科学概论》基于网上资源的教改实验研究斯钦嘎徐通赵广辉蔡伟彬吴仲玮郑卓55 管理学院越野车俱乐部自驾车旅游者行为分析褚金喜刘浩淼黄麟王逍朱沆56 管理学院关于自驾车旅游者出游动机的调查研究-以广之旅自驾车俱乐部为例张国清王郝庄靖梁婷朱沆57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大学教师自我表露与受欢迎程度的相关研究林立叶嘉雯程乐华58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记忆错觉对英语单词记忆影响的研究孙圣雅候然曲折59 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三校区定向图的制作周文华吴青松柯甚森刘洋范振国60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双重污染的水流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以宜宾黑河为例朱高儒彭安杰高全洲61 信科院计算机系物业管理程序的开发(库存管理程序)谭伟华赖泰宗林瑛62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环保型水处理剂的合成及应用傅青康丽娟胡春晖余小岚63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高考后长假对大学生活的影响金瑾林佳林为林萍丁玉珑64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乙型肝炎检测电极研制麦智彬邱俊明罗洁蔡沛祥65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生物神经系统动力学和信息处理物理机制刘建巍黄海平刘良钢艾保全谢汇掌66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大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网络信息系统杨帆肖昆张志祥陈冰何晋强张新长毛林玉附见2:2003—2004年本科生科研未结题项目名单(一)2003年立项的未结题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相关学科申请者/项目组名称指导教师1药都二十年——从“南国药都”廉桥镇之变迁探求城镇发展之路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唐凯勋何国强2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与公共政策调整公共政策社会学陈亮郭巍青3 “绿手指”苗圃植物选取及种植条件对比实验生物学胡文钦黄巧茹叶创兴4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邝兆明刘森林5“人水亲和,生态协调”的城市防洪除涝新措施——以广州为例城市水利黄野牧林文杰/城市防洪研究小组陈洋波6 大型楼盘与商业配套设施的关系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姚苑平黄建光林耿7中山大学南校区地基工程稳定性研究地质学杨日辉/地球科学系邹和平李国强8 珠宝首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调查经济学罗攀丘志力研究及对策分析宝石学9土壤侵蚀特征与母岩岩性背景的关系——以广东省为例地理学赵宇鷃邓孺孺10 探索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沈锐培徐长福11徽商的儒商品格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启示哲学历史陈静茹张丰乾12 先秦儒家君臣观的重新审视哲学顾鸣张丰乾13RS卷积级联编码译码器在数据远距离高精度传输中的应用电子通信电子工作组陈云洽14年轻消费群体的珠宝消费意识及消费模式研究宝石学市场营销学李出安丘志力15人类学视野下政府角色之体现——以下午屯镇旅游计划实施为例人类学行政管理学王顺芳张丽霞张应强16毛冬青琥酯钠对大鼠中枢神经元调汪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药理学李海恬赵灵芝刘培庆17赤芍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变化的影响药理学杨智炜师锦陈建文陈少锐18珠江三角洲生物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规划与展望生物技术经济学珠江三角洲生物李善民苏箐技术产业研究小组19 中山大学南校区本科教学安排与本科生饮食行为关系的统计学特征研究生物统计学行为学单嘉杰郭宝成何淼20中山大学南校区植物分布的数字地图制作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王东卿等叶创兴21有关因素对黄鳝性逆转影响的研究组织学胚胎学郭宝成周文化张利红22 围绕一个壮族“师公”的口述及其宗教活动的个案研究(广西河池市)影视人类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陈洲邓启耀朱爱东23 黑石顶动植物资源考察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中山大学生物科考队叶创兴24水体对离体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光学单嘉杰祝婉张以顺25中大学生电脑拥有情况及其电脑垃圾生态学统计学林泽斌廖文波26德国小蠊在光电热刺激下的学习记忆行为生命科学黄志力何淼27环境因素(亲代温度)对孔雀鱼(poecilia)性别分化的影响鱼类生理及发育张志毅张为民28 唐鲺的浅水养殖技术实验生物科学陈鹏飞李文笙29大蒜根部细胞胞外阻抗Al3+毒害的机制及H+的作用细胞生物学刘峰何炎明戚康标30 高效有机电发光新材料研制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王芸芸龚盈濂31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医学应用分析化学陈汇勇邹小勇32联萘基新型荧光试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李永炕许尊乐3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世界经济赵晶黄静波34不确定终止时间的多期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研究金融学易兰李仲飞35 汉唐之际广州的外来文明的研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王磊姚崇新36 华南登陆台风的结构演变分析气象学王科等黎伟标37通过能见度测定广州市大气气溶胶含量及产生量环境科学张娅兰廖瑞雪曾星舟38广州西航道段及其相关水域底泥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环境科学陈津津萧洁儿潘毅罗诗卉吴群河黄雄飞39中山大学南校区古树特征调查及其保护环境生态学陈蔚何丹阮梅芝管东生40鹤山市桃源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水环境化学李红玉张冬冬张敏吴群河麦志勤41从“年例”中看北金村宗教礼仪信仰及宗族间关系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吴海明朱爱东42 社区建设调查研究社会学/社会工作罗赵汉翁文东黎玉婷万向东43 大学生考证现象探析社会学樊越欣刘念刘林平44 公共产品的供给:社区权利机构大多重博弈——以广州市淘金路垃圾下站事件为例行政学社会学政治学张应统刘云东45非封闭系统下政府对重大恶性突发事件的公关模式分析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公共政策学政府公关模式分析小组廖为建46 外来工子弟学校现状调查社会学廖杞南李伟民47 广州市一线警务人员的激励问题公共政策学刑法学一线警务人员的激励问题调研组郭巍青48休渔期实施后海陆丰渔民营生情况调查社会学陈向荣黄少宽49农村教育现状研究——粤东客家农村的教育状况调社会学(现代社区概论)“忧天下之忧”农村教育问题黄少宽查研究小组50小城镇建设众多乡村变迁——以周村区北郊镇为例社会学孙魁黄少宽51客家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保障问题研究社会工作客家农村老人问题研究小组贺立平52FK506的纳米载药控释系统的研制凝聚态物理赖灿雄任山53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EPI控释微球药物的制备纳米科学与技术刘杨任山54结构软件ANSYS动力分析功能的开发及应用力学ANSYS开发小组刘守圭55 吸振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力学吸振器研制小组陈树辉詹胜56ANSYS结构疲劳破坏分析功能的开发及应用力学ANSYS开发小组刘守圭57有序氧化锌纳米线/纳米管的研制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凝聚态物理邹晨霞许宁生58 光波导法则测量薄膜光学参数光学刘娅钊许洪涛蔡志岗59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应用研究物理学PCF-FIL实验组汪河洲60 新型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与研究电路设计新型固态器件应用陈威黄以华61利用阴极射线管测量电动势装置的设计物理化学杨文睿刘鹏62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个体户调查研究社会学统计学经济管理学刘志杰李昂万向东63PDMS固相微苯基取膜的研制及对水样中多环芳烃的分析应用分析化学黄建祥李攻科64自制PDMS固相微萃取薄膜富集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分析化学赖从芳李攻科65 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生物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邵嘉亮马林66 磺酸催化的水相中的曼尼希反应有机化学林广欣蔡继文67咕吨酮类配合物的光致及电致发光研究化学朱文矫郭怡颖汪波陈小明童义平68 现场光谱电化学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及配合物电化学研究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实验小组刘鹏童叶翔69 糖苷酶的协同抑制作用研究生物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刘荣荣马林70稀土-过渡金属手性超分子化合物的组装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吴若秋鲁统部71纳米复合型聚电解质水凝胶的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周煜竣张黎明72抗感染导尿管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罗凯祝方明73 