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 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 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
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表
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在 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王通过使用誓、诰、命、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使 王权
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 制各诸侯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第二章“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皇帝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直接袭承秦始皇始创的皇帝制度,自称 为皇帝。显然,皇帝这个囊括三皇五帝的名号,能最大限度 地满足刘邦的虚荣心。皇帝制度经过汉朝的修补和完善,初 具规模,为后世所遵循。
1.名号:名号是制度的要件 2.后宫制度 :皇后与嫔妃称号;皇后官署;皇太后官署 3.东宫制度:东宫制度就是皇帝预先确定继承人,即预立太 子、配备官属的制度。 4.宦官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三、郡县制与官僚金字塔
间接统治的封建制结束,直接统治的帝国时代开始。在大一 统的帝国框架下,最高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是借助官吏实现 的,官吏被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从低级到高级,形成 一个官僚的金字塔。所有的官吏可以说都是皇帝的雇员,官 僚成为了职业官僚,官僚制内的官吏设置,主要是根据职务 的需要安排的,相应的职务具有相应的俸禄和待遇,担任相 应的职位,就有相应的俸禄和待遇,不担任就失去这一切。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 秋战国
春秋战国是中国制度变迁中的重大转折时期,经 过这个转折,中国就进入了帝制时代。由于这个 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术和思想进 入空前的繁荣,所以,之后任何制度变革,与这 个时代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春秋与战国是转折 中的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是旧制度崩溃、新制度 生成的阶段,战国时期则是新制度演化和最后定 型的阶段。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第二版)
张鸣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先秦中国政治制度史PPT参考
第三节 奴隶制的健全 ——商
田任卫尹
尹,保,师(傅) (三史、三公) (相)
内服
太史寮
卿事寮
}
诸侯
御 史
巫
丐
卜
祝
宗
小 史
史
大 史
作 册
宫廷使吏
工
宁
犬
牧
甸
农
元 臣
小 臣
卿 事
小 多
小
臣
马
寝小宰
羌 臣
子
臣
师
旅
舌
射
戎
马 亚
大 亚
正
监
殷商政府设官系统简表
商朝兵制
商的军队由部落兵制转化为职业兵制。 王畿之内有王师,有族军,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就曾 多次率军出征。 王畿之外,有诸侯的军队。一般由低级贵族——武士 担任,每个武士都配有仆役,负责保护和照顾武士。 商代作战以车战为主,对战争的技能如御(驾车)、 射(车上射箭)等要求颇高,必须经过专门的军事技 术训练才能胜任。军队逐渐走向职业化,职业军人也 随之贵族化。 此外,还有大量步卒,配合车兵作战。一般由平民 (邑人)担任,类似夏代的部落军队。
2021/3/10
授课:XXX
18
商代礼仪与宗教
商朝礼仪制度分日常礼仪和朝堂礼仪,依照各自的 等级而配有相应的规制、礼器和礼乐,据孔子所说, 周礼是由殷礼损益而成。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讲王权和皇权制度
朝聘是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一 种政治交往方式。诸侯亲自觐见天子称为 “朝”。派遣卿觐见天子称为“大聘”,派遣 大夫觐见天子称为“小聘”。春秋时礼崩乐坏, 诸侯之间的交往也开始称为朝聘,这在西周时 候是不允许的。 西周的朝聘有严格的制度,“诸侯朝于 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职,二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下)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 一大聘,五年一朝”(礼记· 王制)
第四,通过“会盟”、“巡狩”、“朝聘”
等方式以控制各诸侯国 会盟就是王发布命令,召集各诸侯到指 定地点接受王的指示和安排。通过会盟,申明 君臣名分,确定朝贡义务,对不服者加以声讨 和征伐。相传“禹朝诸侯之君于会稽之上,防 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左传》)。 巡狩就是视察地方工作情况,并实施奖 惩。巡狩还具有军事性质。(天子适诸侯曰巡 狩)
第四,出现了新的选用人才方式,预示着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会上歃盟
立誓,词曰: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 命日:尊贤有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 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求士必 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 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 好(《孟子· 告子下》)。
第三,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
的限制
一旦有人将祖先、上帝搬出来,王有时还不得不
忍让三分。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 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为 词进行征伐;商太甲则以“不遵汤法”,被“伊 尹放之于桐宫”;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 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周穆王将征 犬戎,辅政贵族祭公谋父也是搬出“先王”之制 来加以劝谏。这在某些方面曾限制了王仅的发挥。
《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 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 住地范围内管理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的群众自治制 度。
PART 02
中国政党制度ຫໍສະໝຸດ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政党的起源
中国政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立宪运动,当时一些具 有现代意识的士人开始组织政治团体,倡导立宪改革。
现代政党的形成
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
律。
监督权
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 督,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进行 检查和监督。
重大事项决定权
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 国家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等。