创新实验基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胡雅琴曾兆华74新型微囊用于蛋白类药物的控释研究材料化学欧富初张黎明75荷电相反聚多糖复合制备可降解微胶囊高分子化学刘应标张黎明76 头孢呋新类药物的晶体学研究有机化学陈谊/有机化学教研室蔡继文77 密码门改进系统网罗通信单片机汇编语言刘晓旭陈云洽78中山大学北湖溶解氧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环境科学杜滕杰彭晓飞孙强李适宇刘玉副唐汇娟79惠州市东江工业区工业污水现状调查水化学与水污染环境学概论刘峰魏冠斌韩润涛丁健80 深圳市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水资源系统分析与规划,景观生态学陈裕荣陈晓丹孙翔/生态需水量计算小组陈洋波81中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振兴与城市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城市规划地理学黄荣庆薛德升82 事前情绪对情绪表情识别影响心理学刘彦平等黄敏儿83 并行耳标在小屏幕界面的应用心理学郑茵丁亚平序号项目名称相关学科申请者/项目组名称指导教师1 鱖鱼ISKNV(虹彩病毒)敏感细胞的原代培养和致病机理初探生命科学学院李光王晶晶何建国翁少萍2恒定弱磁场对绿豆生长发育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相关机制的探索生命科学学院吴任天黄夏禾陈萍李加宁何炎明3 光聚合可生物降解超分子水凝胶的研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马栋毛亮陈立山张黎明4 泡沫镍上镀铂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王超梁星金键于晓龙刘宏林方北龙5 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学院杨嘉祥史若星詹丹丹陈戴欣奔解伟伟周明6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动对小股东利益影响——山东省胜利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管理学院关穗莹陈晓莹陈雯雯谢斌吴琰孙婧龚凯颂、蔡祥7珠三角制造企业应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现状调查分析管理学院何满初倪文龙李兆良朱伟广陈姚坚陈炫光陈志祥8谷氨酰胺、酮体等对小肠粘膜细胞培养状态的影响生命科学学院林泽斌林兴华周文华许镇群何炎明9社会资本在中山大学毕业生应聘过程中的使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朱小玲张卫云林俊亮郭巍青10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罗文娟徐春丽董灵英龙云亮11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骆颖欣许宁生、陈军12 周期结构中光与波的负折射现象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刘畅温燮文汪河洲13 一维纳米光电材料制备物理科学与罗鑫任山工程技术学院14 光全息微结构制作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濮怡莹胡航汪河洲15“下李村”的亲族组织与社会控制——西北汉族地方权利机制的人类学研究人类学系李婧王建新16 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濮阳卢家辉李宝亮曹小曙17 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的辐射度算法研究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詹天杰蔡炯桐郑首帅伦组金朱剑新马睿张永东18数学分析中若干理论的研究及推广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艾小淞曾祥能杨玉莹姚治林伟19 Gigabase数据库的研究与设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赵嘉和何舟黄育梁黄远远熊钊隆卞静20液相微萃取-色谱法联用测定啤酒中痕量羧基化合物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左娜娜许筱莹马志玲21 磺胺类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研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官春华李志文许光谢天尧22 催促精馏体系的表面性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春燕方璞张婷亭杨洋溢2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合成及性能研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刘斐孙涛汤建常陈军舒鑫陈玉君24 水飞蓟宾硫酸酯的合成与纯度分析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赵翔胡平陆伟刚25 配位聚合物发光薄膜的制备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崔剑方赵翔邓益斌胡书玉杨洋溢26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研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陈素娟陈树娣陈煜恒谢天尧27 番茄内生菌的抗病性研究生命科学学院林彬周世宁谭红铭28水体重金属定量分析及其对水生生物的诱变效应生命科学学院梁建平赵鑫黄益坚王雅梅吴玉萍2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及其周边地带根瘤菌资源及植物结瘤情况的调查生命科学学院谭云昊颜静刘婉邓颖瑜辛国荣李鸣光30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海明郑期展肖吉祥林魏在山道明31 非线性振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马少德孟凯欣陈树辉32 并行计算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植武詹杰民33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吴楠薛海舟李为冯振聪孟跃中34 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的数值模拟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林旭林郑炜冼钰伦罗睿宏周翔35 纳米材料场致特性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璐王精伟邓少芝36 光子晶体器件机制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李宇微汪河洲37用Monte Carlo哈密顿新方法研究量子场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张征文张外根罗向前38 超高速光磁混和数字信息存储机理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晓姝赖天树39 新型纳米冷阴极材料的制备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汤皓陈军40 高速公路隧洞安全预警的人工神经网络方物理科学与杨锡鎏周翠英法研究工程技术学院41 电弧离子镀制备TiN薄膜微结构及性能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梁芷文何振辉42 场致发射器件模拟计算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李暄陈炳初陈军43 碳纳米管场致发射的理论模拟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炳初李暄陈军44 叠层板基体开裂的三维应力分析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娜富明慧45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及MEA的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吴楠薛海舟李为冯振聪孟跃中46 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周绍莉关耀华沈辉、刘勇47 太阳电池的性能比较和分析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陈萼黄婉文沈辉48 氧化钒纳米管的研究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周钒革肖猷熙熊小敏49 校园资源计划(URP)系统信科院计算机系陈晓东丘正元郭嵩山50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关于《南方都市报》的个案研究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陈可珺温卓毅郭巍青、岳经纶。
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2d2082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6.png)
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不仅在学科建设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历史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背景和基础。
本文就着重探讨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中山大学的办学背景中山大学的办学背景可以追溯到1912年的广东省立高等师范学堂。