人事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任免国家机关领 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输标02入题
01
政治制度的核心:国家政权。
03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政 治制度各不相同。
04
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自夏朝开始,历经商、西周、春 秋、战国、秦朝等时期,形成了 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PART 03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 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而忠焉。”(《礼记·丧礼》)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焉知死?”(《论语·先进》)他的弟子也明确指 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 而》)。
四、权责分离
由于权责分离,手中的权力越大,承担的 责任越小,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则不承担任何 责任,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以争夺 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运转,政治制度完全以争 夺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展开。
《百官表》、《百官志》、《职官志》、《功臣侯表》、 《王子侯表》、《大臣将相年表》、《礼志》、《兵 志》、《刑法志》等。
2、政书类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和
《续三通》、《清三通》等
3、会要类 《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
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 《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 《南朝陈会要》、《唐会要》、《王代会要》、《宋 会要辑稿》、《明会要》等。
4、会典类 性质与会要大致相同,如《元典章》、
《明会典》、《清会典》等。
5、专著类 《唐六典》 、《职官分纪》(宋·孙逢吉) 清·《历代职官表》、清·孙星衍的《汉官六种》
6、其他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第五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 意义和方法
上具有过总宰一切政务的执政官的地位。
(二)政务官员和机构
在《尚书·甘誓》中有“六卿”,也称“六事之 人”,注者认为是“王左右之人”,有的认为 六卿即司空、司徒、士正、虞、秩宗、纳言等。
商代的政务官员,主要有宰、卿事、多尹、御 事、事等。古代认为“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冢宰就是后来的太宰,职位很高,其前身应该 是宰。因为甲骨文里还没有发现冢宰,只有 “宰”,多见于商代晚期的甲骨金文之中。从 文字内容未看,“宰”的活动,多是跟随商王 田猎、祭飨而受到赏赐,并能自做铜器以记荣 宠,有一定的地位,显然既是商王近臣又是参 与内廷事务的官员。史载伊尹为宰,“以滋味 说汤”而见赏识。
《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 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国的民主选举制度
中国实行了基于人民民主主体 地位的选举制度,通过选举选 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
特别关注
1 政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政治制度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还涵盖了社会意识、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特点,对 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课件
大纲:介绍中国的政治制度,概念和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关注 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创新方向,最后结束语和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方式。
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一国的权力组织和决策程序的体系化安排。中国的政治制度是 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主选举制度和政 治体制改革。
历Hale Waihona Puke 上的政治制度1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
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先后实行了辛亥革 命、北伐战争等,建立起了民主政治制
度的雏形。
中国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中国封建时期,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 心,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通过封 建等级制度来管理国家。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国家制度
中国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包括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 式,如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等。
2 政治制度的优势和问题
中国政治制度有其独特优势,例如稳定性、效率性等,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 进行改革与创新。
3 政治制度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政治制度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政府职 能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结束语
感谢您观看本次《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如果您对此主题有进一步的学 习需求,欢迎使用以下方式获取更多资料和资源。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第四节王位、皇位与宗室制度
商代自汤灭桀以至纣王,经过了17 代31 王。在 王位继承上,前期是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
经“九世之乱”,至商末,才完全确立传子制 度,随后又确立了嫡子继承制。
周代在王位继承上基本承袭商末制度,但有了重 要发展,即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 长子继承制。
2、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之一: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种择继承者的标准一经出现,便在其 后约3000 年的时间内基本上被当作正统的最 优先的选择的原则。
四、宗室制度
1、“封诸侯,建藩卫”的“封建制度”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后,为抑制兄弟之间的争端 所确立的制度
2、秦汉的不同做法(秦废,汉立) 3、宗室分封与管理
历代的不同做法,均由宗正官管理
4、宗室制度与皇权专制
封国建藩利于国?不利于国?双刃剑?