此后,经过多次更名和迁址,最终于1953年定名为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的办学背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作为中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起源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早期,中山大学是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的情况下迅速成长起来的。
特别是在大学的落成和改建过程中,不仅面对着自然条件的门槛和技术限制,更面临着财政困难和政策不稳定的压力。
然而,中山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与其办学背景密不可分。
二、中山大学的文化氛围中山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大学。
校园内沉淀着大量的人文历史和学术积淀。
从校园内的建筑、艺术、书法到学术思想和学科建设,中山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1、建筑文化中山大学的建筑文化以西方建筑为主,融合了东方文化元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纪念堂。
纪念堂是中山大学最为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自然、简洁、富有艺术美感,它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民族复兴的呼唤,是中山大学建筑文化价值的真实体现。
此外,中山大学还拥有着一系列建筑风格多样的寺庙和园林。
这些建筑与中山大学西方建筑相映成趣,也是中山大学建筑文化独特的代表。
2、书法艺术中山大学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校园内,可以看到很多石碑、石刻、匾额等书法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中山大学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古拙。
中山大学书法艺术以简洁、自然和古拙著称。
当我们欣赏中山大学书法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承载的东方文化情结,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浪漫、悼念和思索的情怀。
3、学术科研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学术传统。
中山大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成绩和声誉。
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1677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7.png)
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郝彤亮杨雨萌孙维来源:《高教探索》2020年第09期摘要:寓教于研,科教融合是现代研究生教育开启之日便存在的应有之义。
我国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必有环节,科研项目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引起广泛重视,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时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其所参与科研项目的种类是考察其参与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显性指标。
实证研究表明,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是培养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博士生在读期间无论参与国家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都会对科研创新能力起显著促进作用,但较一般项目而言,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对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具有优势;不同科研项目参与状况对提高创新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在导师自主性支持下参与科研项目对提高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效果更加显著;但科研项目对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并未起到显著的正向激发作用,而学术兴趣又是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需要结合博士生兴趣安排科研活动、加大导师自主性支持力度,以激发和维持其进行科研创新的内部动机。
关键词:博士生;科研项目;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学术兴趣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行的教育结构中最高级的教育,肩负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任,博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进行较高水平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科研训练提高创新能力体现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根据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写的《2017年度报告》,参与面上项目的博士研究生人数多达35869人,体现了博士生强劲的科技贡献力。
2017年,国家出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見》等系列文件,构建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四梁八柱”的框架[1]。
文件明确提出,“紧密结合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任务,强化博士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培养科技创新前沿的领军人才”,“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强调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等科研训练活动来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937cdbbb4cf7ec4afed0c5.png)
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和体验创造、研究的过程,培养其创新和实践的思维及能力。
第三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贯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择优立项。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四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对象是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动手能力,并且在学术研究方面或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
第五条立项资助的研究项目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立论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实施路线可行。
申报项目应在1年内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并完成结题工作(包括经费结题)。
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能申报新项目。
第六条立项资助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七条项目申请人为学生本人或团队,项目构思、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主,导师负责在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科学指导。
第八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每学期申报1次,每次申请由学校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
第三章项目评审第九条申请人或团队按要求认真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提交导师和学生所在学院审核。
中山大学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成果简介
![中山大学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成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86ff8ef524ccbff12184c2.png)
5
第 1 页,共 17 页
6
以低温下3D打印高导电图形为目标,研究开发导电性、附着力、耐弯折性优异和耐磨耐划且熔融温度 低于200℃的复合线材,利用熔融沉积(FDM)打印机在PET、PI、纸张等基材上直接打印高导电图 低温3D打印用高导电线 形,以满足印刷电子材料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等需求。要求高导电复合线材的体积电阻率 形成低温3D打印用高导电线材生产技 材 术,实现专利技术的高价值转让。 -4 小于1×10 Ω·cm,与基材附着力大于1.5N/mm,表面硬度大于30HV0.2,对折3次体积电阻率变化率小 于10%。 基于海洋严酷环境下防护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以智能化自修复防护涂层开发为主线,实现特种功 能与自修复性能的有效结合,通过高分子材料学、超分子化学、催化材料学、纳米仿生学等多学科交 海洋工程装备环保型功 实现产业化生产,促进海洋科学与技术 叉,综合考虑严酷腐蚀劣化环境下的高损伤、高腐蚀、高老化等典型的工程安全问题,解决极端条件 能防护涂层 发展 涂料特种功能与自修复性能的协同承载,开发海洋工程装备用环保型防护涂层并实现成果转化,满足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及基础设施技术配套战略需求。 针对植物油炼制过程产生的脱臭馏出物化合物因其组分结构相似和物化性质相近导致现有主要生产技 基于离子液体类溶剂强 术中分离选择性差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以离子液体类溶剂强化的维生素E提取技术,重点发展植物脱 化的植物脱臭馏出物中 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提取的连续萃取分离工艺。基于相平衡实验数据拟合热力学模型参数,构建离子 天然维生素E提取技术 液体类溶剂强化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连续萃取过程模拟,进行模拟与优化,并通过连续化分离过程 中试验证,确定基本工艺条件,促进天然维生素E连续萃取技术的产业化。 通过项目的实施,攻克科研成果产业化 中存在的工程放大和连续化生产操作关 键技术难题,形成基于离子液体类溶剂 强化的植物油炼制过程脱臭馏出物中天 然维生素E连续萃取分离新工艺,促进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专利技术市场化。
新形势下高校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建设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建设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06a6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94・价值工程新形势下高校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建设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为例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aking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陈怡华 CHEN Yi-hua ;曾青青 ZENG Qing-qing 曰卢渊 LU Yuan(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广州510520)(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520, China )摘要:近年来,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
其主要贡献者是新型科技企业以及各大高校。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专利数量也在大时代下增长。
但是,一味追求高数量对专利质量会产生一些列连带问题,如专利流失,管理匮乏等。
本文旨 在通过对专利申请和数量的分析,运用管理知识,从信息化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提出方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surpassed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in the world. Its main contributors are new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major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patents of Xinhua College of SunYat-sen University is also increasing in this era. However, blindly pursuing high quantities will have a series of associated problems with patent quality, such as loss of patents and lack of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quantity,apply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propose solutions from the dire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building.关键词:知识产权;高等院校;管理模式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management model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 2021 )10-0094-02706050403020100 引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人民文化 水平不断提高。
浅谈临床型学位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临床型学位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986cc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e.png)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年10月,10(5):3-6ISSN 2095-1582 CN 11-9308/R DOI:10.3868/j.issn.2095-1582.2020.05.001专题浅谈临床型学位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陈纯,黄俊彬,黄丽奋,薛红漫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儿科,深圳,518107摘 要:医学研究生被划分为临床型和学术型,传统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注重培养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从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结合,基础知识积累和学术涵养塑造、科研第二导师指导、医院和学校等投入保障等措施,来塑造具有多种发展潜能的临床与科研高度融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临床型学位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CHEN Chun,HUANG Jun-bin,HUANG Li-fen,XUE Hong-m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Seventh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7,China Abstract:Degre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are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gree.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medical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and clinical thinking,but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The Seventh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had developed several strategies to train a well-rounded medical personnel with highly integrated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including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combin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academic education system,second tuto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financial funding from hospital and university.Keywords:Professional degree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program收稿日期:2020-03-20;修回日期:2020-09-17通讯作者:薛红漫,E-mail:******************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年);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年)(2018JD009)段。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团委结构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团委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d00c94be45c3b3567ec8b75.png)
(团委机构的成员除了团委书记和副书记为老师外,其余的部长、副部都为学生;各职能部门根据部门工作的学要决定需要多少名副部长;)团委部门分工及职能介绍办公室是团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具有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指责具体如文字档案工作,及时传达有关文件、通知等,处理财务方面的工作,负责团的活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以及负责团代会的筹备事宜等。
组织部主要负责团委的组织建设;团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团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团费的收缴和管理;新团员的发展工作;相关文件、通知的草拟。