目的:一是利用宗室的血缘关系拱卫皇室, 维护统治;二是对宗室成员持防范态度, 防止宗室篡夺王位。
清朝
清朝咸丰也差一点行立子杀母之事。咸丰六 年,清文宗宠妃那拉氏生子载淳,当立为太 子。大臣肃顺等人担心那拉氏一旦成为太后 就会恃势专权,劝咸丰效法汉武故事以绝后 患。咸丰帝犹豫未决。虽临终时给了皇钮钴 禄氏一道密诏,若那拉氏真有越轨行为,即 可立即赐死,以绝后患。咸丰不能自己在生 前绝此后患,却把难题留给了东宫。
皇位继承次序——唐
太子继承制:
2、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围绕着皇位继承的血腥争斗 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a、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 统原则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 b、根据本王朝的政治需要,从王朝本身的存在和发 展考虑,择立堪任政事和胜任统治的继承人(雍正改革 制定的密建皇储制度) c、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 拥有重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唐玄宗) d、“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 择立继承人的主要标准(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中国政治制度史77219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绪论1.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内容:A国家政体的发展及其演化的问题B国家组织的设置及其职能与运作C官吏的选任制度D国家监察体制机器监控机制第二章:古代国体的历史演变1.国体是国家的内容,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根本体制是国家的主要内容。
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王朝----夏3.西周与东周:封建领主制国体的建立与衰亡。
4.西周的社会性质:领主封建制5.春秋战国时期领主制向地主制过度领主制与地主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两种发展形式。
领主制是封建领主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人身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地主制则是封建地主通过占有土地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
6.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确立与发展在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三个主要特点:a、国家封建制强大b、土地关系实行严格的等级占有制c、奴隶制残余保留的比较多7.中国古代国体即国家性质的演变,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奴隶制与封建主阶段。
夏商是奴隶制国体,自西周开始到清代结束是封建制国体。
中国的封建制国体有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周代是领主封建制国体,自秦至清是地主制封建制国体。
第三章: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1.古代中国的国家政体可以统称之为君主制,而君主制在古代中国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是阶段贵族君主制;第二阶段是专制君主制。
2.夏朝——这个时期的君主制,我们称之为“贵族君主制’’,是因为具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君主是世袭的;二是君主的权利受到贵族的限制。
3.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瓦解的原因 a.贵族君主制本身具有原始的脆弱性b.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各诸侯国的联系,客观上提出了打破各国间相互分割的壁垒,加强政治联系,走向地区性乃至全国统一的要求。
C.从政治与行政的角度看,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各有千秋。
民主政体利于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利于权利的监督与制约,利于行政的反馈与调节。
但专制政体决策程序简单,决策彻底行政效率高。
4.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君主丞相制这种政体的特征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这一个“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丞相。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秦统一后,博采各国专制制度之长, 丰富完善后最终确立了历千年而后衰的封 建皇权。
★霸主专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
君主专制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相对于君权 对相权的削弱而言的。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
可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专 制是实现中央集权的一种形式,中央 集权是实现君主专制的必要手段,二 者是相辅相成的。
两种生产对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的 制约,体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
其中,主要体现为“劳动发展阶段” 和“家庭发展阶段”。
“劳动的发展阶段”,是指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及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
例如,原始社会“劳动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
2、牢牢控制军队的统率指挥权。将相分 离,在各国都设置由王任命并直接听命于 国王的主管军事的将。
3、建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
俸禄任官制度 ——打破世卿世禄制
玺印制度 ——玺印成为“王”授权
的标志,成为官吏权力的 象征,“王”通过玺印的收 授来任免官吏,加强行政 权和对官吏的控制
上计制度
★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儒家模式
思考: 儒家模式控制型的管理制度有什么特征
?