负责团干的培训和考察工作和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以及“五四”系列表彰活动。
宣传部主要做好宣扬团委活动,树立团委形象等工作。
使团委的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实践部实践部的定位是一个指导性的、服务性的全新的支持平台。
实践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暑期社会实践、日常实践和外联、人事和内务。
力争做好一个平台,为同学们服务。
调研部主要负责根据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动态,对有关情况及时以问卷、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并承担团委内部的人员考评项目。
文体部主要负责平时开展能丰富同学课余生活、陶冶性情、寓学于乐的活动,其中在“五四”期间组织团员开展文娱等庆祝活动。
学术部主要负责组织有学院特色的学术讲座、座谈等活动以及跨年级的交流活动。
信息部主要负责网络建设和信息的发布,充当整个团委的网络平台。
社团部主要负责和学院团委领导下的各个社团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各个社团和团委的配合,指导各社团工作。
同时负责岭院团委与各学院学生组织的交流活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机构设置:●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调研部●实践部●网络部附各职能部门简介委员会:职能介绍●根据院党总支和校团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每学期团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委员、部门会议和团支部书记、支委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布置和检查团的工作,经常向院党总支和校团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努力开创团工作新局面,体现本学院特色,做好党的助手;●开展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配合学校、学院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学院团员青年努力完成院党总支和校团委交给的任务;●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完善团的各项制度,教育团员履行团员义务,保证团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做好发展新团员和超龄团员退团的工作;组织团员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配合党支部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做好团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团组织情况统计工作;负责团费的收缴、上缴和留成团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对违反团纪的团员进行批评和教育;●指导学生会工作,协助学生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团员的课余文化生活。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_特征及类型_王怡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_特征及类型_王怡然](https://img.taocdn.com/s3/m/cb417e7af46527d3240ce0b8.png)
技能互补的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团 队 。它既 具有一般团队的目标共同性 、 知识 共享性 、 利益依存 性等特征 , 也具有 自身的独特性 , 即高校教师是非全时的科学研究人员 , 主要从事基础和应用方向的 研究 。 其类型 可按战略 目标 、 科 研活动的纵向流程 、 研究所涉及的学科 、 吸引子 、 联系的柔性程度和团队的人数规模进行 分类 。 中图分类号 : G 31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4474( 2007) 03- 0020- 04
第 3期
王怡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 特征及类型 活动、 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础
4
21 。
队的概念、 特征, 以及科研团队的分类等问题进行 研究。
二、 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一、 高校科研团队的内涵
顾名思义, 高校科研团队是为了进行科技创新 而组建的团队。可以说 科研 是该团队的主要功 能和根本任务, 而 团队 则是科研的组织保证。 关于团队,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拉姆斯 登在他的 群体与团队沟通 中认为: 团队成员应共 同承担领导职责 , 其团队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特征; 团队成员应互相协作 , 共同努力 , 争取达成目 标 ; 团队应和其他群体以及所处的系统保持紧密联 1 系 。美国学者乔恩 R 卡曾巴赫认为 , 团队就 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 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 业绩 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K ey w ords: university ;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un iqueness ; type Abstract : Sc ien tif ic research team o f un iversity is a team of scient ific and techno lo g ical researchers w ith comm on expectat io ns w ho have com p lem en tary sk ills and would like to shou ld er responsibilit ie s for the sam e goa,l . i e .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 A part from the sam e fea tu res as common team s in clud ing the sam e goa,l shared know ledge , and in terdependent in teres, t this k ind of team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 that is , un iversity teachers are part ti m e scien tific and techno log ical researchers who focus on basic and app lie d research . T he scient ific research team o f university can b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strateg ic goa, l vert ic al process of scient ific research , d isciplin es the research covers , attributor , f le x ib le deg ree o f connection , and number o f team m em bers . 在经济转轨时期 , 我国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 术创新的主体 , 高校不仅是科学创新的主力军, 也 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创新生力军。加强高校科技创 新能力建设既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增强我国高校 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 重要手段之一。鉴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具 有的特殊地位, 教育部于 2003 年启动了 长江学者 和创新团队计划 , 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 的综合优 势, 提 升高校的 整体科研 水平和竞 争实 力, 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 , 以推动高水平 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许多高校也纷纷组建科研 团队进行科技创新 , 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 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 , 不仅要 搞清科研团队建设的实践问题, 也要特别关注其中 涉及的理论问题。因此 ,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团队建 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 如高校科研团
09121109年本科生科研项目一览表xls-中山大学.xls
![09121109年本科生科研项目一览表xls-中山大学.xls](https://img.taocdn.com/s3/m/c99e9c3bfad6195f312ba695.png)
王迪、李文健、钟珊、徐小青、伊彩文
林琳
关于在城市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归属感研 骆逸玲、肖雅之、许诗韵、欧顺仙、黄润
究--以珠海为例
琳
袁媛
广佛同城背景下交界地区犯罪高发因素分析— —以芳村、桂城和大沥交界区域为例
谢维维、冯婷、杨鉴洪、李山樵
周春山
珠海低洼地沉积结构特征变化及地质灾害监测 的意义
陈妍、李东卓、饶华商
杨小强
热处理后硅藻土的锰氧化物改性及其对水体中 镉、铅、锌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
邱凤钺、郭穗南、刘琪、郭李鹏、温传彪
杨志军
广州地铁9号线修建中的地质构造分析和岩溶 工程地质研究
闫永刚、周留煜、胡晗
邹和平
广东麦饭石微量元素特点及其药用研究
陈国辉、黄海华、唐晓、梁健华、谭德灿 、孙万财
张恩
顺德肝癌高发区沉积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群健康 之间的关系
周延风
珠三角企业大学现状调查
庄夏欢、邹颖贤、何妍斐、蔡元、徐晨妍 王永丽
盗版碟存在现象与解决对策
蔣铿锵、胡月殷、范歆、陈广龙
朱辉煌
人力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包的非对称信息风险研究
温菲、廖少珊、张智宇、王倩
王永丽
“山寨”厂商的反思与出路
李西茜、胡可杰、邓彬祥、何伟强、贺雨 思
朱翊敏
永恒权益经济学框架下探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 供需均衡——透过北欧反观中国
132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33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34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从保险产品停售看保险法修订的影响
陈飞、李安宁
序 号
院系
168 传播与设计学院
169 传播与设计学院
122 传播与设计学院
123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52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53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一览表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cb37a4f304a1b0717fd5ddec.png)
序 号
院系
项目名称 具有脲与硫脲基团的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与识别 传感研究 亚铁螯合酶质子转移过程的QM/MM研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1-5E次级代谢产物的分 离及其抗微生物活性研究 基于ZnO纳米棒阵列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池的探究 不同支化拓扑结构的树状聚烯*的流变行为的 研究 新型硼氮纳米管导电材料的分子设计研究 苋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重金属抗性和富集的研 究 无机盐累积对污泥减量化工艺运行的影响 火电厂脱硫灰渣资源化利用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实验 研究 年龄判断、面孔识别的同族效应和同龄效应 纳米技术的电化学可控制备 多路数据(光信号)采集器研制 发光二极管LED多物理现象耦合模拟设计 Boron一维纳米结构的定域可控制备以及参杂 三维显示技术的初步研究 液晶电视白光LED动态背光技术研发 数字动态全息显微技术研究 左手材料光纤中慢光和静止光的动力学研究
基于协同过虑技术的图书推荐系统 高速、高精度AD采集/DA转换模块 混合差分演化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航站遗址再开发的战略研究 广东省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及地区可持续发展 ——以英德英西峰林为例 广佛同城下新居住中心城市归属感问题实证研 究---以广佛交界处金沙洲居民为例 珠海低洼地沉积结构特征变化及地质灾害监测 的意义 热处理后硅藻土的锰氧化物改性及其对水体中 镉、铅、锌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 从近十年广州劳资纠纷案件看民众法律意识变 迁
序 号 18 管理学院源自院系项目名称项目组成员 岳孟玮、高梦璐、叶小舟、王丽丽 郭俊野、赵茜、李洪斌 陈丽丽、林茂辉、李硕坚、兰麒 黄霖、黄绍文、饶文颍 黄希、谢世磊 梁伟灿、陈嘉伟、程斌、岳初霁 曹舒琪、林家耀 李琳 高裕雯、涂文子 关健灵、何智卿、黄晔德 郭晓娜、郭梓然、梁君谋、陈堃、郭婉虹 陈勇、唐慧君、李贇、戴维静、张伟胜 龚醚醚、曾姗姗 叶晓林、黎杰、古明江、江嘉文 秦维、李俊逸 温伟能、罗迪帆、林子云、陈志铿、李荣 聪、张朝敏
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范本
![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640043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e.png)
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促进本科生全面发展,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山大学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科生科研活动是指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学生自主或参与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
第三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本科生科研活动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制定科研活动政策、组织实施科研活动、监督科研活动质量、提供科研活动服务。
第二章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第五条本科生科研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另一类是学生自行提出的课题。
第六条申报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学有余力,成绩优良;(二)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动手能力;(三)在学术科研方面有较大兴趣。
第七条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立项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二)项目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三)项目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八条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应遵循以下规定:(一)项目负责人需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二)项目负责人需参加科研项目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三)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相关成果。
第三章本科生科研经费管理第九条本科生科研项目经费由学校提供,用于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
第十条本科生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理分配,确保经费用于科研项目;(二)严格审批程序,确保经费使用合规;(三)透明公开,接受监督。
第十一条本科生科研项目经费的报销、审批等管理工作,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激励与保障第十二条对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本科生,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成果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
第十四条学校将为本科生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资源支持。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的本科生,学校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处分。
中山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与合作研究项目结项报告2016版
![中山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与合作研究项目结项报告2016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5983cd33d4b14e852468f5.png)
中山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与合作研究项目结项报告(2016版)
附表中山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与合作研究项目调查问卷
出访国家:出访机构:出访期限:个月
1.留学期间您是否参加了课程学习?是()否()
2.课程面向对象是(可多选):A.博士生 B.硕士生 C.其他________
3.课程学习对您有无益处?A.很有收益 B.有所收益 C.基本无收益
4.您认为外方机构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有何特色?
5.您对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有何建议(包括课程、培养体系等)?
6.您认为外方研究生招录制度、培养体系、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有何可借鉴之处?
7.您对学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执行情况的总体描述和意见建议。
8.您认为下列内容对您顺利完成学业有何影响?请对其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价(请打√或涂色)。
乘纳米之风 跨科研难关——记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飞
![乘纳米之风 跨科研难关——记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飞](https://img.taocdn.com/s3/m/c6334d293968011ca3009118.png)
寺 性呢 ?