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实行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风靡一时的潮流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
体,民国元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宪法并
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却成为政治家手
古代政治制度没有经历像古希腊时期的城
邦制度或罗马人的共和制度 ,而是直接实
《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含义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 置、职权划分及运行等各种关系的总 和,是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组织 形式。
特点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层级性、权威性、 法制性等特点,能够确保国家行政机 关高效、有序地行使职权,实现国家 行政目标。
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中央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等,负 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全国事务。
现代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实行人民民 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 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管理地方 事务。
行政机构设置原则
遵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责权一致等原则,确保行政机关各司其 职、协同高效。
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 2
行政决策机制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的原则,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制度的意义
总结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 稳定。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 做主的重要途径,确保人民的意志得到充 分体现。
03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总结词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
详细描述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指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 的政治制度。它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 色。
中国行政史第二章.pptx
有大赦权; 3、最高军事权: 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 5、最高人事权。
(一)丞相制 丞相权力的内容: 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 2、在司法上有纠举百官及执行诛罚权; 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特别是在
2、州府机关行政组织完备。
从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其长 官州牧成为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秦汉原有的 郡县两级行政体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
(一)郡 郡长官称守或太守,全面管理一郡军事、经济、
文化和司法,拥有地方重权。 郡太守下的属官有: 佐官(包括丞和尉,由中央任命。)和属吏(包
不设太尉期间更是如此; 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
日常政务之权。
(二)中外朝制
汉武帝时,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在组织上 实行的一种制度。
中外朝制指的是中外相所形成的 侍从,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括功曹等掾史,由郡守自行辟除。)
郡守的职权:
1、郡守执掌一郡军政大权,且无副职牵制,都 尉虽与郡守同秩,且有协助郡守处理军务之职守 ,但仅是副将而已,郡将为太守,到东汉时,甚 至“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
2、郡守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且郡守与属吏间的 关系密切,属吏的实权常高于中央任命的佐官。
(二)县 县是地方行政层级中的重要环节,封建国家就
是通过县来征敛赋税,募集兵源,推行政令和 法令。 县之长官称令或长。县令长之下设有丞、尉等 佐官,由中央任免。 县令的职权: 1、依据法律维持地方治安; 2、组织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3、用儒家礼教教化人民。
88中国政治制度史2PPT课件
级。 • 公共权力机关——暴
力机构的建立.
3
• 西方:国家是超越于血缘关系之上的社会 政权,是超越私人之上的“公共空间”。
• 中国:国家是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大而形成 的,是家天下。
4
• 2、商代的国体 • 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奴隶主贵族:“百
阶
姓”
级
结
平民:众人
国家公田 减少,地主 土地占有 不断扩大
国家编户 破产,隐附 于豪强地 主
13
2、隋唐宋元地主封建制的成熟
• 隋唐宋元地主封建制成 熟的标志:
•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的发展清除了障碍 。 从均田制到田制不立。
• (2)封建租佃关系的契 约保证有了普遍发展。
• 租佃契约,唐以前少见 ,唐代增多,宋代普遍 。
• 1、西周的国体:领主封建制占主导地位。 • 领主封建制的建立。
阶级 结构
封建领主:王、公、 大夫、士
农奴:“庶 人”“庶民”“农 夫” 奴隶:皂、舆、隶、 僚、仆、台、牧、圉
8
• 农奴与奴隶的区别:奴隶无任何权利和人身自由 、无财产。农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有家室、 家族、宗族组织,有自己的财产。
10
2、春秋战国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
• 领主制与地主制的主要区别。 • 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主要原因:
•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 系的调整与改革。土地私有制、租佃制、实物 地租制发展起来。
• 第二,各国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 主制的瓦解和地主制的形成。贵族的权力被限 制或被取消,以事功起家的地主成长起来,形 成地主封建制度,国君在自己直接控制的土地 上,役使奴隶和农奴生产,形成国家封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个皇帝?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1)
❖ 名是名号、名义。位是地位、位置,实际上 是将名加以物化的具体措置
❖ (一)皇帝的名号
“皇帝”,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
尊号是高踞于皇位的统治者希望取得更尊贵的推 崇,由群臣上书奉上,对在位皇帝有评价的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2)
❖ (二)皇帝的名位
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 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 政令运作上的专用凭据 在皇权专制的情况下,名位制度得到不断扩大
❖以皇帝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都有了专用称呼 ❖年号逐渐与当时的政治情况相联系 ❖庙号、谥号、陵寝号等制度的发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3 对王权的制约
❖ 王权所受到的制约有:
受到原有和相继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的制约 受到贵族元老的制约
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的限制 王权逐渐在摆脱各种束缚中加强,向君主专制迈进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 霸主和集权制度
❖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 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 九条》
❖ 2.6.3 责任内阁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
❖ 中央的资政院和各省的谘议局
❖ 谘议局的权限
❖ 资政院——“议会之先声”
❖ 对这两个代议机构的评价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 条十九条》
❖ 皇权的运用、滥用
❖ 皇帝制度的特点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 帝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
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 “绝对”的权力
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是 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
❖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1)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皇权的行使方式
审阅和批答奏章、“朝议”、“常朝”等
皇帝的意图,有一定的承传机构下达发布,交各 职能部门执行,另设层层监控的监察网络
使用“君临之术”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2)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历代的不同做法,均由宗正官管理
❖ 宗室制度与皇权专制
封国建藩利于国?不利于国?双刃剑?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
❖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 2.5.2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1)
❖ 后妃制度
❖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 各诸侯国实力已远超西周,标榜“尊王”,实际取 代王权的霸主已相继出现
❖ 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位极不稳定,随经济、军事势力的兴衰而更迭
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与盟国的关系 强加给弱小国家,不断集中权力
托孤、建藩,以期匡正和藩卫新主
消除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以期继承者能在 安定的环境下实行统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 “封诸侯,建藩卫”的“封建制度”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后,为抑制兄弟之间的争端所 确立的制度
❖ 秦汉的不同做法(秦废,汉立) ❖ 宗室分封与管理
❖ 责任内阁是君主立宪的关键所在,与中国传统上辅 佐皇帝工作的内阁有明显区别,与皇权专制也是格 格不入
❖ 清政府的“责任内阁”形式上近似于日本的内阁制, 但没有君主立宪国家内阁制的精神和原则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王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王权受到哪些制约? 2.王权的体现形式与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有什么区别? 3.试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4.简述“君临之术”的理论及其基础。 5.中央集权制度构成的三要件是什么? 6.简述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7.简述皇权的行使方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 形式(2)
❖ 君权的体现形式及其特点
“官分文武,王之二木”,君主通过设官分职以 控制官僚机构
制定符节玺印制度,以便于控制军队和官僚 完善考核赏罚制度以约束和控制官僚和军队 在统治手段上形成一整套“君临之术”理论 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颁布,内容基本抄自1898年日本帝国宪 法
对这部大纲的性质和意义,学界仍存有许多争议 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皇权被宪法所取代,皇权的合法性基础完全丧失, 否定了君主专制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3 责任内阁
❖ 清末责任内阁的设置
号 尊号 宦官 宫省 外戚政治 嫡子继承制 资 政院 《钦定宪法大纲》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推荐阅读书目
1.金景芳. 中国奴隶社会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胡厚宜,胡振宇. 殷商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3.杨宽. 西周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4.朱凤翰.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5.【美】费正清. 费正清论中国. 台北:台湾正中书局,1994 6.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宫内后妃的等级区别无非是朝廷君臣的等级区别 的折射
❖ 女官制度
后宫妃嫔各有一定的职事分工,以保证“内治” 原则的实现
❖ 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2)
❖ 后妃专权和外戚干政的特点
宫闱争宠献媚不但助长统治者的生活腐化,而且 加剧政治上的腐败,同时还极大地扭曲人的本性
力的关键
❖ 宦官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宦官是在宫禁内苑中服侍帝王及后妃生活男人的总称 从部分使用阉人到悉用阉人的发展过程,也是宦官组织
发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的三代:东汉、唐、明 宦官政治的三起三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 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 验
❖ 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8.试论皇帝制度的特点。 9.皇位继承人的选用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10.为什么说权臣、母后、宦官、外戚专权是皇权的态
形式?
11.简述宗室制度与皇帝制度的关系。 12.简述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的特点。 13.简述清末的皇族内阁形成的原因。 14.名词解释:会盟 巡狩 朝聘 皇权 年号 庙号 谥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
❖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 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 权力
❖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 汤制定了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其本身 存在严重的缺憾和危机,后来发展为嫡子继 承制
❖ 周代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 继承制度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1)
❖ 围绕着皇位继承的血腥争斗
❖ 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 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
根据本王朝的政治需要,从王朝本身的存在和发展考虑, 择立堪任政事和胜任统治的继承人(雍正改革制定的密 建皇储制度)