发生 了革 命性 的变化 .也揭开 了它的神
研 究 中 .刘 飞 以 硼 粉 和 三 氧 化 二
蛩体 电子 学 、凝 聚 态 物 秘 面 纱 — — 纳 米 技 术 。 世 界 各 国 相 继 对 硼 粉 末 作 为 源 材 料 .F e O 纳 米 粒 子 作 七学 以及 光 学 工 程 这 些 纳 米 科 技 的 研 发 进 行 了 大 量 投 入 .想 要 为 催 化 剂 。 反 应 过 程 中 .A r / H 气 作 为 来 自 中 山 大 学 电子 与 在 占领 这一2 1 世纪 科技制高 点的争夺战 工 作 载 气 .生 长 气 压 为 1 0 T o r r .温 度 为 改授 刘 飞 .乐 此 不 疲 。 中抢 占先 机
同 时 还 可 能 会 对 环
各个 学 科 之 间 ” 牵线 搭 桥 ”
向吗 7你 知 道 拓 扑 绝 缘 堑 ” 变 “ 通途 “。 I 勺 量 子 功 能 材 料 .具 有 听原 理 纳 电子 器 件 、量
驰骋纳 米世界
最 终 不 仅 实 现 了成 功 制 备 .还 率 先 在 实
系列 报 道 】
之 风 跨科 研 难 关
_ 【 J 大学 电子 与信息工程学 院教授 刘飞
中国也不例外 。1 9 9 1 年 ,我 国 召 开
了纳 米科技发展 战略研讨会 对我 国纳
米 科 技 的 研 究 与 发 展 制 定 了相 关 发 展 战 略对 策。2 0 多 年 来 .我 国在 纳 米 材 料 和 纳 米 结 构 研 究 上 取 得 了一 系列 引 人 注 目
生 ;随后于 2 0 0 2 年9 月 考 入 中 国 科 学 院 物 理 研 究 所 纳 米 物 理 与器 件 实 验 室 .师
中山大学博雅班互助小组活动策划方案
![中山大学博雅班互助小组活动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1b953aa00b52acec7ca47.png)
中山大学博雅班互助小组项目策划一、项目背景1. 博雅教育理念:“广博、优雅、自由、快乐”,致力于培养有较强学术创新潜能、团队协作精神与创业实践技能,善于参与竞争,具有领导才能的社会科学类精英人才。
2. 博雅班同学现状:中山大学博雅班已历经三载春秋,组成了融合08、09、10级的博雅大集体。
10级博雅班同学刚步入大学,对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着迷惘。
08、09级博雅班同学在两三年的大学学习中,积累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工作经验。
3. 互助小组可行性优势:博雅班互助小组致力于构造一个新、老博雅人的交流沟通平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项目目标1.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改变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的心理状态,切实服务于博雅班学生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形成“互助自助——以‘先优秀’带动‘全面优秀’”的良好氛围。
2. 培养团队竞争及合作能力3. 锻炼实践能力,通过互助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导向:培养博雅班同学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包容的态度5. 通过多重组织搭建,增强博雅班整体凝聚力三、项目覆盖群体中山大学博雅班全体同学四、项目时间互助小组名单公布后,小组自行决定活动的具体时间,博雅班将以学年为单位展开优秀互助小组的评选,详细评选将成为博雅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一般在春季学期举行颁奖仪式。
五、活动内容各互助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容由各小组自行决定,以加强博雅班同学间联系,促进小组成员学习认知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小组内部及组间活动。
小组活动举例:(仅供参考,需进一步创意)A、前期联系:定期的短信、电话问候;集体聚会、外出活动;小组成员生日party;B、学习提升:专业课程解惑、学习方法传授,学术论文指导etcC、课外实践:参加博雅班内部举办、或者校内外的比赛活动;小组策划博雅班活动。
活动方式: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六、组织机构1. 总体推行机构中山大学博雅班班委会(包括08、09、10三级班委)2. 小组构建原则a. 秉承理念:跨年级、夸院系专业,多元化整合:每个互助小组15人,由来自三个年级的五个学院的博雅班同学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的科研活动中山大学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教学、科研基础好,人材多,力量强,近几年来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是中山大学所属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之一,它的成立经教育部批准,接受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的财政资助。
“基金会”是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倡议成立的,并担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中心”在目前阶段是学术研究的管理机构,它审核中山大学的研究项目申请和接受基金会资助。
现在它资助的学科暂定为理论物理、数学、人类学和古文字学。
随着基金会拨款的增加,将逐步资助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的申请项目。
研究项目的资助经费包括研究资料费、召开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出版学术著作、研究人员薪金津贴等费用。
“中心”设有秘书协助主任进行日常工作。
“中心”将由基金会资助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出版研究简讯,与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交流活动。
基本粒子理论研究中山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1978年成立基本子粒子理论研究室)1957年以来,对基本子弱相互作用、解析性和对称性等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
1974年开始,主要进行关于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工作。
该室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合作,对规范经典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关于非阿贝尔规范群对偶荷(磁单极)问题》、《非阿贝尔规范群中的磁单极(Ⅱ)》《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类粒子解》、《关于非阿贝尔规范群的对偶负荷问题》等一系列学术论文。
这些工作研究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总体拓扑性质,系统地导出一定类型的磁单极解,并导出类粒子解存在的特定条件,阐明了由位形空间到规范群内部空间的映射和磁单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工作和国外同类工作大体在同时进行,所用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对粒子相互作用基本理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这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李华钟、郭硕鸿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局1980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经典规范场理论研究》(主要参加者: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引力物理研究室人类对引力的认识经历了以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为标志的两个阶段。
目前,人们致力于新理论的建立和新的更精确的实验检测。
引力波探测是中心的一环。
中山大学的引力波探测研究始于1973年,1978年成立引力物理研究室。
1983年列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研究机构。
开始以陈嘉言副教授为首,主要从事韦伯(WEBER)型引力波探测器的建立工作。
1976年至1981年,“引力理论和引力波探测研究”列为国家科委科技重点项目。
1981年,第一台两吨室温引力波探测天线初步造成。
1982年4月,陈嘉言在研究工作中殉职(注),卢文、胡思科继续主持此项研究,经过改进,完善了天线检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转,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低温引力波天线进行符合探测。
同时,新的一代低温天线正在建立中。
目前,该室天线灵敏度达1/100KT。
可检测天线的最大振幅为10-14CM,达到世界上同类天线的第一流水平。
该室先后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并于1979年和1982 年两次参加国际GROSSMANN会议,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注;香港物理学会为纪念已故陈嘉言副教授为引力波探测研究所做的贡献,鼓励后人对实验物理学的研究,集资设立陈嘉言纪念奖,每年一次授予中山大学物理系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者。
1983年已授予中大物理系胡思科、管同仁等4人。
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研究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研究室于1979年成立。
研究室在林贻堃教授领导下从事亚毫米波物理和技术的研究,进行亚毫米波激光、亚毫米波波谱、亚毫米波频率精密测量和亚毫米波准光技术等四方面的研究。
1983年底被列为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内容扩大为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开发。
该室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23篇,取得了如下一些实验和理论成果:1、研制我国第一台HCN亚毫米波激光器;亚毫米波光栅、金属栅网反射器,亚毫米波光栅光谱仪(测量亚毫米波波长精度为1%)、镀膜式半透膜F—P干涉仪(测量波长精度达0.1%)、全反射腔式干涉仪(把测量波长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亚毫米波段,精度达0.1%);小型TEACO2激光器(可作为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泵源)。
2、亚毫米波波长测量,获广东省高教系统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3、3厘米微波锁相稳频源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4、8毫米微波锁相频源,获省高校系统科技成果三等奖。
5、对光泵远红外激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地用讯号流图法解多能级量子系统的密度矩阵方程,并得到完整的理论结果;系统地解释了光泵亚毫米波激光的一系列物理现象,解决了亚毫米波激光的调谐特性、光谱的A·C·STARK 效应;预见了多光子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激光增益特性曲线产生很窄的下陷。
这些理论预见结果后来都得到国外同行专家的实验结果证实。
应用相同的理论还预见了多光子过程的A·C·STARK效应和多光子增强过程。
激光光学与光谱学研究中山大学激光光学与光谱学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1978年,由著名的光谱物理学家高兆兰教授任研究室主任,至1983年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人,讲师7人。
研究室成立以来,一直承担教育部和国家科委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承担了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任务。
近年已先后培养了研究生13人,1983年在学的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
该室的主要研究工作方向是复杂分子激光光谱学。
围绕着这个方向,开展了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与测量技术以及高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的研究。
时间分辨激光光谱学方法和技术是光学光谱学技术的一个全新领域。
它揭示了许多过去传统光谱学无法获得的微观光学过程的信息。
目前国际上时间分辨技术已经达到10-13~10-14秒的研究水平,可以了解极其快速的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的瞬变过程。
该室在时间分辨光谱学(超快速荧光动力学及微微秒吸收光谱学)的研究方面,分辨率已经达到10-12秒量级,在国内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先进单位之一。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曾汉民从1976年开始承担国家科委、国防科委的任务,进行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78~1981年分别获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委科研成果四等奖、广东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和烧蚀材料及阻尼减振等功能材料。
它具有耐高温(在2000°C的惰性环境中仍能保持强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耐磨擦及抗疲劳强度好、有导热、导电等一系列优异的综合性能。
因此碳纤维在发展航天和航空等尖端技术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我国尖端技术所急需的这种新型材料,结合我国资源和工艺特点,曾汉民等系统地开展了聚丙烯腈(PAN)原丝、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的基础研究。
他们在PAN原丝的结构和缺陷特征、PAN原丝转化成碳纤维的生产过程的结构变化规律及其性能与工艺条件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为找寻最佳工艺和提高质量及开发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起了较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他们还研制成功新型的功能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等,正在推广应用。
曾汉民1983年两次参加这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还被聘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专家、顾问。
气浮法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中山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朱锡海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出LC—I型气浮剂。
这种新型气浮剂是一种气浮活性优良的试剂。
它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强、无毒、不会造成第二次污染的优良特性,且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1982年在广东省化工研究所区朝晖工程师等人的协助和广州为民电镀厂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从镀镍漂洗水回收镍的工业生产试验。
其工艺流程简便,浮渣用硫酸溶解并经简单过滤即可作镀槽的补加液,排出水可回用于生产,既能消除镍对环境的污染(镍离子是致癌物质),又能回收较贵重的金属镍。
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经济效益显著,回收1公斤硫酸镍可获纯利润6元以上。
据广州市环境监测站从珠江后航道取水样(1981)检测结果计算,每年仅从该航道流走的硫酸镍价值约达500万元,如能采用本法回收,不单能消除这方面的污染,还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本项目获1983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正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
朱锡海与孔宪祥等人在广东省化工研究所区朝晖的协助和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用LC—I型气浮剂从电影胶片冲洗水中回收银的工业生产试验。
1982年12月广东省科委主持通过了技术鉴定,认为这是在处理含银废水方面的一项突破。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4—Ⅱ的合成和养蚕增丝技术的研究这个科研项目是197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局下达的省重点科研任务,中山大学化学系承担化学合成、广东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共同承担养蚕增丝试验。
同年4月合成第一批产品,经过室内养蚕试验,获得明显增丝效果。
6月经过顺德县勒流公社、沙滘公社及南海县九江公社应用示范;9月省科技局等单位组织技术鉴定。
1974年春逐步推广。
本项目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 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昆虫保幼激素的研究是七十年代国内外研究的新课题,734—Ⅱ养蚕增丝技术也是七十年代养蚕技术的重大改进,简便易行,增产明显,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
734—Ⅱ养蚕增丝技术的特点是:“使用方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增产明显”,提高万茧出丝率,单茧丝长,纤度及解舒率,达到增产增收。
昆虫学研究由著名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蒲蛰龙教授任所长的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学、昆虫病理学、昆虫生理学和昆虫分类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在昆虫生态学方面,他们在水稻害虫、蚊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
在四会大沙区6万亩稻田中进行10多年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他们深入地研究稻瘿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找出了它的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协作点从化县稻瘿蚊的为害,失收率从6.3%降为0.1%。
在昆虫病理学方面,他们先后发现了9种昆虫病毒,一种昆虫立克次氏体、一种蓖麻蚕微孢子虫、一种寄生在土鳖体内的簇虫、一株毒杀蚊幼虫较高效的绿僵菌等昆虫病原体,研究了上述十几种昆虫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微结构、患病昆虫的症状及致病机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